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实训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6:27

电子实训论文

电子实训论文范文篇1

建立柔性教学环境是为了适应当前实验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验教学任务。

具体思路在柔性教学环境下上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做,边讲边做,或项目导入——先做后讲”等多种教学方式,体现柔性教学的灵活性。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了基本实验(验证性)、提高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等三种类型的实验项目,以全面培养学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具体做法实训基地承担十门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从培养适应现代电子制造业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特点,把电工基础、电子组装工艺、电子测量实验教学目标定位为“验证性实验+电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把“模电、数电、PLD技术、单片机、射频、功率电子”实验目标定位在“验证性实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把“虚拟测试技术、电子创新实验”实验功能定位为在“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采用小班化教学。

具体课程(以电子组装工艺为例)(1)在组建时先进行企业调研,确定培养目标,重点培养适应企业一线技术岗位(测试技术员、SMT技术员、物料准备、QC、QA等)相关的工艺知识和工艺技能。(2)开发实验项目,具体确定的项目:静电防护系统的认识;穿孔元器件与表面安装元器件的识别与简易测试;手工焊接与焊点质量标准;通孔元器件的手工组装技术;表面安装元器件的手工焊接与返修技术。(3)实验教材的开发,结合实验项目以自编为主,同时完成立体化电子教材建设。我们在建设中注重积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电子组装工艺》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电子组装工艺》一体化教学与实训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集成化管理体制

集成化管理体制主要思路对实训基地的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我院实训基地作为学校一个独立的机构承担实践教学、企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各项工作。实训基地内配备有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设施。为全方位地行使实验基地的各项职能,我们采取了几点措施:

日常管理——集成化集成化管理理念就是体现节约、高效、实用的管理。节约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条主线,我们采用最小单元的日常管理模式,由实训基地主任、实验室负责人和学生志愿者构成管理团队,电子工程系主任兼任实验基地主任,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担任实验室负责人,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这样能做到及时维护设备和及时修改实验项目,实现高效、实用的管理。学生志愿者由优秀学生担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充分节约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实现了向全院和社会开放实训基地的各个实验室。同时承担了职业技能训练、企业员工培训以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等任务。

全员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和考核。具体的做法:(1)实训基地按学年由系主任召集各专业带头人对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2)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鼓励开展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手段的研究。(3)各专业带头人负责教学的监督和考核。

实验设备管理——导入学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学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目的,是对实验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控制,确保实践教学能正常有效地进行。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我们制定了《采购管理程序》、《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办法》、《设备操作说明书》、《设备维护保养规范》和《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文件和相应的表单。这些文件对实训基地的规范化使用,实训基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验耗材的使用,实训基地场地的安全、卫生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有力地保证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良好运行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我院电子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苏州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先进电子制造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培训目标就必须保证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合理,而靠学校投入是很难实现的,如一条SMT线需要几百万,有的微电子设备需投资高达几千万。实验基地培养目标要符合企业需要,只有与企业共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我院实验基地电子组装工艺实验室是由NOKIA苏州公司共建而成。虚拟测试技术实验室是美国NI公司联合实验室。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共建。

“定向班培养”模式它是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质量与数量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输送到企业的一种教育模式,是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的教育模式。在“定向班培养”模式方面,我院与德国博世汽车公司进行了非常成功的合作。首先,我们坚持互利互惠、双向互动原则,切实从双方利益出发,寻求合作的切入点与联系双方的纽带。其次,为满足企业的培训师资要求,我们和公司签订相关协议,送我院实验基地培训教师到德国培训,让师资质量保持先进性和符合企业的要求,实现双方的长期合作。最后,为保持设备的先进性,我们与公司共建实验室,为了体现双赢,我们让德国博世汽车公司优先挑选优质的生源,组成定向班,并为其提供全面的智力、技术和人力支持与服务,在得到公司充分认可下,换取相应的先进设备。

企业是客户的理念从一些地方校企共建的情况来看,有时候,高职院校寻找伙伴并不太难,难的是实训基地建立后运转困难,无法形成稳定的教学环境。因此,建立良好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那么,如何建立良好的实训基地教学运行机制呢?我们的做法是:首先,坚持企业是客户的理念,我们有句口号是“企业的需求,就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在合作中努力为企业服务,实现双方的互利互惠,形成良好的利益机制。其次,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和服务部门及建立严密的管理制度,实现与企业无缝对接。再次,校企合作中要注重交流。至于交流的形式,我们主要采用以下几种:(1)校企高层定期互访,为双方合作建立总体框架,同时为双方职能部门高效工作打下基础。(2)文化交流。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教师与企业员工之间、学生与企业员工之间建立起友谊,让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交融。(3)激励机制。定期对参与实训基地工作的企业员工和学校教师的工作做出符合事实的评价,并根据评估、评价的结果对有突出贡献的员工与教师进行表彰。

我院在实训基地实践探索中,本着先进性、实用性、科学性等原则,按照基本实验、提高型实验、创新型实验三种类型总体的规划实验项目、完善和优化配置实验设备,最终实现全面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和提高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电子实训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柔性教学环境;集成化管理;校企共建

电工电子专业基础实验课是高职电子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技能中起着基础的作用。下面结合我院电工电子实训基地建设(以下简称“实训基地”)的具体案例,谈谈实训基地建设的几点体会。

实训基地模式——柔性教学环境

建立柔性教学环境是为了适应当前实验教学具有综合性、现场性、开放性和双主体性四个主要特征,最终能实现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技能三大实验教学任务。

具体思路在柔性教学环境下上课,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先讲后做,边讲边做,或项目导入——先做后讲”等多种教学方式,体现柔性教学的灵活性。在实验项目的设计上,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设计了基本实验(验证性)、提高型实验(综合性实验、应用性实验)和创新型实验等三种类型的实验项目,以全面培养学员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

具体做法实训基地承担十门专业基础课的实验教学。从培养适应现代电子制造业高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出发,按照基本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三个层次的特点,把电工基础、电子组装工艺、电子测量实验教学目标定位为“验证性实验+电子专业基本技能培养”;把“模电、数电、PLD技术、单片机、射频、功率电子”实验目标定位在“验证性实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把“虚拟测试技术、电子创新实验”实验功能定位为在“综合应用+创新能力培养”,采用小班化教学。

具体课程(以电子组装工艺为例)(1)在组建时先进行企业调研,确定培养目标,重点培养适应企业一线技术岗位(测试技术员、SMT技术员、物料准备、QC、QA等)相关的工艺知识和工艺技能。(2)开发实验项目,具体确定的项目:静电防护系统的认识;穿孔元器件与表面安装元器件的识别与简易测试;手工焊接与焊点质量标准;通孔元器件的手工组装技术;表面安装元器件的手工焊接与返修技术。(3)实验教材的开发,结合实验项目以自编为主,同时完成立体化电子教材建设。我们在建设中注重积累,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电子组装工艺》课程被评为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电子组装工艺》一体化教学与实训荣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

集成化管理体制

集成化管理体制主要思路对实训基地的资源进行集中管理,统一调配。在这种管理模式下,我院实训基地作为学校一个独立的机构承担实践教学、企业培训、职业资格认证等各项工作。实训基地内配备有实践教学、职业技能鉴定的设施。为全方位地行使实验基地的各项职能,我们采取了几点措施:

日常管理——集成化集成化管理理念就是体现节约、高效、实用的管理。节约是实训基地建设中的一条主线,我们采用最小单元的日常管理模式,由实训基地主任、实验室负责人和学生志愿者构成管理团队,电子工程系主任兼任实验基地主任,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担任实验室负责人,要求教师具有“双师”资格,这样能做到及时维护设备和及时修改实验项目,实现高效、实用的管理。学生志愿者由优秀学生担任,负责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在充分节约人力资源的情况下,实现了向全院和社会开放实训基地的各个实验室。同时承担了职业技能训练、企业员工培训以及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师资培训等任务。

全员参与教学管理实践教学是实训基地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实践教学的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和考核。具体的做法:(1)实训基地按学年由系主任召集各专业带头人对实验教学目标体系、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总结,并制定改进和完善计划;(2)各专业课程负责教师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鼓励开展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手段的研究。(3)各专业带头人负责教学的监督和考核。实验设备管理——导入学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导入学院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主要目的,是对实验设备的使用和管理进行控制,确保实践教学能正常有效地进行。根据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我们制定了《采购管理程序》、《设备安装验收管理办法》、《设备操作说明书》、《设备维护保养规范》和《人力资源管理程序》文件和相应的表单。这些文件对实训基地的规范化使用,实训基地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实验耗材的使用,实训基地场地的安全、卫生等都作了明确规定,有力地保证了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的良好运行及其功能的充分发挥。

