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风建设范文10篇

时间:2023-03-22 17:54:32

大学学风建设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篇1

学风是一所大学重要的无形资产,优良的学风也是大学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的一张重要名片,更是民办大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2、民办大学学风问题

2.1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目标。很多大学生误以为大学就是个玩游戏和谈恋爱的天堂,四年对他们来说似乎长的看不到尽头,可以肆意地挥霍,不用考虑之后的生活。于是,整天浑浑噩噩,无故旷课、早退、迟到,沉迷于网络等也就随之而来。2.2外表的叛逆掩饰内心的自卑。部分学生对于自己考入民办院校心里一时间接受不了,表面上瞧不起学校、瞧不起老师、瞧不起同学,用旷课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满,认为自己在这样的环境里不会有发展的机会,看不到自己的未来,索性破罐子破摔。2.3缺乏自律性和吃苦精神。民办院校的学生虽然学习基础相对较差,但是多数学生还是主观上要求上进的,同时也重视团队性的,期待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许。但是由于家庭条件相对较好,从小养成了懒惰和畏难的习惯,导致开学初期有很强的积极性,但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表现出懈怠情绪。2.4不能严肃面对考试。考风是学风的重要组成部分,考风不正必然导致学风不正,总有那么一些学生,平时缺乏学习,到考试时就想方设法作弊,在学习上搞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甚至有学生通过作弊通过了英语等级考试、拿到奖学金。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学生并不把作弊当回事,甚至连没有作弊的学生也不会对作弊学生有任何道德上的非议。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

3、学风建设的主要对策

3.1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民办院校的辅导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培养,让学生从思想层面深刻认识到学习的目的及其重要性。高校大学新生正处于人生定位与理想选择的时期,具有可塑性。辅导员通过年级大会或班会等途径及时地让新生了解学校的历史、特色以及取得的成绩,让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上大学的意义,并正确引导学生们在大学期间学习的目的,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明确学习的关键在于提高自身能力,乃至于出生社会后能够承担一份责任。同时,高校的辅导员应该带领学生认真学习学生手册的要点,在平常学习中可以导入评奖评优等文件的进行学习,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认识到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提升对学科竞赛和课外实践活动的兴趣,辅导员还应该加强学生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使学生消除对大学生活的错误印象,及时纠正“迟到早退、逃课是正常现象,上课玩手机、睡觉没人管”等错误观念。另外,辅导员应该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就对学生渗透就业形势和就业指导,增强学生的危机意识。3.2发挥优秀朋辈的模范带头作用。要擅于运用榜样的力量,在学生群体中应该着重培养学业成绩优秀的学生,对个别尤为突出的学生给予嘉奖,将其优异的成绩表现作为案例加以表扬,甚至可以将其先进事迹进行广泛宣传,为其在同学树立榜样,引导他们在学风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然后在通过各种分享形式将其学习经验和成长经历分享给大家,让同学们都明白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弄虚作假,也并非考前突击,而是通过自身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学习出来的,然后,把他们所获得的优异成绩通过视频、微信、微博、海报等形式在学生中广泛宣传,形成榜样效应,让对民办大学没有信心的学生看到在这所学校里也能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出类拔萃的学霸就在自己的身边,只要肯努力也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人。指引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行,拥有良好的学习兴趣才是重点,把兴趣投放到课程学习中去,诚信面对各科考试,养成一种良好学风。通常评选出来的榜样在学风建设中都应具有独特的优势,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在平常生活中,高校环境中他们与同学接触广泛而又紧密,上课一起学习,课外一起生活,在大学期间充分地掌握同学们各个方面的情况。学生们之间在各方面都更能了解学生们自身需要的是什么,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通过适当的方法更好的处理各种问题。所以,在学生群体中建立这样一支队伍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开展工作更恰当,更能让同学们接受其思想。3.3以考风促学风。一方面,监考教师应该严格监考,不给存侥幸心理的学生可乘之机;学校应尽量安排教师跨学院监考,避免监考教师因为与学生熟悉而留有情面。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创设新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不完全以一张卷纸的分数判断学生该课程学习的好坏。民办大学应结合本校的培养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确立以实践与理论考核相结合的方法,比如酒店管理专业的《客房管理》就可以将实践考核的比重增大。3.4鼓励学生参加学风建设的校园文化活动和技能竞赛。3.4.1组织学习经验交流会,邀请从本校毕业的优秀毕业生、优秀学生干部向新生传授学习经验,或请他们到宿舍、自习室与新生交流等,从不同角度帮助新生解决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改进学习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3.4.2设专业学习型社团。专业学习型社团可以将有志于某一学科、专业或某一方向研究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与兴趣自愿组织而成的学生群众性团体,在课堂学习之外给学生提供更加充分的科研实践机会及广阔的科研实践平台,在传播专业知识,营造学习氛围,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激发学生关注、研究专业问题的兴趣,在引领良好学风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3.4.3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技能比赛,就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例如全国饭店技能大赛、全国导游员大赛等,专业教师给予学生竞赛期间专业指导,学生取得的优异成绩可以折算学分计入该专业成绩。3.5为学生创造更多的专业实践机会。参加社会专业实践,将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所学知识,并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增加社会经验,锻炼他们人际交往、处理问题的能力。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各地酒店定岗实习之后,普遍能够发现自己在学业上的不足,找到自己与一名职业酒店人的差距,例如有的学生在酒店接待外国客人时才真正发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再回到学校会更加珍惜学习机会。3.6对于全勤学生给予奖励。大学除了对于学生旷课、早退、迟到等违纪行为进行扣行为养成学分、通报、处分外,也应该对于严于律己、遵守校规的学生给予鼓励,除了奖品奖状外,可以在评选学习奖学金上给予一定的加分。这样学习习惯好的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对他们的表现是看在眼里的并且是引以为荣的,这会促使他们再接再厉。3.7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良好学习环境的熏陶下,学生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大学应该有效地利用学院的宣传栏、教学楼的教室和走廊,将这些都当作学风建设的宣传阵地。例如每学期开学让全班学生在教室的后墙贴上自己本学期要实现的目标,以经济学专业为例,可以在教学楼里每周更新一句经济学家格言,更新一张寓意深刻的图画等。短期看可能对于学风建设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只要有学生在漫不经心地看到之后有所触动就是一种成功。

【参考文献】

[1]杨毅.当前大学生学风建设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探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2]陈宁,周翔.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塑[J].北京教育,2011(13)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篇2

关键词:高校;学风建设;分析;对策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其整体精神风貌的综合呈现,对学生行为举止的规范、学习态度的端正以及道德品格的培养均发挥着不容小觑的作用,历来深受各学校重视。

一、高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1.学风建设乃校园文化建设之根源。学风是学习态度方法等方面的具体表现,也是高校治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的长期积淀。在报告中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建设双一流高校,优良的校园文化风气必不可少,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办学所必须坚持的战略目标,学校办学水平最根本的质量体现在于良好的校园文化,而学风建设则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源头。2.优良的学风是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基石。学校的主要职责和使命是培养人才,而高校学风建设则是为学校培养优秀人才夯实基础,优良的学风氛围会使学生的人格与品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如此一来,则有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以及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与之相反,不良的学习风气则会污染校园这方求学的净土,使得校园风气每况愈下,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成才,更不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3.优良的学风为高校的人才输送提供力量之源。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从数量要求上升为质量要求。这就要求高校为社会培养的大学生具备综合全面的知识。高校不仅要致力于让学生掌握过硬的专业知识,更应着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西安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生为例,几乎所有学生在小学到高中阶段仅仅注重书本知识的积累,极少涉及综合素质的培养,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只有在读大学阶段才有机会锻炼自身的综合素质。如此之下,高校所担任的综合素质培养任务十分重大,而培养综合素质最直接的表现则是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风环境,使学生们对学习充满热情与信心。只有自身素质与品德在优良学风建设中不断上升,学生们才能在就业浪潮中凭借自身优势立于不败之地。优良学风的建设,既实现了高校为社会输送优秀人才的重要目的,满足了社会人才需求,也提高了高校的办学质量,最重要的是为高校的学生提供了就业的良好保障,使学生们具有建设祖国的机会和实力。

二、学校中存在的不良学风及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缺乏优秀习惯的养成意识。一方面,学生对其学习生涯缺乏规划且信息掌握不足,对就业形势缺乏了解,如井底之蛙,安于现状,学习动力不足,自觉性不高。另一方面,学生缺乏坚定的意志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自我管理能力差,大学环境相对舒适加之外界诱惑力太大,便会产生懈怠心理,忘记初心。2.校园制度建设缺乏。《管子•立政》中说到,事将为,其赏罚之数必先明之。有章可依、有规可循是形成优良学风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完善正确的校园制度会端正大学生学习态度,在校园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但是当前我校制度建设存在认识片面化、形式单调、执行力不够等问题,严重阻碍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3.教学方式传统固化,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经调查了解到,个别课堂教学内容与实际脱离严重,课本知识落后于实际;老师授课方式单调无趣,学生缺乏兴趣,教学效果较差。这也导致大学课堂迟到、早退、请同学代替签到以及在课堂上玩电子设备、甚至睡觉等不良行为时有发生。

