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智能化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1-03 17:29:17

财务智能化管理

财务智能化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智能化;财务核算;大数据

一、引言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信息时代,要求所有产品和服务要快、准、稳,以满足人们快速简洁的生活需求。大数据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改变了人们传统工作模式、服务方式、生活态度,各种智能化电器、无人仓快递、“跑步鸡”等产品,都是人工智能技术所创造的奇迹。会计行业也在大数据环境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德勤等会计师事务所研发了自己的记账机器人,京东运用人工智能,开辟了一整套智能财务系统。现在财务机器人能够高速地处理标准化的基础核算工作,但是更高层次的管理工作尚不能完全替代。“智能化”是所有行业未来趋势,一直以人力劳动为主要工作模式的财务核算工作模式将被完全颠覆。

二、财务核算智能化动因

(一)社会整体智能化发展。大数据、智能化、云计算在各行各业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工作、生活方式,智能化信息技术在互联网公司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应用,同时也带动了整个社会对智能化产品的需求。科幻电影中各种高科技产品不再是梦想,已有部分产品实现生产,人们可以在工作和生活中都享受高科技产品所带来的便利,同时也对各种产品和服务在效率和质量上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智能物流、智能驾驶、智能医疗等,所有行业都运用自己的大数据资料,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努力搭乘智能化列车。会计师事务所、互联网公司、银行业正带领着整个社会将智能化产品应用到财务领域,记账机器人的研发,解放了基础财务核算工作人员的双手,能够让财务人员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决策工作中,从而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二)财务管理者需求增加。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信息化的社会要求,更严重的是有可能制约企业的发展。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特点是财务部门消耗大量的精力处理重复、低端的基础财务数据,对已发生的业务活动进行计量与核算,无法与企业战略有效的结合;传统的财务系统生成的报表,已不能满足财务管者日渐增加的业务信息需求,降低了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财政部2014年颁布的27号文《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推进面向管理会计的信息系统建设,以信息化手段为支撑,实现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融合。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加快会计职能从重核算到重管理决策的拓展。鼓励会计软件公司和有关中介服务机构拓展管理会计信息化服务领域。”,国家对管理会计转型的支持,企业管理者对管理会计信息需求的急迫性,推动着财务核算智能化的不断深入。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新型信息处理技术,能够促进财务管理向更加标准化、流程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对企业经营决策、经营预测、考核管理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B银行财务核算管理现状

(一)财务核算业务集中上收总行。B银行为提高财务核算工作质量和效率,自2015年以来将支行财务核算工作梳理后,上收总行集中处理。四年间,完成了规范业务操作,统一核算标准,梳理流程及审核要点,简化附件要求,统一附件模板、优化财务系统,部分业务实现系统导入功能等。业务集中上收有助于统一全行核算标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检查风险,有利于财务管理工作数据的准确提取并提高决策效率。(二)采用出纳、会计、主管闭环式财务核算管理模式。B银行财务核算工作集中上收以后,采取职责分离,层层把关的方式审核票据。出纳主要负责审核票据真伪、报销审批、附件内容;会计主要负责审核票据重要因素、报销审批、附件内容、凭证编制;主管主要负责所有重要因素。一笔报销业务需经三个职能人员审核,层层把关,将报销风险降到最低。(三)人工控制报销风险。对员工借款业务建立催收机制,加快挂账款项清理;对账号错误、审批滞后、超期还款等业务确认差错,促进支行管理主动性;建立合同提醒机制,人为发送下期即将付款合同台账,提醒支行做好准备;每周例会人员培训,总结差错,分解新政策和要求,降低信息不对称风险,提升员工工作能力。

四、B银行财务核算管理建议

B银行财务核算管理模式虽已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准确性,在智能化时代,仍有很大的改进和进步空间。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前提,虽然尚不能实现记账机器人完全替代基础工作,仍可以提出以下优化建议:(一)实现财务核算工作无纸化,开启新型工作模式。随着电子发票的广泛应用,财务核算工作从传统纸质票据逐渐向电子票据转变。2017年财政部了关于就《记账管理办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部分条款修改征求意见函,提出了“满足一定条件的单位可以不再打印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规定)”。顺应信息化时代的潮流,财务核算工作无纸化也将是大势所趋。传统的财务核算工作是经办人员整理好了报销原始票据传递到总行集中核算中心进行处理,财务人员在按月进行装订,保管账簿。无纸化财务核算工作模式是,支行经办人员将票据内容扫入财务系统,财务人员能够在财务系统里直接看到审批情况和原始票据,进行账务处理。纸质票据装订和保管可以由第三方外包公司完成。无纸化办公,既提高了业务流转效率,又提高了工作效率。新型的工作模式下,财务系统开发一键报销系统,导入发票、实现查验、联号等功能。企业领导收到报销申请进行线上审批,能够实现全流程的跟踪,审批、报销状态随时查询,以此就能高效地完成收票、查验、报销等全流程。待财务系统开发完善以后,可以运用新型系统特点,彻底实现无纸化办公。(二)改变核算工作流程,实现移动式办公1.改进票据查验模式。现报销票据真伪由支行或总行部门经办人员以及集中核算中心出纳人工线上查询,加之人工鉴别的手段进行辨别真伪。新型查验模式,可采用财务系统对接国税系统,支行财务经办人员扫入票据的同时完成票据真伪的查验工作,并对票据真实性负责,总行出纳无需再进行发票验证,提高报销工作效率。2.实现“移动式”报销模式。现传统报销审批模式都是在本行内部财务系统完成,可引入“移动式”企业管理软件,经办人员、各环节审批人员均可在移动设备上安装软件,并实现随时随地提交申请、审批报销功能。(三)引入小额交通费应用软件,实现实报实销。小额交通费金额小、票据多、报销频率高,经办人员需要进行整理,财务人员需要逐张审查,流程繁琐、效率低下。如不符合报销程序退回后,需要二次返工,降低了报销效率。可引入小额交通费应用软件,员工因公出行由对公账户统一计算,拓宽签约商户,比如“滴滴出行”等,降低成本和票据量。利用应用软件,实现对员工公共出行起始点、用车时间等进行约束,使员工出行更规范、更透明。(四)优化财务系统模块,提高工作效率。1.优化集采模块现阶段,财务核算工作中存在经办人员对权责判断不清晰,无法判断活动是否需报总行集采,从而出现报销时审批、附件等不完整风险。财务系统可直接对接相关部门业务数据和内容,通过该功能,经办人员可以直接辨别所需购买、处置物品是否需要集中处理。2.优化合同模块现合同支付管理系统已上线,主要功能为控制合同总金额、分次付款金额、付款进度等。但是合同合理性、合同到期付款提醒等功能,还是人为进行操作与控制。为确保风险控制关口前移,建议提升合同模块功能,如增加法务部门审批环节,只有审批后的合同才能上线支付;优化合同预警机制,设置提示付款界面,如有延期付款情况,确定已实现免责,再由负责人审批,进行核算申请。3.优化查询模块随时可以按日期查询凭证类别、凭证数量、分录条数、附件张数、发票信息,为后期监管、检查提供数据支持。

五、结束语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下,财务核算工作模式也随之不断升级,现基础财务核算工作由智能机器人完全替代仍需要很长的发展时间,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段不断更新财务核算工作模式是B银行目前工作重中之重。智能财务核算体系在理论上和实践中将继续深入,加强智能财务核算体系的应用力度,将有利于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杰茹.管窥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对传统会计的影响[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1):224-225.

[2]王秋华.浅析财务智能化对企业财务部门的影响[J].纳税,2017(34):70.

[3]李英姬.智能信息化时代下财务核算体系的构建策略[J].知识经济,2019(15):81+83.

[4]张晓妮.人工智能化环境下的会计核算变革策略[J].现代商业,2018(15):154-155.

