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收入申请书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4 15:37:26

低收入申请书

低收入申请书范文篇1

我是**省***市*****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于****年**月出生,****年**月参加工作,由于收入比较低,一直以来买不起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看着房价一个劲的上涨,我攒钱的速度不如房子涨价的速度,我对自己购房已经失去了信心。

***市的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太好了,让我又重新燃起了自己购房的希望之火。这是党中央的政策好,是***市的政策好。让我们买不起房的老百姓也有机会住进政府的福利房、关心房。

看到最近的***市经济适用住房的购房资格标准后,我非常的高兴,正好我完全符合购房的资格条件,为此我申请购买经济适用住房。

我的具体情况如下:我的家庭人口为3人,我、妻子、一个8岁的孩子。我的工资收入每月为1000元,我妻子的每月工资收入800元。我们没有自己的住房,目前在**市**路**街**号居住,住房是临时出租屋,户口也在这里,居委会已经给我们开出的证明,根据我的情况,是完全符合条件的。

恳请领导们能批准我购买经济适用住房,我将不胜感激。

此致

敬礼

低收入申请书范文篇2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准扶贫要求,探索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构建扶贫开发大数据平台,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全面调查,分级负责,民主公开,客观公正。

三、工作步骤及时间安排

(一)组织动员(2016年1月25日—2月5日)

1、组建机构。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对建档立卡工作进行指导、督查推进。

2、组织培训。根据《镇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方案》,召开由领导小组全体成员和全体村干部参加的全镇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动员培训会议,就国家扶贫政策、精准识别的意义及农户调查登记表的填写方式、注意事项等问题进行宣传培训,安排部署工作任务。

3、宣传发动。通过村组会议、公开信等方式,结合村组干部进村入户,广泛宣传扶贫开发相关政策,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二)农户申请(2016年2月6日—2月20日)。

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尊重群众意愿,发动群众自愿填写《低收入户申请书》。

各村组织人员入户调查,采集各项基础信息,做到“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表不漏项、项不出错”,调查登记的主要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登记的标准时点为2015年12月31日,收入计算时期为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

(三)评议公示(2016年2月21日—2016年3月5日)。

1、村民小组评议:村民委员会对提出申请的农户进行初审后,将名单交由各村民小组进行民主评议。评议小组负责对各户登记表填写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审核评议。各小组将评议结果在本组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村委会。

2、村民代表评议:村居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对各组上报名单进行评议,评议采取票决的方式。评议结果在村组显要位置张榜公示7天,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期内如有异议,及时进行调查核实,并将核实情况进行反馈。经公示无异议报镇政府审核后确定为初选名单。

3、对村组评议未获广泛认可的农户,村委会负责通知到该农户,并做好解释说明。

(四)镇核查(2016年3月6日—2016年3月15日)。

镇政府对上报的初选对象组织核查,主要核查宣传发动是否到位,是否有申请书、是否自愿申请、申请书是否本户填写,民主评议是否进行票决,是否公示到位,申请农户与初选名单是否认真审核、有无优亲厚友等违规行为,审核结果是否公示,农户异议是否处理到位;全面入户查看初选农户情况是否属实,有无不符合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条件的对象。镇核查结果公示到村组,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

村民对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审核结果公示之日起7日内向镇政府提出复核申请,镇政府应当进行调查、核实,并在3个工作日内公示复核结果。

(五)县复审(2016年3月16日—2016年3月23日)。

镇公示无异议后将初选名单报县复审。由领导小组牵头,组织相关部门逐村复核,对审核结果进行确认,复核采取查阅资料、走访农户等方式进行。经确认后的低收入农户名单由村民委员会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六)调查建档(2016年3月24日—2016年3月31日)。

对公示后确定的低收入农户的信息,由镇统计站组织人员将基础数据录入系统,同时报县扶贫办备案。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思想认识。此次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面广、敏感度高、政策性强,各村要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的重要意义,迅速行动,严格按照程序和步骤开展工作,坚决杜绝弄虚作假、走过场等行为,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低收入申请书范文篇3

一、救助范围及标准

建立临时困难救助基金,对我县城乡低保家庭、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低收入家庭遭遇临时困难时给予适当救助。

低收入家庭是指年人均收入或纯收入高于当地当年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低于上年度人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民人均纯收入的50%的困难群体。

二、实施原则

(一)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

(二)倡导社会互助的原则;

(三)鼓励劳动自救的原则。

三、部门分工

县民政部门为本县临时困难救助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临时困难救助的审批与基金的管理。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对临时困难救助申请进行初审。

村(居)民委员会负责临时困难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核实、公示等具体工作。

教育、卫生、财政、审计等相关部门在其职责范围内做好临时困难救助相关工作。

四、享受条件

城乡低保家庭、农村五保供养对象、低收入家庭当年有下列情形之一,并造成家庭生活严重困难,难以维持基本生活的,根据户口性质分别按当地当年城乡低保标准的50%以下按户给予一次性生活救助:

(一)遭遇较大自然灾害、严重突发性事件;

(二)家庭成员患重大疾病住院个人负担医疗费用开支较大;

(三)经县民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殊困难。

五、提供材料

申请临时困难救助,由户主向其户籍所在地村(居)民委员会提出书面申请,如实填报《县城乡居民临时困难救助审批表》,并提供以下证明材料:

(一)户主身份证复印件及家庭成员户口簿复印件;

(二)乡(镇)人民政府核定的家庭收入状况证明材料;

