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质量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4-11 14:10:32

电子质量论文

电子质量论文范文篇1

[论文摘要]首先简述电子商务中软件质量风险的生成机制,然后研究政府应采取何种规制措施降低交易者信息不对称和交易契约控制力不对称引起的质量风险,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电子商务扩大了软件的交易形态和交易范围,使软件交易比物质产品便捷和多样化,同时,由于交易流动性增强,交易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由于软件是典型的后验产品,使其在电子商务中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物质产品交易的质量风险,需要政府进行规制。

一、软件电子商务质量风险的生成

软件是后验产品,消费者只有使用它以后才知道它的真实质量,这形成软件交易中严重的事前信息不对称,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软件市场容易因逆向选择而形成“柠檬”市场。电子商务使软件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加剧。在软件传统的商务渠道中,供应厂商的品牌、包装、广告及赔偿承诺等,都向消费者传递着软件质量的信息,厂商营销中投入巨额成本及其与销售商的合作,都显示着厂商的“实力”与其产品的“层次”。而在Internet上,大大小小的厂商甚至个人都可以花很小的力气(成本)向你推销软件,你的网页上时不时会“飞”来某个软件广告,这些软件的质量信息几乎没有经过“过滤”,参与软件电子商务交易的消费者在搜寻信息成本几乎下降到零的同时,却带来了挑选成本的激剧增加。消费担心的还有,这些“厂商”今天在网上设立软件商店,明天它会不会还存在?更严重的是,这些软件提供者中,还时有电脑病毒的“骇客”浑水摸鱼混杂其中,使挑选软件增加了很大的风险成本。所以,如果没有政府进入规制,软件电子商务质量风险将成为Akerlof(1970)所提的典型的“劣质产品市场”,甚至连市场也无法形成。

二、软件电子商务质量风险规制

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质量风险可由市场的内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的规制作用是使这种风险降到最低,以使软件电子商务交易市场扩大和更有效率。软件电子商务中的质量风险主要由软件交易中严重的质量信息不对称性、网上交易的低约束性和违约惩罚成本的高昂性引起。为此,政府对软件电子商务交易必须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规制措施,消除交易双方在交易中的契约力不平衡,创造公平、透明的交易条件。从交易契约理论出发,政府可采取的规制措施包括事前的准入注册,事中的认证评级、信息服务、监控维护和事后的追究惩罚等。

1.准入规制

政府对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供方实行注册登记等准入规制可增加交易的约束性和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软件电子商务交易由于供方在每一个端口均可供货,并且供方可以“跑了和尚又跑了庙”,这给买方带来了交易上的风险,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的风险。当买方意识到卖方可能实行一次性交易时,就会担心卖方的道德风险而选择“信用认定”,即在交易前多方搜寻对方的信用信息,或是干脆选择不交易,这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缩减了市场,加上软件的信息不对称,软件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将大幅缩水。在没有政府规制的“自由市场”情况下,软件电子商务市场交易的供方将集中在少数“品牌”公司,因为只有这些投入大量的沉没成本去建立起市场信誉的公司才值得买方信赖,也只有这些大公司的雄厚实力才使用户有“庙”可找。所以,软件电子商务市场在没有政府时虽然是个人人均可进入交易,没有限制的“公平”市场,但实际上是个只有大的软件公司才能生存,产生“公平”性失效的市场。由此,政府需要进行准入规制。

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准入规制措施?现代规制理论表明,过严的政府规制将使政府政策替代市场机制,从而导致政府失灵;有效率的政府规制必须是政府的规制措施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起到扶持和维护市场的作用。简言之,就是政府应永远是裁判员,而不应是运动员,即使是政府的微观规制也只能是“跑着的裁判员”。对每个市场失效,市场本身均有一定的自我修复的内在机制(“免疫力”),软件电子商务市场也如此。例如网上信用认证服务就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实际上,VeriSign等网上认证服务公司在国外已经起步发展。因而,政府对软件厂商进入电子商务的规制应该是核准注册制度,而不是审批制度。同时,为适应软件电子商务交易特点,政府需要为用户提供厂商注册信息查询服务,并制订与网络交易相符合的防止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价格欺诈或质量欺诈等违法交易行为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政府所能做的还有对网上软件交易认证服务公司给予税收优惠,以满足软件电子商务中日益增加的产品信息和信用信息需求。

2.交易运行规制

在初步确定对方可交易后,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质量风险来自买卖双方之间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这容易导致软件电子商务市场萎缩或转变成“劣质产品市场”。为克服因质量信息不足产生的逆向选择,在没有政府介入的情况下,产品高质量的厂商将采取信誉培育、高质高价和通过市场中介传递质量信息等措施传递甄别信号,从而减轻市场的失灵。但甄别信息传递过程需要高昂的信息传递费用(对厂商)和鉴别费用(对消费者),交易成本过高会影响市场的交易效率和交易范围,为此需要政府进入软件电子商务市场,提供部分质量公共信息和限制虚假信息的,以减少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鉴别成本。这里的问题是,政府应如何提供减轻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服务?

在传统物品质量信息不对称规制上,政府只要采取广告、质量标准等常规的规制措施就可以达到质量价格的均衡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下的价格欺诈。而对软件电子商务交易而言,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传递、鉴别信息的费用显著地高于传统的物质产品,因而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规制服务,包括:第一,提供质量信息在线服务。信息具有天然公共品的属性,由政府提供软件质量的相关信息,不仅可显著减少甄别信息的传递费用,而且能减少质量信息的鉴别费用。当然,政府所的信息只能限于一些公共、实用而现实的信息,如软件电子商务市场的政策信息、软件真假鉴别的实用技术和鉴别机构、软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的监督报告等。这些信息,应以数据库的形式提供在线查询服务。第二,认证和评级。认证评级是政府降低用户鉴别软件质量信息成本的有效规制措施,也是提升高质量软件的信誉度,降低其信誉投资成本的良好措施。限于公共职能和信息不对称,政府认证规制在操作上应以提供准入性和达标性的认证为服务内容,而把其他的认证工作交由市场认证服务公司;评级服务方面,政府可从市场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专利申请数、服务质量、投诉率等方面公布企业“排行榜”,以让消费者对软件企业有个基本的判断。第三,信息监控。鉴于信息不对称中大量信息租金和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的存在,政府需要监控企业传递信息的真实性,其中主要是软件厂商在互联网上的各类广告和信息是否虚假或是否具有误导性,以及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3.惩罚规制

在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单纯依靠消费者搜集和鉴别信息去减少卖方在质量上的败德行为是很费成本的事情,政府进入规制能有效减少这种成本的支付,从而增加卖方的约束性和减少交易中质量的不确定性。在电子商务中,由于交易存在着部分“虚拟”成分,使法律的执行成本很高,这个特点由于软件交易“边界模糊”的特性而在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政府在惩罚规制上有两种惩处方法可选择,一是实施高频率的检查规制;二是加大惩罚力度从而相对减少查惩费用。由于网上交易约束性低,查处不容易和法律惩罚成本高,信誉低的公司比信誉高的公司更有积极性选择质量欺诈行为,因而,从维护市场与降低社会成本角度出发,政府需要选择从严惩处的办法。

简短的结论: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质量风险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网上在线服务,这种服务应限于公共服务领域而不是替代市场“免疫”机制的作用。此外,为增加交易双方的约束力,减少质量欺诈行为,政府应实行在线的监控惩处机制和加大违规者的惩罚力度。

主要参考文献

[1]C.夏皮罗,H瓦里安.信息规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张昕竹.网络产业·规制与竞争理论[M].北京:社会文献科学出版

社,2000.

