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科技论文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1 17:26:28

电子科技论文

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篇1

本文作者:蔺坤哲工作单位: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创业资金是创业成功的保证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需要很多的投资,资金的投资成为了科技型企业创业不可避免的直接支撑元素,新技术的研究与发展需要不断加强电子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的道路,就必须给予充分的资金保障作为后续支援,电子科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依靠良好的资金基础,尤其是电子科技企业的初期发展阶段。创业者的综合能力强传统企业的经营与管理只是要求企业经营者具备管理能力与管理经验,然而科技企业的创业需要管理者具备管理、经验、技术、知识等多种能力,这些能力必须集合于一身,可以融会贯通,不仅仅要在技术上拥有指导能力,还要在企业的发展运营角度上具备战略指导的能力。员工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程度和素质电子科技企业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因为电子科技企业涉及到许多科学知识的运用,综合性强,因此需要知识复合型的人才。与一般企业相比,电子科技企业中的人员素质要求较高,不仅要求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还需要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风险意识和学习能力。在电子科技企业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创建电子科技企业可以没有十分雄厚的资金,但必须拥有人才,有人才才能创造技术,并可用知识换钱来发展企业,所以说没有一家成功的电子科技企业不重视人才的。

任何企业的创业都是一个复杂的创造性过程,就企业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而言,电子科技企业所处外界环境的复杂多变尤其是技术进步迅速使得企业创业总是处于不可控制、难于把握、不断变动的环境之中,深圳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可以归结为创业者与环境间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体现在企业与其外部环境在资源的需求与供给的有效匹配上,我们电子科技企业创业环境构成的三个子环境构建电子科技企业的创业环境体系并重点就技术,资金,人才,政策法规,社会文化等对深圳电子科技企业创业影响较大的方面进行论述。技术环境。技术环境主体主要是企业构成的技术研发环境和作为技术转移和扩散主体的技术市场。电子成果的生产能力要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有赖于技术转移与扩散,它决定了电子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融资环境。上文中提到科技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资本的支持,资本的支持对科技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全新的发展动力,资本对于科技企业的创业来说是较为有效的支撑,对企业的运营带来了强有力的发展动力。人才环境。科技企业的创业需要知识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经验型人才的综合体,这些人才对于科技型企业所能带来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可以有效的推动科技型企业的创业发展,让科技型企业从无到有的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政策性与法规环境。科技型创业企业发展会面临许多法律法规问题,在这方面需要依赖于地方性的法律事务机构以及法律委托机构,可以全权委托律师事务所去办理相关法律性的问题,可以建立与地方政府的良好关系,帮助企业良好发展与运营,提高在政策性上的了解,方便于企业可以详细规划下一步的发展计划与战略规划。

科技型企业的创业环境中必须要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以确保政策的颁布与执行可以第一时间获得,而且可以向政府及时有效的反馈企业发展信息。文化环境。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是创业企业的灵魂。营造深入人心,因势利导的文化环境可极大地促进人们对创业的激情。对于企业创业来说,文化环境主要是创业文化,即指社会对创业行为和价值所持的认同和倡导的态度以及由此形成的鼓励、推崇创业的氛围。制度环境其实与政策环境的注意事项不同,制度环境指的是企业本身的发展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而政策发展指的是企业外部需要注意政府做出的哪些政策要求与发展规划,政府在支持科技型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会特别注意科技型企业本身的制度是否完善,这也是政府做出政策性要求和颁布措施中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因此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要加强自身的制度发展,不断改善制度发展的不足和缺点,完善制度中的漏洞,科技型企业管理者要主动了解企业内部存在的不足,认真分析企业的发展动力和内部员工的发展认识能力,积极的了解企业经营管理本身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将技术人员的管理与经验型员工的管理分开,并且保证企业内部的劳动力资源处于充沛阶段,而且对于开发市场也要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可以把握市场的发展规律。

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篇2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教学综合管理平台;智能管理系统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度推进,各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为加速推动新工科课堂革命实现教学改革,教学环境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1],积极推进新工科“成电方案”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为核心,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智能化的教学综合管理平台,打造优势集聚的人才培养新环境[2]。