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

我院电子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苏州工业园区及周边地区先进电子制造业的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要达到培训目标就必须保证实验室设备配备先进合理,而靠学校投入是很难实现的,如一条SMT线需要几百万,有的微电子设备需投资高达几千万。实验基地培养目标要符合企业需要,只有与企业共建,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我院实验基地电子组装工艺实验室是由NOKIA苏州公司共建而成。虚拟测试技术实验室是美国NI公司联合实验室。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共建。

“定向班培养”模式它是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质量与数量的要求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学生,学生毕业后直接输送到企业的一种教育模式,是我国目前正在大力倡导的教育模式。在“定向班培养”模式方面,我院与德国博世汽车公司进行了非常成功的合作。首先,我们坚持互利互惠、双向互动原则,切实从双方利益出发,寻求合作的切入点与联系双方的纽带。其次,为满足企业的培训师资要求,我们和公司签订相关协议,送我院实验基地培训教师到德国培训,让师资质量保持先进性和符合企业的要求,实现双方的长期合作。最后,为保持设备的先进性,我们与公司共建实验室,为了体现双赢,我们让德国博世汽车公司优先挑选优质的生源,组成定向班,并为其提供全面的智力、技术和人力支持与服务,在得到公司充分认可下,换取相应的先进设备。

电子实训论文范文篇3

围绕专业综合改革目标,建立分层分流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实施按层次、分阶段组织实践教学.将实践教学内容分为4个模块:认知类实习实验模块、基本技能训练模块、专业综合能力训练模块和创新能力训练模块.建设新目标下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模式,以适应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完善各类实验室开放形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同时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将仿真技术与各模块融为一体,充分利用软件操作的便捷性,探讨问题的关键所在.

1.1实践教学体系的模块化、层次化建设

坚持“以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践教学观念,优化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专业综合改革,在相同知识平台基础上,将教学内容联系较为密切的课程,整合成系列课程群,按群建立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分层次、多模块、相互衔接、科学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实现与科研、工程、社会应用密切联系,基础与前沿的有机结合的良性互动.引入现代技术,改造传统的实践教学内容和技术方法.建立新型的适应学生能力培养的考核方法和教学模式.在专业综合改革的基础上,整合拓展,完善实践教学过程的层次化,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完成:

(1)基础型训练——实践教学的基础,加深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

(2)综合设计型训练——实践教学的关键,增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3)拓展应用型训练——实践教学的提高,促进学生对交叉学科的知识综合性;

(4)工程创新型训练——实践教学的升华,培养学生对系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精神.

1.2理论、实践和仿真并举

将仿真技术逐步渗入到电子信息类理论课程以及相关的实践类教学中,在课程内容设置上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在实验教学中,加强实验教材建设,编写集电子电路、通信与信息类处理、计算机控制三位一体的电子信息类专业实验教材,突出软件仿真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在具体过程中,硬件实验与软件仿真并举,加强对系统设计工具软件的实训,突出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系统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与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1.3以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促进实践教学

伴随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专业之间相互交叉与渗透,而电子设计竞赛内容具有明显电子技术、信息类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的综合特征,需要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强调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和具体电路的实现,朝着新技术和新应用方面发展.传统下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适应这种需求,必须更新教育理念,在专业综合改革框架下,构建新的实践课程体系,以满足专业学科在新环境下要求.鼓励学生申报开放项目,自主选择指导教师,在教师的宏观指导下完成课题研究,为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打下基础.对积极愿意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同学,则组成参赛小组,指派理论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的教师给予指导,提高综合实践能力.十多年来,我们在竞赛中获得优良成绩,有力推动实践教学改革.

1.4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基础是拥有一支实践经验丰富,勇于创新的实践教学队伍.以现有的两个教学团队《现代电子技术教学团队》、《信息类与控制教学团队》为基础,整合两个团队的师资力量,打造一支教学理念先进,教学管理有力,实践环节特色突出,教学、科研成果丰富,朝气蓬勃、开拓创新的一支优秀电子信息类专业实践教学团队.实践教学保障体系的核心是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为保证正常的实践教学秩序,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实践教学由实验、实训、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环节有机构成,强调每个环节都重视实践教学的管理和监督,并积极探索创新管理监督模式,是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成立由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高级职称教师组成的教学督导组,督导实验课中的备课情况、课程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实验报告的批改情况;实训中的电子电路制作的方案、调试、验收情况;专业实习中的计划、实施过程、实习报告的撰写和鉴定情况;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开题、论文(设计)规范性的指导情况等.对教师实施教学过程及时提出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2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建立一个集实践教学内容、形式、手段、考核、教材建设和队伍建设等为一体的电工电子实验中心,能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便利.围绕专业综合改革目标,在分层分流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按层次、分阶段实施实践教学.

2.1实验室建设

不断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将仿真技术与各模块组成有机整体,采用现代仪器方法和技术,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重点培养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实验与多媒体及计算机软件仿真相结合,体现现代教育技术在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实施的实验教学.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目标,积极开展实验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实验教学质量,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精选实验项目,按照基础型、综合型和设计性等实验类型,分层次开设教学实验,因材施教.改革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加快实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并努力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方法和内容.依托优势学科让学生及早参加科学研究,通过科学实验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精神.充分重视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工作,把实验室开放工作作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坚持“面向全校、因材施教、形式多样、注重实效”的基本原则,有效利用现有实验室条件或创造必要的条件,统筹规划实验室开放工作,制定相应的实验室开放制度.本着实验教学改革的精神,积极开展实验室开放工作,采用多种形式向学生开放.不断完善各类实验室开放形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较早地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在时间和空间上全方位开放实验室,吸引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假期)到实验室参加实验研究、进行科技制作和发明创造等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2.2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建设

经多年努力,已经形成一个实验形式上开放与计划安排相结合,实验内容上基本是内容与创新相结合的新型实验教学与管理模式,是一个提高学生的实验技术水平、增强动手能力、逐步养成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素质和良好习惯的综合性平台.在这个综合平台上,建设新目标下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模式,以适应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2.3实习基地建设

校企合作是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种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促进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通过校企共建实习基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在实践基地中,完成对大学生的技能训练,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有望直接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技术活动,增强创新意识.目前我院已与杭州大华,武汉众友,江苏洪泽瑞特,扬中绿杨电子、苏州固纬、福建冠捷电子、淮北东磁电子、淮北矿业集团等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收到良好实习效果.

3结束语

电子实训论文范文篇4

1.1促进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完善

电子设计创新实训室的建设促进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的完善,主要是由于该实训室的建设,在修订培养计划时,可以增加选修实验项目和课程设计门数,从而完善了专业实践课程体系,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选修实验主要是一些综合实验和设计实验,通过选修实验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比如在制定电子专业的培养计划时,可以增加“传感器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等课程设计内容,在进行课程设计教学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题目,独立构思和设计,遇到问题自己解决,教师只是起引导作用。这样的学习模式,增加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实践教学的发展。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该实训室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可以由校外的相关企业出题,校外工程师和校内教师共同执导学生的毕业论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开发能力。

1.2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电子设计创新实训室的建设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这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参加创新实践活动或者是设计比赛时,比如智能汽车设计竞赛,高职院校都会给学生定期安排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辅导。对于辅导教师的要求较高,要求他们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同时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实践能力较高。为此,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会定期安排相关教师参加一些大型企业或者是国内名校参加工程实训人才交流活动或者是相关学科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1.3促进高职院校专业特色的形成

电子设计创新实训室的建设,促进了高职院校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学校建设实训室之后,大一新生也可以参加实验室的实践教学活动,由高年级的师哥、师姐对他们进行指导,传授知识和技术,包括怎样识别各种类型的电子元器件、设计和制作简单电路、焊接等,同时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形成特色的教学模式。另外,通过建设实训室,学生可以在高仿真的条件下进行锻炼,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完成教师的一些子课题和企业的攻关项目,使培养的学生“就业有优势,就业有能力,持续发展有空间”,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

1.4促进高职院校学生设计与创新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试金石,由此可知,实践环节是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工程设计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训室,学生可以参加教师的科研,参加各种竞赛、科技创新项目、校外企业的科研项目等,为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做前期铺垫。所以,电子设计创新实训室的建设,提高了高职院校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