电子质量论文范文篇2

摘要:全球范围内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使得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越发受到重视。针对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对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被各国家政府认为是“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核心工程,成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必然方案,但是,与一般的建设项目相比,电子政务具有高投资、高效率、高风险、营运时间长以及投资完全不可逆等特点。鉴于这些特点,我国许多机构和专家学者都展开了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本文主要目的就是在探究国内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1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情况

1.1各种机构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国内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主要是通过建立网络化政府绩效评价管理体系,使各种政务活动及官员行为置于全社会的评价、监督和考核之中。目前许多公司、大学、网络、实验室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战略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有突出研究成果的机构主要是: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公司、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课题组、赛迪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广州时代财富科技公司等等。对机构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有待专家、学者去考证、评估,本文将着重介绍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所以在此就不详细叙述了。

1.2国内专家学者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许多专家、学者根据电子政务自身的特点,基于不同视角,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理论、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研究情况如下:

1.2.1基于多种视角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一个涉及到许多领域的体系,因此,对其研究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视角。从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相关者分析出发,能够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有学者就基于相关者的角度,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360度全面绩效评估体系。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者基于语言属性的视角,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借鉴多属性群决策领域的语言属性理论,将定性指标转换为数值型结论,建立基于语言属性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并定义了电子政务成熟度。基于证据推理对电子绩效评估进行研究是一个较为创新的视角,有研究者就利用改进的证据推理方法把低层次指标属性集成到高层次指标属性,在评估成本和评估精度上寻找平衡,分析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来指导决策。基于公共管理视角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研究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有人就在这一视角下提出了电子政府绩效评估风险的防范的宏观和微观措施并提出了构建政府电子化服务绩效评估框架的基本理念。相关学者则基于网络影响力的视角,在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政府网站网络影响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我国32个省级政府门户网站的网络影响力进行了测评。

1.2.2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

不少学者从宏观、中观层面探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有人则认为电子政务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设立应以“以人为本,全面、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以下基本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有相关研究针对电子政务的特点,结合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一般性标准,总结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该体现出“重在政务”和“政务为民”的特点,至少应该包括服务内容与质量类指标、管理效益类指标与基础设施类指标,以全面评估电子政务绩效。也有人基于粗糙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价方法和步骤,并认为电子政务的评估指标要满足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实现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实现该政府部门与其它政府部门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政府部门能够通过网络与民众之间进行双向信息交流。二是实现电子政务各业务处理系统与对外服务系统的紧密结合,使整个政府范围内的工作流和信息流都保持通畅和相互有机联系。有研究统计出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并认为绩效评估主体的选择除了政府(包括其聘请专家)之外,还可以是第三方机构和社会公众等。总之,进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时,应重视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完整性与可操作性。

1.2.3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

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以综合评价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在参考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通过案例验证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在模糊综合评判理论基础上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进行了深入研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种基于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认为评估指标体系作为模糊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它主要包含建设产出、应用效果和投资绩效三个层次;用净化现值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对实施电子政务带来的货币化的增长效益进行评估,而对一些难以货币化指标,一方面可以采用分层次分析法,数据网络分析法进行多目标分析,另一方面可以使用软性标准如顾客满意度等进行测评;从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衡量的基本模式出发,从系统成本、系统效益和系统质量三个方面设计评价指标,并根据电子政务的非线性特点,采用BP神经网络模型尝试对电子政务进行评价,评价结果显示了这种评价方法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1.2.4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的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根据不同的研究方面,被分成了许多不同的种类。有研究在探究电子政务评估的必要性和意义的基础上,借鉴信息化领域评估所应用的理论和方法,并在参考国内外电子政务评估经验成果的基础上,建构一个较为合理的电子政务评估指标体系,提出了电子政务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有的则在分析国内外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综合模式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并运用实际案例对此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有学者通过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多角度研究,总结了我国现阶段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弱点和瓶颈,创造性地提出了多维立体结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双棱柱模型,进而设计了与之相配套的三重指标体系。有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做了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适合本评估体系的隶属度函数,建立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还有的则结合政府信息化主管部门的电子政务项目管理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务项目生命周期模型”。

2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学术界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研究政府绩效评估,目前,国内已有许多学者将研究的目光投向了这一新兴的领域,学者们就政府绩效评估许多方面展开了研究。然而,从总体上看,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还很薄弱,能为政府设计操作性的绩效评估体系的专家十分稀缺,主要存在的以下问题:

(1)评估内容过度关注政府网站外部绩效,用政府网站提供服务水平代替电子政务的发展水平,很少有深入电子政务内部绩效方面的理论研究或评估实践。

(2)在电子政务绩效的整体构成上没有形成统一认识,各有偏重,使得各种评论结果无法进行横向比较。尤其是对地方性电子政务的研究并不充分,并不存在公认的统一的城市电子政务评价模型和评价体系。

(3)在绩效指标的选取上,缺少严密的逻辑层次关系,没有考虑到电子政务的层次性,没有考虑到不同级别的政府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角色和作用上的差异,使得指标所包含的信息出现重复或遗漏。(4)在研究过程中,直接引用国外的模型或做法,对国外的制度背景研究不够透彻而产生副作用,另外,研究过程中,重电子政务绩效,轻政务绩效,以研究评估“电子”为主,指标研究多是技术性指标为主,很少真正对“政务”方面的评估进行研究。没有根据我国的现实情况对电子政务进行研究,本土特殊研究较为缺乏。

(5)研究过程中,重电子政务绩效,轻政务绩效,以研究评估“电子”为主,指标研究多是技术性指标为主,很少真正对“政务”方面的评估进行研究。

3结束语

世界各国对电子政务运行的成功率不高,而绩效评估是保证电子政务质量,提高其成功率的重要手段之一。总之,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构建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也处于摸索时期,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发展,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结合我国电子政务的实际状况,借鉴国外成熟先进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成果,对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全方位的深入研究,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价体系,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使其进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等问题,亟待有关专家、学者去探索、去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少彤.2007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J].管理百科,2008,(1).

[2]李东,张秀杰.电于政务项目后评价及其指标体系建设[J].经济管理,2007,(17).

电子质量论文范文篇3

我国电子商务自2008年以来交易规模实现大幅度增长,2014年全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规模12.3万亿元[1]。网购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消费方式,但网购商品质量问题日益凸现。开展电子商务产品的质量监督工作尤为迫切。为此,国家质检总局于2013年11月成立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风险监测中心(杭州),并于2014年1月又成立了电子商务产品质量12365投诉举报处置指挥中心(杭州),加大了对电商产品质量监督的力度。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是政府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开展质量监督的主要手段,其中的监督抽样方案十分重要,2015年1月下旬发生的淘宝网与国家工商总局的争议起因就是监督抽样的样本问题。电子商务产品与实体店商品或仓库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存在许多不同之处,目前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的抽样方法却大多依循适用于实体店商品或仓库产品的监督抽样标准,一些监督的结果也难以令人信服。因此,研究电商产品监督抽样方法及其特点十分有意义。

2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文献及标准分析

国内学术界对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状况已有许多探讨,但对于电商产品的质量监督研究较少。何云福从产品质量监管模式的角度,指出电子商务产品监督抽查所需样品的取得、样品的确认以及后续处理等环节都与日常的监督抽查工作遇到的情况不同[3],并较多探讨了电商产品监督抽查模式,但未涉及到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方案。由于我国与发达国家的网络购物市场环境存在较大差异等客观原因,鲜见国外学者对于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抽查领域的研究文献。产品验收抽样检验是由使用方采取的一种质量控制手段,而监督抽样检验是在验收合格的基础上,由第三方机构为保证产品质量和保护消费者的利益对产品质量进行的监督。为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顺利进行,必须有一系列适用于质量监督特点的抽样检验标准。目前,我国已颁布实施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标准,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标准体系。但对于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抽样,仅颁布实施了1项标准,即GB/T28863-2012《商品质量监督抽样检验程序具有先验质量信息的情形》(以下简称GB/T28863-2012)。GB/T28863-2012标准规定的抽样检验程序是专门为对流通领域的商品实施质量监督而制定的,电商平台上的商家属于流通领域,具有一定的共性,因而对电商产品质量进行监督抽查时可根据条件采用GB/T28863-2012。GB/T28863-2012对适用对象、监督总体确定、复验程序等做了规定,但对样本量大小、计量或计数质量特性的不合格判定方式、抽样点及抽样方式等并未明确。本文就风险控制、抽样点及抽样方案、监督质量特性及其不合格判定三个方面分析了GB/T28863-2012的特点(见表1)。