1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工科建设背景要求

教育部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文件,部署加快“四新”建设、“新工科”建设便首当其冲。“新时代高教40条”第24条指出:“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加快形成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服务体系,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3]第28条指出:“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加强校内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实验教学平台。”[3]关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教育部组织多次专题研讨会,形成了“复旦共识”[4],“天大行动”[5],“北京指南”[6]等指导性文件。新工科建设要建立工程教育的新范式,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将“更加注重模式创新”,应“探索工程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工程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环境下工程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工程教育效率,提高教学效果。”[6]由此可见,为有力推动新工科建设,高校应积极作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升级教学平台建设[7−9],为多样化的研究型课程工程教育方式方法提供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拓展实习实训平台资源,搭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2电子科技大学智能化教学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电子科技大学积极推进一流工程教育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重视利用教学环境的改变倒逼师生教学方式转变。在原有教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升级、改造,构建了一个迭代升级的智能化教学综合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新建、升级了包括智慧教室互动教学平台、“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互联网+”实习实训智能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在建)、竞赛智能管理系统(待建)等多个子系统,所有子系统实现与原有教学管理系统的对接,在实际使用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将重点介绍该综合管理平台其中4个子系统的建设情况和功能。2.1智慧教室互动教学平台。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学环境、教学空间的重构是重要的推力和条件。智慧课堂教学的核心聚焦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为有效支撑学校各类研究型课程教学改革,如小班化教学、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研讨课程、翻转课程等,电子科技大学以现有教学空间为基础,创设建成了118间小班研讨智慧教室。智慧教室包括“单屏互动教室、多屏互动教室、小型会议室、U型桌讨论教室、六角星型讨论教室”等多种类型,如图2所示。智慧教室实现多屏手机互动、虚拟桌面翻转课堂、多视窗系统等多种形式,配置互动教学系统,支持爱课堂、雨课堂、蓝墨云等国内主流系统软件,配置电子班牌、书写墙等辅助设施,轻松实现人脸识别/刷卡/手机签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师生互动,同时可实现全时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分析,有效助力老师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及教与学的智慧互动[2]。智慧课堂有效支撑了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教师创新性地教、学生创新性地学,把沉默单向的课堂转变成思想碰撞、智慧启迪的互动场所,为激发师生教学潜力,释放更多教学能量提供了上佳的教学环境支持。2.2“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成电学堂构建了一体化的网络学习空间,不断升级改造,现已汇聚了爱课堂互动系统、成电慕课、网络课堂、BB平台、成电直播等多个学习系统,全部对接统一身份认证的信息门户和本科生教务系统,共享师生信息、课程信息、学习数据等。“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界面如图3所示。爱课堂系统包括课堂互动和在线学习平台,含手机版和网页版;成电慕课是集MOOC、SPOC为一体的在线平台,无缝对接“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雨课堂、超星等主流MOOC平台;网络课堂是辅助学习平台,包括创建课程、课件、上传作业、网上交流等功能;BB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交流环境;成电直播是基于网络的高清视频直播系统,可为学校会议、活动及课堂教学等提供高清视频直播服务。成都小雨18°C-22°C2020.11.25第12周星期三慕课首页新闻资讯成电直播教学平台教学资源课程网站教学环境实验平台教师培训今日访问量(次)学习人次(次)课程(门)资源(门)17,7833,066513,169首页/实验搜索搜索课程算法和抽象数据类型图3“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界面“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不仅支持平常的“课堂”教学,同时提供了完整的“在线”学习方案,对接多个公共在线教学平台,在2020年突发病毒肺炎疫情全面开展线上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充分鼓励各个课程组、各授课教师根据自己课程的学科性质和课程特点,选用适合的线上教学方案,同时所有课程预备“双平台”并做好课前测试,针对临时出现闪退、崩溃、无声音、卡顿等突发问题,及时切换平台以保障教学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全校课程接入采用了爱课堂、腾讯课堂、雨课堂、ZOOM、飞书、学堂在线、超星、钉钉等多种在线教学平台,包括SPOC、MOOC、PPT+音频、直播、QQ群、微信群、视频会议等多种教学模式与方式,2020年上学期开展在线教学课程882门,涉及3312门次,均正常推进、效果良好,后面将不断改进,持续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建设。2.3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传统的PC电脑实验室存在一些问题:管理维护工作量大、耗时多、课程教学软件安装调试过程复杂低效、缺乏移动性、在线利用率低、使用成本高、故障率高、安全性差、难以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求等等,这些问题难以适应新工科建设改革背景下对实验教学的各项更高要求,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课程不稳定、学生意见大[10]。电子科技大学引入最新的云计算技术,以英才实验学院自主创新实验室为例,使用锐捷公司云桌面虚拟化方案,升级打造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的架构如图4所示。VMVMVMVM云主机服务端LAN屏幕广播学生云终端文件分发一键开关机部署:快速、灵活云桌面实验室管理:简约、高效图4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的架构该平台采用“层次化”的云主机加多台云终端的云桌面建设方案,分为云主机层、云终端层和管理层3个实施层面[11],部署快速灵活、管理简约高效。1)云主机层在云主机层,所有数据和计算都部署在云主机服务器上运行,云主机层分别对各种教学场景、考试场景做教学镜像定制,通过云桌面服务器来为云终端层提供接入。由于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应用需求,一般采用一课一镜像方式,云桌面服务器主机可以通过教师端针对不同课程制作专属的镜像。实现“一键开机”,用户上课时通过教师端点击对应课程镜像即可在云主机层生成一对多的虚拟桌面推送到学生云终端机上,过程只需要一两分钟;课程结束点击“下课”即可终止课程,删除所有虚拟机,回收云主机运算资源[11]。另外由于安装不同的软件应用对云主机系统资源占用量是不同的,可根据实际占用资源量大小部署云终端机的数量来进行动态调整,如数字电路课程使用的软件内存资源要求高,经过测算仅能支持20台云终端正常运转,而非实验室全部50台云终端同时使用,那么该课程镜像制作时可以灵活选择20台云终端机进行课程下发操作。使用一课一镜像可以轻松实现课程之间的无缝切换,可以个性化地分配和共享资源,保持不同课程的独立性不受相互影响,避免了封装过多应用导致过度臃肿或应用兼容性问题[11],管理更简单,运行更可靠。2)云终端层云终端层是将桌面虚拟化,用户通过云终端协议与后台云主机进行连接,使得访问和传统的本地安装桌面一样[12]。学生操作云桌面终端设备,操作方式和习惯与PC完全相同,同时学生通过系统自带的聊天软件可以与老师端进行互联互通。老师端可采用多种方式操控所有云终端,比如锁屏、禁网、禁U盘等,然后进行广播,这时候学生不能进行任何操作,全部显示老师要求收看的画面,有效保障学生专注听讲;又如老师可以任意点击其中一个云终端桌面,投屏到实验室大屏幕上,轻松实现学生作品展示,进行教学互动;再如老师可以随时下发实验教学各种资源文件,学生也可以上传作业等各种文档给老师,如果上课签到录入了云终端对应使用的学生信息,系统将自动为学生上传的文件进行个性化命名,省下了老师很多整理的时间,同时所有文档均规范保存在云主机中,方便随时调阅;还有上课过程中如需要进行考试环节,可轻松切换到考试镜像不用担心还原问题。云桌面系统允许用户将外设直接连接到云终端上,然后像本地桌面一样使用这些外设,支持包括USB设备、串并口设备、摄像头、打印机等设备。云桌面主机部署架构隔离了学生对云终端本地数据的直接访问,大大提高了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云桌面系统通过融合计算技术提供超乎想象的流畅视频教学体验,提升教学质量。3)管理层云桌面管理层提供全图形的控制管理界面,无论虚拟机制作、编辑、还原都只需轻轻一按,管理员再也不用为记录繁杂的命令而烦恼。云桌面的管理模式可彻底解决机房中常见的大量软件安装导致系统臃肿、软件冲突、病毒侵入、教学考试场景切换工作量大等难题,还可省去Ghost或还原卡的繁杂设置[11]。每学期只需在云桌面服务器主机上做一次课程镜像配置就可轻松完成维护,省去了逐台PC分区设置和系统同传等过程。云终端使用一体化设计,平均功耗只有传统PC机的1/12;没有PC机的很多易损元件,寿命延长。同时管理员通过web图形化界面轻松查看管理所有操作记录、运行状态、系统监控等数据,一目了然,运筹帷幄。2.4实验教学管理子系统。新工科建设强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至关重要。电子科技大学培养的学生一直以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行业的青睐,在新时期学校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为多项实践育人活动建立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管理智能、资源共享、运作开放。2.4.1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持学生全时空地开展各类科技创新项目以及竞赛训练,很多学院建设了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科协、俱乐部等社团提供全天候的实验环境。建设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包括门禁考勤管理系统、开放预约管理系统、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和电源控制系统等。电子科技大学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很多实验室有电烙铁等电器设备,一旦实验室开放最大的挑战是消防安全问题,因此改造建设电源控制系统非常必要,系统将自动根据学生的预约使用时段开启和切断电源开关,每天晚上定时切断所有电源,这将有效减少安全隐患问题。2.4.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是与南京先极公司合作的一套贯穿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整套作业流程的管理系统,建立集成的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和实时线上平台,包括项目、申报、审核、立项、中期检查、答辩、结题完整的过程,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环境。系统不受时空限制可实时展开立项的参与和交互,更重要的是可实现项目全程公开透明化,将有力推进跨学院的师生合作,更有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另外,项目所有过程资料统一化管理,可方便实现全程监控,统计分析。该系统投入使用两轮以后,对比原有线下组织方式,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升了一倍。2.4.3“互联网+”实习实训智能管理系统。为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组织管理,同时对接多个企业实习岗位信息,电子科技大学引进“校友邦”实习实训智能管理系统。系统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践的“双元互动”平台,使在实践中的学、做、创、导、管一体化,实现全程动态管理;针对每一个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实习课表进行跟踪管理,实现企业学校双导师评价;系统进行实习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强化实习过程监督与质量监控,考核实时准确。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项目驱动+团队合作+企业参与+系统集成”的模式,以学生团队的形式选择一个主攻方向,最终完成一个满足行业需求的可运行系统,这对学生进行“互联网+”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有效解决了以往学生校外实习岗位难寻、过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2.4.4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还在建设中,计划贯穿整个毕业设计的全部管理过程,涵盖政策,资料上传下载,课题的申报、审核,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提交、、论文评阅、论文答辩、优秀论文评选展示等多个环节。所有文档无纸化、网络化,实现方便快捷高效管理。2.4.5竞赛智能管理系统。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构建了“普惠性”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在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全国第四。为更好地开展竞赛的组织管理,电子科技大学还计划建设竞赛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将集合所有科技创新竞赛的校内组织、评选,对外的参赛培训等全过程,实现网络化智能管理,优质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3结束语

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篇3

关键词:新工科建设;教学综合管理平台;智能管理系统

随着新工科建设的深度推进,各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为加速推动新工科课堂革命实现教学改革,教学环境的升级改造势在必行。电子科技大学作为一所以电子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学[1],积极推进新工科“成电方案”建设,以学生为中心,以“唤起好奇,激发潜能”为核心,以科技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智能化的教学综合管理平台,打造优势集聚的人才培养新环境[2]。

1新时代高等教育的新工科建设背景要求

教育部近年来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简称“新时代高教40条”),“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等文件,部署加快“四新”建设、“新工科”建设便首当其冲。“新时代高教40条”第24条指出:“重塑教育教学形态。加快形成多元协同、内容丰富、应用广泛、服务及时的高等教育云服务体系,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3]第28条指出:“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综合运用校内外资源,建设满足实践教学需要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加强校内实验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功能集约、资源共享、开放充分、运作高效的实验教学平台。”[3]关于新工科研究与实践,教育部组织多次专题研讨会,形成了“复旦共识”[4],“天大行动”[5],“北京指南”[6]等指导性文件。新工科建设要建立工程教育的新范式,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将“更加注重模式创新”,应“探索工程教育信息化教学改革,推进信息技术与工程教育深度融合,创新“互联网+”环境下工程教育教学方法,提升工程教育效率,提高教学效果。”[6]由此可见,为有力推动新工科建设,高校应积极作为,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改造升级教学平台建设[7−9],为多样化的研究型课程工程教育方式方法提供现代化智能化的教学环境;拓展实习实训平台资源,搭建协同育人新机制。