(三)困难家庭成员患病的住院疾病证明、医疗收费收据、享受城镇居民(职工)医疗保险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证明以及其他困难证明材料等。

六、操作程序

(一)村(居)民委员会接到申请书后,6个工作日内完成入户调查,并将核实情况张榜公示(公示期一般5日)。群众无异议的,上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

(二)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在接到村(居)民委员会上报材料后,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并签署意见上报县民政部门。

(三)县民政部门在收到材料4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遭遇特殊紧急情况,可随报随批。

(四)县民政部门在审批当月通过金融机构发放临时困难救助资金。

七、资金筹措

(一)资金来源

临时困难救助基金实行专户管理,统筹安排,基金的来源:

1、县财政预算;

2、福利公益金;

3、社会捐赠资金;

4、上级下拨资金;

5、其它按规定可用于临时困难救助的资金。

(二)资金筹措

按照财政分级负担的原则,县财政每年年初按本县人口每人0.5元的标准安排临时困难救助资金。

(三)监督管理

县财政部门根据财务会计制度有关规定,对临时困难救助基金依法进行监督和管理。

审计部门对临时困难救助资金实施监督和审计,确保临时困难救助资金合理使用,防止挤占挪用和违规使用等现象发生。

八、责任追究

(一)申请临时困难救助的城乡居民必须如实反映困难情况,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除追回救助款外,还要给予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责任。

(二)从事临时困难救助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或者玩忽职守的,依法追究责任。

(三)公民对发放临时困难救助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九、其它事项

低收入申请书范文篇4

一、救助范围和对象

临时救助是针对救助对象家庭生活中遇到的突发性、特殊性困难给予的一次性临时性救助。凡具有我区常住户口一年以上,且长期居住辖区,因病、因灾及子女就学等特殊原因造成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城乡困难家庭可申请享受临时救助,主要包括以下家庭:

(一)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以下简称低保)家庭;

(二)经区民政局认定的城市低收入家庭和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120%的低保边缘家庭,重点是低保边缘家庭(城市低保边缘家庭指家庭月人均收入高于城市低保标准50%以内的城市居民家庭);

(三)家庭成员中有患危重疾病(白血病、尿毒症、植物人、癌症等),经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等各种医疗保险报销、医疗救助和其他社会帮困救助后,因个人负担高额医疗费,直接导致基本生活难以维持的城乡困难家庭;

(四)因车祸、火灾等临时性、突发性原因,造成家庭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并缺乏自救能力的城乡困难家庭;

(五)因子女在上学阶段或被国家国民教育正式录取的应届大学生(不含自费择校生),经各级救助帮扶后,仍无力支付教育费用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家庭;

(六)基本生活出现暂时困难的孤寡老人、孤残儿童、重残人员和优抚对象等家庭;

(七)其他特殊困难家庭。

(八)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属于临时困难救助范围:

1、因打架、斗殴、、吸毒等违反法律法规的;

2、不能提供有效收据或有效原始证明材料的;

3、拒绝或不配合工作人员调查,致使无法核实收入的家庭;

4、故意隐瞒家庭真实收入和家庭人口变动情况,或者提供虚假申请材料或虚假证明的家庭;

5、当年家中购买单件价值超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10倍以上(含10倍)非生活必需品的家庭;

6、当年新建、购买、扩建房屋,或以商品房价格购买超过标准面积的经济适用房的家庭;

7、其他按照规定不能享受临时救助待遇的情形。

二、救助标准

临时救助标准原则上按照申请对象困难程度实行分级、分类救助。临时救助原则上每年度不重复救助,但如遇特殊情况必须重复救助的,最多不超过两次,年内救助累计金额不超过5000元。

(一)因子女上学,教育费用负担过重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不含享受学费减免后和其他社会捐助的低保家庭),实行分类救助。救助定为三个标准:一是在上小学、初中阶段,每年最高救助金额不超过500元(已享受义务教育学杂费减免的除外);二是在上高中(含中专)阶段,每年最高救助金额不超过1000元;三是在上大学阶段,每年最高救助金额不超过1500元。

(二)因患危重病,造成生活暂时出现较大困难的家庭(个人负担医疗费累计超过5000元),经其他各种救助帮困措施后,仍难以维持家庭基本生活的,原则上按当年个人负担金额的10%进行救助,最高限额不超过5000元。对已经享受过我区大病医疗救助政策的救助对象,原则上不再享受临时救助。

(三)因不可抗拒原因或其他突发事件,造成家庭财产损失严重,导致家庭暂时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孤残儿童、重残人员和优抚对象等家庭,由各乡镇、街道提出救助标准建议,由区民政局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决定具体救助金额。

三、申请审批程序及要求

(一)申请。申请临时救助的困难家庭,由户主向户口所在地的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并如实提供《困难家庭临时救助书面申请书》及相关证明材料。

(二)初审。村(居)民委员会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申请书和相关证明材料后,在5个工作日内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走访、信函索证等形式,对上报材料进行核实,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要当面告知申请人原因;召开村(居)民主评议小组成员会议,形成初步意见,并对审查通过的困难家庭基本情况进行张榜公示,5日后无异议的,由工作人员正式填写《区困难家庭临时救助申请表》,根据救助家庭的实际情况认真详实地填写调查意见,连同相关证明材料在5个工作日内上报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审核。

(三)审核。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接到村(居)委会上报的申请材料后,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工作。对于不符合条件的,要将材料退回村(居)委会,并明确告知理由,再由村(居)委会工作人员统一答复申请人;对于审核通过符合条件的,由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民政助理提出审核意见,经主管领导签字并加盖公章后报区民政局审批。