3电子商务产品抽样特点分析

由于网络购物情境不同于仓库或实体店,对于电子商务产品的监督抽查必定与仓库产品或实体店商品的监督抽查有所区别。本文对淘宝、京东、亚马逊、当当、唯品会等网购平台进行研究,发现这些网购平台的物流方式有显著的区别:淘宝一般由第三方快递公司运送;京东、亚马逊和当当既有自己的产品配送服务,也有第三方的快递公司服务;唯品会完全是自己的快递配送服务。也就是说,随着经营模式的不同,有的网购平台有自己的仓储,有的则没有,即网购平台与货物仓储属于两家不同的企业。有仓储的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督可按现有产品质量监督抽样标准执行,两者无本质区别。现对独立、无法确定库存的电商产品抽样特点进行分析。通常在进行产品监督抽样时,要先判断批量大小,不同大小的批量采用不同的监督抽查标准来确定抽样方案及方式,抽样人员在市场上或者企业成品仓库内待销的产品中随机抽取(实体店为现场抽),并且执法人员、检验人员、销售者三方必须同时在场。网购平台与实体店的监督抽查差异就在于销售者(网上商家)不在场,抽样人员面对网上商家时,只能看到商家单方面呈现的店铺信息及产品介绍,难以考证一些信息的真实性,不能直观鲜明地了解样品基本情况,因而对于没有自营商品仓库的电商平台,只能通过下单购买来抽取样本。对于电子商务产品,抽检方还难以确定样本量、批量及总体量,比如遇到部分电子商务产品库存样品量太少而无法抽检、部分电子商务产品下单购买时必须超过一定个数才进行配送等问题,因而通过检索抽样表形成抽样方案的方法不易实施,且抽检的样本量不可能很大,样本量过大会使购买费用增加,提高检验成本。此外,下单抽样后,产品通过快递进行配送的运输过程难以监控,产品待检测性质易受系统因素干扰,容易导致产品检测结果的失真。电商平台上的商家有多种类型(见表2),有的商家销售不同生产企业生产的或不同品牌的产品,没有自营品牌,此种类型商家占多数,类似于经销商;有的商家直接销售某个厂家生产的或某品牌产品,没有自营品牌;有的商家是某个生产企业或某品牌授权的官方网店,专门销售该厂家或该品牌的产品,产品品牌就是商家自营品牌,且一个电商平台的某品牌官方商家只有一个,类似于商。因而对于不同的网上商家,还需注意不同的抽样问题。对于第一种网上商家,同种类型的产品可能是多个厂家生产的,或者是多个品牌均有同种类型的产品,比如:同一外观的0.5mm黑色签字笔芯有大品牌,也有小品牌,甚至有无法直观获知品牌或厂家信息的,这类产品可能存在信息不全、伪信息等问题,容易出现大面积假冒伪劣现象,影响抽检人员对产品是否验收合格的判断,若执行监督检验,则很难追溯产品质量问题源头,也很难将监督抽检结果告知承担主要质量责任的一方。对于后两种网上商家,监督机构可以追溯到生产方,保证产品基本信息的信度,确保监督总体验收抽样合格,排除假冒伪劣产品干扰检测结果而影响监督总体真实质量水平等问题。同有自营仓库的电商平台一样,对于第三种网上商家(如官方旗舰店),具备自有、独立的库存,监督机构可以依循传统产品监督抽样检验程序。电商产品的抽样特点总结见表3。

4建议

电子质量论文范文篇4

电子产品质量监督主要是为了能够保证生产产品能够有效地满足其规定标准的生产管理活动和相应的经济行为,通常是由规定的质检部门通过相关的技术手段来对产品方面的质量,结合随机抽样的形式来实现持续的检测和验证工作,并对其所作出的质检结果作出相应的记录、分析和指导,实现其后期管理工作的稳定进行。产品质量监督对于国家而言是由产品质量监督机构和相关组织及消费者按照技术方面的标准来对企业内部的产品质量加以考核、评价和鉴定等,并以此来促进和加强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从而更好地保证产品方面的质量,最终维护用户以及消费者们的合法权益。而对于企业而言,产品质量监督则是指企业为保证其内部所有原材料能够满足企业生产要求,且所生产的产品能够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以此定期对产品进行的随机抽样,同时进行相应形式的检验以及化验分析活动。

2电子产品质量监督系统设计目标

2.1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电子产品质量监督系统能够有效的提高整体工作的效率,而整体效率的提升则在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用户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办公,因为系统是B/S模式的,因此用户只需上网就可以迅速的进行办公,这样就能促使对员工工作的检验不再仅仅局限于办公室,而覆盖到了任何一个具有网络存在的地方,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员工们的办公效率。

(2)能够促使各个部门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更加地便捷,使得所有的内部信息流转起来都更加地高效、方便,从普通的信息传递到文件方面的流转都可以经过这项系统来进行检验,以此保证各个部门和员工之间能够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这种优势必须要多个部门联合起来共同完成。实施这项系统就能够有效地保证部门和员工之间的信息传递变得更加的高效,使得信息的共享程度也更高,促使整体办公效率的提高。

2.2降低办公成本

办公成本的降低主要表现在

(1)节约了电话费等相关的通信费用,在以往的办公过程中,各个部门之间的人员沟通通常都是以打电话的形式来实现的,因此在通信方面就需要花费不少的费用。因此其所建立起来的系统当中必然包含一个沟通交流类的平台,员工们可以借助这个平台来实现的交流和沟通,而且进行起来也非常的方便,因此这就不再需要借助电话来进行沟通,从而节约了通信费的开支。

(2)能够减少常规办公成本,正常情况下,办公过程当中所的通知公告以及各类办公文件都是以纸质文档的形式在各大部门之间流传,因此就消耗了许多办公耗材,比如打印所使用的纸张和打印机相关方面的耗材等,这就必须建立起系统,当中包含通知公告的模块,以此来减少办公此类方面的开销。

2.3对现有资源进行合理分配

合理分配的资源主要有:

(1)人力资源:系统能够对全体员工的个人情况及其系统的使用状况进行统计和检验。并通过检验数据来对人力资源的管理进行合理的分配和调整,以此来检验所有的人力资源是否能够获得有效的利用。

(2)物力资源:这主要是根据各个部门内员工对系统的具体使用情况,以此来获知各个部门对各类办公器材及物品的具体使用状况,从而结合实际情况来适当的调节,其中所有的各项物力资源的具体分配和使用。

3电子产品质量监督系统实现目标

电子质量论文范文篇5

[论文摘要]首先简述电子商务中软件质量风险的生成机制,然后研究政府应采取何种规制措施降低交易者信息不对称和交易契约控制力不对称引起的质量风险,并提出具体的对策。

电子商务扩大了软件的交易形态和交易范围,使软件交易比物质产品便捷和多样化,同时,由于交易流动性增强,交易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由于软件是典型的后验产品,使其在电子商务中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物质产品交易的质量风险,需要政府进行规制。