2电子科技大学智能化教学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电子科技大学积极推进一流工程教育建设,进一步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重视利用教学环境的改变倒逼师生教学方式转变。在原有教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升级、改造,构建了一个迭代升级的智能化教学综合管理平台,如图1所示。该平台新建、升级了包括智慧教室互动教学平台、“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互联网+”实习实训智能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在建)、竞赛智能管理系统(待建)等多个子系统,所有子系统实现与原有教学管理系统的对接,在实际使用中发挥了很好的效果。下面将重点介绍该综合管理平台其中4个子系统的建设情况和功能。2.1智慧教室互动教学平台。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教学环境、教学空间的重构是重要的推力和条件。智慧课堂教学的核心聚焦在教学模式的变革,为有效支撑学校各类研究型课程教学改革,如小班化教学、探究式教学、混合式教学、研讨课程、翻转课程等,电子科技大学以现有教学空间为基础,创设建成了118间小班研讨智慧教室。智慧教室包括“单屏互动教室、多屏互动教室、小型会议室、U型桌讨论教室、六角星型讨论教室”等多种类型,如图2所示。智慧教室实现多屏手机互动、虚拟桌面翻转课堂、多视窗系统等多种形式,配置互动教学系统,支持爱课堂、雨课堂、蓝墨云等国内主流系统软件,配置电子班牌、书写墙等辅助设施,轻松实现人脸识别/刷卡/手机签到、课前/课中/课后的全程师生互动,同时可实现全时教学状态数据采集分析,有效助力老师掌握学生学习效果,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以及教与学的智慧互动[2]。智慧课堂有效支撑了新型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师生双主体作用,教师创新性地教、学生创新性地学,把沉默单向的课堂转变成思想碰撞、智慧启迪的互动场所,为激发师生教学潜力,释放更多教学能量提供了上佳的教学环境支持。2.2“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成电学堂构建了一体化的网络学习空间,不断升级改造,现已汇聚了爱课堂互动系统、成电慕课、网络课堂、BB平台、成电直播等多个学习系统,全部对接统一身份认证的信息门户和本科生教务系统,共享师生信息、课程信息、学习数据等。“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界面如图3所示。爱课堂系统包括课堂互动和在线学习平台,含手机版和网页版;成电慕课是集MOOC、SPOC为一体的在线平台,无缝对接“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雨课堂、超星等主流MOOC平台;网络课堂是辅助学习平台,包括创建课程、课件、上传作业、网上交流等功能;BB平台以课程为中心,集成网络教与学的交流环境;成电直播是基于网络的高清视频直播系统,可为学校会议、活动及课堂教学等提供高清视频直播服务。成都小雨18°C-22°C2020.11.25第12周星期三慕课首页新闻资讯成电直播教学平台教学资源课程网站教学环境实验平台教师培训今日访问量(次)学习人次(次)课程(门)资源(门)17,7833,066513,169首页/实验搜索搜索课程算法和抽象数据类型图3“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界面“成电学堂”在线学习平台不仅支持平常的“课堂”教学,同时提供了完整的“在线”学习方案,对接多个公共在线教学平台,在2020年突发病毒肺炎疫情全面开展线上教学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学校充分鼓励各个课程组、各授课教师根据自己课程的学科性质和课程特点,选用适合的线上教学方案,同时所有课程预备“双平台”并做好课前测试,针对临时出现闪退、崩溃、无声音、卡顿等突发问题,及时切换平台以保障教学效果。据不完全统计,全校课程接入采用了爱课堂、腾讯课堂、雨课堂、ZOOM、飞书、学堂在线、超星、钉钉等多种在线教学平台,包括SPOC、MOOC、PPT+音频、直播、QQ群、微信群、视频会议等多种教学模式与方式,2020年上学期开展在线教学课程882门,涉及3312门次,均正常推进、效果良好,后面将不断改进,持续提升线上教学质量建设。2.3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传统的PC电脑实验室存在一些问题:管理维护工作量大、耗时多、课程教学软件安装调试过程复杂低效、缺乏移动性、在线利用率低、使用成本高、故障率高、安全性差、难以满足个性化的教学需求等等,这些问题难以适应新工科建设改革背景下对实验教学的各项更高要求,导致教学效果不好、课程不稳定、学生意见大[10]。电子科技大学引入最新的云计算技术,以英才实验学院自主创新实验室为例,使用锐捷公司云桌面虚拟化方案,升级打造实验教学管理平台。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的架构如图4所示。VMVMVMVM云主机服务端LAN屏幕广播学生云终端文件分发一键开关机部署:快速、灵活云桌面实验室管理:简约、高效图4云桌面实验教学平台的架构该平台采用“层次化”的云主机加多台云终端的云桌面建设方案,分为云主机层、云终端层和管理层3个实施层面[11],部署快速灵活、管理简约高效。1)云主机层在云主机层,所有数据和计算都部署在云主机服务器上运行,云主机层分别对各种教学场景、考试场景做教学镜像定制,通过云桌面服务器来为云终端层提供接入。由于不同的课程有不同的教学应用需求,一般采用一课一镜像方式,云桌面服务器主机可以通过教师端针对不同课程制作专属的镜像。实现“一键开机”,用户上课时通过教师端点击对应课程镜像即可在云主机层生成一对多的虚拟桌面推送到学生云终端机上,过程只需要一两分钟;课程结束点击“下课”即可终止课程,删除所有虚拟机,回收云主机运算资源[11]。另外由于安装不同的软件应用对云主机系统资源占用量是不同的,可根据实际占用资源量大小部署云终端机的数量来进行动态调整,如数字电路课程使用的软件内存资源要求高,经过测算仅能支持20台云终端正常运转,而非实验室全部50台云终端同时使用,那么该课程镜像制作时可以灵活选择20台云终端机进行课程下发操作。使用一课一镜像可以轻松实现课程之间的无缝切换,可以个性化地分配和共享资源,保持不同课程的独立性不受相互影响,避免了封装过多应用导致过度臃肿或应用兼容性问题[11],管理更简单,运行更可靠。2)云终端层云终端层是将桌面虚拟化,用户通过云终端协议与后台云主机进行连接,使得访问和传统的本地安装桌面一样[12]。学生操作云桌面终端设备,操作方式和习惯与PC完全相同,同时学生通过系统自带的聊天软件可以与老师端进行互联互通。老师端可采用多种方式操控所有云终端,比如锁屏、禁网、禁U盘等,然后进行广播,这时候学生不能进行任何操作,全部显示老师要求收看的画面,有效保障学生专注听讲;又如老师可以任意点击其中一个云终端桌面,投屏到实验室大屏幕上,轻松实现学生作品展示,进行教学互动;再如老师可以随时下发实验教学各种资源文件,学生也可以上传作业等各种文档给老师,如果上课签到录入了云终端对应使用的学生信息,系统将自动为学生上传的文件进行个性化命名,省下了老师很多整理的时间,同时所有文档均规范保存在云主机中,方便随时调阅;还有上课过程中如需要进行考试环节,可轻松切换到考试镜像不用担心还原问题。云桌面系统允许用户将外设直接连接到云终端上,然后像本地桌面一样使用这些外设,支持包括USB设备、串并口设备、摄像头、打印机等设备。云桌面主机部署架构隔离了学生对云终端本地数据的直接访问,大大提高了系统整体的安全性。云桌面系统通过融合计算技术提供超乎想象的流畅视频教学体验,提升教学质量。3)管理层云桌面管理层提供全图形的控制管理界面,无论虚拟机制作、编辑、还原都只需轻轻一按,管理员再也不用为记录繁杂的命令而烦恼。云桌面的管理模式可彻底解决机房中常见的大量软件安装导致系统臃肿、软件冲突、病毒侵入、教学考试场景切换工作量大等难题,还可省去Ghost或还原卡的繁杂设置[11]。每学期只需在云桌面服务器主机上做一次课程镜像配置就可轻松完成维护,省去了逐台PC分区设置和系统同传等过程。云终端使用一体化设计,平均功耗只有传统PC机的1/12;没有PC机的很多易损元件,寿命延长。同时管理员通过web图形化界面轻松查看管理所有操作记录、运行状态、系统监控等数据,一目了然,运筹帷幄。2.4实验教学管理子系统。新工科建设强调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加强实践育人平台建设至关重要。电子科技大学培养的学生一直以实践动手能力强受到行业的青睐,在新时期学校进一步加强校内外实验教学资源建设,为多项实践育人活动建立智能管理系统,实现管理智能、资源共享、运作开放。2.4.1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为支持学生全时空地开展各类科技创新项目以及竞赛训练,很多学院建设了开放实验室,为学生科协、俱乐部等社团提供全天候的实验环境。建设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平台,包括门禁考勤管理系统、开放预约管理系统、仪器设备信息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管理系统和电源控制系统等。电子科技大学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主,很多实验室有电烙铁等电器设备,一旦实验室开放最大的挑战是消防安全问题,因此改造建设电源控制系统非常必要,系统将自动根据学生的预约使用时段开启和切断电源开关,每天晚上定时切断所有电源,这将有效减少安全隐患问题。2.4.2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智能管理系统是与南京先极公司合作的一套贯穿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整套作业流程的管理系统,建立集成的创新创业项目管理和实时线上平台,包括项目、申报、审核、立项、中期检查、答辩、结题完整的过程,建立高效的项目管理环境。系统不受时空限制可实时展开立项的参与和交互,更重要的是可实现项目全程公开透明化,将有力推进跨学院的师生合作,更有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另外,项目所有过程资料统一化管理,可方便实现全程监控,统计分析。该系统投入使用两轮以后,对比原有线下组织方式,项目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升了一倍。2.4.3“互联网+”实习实训智能管理系统。为加强学生实习实训组织管理,同时对接多个企业实习岗位信息,电子科技大学引进“校友邦”实习实训智能管理系统。系统建立了学生实习实践的“双元互动”平台,使在实践中的学、做、创、导、管一体化,实现全程动态管理;针对每一个学生建立一对一的实习课表进行跟踪管理,实现企业学校双导师评价;系统进行实习资源优化配置与管理、强化实习过程监督与质量监控,考核实时准确。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项目驱动+团队合作+企业参与+系统集成”的模式,以学生团队的形式选择一个主攻方向,最终完成一个满足行业需求的可运行系统,这对学生进行“互联网+”的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系统有效解决了以往学生校外实习岗位难寻、过程监管不到位等问题。2.4.4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智能管理系统还在建设中,计划贯穿整个毕业设计的全部管理过程,涵盖政策,资料上传下载,课题的申报、审核,选题、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提交、、论文评阅、论文答辩、优秀论文评选展示等多个环节。所有文档无纸化、网络化,实现方便快捷高效管理。2.4.5竞赛智能管理系统。学校高度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全面发展,构建了“普惠性”的学生科技创新体系,在2014—2018年中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暨学科竞赛评估中名列全国第四。为更好地开展竞赛的组织管理,电子科技大学还计划建设竞赛智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将集合所有科技创新竞赛的校内组织、评选,对外的参赛培训等全过程,实现网络化智能管理,优质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3结束语