2电子设计创新开放实训室硬件建设

2.1硬件建设设计宗旨

电子设计创新开放实训室的硬件建设的设计宗旨就是提高各学科学生之间的交流,保证创新活动的持续开展,提搞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能力。

2.2硬件建设方案构建目标

电子设计创新开放实训室的构建目标如下:第一,打破专业划分和学科界限,开设跨学科和专业的创新型、综合型实训项目,吸引全校学生到实训室参加实训活动。第二,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确定开放实训室的开放程度和项目类型。第三,实训室的开放内容要实施“讲求实效、形式多样”的原则。

2.3硬件建设具体实施

实训室的建设是为了满足学生实践的需要,所以根据学生实验的要求,要提高一些硬件设施,其硬件设施包括数字信号源、数字示波器、电子实训工作台(含稳压电源等)、元件柜、数字万用表、雕刻机、高配置电脑、电路板制作机、频谱分析仪、控温焊台等。该实训室建设可以按照满足最低5组学生同时做研究配置,其中测试工具、编程设计工具、焊接工具及装配工具每组学生分配一套,所以每个实训室配备5套即可。

3实训室构建软件建设

3.1教学目标管理

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所以实训室的建设要以提高学生的就业为导向,全心全心为学生服务,提高学生的电路设计等方面的职业能力,充分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满足社会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所以,实训室要和职业职业岗位需要相互联系,通过岗位实务训练,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达到职业资格证书认定的标准。另外,为了加强教学和企业之间的联系,实训室还可以开展一些应用项目研究、科技咨询和产品开发等服务活动,可以让学校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培养,使职业教育更好地满足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所以,实训室既是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和提高职业素养的场所,更是可以作为联系学校和企业的纽带。

3.2实训室开放性管理

实训室实行开放的管理制度,全天候对学生进行开放,并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配套管理服务,制定实训室的管理办法。首先,制定日常卫生、电子元器件使用申请、安全管理、设备使用等各项制度。然后,管理模式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教师的管理为辅。学生开展自主管理,比如关窗、断电、关好水龙头等,教师负责实训室日常管理,并对实训室安装监控设备,全面进行监控。

3.3网络化管理

由于高职院校电子专业的实训课课时较多,面对如此多的学生的人数和实训设备,怎样对实训设备进行管理,合理安排实训室使用时间,提高设备的使用率和教学效果,是学校管理层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亟需解决。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数字化的校园网络,对学校实训室进行网络化管理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以校园网为依托,结合管理实训的特点和需要,开发设计实训管理信息化系统。通过实训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对电子设计创新开放实训室的网络化管理,采用网上预定的方式安排实训时间,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共享优质实训教学资源,提高实训教学管理质量;节约实训教学成本,减少仪器设备的重复购置;并对其他专业的开放性实训室的信息化管理具有一定示范和带动作用。

3.4培植优秀双师型师资队伍

教师团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所以为了提高高职院校实训的教学质量,要培植优秀的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学理念和熟悉行业实践教学能力过硬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从大型企业中选聘一些优秀的电子方面的技能人才,如技师、电气工程师和管理人员,经过教学业务的培训成为实训教师。另一方面,学校定期选派一些教师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获得电路设计等实践经验,鼓励他们参加一些职业技能的认定和等级考核,获得相关证书。同时学校还可以外聘一些兼职教师,兼职教师可以向学生传授更多的社会实践的专业知识,弥补实训基地中师资结构不合理的缺陷。

4总结

电子实训论文范文篇5

1培养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研究

1.1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特色本课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吉林省和社会人才市场对通信专业技术人才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根据学院的定位确定相应的培养目标,并基于培养目标确定如何以专业培养方案拉动相关课程体系设置,达到使学生在基本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突出实践,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设计思维培养方面做研究,使毕业生在学校期间掌握足够的现代科技理论知识,培养较强的设备调试、装配和维护能力、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技能及基本的生产组织与一定的管理能力,乃至较强的产品设计开发能力,培养基本的研发素质,适应社会人才需求方的要求。课题研究特色是通信工程专业如何选择所开课程及相关专业实验课内容的配置,如何开展相关电子专业相关实践环节的基础实验、实训、科研训练等活动、建设具有独立学院特点的专业。如何在加强各类实践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实质性的提高问题。如何依托专业特色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开放实验室以及专业相关的部级、部委级权威资质认证的相关培训从根本上达到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以适应社会的需求,达到社会、学校与学生利益的双赢。如何加强具有特色较强的符合现代通信行业需求的从通信基础实验室,到光纤通信、移动通信等专业实验室建设,并建立具有实战性质的现代通信实验室,从而建立“实践-理论-实践”新模式的实验室体系。

1.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1)通信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构建和实践探索问题。(2)建立健全该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相关专业素质教育体系问题。(3)组建适合独立学院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师资队伍问题。(4)如何确立行之有效的理论课程体系,增设社会需求、紧缺的专业课问题。(5)配合理论教学的相关实验教学体系的更新调整问题。(6)结合独立学院生源的特色选择特色教材,在教学和实践基础上自编教材。(7)如何提高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联结能力问题。(8)如何基于创新实验室开设本专业的相关课程问题。(9)特色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及日常管理问题。(10)如何充分利用独立学院专业特色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电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含金量问题。(11)如何基于专业实验室开展专业认证及技能培训问题。

1.3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1)培养目标,理论教学体系、实验教学体系的确立。(2)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的桥梁构建问题。(3)专业特色实验室的建立及实践教学模式的确立问题;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及日常管理问题,及创新实验内容设置问题。(4)如何充分利用独立学院专业特色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提高学生的电子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的含金量问题。

2培养通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实践

(1)研究人才需方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的确定新的通信工程专业应用性本科人才的培养方案。在2007版培养方案基础上制定了2009版培养方案。(2)建立健全该专业的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和相关专业素质教育体系问题。(3)组建了适合独立学院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的师资队伍。教师队伍中在年龄结构上老、中、青相结合、并实行导师制,对年轻教师配备导师,指导其成长;在职称结构上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比例适中。在学历上35岁以下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历教师比例控制在50%以上。(4)在确立的行之有效的理论课程体系之上,增设社会需求的、紧缺的专业课。如SDH技术、CDMA网络及网络优化、多媒体通信技术等社会需求的课程。(5)配合理论教学更新调整相关实验教学体系。(6)选定适合的专业教材,在教学和事件基础上自编教材。(7)落实实验室建设资金,建立具有专业特色的现代通信实验室。加强专业基础实验室的建设。(8)实验室定位:专业基础实验室+专业特色实验室+创新实践实验室+开放式实验室。(9)明确建设目的:全面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选拔参加电子竞赛、挑战杯、机器人大赛、提高电子信息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确保毕业生学有所成,适应社会的需求。(10)针对创新实验室增设了《电子创新设计》、《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电子系统综合设计》等课程。(11)研究和确立了特色专业实验室和创新实验室的运行模式及日常管理。(12)在课程设置方面为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开设较高层次的理论课程;而对其他同学则更注重实践环节课程的教学。(13)在教学方法上,结合教师多年在科研开发一线的经验,渗透产品运行维护、产品研发的经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1教学实践落实措施(1)专业师资力量:培养自我学科带头人,专职负责人+邀请导师+以老带新。(2)特色实验室运行模式:日常授课+图书馆式开放模式。(3)创新实验室日常管理:学生自主管理为主,老师宏观引导。(4)横向联合:与各类教育推广中心、通信企业联系,加强职业技能认识。(5)基于专业特色实验室,开展行业权威专业技能资质认证培训和考核工作。

2.2课题研究实践成果经过三年的教学研究与实践,取得一定的成绩:学生的考研率、就业率有明显的成绩,2010年119名毕业生中有15人考取了研究生,其中有2人考取了211院校的研究生;就业率达到95%,达到了学校、学生和社会三赢。2008年及2009年在学院创新实验室和开放式实验室建设基础上,探讨了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培养教学模式,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体现在毕业设计从过去的单一论文式的形式,发展到2009年后实际设计并制作实物的学生从2007年的“无”到2008年“有”,到2010年逐渐增多,其中2010年通信工程专业119名毕业生中,有30多人实际设计并制作了设计实物;在院级优秀毕业设计2009届和2010年毕业生中,分别有5人获得了院级优秀毕业设计。