财务智能化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财务预算;RPA;智能化管理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不仅仅是IT技术的应用,而是对公司业务活动、组织流程和员工能力等诸多方面的重新定义。顺应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要求,在财务领域,数字化转型的目标是要全面实现财务数字化,加强移动应用建设,采用流程机器人、OCR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提高基础核算自动化水平,通过云计算[1]、大数据等技术加强业务分析,向价值创造和决策支持转型。传统财务预算管理模式存在业务流程自动化水平低,大部分业务依赖人工操作,导致财务经营管理效率低、成本难以控制、财务数据交互采集困难等问题。数字化技术使得提升财务预算管理自动化与智能水平、重塑财务职能成为可能,为国有企业深化业财融合,推动财务预算管理自动化、智能化管理提供了解决思路[2]。从现有研究来看,国内学者对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主要在成本标准化和经营计划制定等方面做了深入研究。也有部分学者对预算信息化建设和数据处理做了一些探索。但很少有学者针对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展开系统研究。因此,本文以数字化转型为切入点,构建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研究意义。

1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现状分析

随着管理水平日益提升,我国企业基本都建立了较完整的财务管理制度,有效支撑了企业经营发展。但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如何结合大数据、RPA[3]等先进技术手段开展智能化的预算管理和科学决策分析,是当前国有企业面临挑战[4]。总体而言,国有企业现有预算管理体系存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不足:第一,各工作模块缺乏联动互通机制。有的企业虽然已经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决策支持体系,但是各个模块之间的工作是割裂的、独立的,资源难以共享,数据无法互通,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体系的运行效率。第二,体系运行自动化程度不足。目前预算编制、预算分析及预算考核等工作中的诸多环节主要依靠手工电子表格工具完成。财务经营分析的信息化及自动化水平发展程度较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预算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性。第三,辅助决策能力有待提高。财务经营分析工作的重要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辅助支撑,合理的分配预算资源[5]。现有的管理体系由于缺乏良好的信息化、数据化的支持,数据积累不足,数据挖掘与深度分析能力薄弱,难以实现以数据模型为基础的平衡优化测算、中期发展预测等功能,智能化辅助决策[6]能力有需要进一步提升。

2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构建

随着数字技术、RPA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成熟,财务经营管理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是必然趋势;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优化“业财融合”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工作;进一步优化财务经营分析决策管理机制,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是客观要求。本文所构建的智能化管理体系以经营预算标准化、人员操作自动化、数据分析可视化、资源调配动态化和经营决策智能化为目标;其核心内容包括智能化预算编制与资源动态调整、预算资源配置智能化辅助决策、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自动化三大管理机制,与之相应的构建预算填报与需求储备平台、资源配置决策辅助平台、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平台三大信息化平台作为支撑,并构建平台之间的共享数据库。基于以上分析,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2.1智能化预算编制与资源动态调整。建立健全预算常态储备管理机制,完善预算编制全过程标准化建设,为年度预算科学编制和资源动态调配奠定基础。针对预算需求常态化储备、预算填报全过程管理、预算编制标准化等环节重点环节进行信息化,开发预算填报与需求储备自动化管理平台。在预算数据汇总、资源动态调整、预算下达等环节应用RPA技术实现业务流程自动化。2.1.1预算编制流程信息化。预算管理流程具备标准化和重复性的特征,能够使用信息技术实现流程自动化。对现有预算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并显现化,将预算编报的全过程在信息系统中集成开发,实现预算表格模板、编报流程的规范化和自动化,提高预算编报的效率。2.1.2成本定额嵌入信息化平台。编制成本定额,并每年进行更新,明确规定重要科目的成本标准。为了确保预算编制的标准化,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准确性,应用信息技术将预算编制标准,固化到预算编制系统中,在编制预算时实现自动套用。2.1.3预算需求常态储备动态调配。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下,国有企业一般每年开展一次年度预算编制和调整,从预算编制申报到预算批复下达耗时4个月左右,当外部经营条件变化时,批复下达的预算方案往往不能及时适应生产经营业务活动的变化。为此,通过构建预算需求常态化储备及预算资源动态配置工作机制,缓解现有存在问题。以“条块结合”的管理模式,推动实施预算需求储备管理和动态调配。将需求常态储备与动态调配机制进行信息化处理,将需求储备嵌入预算编制平台,实现资源动态调配的信息化和自动化。2.2预算资源配置智能化辅助决策。为更好地适应国有企业经营决策的动态复杂性,提升公司的经营决策智能化辅助能力,保证战略目标的达成。建立以经营现状诊断分析、平衡优化测算、发展趋势预测为核心的辅助决策机制。应用系统动力学工具,建立网状决策分析模型,并进行平台化处理,实现经营决策的模拟仿真[7]。在平台数据接入、数据统计分析和模拟仿真测算等方面应用数字化技术实现业务流程自动规划。智能化决策辅助是企业经营管理决策的平台,是企业开展资源优化配置实现战略目标的有效工具。一个科学的企业决策支持体系主要包含完备的决策管理机制、先进的决策分析工具及扎实的决策基础。建立了以“一个过程,两个基础,三项工作,四个工具”为核心的智能化辅助决策体系,其基本框架如图3所示。其中,“一个过程”是指经营决策过程,是决策支持体系运作的主线。“两个基础”是指管理制度和信息系统,是保证决策辅助体系有效运作的前提。“三项工作”是指经营现状诊断、平衡优化测算、发展趋势预测等三项工作内容。这是决策支持体系的核心内容。“四个工具”包括:统一指标库、决策信息库、项目储备库、指标量化模型,是决策支持体系主要支撑手段。2.3预算执行分析与考核自动化。针对预算执行分析取数困难、人工分析耗时长、人工考核统计的问题,基于现有财务系统,嵌入RPA自动化技术,开发预算分析与考核自动化平台,实现预算数据快速抓取,数据可视化分析,预算考核全流程自动化的管理目标。2.3.1预算执行分析自动化平台。目前预算分析主要以现有财务信息系统为基础,根据需要导出数据,对数据进行加工,以人工分析和报告编制为主要方式。面临的问题是数据获取灵活度不高、导出时间长、数据基础加工费时费力等问题。以RPA为代表的数字化技术,为我们带来了新的问题解决思路,研发设计数据快捷统计工具,实现了数据自动采集、数据自动加工和数据可视化分析的功能。2.3.2预算执行预警机制与信息化。在经营形势多变的环境下,为及时发现并纠正经营活动中的预算执行偏差,超前反馈、提早部署、防患于未然,不断修正全年预测并相应调整经营策略,提高企业的经营应变能力,建立能及时提供预算执行警示的制度、流程、措施、信息化平台等的预警体系[8]。将预警机制在信息系统中固化,通过红灯、橙灯、黄灯、绿灯的方式预警。2.3.3预算考核评价自动化平台。建立完善预算考核管理机制,一方面对年度预算目标进行分解,形成月度预算执行目标;另一方面,制定科学的考核规则和评价方法,并将整个预算考核流程固化在信息系统中,实现预算考核的自动化与规范化。

3智能化体系应用与成效

3.1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应用场景。本文所构建的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能够实现国有企业预算全过程自动化管理,涵盖前期预算编制、中间的过程管理以及最后的结果应用。前端管理主要包括预算需求常态储备管理和年度预算编制两个环节;过程管理包括预算资源动态调配、资源调配动态平衡分析、预算执行分析与监控以及预算执行结果考核四个环节;结果应用包括经营诊断分析和长期投资决策两个环节。该体系通过管理机制的衔接和底层数据联动,使各个环节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形成统一整体。预算需求储备和年度预算编制、预算动态修编,是实现预算资源优化配置的前提;资源配置平衡分析为资源动态调整和长期投资决策提供辅助支持;预算执行分析监控与预算考核能够确保预算目标的有效执行。该体系能够实现从预算需求储备管理、预算编制与分解下达、成本定额管理、平衡优化测算、预算执行统计分析、预算报表自动生成、预算执行预警、考核评价管理等所有关键环节的信息化运作。3.2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应用成效。落实预算管理全过程智能化体系,有助于提升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智能化水平,预期可取得五个方面的成效:3.2.1经营预算标准化。财务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通过成本定额信息化、预算流程信息化等方式有主提升公司预算编报、数据分析、预算考核等业务流程的标准化水平。3.2.2人员操作自动化。在预算数据采集、预算填报等环节引入RPA技术,有望摆脱以往依靠人工进行数据导出、加工的状况,能够节省大量的重复性劳动的时间,实现预算数据加工分析的自动化处理。3.2.3数据分析可视化。利用信息化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并且根据可视化要求,开发可视化套件,在预算执行分析、经营分析诊断、发展趋势预测、平衡优化测算等环节实现数据分析可视化,通过预设计的报表模板生成图表。3.2.4资源调配动态化。通过平衡优化测算、投资趋势预测和预算需求储备管理提高经营预算的预见性和前瞻性,及时掌握预算需求的变化情况,并将变化情况与年度预算编制、预算滚动修编相结合,从而提高资源调配的科学性和动态调整能力。3.2.5经营决策智能化。基于对大量预算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并及时对外部环境变化进行监测,更新系统参数,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对总体预算资源进行平衡优化测算,对未来投资趋势进行预测,从而更好的辅助企业经营决策,提高预算管理与经营决策智能化水平。

4结论与展望

财务智能化管理范文篇3

【关键词】财务智能化;会计基础;教学改革;信息化教学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会计行业飞速进入智能化时代,财务机器人、财务共享中心、财务云、智能财务等推动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向高端化转型。各种全新教育模式,及混合教育,线下课堂等教学方法的涌现,都对传统会计教学方式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再加上一系列会计政策变革,从取消会计从业资格证,到金税三期、四期,再到五证合一、社保费改税、个税改革、营改增等改革,都标示着会计行业的飞速变革。在这种大环境下高校《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也必须打破传统,不仅要更新教学内容,也要更新教学方法,实现智能化时代下教育模式的成功变革,才能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进而满足当今社会对于新型会计高端人才的需求。