三、加强高校学风建设的措施

1.从思想上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抵制不良诱惑。在现阶段的学风管理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自身要求较低,得过且过思想严重,求学态度消极。加之当下社会,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社会不良风气蔓延进校园,经验不足又缺乏判断力的大学生极易失去方向,进而对其学习观、价值观产生消极影响。辅导员可在日常教育管理中进行学风建设相关工作,号召各班级定期开展学风建设主题班会,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学生加强学生对学风建设的重视程度,使其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的本质,引导其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诱惑面前坚定方向,不忘初心。2.注重学校制度建设。注重学校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校规校纪、考风考纪。在学生中长期开展诚信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使学生在思想中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制度,并加强执行力度,有助于规范学生行为,促进优良学风建设。3.创新授课方法,建立知识性与趣味性并存的课堂。高校可将教育实际与大学生特点相结合,与时俱进,进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创新和改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及创新创业大赛,开拓大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提高大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践运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四、总结

优良的学风为学生们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也给学生优秀人格的塑造奠定了基础,帮助学生不断进取,实现人生价值,助力学校发展进步,培养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肖晓哲.高校学风校风建设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篇3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大学;学风

学风建设不仅是大学质量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关系我国大学与人才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问题。学风是学校师生在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上所形成传统和风格。好的学风应当是“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求知学习之风,慎思笃行,知行合一,开拓创新之风。然而,近年来,一些大学生中出现了缺乏远大理想、学习动力不足、课堂纪律涣散等不良现象,大学的学风建设面临严峻挑战。2011年12月2日,教育部的《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指出,“优良学风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能否营造一个优良的学风环境,关系到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和教育事业的兴衰成败”。人才的国际竞争力是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的问题,一些发达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来提高本国人才的国际竞争力。《美国联邦教育部战略规划(2014-2018年)》(U.S.DepartmentofEducationStrategicPlanforFiscalYears2014-2018)提出,通过提高教育质量和保障教育准入机制公平,提升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国际竞争力〔1〕。笔者认为,从国际比较的视角,以人才国际竞争力为切入点探讨我国大学的学风建设将有利于加强中国大学质量建设,提升我国大学的国际竞争力。

一、中外人才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

“世界经济论坛”在2013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之后,于2013年10月了第一份世界《人力资本报告》。报告对122个国家和经济体进行了人力资本竞争力排名,瑞士排名第一,美国排名第16位,中国排名第43位。新加坡排名亚洲第一位。在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命题,各国的大学都通过国际化来实现这一目标。中国的大学也在引进发达国家大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人才培养模式,学习他们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吸引海外留学生,营造多元化的校园氛围,希望通过学校的国际化建设,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视野、国际交往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我国国家人才领导小组、中央组织部研究课题“中国人才国际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课题组通过对58个主要国家1999-2006年的测度和比较分析发现,2006年,人才综合竞争力排名第一到第五的国家是美国、新加坡、瑞士、丹麦、日本,中国排名在世界25位。中国人才本体、人才环境、人才创富和人才创新的排名分别为第22、36、11、21位,上升趋势显著;但是人才创新、创业的环境相对较差。研究认为,中国人才大国地位已基本确立,但国际竞争力水平总体不高,人才创新与创富能力不高是其主要限制因素。研究同时也指出,人才环境在四个维度上的明显滞后是一个值得警惕的问题。对此,课题组提出中国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从人才大国迈向人才强国〔2〕。

二、中外大学学风的比较分析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必须从大学生的培养抓起。教育部要求,大学要培养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往能力、国际竞争能力的人才。从中外大学生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来看,中国大学生的优势在于,善于学习、记忆力强、考试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西方大学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综合素质、批判性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国际交流能力、外语能力、全球公民意识等方面。

(一)学习习惯的异同

中国大学生学习能力强,善于学习、记忆、背诵、考试,重视对知识的认知。西方大学生重思维,善于独立思考、发散式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强,重视对事物的认识,创新能力和创造力较强。

(二)教学组织文化的差异

中国大学传统的课堂教学以输入式教学为主,重书本知识和理论学习,强调教师的权威性,教学呈现出较为封闭的特点。教师对学生学习心理的了解、研究不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自觉学习的教学技能不足,不利于在学生中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在西方大学的教学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需要一些技巧,而提出问题则需要创造性的思维。教师备课最重要的环节是准备高质量的问题向学生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后回答问题。学生要参与很多课堂讨论,必须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师生课堂交流很多。这种教学方式对实践性、应用性要求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质疑能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养成主动学习、勤于思考的习惯,自然而然地形成良好的学风,同时也为学生今后的科学研究、创新、发明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学生遵守学术纪律的比较

中国的大学,学生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一般不严格考勤。有少数学生上课玩手机,不专心听讲、认真思考,课堂参与度不高,学习效率不高,给学风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考试时就作弊,又影响了好的考风。大学很少淘汰学生,使学生较少感觉到学习的压力和危机感;笔者在加拿大学习期间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专门调研,发现加拿大大学学生的淘汰率很高,好的大学一般在30%-40%左右。大学都有严格的学术纪律,考试如果不及格,只能重修,并缴纳重修费。对考试作弊,论文抄袭有严格的管理办法。课堂教学教师严格考勤,学生如有缺课现象,教师即进行约谈。这样的过程管理使学生逐渐形成了自觉和自律的习惯,一般学生都较为遵守学术纪律,注重原创,少有抄袭和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美国也类似。

三、学风影响因素的学理分析

影响学风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社会、学校、学生及家庭和现代网络技术等因素的影响。现就影响学风的主要因素进行中外比较分析。

(一)课程管理

课程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核心因素,中外大学对课程的研发与管理不同。比如,加拿大的大学高度重视课程研发,重视教学质量。一门新课程或项目的开发要经过严格的程序,往往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完成。对此问题,笔者专门进行了调研。课程开发主要有八个步骤:第一,教师在调查、讨论、论证的基础上,完成课程开发的方案,向所在系提出申请并填写课程申请表,通过该系的审查;第二,提交到该系所在的学科部,学科部汇总后进行审查;第三,提交到学校注册及课程中心,对课时、学分、课程性质及归属等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确定该课程的名称、编号;第四,返回到申请新课程的学院,再进行审核,尤其是院长要从经费的角度考虑课程的成本及其收益;第五,学院审核通过后,提交院系主任委员会(DDC),DDC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对课程进行审核;第六,提交教学与课程研发中心(TCDC-TeachingandCurriculumDevelopmentCenter),征求与此课程相关的学院,审议通过。第七,提交教育委员会(EducationCouncil,简称EDCO)进行审议。第八,教育委员会审议通过后上报学校,由教育委员会主席向学校进行陈述,答辩通过后方可以执行。学校教育委员会是课程或项目开发的领导部门,负责课程或项目开发的政策制定和最终审批。该委员会一般由20人组成,其中教师代表10人、学生代表4人、行政管理人员代表4人、职工代表2人,学校高层领导可列席参加,但没有表决权。委员会成员均熟悉课程开发的相关知识,有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课程,保证了课程开发领导的科学性。课程开发的要求非常具体,需填写相关的表格,充分考虑课程的理念、先修条件、选修对象、教材等,这就保证了课程的严谨性、科学性和严肃性,从根本上保证了教学质量。与此相比,我国大学的课程开发远没有如此严格的研发过程,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二)德育教育

各国的大学都开设德育课程,只是名称各异、形式多样。英国的德育课程以情感教育为特色,关注人与人的关系,紧密联系学生、家庭和社会生活;美国以各种方式进行德育教育,其目的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如何去适应复杂的社会,学会生存;日本的德育教育则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终极目标,其教学内容和活动丰富多彩、具体生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素质;我国高校的德育教育主要以课堂教育为主,以抽象的理论讲解为主要特征,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联系不密切。

(三)考风考纪

美国的考试以开卷考试、面试成绩为主,课堂谈论发言的次数和质量都计入考试成绩,学生平时都需好好学习,最终才能获得好成绩。这样,学生就不会因为太看重某一次考试的成绩而作弊,因此考风考纪较好;中国的大学重视对书本知识和理论的考试,主要以期末考试成绩为主来检验学生一学期的学习成效,平时作业、测验和课堂表现等在一学期的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不大,这就容易导致学生平时不好好学习,不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效果,考前临时抱佛脚,准备不充分就作弊,对考风产生了不良影响。