一、软件电子商务质量风险的生成

软件是后验产品,消费者只有使用它以后才知道它的真实质量,这形成软件交易中严重的事前信息不对称,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软件市场容易因逆向选择而形成“柠檬”市场。电子商务使软件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加剧。在软件传统的商务渠道中,供应厂商的品牌、包装、广告及赔偿承诺等,都向消费者传递着软件质量的信息,厂商营销中投入巨额成本及其与销售商的合作,都显示着厂商的“实力”与其产品的“层次”。而在Internet上,大大小小的厂商甚至个人都可以花很小的力气(成本)向你推销软件,你的网页上时不时会“飞”来某个软件广告,这些软件的质量信息几乎没有经过“过滤”,参与软件电子商务交易的消费者在搜寻信息成本几乎下降到零的同时,却带来了挑选成本的激剧增加。消费担心的还有,这些“厂商”今天在网上设立软件商店,明天它会不会还存在?更严重的是,这些软件提供者中,还时有电脑病毒的“骇客”浑水摸鱼混杂其中,使挑选软件增加了很大的风险成本。所以,如果没有政府进入规制,软件电子商务质量风险将成为Akerlof(1970)所提的典型的“劣质产品市场”,甚至连市场也无法形成。

二、软件电子商务质量风险规制

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质量风险可由市场的内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的规制作用是使这种风险降到最低,以使软件电子商务交易市场扩大和更有效率。软件电子商务中的质量风险主要由软件交易中严重的质量信息不对称性、网上交易的低约束性和违约惩罚成本的高昂性引起。为此,政府对软件电子商务交易必须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规制措施,消除交易双方在交易中的契约力不平衡,创造公平、透明的交易条件。从交易契约理论出发,政府可采取的规制措施包括事前的准入注册,事中的认证评级、信息服务、监控维护和事后的追究惩罚等。

1.准入规制

政府对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供方实行注册登记等准入规制可增加交易的约束性和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软件电子商务交易由于供方在每一个端口均可供货,并且供方可以“跑了和尚又跑了庙”,这给买方带来了交易上的风险,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的风险。当买方意识到卖方可能实行一次性交易时,就会担心卖方的道德风险而选择“信用认定”,即在交易前多方搜寻对方的信用信息,或是干脆选择不交易,这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缩减了市场,加上软件的信息不对称,软件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将大幅缩水。在没有政府规制的“自由市场”情况下,软件电子商务市场交易的供方将集中在少数“品牌”公司,因为只有这些投入大量的沉没成本去建立起市场信誉的公司才值得买方信赖,也只有这些大公司的雄厚实力才使用户有“庙”可找。所以,软件电子商务市场在没有政府时虽然是个人人均可进入交易,没有限制的“公平”市场,但实际上是个只有大的软件公司才能生存,产生“公平”性失效的市场。由此,政府需要进行准入规制。

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准入规制措施?现代规制理论表明,过严的政府规制将使政府政策替代市场机制,从而导致政府失灵;有效率的政府规制必须是政府的规制措施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起到扶持和维护市场的作用。简言之,就是政府应永远是裁判员,而不应是运动员,即使是政府的微观规制也只能是“跑着的裁判员”。对每个市场失效,市场本身均有一定的自我修复的内在机制(“免疫力”),软件电子商务市场也如此。例如网上信用认证服务就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实际上,VeriSign等网上认证服务公司在国外已经起步发展。因而,政府对软件厂商进入电子商务的规制应该是核准注册制度,而不是审批制度。同时,为适应软件电子商务交易特点,政府需要为用户提供厂商注册信息查询服务,并制订与网络交易相符合的防止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价格欺诈或质量欺诈等违法交易行为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政府所能做的还有对网上软件交易认证服务公司给予税收优惠,以满足软件电子商务中日益增加的产品信息和信用信息需求。

2.交易运行规制

在初步确定对方可交易后,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质量风险来自买卖双方之间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这容易导致软件电子商务市场萎缩或转变成“劣质产品市场”。为克服因质量信息不足产生的逆向选择,在没有政府介入的情况下,产品高质量的厂商将采取信誉培育、高质高价和通过市场中介传递质量信息等措施传递甄别信号,从而减轻市场的失灵。但甄别信息传递过程需要高昂的信息传递费用(对厂商)和鉴别费用(对消费者),交易成本过高会影响市场的交易效率和交易范围,为此需要政府进入软件电子商务市场,提供部分质量公共信息和限制虚假信息的,以减少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鉴别成本。这里的问题是,政府应如何提供减轻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服务?

在传统物品质量信息不对称规制上,政府只要采取广告、质量标准等常规的规制措施就可以达到质量价格的均衡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下的价格欺诈。而对软件电子商务交易而言,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传递、鉴别信息的费用显著地高于传统的物质产品,因而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规制服务,包括:第一,提供质量信息在线服务。信息具有天然公共品的属性,由政府提供软件质量的相关信息,不仅可显著减少甄别信息的传递费用,而且能减少质量信息的鉴别费用。当然,政府所的信息只能限于一些公共、实用而现实的信息,如软件电子商务市场的政策信息、软件真假鉴别的实用技术和鉴别机构、软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的监督报告等。这些信息,应以数据库的形式提供在线查询服务。第二,认证和评级。认证评级是政府降低用户鉴别软件质量信息成本的有效规制措施,也是提升高质量软件的信誉度,降低其信誉投资成本的良好措施。限于公共职能和信息不对称,政府认证规制在操作上应以提供准入性和达标性的认证为服务内容,而把其他的认证工作交由市场认证服务公司;评级服务方面,政府可从市场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专利申请数、服务质量、投诉率等方面公布企业“排行榜”,以让消费者对软件企业有个基本的判断。第三,信息监控。鉴于信息不对称中大量信息租金和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的存在,政府需要监控企业传递信息的真实性,其中主要是软件厂商在互联网上的各类广告和信息是否虚假或是否具有误导性,以及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3.惩罚规制

在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单纯依靠消费者搜集和鉴别信息去减少卖方在质量上的败德行为是很费成本的事情,政府进入规制能有效减少这种成本的支付,从而增加卖方的约束性和减少交易中质量的不确定性。在电子商务中,由于交易存在着部分“虚拟”成分,使法律的执行成本很高,这个特点由于软件交易“边界模糊”的特性而在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政府在惩罚规制上有两种惩处方法可选择,一是实施高频率的检查规制;二是加大惩罚力度从而相对减少查惩费用。由于网上交易约束性低,查处不容易和法律惩罚成本高,信誉低的公司比信誉高的公司更有积极性选择质量欺诈行为,因而,从维护市场与降低社会成本角度出发,政府需要选择从严惩处的办法。

简短的结论: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质量风险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网上在线服务,这种服务应限于公共服务领域而不是替代市场“免疫”机制的作用。此外,为增加交易双方的约束力,减少质量欺诈行为,政府应实行在线的监控惩处机制和加大违规者的惩罚力度。

主要参考文献

[1]C.夏皮罗,H瓦里安.信息规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张昕竹.网络产业·规制与竞争理论[M].北京:社会文献科学出版

社,2000.