一、财务智能化对会计专业教学整体的影响

自会计行业产生至今,经历了手工记账时期、会计电算化时期和财务智能化时期三个发展阶段。而随着三个时期的变化,会计基础工作对于人工的需求急剧下降,财务智能化的产生将会促使会计行业产生断崖式的变化。因此财务智能化的发展开启了传统高职会计专业教学的新篇章。(一)高职会计专业人才能力培养侧重点的偏移。作为新兴的技术力量,财务智能给会计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财务机器人的出现成为了最代表性的应用。未来将会有大量的会计从业人员因为财务智能的广泛应用而失业,只有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主观判断能力的培养,教育内容向管理会计拓展和延伸,才能保持学生毕业后的核心竞争力。(二)高职会计专业教学内容的改变。当前的财务职能还处于开发初期,属于弱智能时代,但对于会计行业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大多数相关人员的注意。财务智能已经在基础数据处理、凭证生成、报表生成与统计、出具简要分析报告等方面展现出替代基础会计人员的能力。在这种形式的倒逼之下,必须将原有的以财务会计为主的会计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减少低阶知识课程,增多高阶知识课程,加设实践操作课程,才是今后高职会计教育内容应有的安排。同时对于学生考核体系也会进行同步变化,加强实践能力的考核比重,改变目前以书本成绩为主的考核现状。(三)高职会计专业新教学方式的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财务智能化在会计行业不断渗透。虽然现在的会计教学仍以学校课堂教授为主要教学方式,但异地教学、同步网课、公开课程分享、跨地区视频学习交流等教学方式也早已进入到我们的生活中。学生不再仅仅被动地学习校内安排的课程知识,更多地通过科技智能来选择自己的会计课程以及实施步骤。“个性化教育”“因材施教”和“以学生为主导”将真正得以实现。

二、财务智能化时代对高职会计人才技能素质要求

财务智能化将高等会计从繁琐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进而使其有更多的时间与经历依据财务智能提供的基础数据进行财务相关事项分析。智能化时代的出现,更意味着会计行业功能提升,使会计行业在单纯的核算与服务支撑职能上,延伸出参与决策的职能,这代表着传统财务会计向现代管理会计的转型,是会计行业质的转变。因此也对高职会计人才技能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学生的三大基本素养。财务智能化的发展将会取代人类会计基础的手工编制报表、人工统计核算、凭证分录等工作,这将对目前会计课中的以上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冲击。在此背景下就需要会计专业学生具备更多的新能力素养: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造意识、实践与思考素养。在终身必须不断学习的时代,尤其是会计专业知识每年都在不断发生变化,这就更应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只有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让学生不断丰富完善自身会计知识体系。创新创造意识在传统教学中经常被忽视,但在财务智能化时代,必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与好奇心,培养创新思维,才能使学生在未来的会计行业中具有社会竞争力。会计本就是实际操作性非常强的行业,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思考,才能将会计书本知识转化成自身的会计技能。(二)财务智能化所需的工作能力。目前的财务智能主要应用于客观操作的会计工作,审核、判断等主观行为,仍旧依靠财务人员。会计人员应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和方法,从大量的数据中进行取舍,提升财务的预测、规划职能。这些都需要财务人员拥有良好的数据收集、分析与预测能力及优秀的职业判断能力。这也意味着伴随着财务智能化的到来,财务会计还应具备战略分析与决策能力,特别是遇到宏观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变化时,更要通过基本财务核算信息,对公司业务做出评估、判断、建议乃至决策。

三、高职财经专业《会计基础》教学现状

《会计基础》是高职院校会计、经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社会人员自主学习财会类技能的基础课程。按照高职《会计基础》教学大纲的规定和要求,这一学科应帮助学生了解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会计账户、会计记账方法、会计程序以及理解掌握会计报表等会计基本知识和相关内容操作。《会计基础》学科往往被安排在高校会计教育的第一学期,在整体会计教学中属于学生会计启蒙科目。但由于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会计基础》教学目前远远无法满足财务智能化背景下的教育需求。(一)教学内容与当今社会的脱节。在财务智能化飞跃发展的当下,《会计基础》课程中手工编制报表、人工统计核算、凭证分录等会计工作财务机器人就可以完成,其相关课程内容也应被逐步取代。另外我国的财政政策正处于变革期,相关规章制度也经常性变动。但是由于《会计基础》课程教材内容无法做到实时更新,严重缺乏当下企业实际财务工作内容的模拟操作,甚至导致其前后内容产生自相矛盾的现象。《会计基础》教材内容与当今社会的脱节,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无法满足企业实际工作中的需求。(二)传统教学方式与实践操作脱节。《会计基础》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来源于会计学科专类书籍,太过理论,并没有将各知识单元与实际工作相融合,学生无法体会会计的整个操作流程,根本不能提高学生的会计专业技能,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发展式思维,甚至无法满足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再加上大多高职会计专业的实训室数量较少,大多数学生实践操作还处于手工记账时期,严重与财务智能化脱节,直接导致学生自身的实践能力差。(三)教师教学经验较少。会计专业新教师初期课程安排大多是《会计基础》学科。教师教学经验薄弱,往往只会采用传统的《会计基础》教学,直接将书本知识通过“填鸭式”灌输给学生,更别说拓展该课程的学科优势。而对于新入学的学生来讲枯燥的听讲,根本无法让他们理解课内知识,也很难培养相关学习的兴趣。而《会计基础》掌握不好,将会直接影响后续会计类专业课的深入学习。

四、财务智能化时代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扭转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理念。传统的会计主要工作目的是为企业提供基本财务信息,满足企业日常财务数据需求。因此,《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会计信息的处理技能,达到技术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但在财务智能化时代,主要凸显了会计管理职能,使传统会计工作者的职业竞争力直线下降,无法适应当前的竞争环境。所以高职《会计基础》课程教学理念也应根据时代,进行相应的转化。加强学生管理会计方面技能的培养,让学生可以熟练使用先进的财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处理。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基本会计知识,更要具有会计管理意识,培养学生成为复合型会计人才。(二)构建《会计基础》课程混合教学模式。依据《会计基础》课程基本教学目标将教学方式分为线上教学、课堂面授两部分。建立线上课堂平台,选取较为抽象,学生不易理解的《会计基础》作为线上教学内容,方便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同时《会计基础》课程教师还可以根据政策的变化,建设丰富多样的多媒体课程资源,实时更新课程内容,帮助学生及时掌握本课程的最新知识。再加上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以学生需求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融合当代网络科学技术,开展互动教学模式,采用分组模式利用会计基础知识进行综合案例的剖析,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与人际沟通能力,还能帮助学生塑造批判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维能力。(三)保证充足的实践操作。实践课程应占《会计基础》课程总学时的二分之一。随着财务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各高职现有实训室的软硬件设施,无法满足《会计基础》课程实践操作所需。各校科可以通过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等方式,形成系统化的校企联动。不仅能使学生得到充足的财务智能系统操作学习,更可以通过校企深度合作,让学生进行真实的项目训练,体验经营管理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会计基础》在企业财务业务中的实际用途,适应最新的会计信息系统与财务管理流程。(四)师资团队的强化。在财务智能化大环境中,高职《会计基础》教师也应增强自身实践经验,将知识结构由传统教学内容向管理型转变,实时关注会计行业前沿动态,不断更新自身知识体系。还可以参加校企合作中的顶岗实践等活动,深度了解财务工作在企业业务与战略发展中的作用,为自身教学积累实际案例与教学素材。同时校方还应组织《会计基础》教师参加互联网与数据化相关知识培训,不断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的能力。进而实现《会计基础》教师由“教学型”向“复合型”转变,达到强化师资团队的目的。

五、结语

伴随着财务智能化时代的到来,高职《会计基础》课程应积极面对高新技术发展变化,从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课程安排、教师自身的提升等方面进行转变和改革。在加强学生会计知识教育的前提下,也要对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创造意识、实践与思考素养进行着重培养。通过师资团队和实训基地软硬件的建设,努力推动高端会计人才培养,帮助学生建立数据收集、分析与预测能力及优秀的职业判断等会计管理能力。进而保证高职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的成功转型,为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输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复合型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小金.财务智能化背景下高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探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4):69~72

财务智能化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高校;智能化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提升,高校智能化管理逐渐成为管理发展重点。在高校智能化管理中,存在现代管理意识薄弱、管理人员能力不足、对网络安全认识不够等不足。在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同时,提升管理层现代管理理念,引进及培养符合高校需求的计算机管理人才,加大软硬件的投入,保障网络及校园安全。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提升教学水平,细化管控教务管理工作,加大财务管理透明度,为师生员工提供生活、工作、学习的基础服务,促进校内信息共享,全面提升高校管理水平,达到智能化管理要求,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

