防震设计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3:29

防震设计论文

防震设计论文范文篇1

地震是人类在繁衍生息、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种可怕的自然灾害。强烈地震常常以其猝不及防的突发性和巨大的破坏力给社会经济发展、人类生存安全和社会稳定、社会功能带来严重的危害。据统计,历史上各种自然灾害曾毁灭了世界各地52个城市,其中因地震而毁灭的城市有27个。地震之外的其它各种灾害,如水灾、火灾、火山喷发、风灾、沙灾、旱灾等毁灭的城市为25座。因此,地震占灾害总数的52%。可见地震灾害确系“群害之首”。研究表明,在地震中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主要的因素就是房屋倒塌及其引发的次生灾害(约占95%)。无数次的震害告诉我们,抗震设防是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

另一方面,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人口稠密,建筑物抗震能力低。因此,我国的地震灾害可谓全球之最。上个世纪,全球因地震而死亡的人数为110万人,其中我国就占55万人之多,为全球的一半。因此,粗略地说,我国的国土面积占全球的1/14,人口占1/4,地震占1/3,地震灾害占1/2。因此,建筑物的抗震设防问题是我国减轻自然灾害、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持续发展,特别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震害多发点

地震作用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复杂性,要求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仍保持在弹性状态,不发生破坏是很不实际的;既经济又安全的抗震设计是允许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破坏严重,但不倒塌。因此,依靠弹塑性变形消耗地震的能量是抗震设计的特点,提高结构的变形、耗能能力和整体抗震能力,防止高于设防烈度的“大震”不倒是抗震设计要达到的目标。

(一)结构层间屈服强度有明显的薄弱楼层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在整体设计上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性,使得这些结构存在着层间屈服强度特别薄弱的楼层。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的薄弱层率先屈服,弹塑性变形急剧发展,并形成弹塑性变形集中的现象。如1976年唐山大地震中,13层蒸吸塔框架,由于该结构楼层屈服强度分布不均匀,造成第6层和第11层的弹塑性变形集中,导致该结构6层以上全部倒塌。

(二)柱端与节点的破坏较为突出

框架结构的构件震害一般是梁轻柱重,柱顶重于柱底,尤其是角杜和边柱易发生破坏。除剪跨比小的短柱易发生柱中剪切破坏外,一般柱是柱端的弯曲破坏,轻者发生水平或斜向断裂;重者混凝土压酥,主筋外露、压屈和箍筋崩脱。当节点核芯区无箍筋约束时,节点与柱端破坏合并加重。当柱侧有强度高的砌体填充墙紧密嵌砌时,柱顶剪切破坏严重,破坏部位还可能转移至窗洞上下处,甚至出现短柱的剪切破坏。

(三)砌体填充墙的破坏较为普遍

砌体填充墙刚度大而变形能力差,首先承受地震作用而遭受破坏,在8度和8度以上地震作用下,填充墙的裂缝明显加重,甚至部分倒塌,震害规律一般是上轻下重,空心砌体墙重于实心砌体墙,砌块墙重于砖墙。

二、抗震结构设计

较合理的框架地震破坏机制,应该是节点基本不破坏,梁比柱屈服可能早发生、多发生,同一层中各柱两端的屈服历程越长越好,底层柱底的塑性铰宜最晚形成。即:框架的抗震设计应使梁、柱端的塑性铰出现尽可能分散,充分发挥整个结构的抗震能力。

(一)抗震计算中的延性保证

从用楼层水平地震剪力与层间位移关系来描述楼层破坏的全过程可反映出,在抗震设防的第二、三水准时,框架结构构件已进入弹塑性阶段,构件在保持一定承载力条件下主要以弹塑性变形来耗散地震能量,所以框架结构需有足够的变形能力才不致抗震失效。试验研究表明,“强节点”、“强柱弱梁’、“强底层柱底”和“强剪弱弯”的框架结构有较大的内力重分布和能量消耗能力,极限层间位移大,抗震性能较好。规范通过构件承载力调整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上述的强弱要求,且考虑了设计者的使用方便,采用地震组合内力的抗震承载力验算表达式,只是要对地震组合内力的设计值按有关公式进行相应的调整。

综合大量实验研究成果,影响不同受力特征节点延性性质的主要综合因素有:相对作用剪力、相对配筋率、贯穿节点的梁柱纵筋的粘结情况。

(二)构造措施上的延性保证

四川大地震实践证明,当建筑结构在大地震中要求保持足够的承载能力来吸收进入塑性阶段而产生的巨大能量,因为此时的结构在震中进入到一个塑性阶段,容易产生变形。所以,根据这种特点和抗震的要求,多发地震的国家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均要求按延性框架结构进行设计,所以建筑结构的设计必须保证结构局部薄弱区的承载力与刚度,保证了建筑构造的整体性,延性的增加也就提高了变形能力,这样可以减少地震的破坏性,提高了建筑的抗震能力。

在结构布置上,按扩大了的柱端抗弯承载力进行设计,理论上可将柱屈服的可能性减少,保证“强柱弱梁”的设计原则。但因各种原因,如梁的实际抗弯承载力可能增大,高振型使柱中反弯点的转移等综合因素影响,要使柱中完全避免塑性铰是困难的,同时为实现“强剪弱弯”的要求,保证塑性铰区域的局部延性,也必须通过一定的构造措施来保证结构的延性,具体做法如下:

1.限制轴压比与纵筋最大配筋率合理的受力过程可明显提高构件延性,为实现受拉钢筋的屈服先与受压区混凝土压碎的破坏形态,以提高塑性铰区域的转动能力,规范限制轴压比与纵筋最大配筋率,同时对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也提出相应要求。

2.限制约束配筋和配筋形式。加密塑性铰区内的箍筋间距是很重要的一点,为保证“强节点”、“强柱弱梁”、“强底层柱底”和“强剪弱弯”的设计原则及塑性铰区域的局部延性,有必要加密塑性铰区内的箍筋间距,这不但可提高柱端抗剪能力,还可约束核心区内混凝土,对纵向钢筋提供侧向支承,防止大变形下纵筋压曲,从而改善塑性铰区域的局部延性。规范对约束区纵筋的最小直径、最大间距、塑性铰区域的最小长度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并对箍筋肢距及箍筋形式提出了相应要求。随着工程应用中箍筋强度和混凝土强度不断提高,对塑性铰区域内箍筋布置的要求是抗震构造措施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一情况将导致高强度混凝土中约束箍筋配筋率的减少而降低结构的设计可靠度,建议以配筋特征值代替原体积配筋率,同时鉴于约束配筋对柱端塑性铰区的良好约束作用,建议适当增大配筋量。