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篇4

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强国,我国科技期刊的高质量发展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科技期刊工作者肩负的使命与责任[1]。电气、电子工程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2]。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是世界范围内公认的最权威的科学技术文献数据库,2016年至2020年SCIE收录的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高达391016篇。其中2020年的记录有101764条,在254个学科分类中,继材料科学多学科、环境科学和化学多学科之后排名第4。电气和电子工程囊括了几乎所有的世界前沿研究,是现代科技领域的核心部分,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备受青睐。在高速发展的学科背景下,实现电气、电子领域科技期刊国际化,提升国际话语权,增强我国科技软实力是我国电气、电子领域期刊发展的当务之急。文章利用SCIE数据库的统计数据,定量描述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中国论文产出,分析我国电气、电子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旨在为我国此领域期刊整体水平的提高提供建议和参考。

二、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现状

文章所用数据来自科学引文索引核心合集中的SCIE数据库,数据下载时间为2021年8月27日。2016年至2020年SCIE收录的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有391016篇,其中中国作者发文151538篇,占38.75%,位居世界第1。且中国作者论文的产出呈现明显的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23%。截至2020年6月,电气、电子工程领域共有3602篇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已足以将其归入其学术领域中最优秀的1%之列,即高被引论文。近五年作者来自中国的高被引论文共1964篇,是排名第二的美国(784篇)的2.5倍,以绝对优势位居国际首位。2016年至2020年我国与130个国家/地区合作发表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45751篇,国际合作论文占比30.19%。近五年中外机构合作发文数量每年增加1500余篇,与我国合作发文最多的前10个国家分别为美国(占中国全部SCIE论文的10.42%)、英国(4.23%)、澳大利亚(3.31%)、加拿大(2.94%)、新加坡(2.22%)、日本(1.34%)、韩国(1.1%)、法国(0.96%)、德国(0.83%)和沙特阿拉伯(0.71%)。除美国外,中国与其他九国的国际合作日益密切,与美国合作的论文数量在2020年下跌,这可能与2019年之后中美贸易摩擦及美国对中国的科技封锁和打压有关。丰硕的科研成果表明我国电气、电子学科发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科研水平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SCIE收录我国2020年电气、电子工程论文42479篇,而2020年SCIE收录的8本中国电气、电子工程期刊当年发文量仅为1010篇。但进一步分析发现,2020年SCIE收录的8本刊有5本为近五年新收录,且《电子与信息学报》《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等中文期刊被“SCI预备队”ESCI数据库的收录,意味着接下来更多的中文刊可能被SCI检索。虽然与领先的研究水平相比,该领域的中国科技期刊国际竞争力仍不足,尚有很大提升空间,但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国家层面对科技期刊的重视及一系列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支持政策的推出,大环境在不断改善,我国的中英文期刊均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逐渐在国际上崭露头角。

(一)发表中国论文的主要期刊

2016年至2020年SCIE共收录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151538篇,分布在277种期刊上,按发表数量从高到低排序,排名前5的期刊分别是IEEEAccess(2020年影响因子3.367,中国作者发文26705篇,占该刊发文量的62.29%)、Sensors(2020年影响因子3.576,中国作者发文8675篇,占该刊发文量的38.68%)、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MaterialsinElectronics(2020年影响因子3.478,中国作者发文4866篇,占该刊发文量的44.30%)、MultimediaToolsandApplications(2020年影响因子2.757,中国作者发文3204篇,占该刊发文量的43.05%)、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2020年影响因子5.978,中国作者发文2793篇,占该刊发文量的51.19%)。中国作者时首选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出版的期刊IEEEAccess。IEEE是全球公认的专业学会,并且是国际上最大的非营利性学会,IEEE制定了很多电气电子行业的标准规范,同时也检索、出版很多专业的期刊、会议文献。IEEE期刊在电气、电子工程领域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这可能是我国很多作者选择IEEEAccess投稿的原因。该刊近几年发文量呈指数上涨也是促成此现象的重要因素,5年间IEEEAccess发文量从811篇增长至17833篇,增长了21倍。另外,该刊4~6周给出审稿结果,超快的审稿速度也是吸引作者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作者在以上5本期刊上的发文占比都很高,且五年间在其中4本期刊上的发文量上升非常迅速。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均高于2020年SCIE电气、电子工程类期刊的中位影响因子2.484,可见我国作者在发表电气、电子工程领域论文时,倾向于选择体量大、审稿速度快、质量在平均水平以上的期刊。

(二)国内主要研究机构和高产作者

统计2016年至2020年我国发表SCIE电气、电子工程类论文的单位,以发文量从高到低排序,发文排名前5的机构依次为中国科学院(5042篇)、电子科技大学(4774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4477篇)、清华大学(3912篇)、哈尔滨工业大学(3256篇),5所机构的发文量整体均呈逐年上升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主要研究机构。主要作者分布是研究我国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重要方面,统计通讯作者发现,2016年至2020年发表文章数量排名前5位的高产作者分别是东北大学杨光红(113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朱樟明(102篇)、东南大学孙伟锋(91篇)、江南大学丁锋(80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毅(70篇)。值得注意的是,5位高产作者均是来自优秀研究机构的优秀人才,或担任重要职位,或负责国家重要项目,皆在领域内拥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和较大的学术影响力,是我国科研技术领域的中坚力量。

(三)国内高被引作者

我国2016年至2020年在SCIE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论文总被引量为1513554次,篇均被引9.99次。把我国5年间在SCIE电气、电子工程领域的论文以被引频次从高到低对通讯作者进行排序,排名前5的作者分别是总被引3649次的西北工业大学韩军伟,从事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究;总被引3647次的江南大学丁锋,从事系统建模等方面的研究;总被引2629次的辽宁工业大学刘艳军,从事智能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总被引2168次的北京科技大学贺威,从事扑翼飞行机器人等方面的研究;总被引2068次的东北大学杨光红,从事故障针对与容错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多位作者的研究方向涉及人工智能领域——当下最火热的信息技术之一。2020年SCIE共收录14本人工智能期刊,Q1区仅有4本,而目前国内与人工智能领域相关的中文科技期刊仅有2本,英文科技期刊尚存在空白。

三、对科技期刊影响力提升的启示

(一)吸引优质稿源,提高期刊影响力

国内相关领域期刊要进一步提升影响力,应努力提高发文质量,适当提高期刊的载文量,并尽量缩短审稿周期,以吸引更多的优秀稿源。组建高水平的国际化编委和编辑人才团队。通过制定合理的编委遴选方法和有效的奖励激励机制,使主编、编委、编辑各司其职,形成合力,推动期刊良性发展[3]。组约国际热门方向、具有影响力的稿件。积极发挥编辑和编委会的主观能动性,如通过编辑参加学术会议、拜访科研机构的重点课题组负责人等方式,深入科研一线组约优质稿件,利用编委的学术影响力广泛组稿,使编委会组约稿制度化[4]。缩短期刊周期。利用专业投审稿系统提升编辑工作效率,通过以小同行分组细化审稿专家以实现精准送审,为优秀的、需要快速发表的研究成果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出版时长,优化作者投稿体验[3,5]。