1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意义

随着我国信息化的发展,高校管理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为高校教职员工及学生工作、学习、生活做好服务,提升管理水平。在计算机技术在高校管理中已经应用多年,但在使用过程中,不能发挥智能的特点,课程安排、图书馆、食堂等系统兼容性不足,造成数据、信息交流性差,智能化水平较低,不能达到高校智能管理水平的需要。高校智能化管理是高校时代性、前瞻性的管理方式,是未来高校管理的发展方向,体现了高校管理水平及能力,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程度决定社会定位,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智能化管理是体现高校基础服务水平,新技术运用能力,管理水平等多方面的体现,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智能化管理中,促进高校建设及发展。

2高校智能化管理中计算机技术应用存在的问题

1)管理理念较为落后我国高校建设历史较长,教育机构及理念传统,对新事物接受及运用能力有限,在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中,仍然持有传统观念,在实际应用中对新技术的应用也不能快速适应,在实际运用中相关理论及经验不足,部分高校管理者现代管理理念不足,对信息化建设支持程度不足,在高校智能化管理上投入资源不足,计算机技术在高校管理应用中较为滞后,或照搬照抄“先进”管理模式,没有与自身高校特点相结合,管理理念较为落后。2)管理人才能力不足及缺失在高校管理中,管理人员年龄层次相对较大,对新技术接受并运用能力有限,计算机相关知识及技术专业能力不足,对智能化相关管理智能运用老经验,管理不够细致,相关人才引用不足,专业素质较高同时又具有管理能力的人才培养不到位,高校管理中不能深入对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开发智能化管理的潜力,充分运用到高校管理中。3)网络安全重视程度不足高校智能化管理中涉及高校未来规划、教职员工级学生的个人信息,教学科研成果等重要信息,由于计算机技术自身的缺陷及管理意识的不足,容易造成信息泄露、损毁等问题,在智能化管理过程中计算机硬件及技术的投入管理不足,网络安全程度重视不够,威胁高校智能化管理的安全。

3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策略

在高校智能化管理过程中,树立现代管理理念,提升师资队伍素质,培养现代管理人才,保障网络安全是管理的重点,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中,还灵活运用到日常教学、教务管理、基础服务水平及财务管理等方面,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升了高校智能化管理水平,推进高校管理更上一个台阶。3.1推进高校现代管理水平。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提升了高校管理层的管理水平,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的管理高校,通过计算机技术在日常应用的管理,促进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引进,重视对岗位上培养计算机及管理相关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为高校未来管理打下坚实的人才库。在管理过程中,加大对网络安全的投入,强化管理制度,制定有效机制,投入先进硬件及软件平台,全面保障高校网络及校园安全。3.2计算机技术在教务管理中的应用。1)课程安排。在高校中,专业课程及师生人数较多,课程设置及安排一直是教务管理的难点,利用计算机技术解决高校排课问题,减少复杂的计算过程,降低运算时间,为高校教务管理带来便利,尤其是由于近年来高校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重视素质教育,学生及教师选修课程、临时课程等灵活程度增高,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解决课程安排难题,满足各方需要。2)教学管理。在备课系统中计算机技术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细化教学考评工作,减轻教务管理工作量,提升教师备课效率及教学水平。3)信息管理。作为高校信息管理的重要部分,计算机技术具有重要实用性意义。高校人员较多,师生个人信息收集较为全面,同时高校的科研力度较大,相关成果也较多,在信息管理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收集、整理及安全保护是智能化高校管理的重点。4)成绩管理。高校专业、相关课程及学生数量基数较大,考试事物、考试成绩管理一直是教职员工的重要工作,甚至加班加点连夜进行,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建立较为完善的成绩管理系统,降低教师员工工作量,提升成绩准确程度,灵活安排考试相关考试事物,完善考试及成绩管理,推进教职员工及学生工作、学习能力提升。3.3教学过程中的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升,在高校教学中运用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在教学过程中运用计算机技术开展教学活动,逐渐成为高校教学的主要趋势。通过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运用图片、文字、音频等多方面资源表达知识,丰富教学方式,营造课堂气氛,吸引学生兴趣。利用计算机技术的平台建设,开展学术交流,增强师生、学生的互动交流,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重复使用、容量大、速度快的计算机技术特点,节省教学管理中的经济开支,提升教学管理水平。3.4提升高校基础服务水平。高校日常运行的基础服务较多,通过计算机技术在高校智能化管理的应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促进高校管理的提升。高校教职员工及学生人员基数大,生活、工作、学习都是在校园内进行,在高校日常管理中,为校园内人员提供生活及学习保障是重点,智能化管理,对师生入园管理、图书馆、食堂、续费缴纳、国家扶助拨款等等均需要高校智能化管理,在身份认证及各项金融活动中,计算机技术被灵活运用,智能化管理中降低基础信息录入及更新等重复工作,提升信息准确性,消除信息孤岛,同步金融及基础数据,为教职员工及学生提供良好服务。3.5提升财务管理水平。通过计算机技术在财务管理方面的运用,高校智能化财务管理,可保障校内收费项目、第三方投资账目、国家补贴等方面财务信息的公开、透明,同时能够为学校迅速回笼资金,为高校财务管理宏观把控。促进学生消费观念的养成,在有偿服务过程中,保障金融信息流通畅,保障师生自身财务安全。对第三方管理更为透明及严格,保障高校基础服务质量。

4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智能化管理中计算机技术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重中之重。通过计算机技术,提升管理层的现代化管理意识,促进高校引进及培养管理人才,保障校园稳定及安全具有现实意义。通过计算机技术在智能化管理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等媒介充分调动师生兴趣,提升教学质量;利用计算机技术科学安排课程、教学管理、成绩管理等问题,提升教务管理水平;重视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强化高校财务管理能力,保障日常生活及学习的基础服务,实现高校智能化管理,推动高校经营管理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毅君.金融校园一卡通系统建设的实践和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5).

[2]张兴海,朱明仕.价值判断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价值观教育论析内[J].思想教育研究,2014(3).

财务智能化管理范文篇5

关键词: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财务预算;智能化管理

现有财务预算管理方式下,业务流程自动化程度较低,多数企业依赖于人工,导致财务运行管理效率低、成本控制困难、交互财务收集困难等。通过应用数字技术重组财务职能,为国有企业深化企业整合提供解决方案,促进财务预算管理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据现有研究可知,相关学者主要基于成本标准化和业务规划,深入调查了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一些学者还探讨了预算信息数据的组织和处理,然而,很少有学者系统地研究预算管理智能系统。为此,文章以数字化转型为出发点,构建了一个具有一定创新和研究意义的智能预算管理系统。

1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与职能

1.1全面预算管理的概念

全面预算是企业内部管理改进和优化的方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全面预算与未来销售预测相结合,通过实时控制业务流程,能最大限度降低与公司运营流程相关的成本,全面控制企业运营的所有方面。例如,预测和评估公司的生产成本、现金收入和支出等多个环节,可以判断公司未来一段时间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作为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管理方法,整体预算管理具备以下四个特点。一是通过整体预算管理,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公司业务流程的效率和盈利能力。二是及时掌握市场变动,识别并合理评估市场变化。三是通过积极的市场分析,调整最合适的材料价格范围,预测发展趋势。四是跨部门、多环节协调,实现业务的全面发展。

1.2全面预算管理职能

全面预算管理反映了企业特定时期的发展目标、财务状况和经营效率。预算是对企业未来发展的预测,将企业发展战略转化为业务计划,并根据定量模型将企业发展目标分配给各个部门。预算编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提前实施控制,允许企业积极整合和有效配置发展资源,确保日常经济活动的有效实施。财务部门分析财政赤字,可清楚界定部门责任,监测企业未来经济发展,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执行。综合预算采用量化分配模式,明确公司各部门的职责,按相关指标对各岗位进行检查,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结合公司发展目标和员工目标,确保预算管理的有效性。通过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估和激励,可以提高总体预算水平,完善企业管理机制,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从而保证企业的现代化控制模式。此外,以市场为导向的综合预算可以预测公司的业绩,有效结合公司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助力企业内部治理结构的优化。

2国有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2.1有助于国有企业战略匹配的实现

根据公司发展战略,通过资源配置将预算管理调整为资源管理,协调各种分布式管理系统和方法推广预算管理。资源管理的战略目标和方向是综合发展目标。预算管理从公司的战略目标出发,将战略目标细分给不同的部门,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使之服务于公司的战略目标,继而为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作出贡献。

2.2有助于加强对国有资本的控制和绩效管理

预算管理目标是管理业务活动的实施,而不是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制订计划。公司的预算计划取决于当前的形势和公司的发展方向,公司应按照既定的目标开展活动。一方面,公司应长期预测业务风险并冷静应对;另一方面,应确保公司总资源的有效利用,以降低支出成本,解决以往运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业务资源的利用率。此外,详细的预算指标能为国有企业绩效管理提供估值数据,管理层可以根据预算评估报告分析运营过程中结果的变化,并纠正预算评估报告结果与实际数据和预期的偏差,确保公司预期利润的实现。