3.限制材料。拒绝豆腐渣工程的第一关就是把握好材料质量,材料延性对确保构件(结构)延性极为重要,为此规范对材料也提出了相应的限制,如保证钢筋强屈比、延伸率及混凝土强度等级等,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钢筋代换也提出了相应的限制。公务员之家

三、结语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我国大量存在的建筑结构形式之一,历年震害资料表明: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柱端与节点的破坏较为严重,其抗震设计中必须满足“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强底层柱底”等延性设计原则和有关规定。在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的实践中,由于设计人员对规范的理解和掌握尺度上,以及因地因人在结构选型、布置以及计算方法上相互差异较多而对设计产生较多的争议,抗震设计方法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李鸿晶,宗德玲.关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标准的几个问题的讨论[J].防灾减灾工程学报,2003,(2).

[2]宋天齐.关于8度区多层砖房最多层数的商榷[J].工程抗震,1998,(1).

防震设计论文范文篇2

二、本制度适用主体为地震系统。

三、本制度由地震局组织实施、指导、检查、监督及考核。

四、各区、县(市)地震局负责编制本区域的宣教工作制度,并上报活动信息和工作总结。

五、局机关各处室要协助宣教和信息工作的完成。

六、宣教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建立健全完善的宣教工作机制,指派专人负责,积极完成部署的各项宣教工作。

(二)制定年度宣教工作计划,在“5.1《防震减灾法》宣传日”、“5.12防灾减灾日”、“7.28唐山地震纪念日”、国际减灾日、科普周、应急周等重点时段开展宣教活动,事后及时上报活动总结及信息。

(三)广泛运用媒体的强势,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的宣传作用。每次开展活动,至少有一家新闻媒体参与报道,并保存影像资料。

(四)各单位及局机关处室每年在国内期刊上至少发表1篇学术论文或专业文章。

(五)信息上报工作要紧紧围绕全局整体工作思路和工作部署,突出本单位防震减灾工作中的重要活动、工作动态、特色工作、创新思路等,进行信息的整理、编辑,按照规范的信息格式和渠道,每月上报市局信息不少于3条,经专人审核、编辑后统一分发市局或省局网站。

(六)不断深化、推进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地震安全示范项目),每年至少开展两次宣教主题活动,并定期组织讲座、培训和演练。

(七)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及时编辑、设计、更新、更换宣传产品,要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不同需求。

七、各区、县(市)地震局每年3月1日前,将本单位的宣教工作计划上报市局,年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绩效考评。

八、各有关单位在编制本部门宣教工作计划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将取消评优资格:

(一)不按有关规定及时制定和上报工作计划的;

(二)年终考评发现完成情况有弄虚作假的;

防震设计论文范文篇3

为了更好地实施STS教育,采取课堂渗透的方法在当今教育体制下无疑是一条主要途径,但仅有这还不够,有效和生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必将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开放式的辅助手段。近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试验课本上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确定了近20个课外小实验,我觉得将其分布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仍显不足。为此我联系有关章节知识,另外增补了10多个。如在《动量》一章里增设了“用自来水观察反冲运动”;在《电场》一章里增设了“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增设了“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平均每月至少有一个可做。我把这30多个课外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的特点分阶段以各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组织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对于难一些的小实验,我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包括实验原理、所需器材、操作与观察要领等。有些实验原理简单,需要的器材不多且在身边易找,要求他们在实验室外随机场所完成。而有些实验需要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必须要他们在实验室里完成。如“测人的反应时间”、“缝衣针浮在水面上”、“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等大部分小实验均可在实验室外完成,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微小形变的显示与观察”等少部分小实验可在实验室里完成。

每学期每班能收到学生完成的课外小实验报告和小结达100余份,对这些报告和小结我都给予了及时的批阅,从中还筛选出20余篇优秀报告和小结装订成册进行展览,然后存档。

丰富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动手操作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对学生智力开发不无裨益。

近几年高考中,加强了对课外实验设计能力的考察,这标志着今后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由于我重视学生课外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99年高考中,我所带的毕业班实验题得分率较高,平均分为15.2分,而实验题总分为17分。

二、开展科技小制作和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科技创造和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物理学也因此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要想培养爱迪生式的大发明家,必须从小事做起。

首先,我将教材上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较紧的知识作恰当地扩展,引导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科技小制作。如在学完“静电感应”后,学生完成了“简易静电吸尘器制作”和“简易验电器制作”;在学完了“动量守恒定律”后,学生完成了“微型火箭的制作”;在学完电路知识后,学生完成了“简易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与安装”、“节日闪烁彩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和“多用电表组装”;学完了“透镜成像”后,学生完成了“照片的拍摄与冲洗”;学完了“声波”知识后,学生完成了“普通开水壶报警器设计与安装”;学完“磁场”后,学生完成了“指南针制作”等等。

其次,我引导学生对身边观察到的和课本上遇到的物理现象作理论和实践上的思考,写出了一篇篇嫩稚而又不失科学的小论文。学了“向心力”知识后,学生写出了《汽车拐弯安全谈》;学了“动量定理后”,学生写出了《汽车制造中的舒适问题》;学了“超重和失重”知识后,学生写出了《在宇宙飞船中的生活起居》;学了“圆周运动”后,学生写出了《地球形状为什么是椭球体》;学了“振动和波”后,学生写出了《房屋建筑中的防震设计》等。

再次,我结合现代前沿科学和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科学幻想。他们在查阅了我提供的有关资料后,写出了一篇篇发人深思的科幻小论文。如《月地索道与来来太空旅游》、《未来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超导现象与电力革命》、《反物质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碰撞》、《环保生物电池》等等。

生动有趣的科技小制作和小论文撰写活动,极大地陶冶了学生们的科学情趣,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独立幻想的能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他们未来献身科学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启迪。

每学年每班能收到学生的小制作和小论文达50多件(篇),在98年由京山县科协举办的中小学生科技小论文、小制作评选活动中有2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获奖数居全县各校之首。有二项还作为科技成果向有关单位推广,如《楼道感应灯控电路的设计》被推广到建工局,《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被推广到制造厂。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在学校相对比较封闭,与社会有较大距离。但学生终究要走入社会,在人海茫茫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苛刻,生存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社会和适应社会。