电子实训论文范文篇6

关键词:工科类;实践教学模式;创新性;工程实践

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在教发〔2015〕7号文件中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转型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1]。湖北师范大学作为我省首批全面转型的11所本科高校之一,如何做好实践教学,探讨创新性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是迫不及待。从目前的国内实践教学模式来看,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和创新能力不足的现象。可以说,实践教学仍然是各个高校工科类专业相对薄弱的环节。目前国内外教学研究学者从多个方面对工科专业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的研究成果。卢琴芳等人提出了集校内实验、实训与校外基地实践为一体的化工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具有“内外结合、虚实结合、循序渐进”等特色[2];衣秋杰学者通过采取课程设计任务先行化、设计内容系统化、工程化、指导方式多样化、评价体系指标化等措施构建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课程设计体系[3];蒲艳玲学者搭建了多元化的实践育人平台,建设了优秀的实验教学团队,重构了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对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工程能力的培养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4];陈英杰等人将“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的教学模式贯穿大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形成“4年不断线”的工科学生竞赛与教学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5];卢艳军学者结合CDIO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以项目组织、任务驱动、能力导向为重点的项目式实践教学模式[6]。这些实践教学模式分别从实验实训、实践基地、课程设计、实验教学团队、创新能力和学科竞赛等多个角度提出了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大多都是对原有实践模式的改进与完善,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化选择、知识水平的不断增长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问题,并且改进的实践教学模式均是针对某一个或几个方面的实践问题,因此如何充分考虑和构建实践模式的多元化、个性化和创新性,是地方高校特别是应用型转型的高校当前急需探讨和探索的问题。

1多元化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是我院最早开设的两个本科专业,这两个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如何开展这两个工科专业的实践教学对于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湖北师范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是2013年我校与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共建的校企合作实验室。该实验室的宗旨是依托罗克韦尔自动化有限公司巨大的共享资源联合培养个性化和创新性的人才。2015年,我院和湖北三丰智能输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申报了智能物流输送装备湖北省工程实验室,该实验室目前也主要依托在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几年下来,通过双方的不断努力,在实践教学方式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多元化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整体思路如图1所示。从专业实践教学过程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能力角度出发进行分析,将工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分为三个模块:基础实验和综合实践、创新实践和工程实践。其中,基础实验和综合实践是校内课堂的必修课程环节,保持其普遍化和多元化的特点,是创新实践和工程实践的基础环节;创新环节则是培养学生个性化和创新化,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本科立项和各种专业科技竞赛项目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工程实践环节则是面对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和毕业生工作岗位化,与相关企业联合实现订单式培养,贯穿“工程实践”的概念,为学生将来创业和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1.1多元化的基础实验和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基础和综合实践教学是保证正常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后续创新实践和工程实践环节的基础保障。基础和综合实践环节主要就是课堂内的课程实验和各种专业综合课程设计。从目前的实践教学效果和现状中[7-10]可以看出,目前的基础实验和综合课程设计存在着流水线式的特点,大部分实验只是验证性的性质,形式化较为严重;综合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是也存在着设备少,设计项目成员多的问题,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存在打酱油的性质,各个专业课的综合课程设计相互独立,很难激起学生的设计兴趣。多元化的基础实验和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主要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将基础和综合实践教学进行多元化,基础实验的题目也进一步细分为必做、选做和综合等几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识程度自由选择不同的实验课题。比如我们学院的所有基础和综合实践里都设置了必做、选做和综合三块,在保证学时的基础上,除了必做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爱好自由选择其他模块进行实践,而不是强制性的,大部分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丰富和提高了其综合能力。之前做实验走过场、玩手机等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抑制;综合课程设计采取指定和自拟课题的形式,鼓励部分学生将自己的科研项目课题、科技小制作等相关实践成果应用到课程设计里,注重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比如在单片机课程设计方面,学生可以将自己参加比赛制作的成品或是平时的小制作加以改进,丰富一些新的功能等,课程设计的题目也不要仅仅限于课本上的已定题目,可以根据自己设计自拟题目,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课程设计的质量,也为后续的比赛和科技发明打下基础。基础实验和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主要针对大一和大二低年级的学生,这些基础和综合的实践教学内容有助于他们对专业课打下良好的学识和实践基础。1.2个性化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个性化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是指针对不同知识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量身定制不同的实践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其最大的兴趣和潜力。个性化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包括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本科立项项目及各级专业性的科技竞赛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又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三类。创新训练项目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自主或通过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项目的创新性实践。主要是从大三的高年级学生中选拔出这批学生,完成个性化的创新性实践,湖北师范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具有价值600万左右的创新实验设备,可以为这类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学院每年也会举办一些相关知识讲座来帮助学生提高撰写项目的成功率,我院每年都有至少两个项目申报成功;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主要是通过团队编制商业计划书,提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性产品。这类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创业的形式来推销和展示自己的创新性产品,学院每年也有部分学生创业成功或是得到学校或省里的相关资助。大学生本科立项项目则是另外一种鼓励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创新性实践方式,可以通过选拔学识水平不错的高年级学生进行申请,再以论文或创新性产品的形式结题。学院会为学生配备相关的指导老师,立项的作品每年都能获得校级挑战杯的奖项,也有一些在相关关杂志上;工科类的专业性科技竞赛非常多,我院每年都会通过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选拔一批感兴趣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AB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和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等,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这些参加各类科技竞赛的同学将来就会自主选择在这个实验室进行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1.3校企合作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依托校企共建的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和智能物流输送装备湖北省工程实验室,对工科类专业的实践教学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进行准确定位,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发实践教学模块化课程体系及课程,实现专业课程的项目化、情景化和职业化。学院转型发展期间,加大与湖北三丰智能输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丰驰众机器人有限公司、黄石东贝机电集团太阳能有限公司、黄石华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黄石市民生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黄石红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黄石科威自控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的合作,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与项目经费。利用多种奖励手段鼓励教师到企业参与技术开发任务,企业技术人员到学院担任项目课程教学任务和实习实训指导任务。与相关合作的企业建立稳定合作联系关系,除了这些企业能提供本专业强大的共享资源外,也能为本专业的毕业生提供稳定专业人才输送渠道。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可以完成本专业的实践教学有:生产实习、专业认知、社会实践和毕业设计等模块,整个教学模式中始终贯穿着“工程实践”的概念,充分发挥了合作企业在实践教学中的牵引和指导作用。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都可以选择在相关企业完成。

2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效果分析

2.1完善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通过具有“多元化的基础实验和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个性化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多元化灵活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近两年,我院新增了多项校内实训实习基地。分别是:2014年获批了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建设项目———机电工程训练中心;2015年,我院和湖北三丰智能输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功申报获批了智能物流输送装备———湖北省工程实验室;与相关企业合作,继续完善与加强了与黄石东贝机电集团、黄石华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黄石市民生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黄石红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黄石科威自控有限公司、湖北三丰智能输送装备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的合作关系,并将利用企业资源不断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这些校内外的实训实习基地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我院毕业生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安排压力,为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打下了坚固的基础。2.2促进了学校工科专业的发展与建设通过实施多元化灵活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形成学校工科专业特色。2015年获批了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本科项目———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新能源方向),同时也是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的首批试点专业之一。2016年,我院准备继续申报湖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这些都可以为我校工科类专业向应用型转变提供一些借鉴。2.3个性化创新性实践教学取得丰硕成果近几年,通过实施多元化灵活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很多学生通过个性化选择积极申报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大学生本科生立项和各类专业性科技竞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中,近两年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获批6项,大学生本科生项目立项和结题20几项,很多结题的作品还参加了“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等;依托湖北师范大学罗克韦尔自动化实验室的个性化创新性实践在各类专业性科技竞赛中更是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近两年,参加的“AB杯”全国大学生自动化系统应用大赛、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工业自动化挑战赛和RoboMasters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中获得部级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两项,省级奖多项,还有全国青年科普创新实验暨作品大赛和大学生“飞思卡尔”杯智能汽车竞赛等也是拿到省级奖励多项。

3结语

通过构建“多元化的基础实验和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个性化的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和“校企合作的工程实践教学模式”的多元化灵活的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完善了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促进了学校工科专业的发展与建设,为我校工科类专业向应用型转变提供了一些借鉴。通过基础化、个性化和工程化概念的实践教学模式,促进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工程化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效果证明了该创新性实践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作者:涂建 詹习生 黄贞辉 杨青胜 单位:湖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三部门印发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EB/OL].http://www.gov.cn/xinwen/2015-11/16/content_5013165.htm,2015-11-16.

[2]卢琴芳,严平,汤明.地方高校化工专业“四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J].化学教育,2014,(2):15~17.