3国有企业预算管理的现状

3.1缺乏对费用预算的正确认识

许多国有企业对预算和成本控制的认识仅限于少数管理人员,大多数员工对预算管理的认识不足,企业的预算任务并不全面。此外,大多数企业对预算管理采取被动态度,对支出预算的理解存在偏差,单方面将预算数字等同于财务数据,认为预算只是粗略的,而不是准确的。

3.2预算管理结构不完整,缺乏指导性

由于国有企业对成本预算的认识不够充分,许多职能部门和责任中心忽视了成本预算制度的重要性,将成本预算管理与成本预算编制混为一谈,并由财务人员来负责。如果人力资源与费用预算管理分析报告仅以零散数据为分析报告的主要数据,仅依赖于单方面收集的数据,则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最终影响企业的预算管理目标。因此,各部门只有上报上一年度本部门预算管理的真实数据,预算编制人员才能依据这些数据编制真实、有效的预算报告。

3.3全面预算的考核和奖罚制度不完善

由于目前国有企业的预算考核主要以财务预算为中心,对财务相关指标的预算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企业管理层只关注收入、成本、利润等相关指标,对其他与经营相关的预算不够重视,以致于预算指标的设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不能有效发挥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此外,国有企业的预算考核往往缺乏激励机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职工的积极性。

3.4企业内部权责划分模糊

国有企业并非由一个人控制,加上我国相关法律也没有对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做出解释,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私营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性质不同,国有企业的权利基本集中在公司内部,分公司的权利也受到政府的限制,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分公司的整体效率和利润率。此外,国有企业总体预算往往局限于销售和企业生产,没有对无形资产、运输线路、办公设备、货物加工等相关指标进行总体预算分析,不利于公司的正常发展。

3.5缺失预算控制执行力

企业要想实现预算管理水平的提高,不仅要做好预算编制工作,完善预算评价体系,还要改进预算管理的实施。传统的预算管理虽然能反映公司当前的环境和财务状况,但是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可能存在潜在风险。目前,国有企业缺乏预算控制和执行能力,不利于各种预算管理活动的开展,再加上国有企业无法根据项目活动的实际成本进行全面、准确的核算,这也将降低企业的管理水平,甚至会降低国有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例如,主管部门没有将支出详情通知财务部门,公司无法合理控制各项活动产生的成本,加上成本存在很大的随机性,阻碍了企业各项决策的有效开展。

4构建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

随着数字技术、RPA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的发展,财务管理逐渐向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完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优化财务整合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财务分析决策机制,提高财务管理的智能化水平和工作效率。智能化管理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智能预算编制、资源动态调节、智能辅助预算资源分配决策、自动分析和评估预算执行情况,能为满足预算编制需求提供一个信息平台,并建立共同的数据库。

4.1智能化预算编制与资源的动态调整

4.1.1预算编制流程信息化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实现预算管理过程的自动化。目前,部分国有企业对现有预算过程进行了分类和可视化,并将整个预算编制过程纳入信息系统,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预算流程模板的标准化和自动化,提高预算编制效率。4.1.2成本定额嵌入信息化平台实施支出配额并每年更新,以明确关键主题的支出参数。为了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国有企业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预算编制标准纳入预算编制系统,在预算编制中自动应用。

4.2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的应用场景

通过开发智能预算管理系统,可以自动管理国有企业的整个预算过程,包括前期预算、中期流程管理、最终结果应用。初期管理包括两个部分,即持续管理预算需求和管理年度预算编制。过程管理由四个部分组成,即动态预算资源配置、动态均衡的资源配置分析、分析和控制预算执行情况、评估预算执行情况。结果应用包括经营诊断和长期投资决策。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通过底层的控制机制和数据构成统一的整体,为各个环节之间的有机联系奠定了基础。资源平衡分析支持资源动态调整和长期投资决策、预算执行分析与控制、预算评估,可以有效地完成预算任务。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实现了预算需求初始管理、预算编制分解等关键要素的信息化,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成本分配,优化余额,统计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自动编制预算报表,预警并评估预算执行情况等。

4.3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的应用成效

预算管理智能化体系的实施,将有助于提高国有企业预算的智能管理水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业务预算标准化。智能化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的成本分担和预算过程的信息化,提高了公司预算编制、数据分析、预算评估等工作流程的标准化水平。(2)人员操作自动化。在预算数据收集、预算编制等领域引入RPA技术,将不再依赖出口和人工数据处理,节省大量的重复时间,实现预算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和分析。(3)数据分析和可视化。利用数据分析信息平台,根据视觉需求设计视觉套餐,提供预算执行分析、业务分析等领域的视觉数据分析,实现了趋势预测、余额优化等。(4)资源动态分配。通过平衡优化计算、预测投资趋势和管理预算储备,提高业务预算的可预测性,及时发现预算需求的变化,并结合这些变化,将年度预算编制与滚动预算相结合,增强了动态调整能力。(5)合理决策。分析预算数据,及时监测外部环境变化,更新系统参数,平衡优化总资源预算,预测未来投资趋势,能更好地支持企业的业务决策,提高预算智能化管理和决策的水平。

5国有企业加强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策略

5.1建立全面预算管理体制

全面预算执行的有效性离不开外部监督,企业需建立全面的预算执行监控系统,由财务部负责监控业务运营流程,及时发现全面预算管理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首先,国有企业必须重视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考核制度,将企业全面预算的执行与工作人员的考核制度挂钩,以提高企业预算管理的整体水平。其次,绩效考核监督机构应采用外部监督的方法,深入研究国有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情况,在对人员进行内部评估时,可以实施绩效考核制度,以调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国有企业的每个员工都面临着独特的业务挑战,实行晋升模式,可以使公司全体员工积极参与预算管理的实施。最后,公司财务人员应结合本年度全面预算管理目标的实施情况,制订下一年度的预算指标,并逐步确定公司每位员工的任务和目标,以不断推进预算指标的合理化。由于企业的运营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还取决于团队的合作,因此企业预算指标的实现必须将个人任务的数量和绩效作为评估的主要因素。

5.2重视预算执行管控,提高预算执行效率

预算指标后,公司应逐步划分预算指标,将公司总体目标分为行业目标和个人目标,将年度目标分为季度目标和月度目标。企业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以预算管理为重点,优化企业资源配置,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要完善审批制度,严格落实不相融岗位分离原则,明确职权的范围和方向,优化审批,增强员工的责任感。国有企业的预算部门需做好预算审核工作,分析预算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各部门应定期向预算管理层报告,并由预算管理部门进行汇总,形成综合执行情况报告,以动态监控预算的执行情况。

5.3建立预算考核和奖罚机制

企业应建立合理的预算审核和奖惩机制,明确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和利益,以反映企业具体的预算执行情况。预算评估应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指标。国有企业应遵守公平、公正、公开原则,重点根据每个预算执行单位的特点对指标进行评价,同时应根据预算审核结果对企业各部门进行奖惩,实现预算目标与员工激励的有效结合,以充分体现预算权限,增强员工参与预算过程的动力,提高预算执行效率,继而提高国有企业管理水平。

6展望

随着数字、人工智能、RPA等技术在金融领域应用的逐渐深入,财务预算管理自动化与智能化向数字技术的转变是必然趋势。目前,数字技术正逐渐成熟,在金融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国有企业积极探索RPA、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并进行合理的应用,是进一步完善企业管理的关键。一些国有企业虽然建立了系统化、综合的预算管理机制,并通过系统管理过程进行实施,但是缺乏不同工作模块间的交互机制,以及缺乏智力支持、决策能力等。建立国有企业智能化预算管理系统,将提高预算管理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水平,有助于分析业务和作出决策,实现业务预算的标准化、劳动力操作的自动化、数据的可视化分析等,动态调整资源配置,实现管理决策的智能化。7结束语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日新月异,智能化、自动化水平逐步得到提升,智能业务分析和决策系统逐步实现自动化。目前,智能系统主要处于理论研究水平。未来如何真正建设“标准化业务预算、自动化人力操作、可视化数据分析、动态资源配置、智能化业务解决方案”的智能平台,还需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刘宝红.房地产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135-136+143.

[2]张莹,徐魏敏.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管理对经营投资决策的影响分析[J].财经界,2017(35):95.

[3]姜红德.智能机器人(RPA)改变财务管控模式[J].中国信息化,2017(12):44-45.

[4]王敏,彭敏娇.大数据时代全面预算绩效管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分析[J].经济纵横,2019(5):58-66+4.