防震设计论文范文篇4

安全稳定性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所以,安全稳定性是产品质量的时间指标,是产品性能能否在实际使用中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之一。安全稳定性设计必须与机电产品的功能设计同步进行,设计人员必须明确可靠性设计的目的并掌握可靠性设计的方法。

2.元器件的选择对机电产品安全稳定性的影响

元器件的选择是机电产品可靠性的基础之一,很多机电产品的失效是由于元器件的性能和质量问题造成的。元器件的选用原则元器件的选用要遵循下述原则:

(1)根据产品要实现的功能要求和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种类、型号规格质量等级的元器件;

(2)根据元器件使用时的应力情况,确定元器件的极限值,按降额设计技术选用元器件;

(3)根据产品要求的可靠性等级,选用与其适应的并通过国家质量认证合格单位生产的元器件;

(4)尽量选用标准的、系列化的元器件,重要的关键件应选用军用级以上元器件;

(5)对非标准的元器件要进行严格的验证,使用时要经过批准;

(6)根据国家或本单位的元器件优选手册选用。

3.三防设计

任何机电产品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工作的,而潮湿、盐雾和霉菌会降低材料的绝缘强度,引起漏电,从而导致故障。因此,必须采取防止或减少环境条件对机电产品安全稳定性影响的各种方法,以保证机电产品工作中的性能。

3.1防潮设计的原则

(1)采用吸湿性小的元器件和材料;

(2)采用喷涂、浸渍、灌封、憎水等处理;

(3)局部采用密封结构;

(4)改善整机使用环境,如采用空调、安装加热去湿装置。

3.2防霉设计防霉设计的原则

(1)采用抗霉材料,例如无机矿物质材料;

(2)采用防霉剂进行处理;

(3)控制环境条件来抑制霉菌生长,例如采用防潮、通风、降温等措施。

3.3防盐雾设计防盐雾设计的原则

(1)采用防潮和防腐能力强的材料;

(2)采用密封结构;

(3)岸上设备应当远离海岸。

4.抗震设计

任何机电产品都要经过从厂家到用户的装运过程,特别是在振动场合下应用的机电产品,必须采取防止或减少振动环境条件对机电产品可靠性影响的各种方法,以保证机电产品工作中的性能。为此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印制板上各元器件引脚线长应当尽量短,以增加抗振动能力;

(2)印制板应当竖放并进行加固;

(3)较重的器件应当进行加固;

(4)悬空的引线不宜拉的过紧,以防振动时断裂;

(5)运输机电产品时,应当加强防震措施;

(6)振动场合应用的机电产品,应当采用防震措施。

5.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电磁干扰是对电子设备工作性能有害的电磁变化现象。电磁干扰不仅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电子设备中的某些元器件损害。因此,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既要注意电子设备不受周围电磁干扰而能正常工作,又要注意电子设备本身不对周围其他设备产生电磁骚扰,影响其他设备正常运行。电磁兼容性控制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电磁兼容性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和实施计划;

(2)电磁兼容性的预测和分析;

(3)制定项目的电磁兼容性标准;

(4)进行项目的频谱管理;

(5)制定电源、结构、工艺、布局等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6)拟制电磁兼容性试验大纲。

6.机电产品使用与定期维护

正确使用与定期维护也是提高机电产品可靠性的重要内容。使用机电产品时,首先应当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其次应当严格遵循它的使用程序,最后应当对其进行定期维护,这样才能提高机电产品的可靠性。

6.1移动机电产品的电源是油机和蓄电池,它们的性能好坏是整个机电产品稳定工作的前提。为此,应当对油机和蓄电池正确使用与定期维护。

6.2电器是供电系统中的重要元器件。电器触头的烧蚀和绝缘性能的下降,往往导致重大事故。为此,应当对电器进行定期维护。

6.3活动连接件在振动场合下使用的机电产品,其活动连接件易松动,特别是导电的活动连接件松动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为此,应当对活动连接件进行定期维护。

6.4供电线缆是电能传递的路径,电能的主要参数是电流和电压。电流在供电线缆中流动时会发热,发热将导致供电线缆绝缘强度降低,严重的会引起供电线缆火灾。电压对供电线缆的绝缘形成应力,应用中的供电线缆绝缘性能在不断下降,一旦电压的应力超过绝缘的承受能力,会造成绝缘击穿而发生故障。应对位于金属走线槽口处的线缆应当增加保护套,以防长期磨损而可能发生对地短路的故障。

7.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电产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其使用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对机电产品的安全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明确规范和细化机电产品安全稳定性设计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增加机电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

[1]本书编委会,机械设计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2003.6

[2]丁彬,新编机械设计知识百科,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3]贺建民、黄英,机电产品可靠性技术,重庆大学出版社,1998.12

[4]金伟娅、张康达,可靠性工程,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5

防震设计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机电产品的安全稳定性设计,包括设计的目的、元器件的选择、三防设计、抗震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和使用与定期维护等。其目的在于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电产品在国防、工业、农业、商业、科研和民用等方面的应用种类越来越多,而且都离不开电源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应用。如果在其应用中忽略了安全稳定性管理,机电产品的质量也不会得到保证。

1.安全稳定性设计的概念

安全稳定性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所以,安全稳定性是产品质量的时间指标,是产品性能能否在实际使用中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之一。安全稳定性设计必须与机电产品的功能设计同步进行,设计人员必须明确可靠性设计的目的并掌握可靠性设计的方法。

2.元器件的选择对机电产品安全稳定性的影响

元器件的选择是机电产品可靠性的基础之一,很多机电产品的失效是由于元器件的性能和质量问题造成的。元器件的选用原则元器件的选用要遵循下述原则:

(1)根据产品要实现的功能要求和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种类、型号规格质量等级的元器件;

(2)根据元器件使用时的应力情况,确定元器件的极限值,按降额设计技术选用元器件;

(3)根据产品要求的可靠性等级,选用与其适应的并通过国家质量认证合格单位生产的元器件;

(4)尽量选用标准的、系列化的元器件,重要的关键件应选用军用级以上元器件;

(5)对非标准的元器件要进行严格的验证,使用时要经过批准;

(6)根据国家或本单位的元器件优选手册选用。

3.三防设计

任何机电产品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工作的,而潮湿、盐雾和霉菌会降低材料的绝缘强度,引起漏电,从而导致故障。因此,必须采取防止或减少环境条件对机电产品安全稳定性影响的各种方法,以保证机电产品工作中的性能。

3.1防潮设计的原则

(1)采用吸湿性小的元器件和材料;