电子质量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案例教学;电子商务;教学质量

一、问题的提出

案例教学法自20世纪初被美国哈佛商学院倡导用于法学、医学和管理学教育以来,已被愈来愈多国家的教学实践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哈佛商学院已经培养出众多医学、法学和工商管理领域的精英。同时,学生可以针对案例中所反映的情况,结合所学过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本文考虑将案例教学法和教学质量理论联系起来,尝试运用案例教学提高高职院校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质量。

二、理论综述

(一)案例教学理论

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真正作为一种教学方法的形成和运用,开始于1870年,由当时担任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的克里斯托弗·哥伦姆布斯·郎道尔教授创立。案例是一种描写性的研究文本,通常以叙事的形式出现,它基于真实的生活情境或事件。案例总是试图比较客观而又多维地呈现事件发生的背景、参与者等信息,力求包含大量的细节和信息,以引发持不同观点的案例使用者进行主动地分析和解读。

(二)教学质量理论

质量是反映产品能满足“明确”或“隐含”的需要能力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广义的质量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和工作质量。高校的教学质量包含三方面的涵义:一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即“社会质量”;二是毕业生对所在高校教学的满意程度,即“内部质量”;三是教育管理者、实施者(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高校领导与教师等)对教学工作的满意程度,即“工作质量”。

从教育学原理看,教学质量要素包括:目的明确(即有目标设计,对学生要求具体,教学活动围绕目标进行)、内容正确(即安排教和学的内容有科学性、思想性、针对性和发展性)、方法恰当(即传递信息的方式引起了学生积极有效的认知活动)、语言清晰、生动(即发音清晰、语调高低和语速及节奏适宜。这影响学生的听觉效果和心理接受,对教学效果有不可忽视的制约作用)和组织合理(即教学环节及时间安排紧凑)。

三、运用案例教学提高电子商务课程方案设计

(一)确定教学目标

确定教学目标是案例教学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只有在教学目标明确的前提下,教师教学材料的收集和组织、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设计等活动才能有方向、有序地进行下去。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的目标是:理解电子商务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并能运用这些理论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二)选择案例

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做的不是匆匆忙忙地去选择若干案例,而是以每次课的教学目标为依据,围绕教学实践中的教学质量问题来组织案例选择。一个高质量的案例应符合下列要求:案例的内容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案例涉及的问题富有启发性;案例的具体情节符合客观实际。

(三)编写案例

编写案例有以下基本要求:首先,明确案例编写的目的。编写案例的目的是为了课堂讨论,它使得学生通过实际参与体会到自己将来在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其次,要开展案例研究工作。案例的研究有两个阶段:一是图书馆研究;二是采访阶段。采访阶段是案例研究的最困难的阶段也是必需的阶段。第三,撰写案例。案例撰写的核心是要提出一个超出常规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就成为关注的焦点。第四,制定教学计划。内容应包括:如何提第一个问题;提问的顺序是什么;预期中的讨论方向;如何应对预期外的方向;如何使用黑板和其他工具;如何进行总结等。

(四)案例教学的组织方式

教师在精心选择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后,可以因地制宜,用以下的方式灵活地进行案例教学:其一,穿插式。教师在讲解电子商务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可以使用各种案例作为理论的一部分穿插其中,使学生通过案例理解基本理论问题。其二,讨论式。教师可以在某一章或某一问题系统讲授后,由教师提出一个案例,让学生分析讨论,然后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在其中也可以适当进行启发式提问,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其三,组织专题辩论。这主要是选择一些综合性案例,将学生分为正反两组,也可以组织同年级的班级,以辩论会的形式进行案例教学。其四、组织专题讲座或报告。教师或院系可以邀请一些校内外专家和企业家围绕电子商务开展一些专题讲座,做一些学术报告;这可以让学生感受一些学术家和企业家的思想,开阔视野,活跃思维加深对电子商务的理解。(五)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

要求学生写好案例分析报告是实施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报告可以每人独立完成,也可以分组完成。对报告的内容和形式的要求是引导学生写好报告的关键所在。笔者通常向学生提出如下要求,收效较好:第一,认真总结。要求学生对讨论中出现的各种观点作简要回顾,对其中的重要观点和结论性的观点列举其依据,分析其关系,说明其利弊。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再现讨论过程,加深印象,锻炼学生把握观点、概括说明的能力。第二,刻意创新。要求学生不仅要写讨论总结报告,也要写案例分析报告。力求超出别人的观点,超出讨论的局限,鼓励从更高的层次、更新的角度作概括说明。这项要求旨在督促学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把案例教学同课堂教学融会贯通。第三,力求精练。无论是总结还是分析,都要抓住要点,简洁、明快,一目了然。这项要求可促使学生注重思维的逻辑性、文笔的流畅性和文字的简洁性。

(六)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高职高专院校强调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因此,高职高专院校侧重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对指标进行组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教学计划周全,执行完整有序;关心学生课堂参与、教学管理严格;对所讲内容掌握娴熟、运用自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学生容易理解;内容充实、信息适中;讲授系统、便于学生归纳总结;教学方法与手段灵活;教学语言清晰、明确;理论联系实际、启发思维、培养能力和调动学习积极性、课堂气氛活跃。指标体系确定后,还要将每个评定等级赋予一定分值,计算教学质量评价的最后分值。

四、方案实施效果

作为一种教学方式,案例教学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在提高电子商务课程教学质量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一)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通过呈现社会生活中的真实情境,告诉学生“答案不止一个”,答案是开放的、发展的。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特定的情境出发,在掌握充分信息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地做出判断和决策,从而锻炼了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经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有利于促使学生学会沟通和合作

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班级小组、大组的合作和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案例教学注重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活动。学生们为了达到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就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善待同伴,同时也有助于增强他们说服别人以及聆听他人的能力,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三)案例教学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的距离

案例教学可以把抽象的原理、概念等具体化,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中,学习者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四)案例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的侧重点在于讨论和交流,要想完成学习任务,需要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清晰地阐明自己的观点并力争说服对方。学生在积极参与、广泛合作过程中,学会了与人相处和合作交流,培养了团队意识。在交流过程中,使他们感到了自身的价值,又赢得了别人的尊重,从而体验到学习过程的乐趣。

(五)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经过准备、参与讨论、分析思考等一系列学习活动,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案例教学能较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助于所学的知识及理论的内化。采用案例教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双方良性互动,增强教学的可接受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郑丽霞.应用案例教学法提高《诊断学》教学质量[J].中国医药导报,2007,(10).

[2]王冠.运用教学案例提高政治课教学质量[J].成功(教育),2007,(1).

[3]李雪.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人才——基于财务分析案例教学法的思考[J].管理科学文摘,2007,(8).

[4]王志芳.引入“案例教学”与提升“两课”教学质量[J].教书育人,2005,(53).

电子质量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软件;质量风险;政府;规制

电子商务扩大了软件的交易形态和交易范围,使软件交易比物质产品便捷和多样化,同时,由于交易流动性增强,交易中的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加。由于软件是典型的后验产品,使其在电子商务中出现了不同于传统物质产品交易的质量风险,需要政府进行规制。

一、软件电子商务质量风险的生成

软件是后验产品,消费者只有使用它以后才知道它的真实质量,这形成软件交易中严重的事前信息不对称,如果没有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软件市场容易因逆向选择而形成“柠檬”市场。电子商务使软件交易中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进一步加剧。在软件传统的商务渠道中,供应厂商的品牌、包装、广告及赔偿承诺等,都向消费者传递着软件质量的信息,厂商营销中投入巨额成本及其与销售商的合作,都显示着厂商的“实力”与其产品的“层次”。而在Internet上,大大小小的厂商甚至个人都可以花很小的力气(成本)向你推销软件,你的网页上时不时会“飞”来某个软件广告,这些软件的质量信息几乎没有经过“过滤”,参与软件电子商务交易的消费者在搜寻信息成本几乎下降到零的同时,却带来了挑选成本的激剧增加。消费担心的还有,这些“厂商”今天在网上设立软件商店,明天它会不会还存在?更严重的是,这些软件提供者中,还时有电脑病毒的“骇客”浑水摸鱼混杂其中,使挑选软件增加了很大的风险成本。所以,如果没有政府进入规制,软件电子商务质量风险将成为Akerlof(1970)所提的典型的“劣质产品市场”,甚至连市场也无法形成。