(四)区民政部门对符合临时救助条件的家庭,在10个工作日之内集中研究审批(申请人资料不全的除外),对不符合条件的应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五)因遭遇火灾、水灾等特大自然灾害或严重突发事件的家庭申请临时困难救助时,区民政部门可直接接受申请,经调查核实后,随时审批,及时施救。

(六)严格政策,严明纪律。临时救助工作人员要廉洁自律,坚持原则,遵守纪律,对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优亲厚友的违纪人员,要严肃处理,并追究领导者的责任。

四、申请人所需提供的资料

(一)《申请人×××家庭临时困难救助书面申请书》;

(二)申请人家庭成员户口本、身份证(复印件);

(三)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需提供保障金领取证复印件;

(四)未享受低保待遇的家庭,需出具城乡低收入家庭认定相关证明材料;

(五)申请人家庭所有成员所在单位劳资人事部门或灵活就业所在用人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要由经办人签字并同时加盖公章;

(六)县(区)级以上医院出具的病历及诊断证明;

(七)子女就读学校的学籍证明。(学生姓名、性别、年龄、身份证号码、何时入学、所学专业、毕业时间等);

(八)申请人家庭重大支出证明;

(九)民政部门认为需要提供的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以上证明材料均需核对原件后,再按要求提供复印件备案,所需资料均为一式两份;

(十)有关证明的认定。

1、家庭实际收入状况证明,以申请临时困难救助前6个月的平均收入情况计算。户主属企业职工的,由户主所在单位劳资部门出具证明,单位负责人签字,其它人员由个人据实填写,用人单位开据证明并盖章。村(居)委会进行初审、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进行调查审核。对无固定工作的居民比照《区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的通知》中的相关规定核算收入。对有弄虚作假行为的,一经查实,除对已领取的临时困难救助金如数追回外,由所在乡镇、街道备案,两年内不予批准临时困难救助。

2、家庭支出的医药费用证明,是扣除医疗单位按规定减免的费用、医疗保险和单位已报销的费用,以及各种互助互济和参加商业保险赔付医疗保险金以后剩余的部分。以医保或农村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出具的诊断书、费用单据、有关病历材料、报销费用证明等进行综合考虑。药店出具的发票不能作为证明材料。

3、家庭支出的学生上学的学费证明,以学生所在学校出具的发票为准。

4、困难家庭在申请临时困难救助前6个月中得到的其他社会救助、捐助资金,计入家庭收入。

五、救助资金的筹集

(一)临时救助资金,区财政将临时救助资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按照不低于全区社会人口每人2元的标准筹集,实行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二)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捐赠资金和物资等形式参与临时救助。

低收入申请书范文篇5

一、考核依据

《镇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

二、考核对象

全镇各村(居)

三、考核内容

《镇新一轮扶贫开发建档立卡工作实施方案》明确的六个工作阶段全过程。时间为2016年1月25日至2016年3月20日。

四、考核及扣分方法

1、宣传发动(10分),1月25日—1月27日

组建机构。(2分)各村(居)成立领导小组和工作班子,由村(居)党组织书记负总责,组织专门力量、明确分工和职责。未组建的不得分,以会议记录为准。

动员培训(4分)。召开村(居)两委会和相关人员参加的专门辅导会议,落实工作任务。未开会培训的不得分,以会议记录为准。

宣传发动(4分)。召开广播会、发放公开信、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方式,组织村干部、中心户长进村入户,广泛宣传扶贫开发相关政策。明确好联系人,填好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在各村民小组不同醒目位置张贴2张,并在村民观看时拍照留存,以各小组拍照图片上传为依据,少1个小组图片扣0.4分,扣完为止。

2、农户申请(5分),1月28日—1月30日

《低收入户申请书》资料完整,缺1个扣0.5分;发现1户农户未签字或按手印的扣0.5分。

3、村级评议公示(30分),1月31日到2月15日

村(居)民委员会对提出申请的农户进行初审,逐户上门调查登记《低收入农户收入测算表》(5分)。资料完整,缺1个扣0.5分,测算错误每例扣0.5分。

通过初审的低收入农户,村居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评议票决(10分)。《低收入农户评议选票》、《村民代表会议民主评议统计表》资料齐全,无资料的不得分。

根据选票票决结果逐户填写《低收入农户评议记录》(5分),资料完整,缺1个扣0.5分;全体参会代表在第1户的《低收入农户评议记录》上签字即可,其他低收入农户的《低收入农户评议记录》表上注明“参会代表签字见***户评议记录”,填写不完整的见1例扣0.5分。

将评选结果填写【《村居低收入农户初选名单公示》及附件《低收入农户初选名单》(第一次公示表)】(10分)在每个小组显要位置张榜公示7天,并在村民观看时拍照留存。以各小组拍照图片上传为依据,少1个小组图片扣0.5分,扣完为止。经公示无异议报镇政府审核后确定为初选名单电子档,迟报1天2分,本阶段考核分扣完为止。

4、镇、市核查(10分)。2月16日—3月6日。

镇核查后村普遍公示到组7天,拍照留存(5分)。以各小组拍照图片上传为依据,少1个小组图片扣0.5分,扣完为止。市审核确认后公示到组7天,拍照留存(5分)。以各小组拍照图片上传为依据,少1个小组图片扣0.5分,扣完为止。