(2)采用喷涂、浸渍、灌封、憎水等处理;

(3)局部采用密封结构;

(4)改善整机使用环境,如采用空调、安装加热去湿装置。

3.2防霉设计防霉设计的原则

(1)采用抗霉材料,例如无机矿物质材料;

(2)采用防霉剂进行处理;

(3)控制环境条件来抑制霉菌生长,例如采用防潮、通风、降温等措施。

3.3防盐雾设计防盐雾设计的原则

(1)采用防潮和防腐能力强的材料;

(2)采用密封结构;

(3)岸上设备应当远离海岸。

4.抗震设计

任何机电产品都要经过从厂家到用户的装运过程,特别是在振动场合下应用的机电产品,必须采取防止或减少振动环境条件对机电产品可靠性影响的各种方法,以保证机电产品工作中的性能。为此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印制板上各元器件引脚线长应当尽量短,以增加抗振动能力;

(2)印制板应当竖放并进行加固;

(3)较重的器件应当进行加固;

(4)悬空的引线不宜拉的过紧,以防振动时断裂;

(5)运输机电产品时,应当加强防震措施;

(6)振动场合应用的机电产品,应当采用防震措施。

5.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电磁干扰是对电子设备工作性能有害的电磁变化现象。电磁干扰不仅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电子设备中的某些元器件损害。因此,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既要注意电子设备不受周围电磁干扰而能正常工作,又要注意电子设备本身不对周围其他设备产生电磁骚扰,影响其他设备正常运行。电磁兼容性控制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落实电磁兼容性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和实施计划;

(2)电磁兼容性的预测和分析;

(3)制定项目的电磁兼容性标准;

(4)进行项目的频谱管理;

(5)制定电源、结构、工艺、布局等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6)拟制电磁兼容性试验大纲。

6.机电产品使用与定期维护

正确使用与定期维护也是提高机电产品可靠性的重要内容。使用机电产品时,首先应当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其次应当严格遵循它的使用程序,最后应当对其进行定期维护,这样才能提高机电产品的可靠性。

6.1移动机电产品的电源是油机和蓄电池,它们的性能好坏是整个机电产品稳定工作的前提。为此,应当对油机和蓄电池正确使用与定期维护。

6.2电器是供电系统中的重要元器件。电器触头的烧蚀和绝缘性能的下降,往往导致重大事故。为此,应当对电器进行定期维护。

6.3活动连接件在振动场合下使用的机电产品,其活动连接件易松动,特别是导电的活动连接件松动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为此,应当对活动连接件进行定期维护。

6.4供电线缆是电能传递的路径,电能的主要参数是电流和电压。电流在供电线缆中流动时会发热,发热将导致供电线缆绝缘强度降低,严重的会引起供电线缆火灾。电压对供电线缆的绝缘形成应力,应用中的供电线缆绝缘性能在不断下降,一旦电压的应力超过绝缘的承受能力,会造成绝缘击穿而发生故障。应对位于金属走线槽口处的线缆应当增加保护套,以防长期磨损而可能发生对地短路的故障。

7.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电产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其使用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对机电产品的安全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明确规范和细化机电产品安全稳定性设计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增加机电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

[1]本书编委会,机械设计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2003.6

[2]丁彬,新编机械设计知识百科,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防震设计论文范文篇6

【论文摘要】:机电产品的安全稳定性设计,包括设计的目的、元器件的选择、三防设计、抗震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和使用与定期维护等。其目的在于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电产品在国防、工业、农业、商业、科研和民用等方面的应用种类越来越多,而且都离不开电源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应用。如果在其应用中忽略了安全稳定性管理,机电产品的质量也不会得到保证。

1.安全稳定性设计的概念

安全稳定性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所以,安全稳定性是产品质量的时间指标,是产品性能能否在实际使用中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之一。安全稳定性设计必须与机电产品的功能设计同步进行,设计人员必须明确可靠性设计的目的并掌握可靠性设计的方法。

2.元器件的选择对机电产品安全稳定性的影响

元器件的选择是机电产品可靠性的基础之一,很多机电产品的失效是由于元器件的性能和质量问题造成的。元器件的选用原则元器件的选用要遵循下述原则:

(1)根据产品要实现的功能要求和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种类、型号规格质量等级的元器件;

(2)根据元器件使用时的应力情况,确定元器件的极限值,按降额设计技术选用元器件;

(3)根据产品要求的可靠性等级,选用与其适应的并通过国家质量认证合格单位生产的元器件;

(4)尽量选用标准的、系列化的元器件,重要的关键件应选用军用级以上元器件;

(5)对非标准的元器件要进行严格的验证,使用时要经过批准;

(6)根据国家或本单位的元器件优选手册选用。

3.三防设计

任何机电产品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工作的,而潮湿、盐雾和霉菌会降低材料的绝缘强度,引起漏电,从而导致故障。因此,必须采取防止或减少环境条件对机电产品安全稳定性影响的各种方法,以保证机电产品工作中的性能。

3.1防潮设计的原则

(1)采用吸湿性小的元器件和材料;

(2)采用喷涂、浸渍、灌封、憎水等处理;

(3)局部采用密封结构;

(4)改善整机使用环境,如采用空调、安装加热去湿装置。

3.2防霉设计防霉设计的原则

(1)采用抗霉材料,例如无机矿物质材料;

(2)采用防霉剂进行处理;

(3)控制环境条件来抑制霉菌生长,例如采用防潮、通风、降温等措施。

3.3防盐雾设计防盐雾设计的原则

(1)采用防潮和防腐能力强的材料;

(2)采用密封结构;

(3)岸上设备应当远离海岸。

4.抗震设计

任何机电产品都要经过从厂家到用户的装运过程,特别是在振动场合下应用的机电产品,必须采取防止或减少振动环境条件对机电产品可靠性影响的各种方法,以保证机电产品工作中的性能。为此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印制板上各元器件引脚线长应当尽量短,以增加抗振动能力;

(2)印制板应当竖放并进行加固;

(3)较重的器件应当进行加固;

(4)悬空的引线不宜拉的过紧,以防振动时断裂;

(5)运输机电产品时,应当加强防震措施;

(6)振动场合应用的机电产品,应当采用防震措施。

5.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电磁干扰是对电子设备工作性能有害的电磁变化现象。电磁干扰不仅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电子设备中的某些元器件损害。因此,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既要注意电子设备不受周围电磁干扰而能正常工作,又要注意电子设备本身不对周围其他设备产生电磁骚扰,影响其他设备正常运行。电磁兼容性控制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落实电磁兼容性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和实施计划;