[3]衣秋杰.工科类本科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4,(6):122~123.

[4]蒲艳玲.工科高校创新实践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探索[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5,(4):219~224.

[5]陈英杰,刘健,唐新军,等.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教—工科大学生竞赛与教学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5,(18):246~248.

[6]卢艳军.项目式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6,(1):67~70.

[7]沈振乾,李强,史风栋.以项目为依托的电工电子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9):147~148.

[8]丁守成.理工科电工电子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8,25(3):114~115.

电子实训论文范文篇7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电子信息工程;创新;培养模式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电子信息工程应用型人才需求日益递增,同时为了迎合市场的需要,很多高校纷纷开办相关专业,供给随着需求在增长,按理来说供给应该可以实现平衡。但现实情况是企业招不到适合的应用型人才,高校毕业生又面临着改行、改专业才能找到合适的工作。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高校对于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和培养模式上出现了理解上的偏差,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中理论与实践没有很好地进行结合,为此,我们应该深入了解电子信息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将工程实践能力贯穿到教学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毕业后能很快地适应企业需求。

1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培养学生具有信息系统和电子技术等知识的本科热门专业,毕业后学生能从事各种信息系统和电子设备的开发与设计。在景德镇陶瓷大学机电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是重点建设的应用型工科专业,它是在原来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上发展起来的,以电子技术、自动化及信号与系统为主干的宽口径学科专业。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团队协作精神和工程实践能力的现代新型应用型人才。

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2.1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现状

目前,企业对电子信息类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在与日俱增,但实际情况是企业没有招到适合自己的人才,而高校毕业生又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岗位,这日益尖锐的矛盾让工程教育与产业需求越发凸现出来。过去几年,很多高等院校都找到其关键问题在于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设置不合理,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体系陈旧,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跟不上市场与企业的需求;2)实践环节中理论验证占较大比重,学生实际动手能力体现在认识阶段,不利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3)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实际工程化训练的项目不够,整个过程的实现存在较大的困难。通过对相关企事业单位和毕业生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实践能力的培养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需要将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相结合,搭建人才成长平台,优化人才培养体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定位为:培养具备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系统工程意识、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能将知识转化为实践工程应用能力的现代化应用型人才。

2.2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

①转变和优化教学观念。应用型本科人才和学术型人才是有明显区别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也不仅仅是本科和高职的叠加,需要在本科教育层次达到基本要求时,还需全面进行整合和优化,使学生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以及解决工程实际的实践能力。由于高校所处地方和区域经济在发展中存在较大差异,学校需要在转变教育观念的同时,应综合考虑教学资源倾斜度、教学资金的配备和教学体系的构建,要有精确的评价体系来适应地方经济电子信息行业发展需求;②在教育改革常态背景下构建全新的培养体系,在进行教育和改革的过程中优化教育模式,积极优化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和实践方面的能力,以便以后进入企业后能有很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以此为背景,在电子信息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3+1”的教学模式,也就是前三年形成扎实的理论知识,最后一年强化实践能力,为“最后一公里”的路程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为了能够与行业需求接轨,在教学过程中还需积极突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丰富学生实践知识的经验,促进形成专业素养;③在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过程中创新课程内容。在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创新课程体系,优化人才结构,促进行业所需人才的专业知识和能力素养。在应用型教育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模拟法、案例法、项目驱动法以及渗透教学法等,在教学中要横向联系,纵向推进,整合教学资源,在实训过程中完善就业技能和本领;④创建“双师型”队伍,提高教师水平。在进行“双师型”队伍建设过程中,必须建立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梯形队伍,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科研活动,鼓励进修,也可给教师挂职锻炼的机会,促进教师对教学和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同时,也可聘请优秀经验丰富的专家或者企业技术人员对师资队伍进行补充,让学生第一时间感受最新的电子信息专业研究成果,为毕业后进入该行业奠定扎实的基础。

3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景德镇陶瓷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按照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建设目的,在制定培养方案时,注重学生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实现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个性化教育与大众化教育相结合,把握社会需求,人才培养新需求。电子信息工程2013级本科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公共课、专业课、实践环节设置进行优化,重构新的课程体系,把第二课堂纳入新课程体系当中,实现两大课堂有机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出专业基础牢固、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和高度社会责任感的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级应用型人才。结合社会和企业的需求,通过坚持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切实促进学生工程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与相关企事业单位深度合作,完善“专业共建、过程共管、成果共享”的产学研合作有效机制。实现专业教育、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共建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和专业核心的能力。为促使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对本专业培养目标的认识及课程设置情况,掌握电子信息行业最新发展动态,我们在第一学期开设了“电子信息工程导论”专业基础课程;为增强应用型人才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等大赛中获得较好的成绩,我们适当的增加了一些相关专业课程的学时数,如:“电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原理”,并把电子线路CAD专业课程提前至二年级上学期;为突出应用型人才非学术型人才的特点,我们也适当地把与主干学科不符的专业课程删除,如:“随机过程”、“数据库原理”等;为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我们增设了课外创新学分,学生可通过参与第二课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获取学位所必需的学分,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的热情;学校每年年均投入20万余元用于创新创业项目的经费,不断有学生参与到项目中来,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好的创意和效益。

4专业建设的后续设想

4.1实施“导师制”培养方案

大四最重要的教学任务是毕业设计,但是由于学生忙于考研或者找工作,往往毕业设计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拟建立的“导师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在大三时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给学生安排好一名导师,导师除了给学生答疑解惑外,还可指导其创新创业项目,或者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来,导师制”可以增强学生专业认知,这样到毕业设计时,选择与项目相关的题目,学生兴趣大幅提高,时间充裕,效果也更好。

4.2加大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大力开展实践教学

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实训室主要用于电工电子实习和金工实习,除了完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外,还要从长远考虑在当地及周边地区建立一批校外实习基地,以满足电子信息专业实践教学需求。目前,学校在昌河铃木有限责任公司、江西联创(万年)电子有限公司建立了实习基地。现在江浙沪电子企业中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开创校外资源,培养应用型人才。

4.3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对于电子信息企业来说,毫无疑问最为看重的是毕业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对于在校期间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学生会优先录用。目前,电子工艺师、电子信息工程师、电子设备工程师系列是很能被电子信息相关企业单位认可的,为了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我们应该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调整课程体系,强化学生技能,把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内容纳入教学计划中,不但让学生获得学历学位证,也要让学生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4.4加强校企合作

实践教学环节在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完善齐备的实验室是开展实践教学的先决条件。目前,一些知名半导体生产企业面向有一定条件的大学提供一种资助计划,这样的资助对于教学和课程建设都有着重要作用。上海华清远见公司免费为学生提供实验和学习用的芯片,并每年为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生提供免费周嵌入式培训,对学校的单片机嵌入式教学工作和科研工作给予有力的支持。目前,我院正积极争取建立嵌入式实验室。

5结论

通过近几年来对电子信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探索和研究,学生的创新和就业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毕业生一次就业率保持在90%左右,毕业的学生也受到了企业单位的广泛好评。作为一所地方高校,如何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我们一直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作者:傅莉 单位:景德镇陶瓷大学

参考文献:

[1]朱晓慧,于润伟.以就业为导向的电子与信息工程专业建设与课程开发[J].中国电力教育,2005(3):50-82.

[2]张兴旺,吕树清,查小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教育科研,2007.8.

[3]张闯.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实践教学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4]周绍斌.高等院校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5]高春,王志伟.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能力培养途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6]许志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路径研究[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

[7]张兄武.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高等教育,2010(15).