财务智能化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数智集成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数智时代给智能财务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要以智能化环境下财会人才培养创新为核心进行教学改革,以智能化助推国际化、本土化和专业化建设,以国际化、本土化和专业化建设引领智能化发展[1]。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中,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智能会计软件可以提升教育的智能化、高效化,促进教学工作的业财一体化发展。同时,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的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代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智能财务人才,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优势。

1数智集成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价值

在数智集成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了传统的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特征,加强对社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让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在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中,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机遇,学校可以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财务人才培养平台,应用财务共享的网络化教育中心,达到高质量、高效率培养学生的目标。在智能化的会计财务流程学习中,学生可以掌握先进财务机器人的使用方法,并结合其流程自动化技术了解相关学习资源和数据,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学可以运用分发引擎来培养学生的数据计算、处理、加工等能力,还会要求学生采用数据对比的形式生成分析报告,推动财务共享模式的发展。学校能提升学生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对新型技术工具的运用意识,并将知识有效应用到各个财务场景中,提高教学质量。在数智集成时代,高校培养出的智能财务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强化创新创业人才理念,通过完善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促进学校与企业课程的研讨与合作,让学生了解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在实践发展等方面的学习水平,从而落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目标和要求[2]。

2数智集成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没有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智能化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2)在人才培养内容方面,没有充分结合智能财务教学资源和素材来提升学生对相关智能化知识应用的能力,没有充分结合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对智能财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度不够。针对这些情况,需要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不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智能财务人员。

3数智集成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现状

3.1去中心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难度较大

混合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未来的主要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与完善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短期内需要完成的任务,但目前线上资源平台建设的标准不够统一,去中心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难度较大,必须根据实际发展需要来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去中心化教学资源平台上有多个参与主体,这些参与主体要协同合作才能完成整个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谁牵头?谁认定?企业如何发挥指引作用?这些都是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的各种资源如何与企业、行业对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和教学相关要求?这些问题都要求在建设平台时被充分考虑,以体现出资源共享、透明的特性。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平台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被不断完善,满足智能化财务人才培养需求,充分发挥出教学资源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3.2对师资队伍的复合型要求不断提高

现代企业需要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这就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是目前的重要任务。从课程的变化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数智集成时代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较为重视,很多课程都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要求教师具备计算机知识和最新的智能财务管理理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不断学习新知识。

3.3对高校网络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

数字化校园建设为线上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对高校网络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财务等技术的运用与普及,大学生在网络上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习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运用也离不开网络,网络教学平台的完善让很多线下教学可以线上完成。

4数智集成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对智能化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进行调研分析,发现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应用使财务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技术加持下信息化的不断升级促进了会计从核算、监督的基本职能逐渐向管理职能及其他派生职能扩展[3],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较为注重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业务流程、实操技能的掌握,已经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传统会计软件操作的基础上提升智能化学习和数据化学习的水平。学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找准人才培养方向,结合财务共享、大数据、云财务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来打造具有建设性、指导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将人才培养目标作为79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有效指导方式,主要负责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4]。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培养产学双修、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创新型和智能化人才,明确智能财务人才在创新精神、科学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培养目标,清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将学生培养成为面向社会服务、企业转型及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方面论证,要根据学生特点、职业岗位的需要来树立科学的人才目标,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提供保障。数智集成时代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财务人员的职业岗位能力需要来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以满足现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需求。

4.2对人才培养内容进行优化与创新

在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人才培养内容进行优化与创新,根据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来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促进会计人才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不断提出,企业对人才能力的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数智集成时代,智能财务的人才需求在不断转变,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能力标准以及未来会计行业的发展形式来进行课程体系建设[5],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智能财务人才的通识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并添加一些与智能型、数字型等有关的课程模块,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学习意识。同时,添加业财一体化、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等内容,培养学生在财务数据分析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决策等能力。智能财务人才培养需要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色课程体系进行有机融合,根据人工智能运用等教学内容加强对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数据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平台包含了很多可以培养学生智能应用能力的学习内容,学校需要积极对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和素材进行挖掘,也可以打造针对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的大数据平台,结合大数据、智能化的教育平台来实现网络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融合共享、协同发展,使学生可以了解到会计行业前沿的技术理念和知识内容[6]。

4.3将教学案例融入到实训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水平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将教学案例融入到实训教学中正好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需求。通过案例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学校需要顺应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转型趋势,要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来转变以往的思维定式,积极学习先进的本科高校教学理论,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为了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思维能力,学校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要充分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大数据、财务共享理念等内容,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7]。同时,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构建完善的、高标准的课程教学程序,也可以借助企业模拟实践仿真课程,加强智能财务各个场景与环节的模拟教学工作,增强学生对业务流程的掌握能力,推动可视化教育工作的合理开展。数智集成时代,企业对智能财务人才的实践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专业实践技能[8]。

5结语

在新经济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积极进行着转型和升级,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在加强对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数智集成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根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来树立数字化、智能化的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内容进行优化与创新,通过结合教学案例来开展实训教学,充分做好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培养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智能财务高级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能财务人才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靳庆鲁,朱凯,曾庆生.数智时代财会人才培养的“上财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1,(11):28-34,45.

[2]张霞.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J].今日财富,2018,(21):131.

[3]张庆龙.下一代财务:数字化与智能化[J].财会月刊,2020,(10):3-7.

[4]杨亚珍.论集团企业财务预算、审计和预警控制制度的完善[J].现代经济信息,2009,(09):105,107.

[5]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2004年度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核工作的通知[J].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04):24-27.

[6]李昌艳.试论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J].中外企业家,2020,(19):31.

[7]吴超林.中国企业财务预算应以现金流量为中心[J].当代经理人,2006,(21):1505-1507.

财务智能化管理范文篇7

关键词:数智集成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数智时代给智能财务人才培养带来的挑战和机遇,要以智能化环境下财会人才培养创新为核心进行教学改革,以智能化助推国际化、本土化和专业化建设,以国际化、本土化和专业化建设引领智能化发展[1]。在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中,通过运用各种各样的智能会计软件可以提升教育的智能化、高效化,促进教学工作的业财一体化发展。同时,根据企业职业岗位的需求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69养现代企业需要的应用型高级智能财务人才,发挥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优势。

1数智集成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价值

在数智集成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变了传统的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结合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特征,加强对社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力度,让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成绩。在智能财务人才培养中,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人才培养工作带来了很大机遇,学校可以构建数字化、网络化的财务人才培养平台,应用财务共享的网络化教育中心,达到高质量、高效率培养学生的目标。在智能化的会计财务流程学习中,学生可以掌握先进财务机器人的使用方法,并结合其流程自动化技术了解相关学习资源和数据,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学可以运用分发引擎来培养学生的数据计算、处理、加工等能力,还会要求学生采用数据对比的形式生成分析报告,推动财务共享模式的发展。学校能提升学生在数据处理和分析等方面的运用能力,强化学生对新型技术工具的运用意识,并将知识有效应用到各个财务场景中,提高教学质量。在数智集成时代,高校培养出的智能财务人才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人才需求,强化创新创业人才理念,通过完善的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促进学校与企业课程的研讨与合作,让学生了解更多课堂以外的知识内容,提升学生在实践发展等方面的学习水平,从而落实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目标和要求[2]。

2数智集成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1)没有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缺乏对学生智能化学习和应用能力的培养;(2)在人才培养内容方面,没有充分结合智能财务教学资源和素材来提升学生对相关智能化知识应用的能力,没有充分结合教学案例对学生进行实训教学,对智能财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视度不够。针对这些情况,需要加强对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不断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智能财务人员。

3数智集成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现状

3.1去中心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的难度较大

混合教学模式是高等教育未来的主要教学模式,线上教学资源平台的建设与完善都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短期内需要完成的任务,但目前线上资源平台建设的标准不够统一,去中心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难度较大,必须根据实际发展需要来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资源平台建设。去中心化教学资源平台上有多个参与主体,这些参与主体要协同合作才能完成整个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建设过程中,谁牵头?谁认定?企业如何发挥指引作用?这些都是在教学资源平台建设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高校的各种资源如何与企业、行业对接?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国家规定和教学相关要求?这些问题都要求在建设平台时被充分考虑,以体现出资源共享、透明的特性。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平台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被不断完善,满足智能化财务人才培养需求,充分发挥出教学资源平台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

3.2对师资队伍的复合型要求不断提高

现代企业需要复合型的高级技术人才,这就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提出了更高要求,打造复合型师资队伍是目前的重要任务。从课程的变化和实践教学体系的变化中可以看出,数智集成时代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较为重视,很多课程都提出了大数据的概念,要求教师具备计算机知识和最新的智能财务管理理念,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不断学习新知识。

3.3对高校网络安全的要求不断提高

数字化校园建设为线上教学的实施提供了基本保障,同时对高校网络的安全性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互联网和智能财务等技术的运用与普及,大学生在网络上获取知识已经成为习惯,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运用也离不开网络,网络教学平台的完善让很多线下教学可以线上完成。