(四)学生管理

美国大学对学生事务实行专业化管理,学生事务管理者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行政管理能力,依据法律管理学生事务。美国高校一般都有一套纪律管理的监督和仲裁系统,以维护学校利益并保证学生的合法权利。管理人员依据法律条款对学生进行管理,同时学校设有监督和仲裁机构。我国辅导员既要负责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又要管理学生事务,集多种职能于一身,而很多辅导员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或者学生管理专业出身,工作很辛苦,却很难达到专业化管理的要求。目前我国辅导员队伍正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四、改进学风,提高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优良的学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和专业水平的提高,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大学应该扎实开展学风建设。

(一)学生层面

学风是学生对待学习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因此,在学生方面,最为重要的是要转变思维方式,勤于思考,主动与教师沟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真正学到知识、消化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激发自身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优化学习策略;增强自我管理的能力,切实提高自学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安排时间的能力、宿舍管理能力等;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学习是一个不断挑战困难的过程,在学习中要做到持之以恒,知难而上;培养“诚信”意识,自觉将诚实守信作为基本的道德素质和行为准则,自觉遵守学术纪律,不抄袭,不随意缺课、考试不作弊,做到严格自律;培养国际意识、国际视野、熟悉国际规则,努力学习外语,提高外语应用能力,提高国际交往和竞争的能力。

(二)学校层面

在教学方面,学校要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认识到学校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愿意学习、主动学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基础理论教育和实践技能教育,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重视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创造力;重视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国际交往、合作能力。具体而言,主要抓实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构建“3+1”课程体系:基础课程板块、专业核心课程板块、通识教育课程板块+网络课程模块。基础课程板块主要开设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板块主要开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培养学生专业能力。通识教育板块主要开设综合素质类课程,涉及历史、文化、哲学、政治、经济、天文、军事、文学、音乐、美术等领域,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网络课程模块,采用“互联网+”课程模式,开设网络课程、慕课、远程课程、翻转课程、国际课程、全英课程等。二是加强教师教风建设和教学能力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影响和引领学生,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在教学上要不断更新知识,引入最新科技成果、前沿知识,不断补充、调整教学内容,保持教学内容的先进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加拿大的大学对教师的管理有同行评价和学生打分等,每学期结束时,教师会收到院长或系主任的一封信,对其教学做出评价。在教学管理,实行学生淘汰制,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调整学业成绩的构成,主要由学生平时表现、课堂讨论、作业、论文质量、测验和期末成绩等构成学业成绩,不只看期末考试成绩,由此可以减少学生期末考试作弊的情况。如果期末考试不及格,则需要重修。此外,应构建教育国际化发展体系,形成办学理念国际化、教师学生国际化、课程教材国际化、科研成果国际化、校园文化国际化的办学氛围。努力培养具有国际眼光、具备国际交往与合作、国际竞争能力的新一代中西贯通人才,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培养学生全球公民意识。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认为,全球意识就是一个国家公民既要坚定捍卫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也要胸怀宽广,关心全世界的和平与繁荣。香港在1996年的《学生公民教育指引》中提出让学生“成为一个具有参与和奉献精神的世界公民,要求学生作为公民学习者还应该关注世界性的问题,如贫困、歧视,环境污染和战争等,并明白人类社会应当互信协作,认识国际社会和各种国际组织的作用。”“建立世界公民意识就是对其他国家的历史和现状有一定认识,对全球化的运作和后果有能力做判断,对人类社会的未来有所承担”。〔3〕在学生管理方面,应以生为本,多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问题,多给与学生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到学校的爱。了解学生心理,鼓励学生自我管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公平、公正地管理学生事务,不断完善各种评奖和奖助学金的评审体系,除考虑学生学习成绩外,多考虑学生平时表现、遵守校纪校规和学术纪律等情况,增强评审体系的综合性。将学风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中,开设“理想信念教育”“入学适应与职业发展”“学风养成与学业规划”“国际化发展与成长”等专题,教育引导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树立远大理想,奠定良好学风基础。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让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在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就业指导、技巧等方面实实在在帮助学生。比如建立信息数据库,为学生提供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企业招聘信息等。据加拿大兰加拉学院学生注册与课程中心主任HeatherWorkman女士介绍,该中心下设实习教育与职业发展中心(Co-op&CareerDevelopmentCen-ter)。CO-OPprogram主要开展学习-实习交替活动。学生实习前先学习一门先修课程Coop2300Course),三个学分。该课程主要教会学生找工作的技巧,如申请、面试、写简历、模拟面试、评估、劳务市场分析、瞬间推销自己(elevatorpitch)等。学习成绩必须达到C级以上方能参加实习。学生实习的全过程由任课教师全面负责。另外,中心还设有网络平台,链接联邦政府和省政府劳动力市场需求数据库。中心还自己建有C3网络平台,提供一千多个企业招聘信息,全校学生都可以注册。学生可以向C3网络平台提交应聘材料,由平台转发给招聘人才的企业和单位,企业和单位再反馈信息给学生,接纳学生实习。有的学生实习结束后,如果企业满意就直接留下工作了。学生职业发展中心最突出的特征是,服务工作和对学生的帮助做得实实在在,简单管用。比如,CO-OPprogram,首先教学生写简历的技巧、框架,然后由学生自己写简历,接下来教师和学生共同谈论修改简历。如果学生连续几次面试失败,教师就会与学生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并制定改进的方案。

总而言之,优良学风的养成对于一所高校来说无疑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也是大学培育出一流人才的前提与基础。它必将对育人环境里的每个人的行为规范、目标追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造就众多品德高尚、抱负远大、勇于承担社会责任并极具国际竞争力的青年才俊。这无疑是我国提升大学质量,提高人才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作者:丁红卫 唐 滢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魏诗林.多举措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国际竞争力〔J〕.世界教育信息,2014(23).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篇4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班组织了以下活动:

1.加强考勤制度

全班同学在开展学风建设班会之后认真展开了学风检查活动。学习委员在课间对同学们进行不定时的点到,查出没到的同学,班委配合老师一起监督学生的上课考勤情况,并且及时的反映给辅导员岳甜甜老师,并认证记录我班每位同学的到课状态。

2.为了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开展了系列的英语学习活动

为了有把握的迎接大学英语四、六级的到来,针对英语的学习、技巧方面,我班组织了大量的英语学习活动,每天坚持一小时的背单词活动,每天坚持一篇英语阅读活动,大大地增强了同学们对英语的学习气氛,增强了同学们应试的信心。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篇5

一、学院基本情况及新生学业情况

山西农业大学园艺学院(以下简称“学院”)2018级有452名学生,共12个班级,其中男女生比例为1∶67,省内、外生源比重分别为67.92%、32.08%,少数民族学生有7人。(一)学业成绩。2018—2019年学年中,学生学业成绩基本呈现正态分布,学生成绩集中于70~90分之间,占比为96.77%,具体如图1所示。2018级学生大一学年的最高成绩平均分为90.67分,最低分为40.12分,均分低于60分的学生共有4人。(二)挂科情况。对大一学年学生学业情况分类分析可知,在性别方面,女生的挂科率要低于男生,约低13个百分点,同时,在大一学年挂科数超过4门以上的学生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2倍,因此女生较男生相比,其对学习更加重视,投入学习的时间较男生更多。在生源方面,就生源地域结构而言,省内生源的挂科率低于省外,约低17个百分点,如贵州、海南、内蒙古、宁夏、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学生挂科率明显较高,主要由于学习基础、语言障碍等方面的因素,致使学生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就生源成绩结构而言,通过分析高考成绩和大一学年学生的挂科情况来说,二者总体呈现负相关性,即高考分数段较高的学生的挂科率相对较低。在城乡方面,农村生源的挂科率低于城市生源,约低10个百分点,是由于农村学生普遍更加重视学习,且学习态度端正。在春秋学期方面,秋季学期的学生挂科率高于春季学期,约高2倍。分析可知,学生刚刚由高中升入大学,对大学的学习方式、考试模式并没有充分了解及完全适应,因此导致考试结果不甚理想。课程方面,高等数学、有机化学、普通化学等理工类型的课程挂科人数较多,约占总挂科人数的64.28%。最后,在宿舍方面,学业预警(学分绩点低于2.0)的学生往往集中于同一宿舍。