电子实训论文范文篇8

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信息产业部人事司主办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是教育部所倡导的四大学科竞赛之一,是面向全国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其规模和影响力在不断扩大,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已举办了九届,由1994年第一届的44所院校219支参赛队657人发展到2009年第九届923所院校9042支参赛队人数达27126人。该项竞赛举办目的是:通过竞赛推动高校对电子信息类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促进高校实施素质教育,以此培养大学生的创断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大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电子设计制作的能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经过了15年的积累与沉淀,为电子信息产业界搭建了一个宝贵的人力资源和在校大学生择业的桥梁,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电子方面的优秀人才。我院2009年首次组两个代表队参加了比赛,获得了湖南省的三等奖一项。我们在和兄弟院校拼搏竞争、交流切磋的过程中看到了差距、也看到了信心,更体会到了电子信息类教学改革的迫切要求。面对竞赛暴露的问题应如何加以解决,值得探讨和研究。

二、竞赛的内容和形式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以电子电路应用设计为主要内容,主要涉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技术多个专业,涉及到模数电路、单片机、可编程器件、嵌入式系统等多门课程及EDA软件工具的应用。竞赛分为高职高专组和本科组,题目一般四到六份,参赛队可以在相应组里任选一题。竞赛时间为连续的四个白天和三个晚上,在半封闭状态下进行。每个参赛队由三名学生组成,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设计、制作、调试工作,并且写出设计报告。该竞赛对学生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心理素质、团队精神以及体力都是一个挑战,它检验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实验的能力[1]。全国电子设计竞赛时间短、任务重,参赛队要求在连续四天三晚完成设计任务。设计内容知识覆盖面广,涉及到许多相关领城的新技术的应用。学生必须灵活地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完成设计任务。电子设计竞赛不但对参赛学生综合能力是一种检验,而且也是对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质量的一次检验[2]。

三、竞赛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

从历届竞赛的题目来看,试题难度逐届加大,实用性、综合性越来越强,多学科交叉和渗透明显,留给参赛学生发挥的空间越来越大,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研究我院参加的第九届电子设计竞赛情况,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知识面窄,专业知识不牢固

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多停留在书本理解的层次,没有和实际应用挂钩。表现在竞赛中根据竞赛题目的要求提出切合题意的方案少,即使能提出第二、第三方案也往往是凑数,很难进行充分论证。使用参考电路时,往往生搬硬套,缺乏提取参考电路部分为我所用的能力,结果造成设计方案繁琐。学生没有接受过项目设计的训练,所以很难在很短的时间内利用所学知识制定出优化的设计方案。

(二)综合运用能力差

平时教学实践环节中往往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没有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对于稍微复杂一点的电路很多学生不能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知识分析工作原理,抓不住电路的重点,特别是进行几种方案对比时,往往泛泛而谈,抓不住要害。这些现象反映出学生的理论基础不够扎实,不能把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合理运用。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差,不能适应比赛的要求。

(三)实验基本功不扎实

电子设计竞赛的内容涉及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综合性和实践性相当强,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而相当一部分学生焊接不熟练,电路布局不规范,走线随意性太强,缺乏整体思想。甚至有些同学想一次性焊接所有元器件,试图一次性成功,而结果往往事倍功半,出现故障不能确定问题发生在哪里,在查找故障的过程中耽误了太多的时间。有的参赛学生甚至不会使用常用仪器设备,更不会选择元器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实验基本功不扎实。另外报告书写能力也有待提高。

四、利用电子设计竞赛促进教学改革

我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充分说明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弊端,已不适应现代科技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进行教学改革,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理论教学改革

从历届电子竞赛试题看,其知识面覆盖了无线电、应用电子、传感器和自动控等专业内容,而且设计指标要求高。传统的分立元件电路,老一套基础教材的深度和广度已远不能满足电子竞赛和电子信息时代的要求。另外,传统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内容,重理论轻实践;重分析轻综合。按传统方法培养的学生,在参加电子设计竞赛时,就会发生诸多的问题,传统的教学已不适应科技发展的要求,已不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如:理论设计正确却无法在工程上实现;单元电路正确却无法实现系统联调。而电子设计竞赛既不是单纯的理论设计竞赛,也不是实验竞赛,而是由一个参赛队共同设计、制作完成一个有特定工程背景的竞赛。它既强调理论设计,更强调系统实现。它考核了学生综合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更注重考察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竞赛的形式与内容基本上符合面向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是对传统理论教学的一个挑战。为了实现新世纪人才培养的目标和需求,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充实理论教学内容。由于电子信息专业课程内容更新快,而教材建设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不能死死地盯住课本,而是要把最新的技术和研究成果充实到教学中去。在理论教学中时刻注意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器件及时引入,如在讲授单片机时,应把最新的单片机芯片介绍给学生,在讲授数字电路、模拟电路等理论课程时我们应插入电子设计自动化方面的知识,将Multisim、Protel、Matlab等软件开发工具穿插于各门相关课程的理论教学中。对大赛的所涉及到的几门主要课程,如数字电路、模拟电路、微机原理及接口、单片机原理等方面加强理论教学改革,促使学生能适应竞赛要求,培养学生具有科研能力以及实际动手能力。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

教学方法改革是与教学内容的改革相辅相成的。电子设计竞赛促进教学内容的更新,新的内容应有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与之相适应,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新的形势要求我们给学生更多独立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也应相应改革。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老师在讲授知识时不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往往过分强调具体知识点的理论论证、公式推导,弱化了知识的相互联系和应用。这种模式下培养出的人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因此在教学法中我们应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突出重点,启迪学生思维,把问题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在思考、讨论中掌握知识。我们在讲授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时可以应用Multisim虚拟演示平台现场检验学生回答思考题的正误,现场实现学生的一些设想;如果不能实现,引导学生课堂讨论。采用这种模式教学,大大增强了学生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对大学生来说,最重要的是学会自学,即学会独立思考的方法,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只有这样,大学毕业生才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未来世界。答疑辅导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深入检查和强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是课堂教学查漏补缺、弥补课堂讲授不足、扩展知识范围的重要措施,是获取学生反馈信息以及搜集学生对改进教学工作意见的重要形式。

(三)实验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实验教学不但对理论教学起着补充作用,而且对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3]。现行电子类科目实验内容的设置体系一般有基础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三个层次。而现在的实验是验证性实验过多,设计性、综合设计性实验偏少。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陈旧、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单一,削弱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阻碍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实验教学围绕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这个重要目标,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建立新的教学模式,创建新的实验教学体系,整合实验内容。系部可对简单陈旧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项目加大整合力度,淘汰陈旧的过时的技术验证性实验,保留经典的基础实验项目,增加一批题型新颖、难度适度的设计型、综合设计型和应用型实验项目,并相应的提高实验的学时数[4]。这样,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根据专业特点有足够的时间来掌握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如电子技术中引入了EDA技术进行仿真,让学生根据任务要求利用EDA软件自行设计电路,使学生及时掌握和运用新方法、新技术设计电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新建的嵌入式系统实验室和DSP原理实验室整合在一起完整地运作,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四)实验室建设

实验室建设是制约实践教学的“瓶颈”,是本科教学质量和培养应用性人才的保证,通过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以及参赛,在与兄弟院校竞争中我们更进一步认识到先前我们实验室建设的差距。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必须为学生提供充足实验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实践。因此学院应把实验室建设作为重点建设来抓,加大对实验室的投资和改革力度,多方面筹措资金,近年来,学院和系部对从数理系合并过来的实验室进行调整合并,补充了大量仪器设备和电子元器件,并于2009相继建成了通信原理实验室、综合布线实验室、嵌入式系统实验室、DSP原理实验室、电工电子实训室。实验室的硬件环境得到了大大的改善,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优良环境和物资保障。我系还专门建设了一个支持电子设计竞赛和平时学生进行课外科技活动的创新实验室,学生有了更好的创新舞台。另外,系部的部分专业教学实验室应努力创造条件向学生开放。通过实验室的开放,有利于学生参加全国电子设计竞赛的培训,同时也可以使实验室逐步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我们可以专门为参加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开放实验室,还可利用寒暑假集中对学生开放,拓宽开放的时间和空间,以满足部分学生的特殊要求。

(五)大学生课外科技活动的开展

课外科技活动是教学工作的延伸,是巩固所学知识并扩宽学生的知识面。大学生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水平,而且可以训练学生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索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学院建立健全的学生科技创新机制,为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创造条件,切实加强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如设立创新学分,允许把学生在课外科技活动中获得科技成果折算成相应学分,免修相关课程。系部组织学生成立电子爱好者协会、创新活动小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实习基地、专业实验室以及各研究室接受大学生课外活动小组、科研小组等进行专题研究、培训。如我系电子信息工程和应用电子技术两个专业的学生自己购买元器件制作小作品。这些活动促进学生相互文流,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了保证课外科技活动正常持续开展,建议学院设立专项经费、配备优秀的指导老师资助和辅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指导老师可定期为学生开办讲座,教学生如何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式设计,指导学生学习新技术和应用新器件,指导学生选课题,调查研究,收集资料,购买元器件,设计制作作品,撰写论文等。学校还可以成立创新基金,用于奖励在科技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建议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电子设计竞赛,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还可以为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培养骨干力量。