二、软件电子商务质量风险规制

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质量风险可由市场的内在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政府的规制作用是使这种风险降到最低,以使软件电子商务交易市场扩大和更有效率。软件电子商务中的质量风险主要由软件交易中严重的质量信息不对称性、网上交易的低约束性和违约惩罚成本的高昂性引起。为此,政府对软件电子商务交易必须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规制措施,消除交易双方在交易中的契约力不平衡,创造公平、透明的交易条件。从交易契约理论出发,政府可采取的规制措施包括事前的准入注册,事中的认证评级、信息服务、监控维护和事后的追究惩罚等。

1.准入规制

政府对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的供方实行注册登记等准入规制可增加交易的约束性和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软件电子商务交易由于供方在每一个端口均可供货,并且供方可以“跑了和尚又跑了庙”,这给买方带来了交易上的风险,包括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上的风险。当买方意识到卖方可能实行一次性交易时,就会担心卖方的道德风险而选择“信用认定”,即在交易前多方搜寻对方的信用信息,或是干脆选择不交易,这增加了交易成本和缩减了市场,加上软件的信息不对称,软件电子商务交易市场将大幅缩水。在没有政府规制的“自由市场”情况下,软件电子商务市场交易的供方将集中在少数“品牌”公司,因为只有这些投入大量的沉没成本去建立起市场信誉的公司才值得买方信赖,也只有这些大公司的雄厚实力才使用户有“庙”可找。所以,软件电子商务市场在没有政府时虽然是个人人均可进入交易,没有限制的“公平”市场,但实际上是个只有大的软件公司才能生存,产生“公平”性失效的市场。由此,政府需要进行准入规制。

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准入规制措施?现代规制理论表明,过严的政府规制将使政府政策替代市场机制,从而导致政府失灵;有效率的政府规制必须是政府的规制措施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起到扶持和维护市场的作用。简言之,就是政府应永远是裁判员,而不应是运动员,即使是政府的微观规制也只能是“跑着的裁判员”。对每个市场失效,市场本身均有一定的自我修复的内在机制(“免疫力”),软件电子商务市场也如此。例如网上信用认证服务就具有这方面的功能,实际上,VeriSign等网上认证服务公司在国外已经起步发展。因而,政府对软件厂商进入电子商务的规制应该是核准注册制度,而不是审批制度。同时,为适应软件电子商务交易特点,政府需要为用户提供厂商注册信息查询服务,并制订与网络交易相符合的防止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价格欺诈或质量欺诈等违法交易行为的法律法规。除此之外,政府所能做的还有对网上软件交易认证服务公司给予税收优惠,以满足软件电子商务中日益增加的产品信息和信用信息需求。2.交易运行规制

在初步确定对方可交易后,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质量风险来自买卖双方之间存在的严重信息不对称,这容易导致软件电子商务市场萎缩或转变成“劣质产品市场”。为克服因质量信息不足产生的逆向选择,在没有政府介入的情况下,产品高质量的厂商将采取信誉培育、高质高价和通过市场中介传递质量信息等措施传递甄别信号,从而减轻市场的失灵。但甄别信息传递过程需要高昂的信息传递费用(对厂商)和鉴别费用(对消费者),交易成本过高会影响市场的交易效率和交易范围,为此需要政府进入软件电子商务市场,提供部分质量公共信息和限制虚假信息的,以减少厂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和鉴别成本。这里的问题是,政府应如何提供减轻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服务?

在传统物品质量信息不对称规制上,政府只要采取广告、质量标准等常规的规制措施就可以达到质量价格的均衡从而避免信息不对称下的价格欺诈。而对软件电子商务交易而言,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传递、鉴别信息的费用显著地高于传统的物质产品,因而要求政府提供更多的规制服务,包括:第一,提供质量信息在线服务。信息具有天然公共品的属性,由政府提供软件质量的相关信息,不仅可显著减少甄别信息的传递费用,而且能减少质量信息的鉴别费用。当然,政府所的信息只能限于一些公共、实用而现实的信息,如软件电子商务市场的政策信息、软件真假鉴别的实用技术和鉴别机构、软件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市场的监督报告等。这些信息,应以数据库的形式提供在线查询服务。第二,认证和评级。认证评级是政府降低用户鉴别软件质量信息成本的有效规制措施,也是提升高质量软件的信誉度,降低其信誉投资成本的良好措施。限于公共职能和信息不对称,政府认证规制在操作上应以提供准入性和达标性的认证为服务内容,而把其他的认证工作交由市场认证服务公司;评级服务方面,政府可从市场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专利申请数、服务质量、投诉率等方面公布企业“排行榜”,以让消费者对软件企业有个基本的判断。第三,信息监控。鉴于信息不对称中大量信息租金和由此带来的道德风险的存在,政府需要监控企业传递信息的真实性,其中主要是软件厂商在互联网上的各类广告和信息是否虚假或是否具有误导性,以及所采取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3.惩罚规制

在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单纯依靠消费者搜集和鉴别信息去减少卖方在质量上的败德行为是很费成本的事情,政府进入规制能有效减少这种成本的支付,从而增加卖方的约束性和减少交易中质量的不确定性。在电子商务中,由于交易存在着部分“虚拟”成分,使法律的执行成本很高,这个特点由于软件交易“边界模糊”的特性而在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政府在惩罚规制上有两种惩处方法可选择,一是实施高频率的检查规制;二是加大惩罚力度从而相对减少查惩费用。由于网上交易约束性低,查处不容易和法律惩罚成本高,信誉低的公司比信誉高的公司更有积极性选择质量欺诈行为,因而,从维护市场与降低社会成本角度出发,政府需要选择从严惩处的办法。

简短的结论:软件电子商务交易中的质量风险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网上在线服务,这种服务应限于公共服务领域而不是替代市场“免疫”机制的作用。此外,为增加交易双方的约束力,减少质量欺诈行为,政府应实行在线的监控惩处机制和加大违规者的惩罚力度。

主要参考文献

[1]C.夏皮罗,H瓦里安.信息规则[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0.

[2]张昕竹.网络产业·规制与竞争理论[M].北京:社会文献科学出版

社,2000.

电子质量论文范文篇8

1.质量检测工作概述

1.1质量检测工作及其质量管理的定义

质量检测工作指的是,在参照有关部门制定的质量标准的基础上,对特定单位进行的包括但不限于产品质量检测、空气质量检测、环境质量检测、工程质量检测等内容的一种检查和验证产品或服务质量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的活动。

1.2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大体可以分为技术问题和职责问题,以及管理机制三个方面。首先,在技术问题方面。由于质量检测工作本身就对技术水平有一定的专业要求,因此,负责质量检测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检测过程中的技术失误都有可能造成质量检测结果的偏差。其次,在职责问题方面。由于进行质量检测工作一方没有认真按照检测标准进行监测、与被检测单位存在一定的利益关系、负责质量管理的部门没有真正发挥监管作用、质量问题出现后有关部门或机构未能进行有效的惩处等职责缺失原因,导致质量检测过程和结果出现问题。此外,质量检测工作质量管理机制的不完善也是导致质量检测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方面,质量检测工作质量管理机制范围过于狭窄。质量检测部门不仅仅要对主动申请质检的各企业产品进行常规的质检工作,还应该对市场中流通的产品质量进行监管,以及时发现产品存在的质量问题、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另一方面,质检工作管理存在较强的滞后性。比如,2015年11月中央新闻报道,根据国家灯具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消息显示90%护眼灯存质量问题。除此之外,电线电缆、电机、水泵等产品也存在不同程度的质量检测问题。从问题产品流通到质量问题查出,经历了较长的质检管理空白期。这些产品质量问题的频繁产生与质量检测工作及其质量管理的职责问题具有很大的关联。