(二)发展专家资源,深化专家办刊模式

努力发展专家资源、深化专家办刊有助于办刊水平的提升。在期刊依靠专家资源的同时,还应重视为专家提供展示平台。拓宽期刊专家库。编辑部可通过走进实验室、与专家一起参加学术活动等方式,与专家交朋友,凝聚专家资源;同时应积极培养优秀青年学者,宣传推广他们的优秀科研成果,激发他们的办刊热情[3,5]。充分利用专家资源。不断为审稿专家库注入新的活力以提高审稿效率;根据专家承担的课题进行靶向约稿可丰富期刊优质稿源;专家在重要学术会议和微信上宣传和展示期刊可快速打开期刊的受众面[5-6]。助力专家品牌建设。关注专家组建的专题、撰写的稿件、最新成果,主动为专家提供展示的平台;利用期刊平台举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培训班,为专家提供线下学术交流的高端平台[3,7]。

(三)创办卓越新刊

期刊界应积极跟踪国际热点,结合学科发展需求创办国际领先,尤其是能填补学科空白的新刊,使我国一流科研成果快速有效地赢得国际话语权。找准定位。探索我国科技期刊与论文增长不相匹配,甚至出现期刊空白的领域,我国拥有学科和专业优势的领域,国内国际正处于大发展期、论文多发阶段的领域,创办具有良好生存和发展机遇的期刊[6,8]。专家办刊。邀请领域内的杰出科学家担任主编,组建一支在学科专业、英语和编辑出版水平等方面素质都过硬的编辑团队,通过主编和编委的广泛人脉向国际著名的专家学者约稿和宣传新刊,快速提高新刊知名度[6,8]。依托国际化的平台。依托国际知名数据平台、国内外各类新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如微信、微博、推特等),借助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网站等多种渠道进行期刊数据传播推广,丰富期刊形态[6,8-9]。

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篇5

[关键词]电子创客;公益科普;创客教育;科技活动

随着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中小学生群体的课外素质拓展教育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进步,应试教育以分数论高低的模式弊端逐渐显露,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极为匮乏。这也就是中国学生在学习能力上十分出众,但在科技发展及创新上无法取得太多杰出突出成果的重要原因。因此,学校以及家长已经开始对学生的科普教育加强重视,但受制于学校科普教育资源以及科普教师的缺乏,相应的科普活动难以举办,学生的科普教育无法得到满足。“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就很好地解决了一般科普教育活动受限的问题。大学生志愿者们发扬志愿服务的公益精神,以电子科普活动为主要载体,结合电子协会的电子实验器材和电子创客的实验配件以及电子协会志愿者们充足的电子知识储备。将电子知识、电路原理通过多样的电子科普活动传播给青少年,激发其从小学科学、爱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感受电子科普的魅力,收获最初的专业启蒙。

一、“一体三翼”持续共建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

(一)“一体”为核心,实现自供血项目的“一体”核心为项目的正常化运营、长久化运作提供了保障。而这“一体”核心工程可以成功地依靠团队打造的“电子科普创客课堂”项目来维持。在这个“电子科普创客课堂”服务项目内,团队为社区留守儿童和学校学生为主的滁州市青少年提供丰富多彩、创新趣味的电子科普服务,并通过这一科普服务外包吸引科技馆对项目的资金投入。(二)“三翼全方位”,公益全升级在充分利用“一体”核心实现项目自供血、开展“电子科普创客”公益服务的基础上,项目还利用对“三翼全方位”的打造很好地实现了项目运作平台的公益性升级。项目通过与科技馆、中小学校、社区联合开展“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这种合作共建途径进一步将“政府力量”“高校力量”和“社会力量”这“三翼”资源的优势成功地汇聚到青少年群体的身上。借助“三翼”的宣传效力将“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宣传推广出去,吸引更多的单位关注并加入我们的公益科普项目,并引导更多的青少年参加我们的电子创客活动,更好地为滁州市青少年提供一个科普教育实践机会。

二、“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活动内容

“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志愿服务不同于当前单一的科普场馆参观的科普教育实践模式,“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具有丰富的电子科普创客活动,该项目采用了“科普展览+课件分享+电子创客”的新型科普模式开展“电子产品科普展览教育”“电子知识PPT课件分享”“电子创客”等活动。该项目有效地将大学生志愿者、社区、政府、中小学等优势资源结合在一起,共同开展青少年电子科普创客活动。项目活动形式丰富,具有很强的趣味实践性,深受青少年的喜爱。以下是主要活动实践内容。(一)电子科技作品科普讲解活动电子协会作为一个大学生学术科技社团,具有丰富的电子科技产品资源。电子协会定期收集社员在“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大赛、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恩智浦”智能车大赛、机器人大赛等省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奖的科技作品以及社员的课外科技作品,并安排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电子科普志愿者以“课件+展览+实操”的模式开展电子科普活动。通过课件讲解电子科技作品的科学知识和工作原理,通过指导青少年实际动手操作体验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兴趣以及科学创新思维。(二)电子创客活动基于创客教育理念设计的创客活动,借助电子协会的电子课外科学实验器材———面包板(专为电子电路的无焊接实验设计制造的板)以及配套电子元器件等科普资源,由电子科普志愿服务团队策划设计“红绿灯控制电路”“彩灯字闪烁电路”“光控开关电路”“计时闹铃”“无线遥控赛车”等电子电路创客活动。并由科技馆与合作学校选拔适龄学生参加活动,活动开展时电子科普志愿者将电路原理以及电子器件功能通过课件向青少年介绍,并通过实际操作演示进一步指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通过这一电子创客教育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以及创新思维及能力。

三、“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受益方

(一)大学生志愿者为大学生电子协会电子科普志愿者提供了一个发挥专业优势的专业实践机会,让大学生了解认识到国情社会并积极投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大浪潮中,展现当代大学生志愿服务的高尚魅力。同时在课外实践中也能培养自己的吃苦耐劳品质,增强协作精神,将此也作为一个检验自己专业学习能力、锻炼与提升的机会,从活动中也能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更丰富了大学生的课外时间,形成了良好的互学互助体系。(二)滁州市科技馆滁州市科技馆作为滁州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承担着滁州市市民的科学教育普及的任务,“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为科技馆提供了丰富的电子科普创客活动以及交互体验、实践操作的创新科普模式,使科学场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也大大提升,项目的活动开展可以进一步支持滁州市科技馆的科普教育工作,且有效地完成了滁州市教体局、滁州市科协安排的“学生素质教育提升行动”“中国科普日”“科普活动周”等工作任务。(三)滁州市中小学校2016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6—2020年)》,明确提出要大力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外教育的促进作用,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鼓励中小学利用科技馆等各类科技场馆及科普教育基地资源,开展科技学习和实践活动。借助“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科普项目可以有效地解决学校科普教师匮乏以及科普活动资源匮乏的问题,为学生开展更多的科技教育活动,促进学生素质教育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科技教育特色得到进一步彰显。

四、“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改进方向

针对目前青少年科技活动的缺乏,学校、政府力量单一的社会问题,将青少年科技活动融入公益科普中是一种有效且效果较好的实践办法。本文针对现有条件以及实践所得提出以下初步建议。(一)共建电子创客校内课堂与滁州市中小学校合作,制订好长期课程计划,为适龄学生开展电子创客课程,以“电子电路设计活动”为蓝本,尝试“小班化”教学,体验系列主题实验,自主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将活动以课程的模式进行,让学生在活动中完成“学习+实践+总结”的创客流程。既能在活动中学习到知识,又能通过实践巩固知识,总结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提出自己的科学猜想。(二)共建电子创客课题组,推动项目成果为进一步推动电子创客活动的项目成果化,与滁州市科技馆、学校合作,从历次“电子创客活动”中选拔优秀的青少年,并从高校专业老师、电子学科竞赛优秀学生中招募科普志愿者,结合“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设立电子创客课题组,对学生进行集中赛事培训,取得优异成绩。并进一步将项目成果转化推广吸引更多的单位资助加入我们这个项目。共同推动青少年科普教育、创客教育工作发展。(三)设立创客工作坊吸收政府、社会的公益资金与各中小学校、社区共同设立创客工作坊,为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设计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同时招募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大学老师和大学生志愿者,对青少年的科技创新作品设计思路进行指导,解决科技创新设计时遇到的问题,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对积极参加的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四)建立创新技能评价体系通过在滁州科技馆选取适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对基于创客教育理念设计的“组装智能小车”和“LED电路设计”等科技活动实施,通过专家打分、家长调查问卷、学习单测试以及教师访谈等多种方法,分析其创客教育活动效果。能够大幅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五)建立项目反馈机制目前活动的开展缺乏事后的总结反馈,活动效果、影响、评价作为活动的重要考核依据设置活动调查表和反馈意见表,布置一些适当的课外作业,使学生有目的地参观学习。每次活动结束后都要求学生填写反馈意见表或观后感,及时与带队老师和家长进行了解沟通,使我们能够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和参观的情况和效果,及时对活动安排进行修订和合理规划,查漏补缺,充分利用场馆课程资源,开发出更加定位精准的科学实践教育活动。

五、实践展望

“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的实践与探索一直在路上,电子科学知识普及是基础,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才是关键,在电子科普的基础上向电子创客、青少年科技创新发展。在未来的发展实践中我们将继续做好“电子科普”“青少年科技创新培养”两条主线,寻求项目更好的物质资源配置,借助项目的运营模式强化科学技术的传播与影响,实现项目参与者共同进步。“电子科普创客课堂”公益项目将继续发挥其在青少年创客教育上的作用,在青少年义务教育阶段,为滁州市青少年提供更多的电子科普教育活动,普及电子科学知识,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为培养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立娟,胡扬洋.科技馆与学校教育结合的物理课程教学探索:以“听你讲光的故事”为例[J].中学物理(初中版),2020,38(2):57-59.