5、调查建档(30分)3月7日—3月20日。

村(居)对筛选确定的低收入农户,进行入户调查,采集各项基础信息,做到全面准确(24分)。每漏报1户1.5分,农户人口错误的见1例1分,每漏报1项0.5分,项目填写错误的每例0.3分。

及时上报调查表(6分)每迟报1天扣2分,扣完为止。

6、信访维稳(15分)凡出现漏报、错报低收入农户,经核查属实的见1例扣5分,发生到镇上访的,见1例扣5分、去市上访的,见1例扣10分。责成重新开展调查并追究相关责任人责任。

低收入申请书范文篇6

第一章贷款总则

第一条贷款对象和条件。凡年龄在18-65周岁之间,具备一定劳动能力,且同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的本县低收入农户家庭成员(具体名单由县扶贫办提供),可以申请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

(一)身体健康、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二)有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及本暂行办法的规定创业项目;

(三)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诚实守信,无不良信用记录(既无不良贷款,也无不良担保);

(四)有按期还款能力;

(五)符合信用社的其他贷款条件。

第二条贷款用途。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应当用于种植业、养殖业、家庭工业、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下山搬迁建房等能够带动低收入农户家庭增加收入,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农村信用社信贷政策的生产经营及建设投入。

第三条贷款额度。向每户低收入农户发放创业贷款金额原则上控制在2万元以内,特殊情况视借款人创业投入资金情况而定,最高不超过5万元。

第四条贷款期限。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期限根据生产经营周期确定。一般不超过1年,最长不超过2年。归还贷款后,符合贷款条件的可以继续申请贷款。

第五条贷款利率。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的利率按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上浮20%执行,具体的还款和结息方式由借贷双方商定。

第六条贷款机构。县信用联社(含分支机构)为办理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的经办单位。

第二章贷款程序

第七条贷款申请。凡符合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条件的农户,凭村(居)委会出具的"创业富民专项贷款"推荐表,向户籍所在地农村信用社网点申请贷款。

第八条贷款调查。经办信用社自收到《创业富民专项贷款推荐表》和借款申请书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进行调查,乡镇驻村干部应做好配合。

第九条贷款方式。贷款额在2万元(含)以内的,原则上采用信用贷款;贷款额在2万元以上的,应提供联保或担保。

第十条贷款审核。信用社自收到符合条件的相关资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给予贷款申请人答复。同意贷款的,按有关贷款管理规定办理放贷手续,并报当地乡镇政府和县扶贫办备案,监督使用创业贷款。经办信用社不得以贷款指标不足为由拒绝发放创业贷款。

第十一条贷款流程。经办信用社按普通贷款程序办理贷款发放、收回等手续。

第三章贷款贴息

第十二条贷款贴息。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按期还贷的给予100%的贴息,贴息资金从低收入农户创业基金、上级扶贫小额信贷贴息资金中列支。逾期部份不予贴息。

第十三条贴息资金拨付。贴息实行"即付即贴"的办法。借款人按约定还贷方式向经办信用社支付本金后所结算的利息,经办信用社从低收入农户创业基金中扣划。经办银行须每季度将还贷利息清单报县扶贫办、县财政局审核。

第四章创业基金

第十四条创业基金。创业基金来源为扶贫捐款资金、上级扶贫专项资金及社会各界捐赠资金等。创业基金建立专户,存储于指定的信用社,实行封闭运行,用于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贴息、风险管理等。创业基金建立后,信用社按不低于1∶3的比例向低收入农户提供创业信贷。

第五章风险管理

第十五条贷款催收与管理。对于出现的逾期贷款,经办信用社应督促借款人、担保人及时归还,并及时将借款人、担保人不良信用录入个人征信系统,作为今后能否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申请贷款的依据。

第十六条借款违约责任。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到期后,经办信用社经催缴仍未能收回的,可通过相关法律程序强制收回贷款本息,并取消贷款贴息和借款人今后创业贷款资格。

第十七条贷款管理与考核。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不良率较高时,经办信用社应停止发放新的贷款,待贷款不良率降低后,再恢复受理贷款申请。

第十八条贷款风险管理机制。探索建立贷款风险管理机制,通过签订《还款承诺书》,对经催缴仍有归还贷款的借款人进行公告等形式,督促借款人及时还款,确保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业务稳定有序开展。

第六章职责分工

第十九条乡镇政府:协助做好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的资格审查、贷款调查、使用监督、成效评估、贷款催收等工作。当贷款不良率较高时,配合搞好调查研究,提出化解风险的意见和措施,并抓好有关工作的落实。

第二十条县扶贫办职责:负责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的指导培训及资格审查工作;宣传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政策;定期分析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运行情况,健全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损失补偿机制,及时安排基金和足额拨付贷款贴息,加强对创业基金和贷款贴息的监督检查。

第二十一条县信用联社职责:负责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的发放、回收工作;调查贷款申请人情况,核定其贷款额度和期限;合理简化贷款手续,对低收入农户创业贷款单独设立台账,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对借款人未能按期还款的,及时向借款人催收贷款和依法收贷;当乡镇贷款不良率超过5%时,应停止发放新的贷款,并及时告知县扶贫办和所在乡镇政府,待降低贷款不良率后,再恢复受理贷款申请。

第七章附则

低收入申请书范文篇7

一、工作目的和意义

实现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深入贯彻党十七届三中至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好高度关注民生、坚持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具体体现,是稳定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全面消除绝对贫困现象的现实需要。实现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使低保对象享受低保政策、扶贫对象接受扶贫帮扶、交叉对象实现政策共同覆盖和同步管理,对加快建立区域开发与到户开发相结合的政策体系和为“十二五”扶贫开发建立制度基础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