(六)加强我院与工厂企业合作

实验室的资源相对有限,仅仅靠实验室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实训基地可以给学生提供实践场所,进一步丰富我院大学生电子设计的形式和内容,推动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及实验室建设,促进校企之间的科研与教学上的交流。我院与企业合作的方式主要形式是在我院建立校内“教学型”实习、实训基地和企业在厂区车间内设立“生产与教学合一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接纳我院学生进行课程实习、专业实训和毕业实习,增强了学生动手能力。学院应拨出专项基金支持校企合作,这不仅对学生提供实践、实习场所,还能为我院教师提供学习实践机会。我院教师通过到企业的实践锻炼,熟悉了企业的生产设备和生产工艺,为以后更好地培养学生提供了思路。有的实习教师可以通过在企业的学习和实践,申请第二职业资格,实现“双职称”,为我院的教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电子实训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特殊群体,要让职业教育在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一套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职业教育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把学校的重点和中心工作放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这也是学校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和主线。

教学质量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关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我们职业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的问题。我们职业教育目前正面临着由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差,导致教学质量差、就业难度大、招生困难更大、生源质量更差的恶性循环。所以,如何提高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是关系到职业教育进入良性循环的关键和核心问题。因此,在教学上,我们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目标,以提高专业素质为突破口,突出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环节,以进一步适应用人单位需要,培养实用型中等专业人才。

一、突出职业教育特点,转变观念,以培养实用型中等专业人才为目标,改革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学生基础差、课程难度大是目前职业学校教学质量差的一个原因。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中心,进一步转变观念,以适应生源质量的变化,按照“宽基础,活模块”、“培养一专多能人才”的教学思想,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以“减数理,增基础,强专业,重实训”为指导思想,精选教材与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方案。如对某些教学内容在不同课程中交叉重复存在、某些内容难度过大但又对专业技能是必不可少等问题,就需要将其教学内容重新组合,删除重复内容,简化难度过大的内容,优化重组知识结构,构成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系统知识框架。在教学中突破难点和关键点,在系统和全面的基础上。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

二、推进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应用,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同的教学内容,由于教学方法不同,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有所不同,教学效果也当然不同。根据职业教育学科内容抽象、实践性强、学生基础差、课程难度大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在研究式、启发式、互动式教学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建造多媒体电化教室、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语音教室、电工电子实验室全套设备、实训车间等一批现代化教学装备,这样会大大提高教学质量。

(1)在教学方法要实行“六改”:一改“满堂灌”为“启发式”;二改“单纯传授知识”为“重视能力培养”;三改“教师主体”为“学生主体”;四改“单一课堂教学”为“课内外结合”;五改“单学科教学”为“多科综合教学”,“坚持理论教学”与“实验实习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六改“单一笔试考核”为“笔试、口试、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按课题、按知识点进行考核。

(2)在考核方法上,注重能力考核。由于各门课程的特点不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有所不同,课程考试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因此,应制定一套旨在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多元制综合考试机制。这种新型考试,形式上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内容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法上采取考动笔、考动口、考动作相结合,从不同角度和层次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的综合测试。如德育课考试由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这种考试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但是并未降低对学生考核的要求,在题型上体现综合能力的考核。例如,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科目考试既有理论考核,又有技能考核,理论考核占30%,技能考核占70%,注重体现了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

三、努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优化课堂教学的关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让学生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因此,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主动为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创设条件、创设情境。为此应做到以下两点。

(1)教案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周密地考虑到自己所讲的知识将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得到怎样的理解,并根据这一特点来确定教法,力争达到教与学的统一。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去解释概念,要切合学生的实际,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

(2)控制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职业学校的学生大多基础比较差,对学习没有兴趣,注意力不集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课堂上应保持一种生动的教学气氛。只有生动,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一切方法,只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都应该采用。另一方面,必须根据课堂上学生的知识反馈和思维活动情况灵活地选择教法。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注意知识的讲授,更要密切注意学生的思维进展情况。学生的参与欲望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凶素,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积极参与思维学习的原因。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设置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此外,还应而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整个学习活动中去,同时,又要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这是大幅度提高教学质节的前提。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和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

四、优化实训教学,提高实训效率

(1)科学合理地划分课程类型。教务处设计课程要讲究科学性,优化课程设置的配套组合关系,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同时把实践作为一门独立课程,改变以往实践教学仅为验证理论,为理论教学服务的状况。

(2)制订独立的实践教学计划。目前,实践教学计划与理论教学计划是合二为一的,并且实践教学计划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据次要地位,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根据不同专业能力的构成,制订以能力形成为目标的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计划的主要内容应包括:通过实践教学,在能力上应达到的水平、教学内容、课时、教学方法和手段。这样就明确了各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目的要求,便于实践性教学环节的组织与实施,从而保证实践性教学的效果,真正突出实践教学的地位。

(3)继续调整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学生专业技能的形成必须有相应的课时作保证,这就必须对两类教学的课时比例进行调整,增加实践教学比例。增加课时的数量要视具体专业而定,对于能力要求高且比较复杂的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之比可定为6:4,对能力形成相对比较简单的专业,实践课与删论课之比可定为4:6,其他专业实践课与理论课之比定为5:5。

(4)重视实习课常规管理工作。教务处必须对各类实习课的训练内容做出明确的规定,认真编制实纲和实习计划;实习教师要认真负责,严格管理,实习结束时要批阅和指导学生的实习报告,进行考试,评定成绩。实践证明,明确的实习要求、具体的实习岗位、适当的实践教学进度、可行的考核方法、高水平的指导教师队伍是实习成功的决定因素,也是学生实践能力得以提高的重要保证。

五、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专业技能

为了提高就业率,以就业推动教学、以教学推动招生,必须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

(1)校外实训的必要性。高职毕业生的培养目标之一就在于岗位技能的培养,实现与就业岗位零距离,学生毕业后能马上适应工作单位的需要。而要达到这一目标,顶岗实习是必不可少的教学环节。对于这一点,学生也要有清醒的认识,他们要求尽早接触社会,尽早到工作单位去实习。虽然有些操作在实训中都已做过,但用于实际还要有一个过程,通过顶岗实习,可大大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增加工作经验。

(2)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重要性。校内实训基地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专业岗位群基本技术技能的培训。校外实训基地则是让学生直接参加生产和实际工作,进行现场培训。校内、外实训基地相辅相成,紧密结合,才能全面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强和企业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如果没有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问、实习内容、教学目标都无法得到保障。因此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是完成教学计划的有力保障。

首先,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既能弥补校内实训设备和场所的不足,又能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实际工作氛围,通过锻炼,在实践中增长能力和才干。其次,对学生的就业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通过实习,学生增加了实际工作经验,企业考察了学生,学生也了解了企业,很容易形成双向选择。这也是高职毕业生高于一般本科院校的原因之一。

(3)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在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在专业对口的前提下,要对企业进行选择,要避免选择那些把学生纯粹当作劳动力的单位或企业,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实习期间对专业技术和技能有较大的收获。因此,对实习单位的了解考察,是建设校外实训基地的一项重要内容。

电子实训论文范文篇10

关键词:创新实践能力;电类实验;实验体系;课外实践

一、概述

电类基础实验课程是工科院校最重要的专业基础实验课,知识面宽、实践性强、受益面广和创新性强,是工科学员培养综合素质、提高创新能力、实现宽口径专业化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电类基础课程在整体上包含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和通信电子电路等多门课程,不仅内容较多、涉及面广,而且层层递进又相辅相成,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形式。电类基础课程具有鲜明实践特色,是培养学员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项目意识的最好手段之一,也是提高素质与能力的重要途径。如何能够将电类基础实验与课外实践更有效地相结合,发挥更大的作用,是一个非常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根据本单位教学的实际情况,本文从“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重构”、“实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优化”、“实验考核机制完善”等三个方面出发,着眼实现电类实验课程与课外实践活动有效结合的“多位一体”教学模式,探讨培养学员系统意识、增强创新力和提高综合素质的思路做法。