[2]曹玲玲.基于创客教育培养初中生创新技能的实践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

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篇6

1.1机械专业毕业设计现状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专业近三年的毕业设计成绩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通过将近三年的成绩对比,发现以下现象。(1)由表1中可看出,最终总评成绩获得优秀的比例均低于5%,与学校要求的优秀率达到15%的目标相差甚远。(2)毕业设计的平均分有下滑趋势。(3)2012年与2013年相比,虽然平均分相同,但2013年的优良率低于2012年。通过参加毕业设计小组答辩,发现还存在三点问题:一是部分同学的工程表达能力较差,无法用图纸完全描述出自己所完成的工作;二是部分同学的图纸没有按照机械制图相关标准进行绘制和标注,图纸不规范;此外,还有小部分同学的文档编辑能力较差,导致论文格式不规范。

1.2原因分析

上述数据表明,机械专业毕业设计质量总体出现下滑现象,结合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1)选题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选题前,学院未组织专业负责人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进行有效的引导,学生对于毕业设计的各方面要求和学校的相关政策一片茫然。指导教师定好题目之后直接发给专业负责人,由专业负责人汇总并组织学生选题,由于学生无法与指导教师进行直接沟通,存在部分同学选题不理想的情况,由此也会导致部分同学在后期的毕业设计进行中积极性不高。

(2)就业与研究生复试带来的冲击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机械专业的毕业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有些用人单位要求已签约的学生提前上岗;很多学生的考研复试也在四月底悄然而至,由于复试的权重越来越大,也使学生们不敢掉以轻心,这些原因导致学生无暇顾及自己的毕业设计。

(3)学生与指导老师缺乏沟通

毕业设计过程中,学校要求指导教师每周至少对学生集中辅导一次。部分学生由于在外地实习或者参加考研复试,有问题无法及时与老师交流;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不重视、态度不认真;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形式。

(4)部分教师指导时间偏少

部分教师承担有大量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用于指导毕业设计的时间偏少,精力投入不足。也有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在选题、指导、评审等程序上不负责任、不严格要求,从而导致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的过程中积极性受挫。

2提高机械类本科生毕业设计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上述原因最终导致机械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质量呈下降趋势。本文根据本校的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和机械类专业毕业设计的具体情况,提出从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抓起,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2.1在教学中注重规范化思想

针对毕业设计最终提交的图纸不规范问题,要求教师在学生从大一开始学习制图时就要严格要求,注意作图规范,并在今后的各个涉及到作图的实践环节中不断加强,为最终的毕业设计作图打好基础。

2.2选题前做好动员工作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毕业设计选题一般在第7学期末进行。为避免学生在选题时的盲目性,在选题前组织专业负责人对学生进行一次毕业设计动员讲座,讲座内容包括毕业设计的要求以及最终需要提交哪些具体成果;让学生在选题前主动与专业教师联系,与老师交流自己对设计内容的想法,最终由指导老师确定毕业设计的题目。毕业设计题目确定汇总后,由专业负责人组织专家进行评审,对于部分与培养方案不完全相符或是工作量偏少的题目,需重新调整题目内容,评审合格后方可最后下达任务给学生。由于选题前学生与指导老师沟通比较充分,大部分学生都能选到自己认为比较理想的题目,通过此方法,可提高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过程中的积极性。

2.3建立严格的毕业设计考勤制度

严格执行毕业设计考勤制度,在毕业设计正式开始后,要求学生每周至少集中与指导老师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流,让指导老师了解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如果遇到问题也可以及时解决。考勤情况将作为最后评定毕业设计成绩的一部分。

2.4鼓励学生在实习单位进行毕业设计

由于部分签约单位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提前到单位上岗,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在校内完成毕业设计,学生可以与工作单位协商,由工作单位出题目,并指定一名副高职称工作人员作为学生的校外导师,同时配备一名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完成毕业设计。如果实习单位无法提供毕业设计题目,只能由校内指导教师指导完成毕业设计时,则要求学生每周必须与导师及时联系,并汇报毕业设计进度。

2.5答辩前严格把关

指导教师应该在答辩前对学生的图纸和论文进行仔细审核,达到要求后方能允许学生参加答辩。除指导老师把关外,答辩前还应有一名专业老师对毕业设计内容进行评审并打分

3结语

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篇7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2006年,电子科技大学罗小蓉老师强调将教师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陈卉2016年提出“微电子器件”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201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王蔚提出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整合角度出发,将“微电子工艺”课程的教学模式、内容、教材等将课堂、实验、实习3种不同教学形式作为一个课程模块穿插讲授,理论与实践彼此相互促进,编写教材,进行初步实施及评价,获得学生和微电子课程群其他课程主讲教师的肯定,评教结果为“A+”。2010年,华南理工大学廖荣提出微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改革探索。加快发展我国微电子产业成为刻不容缓的大事。高校必须为民族微电子产业做出贡献,让学生在校期间熟悉双极型和MOS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流程,了解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为学生毕业后从事相关专业打下坚实基础。

二、具体实施方案

1.课堂理论教学及学生学习效果实施标准建设。根据“微电子工艺学”知识点较多且抽象、工艺流程复杂等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将讲解为主体改变为讲解——学习双主体。方法如下:首先,精简讲授时间,增加课堂讨论环节,给出课堂讨论结果的评价标准。对于“微电子工艺学”难度较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核心课,学生独立思考尤其重要。增加课堂讨论环节是让学生独立思考的最好方法,但会减少理论课的时间,需要建立以下实施方案:①每堂课都要仔细设计该课主题,明确重难点,精简讲授时间;②合理设计和安排思考题和讨论题的内容以及实施方法;③合理设计和安排讨论效果的评价标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其次,增加教学专题的seminar,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使学生不仅能理解基本理论,同时能结合应用,学会基本、常用的微电子器件工艺制造方法。2.习题试题库建设及理论考核标准。课堂练习题和思考题题库建设。根据该门课的特点,合理设计和安排本课主题下的思考题和练习题,使课堂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调动学生积极性,循序渐进地接受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目前,我校没有完善的“微电子工艺学”考试试题库。本项目拟根据国内外研究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和教学大纲编写试题库,使具有不同题型、不重复题目的试卷达10套以上。具体理论考核标准:测试项目一:课堂表现考核、考核内容、课堂表现情况;考核形式:以第一次形成性考核的条件及学生在课堂的表现为基础进行,主要内容为课堂回答问题、专题讨论、口试等。考核时期:课程结束为周期。测试项目二:作业考核,包括平时作业考核和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考核两部分;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考核。测试项目三:课堂卷面考核内容:课程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考核形式:抽取题库中的试题进行卷面考试;考核时期:课程教学的最后两节课。3.实践教学实施标准与实验教学改革。本项目拟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制定实施和测试标准。进一步调整实验课程方案,安排一次对新工艺和新技术的调查研究和一周的器件工艺流程仿真的课程设计。根据实验课程设置目标,编制“微电子工艺学课程设计指导书”,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评价方案。拟设置的工艺设计的具体内容:利用器件仿真软件Medici和工艺仿真软件Tsuprem4,完成LDMOS和IGBT新结构的器件和工艺仿真设计,以汇报、答辩且最终以论文的形式提交。实验目的:学会利用模拟工具观察新结构的基本特性;通过实验设计掌握器件的工艺流程;在设计过程中体会设计器件结构的各个参数的折中关系和流程的烦琐性,初步建立工艺设计的思维。实践教学内容需要在教学的实际工作中不断更新,根据学生情况增减内容和调整教学大纲。实验教学测试标准:测试项目一: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前沿调研报告。考核内容:对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前沿的调研。考核形式:按时提交集成电路的新工艺和新技术前沿调研报告,字数不少于2000字。考核时期:课程结束2周内完成。测试项目二:工艺仿真设计和小论文撰写考核内容:结合工艺仿真软件Tsuprem4,完成LDMOS和IGBT系列新结构的设计论文。考核形式:以报告形式答辩,最终提交LDMOS和IGBT新结构的设计论文,字数不少于2000字。考核时期:课程结束1周内完成。4.专业见习。学生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学院筹建中的实验平台完成工艺相关实验,如微电子工艺实验室。主要功能是使学生初步掌握微电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工艺参数的控制方法。器件特性参数的测试分析方法、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备和结构性能测试方法。内容涵盖CMOS工艺,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制备工艺、LTCC材料制备和封装工艺、多芯片组件技术,MEMS传感技术及微系统构建工艺等,如微系统封装与测试实验室。该实验平台功能用于微系统封装与测试。实验内容包括各种可用于微系统封装的基板材料及其封装技术研究,系统级封装三维复杂结构的电磁场、热场分析建模、电特性、热特性快速仿真、复杂混合信号完整性分析、电磁兼容、热效应问题的认识和优化处理,封装工艺、可靠性与测试技术研究。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通过一系列特定加工工艺,将晶体管、二极管等有源器件和电阻、电容等无源器件按照一定电路互连集成在一块半导体单晶片(如硅或砷化镓)上,封装在一个外壳内,用以执行特定电路或系统功能的电子器件。该实验室平台主要用于集成电路设计。5.完善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网络资源,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完成课程创建和内容填充、作业功能、互动功能、阅读资源等内容;学生可以在课下参加讨论与交流、提交与查阅作业,还可以进行一对一的答疑解惑等。本文结合微电子工艺学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课堂设计、课程考核标准、题库建设、实验环境建设、见习实习和网络平台建设等多方面进行课程设计。具体来说:①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参考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的实施方法,制定学生课堂表现的考核标准,给出如增加课堂讨论、专题seminar、学生项目PPT展示的环节的具体实施建议,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热情;②期末考核中,参考借鉴国内外著名高校的教学大纲和教学重点,编写一套能极大指导学生学习的试题库和习题库,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③根据微电子行业的发展和我校实际,建立一整套合理的实验内容和实验体系,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微电子工艺学的核心技术和方法;④利用仿真软件模拟实际工艺流程,完成CMOS以及BCD工艺设计;⑤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以帮助学生巩固已学知识,解决难题,实现师生互动,让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通过这门重要专业课学习,在掌握微电子基本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具备自主学习,独立研究,勇于创新的能力,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当代微电人。