二、总体要求

(一)工作目标。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农村低保与扶贫开发对象的确认体系,深入贯彻落实好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将符合条件的建卡扶贫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将具有开发能力的低保人口全部纳入低保扶贫对象,建立和完善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体制机制,全面增强农村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的原则。对贫困人口实行应保尽保、应扶尽扶的全覆盖。二是坚持科学规范、简便易行的原则。工作中既要做到科学规范、减少遗漏,又要便于实际操作。三是坚持部门联席、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部门主管与联席办公、镇负责、村落实的工作机制。四是坚持衔接配套、统筹兼顾的原则。把扶贫开发与低保、社会救助、促进就业以及其他农村社会保障政策有效衔接。五是坚持客观公正、阳光作业的原则。做到评估核定人均收入客观,对象确认公开、公平、公正,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

三、标准对象

(一)标准。今年农村低保标准为人均纯收入1600元;贫困农户建档立卡标准为人均纯收入在2300元。(测算标准参照开县最低生活保障测算标准)

(二)对象。农村低保对象,是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当地农村于低保标准的农村居民,主要是因病残、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以及生存条件恶劣等原因造成生活常年困难的农村居民;农村扶贫户对象,是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农村扶贫标准、有劳动能力或劳动意愿的农村居民,包括有劳动能力和劳动意愿的农村低保对象(扶贫低保户)。各村具体规模,根据镇测算的数据确定。

四、工作步骤及进度安排

(一)前期准备工作阶段(3月下旬)1.成立工作机构,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2.根据统计、民政等部门数据将贫困人口测算到各村。3.研究制定工作方案。

(二)全面启动阶段(4月上旬)1.结合民政部门低保评议召开启动会议,传达贯彻县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会议精神,安排部署全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2.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业务培训、统计调查培训并测试。3.召开村民大会,并以政策明白卡、专栏、标语、新闻媒体等有效载体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做到扶贫开发政策和农村低保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三)对象识别阶段(4月中旬—5月底)1.自愿申请。由户主填写《农村贫困农户申请书》,向户籍所在地村委会提出申请,并在申请书上签上户主姓名后,交村委会,村委会组织村民小组召开村民小组民主推荐会,以无记名方式投票产生推荐对象,并将结果在社公开栏上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村民委员会。2.入户调查。村委会对申请的扶贫对象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按照扶贫对象识别指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标准,入户开展家庭经济状况调查和劳动能力认定。3.民主评议。召开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对调查结果进行民主评议,按无记名投票方式产生推荐对象,并将评议结果进行公示后报镇两项制度领导小组办公室。4.镇两项制度领导小组对上报名单进行审核,并对审核结果进行公示后报县扶贫、民政等部门。5.经县审核确认后开始软件录入。对确定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组织人员进行录入。

(四)总结评比阶段(11月),对各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总结评比。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各村(居)要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将其纳入全年工作重点,成立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工作人员,明确工作职责,调动村干部的积极性,确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工作有足够的力量投入。包村干部到村到组指导工作。

低收入申请书范文篇8

我市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对象是:我市城市符合最低收入条件且无房的家庭。

二、廉租住房分配原则

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排队轮候、特殊困难急需救助家庭优先的原则。下列特殊困难家庭排队轮候时优先:

(一)家庭全部成员无劳动能力的;

(二)无生活来源的;

(三)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抚养人的;

(四)优抚对象;

(五)重度残疾、丧失劳动能力的;

(六)患有重大疾病、生活特殊困难的;

(七)棚户区改造区域内符合廉租住房分配条件的。

棚户区改造过程中,原居住无照房,动迁后无能力购新房,且符合上述条件之一的家庭可以优先。其原房补偿费30%返还个人,其余部分作为廉租住房的房租,暂由市房改办保管,抵顶廉租住房房租。

三、廉租住房分配条件

申请实物配租的家庭应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家庭成员具有我市城市常住户口满3年;

(二)家庭人均收入符合我市规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连续1年以上领取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

(三)家庭无住房;

(四)家庭成员之间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按有房认定:

(一)家庭成员拥有私有住房;

(二)家庭成员承租公有住房;

(三)现住父母、子女或者其他家庭成员住房;

(四)家庭成员在申请前已转让不满5年的自用住房;

(五)已购买待入住或者动迁已安置的住房;

(六)动迁改造前居住自有私房或承租公有住房。

四、廉租住房指标分配

(一)市住房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房改办)根据本年度廉租住房建设数量,按我市城市低保无房家庭比例落实分配指标。

(二)房改办负责将分配指标落实到户。按照排队轮候的原则,首先落实特殊困难家庭,剩余指标采取摇号方式落实到其他符合条件的家庭。如特殊困难家庭申请户数大于分配指标,可采取摇号方式落实分配指标。

(三)落实分配指标时,申请家庭人口与廉租住房户型要相对应:家庭人口2人(含2人)以下的对应一室户;家庭人口3人的对应一室半户;家庭人口4人(含4人)以上的对应两室户。申请家庭人口按《*市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核定。

五、廉租住房申请审核程序

(一)申请廉租住房实物配租的家庭,应由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向户口所在社区提出书面申请,由社区向管理区申报。申请人应当提供下列材料:

1、承租廉租住房申请书;

2、民政部门出具的最低生活保障、救助证明及《*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领取证》或政府认定有关部门、单位出具的收入证明;