(2)电磁兼容性的预测和分析;

(3)制定项目的电磁兼容性标准;

(4)进行项目的频谱管理;

(5)制定电源、结构、工艺、布局等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6)拟制电磁兼容性试验大纲。

6.机电产品使用与定期维护

正确使用与定期维护也是提高机电产品可靠性的重要内容。使用机电产品时,首先应当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其次应当严格遵循它的使用程序,最后应当对其进行定期维护,这样才能提高机电产品的可靠性。

6.1移动机电产品的电源是油机和蓄电池,它们的性能好坏是整个机电产品稳定工作的前提。为此,应当对油机和蓄电池正确使用与定期维护。

6.2电器是供电系统中的重要元器件。电器触头的烧蚀和绝缘性能的下降,往往导致重大事故。为此,应当对电器进行定期维护。

6.3活动连接件在振动场合下使用的机电产品,其活动连接件易松动,特别是导电的活动连接件松动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为此,应当对活动连接件进行定期维护。

6.4供电线缆是电能传递的路径,电能的主要参数是电流和电压。电流在供电线缆中流动时会发热,发热将导致供电线缆绝缘强度降低,严重的会引起供电线缆火灾。电压对供电线缆的绝缘形成应力,应用中的供电线缆绝缘性能在不断下降,一旦电压的应力超过绝缘的承受能力,会造成绝缘击穿而发生故障。应对位于金属走线槽口处的线缆应当增加保护套,以防长期磨损而可能发生对地短路的故障。

7.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电产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其使用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对机电产品的安全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明确规范和细化机电产品安全稳定性设计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增加机电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

[1]本书编委会,机械设计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2003.6

[2]丁彬,新编机械设计知识百科,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防震设计论文范文篇7

【论文摘要】:机电产品的安全稳定性设计,包括设计的目的、元器件的选择、三防设计、抗震设计、电磁兼容性设计、安全性设计和使用与定期维护等。其目的在于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机电产品在国防、工业、农业、商业、科研和民用等方面的应用种类越来越多,而且都离不开电源技术和其它技术的应用。如果在其应用中忽略了安全稳定性管理,机电产品的质量也不会得到保证。

1.安全稳定性设计的概念

安全稳定性是产品在规定条件下和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所以,安全稳定性是产品质量的时间指标,是产品性能能否在实际使用中得到充分发挥的关键之一。安全稳定性设计必须与机电产品的功能设计同步进行,设计人员必须明确可靠性设计的目的并掌握可靠性设计的方法。

2.元器件的选择对机电产品安全稳定性的影响

元器件的选择是机电产品可靠性的基础之一,很多机电产品的失效是由于元器件的性能和质量问题造成的。元器件的选用原则元器件的选用要遵循下述原则:

(1)根据产品要实现的功能要求和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种类、型号规格质量等级的元器件;

(2)根据元器件使用时的应力情况,确定元器件的极限值,按降额设计技术选用元器件;

(3)根据产品要求的可靠性等级,选用与其适应的并通过国家质量认证合格单位生产的元器件;

(4)尽量选用标准的、系列化的元器件,重要的关键件应选用军用级以上元器件;

(5)对非标准的元器件要进行严格的验证,使用时要经过批准;

(6)根据国家或本单位的元器件优选手册选用。

3.三防设计

任何机电产品都是在一定的环境下工作的,而潮湿、盐雾和霉菌会降低材料的绝缘强度,引起漏电,从而导致故障。因此,必须采取防止或减少环境条件对机电产品安全稳定性影响的各种方法,以保证机电产品工作中的性能。

3.1防潮设计的原则

(1)采用吸湿性小的元器件和材料;

(2)采用喷涂、浸渍、灌封、憎水等处理;

(3)局部采用密封结构;

(4)改善整机使用环境,如采用空调、安装加热去湿装置。

3.2防霉设计防霉设计的原则

(1)采用抗霉材料,例如无机矿物质材料;

(2)采用防霉剂进行处理;

(3)控制环境条件来抑制霉菌生长,例如采用防潮、通风、降温等措施。

3.3防盐雾设计防盐雾设计的原则

(1)采用防潮和防腐能力强的材料;

(2)采用密封结构;

(3)岸上设备应当远离海岸。

4.抗震设计

任何机电产品都要经过从厂家到用户的装运过程,特别是在振动场合下应用的机电产品,必须采取防止或减少振动环境条件对机电产品可靠性影响的各种方法,以保证机电产品工作中的性能。为此应当充分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印制板上各元器件引脚线长应当尽量短,以增加抗振动能力;

(2)印制板应当竖放并进行加固;

(3)较重的器件应当进行加固;

(4)悬空的引线不宜拉的过紧,以防振动时断裂;

(5)运输机电产品时,应当加强防震措施;

(6)振动场合应用的机电产品,应当采用防震措施。

5.电磁兼容性设计

电磁兼容性是指电子设备在电磁环境中正常工作的能力。电磁干扰是对电子设备工作性能有害的电磁变化现象。电磁干扰不仅影响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甚至造成电子设备中的某些元器件损害。因此,对电子设备的电磁兼容技术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既要注意电子设备不受周围电磁干扰而能正常工作,又要注意电子设备本身不对周围其他设备产生电磁骚扰,影响其他设备正常运行。电磁兼容性控制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落实电磁兼容性管理机构的职责、权限和实施计划;

(2)电磁兼容性的预测和分析;

(3)制定项目的电磁兼容性标准;

(4)进行项目的频谱管理;

(5)制定电源、结构、工艺、布局等电磁兼容性的要求;

(6)拟制电磁兼容性试验大纲。

6.机电产品使用与定期维护

正确使用与定期维护也是提高机电产品可靠性的重要内容。使用机电产品时,首先应当了解它的工作原理,其次应当严格遵循它的使用程序,最后应当对其进行定期维护,这样才能提高机电产品的可靠性。

6.1移动机电产品的电源是油机和蓄电池,它们的性能好坏是整个机电产品稳定工作的前提。为此,应当对油机和蓄电池正确使用与定期维护。

6.2电器是供电系统中的重要元器件。电器触头的烧蚀和绝缘性能的下降,往往导致重大事故。为此,应当对电器进行定期维护。

6.3活动连接件在振动场合下使用的机电产品,其活动连接件易松动,特别是导电的活动连接件松动时,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为此,应当对活动连接件进行定期维护。