二、新生学风情况调查

(一)调查对象和期限。本次调查对象为学院2018级的452名学生,调查时间基准为2018—2019学年。(二)调查方式。本次研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召开专题座谈等方法,对学院2018级新生的学风现状、学风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4]。在调查问卷方面,共发放调查问卷452份,收回有效调查问卷406份,回收率为89.82%。在座谈会方面,召开班干、学委、学优生、学困生、学业预警、少数民族等6类型学生座谈会。(三)调查结果。对调查问卷分析归纳可知,有67.24%的学生认为目前自己的状态为缺乏学习动力,为考试而学。有60.61%学生对专业不了解或只是一知半解的程度。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度、认同感不高,新生中对自己专业的感兴趣程度为一般和没有兴趣的比重为68.97%。最后,学生认为课堂秩序有待加强,有70.44%的学生认为任课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对课堂秩序的管理。对座谈会分析归纳可知,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高,对大学学习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划,学习存在盲目性、跟风性。学生对大学学习存在不适应情况,与高中相比,大学的上课形式、授课模式、学习方法和考查方式均有差异,对自主学习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对大学学习、生活的不适会对学生学业产生一定的困扰。由于地域差异,部分省外的学生对山西方言存在一定的语言障碍;同时,不同省份高中课程讲授的深度不同,学生学习基础层次不同,导致部分学生上课时存在听不懂、跟不上的现象,听课效果不理想。另外,学生活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学习的时间,部分学生表示新生活动较多,存在上课、活动“连轴转”的现象。

三、地方农业院校新生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

笔者通过对上述调查结果进行归纳分析,从学生自身、大学适应、班风舍风、教学管理等4个方面分析了新生学风建设的影响因素。(一)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兴趣不浓厚等。学生自身主观方面的问题是影响学风的根本因素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兴趣不浓厚,致使内源性学习动力不足,是影响学风的根本因素[5]。部分学生尚未意识到大学生活中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目的比较模糊,追求学习功利价值的倾向较明显,对“为何学”“如何学”“学什么”这一系统性的问题思考不够清晰、不够条理、不够深入。此外,部分学生对专业的了解不深,感兴趣程度不高,导致学习兴趣较低,影响到其上课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到自身的学习。(二)学生对大学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适应程度。是决定学风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是学风的外在表现[6]。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心理的适应程度会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能力和方法产生一定的影响。学生来自全国不同的地方,对大学生活、心理的适应需要一个过程,更重要的是大学与高中相比,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要求更高,因此,学生是否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能够自主开展学习、是否找到适合的学习方式,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三)院风、班风、舍风会对学生产生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优良浓郁的学风对学生学习有着积极的作用。优良浓郁的学风必然由严谨、积极的院风、班风和舍风所构成,同时也会润物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是学风建设的主导者,优秀的教师懂得如何激发学生课上、课下的学习兴趣,而学生干部可以起到榜样引导的作用。通过调查可知,有90.15%的学生认为代班、党员等学生干部对其学习观念形成有一定的影响;规章制度对学风建设起到规范、引导和约束的作用。因此,学校不仅要从学生角度入手建设学风,而且要结合学院、教师、学生干部和制度的力量,共同营造优良浓郁的学风。(四)严格、有序的教学和课堂管理有助于规范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为学风的形成提供有力保障高水平的教师懂得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寓教于乐地将知识传播给学生,如何提高学生自觉学习的意识,而课堂管理制度能够约束和规范学生上课的行为,提高教学效率。据调查结果可知,近8成的学生认为有序的课堂秩序有助于学风的形成。井然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需要明确的教学工作计划、架构健全职责明确的教学管理体系、严格的学生管理制度[7]。因此,加强对教学和课堂的管理有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

四、地方农业院校新生学风建设的对策

(一)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帮助新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新生入学教育是整个大学教育的起点,可以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校园,对新生学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生未来成长、成才的历程中发挥着的重要作用。扎实开展大学认知教育,向新生介绍大学的特征、文化和精神,以及大学的授课方式、学习方式、育人模式等,解决新生对“大学是什么、为什么上大学”的困惑,可以引导新生全方位、多角度认知大学,明确读书的目的与意义。积极开展专业认知教育,组织领导、教授系统介绍专业的发展现状、培养方案和目标、就业前景等内容,可让学生了解专业、热爱专业,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严格落实院风学风教育,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加强学院和班级学风建设,通过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学风校风教育,可以督促学生勤奋学习,营造良好的学风。(二)将立德树人的理念融入学生的管理制度。学风建设需要一套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作为载体,因此学校应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以引导、激励、约束学生为目的,构建包含评奖评优、学习帮扶、考风考纪等方面的学风建设工作的制度。学校要充分发挥奖学金评定、优秀个人评选制度的导向作用,引导学生重视学习,激发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规范的党员与新生结对子的学业帮扶制度发挥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给新生树立学习榜样,为其提供学业上的帮助与指导,从而促进学习风气的养成。(三)加强教学、课堂管理,保证知识入耳入脑。课堂教学是大学学习中的重要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效果必须从加强教学和课堂管理上入手。而教与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此,学校需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规范性,培养高水平的教师人员,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保证讲授的效果,形成良好的上课氛围。此外,由调查问卷可知,近7成的学生认为应加应强课堂秩序的管理,因此,学校可通过开展无机课堂等形式提高上课效率,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四)学风建设的“五级联动”的管理模式。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优良的学习氛围,学校应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会干部的引导、管理和监督的作用,构建以分管领导统筹协调、辅导员调度实施、班主任主抓学风、代班协助管理、党员和班委操作落实的“五级联动”学风建设的管理模式,旨在引导新生明确学习动机、端正学习态度、掌握学习方法,促进学风形成。学院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主抓新生的学风建设,负责制定入学教育和学风建设的工作方案;年级辅导员负责调度实施,统筹、联络、服务新生班级的学风建设工作,根据新生的性别、生源地、高考成绩等内容分类确定需重点关注的学生名单,制定精准化、全过程的学业指导工作方案,根据学业预警制度筛选“学困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成因,建立“学困生”档案,组织学优生对“学困生”开展学业精准帮扶,抓好困难学生学业问题;班主任则主要负责各自班级的具体管理和学风建设,其代班负责协助,齐抓共管,促使新生从入学即明确学习的重要性。此外,学校要充分发挥好高年级党员干部和新生班委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实行党员和班委负责制的网格化管理模式,党员和班委每人负责3~5名新生的学习督促工作,使普通学生存在的问题能够及时畅通地传达给辅导员和班主任。

五、结语

新生在大一学年确立的学习目标、学习观念对整个大学学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扎实开展入学教育、完善学生管理制度、强化教学课堂管理和构建“五级联动”管理模式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新生学风建设的对策与建议,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形成优良的学风,同时这也对学生成长、成才极为重要。

参考文献:

[1]LIUWP.Surveyandanalysisonthelearningatmosphereofpingx-ianguniversityandtheexplorationonitsreasons[J].TheScienceEducationArticleCollects,2015,16(3-4):265-268.

[2]DUJF.Theinnovationoftheconstructionofstyleofstudyofconno-tativedevelopmentofhighereducation[J].AppliedMechanicsandMate-rials,2014(599-601):2030-2032.

[3]颉慧芳,耿德雷.影响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因素分析[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60-63.

[4]周林,廖丽金.影响本科生学风建设的教育管理因素调查与分析:以某高校为例[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7(2):20-26.

[5]刘瑜,张爱萍.大学新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分析:以西安交通大学为例[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2(2):24-30.

[6]王永会.地方高校本科生学风调查与学风建设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9.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篇6

“学风”,最早源于《礼记•中庸》,其中对于学风的内涵可以概括为十六字:广泛学习,详细求教,谨慎思考,踏实实践。在全国高校学风建设研讨会上,教育部副部长赵沁平发表了其对于学风的见解,他从狭义和广义来阐释了学风的具体内涵。他认为,狭义的学风单指学校的学习风气,即学生对学习的整体态度,广义学风不仅包括学习风气,还包括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在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方面,生源的不断扩招,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换,我国各高校都出现了诸如考风考纪太差、“考研热、就业难”等问题。除此之外,众所周知,互联网的发展、电脑在学生群体中的日渐普及以及手机等移动设备的不断完备和普适化,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溺于网络无法自拔。訛譹在当前这种大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各地众多院校从其自身出发,结合其专业的特色,针对学风建设提出了各种建设性的方针、举措。

二、实证研究———以南昌大学为例

南昌大学是江西省高校中的龙头院校,在学风建设方面有典型的代表性,本课题小组以南昌大学学风现状的分析和研究为出发点,试找出江西省学风建设的普遍性问题,并试图寻找解决办法。

(一)问卷设计

本研究采用自编“关于我校大学生学风现状的调研问卷”,进行调查。从学生的学习目标、学习态度、课堂学习效率、自主学习情况、学术氛围五个方面展开调研。立足南昌大学学生的实际情况,经过课题组成员讨论、拟制,导师更正指导,最终形成了一份由18道客观选择题和1道主观问答题组成的调研问卷。