3、家庭成员所在单位或户口所在社区、现居住地社区出具的无房证明;

4、现住房情况说明、租赁协议、租赁收据、房屋所有权证;

5家庭成员身份证和户口簿;

6、家庭成员之间的赡养、扶养、抚养关系证明;

7、其他证明(烈属、残疾人、老复转军人等证件)。

(二)管理区收到申请后,应当及时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并向申请人出具受理或不受理通知书。申请资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要求的,应当在5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内容,受理时间从申请人补充材料的次日起计算。材料齐备后,管理区应当及时将全部申请资料移交市房改办。

(三)房改办收到申请材料后,应当会同市民政部门及申请人户口所在地管理区、社区工作人员实行联审,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可以通过查档取证、入户调查、访问邻里以及信函索证等方式,对申请人的家庭收入、家庭人口和住房状况进行调查。

经审核不符合条件的,市房改办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经审核符合条件的,市房改办应当在申请人的户口所在地、居住地或工作单位将审核结果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15日。

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予以登记,排队落实指标。根据具体情况,分配楼号,由社区填写《*市城市最低收入家庭承租廉租住房审批表》。

对获得分配指标准予配租廉租住房的家庭,由市房改办予以公示,公示期限为10日。经公示无异议或者异议不成立的,由市房改办备案。

(四)承租人与廉租住房产权人签订《*市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租赁合同》,办理入住手续。

六、廉租住房使用和管理

(一)廉租住房属公有产权,只租不售,承租人只有承租权,使用权,没有处分权、继承权。廉租住房的使用权不得上市交易。

(二)承租人应当按照租赁合同约定的标准缴纳租金。

(三)廉租住房租金由市房改办指派社区收缴。房租按承租人住房实际使用面积计算,租金标准为每月每平方米使用面积0.5元,按月收租。房租实行专户存储,专项用于廉租住房的维修和管理。

(四)廉租住房实行物业管理,由房产局物业公司负责卫生清扫和垃圾清运。卫生费每月每户4元,由房产局物业公司收缴。

(五)承租人应当爱护并合理使用廉租住房,不得改变住房的建筑结构、设备、设施,不得改变使用用途。廉租住房限制装修,承租人入住后进行装修的,在其退出廉租住房时应无条件退出,装修不予补偿。

七、廉租住房退出

(一)承租廉租住房家庭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由市房改办作出取消保障资格的决定,限期收回承租的廉租住房。逾期不退回的,市房改办可以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1、未如实申报家庭收入、家庭人口及住房状况的;

2、家庭人均收入连续1年以上超出本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

3、经济条件改善后,购新房的,或继承受赠房屋的;

4、擅自改变房屋用途的;

5、将承租的廉租住房转借、转租、转让的;

6、连续6个月以上未在廉租住房内居住的;

7、不交纳廉租住房租金的。

(二)承租人家庭因经济条件改善自购住房或者外迁的,其承租的廉租住房应及时退出。承租人死亡,同户籍并同住一处的家庭成员需要继续承租的,应当按照规定重新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方可办理承租手续。

八、部门职责

(一)房改办要认真做好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分配和管理工作,各管理区及社区廉租住房管理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

(二)廉租住房管理工作人员要认真执行《*市城市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管理暂行办法》和本方案有关规定,严格审核、审批。

低收入申请书范文篇9

为贯彻落实《重庆市民政局、财政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卫生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城乡医疗救助工作的通知》(渝民发〔〕33号)精神,进一步规范我县城乡医疗救助工作,保障困难群众能够享受到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医疗救助范围

城乡医疗救助实行属地管理,救助对象为:

(一)城乡低保对象。

(二)农村五保对象。

(三)在乡重点优抚对象(不含1-6级残疾军人)。

(四)城镇低收入老年人。即本人收入低于我县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最低标准的60周岁以上老年人。

(五)城乡重度(一、二级)残疾人员。

(六)其他低收入人员。

二、医疗救助方式及标准

从年起,我县按照统一的医疗救助方式和规定的救助标准开展医疗救助。

(一)资助参保。医疗救助范围中的前四类对象,由医疗救助基金资助其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

1.农村困难群众参保资助。农村低保对象、五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参加一档合作医疗保险,个人应缴纳的参保费用除五保对象给予全额资助外,其他救助对象给予10元的资助。

2.城市困难群众参保资助。不属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范围的城市低保对象、低收入老年人参加合作医疗保险,个人应缴纳的参保费用除城市低保中的“三无”人员给予全额资助外,其他救助对象参加二档的给予60元的资助,自愿参加一档的给予10元的资助。

(二)门诊医疗救助。对城乡困难群众实行“定额”救助和“共付”救助相结合的门诊医疗救助。

1.“定额”门诊救助。对城乡低保对象中的“三无”人员、需院外维持治疗的重残重病人员、80岁以上老年人和农村五保对象,由县民政局每年核发200元的《医疗救助证(卡)》,用于门诊和购药。限额内的救助资金当年有效,不结转使用。

2.“共付”门诊救助。对“定额”门诊救助对象以外的城乡低保对象和在乡重点优抚对象,用药目录内的门诊费用经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报销后,自负部分按50%的比例给予救助。年门诊救助封顶线为100元。

(三)住院医疗救助。对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在乡重点优抚对象实施住院医疗救助。

1.普通疾病住院医疗救助。救助对象患普通疾病住院治疗,住院医疗费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起付标准和报销范围内的医疗费用,下同)经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按规定的报销比例报销后,自付部分在500元内的给予全额救助(一年享受一次),超500元的按50%的比例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的封顶线为4000元。对未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按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扣除应报销金额后再给予救助。