4数智集成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策略

4.1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对智能化相关理论及其应用进行调研分析,发现以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应用使财务环境发生了明显变化,技术加持下信息化的不断升级促进了会计从核算、监督的基本职能逐渐向管理职能及其他派生职能扩展[3],传统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较为注重学生对会计理论知识、业务流程、实操技能的掌握,已经不能全面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已是大势所趋,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和传统会计软件操作的基础上提升智能化学习和数据化学习的水平。学校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找准人才培养方向,结合财务共享、大数据、云财务背景下的人才培养需求来打造具有建设性、指导性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将人才培养目标作为推动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有效指导方式,主要负责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4]。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培养产学双修、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创新型和智能化人才,明确智能财务人才在创新精神、科学文化水平等方面的培养目标,清楚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业务处理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将学生培养成为面向社会服务、企业转型及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高素质、高水平人才,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质量。在人才培养目标确定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方面论证,要根据学生特点、职业岗位的需要来树立科学的人才目标,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提供保障。数智集成时代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新要求,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结合财务人员的职业岗位能力需要来进行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以满足现代应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养改革的需求。

4.2对人才培养内容进行优化与创新

在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对人才培养内容进行优化与创新,根据企业的职业岗位需求来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促进会计人才的全面发展。随着新课程改革要求的不断提出,企业对人才能力的标准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数智集成时代,智能财务的人才需求在不断转变,结合企业的人才需求、能力标准以及未来会计行业的发展形式来进行课程体系建设[5],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在智能财务人才的通识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原有教学的基础上加入创新创业课程的内容,并添加一些与智能型、数字型等有关的课程模块,提升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学习意识。同时,添加业财一体化、跨专业综合实训课程等内容,培养学生在财务数据分析中的大数据技术应用、决策等能力。智能财务人才培养需要与应用型本科高校的特色课程体系进行有机融合,根据人工智能运用等教学内容加强对课程教学体系的优化,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数据化时代背景下,网络平台包含了很多可以培养学生智能应用能力的学习内容,学校需要积极对网络化的教学资源和素材进行挖掘,也可以打造针对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的大数据平台,结合大数据、智能化的教育平台来实现网络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融合共享、协同发展,使学生可以了解到会计行业前沿的技术理念和知识内容[6]。

4.3将教学案例融入到实训教学中,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技能水平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为现代企业培养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将教学案例融入到实训教学中正好符合应用型本科高校的教学需求。通过案例教学,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起到了促进作用,增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对应用型本科高校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起到了促进作用。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学校需要顺应企业财务共享模式的转型趋势,要针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来转变以往的思维定式,积极学习先进的本科高校教学理论,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效率。为了提升学生的国际化思维能力,学校需要运用多元化的教育模式,要充分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大数据、财务共享理念等内容,从而推动课堂教学的创新发展[7]。同时,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资源共享和合作,构建完善的、高标准的课程教学程序,也可以借助企业模拟实践仿真课程,加强智能财务各个场景与环节的模拟教学工作,增强学生对业务流程的掌握能力,推动可视化教育工作的合理开展。数智集成时代,企业对智能财务人才的实践技能水平要求较高,应用型本科院校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学生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有专业实践技能[8]。

5结语

在新经济时代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积极进行着转型和升级,应用型本科高校也在加强对智能财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在数智集成时代,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根据企业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来树立数字化、智能化的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目标,对人才培养内容进行优化与创新,通过结合教学案例来开展实训教学,充分做好智能财务人才培养的相关工作,培养现代企业所需要的智能财务高级技术人才,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能财务人才保障机制。

参考文献:

[1]靳庆鲁,朱凯,曾庆生.数智时代财会人才培养的“上财模式”探索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21,(11):28-34,45.

[2]张霞.企业财务预算的编制与执行[J].今日财富,2018,(21):131.

[3]张庆龙.下一代财务:数字化与智能化[J].财会月刊,2020,(10):3-7.

[4]杨亚珍.论集团企业财务预算、审计和预警控制制度的完善[J].现代经济信息,2009,(09):105,107.

[5]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做好2004年度中央企业财务决算审核工作的通知[J].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告,2005,(04):24-27.

[6]李昌艳.试论现代企业财务预算精细化管理[J].中外企业家,2020,(19):31.

[7]吴超林.中国企业财务预算应以现金流量为中心[J].当代经理人,2006,(21):1505-1507.

财务智能化管理范文篇8

关键词:政府会计制度;高校财务;智能化财务

财务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历经三个阶段。第一阶段80年代,计算机开始应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了单机版会计电算化,将手工记账方式逐渐转变为计算机记账,财务信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方便统计和查询,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存在的缺点是所有数据都保存在单独一台计算机上。第二阶段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使的单机工作的计算机通过网络实现了单位内部局域联网与互联网相连。加之网络版财务软件等技术的应用,财务工作实现了数据共享,财务内部工作完成了单人参与到集体参与的过渡。此阶段存在的缺点是,财务信息和数据被财务以外信息使用者很难获取,对财务工作的了解和理解程度较低。第三阶段是近年来,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支撑的财务管理变革。高校财务所有的参与者都可通过互联网等新技术便捷的获取需要的财务数据,提高了财务工作的效率、参与度、公信力等,对财务政策等的宣传力度有了很大提高。按照国家财税改革要求2019年1月1日高校开始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按照新制度要求开展财务工作。高校财务如何利用新技术,抓住财务管理变革的机遇,顺利实行政府会计制度是当前和未来的工作方向。

一、目前高校财务管理和核算模式的优缺点

现阶段X高校财务工作主要是通过互联网和财务软件实现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的联网处理、共享服务、数据查询等功能。但许多财务信息和功能仅停留在高校财务部门内部,许多财务信息无法快速、便捷的被使用者获取,帮助使用者分析问题和做出决策。(一)现有财务管理和核算模式的主要优点。(1)财务管理信息量较小,会计核算比较简单。现有的财务管理对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基本都停留在财务数据的统计和汇总。会计核算方面,借助会计软件,会计人员凭借对各种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掌握度完成审核和报销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基本都能完成,复杂程度不高。据统计,高校会计核算主要分为日常采购、差旅费、会议费、培训费、交通费、日常借款、资产折旧/摊销、财务会计月末结转/年终转账等,按照单据量日常采购业务最多,按照业务处理复杂程度差旅费单笔报销占用工作量较多(集中在票据审核和补助计算)。相同业务重复发生,核算工作难度不高。(2)高校财务软件功能较少便于掌握。现有的财务软件提供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功能较少,主要是满足基本的数据汇总和统计,使用操作方法简单,易学易用。经过简单的熟悉就能较好掌握使用。会计人员人均经常使用财务软件在两三种。据统计,高校财务软件主要功能模块有网上报销、网上申报、财务查询、统一支付平台、财务报销、银校互联系统、预算管理、报表管理、个人收入系统、学费管理、工资管理、接单系统、单据物流等。其中网上报销、网上申报、财务查询、统一支付平台、单据物流五个功能主要由财务报销人员使用。财务人员需做好功能维护,确保系统正常使用。(3)面对面处理业务占业务量比重大。现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模式离不开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许多通过双方电话或通信软件描述不清的或容易产生理解偏差的问题,可以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达到充分的理解。X高校自2017年起使用互联网+网上报销,财务报销单据采用面对面收单和自助收单机并行的方式。在微信、QQ中建立了多个政策交流群,没有完全推行自助收单机方式,简单的财务业务报销人会使用自助投单机。复杂的业务采用面对面收单方式,保留了面对面沟通交流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增加了人工成本,但是符合改革的规律,获得了绝大多数教职工的理解和支持。(二)X高校现有财务管理和核算模式的主要缺点。(1)财务信息与其他信息平台数据无法共享。财务信息系统和高校其他信息系统之间自成体系,单独运行,数据无法进行共享,数据的使用和价值得不到体现,造成财务和业务在许多环节不同步,财务管理与经济业务运行脱节。X高校资产管理部门使用久其固定资产管理软件,财务部门使用天财财务软件,数据无法连接实时共享。工作过程中存在资产管理部门办理了资产建账手续,到财务报销时出现不符合规定不能报销的情况;存在资产管理部门办理了资产建账手续,未在财务办理报销手续,资产对账工作难以开展等情况。资产对账工作过多依靠人工,对账工作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出错率高。X高校的本科生实行学分制管理模式,教务处负责学生选课和学分结算,财务处负责学分学费的预收和结算。本科生在教务处选课系统中只能查询到自己的选课信息,以及学分信息,但是无法查询预交的学费和应该缴纳的学分学费。学生在财务处系统中能够查询其缴纳的学费、住宿费、代收费的金额、次数、时间和方式,但是无法查询学分学费选课明细情况。因为两套系统数据孤立,没有形成无缝衔接,造成一些学生对财务处学费管理系统中本人的学分学费数据产生疑问。(2)会计核算工作标准化程度不高。由于会计核算工作水平完全依靠会计人员对规章制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经济业务的财务判断水平,造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情况。同样的业务经不同会计人员处理可能会出现不同的处理结果;引起经济业务办理人员对财务工作执行标准的质疑,影响财务工作的严肃性和规范化,影响财务统计数据的全面性和准确性。为了尽可能消除这种情况,X高校采取了退单审核制度,所有接收的会计单据,如果出现需要退单的情况由会计人员在退单原因单上写明退单原因,由会计核算科长统一审核,对于无需退单的单据返回由会计制单完成报销工作;需要退单的由科长签字退回报销人。这种制度的执行,基本解决了以前教职工反映的会计工作标准不一致的问题。但这个制度的缺陷在于会计核算科长对政策的执行必须保持准确和一致。(3)财务数据统计和分析工具不足。现有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软件只提供了简单的数据统计和汇总,数据对比分析工具缺乏,许多统计数据需要会计人员通过对大量的财务数据和表格进行复杂的加工和整理获得,工作量巨大,同时由于经过复杂的操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不高,无法准确地反映经济业务的真实情况。统计功能的不足体现在财务处内外两个方面。对于财务处内部,财务软件统计功能少,无法满足个性化的统计需求,需要人工加工处理;对财务处外部报销人仅提供项目报销明细查询功能,其他统计分析功能缺失。加上政府会计制度要求的双分录记账,借款冲销等财务账务处理规定都给报销人理解报销数据带来了困难。比如科研项目在项目结题时需要编写结题报告,其中项目决算报告需要项目组成员从财务系统中反映的报销明细数据按照决算项目统计。由于统计软件显示数据按照财务工作者的理解思路设计,造成不了解财务知识的教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出现将借款金额和核销金额重复统计等情况,时有老师反映财务报销数据不好理解,造成统计工作量很大,最终统计的数据还有出入。(4)学校财务预算和会计核算结合度不高。高校现有的预算财务和会计核算互相结合的不高,预算制定的准确性、严谨性程度不高。业务部门对财务预算的严肃性认识不高,造成超预算的情况比较多,给会计核算工作严格按照预算执行带来了困难。业务部门对所管经费的拨付和结余情况了解渠道较少,无法通过本部门信息系统获取。财务系统中显示的信息专业性较强,个别缺乏财务知识的使用者无法准确获取需要的信息,造成对预算的不重视。X高校预算工作存在个别项目重编制、轻执行,预算执行率低、预算执行超支现象发生的情况,财务预算工作的严谨性无法得到保障。比如:一些部门以本部门工作对学校发展非常重要为由,申请项目经费成功后,项目进展缓慢,造成预算资金较长时间占用,无法调剂学校其他更急需资金支出的项目。还有一些部门预算编制不科学、不准确造成预算超支执行,后期频繁调整预算,占用学校留存资金,影响了财务预算的严肃性。