2.公正公信角度下质量检测工作质量管理的对策

针对上述提出的质量检测问题,该部分将在公正公信的角度下,从有关部门质量检测职责履行和机制完善的方面提出改善质量检测工作现状问题的方法或对策。

2.1加强质量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胜任水平

负责质量检测工作的人员是降低质量检测事件发生的基础性环节。在质量检测单位聘请过程中,需要所在单位对应聘人员进行公正公信认识的测评,并定期对质量检测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实践培训以保证或提高质检的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对质量检测工作人员的工作表现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核查,以及时发现并就纠正其在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类似的方法来增强质量检测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提高质量检测工作人员的专业胜任水平。

2.2加强对质量检测工作流程的监督和管理,提高质量检测的质量和水平

质检机构的主要收入来源途径是委托检验,依照市场规律、提升企业服务质量、做好委托检验工作争取更多的客户群体,着力提高内部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完善内部运转体系,与受检方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企业委托检验的质量检测一般要经过以下流程。企业按照在设计图纸完成每一批产品生产后,需要生产企业下达或布置质检任务,随后由负责质量检测工作的企业专员向当地权威或合格质检机构或部门提交质检委托单。待双方签订合同后,由负责质量检测的机构或部门工作人员开展具体的质检工作。质检工作的过程就是公正公信角度下质量检测工作质量管理的重要阶段。(1)在产品收样环节。质检机构或部门的业务接待人员要严格根据产品的类型和性质确认检验方法,对样本产品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则进行样本入库;若样品存在损坏、失效、样品数量不足、样品与要求不相符的问题则进行重新送样。期间不得因为任何客观或主观因素进行虚假应付收样,若因上述环节不够公正公信而导致不合格产品的流通及不良事件发生,相关检测人员、部门及企业都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在这一方面质检机构及有关部门要对质检部门员工工作进行质检员工工作范围的精准界定,结合国家质量检测标准规范制定分工明确的内部检测流程,并对负责每项质量检测工作人员进行指定,以便于对责任主体的落实。(2)在检验和记录环节。质检人员要严格秉持检验的各个细节程序,做好检验原始数据记录、设备使用记录和环境记录,若发现某项数据存在异常(远低于或远高于检测参考标准)则需要进行复验,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不能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充分体现公正性、科学性,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无误,其结论对于保证社会、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出具产品质量检验报告时要具有真实、完整、准确和可靠原始数据记录,对于涉及到的有效数字要按照修约方法进行计算,这样才能保证检验报告的科学公正、准确有效。运用专业的技术进行数据的处理和校对并编写检验报告,报告审核通过才可进行批准通过;然后将比准通过的检验报告交由业务部签章,并向企业出具质检报告,期间,若企业提出异议则将样品转交到质量保障部进行相应的处理,若无异议则结束质检,退回企业产品样本。上述检验步骤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因此需要质检机构及有关部门完善质检员申请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当凭借企业现有之间部门质检员专业能力无法确保质量检测合格或多数质检员就同意产品存在相同疑虑的情况下,可以向专家寻求帮助,以在第一时间发现潜在质检问题,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在机制得到完善后,需要匹配与机制相互衔接的公正公信教育,以鼓励质检员和负责管控质检工作的人员能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从而避免因“外界压力”(企业为获取利益,避免经济损失而不允许质检员按实上报质检状况)而造成的“隐瞒不报”、“报而不实”等不良现象的发生。

2.3健全司法机关公正公信的执法意识,推进质检事件的有效惩处进程

当出现质量检测事件时,各级法院、检察院要坚持以公正公信的原则进行事件的诉讼、调查、审理和判决,避免“诉而不受”、“查而不严”、“审而不公”、“判而不信”等问题的出现。其次,对于坚持以公正公信的态度指导实际行动的工作人员要给予适度的表扬和嘉奖,对未按照公正公信原则履行岗位职责的工作人员要进行严格的教育和惩处。从而实现质检事件处理的效率和效果,推进质检工作质量管理的进程。

3.总结

笔者认为,将公正公信作为质量检测工作管理的立足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以质量检测工作中存在的技术问题和职责问题为切入点,对于公正公信角度下质量检测工作的质量管理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作者:李铃 单位:福建省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

参考文献

[1]金荣.保障干部选任动议环节公平、公正、公信之路径探析[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4,(5):67-69,89.

[2]徐胜平.规范司法促公正公正司法赢公信[J].人民检察,2014,(24):49-51.

[3]张文清.安徽省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水利,2016,(12):33-34.

[4]水利部近期将开展2012年全国甲级水利工程质量检测单位资质审批工作[J].水利建设与管理,2012,(5):86-86.

电子质量论文范文篇9

机器视觉检测系统不仅仅是视觉,它与机械结构、运动控制、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稳定的机械结构定位、快速精确的送料系统、可靠的硬件系统和友好灵活的软件系统都是一个成功的视觉检测系统设计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1.1系统原理

本系统根据机器视觉检测技术原理来进行设计和选型。由机器视觉系统原理的论述,我们可知系统原理是对从真实世界采集到图像信息使用一系列的软件算法进行处理分析,提取我们所需要的特征信息和计算结果,计算机将根据我们所设定的标准对结果进行判定,再根据检测结果反馈对控制执行机构进行操作的控制过程。

1.2检测项目与要求

目前,机器视觉在电子接插件整个制造流程中都有一定的应用,只是根据工艺特点和要求的不同,其所扮演的角色各有不同。冲压是接插件金属端子的制造区,作为接插件的主要构成部分,金属端子的形状、尺寸影响着后续的工艺及成品的质量。因此,在冲压工程中必须对金属端子的关键尺寸和表面缺陷等外观质量进行在线检测,以保证金属端子的品质,减少不良品的数量,并且对检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以便及时发现生产中的问题,进行维护保养。对冲压后的接插件进行视觉检测是减少损失的关键环节。接插件的外观质量缺陷通常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点,目前接插件的外观质量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根据某大型接插件生产厂商提供的缺陷情况,归纳得出所检测接插件的外观质量缺陷主要是影响其功用的引脚缺陷、鱼眼缺陷和表面缺陷。1)引脚尺寸在冲压过程中,由于长时间工作后模具出现磨损,或者金属料带出现偏斜、拱起,会使冲压后的接插件出现引脚偏细或偏粗。2)引脚间距由于金属料带与冲压模具之间的水平相对运动存在移位、阻滞等现象,同时金属料带在传送过程中与料槽存在碰撞或摩擦,容易使冲压后的接插件出现引脚歪斜扭曲,这种缺陷在引脚较长的接插件中很容易出现。3)鱼眼缺陷冲压过程中,由于模具与金属料带的垂直运动距离不足,导致鱼眼没有或者没有被压穿。4)表面缺陷接插件与料槽间存在碰撞和摩擦现象,会使接插件表面产生细长状的划痕,冲压过程中,料带上的金属跳屑容易引起接插件表面压伤,压伤比划痕粗,一般呈不规则凹陷状。冲压模具与金属料带的垂直相对运动存在移位、阻滞,易引起毛刺、飞边缺陷,飞边比毛刺要粗一些。

1.3系统组成及其工作流程

根据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原理和本系统的功能要求,可知本系统主要由料带传送部分、图像采集部分、图像处理部分、单片机控制部分组成。机器视觉检测系统的主要工作流程是:首先,计算机接收来自相机或图像采集卡的图像信息;然后根据检测系统的功能要求,对获取的图像进行相应的分析处理,完成检测任务;最后输出检测结果。