2.重大疾病住院医疗救助。救助对象患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恶性肿瘤、严重多器官衰竭(心、肝、肺、脑、肾)、先天性心脏病、重症甲型H1N1、系统性红斑狼疮等重大疾病住院治疗的,住院医疗费用(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起付标准和报销范围内的医疗费用,下同)经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按规定的报销比例报销后,自付部分医疗费用在2万元(含2万元)以下的,按照普通疾病的标准给予救助;自付部分医疗费用在2万元以上的,按50%的比例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的封顶线为20000元。对未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的,按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报销比例扣除应报销金额后再给予救助。

3.特困人群住院医疗救助。对城市低保中的“三无”人员和农村五保对象,在普通疾病和重大疾病住院救助标准基础上,全额救助金额提高500元,救助比例分别提高30%,年救助封顶线分别提高1000元。

(四)临时医疗救助。对城乡重度残疾人员、城镇低收入老年人以及其他低收入人员,其患病住院医疗费用经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或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按规定报销后,自付医疗费用超过2000元的,超过2000元的部分按40%的比例给予救助,全年累计救助的封顶线为3000元。对城乡低保对象和个别特殊困难群众接受城乡合作医疗保险、商业保险和城乡医疗救助后,个人负担的医疗费用超过2000元的,可再给予一定金额的临时医疗救助。

如需超过上述救助范围和标准的,由县民政局报县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城乡医疗救助标准如上级有变化,则适时调整,执行新的救助标准。

三、医疗救助程序

(一)资助参保。本着便民利民、自愿参保的原则,资助参保的程序为:救助对象持低保证、五保证等有效证件和证明材料,到乡镇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经办机构自愿申请参保;乡镇人民政府要采取“一站式”服务方式,对参保资助对象进行认定。符合资助条件的,乡镇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收取个人应缴纳的参保费用。同时,将资助参保人员信息汇总上报县民政局审核后,再上报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将乡镇上报的资助参保人员按规定纳入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范围。参保缴费截止后,县城乡居民合作医疗管理中心将实际资助参保的人员信息和所需资金汇总报送县民政局;县民政局在30个工作日内进行审定,县财政局凭民政审定的金额从城乡医疗救助基金直接划拨到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基金专户。对乡镇人民政府不按政策规定、擅自扩大资助范围而未收取的个人应缴纳费用,由乡镇承担。

(二)门诊救助。救助对象凭《医疗救助证(卡)》及低保证、农村五保证等有效证件到定点医院门诊和购药,限额内产生的费用由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药店垫付,每月底经乡镇合管办、民政办审核,报县民政局审定后,由县财政局从城乡医疗救助基金专账核拨至各定点医疗机构或定点药店。

(三)住院医疗救助。为简化医疗救助程序,在县内住院治疗原则上全部实行医疗救助费用即时结算的“一站式”医疗救助服务,确保困难群众“随来随治,随走随结”,在县外住院治疗实行医后救助。

1.“一站式”医疗救助流程

(1)住院医疗救助对象患病住院治疗后,持医疗救助定点医院诊断后出具的《住院通知书》在出院前向本人户口所在地民政办申请(注:在县级医院住院的可直接到县民政局申请)。

(2)民政部门审核申请人是否属于医疗救助对象,对属于救助对象的应在当日内开具《重庆市自治县医疗救助告知书》;对不属救助对象的不予受理并作好政策解释工作。

(3)住院医疗救助对象将《重庆市自治县医疗救助告知书》交回定点医院,医院在软件中录入民政通知书号。

(4)出院结算时,医疗救助定点医院按照城乡医疗救助管理系统自动生成的民政救助金额垫付给救助对象。

(5)医疗救助定点医院于每月25日前提取民政医疗救助报表与本地的《重庆市自治县医疗救助告知书》一并上交县民政局。

(6)县民政局复核后由县财政局按月将垫付救助金拨付给医院。

2.住院医后救助程序

因病情需转县外医院治疗及因突发情况在县外住院治疗的,出院后向当地民政办提交申请书,并附身份证、户口、诊断证明、医疗费用发票、合医报销凭证、入出院证明、对象证件等复印件交乡镇民政办,填与《重庆市自治县大病医疗救助申请表》经村(居)委会、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盖章后报县民政局审批。

(四)临时医疗救助。为使临时医疗救助及时有效,由县民政局提出的资金分配初步方案,经县财政局复核后下拨到各乡镇,由乡镇审批发放。临时医疗救助申请审批流程为:

1.特殊困难群众向户口所在地民政办提交申请书并附身份证、户口、诊断证明、治疗发票、合医补偿等证明材料复印件。

2.填写《重庆市自治县临时医疗救助申请表》经村(居)委会、民政办公室审核盖章后提交乡镇党委政府集体研究审批。在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不予救助的要作好政策解释工作。

3.审批的对象和金额要纳入村(居)务公开的内容,接受群众监督。各乡镇对临时医疗救助资金专户储存、专账管理,结余资金结转下年使用,不得挪作他用。各乡镇于每月25日前将当月的《临时医疗救助情况统计表》上报县民政局。

四、加强组织实施

(一)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推进城乡医疗救助工作。民政部门要做好医疗救助制度的实施和管理;财政部门要做好医疗救助基金的筹集、支付和监管工作,要将必要的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确保工作正常运转;人力资源和社保部门要配合做好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与城乡医疗救助信息管理系统的对接,实现两套系统的有机衔接;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