6.4供电线缆是电能传递的路径,电能的主要参数是电流和电压。电流在供电线缆中流动时会发热,发热将导致供电线缆绝缘强度降低,严重的会引起供电线缆火灾。电压对供电线缆的绝缘形成应力,应用中的供电线缆绝缘性能在不断下降,一旦电压的应力超过绝缘的承受能力,会造成绝缘击穿而发生故障。应对位于金属走线槽口处的线缆应当增加保护套,以防长期磨损而可能发生对地短路的故障。

7.结束语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机电产品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其使用条件也越来越苛刻,对机电产品的安全稳定性要求越来越高。明确规范和细化机电产品安全稳定性设计其最终目的在于提高机电产品的质量,增加机电产品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资料

[1]本书编委会,机械设计师手册,机械工业出版,2003.6

[2]丁彬,新编机械设计知识百科,中国科技文化出版社,2005

防震设计论文范文篇8

研究成果

实用:建立快速稳定的数据传输通道,保证数据信息的实时性和准确性,操作界面友好,系统使用与维护等比较方便。先进:系统平台构建运用成熟主流技术,兼顾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方便连接其他系统,力求建成可扩展、开放式。经济:系统平台的建设以实用性、可靠性、先进性为前提,系统效益以技术建设与应用机制的协调发展来保证。安全:系统安全性和保密性除应考虑各种外界干扰外,各个环节还应提供安全、可靠的措施。根据系统需求分析的结果和未来扩展的需要,基于网络的《水利科技》数字化系统采用三层B/S结构,核心为服务层,数据层作为支撑,系统展示平台采用直观网页,应用服务层总体框架由WEB服务、通信中间件、业务处理中间件、数据处理中间件构成。服务层接受客户端的业务请求,并且根据请求访问数据服务层,做出处理,将处理结果集返回客户端。应用服务层从物理上和逻辑上可以独立,客户端不直接访问数据服务层,而是访问服务层,发出的不是数据请求而是业务(事务)请求。信息查询结果显示和用户交互通过浏览器实现。系统技术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在线编辑系统包括投稿系统、审稿系统、管理系统、审稿专家库等。论文一经投稿系统投稿成功,投、审稿系统及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稿件底单,同步详细记录稿件的处理过程。系统通过短信平台与作者及审稿专家及时联系。(1)投稿系统。自行设计的《水利科技》数字化系统作为福建省水利学会网站的组成部分。作者通过登陆福建省水利学会网站(),点击《水利科技》栏目,在《水利科技》在线投稿系统进行在线投稿操作,按要求填写第一作者基本信息,上传稿件。投稿成功后,系统自动生成稿件查询系统登陆凭证(由第一作者姓名和流水号组成),作者可根据该凭证登陆《水利科技》稿件查询系统查询稿件具体处理进程。收到的稿件进入审稿系统。(2)审稿系统。根据科技期刊特点及《水利科技》实际情况,审稿系统主要分成四个部分:①编辑部初审。判定稿件是否属征稿范围;中国知网检索稿件复制比,进行学术不端判定;《水利科技》过刊检索,进行创新性判定。初审通过后,稿件进行初步编辑,去掉与作者相关的信息,进入专家外审。②专家外审。水利指对自然界的水进行控制、调节、治导、开发、管理和保护,以防治水旱灾害,并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各项事业和活动,具有极强的专业性。编辑部收到的稿件涉及专业多,技术性强,有些稿件甚至跨专业。为保证专业技术水平,编辑部初审通过的稿件均需送专家外审,即请相应专业的资深专家进行技术把关,给出专业意见。外审稿件分配时,为获得客观评价,呈送外审专家审稿的稿件一律去掉涉及作者信息的相关材料,如作者姓名、单位及简介等。外审稿件发出同时,通过系统短信告知该审稿专家登陆审稿系统的登陆密码。当外审专家超过设定的时间未反馈审稿意见时,可通过短信系统发出催审信息,提请专家登陆审稿系统审稿。编辑部根据外审专家反馈的审稿意见,结合具体情况,对稿件进行处理,需修改稿件和退稿稿件均给出具体意见,通过短信通知作者登陆查询系统查看。③会审。《水利科技》拥有技术委员会,委员们对通过以上二次审稿的论文进行再次审定,并提出论文的先进性、正确性及其价值的具体意见。④定稿。会审意见反馈回来后,技术委员会委员会议根据编辑部汇集的组稿资料,讨论决定《水利科技》的最终录用稿件。(3)管理系统。系统设置了新稿件、退稿、退修、退修完成、编辑部初审通过、专家外审通过、会审通过、会议审定通过、年度稿件、全年底单等模块,以便处理不同阶段的稿件。点击相应模块,可以查看具体处理情况稿件数量。同时支持底单,稿件查找及统计管理。(4)审稿专家库。审稿专家库记录了每位外审专家的电话、邮箱及QQ等联系方式,按专业进行分组,赋于不同的审稿权限,以方便审稿时选择及通知专家。外审专家可以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及密码直接登陆审稿系统,审稿完毕,直接填写审稿意见,网上提交即可。(1)录入内容。受当前网站容量限制,并考虑期刊论文的时效性问题,基于网络的《水利科技》数字化系统期刊数据库录入2009年以来《水利科技》上正式发表的文章。《水利科技》1978年至2008年的期刊数据库建在本地电脑中,同样可以进行相应检索。(2)检索方法。《水利科技》期刊数据库可按文章题目、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期数等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按标题、作者、期数附件排列显示,点击查看附件可以看到全文。