二、存在的现实问题

(一)实验课程体系不完善。以通信工程专业为例,我校现在开设的电类实验课程情况如表1所示,几门主干实验课程基本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为主,且均基于实验箱完成相关实验内容;选修课中现代电子实验技术主要学习Multism、Protel和Proteus等仿真和制版软件,并基于固定电路完成相关的仿真任务;电子线路综合实验则基于PCB板半成品套件展开,学员只需要完成基本的焊接和调试任务。显而易见,这些实验的开设只能让学员具备基本的电路验证能力,不利于学员创新力的培养,教学效果发挥受限,教学资源浪费[1]。(二)学员普遍缺少项目意识。我校鼓励学员申报各类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参加机器人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和大学“卓越杯”科技竞赛等各类比赛。在指导学员创新实践过程中,发现大多数学员对项目了解不深,尤其是对自己能申请什么类型的项目、怎样申请项目和如何完成项目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多数情况下都要依靠教员给定题目和基本的项目思路。学员普遍缺少系统和项目意识,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够,不知道怎么将课内所学知识和实际应用相结合,造成学员学习资源浪费,创新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三)学员的动手实践能力有待增强。我校成立了“机器人俱乐部”和“电子设计俱乐部”等具有较强操作性和创新性的俱乐部,俱乐部的指导教员反映学员虽然前期已经上过多门电类实验课程,但普遍存在电路设计不科学、电路接线不规范、焊接等实践性操作能力不过硬和解决问题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三、改革和创新的思路

表1目前开设的实验课程体系电类基础实验课程是培养学员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电类基础实验的教学,不仅可以改善课堂的教学效果,更能够培养学员观察、分析和实践操作能力,促进学员创新思维的形成。深化电类基础实验教学体系改革,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价体系,并充分结合课内外实践活动,有利于培养学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践能力,实现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2,3]。(一)建立多层次的实验教学内容和体系。传统的电类基础实验教学大多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非常不利于学员在扩散性思维与基本工程应用能力方面的培养。适当减少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将实验内容进行优化组合、改进和更新,使之成为具有综合性、设计性、开发性和开放性的实验,实现实验方法从“示范型”、“验证型”向“参与型”、“创新型”和“研究型”转变,实验内容从“单一型”向“综合型”转变。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目标,将学员实验能力的培养分为识图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力培养三个不同层次,根据各个不同层次将实验分为基础性实验、拓展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四种不同类型,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员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下面以模拟电子技术实验为例:基础实验(必做)共设置4个:依据分立元器件-分立元器件构成的放大电路及反馈电路-集成电路的相互递进关系,开设常用电子元器件的识别与检测、单级阻容耦合放大电路、两级负反馈放大器和集成运算放大器在信号处理和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实验。通过基础性实验,学员可以掌握基本的识图能力、实验方法、实验原理和相关实验技术,并且具有正确的记录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以及描述、表达实验结果的能力、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处理、做出相应结论的能力。拓展性实验(选作)共设置3个:集成频率/电压转换电路、简易红外遥控电路和直流稳压电源设计实验。拓展性实验是在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增加的选修实验,主要培养学员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和兴趣。基础知识扎实并感兴趣的学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拓展学习实验项目,增加动手实践能力,学习更多的模拟电路知识。综合性实验:主要包括音响功率放大器以及篮球竞赛定时器两个实验。在相应知识模块的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开设,兼备系统、综合以及实用等特点,需要学员能够具备基本设计实验的能力(自主选择实验方法、实验电路和实验设备等),并通过查阅相关论文、参考指导书等获得有效信息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由于综合性实验要求较高,学员独立完成实验会有一定难度,因此可以引导几个学员组成团队,通过团队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合理分工及协作,共同完成综合性实验,并以团队为单位提交综合性实验报告。当然,学员也可以自己拟定课题,自行设计并完成实验。通过综合性实验的训练,可高效地提高学员协作能力、设计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创新性实验(项目完全自设):以培养学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第一目标,需要学员综合运用学过的各科知识,将各科知识进行有效融合,进行简单的发明和创造,并完成实验。主要目的是为了选拔一些实践能力强、感兴趣、有创新思想的学员,并培育成3到4人一组的课外实践兴趣团队。团队综合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实验的条件,开展创新性实践活动和科技创新等活动,将创意创新的设计经过选题、项目整体规划、模块设计、项目实现,最终转化为创新作品或者实用小产品。以此来激发学员的创新探索精神,拓展学员的知识面,培养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有适当机会可参加省级或者部级相关专业比赛。(二)改进实验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打破原有教学中强调“深、透、全、细”的教学思想,将中心指导思想定在如何培养学员积极参与、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上;改变原有“以讲授基本知识为主”的实验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模式转化为“由教员设问、学员自学为主、团队讨论和教员教学总结等多种不同方式相结合,让学员由”接受式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实现学员从“教员要我学”到“我要自己学”的转变。另外,在电类实验教学上,推广运用电类虚拟实验室,把虚拟仿真实验和实际实验相结合,以增加学员的知识面,培养学员的实验实践能力和基本科研能力。例如,模电实验中的单级阻容耦合放大器实验,教员可以事先让学员在课前通过仿真实验了解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的过程,以提高上课的效果。基于校园网上日益丰富的与实验教学相关的基础数据,可以进一步增加各种电类基础实验教学资源,使实验教学从传统的实体实验拓展开来,进入到模拟电子电路理论的课堂、图书馆等场所,为学员提供不受时空限制的电类基础实验条件,逐步形成与实体实验室互为补充、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新模态,最大限度地满足日益增长的实验教学新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理论教学和人才培养[4,5]。(三)推行过程考核,实施创新加分。1.推行实验过程考核。传统的实验考核方式采用实验操作考试和实验理论试卷考试相结合进行。实验操作考试由于一个教员同时对15名左右学员进行考核,学员多而导致教员不能兼顾所有学员;而实验理论试卷的考核方式脱离实践操作,往往无法反映学员的真实动手能力,另外这两种考核方式都是偏重结果而轻视过程,没有办法真正检验学员对实验内容的掌握程度。过程考核是考核学员在上课过程中,从实验准备到实验结束的全过程,考察学员实验方案的制定、实验的操作、实验数据的记录、实验结果的描述总结以及在此过程中的实验作风、实验态度、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素质等综合方面,在教员与学员交流的过程中进行“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的综合评定。很显然,过程考核更强调评价是否客观、是否公正以及是否有效,将学员综合素质考察达到最大化。2.实施选修实验、科技创新加分。电类实验内容分为四个不同类型,分别是基础性实验、拓展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以及创新性实验,这四种实验内容从难度上是层层递进的,学员在保证按时完成基础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同时又能够很好地完成其他任意一种实验,经过教员检查合格后予以综合评定并按不同等级加分。加分的分值根据实际情况定,从高到低依次为创新实验、综合实验和拓展实验。如果科技创新作品获得校外奖项,建议学员综合素质评价加分,激发学员学习和创新的兴趣。(四)开放实验室,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和课外实践活动。使用有效的开放实验管理平台,实现实验时间开放、实验内容开放和实验方式开放,放手让学生自主实验,实现真正的实验室有效开放。通过各种综合实验、创新实验等项目的开设,为学员开展各种创新基金项目提供实践平台,让实验室成为学员心中实际意义上“思想的殿堂,实践的乐园”。增加开放实验室,对于实施学员自主实验的教学、增强实验教学的机动性、创新性和强化学员动手能力和创新力等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开设电工电子基础实训、电子线路综合实验、现代电子实验技术、机器人控制技术及实践等方面的选修课,丰富学员的知识结构;利用电类实验室、电子设计俱乐部和机器人俱乐部,开展一些自主设计、自主实践等以学员为主体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积极创造条件把学员引导到各种创新及科研活动中去,如参加我校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培养学员创新兴趣,提高综合素养;丰富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开展以学员为核心的团队式自主实践活动,如电子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等,培养学员系统的项目设计思路、创新思维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几年,我校在机器人大赛、“卓越杯”科技竞赛中取得的良好成绩充分证明了开展课内外实践一体化的良好效果。

四、结束语

在电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须注意有效性、层次性和整体性,通过统筹考虑实验课程内容与体系、实验教学内容的设计、实验的过程考核具体实施方法与课外实践活动之间的联系,以培养兼备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等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实验内容设计、优化过程考核方法,有效利用课外实践活动,使电类实验教学效果得到显著的提高。本文从实验教学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过程考核方式和实验室开放等多方面全面分析了多方位、立体化的电类基础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为培养学员创新力、提高学员各项综合素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从“以知识为导向”向“以能力为导向”探索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孙梯全,卢娟,许凤慧,等.电类专业基础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电子教育,2018,3:68-70.

[2]陈兆夏,王恬,李俊龙,等.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教育,2012,6:26-28.

[3]张亚非,赵俭,华丹.着眼院校转型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35(3):4-6.

[4]杨明欣,王建波,郑小彪.电子实验基础课程体系整合优化探讨[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9(4):2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