(二)强化政策宣传,提高群众医疗救助政策知晓率。各乡镇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大宣传力度,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广泛宣传政策。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要挂牌,开设城乡医疗救助与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同步结算窗口,张贴医疗救助指南,定期公布医疗救助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低收入申请书范文篇10

一、方案编制依据

**县经济适用住房项目工程将于**年上半年进入销售阶段,共计154套住宅,需于**年5-8月间完成销售手续。依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桂政发[2004]23号)、《广西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桂政办发[2005]28号)、《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百色市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实施办法>的通知》(百政发[2005]51号)、《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年为民办好十件实事实施方案的通知》(百政发[**]15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划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用地的函》(阳政函(**)93号)等有关文件精神,编制本方案。

二、销售对象

**县城区内及各乡镇的常住户口(含持有公安部门或用工单位证明的一年以上的暂住户口)的中低收入家庭,中低收入家庭指家庭(含夫妇双方)年收入低于当年当地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的三分之一,高于上一年职工平均工资百分之五十的家庭户。年收入按所在单位实际列发的工资单或银行的工资存折记录核定,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申请购买一套经济适用住房:

(一)符合当地安置条件的军人及军烈属。

(二)获得国家、省部级和市级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三等功以上人员,享受国家或省级特殊津贴人员。

(三)享受政府或企事业单位低保的人员。

(四)因城镇建设规划需要被拆迁住房,政府或拆迁单位无法安置的家庭户。

(五)男性年满22岁、女性年满20岁的独立户口或集体户口内的单身人员。

(六)经人事劳动部门确认的与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含民办企事业单位)签订一年以上用工合同,按规定参缴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外来)进城务工人员。

(七)影响居住安全,需要拆除或迁出,单位无法安置的危房户。

以上人员、家庭年收入情况按家庭成员所在单位实际列发的工资单或银行工资存折记录为核定依据。

三、销售程序

据近年住房普查不完全统计,**县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中,中、低收入群体比较大,为保证经济适用住房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到中、低收入家庭,经济适用住房销售过程中的工作程序,按照“销售公告”→“报名登记”→“初审”→“公示”→“复审”→“确定购房资格”→“审批”→“缴纳购房定金”→“抽签确定房号”→“办理《准购证》和购房合同”等10个步骤具体实施的程序。

四、购房户提交资料

(一)申请对象持下列证件到指定报名登记处办理购房申请:

1、申请书(内容含家庭各成员的职务、职称、工作、家庭住房现状等情况);

2、填报审批表(单位或居住所在地的居委会对申请购房人审核证明意见、相关户籍档案证明,必须注明证实有无参加房改、集资建房、有无私房、现住房情况);

3、申请购房人及配偶户口本、身份证、结(离)婚证的原件送核后留复印件各1份;

4、职务、职称、劳模、先进工作者、优秀党员、特殊津贴、立功等荣誉证、民政局低保办和申请购房人所在单位出具低保证明的证件原件送核后留复印件1份;

5、申请人及配偶有效的住房情况证明(居住单位或居委会证实现申请购房人的居住房的性质、出租业主的房屋所有权证复印件及《租赁合同》(或租赁协议)的原件送核后留复印件各1份;

6、申请人及配偶收入证明(不单独开具收入证明,由申请人及配偶单位分别在审批表盖章);

(二)进城(或外来)务工人员除了提供第(一)项的相关资料外,需提供本人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务聘用合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单。

(三)拆迁户:

1、填写审批表(不用工作单位或居委会证明盖章;填写有赡养关系亲属的,必须提供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及复印件,工作单位或居委会的有无住房产权的证明);

2、提供夫妻双方身份证、户口本、拆迁协议原件及复印件各一份、拆迁证明、夫妻双方无房证明(单位或居委会)各一份、被拆迁房屋产权证复印件。

3、拆迁户无产权证、拆迁证、补偿协议书的,需提供拆迁安置费有关证据文件,以及单位证明、拆迁办证明,且提供本人身份证、户口本、购房审批表。

五、购房程序

(一)确定申请购房人的购房资格。

1、由房改办审核申请购房对象资料后确定其购房资格。

2、将确定购房资格名单进行公示,公布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公示期为7天。

(二)确定申请购房人的购房号。

1、领取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和缴纳购房定金:经公示和县房改办审批后,获得购房资格的申请人到房改办领取《**县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同时缴纳10000元购房定金。

2、抽签确定房号:申请人凭《**县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和《购房定金收据》到指定地点(另行通知)参加抽签确定房号。步骤:抽签确定序号,然后按序号参加确定房号的抽签。

4、领取房源证明:确定房号后,购房资格人凭《购房定金收据》、《**县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证》到县房改办开具《房源证明》。

5、办理准购证:购房资格人凭《购房定金收据》、《**县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证》和《房源证明》,在房改办核对房号面积标准,房号面积在享受的控制面积标准之内的直接办理《准购证》;房号面积超出享受的控制面积标准之内的,先在房改办开《住房面积补差价房款通知书》,缴交超面积差价款,凭银行缴款回执,再办理《准购证》。

6、签署认购书:购房资格人凭《准购证》核定并缴交购房款或首期购房款,签署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及办理按揭贷款手续。

(三)有关事项:

1、获得选房权者需携带本人身份证、《**县经济适用住房准购证》、《购房定金收据》、申报资料回执单,提前30分钟到现场了解选房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