2核心图像处理模块

2.1定位孔检测

由于受到各种机械和电子干扰或迟滞的影响,在视觉系统每次所采集的图像上,待测物体的位置都会有变化,因此在进行产品质量检测之前,系统必须首先在视野范围内确定目标被测物的位置,并且所采用的算法能够自适应被测物体在图像中的位置变动。接插件的冲压工艺为:冲定位孔→分离→冲外形→宽边弯曲Z形弯曲,定位孔是接插件冲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并且重复定位精度高,接插件其它部分的位置都是以定位孔为参考基准的,因此本系统选用接插件图像上的定位孔作为待检接插件位置信息的基准,并以此实现其它检测模块的定位。一般情况下,本检测系统的滑槽限位夹具机构加上高精度的伺服运动控制能够保证被测接插件在图像中的位置变化不会太大,这提高了系统利用定位孔实现目标图像位置信息获取的稳定性。倘若出现个别被测接插件的定位孔无法获取,不能确定目标图像的位置信息,通常可以认为检测系统的传动系统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或者是冲压机床出现了生产故障。

2.2鱼眼检测

鱼眼检测需要完成对接插件产品中鱼眼大小和数量的检测,对鱼眼的尺寸参数精度要求不高,因此本系统采用快速的Blob分析算法完成对鱼眼的质量检测。鱼眼检测的具体流程是:首先通过系统所获取的定位孔位置信息和接插件产品参数确定鱼眼ROI的位置,然后在鱼眼ROI内进行图像二值化,再进行Blob分析获取鱼眼的面积、长轴和短轴等参数,最后根据系统设置的容许值进行结果判断。

2.3引脚检测

引脚是接插件产品的关键部分,需要完成对其尺寸的测量。本系统采用边缘检测算法实现对引脚长度、宽度、倾斜度以及引脚间距的测量。引脚检测的具体流程为:首先通过系统所获取的定位孔位置信息和接插件产品参数确定引脚ROI的位置,然后在引脚ROI内进行边缘检测获取引脚的尺寸参数,最后根据系统设置的容许值进行结果判断。

2.4表面缺陷检测

表面缺陷检测部分的核心是在接插件的目标表面图像中寻找存在的缺陷,并定位和判断。接插件产品的表面缺陷主要是划痕和压伤,需要检测的部分涉及整个表面,待检面积较大,同时产品的形状复杂,这就要求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必须注重时间性能。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多种多样,其经典算法有图像差影法、缺陷图像的特征提取与选择和形态学处理等。为了适应接插件的高速在线检测,本系统根据接插件产品自身特点,将形态学和差影法相结合,对传统的差影算法进行了改进,以提高系统的稳定性。表面缺陷检测的具体流程是:首先确定表面检测ROI设置标准模板,然后采用改进的差影算法进行表面缺陷定位,再采用Blob分析确定表面缺陷的参数获取,最后根据系统设置的容许值进行结果判断。

3实验结果及分析

3.1系统运行速度结果及分析

通过多线程技术,并且采用多核计算机,本机器视觉检测系统实现了四幅图像采集和处理的并行操作,因此系统的运行时间取决于四个检测部分最慢的一个。理论图像采集传输时间是由图像大小和采用的图像传输方式以及硬件决定(硬件引起的差异一般很小)。本系统的图像大小为656×492(8位像素深度),采用IEEE1394b火线传输协议(理论支持100MB/s数据传输);本系统采用的相机数据传输速度可以达到62.5MB/s,所以理论图像传输时间为656×492/62.5=5.2ms;又由于一张1394卡插的是两个相机,相当于两个相机共用一条总线,时间要乘以2,即是10.4ms,再加上少量的曝光时间,所以理论上一个相机的图像采集传输时间是大于10.4ms的。图像处理时间没有一个理论的计算,因为程序部分较为复杂,所以采用实际运行测量来估算。

3.2系统检测精度及分析

系统的检测精度主要是针对引脚的长度、宽度及间距而言的,影响因素有相机的像素当量和图像的处理算法。相机像素为656×492,图像视野大小为30.8mm×23mm(不同的相机由于相机高度和焦距调整的细微差距可能存在较小的波动)。此个测试相机通过标定计算,像素当量为0.047mm。本系统采用的算法中,定位孔的检测基于边缘检测是亚像素精度算法,鱼眼检测算法和表面缺陷算法基于BLOB分析是像素精度,尺寸检测算法基于边缘检测是亚像素精度,所以整个系统的图像算法精度是控制在正负一个像素当量的范围之内的。

4结论

电子质量论文范文篇10

论文摘要:在武警初级指挥院校《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引入网络课程,并利用网络课程的资源及技术优势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电子技术基础》是武警初级指挥院校武警指挥本科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必修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较系统地掌握电路和电子技术的基础理论、主要电路和电子器件的技术特性与应用,具有对一般电路进行分析和应用的能力,具有严谨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分析方法,为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新装备的正确使用与维护奠定必要的技术基础。我院于2003年在本科学员队首次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并于2007年完成了《电子技术基础》网络课程的建设。该网络课程主要由网络教材、仿真实验、在线测验三部分组成。通过近年来在教学中引入网络课程的实践经验,我们总结出一些运用网络课程提高《电子技术基础》教学质量的做法。

一、发挥网络课程资源优势,促进相关课程知识前后连接

《电子技术基础》在武警指挥专业的教学体系中并不是一门孤立的课程,它需要《高等数学》和《大学物理》的相关内容作为预备知识,并为《军事高科技》和《武警基层常用技术装备器材》等后续课程提供理论支持。为了提高《电子技术基础》及其后续课程的教学质量,可利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方便、配置灵活的优势,加强前后相关课程的知识连接。

二、利用网络课程加强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合,调动学员的学习兴趣

武警指挥专业开设《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要求学员除了掌握各种电路与器件工作原理以及简单的定量分析外,还应具有将理论知识与部队装备中典型电路相结合的能力,这与地方工科院校开设该课程主要强调理论知识和定量计算有一定差别。学员在学习中也普遍表现出对电路实际应用更感兴趣的现象。为了使学员学有所用,教员平时可以注意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联的部队装备的相关案例,然后将它们融入网络课程中,增强课堂讲授与部队实际的联系。电子技术在部队的应用日益广泛,教员应随时注意对教学内容进行增删修补,吐故纳新。

三、运用多媒体制作软件将抽象的理论转化成学员易于接受的具体现象

网络课程区别于其他教学方式的最大特点是可以将教学信息通过多种媒体进行加载。其中常用的媒体有:文本、图形/图像、声音、视频、动画)。相对于传统教材的文字与静止图像,网络课程拓宽了教师对教学素材的选择,能有效加大教学过程中的信息量。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抽象的授课内容,多媒体网络教学的优势十分明显。例如第5章《半导体器件》中的二极管及三极管工作原理这个知识点,学员若只通过书本上的文字和几幅简单的原理图进行学习,要深刻理解和掌握其原理就显得比较困难。而网络教材内容如果只做书本的翻版,这也将丧失网络课程在技术上的先天优势。因此在这个知识点网络教材的设计中,我们利用动画制作软件Flash制作了相关演示动画,详细地描绘出电子器件内部载流子的运动过程。通过动画的演示,学员普遍反映比书本教材理解更为直观形象。

四、使用电路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演示

实验作为理论知识的实践过程,可以使学员加深对课堂理论讲授的印象,提高学习效果。由于学时限制,我们只选取了6个实验内容: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动态电路RC充放电、单管放大电路分析、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组合逻辑电路的测试与设计、集成触发器逻辑功能测试。传统实验所需器材的价格较为昂贵,并且部分实验效果也不直观明显。基于这两个缺点,我们改革了实验课教学方式,通过利用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ElectronicsWorkbench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实验替代了传统实物实验。EWB软件界面形象直观、操作方便。运用图形界面可以很方便创建电路,并且还提供了多种虚拟仪器。使用该软件进行电路仿真,既解决了购置高档仪器以及大量元器件之难,又避免了仪器被损坏等不利因数,还使得实验结果形象直观,学员易于接受。

五、运用在线测验适时反馈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