作者:吴丽娟 宋月 张银艳 雷冰 唐俊龙 谢海情 刘斯 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参考文献:

[1]罗小蓉,张波,李肇基.《微电子工艺》的理论教学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05

[2]陈卉,文毅,张华斌,胡云峰.“微电子器件”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高等学刊,2016.01

[3]王蔚,田丽,付强.微电子工艺课/实验/生产实习的整合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2

[4]廖荣,刘玉荣.微电子工艺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8

[5]高云,杨维明,叶葱.微电子器件与工艺模拟实验讲义[D].湖北大学物理与电子技术学院,2015

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篇8

低密度校验(LDPC)码又称为哥拉格(Gallager)码,它是哥拉格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性能接近香农(Shan2non)限的好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LDPC码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1993年,Berrou等提出了Tur2bo码后,人们研究发现Turbo码其实就是一种LDPC码,LDPC码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1996年,MacK2ay的研究,使LDPC码的研究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最近几年的研表明,在非规则图上构造的基于GF(q)域上的LDPC码性能要好于Trubo码,它的性能非常接近香农限。LDPC码是根据稀疏随机图来构造的,因而它的码子之间具有很好的码距离。LDPC码属于线性纠错码,它的校验矩阵是一个稀疏校验阵:每个码子满足一定数目的线性约束,而约束的数目通常是非常小的是约束数目为3的校验矩阵)。同时由于LDPC码的约束是由一个稀疏图定义的,因而使得它的译码变得较为容易。目前,LDPC码已经成为编码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二、LDPC码的性能分析

LDPC码的译码性能分析方法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1)密度进化(DensityEvolution)理论。2)高斯近似(GaussianApproximation);3)EXIT表(ExtrinsicInformationTransformChart)。

1.密度进化

LDPC码的和积译码算法或BP算法中,信息在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之间不断迭代传递的,每次迭代传递的信息是随机变量。在这种迭代译码中,存在一种阈值现象,即在信道噪声水平低于某个阈值时,随着码长趋向于无穷大时,码的BER可以任意逼近零,否则错误概率将大于一个正常数。最早由Gallager利用组合数学和概率理论对和积译码算法下码的误码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观察了二进制对称信道(BSC)的阈值现象,提出跟踪LDPC码迭代传递的外信息的概率分布来分析译码器的收敛行为,即对于每次迭代计算节点的输出误比特率,输出误比特率是本次迭代输入误比特率的函数,每次迭代的平均误比特率可以通过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之间传递的信息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Lubyetal将这种分析思想应用到LDPC码的硬判决译码中,在二进制删除信道(BEC)中译码过程同样存在这种阈值现象,利用随机构造的非规则LDPC码可以改进阈值,非规则LDPC码的性能优于规则LDPC码。Richardson和Urbanke在Gallager和Luby的工作基础上将对LDPC码的译码算法的分析方法扩展到更一般的信道模型。在给定的信道模型下,假设基于二分图的LDPC是无环的,或在设定的迭代次数和校验矩阵足够大的情况下,信息节点在深度为2的邻域内为树状结构,那么在节点之间迭代的信息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Richardson等人分析了这些传递信息的概率密度的进化情况,发现在和积译码算法的每次迭代信息传递中出现错误信息的部分可以递归地表示成LDPC码的度分布序列和信道参数的函数。迭代计算节点间传递信息的概率密度函数的方法就称为密度进化。Richardson等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表明描述节点间传递的错误信息的概率是一种称为Martingale的随机过程,在和积译码算法下信息的平均错误概率集中在它的期望值周围,当码长趋向于无穷时,基于有环二分图的LDPC码的译码性能逼近无环时的行为。

2.高斯近似。利用密度进化理论来计算阈值和寻找好的度数分布的算法复杂度是相当大的,特别对于信息概率密度函数是多维的信道来说,密度进化算法就过于复杂而难以处理。为提高密度进化算法的计算速度,Chung等人采用高斯近似的方法,即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以近似认为节点间迭代的信息的概率密度函数是符合高斯分布的,这样将迭代计算的多维问题转化为更新高斯密度均值的一维问题,就大大简化了分析和计算信道参数阈值的复杂度,而且可以快速的搜索和优化非规则LDPC码。这样可以将信道阈值的计算由多维参数动态系统的密度进化理论模型转化为单一参数(均值)动态系统的高斯逼近模型,在只需要牺牲很小的精度就可以得到计算维数上的巨大降低,从而可以很快计算出阈值和优化度序列的分布。高斯近似是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被很多关于迭代译码性能分析中所采用。如利用混合的高斯近似方法来对基于LDPC码的MIMO-OFDM系统进行译码分析、寻找好的度分布以及优化系统的性能。

3.EXIT表。EXIT表(ExtrinsicInformationTransferChart)是由S.tenBrink提出的一种用迭代译码器之间传输的外部信息来表征迭代译码中收敛行为的分析工具。对于串/并行级联码,EXIT表技术是跟踪分量码之间信息交换(互信息)的情况来估计译码器的收敛性,并且可以分析影响译码算法收敛性的因

素(如分量码的选择等),适当地改变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优化系统的性能。S.tenBrink等人[56]将EXIT表技术引入到LDPC码译码分析中,即把LDPC码的译码过程可以看作是变量节点译码器和校验节点译码器之间外部信息的迭代,用EXIT表跟踪译码器之间的互信息传递来估计LDPC码和积译码算法的收敛性。文献[56]中还给出了在不同的信道模型下(AWGN,MIMO等信道)利用EXIT表技术来计

算信道阈值和寻找好的度分布序列,从而优化系统的性能。

三、LDPC码的应用及展望

1996年,Mackey和Neal重新研究了LDPC码后,研究人员发现LDPC码具有很多非常好的特点,如能够逼近香农信道容量,描述及实现简单,易于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译码简单且易于实现等。近年来,LDPC码以其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成为编码理论界的一大亮点和热点。目前,LDPC码可以应用于深空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ADSL、磁记录设备及无线局域网等领域。LDPC码今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⑴现有的可信传播迭代译码方法还比较复杂,寻找LDPC码的线性时间译码算法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⑵对于非规则图设计的研究,寻找获得最优的序列λ和ρ的方法,以得到较好的码结构,提高LDPC码的性能。⑶继续探讨LDPC码在通信和计算机领域的应用。目前已有人将它的纠删方法应用于计算机通信网中,用于恢复在传输中丢失的数据,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将会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LDPC码研究领域的主要工作集中在译码算法的性能分析、编码方法、码的优化算法等方面。经研究人员的努力,LDPC编码领域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尽管在构造最优的LDPC码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办法来构造所需要的好码,特别是在码字长度有限、码率一定的条件下,构造性能优异的好码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借助有限域理论、图论等相关理论。

•LDPC编码系统的联合优化设计。将编码技术与调制技术、空时编码技术、OFDM结合进行性能优化是当前及将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无线衰落信道及MIMO信道下LDPC码的性能分析方法及优化设计准则。目前LDPC码字的优化设计主要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得到的,而无线衰落信道下,特别是时变信道下码字的性能分析方法、优化设计准则和信道估计的影响也是非常关键的课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寻找适合硬件实现的编译码方法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新梅,肖国镇.纠错码—原理与方法[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2]陈军,孙韶辉,王新梅.基于A3算法的快速软判决译码[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报.2000.27.(2)

[3]白宝明,马啸,刘丰.三维Turbo码的设计与性能分.[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1998.25.(5).