(二)问卷调查及数据分析

此次调研以南昌大学前湖校区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对象。问卷印刷完成后,以各学院为单位进行施测。具体由各小组成员分学院下到寝室发放问卷实时施测,其中医学院由小组成员走进教室发放,调研范围几乎涵盖南昌大学的所有学院。共发放纸质问卷1000份,回收问卷961份,回收率96.10%,其中有效问卷952份,有效率95.20%,符合统计学要求。在统计中,为确保准确性,数据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问卷回收完毕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统计分析。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通过对所有统计数据和结果进一步深入的分析,本课题小组找出了南昌大学学风建设过程中一些突出的问题。经过对江西省其他一些高校的走访,我们发现以下问题是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的:

1.学生自身不足之处

通过调研,发现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明确目标,对自己的学习缺乏具体的规划;旷课、迟到现象较为严重,学习被动,没有自律意识,思想和行为懒散;部分学生学习效率低下且学习时间少。

2.学校方面不足之处

学校方面的问题主要有,教师教学质量有待提高,对教师的考评流于形式,学习环境有待改善,对于考试舞弊等行为的惩罚力度不够等问题。

3.社会环境的错误引导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社会上的读书无用论甚嚣尘上,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深造还不如早日踏入社会养家糊口,学习自然欠缺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深入分析

通过调研,我们不仅可以发现南昌大学学风建设过程中总体的不足之处,此外,通过学院间的对比分析,不难发现,南昌大学学风呈现出院际差异,总体看来医学院、研究生院的学风优于其他学院,而理工类学院的学习风气相对较差,这与各专业的学习性质有关,同时,也与学生的年级有关,研究生的学习目标总体相对更加明确。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应鼓励不同学院间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三、江西省高校学风建设对策

(一)学生自身———端正态度,脚踏实地

学生是学风建设的重要主体,学风建设中学生是主力军。

1.端正学习态度

目前,江西省各大高校存在大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的现象,舞弊、代考等投机取巧的现象屡禁不止。大学生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该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自觉抵制有损自身发展和教育公平的行为,端正学习态度。

2.优化学习方法

大学阶段,自主学习居于主导地位,因而学习方法的好坏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学习方法因人而异,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大学生应结合自身学习的实际情况,跳出课堂,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3.坚定学习目标

大学是学生迈入社会的重要奠基阶段。在校大学生们应学会高瞻远瞩,放眼自己的未来,树立远大目标,制定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及职业规划,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并努力为之奋斗,持之以恒,方得始终。4.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管理规定》的第二章规定了身为大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其中对在校学生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界定,行使自己的权利,享受教学资源;履行应尽的义务,规范自己的行为,端正自己的态度。

(二)学校———纲举目张,深化改革

1.全方位激发学生良好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风建设过程中,高校应全方位、多角度地激发学生的良好学习动机,具体说来,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理论教育法,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理论教育,对他们进行说理引导,让他们正确认识学习、全面认识自己同时,学校还可以举办相应的学术讲座,并及时将讲座信息告知全校学生,加强学科间的交叉互动,也为学生拓展知识面打造平台;(2)树立典型法,发挥优秀学子的模范引导作用,通过设置奖学金等方式,树立学习成绩优异的典型,将其学习精神和事迹广而告之,激励学生努力学习,高校也可以发挥学生干部、党员的带动作用,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激励,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3)自我教育法,所谓自我教育,即学生应多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控制,訛譺从而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进而打造优良学风。

2.全面贯彻落实职业规划教育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有了正确的职业期待,学生才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为此,各高校可以定期邀请知名校友、行业前辈来校交流。加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创新,辅导员多介绍专业前景的内容。

3.建设师生双效共进模式

高校应该督促老师转变教学方式,增加师生互动。设立导师制度,加强交流。发挥现有考评机制作用,增设课堂教学进入教师考评范围。高校还应搭建师生间的互动平台,比如奖励师生合作科研课题,举办师生学习交流会等,从而建设起有利于师生共同进步的教学模式。例如:可以学习和效仿剑桥大学和牛津大学的导师制和“午后茶”制度,搭建师生课后交流的平台,如建立教师课后答疑解惑机制,设置专门的时间让教师和学生交流,还可以鼓励师生间合作的科研项目,让老师和学生在合作中共同进步。訛譻

4.打造立体化课堂考勤督导

现有的考勤制度强调学生到课率这一量上的问题,而忽视了本质问题———教学的目的不是把学生关在教室,而是要让他们在课堂上学有所得,“到而不学”是现在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因而,高校应建设立体化的课堂考勤督导制度,全方面、多层次、立体化的监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教师的教学质量。高校在未来的课堂督导工作中,不仅仅局限于检查学生的到课率,更应该考查教师的教学效果,发挥监督作用,让师生共同参与教学,让课堂变得有吸引力。

5.厉行考试违规惩戒制度

学校应该完善监考制度、加大对舞弊的严惩力度,加大对优秀学生的奖励,奖罚分明,将所有制度条例落实。各高校制定了相应的奖惩制度,如:《南昌大学学生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但在双学位、二类通识课、个性选修课等考试时,其落实情况并不尽如人意。学校应该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学风建设的校规校纪、建立相关的监督机制,切实惩治考试违规行为,维护教育公平。也可将民法、知识产权法等课程列为通识课,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定性自己的行为。訛譼

6.制定法律式的制度规范

江西省各大高校现有的制度规范都不够具体和细致,只有一个宏观方面的规定,而缺乏具体事项的详细认定和奖惩规定。因而,建议高校可以援引法条化的制度制定方式,将有关学风建设的各方面作细致的规定,如对学生的到课率进行分阶段的处理,低于60%的给予一定的处罚,低于30%的给予更加严格的处罚,还可以实行学期累计制,累计4个学期到课率低于30%的可以视情况给予不让其毕业的处理;对学生不按时完成作业等行为也视情况制定一定的处罚措施,如取消评奖评优资格等。制定规范后还应做到严格执法,对违反规定的行为一定要严肃处理。

7.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势

学分制最初源于美国的哈佛大学,现在,学分制已在国内的各大高校普遍实施。学分制的最大优势在于弹性大,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课业安排,能力强的学生可以缩短自己的学年,利用最短的时间修完专业所需学分提前毕业。学分制还可促进老师的自我提高。真正的学分制下,学生有选择课程和老师的自由,老师只有提高教学质量才能吸引学生选自己的课。目前,虽然我国大部分学校都实行了学分制,却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学生没有选择课程和老师的自由,还是只能按教务处安排的固定课程上课,学分制没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建议高校要将学分制切实地、全方位地贯彻落实下去,给予学生安排自己课程的自由,发挥学分制的优势。

(三)家庭和社会———合理期待,正确引导

1.家庭给予合理期待

家长的受教育程度千差万别,这或多或少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这种先天的差异也无法改变。但是,家庭应给予大学生合理的期待,让他们正视自身的学习,也让他们感到一定的家庭压力,从而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家庭的支持是学习的最大动力。

2.净化周边环境

大学学习作为学子迈入社会的桥梁阶段,毫无疑问,会受到周边社会环境的影响。我们不应该鼓吹“死读书”,要立足社会。大学可以通过与有关管理部门的协商,对学校周围的商业环境进行统一规划整改。大学本身实质上也是一个微型社会,校内各类繁杂的商品店不利于营造一个安宁的学习环境,同时,也不利于高校的校容建设。因而,大学应对校内的商业环境进行有效管控。大学周边的治安环境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日益增长的不安定因素会增加学生的恐惧感,不能放心的学习。学校和相关的主管部门应加强协作,合理布局,科学设点,建立高校周边治安安全网,维护学生的生命财产安全,为学生提供各类服务的同时也不干扰学生的正常学习,提供正能量,从而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

3.加强舆论引导

社会也可以通过舆论控制和导向,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帮助学生明晰自己的学习现状,以及预测学生的专业前景等。社会提供各种专业的就业信息,并定期更新,从而让学生深切感受到认真学习的迫切性,学习不端正的恶劣性,学好专业的重要性与就业的压力,敦促学生加强学习,实现从思想深度到行为方式的转变,带动周边学生的学习态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塑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4.建立全国性的学习记录信息库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篇7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建议和对策