系统安全设计

数字化期刊管理所有活动都在网上进行,安全是保证其正常应用的首要问题。系统安全级别越高,代价越大,因此不是说系统安全措施越多越好,安全级别越高越好。针对本系统实际情况,安全级别采用C2,对用户或外审专家登录系统采用分级授权,管理员授予每个用户访问指定模块的权限,能够满足需要。本系统安全问题主要包括物理安全问题、由于病毒侵入、黑客攻击及管理不健全造成的安全漏洞、甚至系统瘫痪等。采用如下措施保证系统安全。(1)物理安全。服务器所在机房内的温度、湿度、防震、防磁必须符合机房环境国家有关标准要求,机房防火、防盗措施必须相当严整,尽可能杜绝意外的灾害性事故对系统可能造成的损失。操作人员离开主机系统前必须锁定系统,尤其不得保留超级用户状态离开。(2)病毒防范。操作系统上的病毒实际上是通过应用程序或操作系统本身的漏洞进行攻击的,防范原则上可以通过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的升级来完成。本系统采用服务器上安装防火墙、台式机上使用各类防病毒软件应对。(3)系统管理。系统管理主要包括以下方面:①权限控制。系统采用基于角色的权限管理模式,针对不同用户设置不同权限,并对用户进行分组分类,按组指定不同模块的访问权限和操作权限。系统除设计提供用户名、密码、验证码登录方式,防止暴力密码猜测等黑客行为,保障用户登录的安全性外,还设计提供单点登录模式,使单个用户在同一时刻只限制在一个地方登录网站,保障网站访问的安全性。系统设置一个最高级别的管理员角色,除拥有其他角色的权利外,还拥有开设用户、为用户分配、修改、删除、定义角色的权利。系统允许一个用户拥有多个角色。②日志和安全审计。所有用户访问记录将记载在服务器数据库中,供系统管理员备查。安全审计主要记录用户操作行为的过程,用来识别和防止网络攻击行为,警告用户的越权访问。③数据备份。鉴于本系统涉及大量的数据和文件档案,数据备份采取“统一备份”的机制,做到及时、安全的数据备份,同时可以减轻数据备份的工作量。5结语基于网络的《水利科技》数字化系统的应用使《水利科技》能适应科技期刊发展形势的要求,促进水利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普及的速度,更好地为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服务,充分体现“服务、交流、推广、宣传”的办刊宗旨。

本文作者:陈泽曦张雪容工作单位:福建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防震设计论文范文篇9

当前各国现代园林发展的趋势是向着自然化、森林化、人文化方向发展,而园林设计的中心就是人在自然中生活,自然更贴近人。认识到植物生态环境的存在与发展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这样以研究人类与自然间的相互作用及动态平衡为出发点的生态园林设计思想便开始逐步形成并迅速扩张。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如互惠共生、化学互感、生态位、物种多样性和竞争等作用)为指导而建设的绿地系统。在此系统中,乔木、灌木、草本和藤本植物被因地制宜地配置在一个群落中,种群间相互协调,有复合的层次和相宜的季相色彩,其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能各得其所,从而可以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养分和水分土地空间等环境资源,彼此之间形成一种和谐有序、稳定的关系,进而塑造一个人类、动物、植物和谐共生、互动的生态环境。随着城市园林建设的迅速发展,植物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作用让人们有了进一步认识。建设生态园林是园林发展的必然方向,即在园林建设当中,模仿自然生态景观,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既美丽又具有降尘、降噪、放出氧气等多种生态功能的园林景观。一些具体的做法,如在园林中减少小品、道路、广场等,以植物造景为主,增加群落景观在园林中的应用。

建设生态园林以植物造景为主,木本植物为骨干的生物群,由乔木、灌木、草本、低等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及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综合而成的微观人工植物群落,又包括植物的相互联系的生态网络,涵盖了宏观城市系统,发挥了吸碳吐氧、调节温度与湿度、消噪除尘、杀菌保健、吸收有害气体、防风固沙、水土保持、发挥绿地水循环、防震避灾等生态功能。

二、园林规划设计

(一)园林绿化应考虑绿化的功能

不论是厂区绿化、校园环境、公园绿化,还是街道绿化,其主要功能均不同。

(二)提高园林绿化的艺术品味

高品味的园林绿化是一幅美丽的立体图画,不仅有点线面的合理运用,还要有四季特色的变化,它是巧夺天工的人造大自然的再现,使人在其中有融于大自然之感,有较高的艺术水平。

(三)应有历史文化内涵

将自然与历史文化紧密联系,是人造景点应注意的,能否画龙点睛,使历史人文景观与周围环境或其他方面协调,并符合人们的审美情操及心理要求,要经充分论证才有说服力,被人们所接受,景点宜恰到好处,忌贪多、太杂。(四)对短中长期各项绿化指标进行认真计算

包括绿化覆盖率、人均绿地率、立体绿量、多层次植物配置、保持水土、有效地吸收有害气体及灰尘和是否符合生态效益等。只有这样才能决定是选择单一的草坪还是乔灌木与林下草坪相结合,避免盲目追求草坪的现象,使草坪与树林相得益彰。

(五)树种选择的论证

实践证明,以什么树作主体,配置什么树都有讲究。我们见过用小叶黄杨作马尼拉草坪镶边最后全被吃掉,小叶女贞绿化草甲壳虫大暴发难以根除,红花酢浆草与樟树相互加重红蜘蛛的危害,一种树比另一种生长快最后另一种树被挤占,外来树种完全取代乡土树种等配置不当的现象。不同植物在一起要考虑相互间的生长速度、影响能力、阴阳性,观花、果、叶的树如何映树,病虫害的交叉性,同种树的连片与分隔的统一,病虫害防治的难易程度,耐湿耐旱性等都是选择树种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乡土树种生命力、适应性强,能有效地防止病虫害大暴发,常绿与落叶树分隔能有效地阻止病虫害的蔓延,林下植草比单一林地或草地更能有效利用光能及保持水土。

(六)科学估算园林绿化的建设成本及管理费用

不同设计方案的园林绿化,建设成本和维护管理费用不尽相同,很多本是比较好的规划设计,由于建设成本和建成后维护管理费用超过单位经济实力,只有低水平维护,最后观赏效果不理想,很多应有的功能丧失,有的草坪被杂草挤占,绿化带太多难以很好修剪,蛀茎害虫易危害难以防治等,很多中小城市的运动场也按高标准建植草坪,不管是建坪费用还是将来维护费用都跟不上,最后仍达不到高水平运动场地的要求。我们近几年的经验是既发展一部分高档次、管理要求高的绿化景点,也积极探索大众化、低成本、低维护费的绿化方法,并不断推广,得到了较好的效果。所以在设计时对植物根据性状的合理选用,论证其管理费用高低,有利于绿化单位更好地达到绿化效果。

三、园林设计的可更改性

经过充分论证的设计,并非十全十美,或无可辩驳不可更改的,应该留有选择余地,同时尽管原理相同,不同人的风格也不同,形式也有差异,都有可行之处。自己的设计尽管经过论证,亦难免有忽视或不当之处,将自己的设计方案及论证拿出来供建设单位及同行研究,对其进行修改、补充、删除,吸收别人合理的意见,最后尽可能地完善设计方案,在实施中还能达到具有可操作性的理想效果。这既给别人以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使用单位能一目了然各项指标要求,也使自己的设计水平得到提高。