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篇9

论文摘要:低密度校验码(LowDensityParityCheckCodes,LDPCcodes)是当前编码理论领域研究最热的信道编码之一。本文介绍了LDPC码的概念及其性能,并对低密度校验码应用的现状和今后方向作出了展望。

一、LDPC码简述

低密度校验(LDPC)码又称为哥拉格(Gallager)码,它是哥拉格于1962年提出的一种性能接近香农(Shan2non)限的好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LDPC码并未受到人们的重视。直到1993年,Berrou等提出了Tur2bo码后,人们研究发现Turbo码其实就是一种LDPC码,LDPC码又重新引起了人们的研究兴趣。1996年,MacK2ay的研究,使LDPC码的研究跨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最近几年的研表明,在非规则图上构造的基于GF(q)域上的LDPC码性能要好于Trubo码,它的性能非常接近香农限。LDPC码是根据稀疏随机图来构造的,因而它的码子之间具有很好的码距离。LDPC码属于线性纠错码,它的校验矩阵是一个稀疏校验阵:每个码子满足一定数目的线性约束,而约束的数目通常是非常小的是约束数目为3的校验矩阵)。同时由于LDPC码的约束是由一个稀疏图定义的,因而使得它的译码变得较为容易。目前,LDPC码已经成为编码领域的一个新的研究热点。

二、LDPC码的性能分析

LDPC码的译码性能分析方法主要可以归纳为三类:1)密度进化(DensityEvolution)理论。2)高斯近似(GaussianApproximation);3)EXIT表(ExtrinsicInformationTransformChart)。

1.密度进化

LDPC码的和积译码算法或BP算法中,信息在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之间不断迭代传递的,每次迭代传递的信息是随机变量。在这种迭代译码中,存在一种阈值现象,即在信道噪声水平低于某个阈值时,随着码长趋向于无穷大时,码的BER可以任意逼近零,否则错误概率将大于一个正常数。最早由Gallager利用组合数学和概率理论对和积译码算法下码的误码率进行了理论分析并观察了二进制对称信道(BSC)的阈值现象,提出跟踪LDPC码迭代传递的外信息的概率分布来分析译码器的收敛行为,即对于每次迭代计算节点的输出误比特率,输出误比特率是本次迭代输入误比特率的函数,每次迭代的平均误比特率可以通过变量节点和校验节点之间传递的信息的概率密度函数得到。Lubyetal将这种分析思想应用到LDPC码的硬判决译码中,在二进制删除信道(BEC)中译码过程同样存在这种阈值现象,利用随机构造的非规则LDPC码可以改进阈值,非规则LDPC码的性能优于规则LDPC码。Richardson和Urbanke在Gallager和Luby的工作基础上将对LDPC码的译码算法的分析方法扩展到更一般的信道模型。在给定的信道模型下,假设基于二分图的LDPC是无环的,或在设定的迭代次数和校验矩阵足够大的情况下,信息节点在深度为2的邻域内为树状结构,那么在节点之间迭代的信息是独立同分布的随机变量。Richardson等人分析了这些传递信息的概率密度的进化情况,发现在和积译码算法的每次迭代信息传递中出现错误信息的部分可以递归地表示成LDPC码的度分布序列和信道参数的函数。迭代计算节点间传递信息的概率密度函数的方法就称为密度进化。Richardson等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表明描述节点间传递的错误信息的概率是一种称为Martingale的随机过程,在和积译码算法下信息的平均错误概率集中在它的期望值周围,当码长趋向于无穷时,基于有环二分图的LDPC码的译码性能逼近无环时的行为。

2.高斯近似。利用密度进化理论来计算阈值和寻找好的度数分布的算法复杂度是相当大的,特别对于信息概率密度函数是多维的信道来说,密度进化算法就过于复杂而难以处理。为提高密度进化算法的计算速度,Chung等人采用高斯近似的方法,即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可以近似认为节点间迭代的信息的概率密度函数是符合高斯分布的,这样将迭代计算的多维问题转化为更新高斯密度均值的一维问题,就大大简化了分析和计算信道参数阈值的复杂度,而且可以快速的搜索和优化非规则LDPC码。这样可以将信道阈值的计算由多维参数动态系统的密度进化理论模型转化为单一参数(均值)动态系统的高斯逼近模型,在只需要牺牲很小的精度就可以得到计算维数上的巨大降低,从而可以很快计算出阈值和优化度序列的分布。高斯近似是一个很好的分析工具,被很多关于迭代译码性能分析中所采用。如利用混合的高斯近似方法来对基于LDPC码的MIMO-OFDM系统进行译码分析、寻找好的度分布以及优化系统的性能。

3.EXIT表。EXIT表(ExtrinsicInformationTransferChart)是由S.tenBrink提出的一种用迭代译码器之间传输的外部信息来表征迭代译码中收敛行为的分析工具。对于串/并行级联码,EXIT表技术是跟踪分量码之间信息交换(互信息)的情况来估计译码器的收敛性,并且可以分析影响译码算法收敛性的因

素(如分量码的选择等),适当地改变这些影响因素可以优化系统的性能。S.tenBrink等人[56]将EXIT表技术引入到LDPC码译码分析中,即把LDPC码的译码过程可以看作是变量节点译码器和校验节点译码器之间外部信息的迭代,用EXIT表跟踪译码器之间的互信息传递来估计LDPC码和积译码算法的收敛性。文献[56]中还给出了在不同的信道模型下(AWGN,MIMO等信道)利用EXIT表技术来计

算信道阈值和寻找好的度分布序列,从而优化系统的性能。

三、LDPC码的应用及展望

1996年,Mackey和Neal重新研究了LDPC码后,研究人员发现LDPC码具有很多非常好的特点,如能够逼近香农信道容量,描述及实现简单,易于进行理论分析和研究,译码简单且易于实现等。近年来,LDPC码以其优异的性能和良好的应用前景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成为编码理论界的一大亮点和热点。目前,LDPC码可以应用于深空通信、卫星通信,光纤通信、ADSL、磁记录设备及无线局域网等领域。LDPC码今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⑴现有的可信传播迭代译码方法还比较复杂,寻找LDPC码的线性时间译码算法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⑵对于非规则图设计的研究,寻找获得最优的序列λ和ρ的方法,以得到较好的码结构,提高LDPC码的性能。⑶继续探讨LDPC码在通信和计算机领域的应用。目前已有人将它的纠删方法应用于计算机通信网中,用于恢复在传输中丢失的数据,获得了很好的效果。今后将会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目前,LDPC码研究领域的主要工作集中在译码算法的性能分析、编码方法、码的优化算法等方面。经研究人员的努力,LDPC编码领域取得很大进展,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

•LDPC码校验矩阵的构造。尽管在构造最优的LDPC码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目前还没有一套系统的办法来构造所需要的好码,特别是在码字长度有限、码率一定的条件下,构造性能优异的好码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课题。这方面的研究可以借助有限域理论、图论等相关理论。

•LDPC编码系统的联合优化设计。将编码技术与调制技术、空时编码技术、OFDM结合进行性能优化是当前及将来的发展方向之一。.

•无线衰落信道及MIMO信道下LDPC码的性能分析方法及优化设计准则。目前LDPC码字的优化设计主要在加性高斯白噪声信道下得到的,而无线衰落信道下,特别是时变信道下码字的性能分析方法、优化设计准则和信道估计的影响也是非常关键的课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探索。

•寻找适合硬件实现的编译码方法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王新梅,肖国镇.纠错码—原理与方法[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电子科技论文范文篇10

二、参考文献与注释分别排列。参考文献是作者写作论文时参考并实际引用文献的目录,除在正文中标注外,应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集中列表于文后,序号用方括号标注。注释是对文章篇名、作者及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排在该页地脚,序号用数字加圆圈标注(如①、②??)。

以下是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

1.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任选).

[1]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2]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3.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3]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4.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

5.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5]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

6.外文文献

外文文献所列项目及次序与中文文献相同,书名、杂志名用斜体字标示,文献类型可不标出。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为:M—专著,C—论文集,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D—学位论文,R—报告,S—标准,P—专利,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