一、引言

高校硕士研究生近十年录取人数从2003年的79.7万激增到2013年的176万,增长率高达121%,录取人数也净增31.9万。然而,在报考人数和录取人数皆双双走高的情况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管理模式却与实际扩招人数不相匹配,研究生学风现状不容乐观。教育部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及《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对研究生学风培养以及教学改革都有明确的发展计划。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坚决反对不良学风,有效遏制学术不端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和求真务实的学术氛围。为此,教育部决定在“十二五”期间开展高校学风建设专项教育和治理行动。学风的内涵包括办学过程中教师的治学精神、教学风范和工作态度,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和精神面貌,班级学习风气、院系学术气氛、学校管理水平以及校园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吕明,2009)。相较于本科生教育而言,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培养目标的差异也就决定着研究生学风建设不同于本科生学风建设,研究生学风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国家培养高端人才的关键,也是保证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因素。但目前研究生学风建设模式很多方面都是沿用本科生的学风建设模式,在此背景之下,对于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模式创新和治理运用的研究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上都有重大意义。因此,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问题。第一,当前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采取问卷调查以及访谈方式统计、分析存在的问题,探究不同高校、不同学科之间在学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发现矛盾同一性与特殊性。第二,从宏观的国家背景环境,中观的校园平台、院系和学术梯队文化建设以及微观的研究生个人成才目标这三个层次与角度来研究影响当前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以此来构建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理论框架,研究学风建设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的内在逻辑。第三,根据研究生培养目标与方式的不同,将研究生学风建设区分成科学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两大类,进一步细化针对不同培养目标下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研究。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我国学者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问题主要从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意义和价值、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现状以及优化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建设的措施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学风,是一个大学发展的内在源泉和内在动力,是最根本的因素,是学校的真正灵魂和生命线。没有一流的学风,就不可能有一流的教师、一流的成果、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也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大学(郝贵生,2013)。加强学风建设,是大学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永恒主题(韩延明,2006)。建设优良学风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推动力(金文斌,2013)。目前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中存在世俗化、低俗化、庸俗化倾向,具体表现为:(1)学术诚信缺失,抄袭剽窃现象时有发生;(2)研究生严谨求实、勤学慎思的精神不足,低水平重复研究与学术泡沫化现象普遍存在;(3)一些研究生纪律松弛、疏于学业,学习没有明确目标,在纷繁的竞争中滋长了妒忌和消极应对心态等;(4)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实践能力不强,眼高手低现象普遍存在;(5)学术浮躁,急于求成心态普遍存在。这与学生缺乏积极向上的思想状态、缺乏正确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缺乏求真务实及崇尚科学的求学精神、没有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个性化的成才指导密切相关。关于研究生学风建设的研究呈现出覆盖面广、内容全面的特点,主要从以下几个视角分析:(1)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力。学生是学风建设的主体,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及参与性非常重要,已有的研究已经深入学生心理、态度、价值观层面,并进行了模式探讨(刘亚琴等,2009)。可以开展宣传教育,提高研究生对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思想认识(曹国永,2013)。(2)从转变教师的学风抓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的学风不改变,学生的学风转变就无从谈起。我国大学教师的学术伦理水平整体上偏低,有相当比例的大学教师的学术价值观基本上处于一种模糊或错位的状态,这可以说是目前一些大学频发学术不端事件、学术创新力不足的深层原因(罗志敏,2011)。现有研究认为教师应该从师德师风、个人修养及专业认知角度,辅导员应该从思想态度、班级管理等角度进行学风管理(黄毅军,2009)。与此同时,高校辅导员应该不断创新工作手段和工作方法,通过构建学习型辅导员队伍、加强辅导员微博建设、关注特殊学生群体的学风引导、突出辅导员微博与校园文化的联动、加强校园与校际微博群联动机制建设、建立评估与激励机制等促进高校学风的稳步发展(姜琨,2012)。(3)加大对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监督管理。秦韶华(2008)认为从学校管理入手,从强化外在动力系统向内在动力系统的转化、德育工作强化内在学习动力系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三方面入手,提高学风建设成效。(4)余会春(2010)提出从校园文化建设的角度进行学风建设。大学学风的文化要素主要是由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构成的。学风文化属性的增强是通过大学精神文化的激活、制度文化的推行和行为文化的实践而实现的,这三者的内在联系共同推动着优良学风的建设(钟凯雄,2013)。(5)秦韶华(2012)认为矩阵式组织结构具有目标单一、功能综合、高效扁平的优点,学风建设可大胆尝试采用项目矩阵式组织结构,完善规章制度,划分职责权限,以提高组织管理水平。(6)赵洪章(2011)提出加强对奖励机制的研究并与时俱进地予以创新,对营造良好环境、提高教育和管理实效很有意义。(7)着力推进特色公寓文化建设。随着高校后勤管理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公寓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娱乐和交流的重要场所,在学生成长成才中的地位不断上升。把公寓文化视为学校教育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来建设,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强化高校公寓管理特有的文化育人功能,是高校公寓管理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必然要求(黄军伟,2011)。白春玲等(2010)认为宿舍是学风建设的重要环节。寝室的学习风气对于成员学习行为具有引导、激励和示范作用(瞿明勇,2010)。

三、高校研究生学风建设治理研究的建议和对策

针对高校硕士研究生学风中存在世俗化、低俗化等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首先,区分科学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两大类,将研究生学风建设更加精准化,这样可以使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与现实性。其次,从宏观、中观以及微观三个层次与角度来对研究生学风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研究生学风建设的主要因素进行理论上的逻辑演绎。研究更加突出从实际出发、从现状入手、从宏观与微观相互作用的角度着眼,更加全面、精准、规范地对研究生学风建设进行研究与分析。具体见下表。具。教师要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情况,向学生介绍数学与各专业结合的一些研究实例,开阔学生的视野。作为公共基础课,高等数学的任课教师人数众多,这些教师虽然大方向都是数学专业出身,但是所学习和研究的方向各有不同,有的具有金融背景,有的具有信息背景,有的则具有工科背景,每个教师都有自己较熟悉的专业方向。如果能够实现对某专业熟悉的教师教这一专业的学生,就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更科学合理地引导学生的发展。以往的排课方法都是按教师的姓氏字母排序和学生的学院专业随机配对。这一方法造成了教师和学生的专业不匹配,教师往往不了解所教学生的专业发展情况,无法进行专业引导。要改变这种不合理的教学资源配置方法,就要充分了解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教师希望教授某一专业学生的诉求,在排课时实现任课教师的专业背景与所教学生专业的合理配对,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特长,增加对学生的专业引导。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如何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增强专业导向这一问题,提出了三点建议:其一,将高等数学教学与学生所学专业有机结合,在讲解高等数学知识点时,要和学生将要学到的专业课程建立联系;其二,通过学术讲座展示高等数学在专业领域里的现实应用,使学生真正感觉到高等数学是有用的,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其三,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在对公共基础课排课时,要调研、了解所有教师的专业背景和诉求,使教师的专业背景和所教学生的专业合理配对,充分发挥专业引导的功能。

作者:杨航 蔡建国 单位:湖南大学

[注释]

[1]丰雪,李波,张阚.农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大学数学改革[J].大学教育,2013(16).

[2]李晓伟,张栋峰.高等数学在电力工科专业中的基础性研究[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S2).

[3]刘爱国,方一平.高等数学教学与专业结合模式的初步探索[J].大学数学,2003(3).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学习;学风建设;影响

前言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风建设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做好学风建设,才可以使大学生有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令大学生更加自如的学习。学风建设不仅需要学生们具备良好的学风意识,而且还需要各个学科良好的学习表现,特别是大学英语学习对学风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力,学风建设离不开大学英语学习,更需要以此为根基,这样才可以令大学学风建设走向更具开阔性的未来。

1.大学英语学习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

大学英语学习对学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英语是一门外语课,其本身具有更大的作用价值,英语作为一种国际性语言,已经在国内有很大的用途,也有着宽阔的发展空间,所以大学生必须要学好英语。能够对英语学习有更加高涨的热情,大学生英语学习就会越来越被大学生重视,久而久之一种全新的学习风气就会产生。大学英语学习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应该得到大学学风建设工作者的重点关注。

2.大学英语学习对于学风建设的影响

2.1大学英语学习能够促进学风建设

大学英语学习能够不断促进学风建设的发展,使之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学风建设不仅是学生总体上的学习体现,更是大学生在学习每一科课程时展现出的学风学习情况,因此,大学英语学习可以更好地促进学风建设。大学英语学习的良好开展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学习素质,让他们在学习时变得更加细心且富有激情,那么就会令学风建设变得更加简单轻松,久而久之,大学英语学习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风建设,使之变得更具发展力。

2.2大学英语学习弥补学风建设的不足

在大学英语学习中,大学生往往会对英语学习报以更大的希望,都希望自己可以获得良好的英语学习成绩,故而就会形成更加优良的学风,这恰恰能够弥补学风建设上的不足,为学风建设带来巨大的推动力,使学风建设变得更加理想化。大学英语学习能够与学风建设互相促进,相互弥补,对于教学来说是非常具有意义的,应该得到大学学风建设者的推崇和维护。

2.3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共发展

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可以共同发展,这是大学英语学习对学风建设更好的影响力,此影响力具备强大的效力,能够让学风建设获得更加良好的发展。大学英语学习的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风建设发展,因为大学英语学习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就会让学生们都喜欢上英语,就能够在英语学习中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具备更加先进的学习意识,使学风建设也受到影响,使之越变越好。当大学英语学习不能得到发展的时候,学风建设势必会受到限制,最终会引起学风建设的发展不利。因此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是共同发展的。