总之,对园林设计论证应加强其管理,规范其内容,使其制度化,与设计一同受到重视,相互结合,有效地对设计形成补充,完善设计工作,保证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最后,需要说明园林设计不同于其他非生物性建设的设计。园林道路、土方、休息建筑之外绝大部分是活的植物世界,植物受自然环境因素的主使而生存,因此方案的论证对于许多不可知的自然界变化是难以预估的,所以论证后的规划在实施中也会发生变化,不可不加以注意。

防震设计论文范文篇10

为了更好地实施STS教育,采取课堂渗透的方法在当今教育体制下无疑是一条主要途径,但仅有这还不够,有效和生动地开展各种形式的课外活动,必将成为一种最重要的开放式的辅助手段。近几年来,我在这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创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开展课外小实验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高中物理试验课本上除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外,还根据不同章节的知识特点确定了近20个课外小实验,我觉得将其分布在三年时间内完成仍显不足。为此我联系有关章节知识,另外增补了10多个。如在《动量》一章里增设了“用自来水观察反冲运动”;在《电场》一章里增设了“静电屏蔽现象的观察”;在《光的色散》一节里增设了“室内彩虹形成”等小实验,平均每月至少有一个可做。我把这30多个课外小实验编成序列,按教材的特点分阶段以各课外实验兴趣小组为中心组织实施,每个小实验尽量要求学生独立设计,独立操作,并独立完成实验报告。对于难一些的小实验,我给予一定的提示与指导,包括实验原理、所需器材、操作与观察要领等。有些实验原理简单,需要的器材不多且在身边易找,要求他们在实验室外随机场所完成。而有些实验需要利用实验室现有器材,必须要他们在实验室里完成。如“测人的反应时间”、“缝衣针浮在水面上”、“观察光的衍射现象”等大部分小实验均可在实验室外完成,而“观察电磁感应现象”、“微小形变的显示与观察”等少部分小实验可在实验室里完成。

每学期每班能收到学生完成的课外小实验报告和小结达100余份,对这些报告和小结我都给予了及时的批阅,从中还筛选出20余篇优秀报告和小结装订成册进行展览,然后存档。

丰富有趣的课外小实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加深了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同时提高了动手操作和手脑并用的能力,对学生智力开发不无裨益。

近几年高考中,加强了对课外实验设计能力的考察,这标志着今后高考命题的改革方向。由于我重视学生课外实验设计能力的训练,99年高考中,我所带的毕业班实验题得分率较高,平均分为15.2分,而实验题总分为17分。

二、开展科技小制作和撰写科技小论文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

科技创造和发明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应用物理学也因此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要想培养爱迪生式的大发明家,必须从小事做起。

首先,我将教材上与我们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较紧的知识作恰当地扩展,引导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科技小制作。如在学完“静电感应”后,学生完成了“简易静电吸尘器制作”和“简易验电器制作”;在学完了“动量守恒定律”后,学生完成了“微型火箭的制作”;在学完电路知识后,学生完成了“简易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与安装”、“节日闪烁彩灯电路的设计与安装”和“多用电表组装”;学完了“透镜成像”后,学生完成了“照片的拍摄与冲洗”;学完了“声波”知识后,学生完成了“普通开水壶报警器设计与安装”;学完“磁场”后,学生完成了“指南针制作”等等。

其次,我引导学生对身边观察到的和课本上遇到的物理现象作理论和实践上的思考,写出了一篇篇嫩稚而又不失科学的小论文。学了“向心力”知识后,学生写出了《汽车拐弯安全谈》;学了“动量定理后”,学生写出了《汽车制造中的舒适问题》;学了“超重和失重”知识后,学生写出了《在宇宙飞船中的生活起居》;学了“圆周运动”后,学生写出了《地球形状为什么是椭球体》;学了“振动和波”后,学生写出了《房屋建筑中的防震设计》等。

再次,我结合现代前沿科学和对未来科学的展望,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科学幻想。他们在查阅了我提供的有关资料后,写出了一篇篇发人深思的科幻小论文。如《月地索道与来来太空旅游》、《未来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超导现象与电力革命》、《反物质世界与物质世界的碰撞》、《环保生物电池》等等。

生动有趣的科技小制作和小论文撰写活动,极大地陶冶了学生们的科学情趣,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独立幻想的能力,对他们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科学习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他们未来献身科学的人生道路也有很大的启迪。

每学年每班能收到学生的小制作和小论文达50多件(篇),在98年由京山县科协举办的中小学生科技小论文、小制作评选活动中有2人获一等奖,2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获奖数居全县各校之首。有二项还作为科技成果向有关单位推广,如《楼道感应灯控电路的设计》被推广到建工局,《热得快自控电路设计》被推广到制造厂。

三、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学生在学校相对比较封闭,与社会有较大距离。但学生终究要走入社会,在人海茫茫中寻找自己的位置。而未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苛刻,生存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必须引导学生学会面对社会和适应社会。

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我利用双休日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和街道进行社会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如在京源大道上测定汽车、摩托车的速度后,学生们发现不少汽车和摩托车超速行驶,于是他们写出了《城市交通事故成因》并呈送县交警大队,使自己也受到一次交通安全教育。结合“光缆通讯”的学习和中央电视台关于“拉线有电打死了人谁负责”的讨论,我组织学生参观了街道和工厂的通讯线路布局,发现有些地方的通讯线路像蜘蛛网似的,有的离高压线和照明电路较近,于是他们写出了《通讯线路的合理化布局》呈送县电讯局,报告上还附有照片。公务员之家

结合电能输送的知识,我组织学生到我校社会实践基地永兴镇汪岭岗村进行调查和访问,发现有些村落灯光很暗,线路电压降较大。个别村落还没有通电,晚上用的是柴油灯。走访中还得知电价较高,农民用不起。于是同学们写出了《关于汪岭岗村输电线路的布局与管理的意见》分别呈送该村委会和镇供电所。此外,还就噪声、光、白色污染等环保问题,下水道面盖不全造成儿童不幸堕入身亡的问题等进行了社会调查,都写出了调查报告,并呈交有关单位。呈送的报告中大多有回音,通过半年的整改,均有一定的成效。为此,汪岭岗村委员会、电讯局、县文明办、县城建局向学校送来了感谢信。98年5月在学校组织的社会调查报告评选活动中,有三篇获一等奖,5篇获二等奖。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促使了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一些社会生活实际问题,提高了他们观察事物、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社会公德意识和社会主人翁责任感。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