3.大学英语学习在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

3.1大学英语学习及学风建设意识不强

大学英语学习及学风建设意识不强,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应该对此进行高度的重视,只有建立强大的大学英语学习及学风建设意识,才可以令大学生获得良好的英语水平,使学风建设变得更加良好。但是当前大学英语学习及学风建设意识不强,至此会令大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懈怠,对英语学习不以为然,同样也不会意识到学风建设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会令学风建设停滞不前,不利于大学英语学习及学风建设。

3.2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关联性不大

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关联性不大,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应该引起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和学风建设者的注意,只有加强两者之间的关系,令其变得紧密相连,就可以使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之间产生连锁反应,最终使两者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但是当前的现状则是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关联性不大,势必会影响两者的发展,当大学英语学习获得明显的改变,却不能影响学风建设,而学风建设的范围却不触及大学英语学习,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诟病,对两者的相互影响及作用是极为不利的。

3.3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的共同监督有待加强

只有使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的共同监督持续加强,才可以使两者变得更加科学规范,使之走向更好的发展境地。但是当前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的共同监督需要得到加强,没有良好的监督,就会缺失限制的力量,也会令大学英语学习和学风建设失去压力,没有足够的学习与建设意识,最终使之难以获得发展。

4.大学英语学习在学风建设中采取的策略

4.1增强大学英语学习及学风建设意识

增强大学英语学习及学风建设意识,需要多对大学生教育工作者、大学生、学风建设工作者宣贯英语学习及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可以张贴各种宣传标语、组织大学生英语学习及学风建设活动,使之深入人心,最终在不同程度上提升大学英语学习及学风建设意识。

4.2增强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的关联性

增强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的关联性,这是一个关键的举措,只有不断增强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的关联性,才可以使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使两者能够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本文着重讲述的主题就是大学生英语学习对学风建设的影响,相信加强两者的关联性便可以让大学英语学习更好的影响学风建设,使本文的论述变得更加稳固自然。那么增强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的关联性应该从何入手呢?要对大学生及大学生教师、工作者进行培训,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让他们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组织大学英语工作者进行学风建设工作,使两者能够融为一体,成就更好的发展机会。大学英语学习应该同学风建设达成共识,让大学生可以在学习英语的同时来更好的建设学风,促成理想化的学风现状。

4.3加强对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的共同监督

加强对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的共同监督,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应该始终坚持这一方法,唯有如此才可以令大学英语学习变得更加具有影响力,使之更好的影响学风建设。要加强两者的互相监督,建立专门的监督机构,组织专业的监督人才担任监督工作,建立严格的监督制度,使监督变得更加有理有据,带给大学英语学习和学风建设更好的监督,最终令两者可以在相互监督的作用下逐步走向更好的发展境地。加强对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的共同监督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深入的作用于大学生实际的生活中,这样便可以为大学生带来更好的学风环境,使之更为努力的学习英语知识。

5.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教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只有对大学生进行更好的教育,使之学风建设与日渐好,便可以令大学生教育不断取得成绩。大学英语学习和学风建设看似没有关联,但是实际上存在很大的联系,只有做好大学英语学习,使之变得更加理想化,才可以令学风建设走向更加美好的发展境地。本文先讲述大学英语学习对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可以知道大学英语学习对学风建设的重要价值。接着概括大学英语学习对于学风建设的影响,其中包括:大学英语学习能够促进学风建设;大学英语学习弥补学风建设的不足和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共发展。之后阐明大学英语学习在学风建设存在的问题,包括:大学英语学习及学风建设意识不强;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关联性不大和大学英语学习与学风建设的共同监督有待加强。说明其存在的不足。最后给出相对应的策略,使大学英语学习更好的作用于学风建设。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带给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一定的参考,促进大学学风建设的良好施展,令大学生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学习状况。

参考文献

胡佳.2017.民办高职院校班级学风建设探究[J].广西师范大学(75).

洪礼章.2016.论学习型党支部建设对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影响[J].湖南师范大学(57).

罗琳.2016.我国高校本科生学风建设政策执行的存在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吉林大学(36).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篇9

关键词:学风建设;学科建设;学术氛围

当今社会的核心是科技,关键是人才,基础是教育。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所培养的人才对“中国梦”的实现有重要的推动作用。①而学风是高等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衡量一所高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水平、培养层次以及文化底蕴,②是一个学校的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体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思维品格、心理意识与行为表现的总和。它植根于学校小环境,受社会大环境影响,具体表现为学生整体的学习纪律、学习态度、学习方式、学习动机、学习习惯等等。③学风建设,简言之就是学习风气的营造。④学风建设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重要保障。高校应该积极营造良好育人环境,使学生受到良好氛围的熏陶和感染。学风建设涉及到教师、学生、管理等方方面面,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提出了“领导重视带学风、教风建设正学风、科技创新强学风、学术氛围浓学风、校企联动促学风、社会实践彰学风、制度建设导学风”等多方面、全方位来抓学风。本文主要从学科建设及学术氛围方面来阐述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问题。

1高等农业院校常见学风建设问题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逐步发展,高等农业院校向着专业多元化发展,很多院校发展成综合性农业大学。在一味追求多学科发展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学风建设,以及社会上一些对农业院校的偏见,使得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1.1学术氛围不够浓厚

大学本应是学术的源头,思想的宝藏。但是,高等农业院校的学术氛围不浓这一现象比较突出。目前高校的学生社团数量很多,然而学术性的社团数量却很少。大部分学生希望加入文艺类、体育类等社团或学生组织,而希望加入学术性社团或学生组织的学生很少。在各类校园活动中,学术类的内容很少,而形式多样的娱乐活动很多。学生们往往热衷于计算机、英语等各种等级证书,对专业课的学习忙于应付,急功近利,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从教师和学校的角度来看,高校的科研对大学生学术素养形成有重要作用,但目前高等农业院校中,科学研究主要还是由教师和研究生来做,很少涉及本科生;高校也很少专门设立机构和人员,安排和指导大学生的科研活动。⑤

1.2厌学现象严重,专业思想不稳定

多数农业院校的学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有的是服从调剂专业才被录取的。导致这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后,滋生了“入错行”的负面情绪,这部分学生常表现出厌学现象严重、专业思想不稳定的问题。还有一部分学生入校前缺乏对专业的了解,认为大学就是象牙塔,对大学的期望值太高,而入学后又觉得所学专业没有发展前途,形成心理反差。也有一些学生被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影响,对所学专业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安心学习,甚至产生厌学的情绪和行为,而这种情绪蔓延开来,对周围的学生也会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形成。导致一些学生在学习上不思进取,迟到早退、甚至逃课现象严重,即使到课堂上也常上课睡觉、玩手机,学习纪律不严,思想涣散,厌学现象严重。

2通过学科建设与学术氛围营造促进学风建设的措施

2.1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使学生正确对待所学专业

高等农业院校有条件应开设“农业文化”选修课。加强农业科技发展史的教育,使学生了解农业文化的光辉历史,从而增强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使命感,使他们转变学习观念,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积极地投身到专业学习中去。让学生从中体味“国以农为本,民以食为天”的真正含义。加强实践教学。让学生到现代农业科技园区了解都市农业、旅游农业、生态农业,到农村田间地头了解农村农业的现状,听听农民的心声,让学生提早接触农业文化的实践,在实践中去解析中国的“三农”问题,找出自己专业学习上的差距,以激发其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⑥生命科学学院每年大学新生入学后,即开展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提前了解学校、学院。邀请学院知名教授介绍本专业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将来的出路等,让学生早日设定努力目标,对所学专业有正确的认识。

2.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行本科生导师制

高等农业院校要从体制上改革,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师要改变常规的教学模式,努力探索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的教学方式。专业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通过产、学、研教学内容相结合的方式,拓宽学生知识面,加强实验和实践环节,让学生体会学以致用的乐趣,增强专业自信心。建立和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强化教师的创新意识、开展教师素质培训。本科生导师要使学生夯实学科基础和了解理论前沿知识,争强学生专业技能和专业实践能力。要从大学生一年给就开始,由指导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学习与实践做全面的指导,并贯穿整个大学期间的科技创新活动全程。这样容易建立较强的责任心,使师生较早建立联系,有利于彼此了解,让学生更早更容易地进入老师的研究领域,成为老师的研究助手。通过一系列制度,规范和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行为,进一步发挥指导教师的作用。

2.3营造学术氛围,提升校园文化内涵

校园文化可以反映出一所大学治学精神,对良好学风的形成和学生高尚情操的陶冶有重要意义。高校的文化和学术氛围直接影响学生的精神面貌,影响到生对知识层次的追求。因此,高校应通过提升大学文化内涵和强化校园学术氛围来改善校园环境,使学生可以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体会到学校的办学理念、治学精神,从而自觉形成良好的学风。为稳定学生的专业思想,增强的专业自信,高等农业院校要更加注重在农业学术、前景方面的宣传,可以过校史展览馆,让学生了解学校历史沿革、杰出校友等,加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主人翁责任意识,逐渐明晰自己的努力方向。生命科学学院每年举办学术报告周活动,报告内容涉及农业、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的前沿与应用、大学生的人生观和择业观等方面,通过专家用亲身经历引导学生树立创新精神和科学思维,营造校园学术气氛。以浓郁的学术氛围来感染大学生,开拓学生视野,启迪学生思维,宣扬正能量,使学生珍惜优越的学习环境,刻苦学习、增长本领,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为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做准备。农业院校的学科是多是需要实践动手能力很强的学科,生命科学学院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为载体,通过资助青年本科生导师和学生参加科技创新、举办“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等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营造校园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很多本科生在学习期间没看过文献,在写综述等作业时,只会“百度”,不会利用学校丰富的学术资源。为了积极引导学生,学院开展文献检索相关的讲座,并定期开展本科生讲文献活动,督促和指导学生如何获取文献,如何读懂文献,理解科学研究过程。

2.4深化高等农业教育改革,完善农科学科建设

高学农业院校要加强自身学科建设,完善教学设施与手段,宣传教学科研成果,使学生谈及专业时有种自豪的归属感。高校要做好学生的就业工作,目前学生的就业压力大,往往会产生学习无用的消极思想。管理人员和专业教师要多与用人单位联系,积极推荐学生就业。高等农业院校要加强对涉农专业的市场调研,按市场需求合理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知识口径,使涉农专业更符合社会需求,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竞争力。

作者:藏金萍 贾 慧 杨学举 董金皋 单位:河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注释

①阎春霞,秦天霞,王焕英,等.论学风建设在医学院校的重要性[J].继续医学教育,2015(6):42-44.

②林玲.农业院校学风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J].农业教育研究,2010(3):14-16.

③谭焱良,毛祥成,罗薇.高等农业院校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4):369-372.

④韩平,靳俐,王学峰.加强学风建设营造育人氛围[J].现代情报,2002(5):163-164.

大学学风建设范文篇10

(一)国内研究现状。一部分学生为了避开国内激烈严格的高考竞争,以为高投资一定会“换来”高学历,纷纷选择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从而争取出国留学的捷径。学生大部分属于学习方面的失败者,相对基础差、底子薄,甚至存在一些无故旷课早退、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习惯。另外,我国中外合作院校为创造良好外语学习环境,选择外语授课的教学形式,导致英语基础薄弱的同学彻底失去对于学习的热情。然而,教育国际化意味着中外教育规律的融合性选择,从实践方面看,国外高校的淘汰率远远高于国内高校,因为学习的过程决定着最终的结果。因此,这种教育体制观念上的矛盾必然影响和制约着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开展[3]。如何引导学生毕业后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情的背景,建立科学可行的学风建设方案,是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也是必须尽快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国外研究现状。国外教学突出主体地位是学生,通过逐步的知识引导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并在学生掌握计划内教学内容后,不断开拓学生知识领域。根据学生不同思想角度,允许他们畅所欲言。鼓励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去观察与思考,表达自己的学术见解,培养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造能力[4]。另外,外籍教师一般除了期末考试之外,平时经常布置大量的作业,动手实践和参与科研,在学生期末总评时,期末考试得分所占比重往往仅占30%左右,课外实践活动占了很大比重。因此,学生对于考试的心理压力减少了,有利于平时的课堂积累以及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思考。另外,国外还特别重视在实践中锻炼和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和技能,强调“学以致用”的学习习惯,学生突然由高中所接受的传统中式教育转变为西方的引导式学习,可能会产生找不到学习方法、厌学等情况。

二、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风建设的实施方式

针对中外合作办学的特点,以辽宁省首个高职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沈阳工程学院红河国际学院为例,研究中外合作学风建设应该遵循的规律,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能力的方法,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研究外语水平突出,知识技能扎实,并能着眼于国际发展的优秀人才,进而推动中外合作办学的学风建设。

(一)抓好德育思想工作这一学风建设的本质核心

德育思想教育是学风建设的核心。做好德育思想教育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优秀的行为素养。培养学生努力进取、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的精神,结合理论与实践,把学生的德育思想工作作为学风建设的重点。从学生在学习生活所遇到的问题出发,积极与学生沟通,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高效、恰当的解决方式。面对中外合作办学中学生因学习基础差、不良习惯多而产生的“讨厌学、学不会、没方法”等问题时就更要从帮助他们做好科学规划、制定学习计划着手,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使他们提高学习兴趣。深入到学生中间去,开展细致的思想工作,深入到学生课堂、家庭、寝室中去,通过家访、听课等方式,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情况,并努力得到同学、家长、社会的协助,切实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针对不同学生特点,指导并帮助有出国深造意愿的学生做好出国留学学业规划,为他们可能出现的一切突发情况做好打算。因材施教,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大学学习生活、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帮助他们选择直接入学或短期进修方式,制定详细出国留学计划,从而合理布局安排大学生活,使学生能量身定做出适合自己的学业规划,在学校能适应不同的学习节奏,学习做到有的放矢、学有所成。

(二)结合国外先进的学生管理理念,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重视增强学生在学风建设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学生的求学精神和治学态度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学风建设体系的科学合理性。优秀学风是学生学习成绩优异的保证,也是学生具有良好品质以及端正行为的必要条件。国外的教学理念强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质疑能力,而结合中国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注重教学内容的教育,则可以引导学生既有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又不失去学习动力。同时对于大学生的学风建设,学生作为学风的建设者,学生自身的素质是建造优良学风的关键,大学生自身的努力才是使其进步与成长的源泉。因此,在高校学风建设中,一定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明确自身的学习目的,自觉地为学风建设添砖加瓦,在参与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注重学生的创造性的培养和发展,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新形式下,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也面临着全新的挑战。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生素质教育必须具有国际化视野,对于问题的思考、形势的发展都要有国际化的思考角度,目的在于培养符合我国国情并能适应国际发展的人才。高校应立足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陈出新,由“重视知识教育”转变为“注重能力教育”。国内高校要积极收集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技术,以合作型、研究型的将教学方式为主,改变传统教学中“求稳趋同”的观念,将更多的问题留给学生,鼓励学生提出有想象力、有创新角度的质疑。将创新的教育理念融入教育全过程,建设创新性的校园环境,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提供有利条件。

(三)在对比与实践中,组建一支优秀的学风建设队伍

想要培养能与国际接轨的优秀人才,拥有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的教师团队至关重要。中外合作办学离不开教育本身,教师作为教学进程的关键,应尽快学习全新的教学设备与教学技术,汲取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经验。坚持“走出去,请进来”,邀请国外院校学科专业负责人,教师来交流互访,同时也积极创造教师出国短期培训和学术交流的机会。教师要在学风建设中为学生做出表率,无论是中方教师还是外籍教师,都应认真准备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保持对课堂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位学生都做课堂的主人。建设高素质辅导员队伍建设和学生干部队伍是营建好学风建设的有力保障。为提高队伍素质、与国外学校管理体制接轨,将学风建设进行责任分工,组建学生干部—辅导员—专业教师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专业教师在比较和理解中实现授课模式的创新,辅导员在交流与合作中实现管理创新,学生干部由决策裁判型向制度导读型转变。充分发挥学生干部榜样作用,带头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使其成为学风建设中学生队伍的先行军。帮助辅导员老师做好学生心理指导以及日常课堂考勤与纪律管理,积极组织学生群体的学风建设活动。

(四)完善学风建设管理督查制度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学生仍处在思想意识与价值观取向尚未成熟的阶段,尤其对于合作办学院校中的学生,他们的家庭条件一般比较富有,父母由于工作繁忙对孩子关心不够,并且很多学生自认为在经济条件与未来出路上有明显的优势与后盾,容易对学习产生懈怠情绪。所以一些必要的管理机制是合作办学中保证学风建设顺利进行的必要手段。严明的管理制度包括学生上课出勤情况、早晚自习纪律情况、就寝晚归制度、请假制度、考试制度,等等。严格遵守制度做好奖惩工作,做到赏罚分明,对于违纪行为做到“零容忍”,教导学生不以恶小而为之,将学生投机取巧的想法打消在萌芽阶段。但惩罚不是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教师对于犯错学生要以思想教育为主,要充分理解合作办学中学生的特殊情况,教师自身在保证以身作则的情况下,以榜样的力量影响学生,真正使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教导。学风建设是一项长期性工作,而一套健全规范的学风规范体系是其长期有效的保障。良好的纪律规范有助于促使学校形成全员努力学习的氛围,并在长期的实践发展过程中,逐步升华成为一种校园习惯、校园文化。

三、创新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