二、X高校财务智能化的发展规划

根据国家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要求,高校财务工作面临着重新构建会计核算和报告体系;实现财务与资产管理系统的时时连接和动态匹配;经济业务合同的详细管理;业务与财务的充分融合。这些新要求的实现需要借助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特别是业务与财务的充分融合,打通财务与其他业务部门数据之间的联系,实现数据的无缝连接,会计人员从简单的凭证制作工作中抽身,参与到经济业务的事前和事中帮助、指导和监督中,将管理会计思想引入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中。陕西省教育厅计划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为陕西高校构建起“教育财务专属云平台”,实现原始单据智能识别、业务场景语义理解、结算单据智能稽核、报账流程电子签批、经费支付无缝衔接、账务核算自动生成等应用(图1)。X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弱点和难点,可以通过参与和使用由陕西省教育厅牵头推进的财务智能化改革工作逐渐解决。但此项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财务人员的再学习、软硬件的更新、校内职能部门的参与程度、校外业务单位的融合程度等等都会影响财务智能化的推进程度和影响力度。(一)加快高校财务人员的培训学习。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以及财务智能化的逐渐应用,要求高校财务人员培训学习工作尽快适应调整发展变化。通过培训学习使得高校财务人员充分认识和重视国家实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熟练掌握核算工作要求,善于发现工作中的问题,主动思考提出解决方案;业务处理务必考虑后续工作需要,切勿只顾眼前业务处理。随着大数据、财务机器人等新技术的出现,高校财务人员的工作方式、工作内容、岗位设置及职责等都将发生变化,简单化、标准化高的业务将由财务机器人完成,从事基础工作的会计人员要通过再学习,转变工作重心到财务管理、数据分析、财务监督等工作中,更深层次地参与到高校财务工作中。(二)继续推进高校内控控制工作建设。2018年底X高校经学校内控控制建设和实施工作领导小组和学校相关会议审议通过印发内控控制工作规范并施行。工作规范从单位层面、业务层面、评价与监督三个方面对X高校工作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进一步明确了各层次工作开展的流程、风险点、各岗位职责、工作目标等内控点。在业务层面分别对“预算业务”、“收支业务”、“奖助学金业务”、“政府采购业务”、“资产控制”、“建设项目控制”、“合同管理控制”共7个方面进行了明细设计和要求,明确了流程范围、控制目标、流程风险、审批权限、部门及岗位职责、流程风险图、控制矩阵图、不相容职责分离等内容。全方位地对相关工作进行了规范。为X高校落实内控控制工作打下了制度基础。内控工作的不断建设,相关职能部门业务开展与财务管理工作必将融合。(三)积极推进校内外业财融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高校智能化的发展必将推进校内外的业财融合工作大发展。现阶段X高校校外办公用品采购、差旅费预订等日常业务仍然由采购人自行采购,相比一些业财融合工作发展快的高校,存在采购环节内控工作水平不高,资金使用效率低,成本支出高等问题。在财务智能化的背景下财务人员应积极与各部门进行沟通,了解业务的具体过程等情况,将业务与财务融合发展。本文构建X高校的业财融合流程图如图2所示。

三、财务智能化对高校财务工作的影响

(一)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流程重构。财务智能化的应用,必将改变原有的会计核算工作流程。财务信息与其他信息的不统一情况将不存在,高校的每个个体都将成为财务信息的创造者和使用者。财务智能化将标准化、重复性、机械性的会计工作交给智能机器人和智能软件完成,从根本上解决人工工作形成的执行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对于需要运用思维和智慧的财务工作则继续由人工完成。财务部门的工作流程梳理和人员分配需要重新思考,简单的工作岗位将逐渐被智能机器人取代,财务分析和控制功能逐渐成为工作的重心,以为高校制定长期规划提供准确的财务预测数据。[1](二)财务人员定位发生变化。实现财务智能化以后会计人员从简单的工作中抽身出来,到经济业务发生的一线去了解业务情况,制定标准化、规范化会计核算工作流程。更好地完成财务服务和财务监督工作。现有的只完成会计记账、报表编制等会计工作要求已不能满足智能化财务工作的需要,会计人员必须从懂财务到懂业务回到业财融合上,从会计核算到会计控制和会计监督等工作重心的转变。[2]发挥财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不断推动高校财务改革。同时,财务人员的培养发展方式将发生根本的变化,人才队伍的建设规划必须紧跟财务智能化和高校发展的需要。财务人员要主动去参与学校发展的各项工作,借助自身的专业优势,对项目的全过程给予科学合理的财务建议,提高高校的财务工作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率,实现财务与业务的有机结合。(三)财务信息与其他信息的共享共建。财务智能化对高校财务的影响是系统性、全面性的。首先要制定智能化财务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宣传智能化财务的优点。从高校全局制定信息平台建设规划,以财务信息化建设为“排头兵”,促进业务信息化平台与财务信息化平台建设相结合,数据实时动态连接,所有数据共享,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误解。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绩效,实现高校利益最大化。

四、高校财务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财务系统与校内、校外上下游服务商数据互联。未来高校财务信息要实现与校内其他信息平台的实施连接,实现信息共享;实现财务信息要实现与校外上下游服务商的平台实施连接,提高数据共享时效性,提高资金使用价值和效益。例如财务信息在校内人事处、资产处、科技处、招标处、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的平台共建数据共享,在校外与携程、滴滴等服务商互联,方便教职工出差订购交通票据、住宿酒店、接送机服务等,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二)实现高校财务财务云、大数据的高度应用。为了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国家多次强调要给科研人员松绑,将科研人员从日常的财务报销工作中解放出来。这给高校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财务工作必须不断优化业务流程,精简办事手续,提供更加方便,体验感更好的财务服务。财务云和大数据为高校财务工作者完成此项工作提供了技术保障,能够给科研人员提供更加高效、简洁、自动化、智能化的财务服务和财务预测。[3](三)财务工作者必须懂业务,掌握管理会计。高校财务智能化要求财务工作者掌握财务、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熟练使用,转变工作定位,积累知识;面对海量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使用,为学校发展规划和具体业务开展提供财务支持;将管理会计的理念应用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提高高校财务业绩和效益。

参考文献:

[1]周吉伟.财务智能化背景下财会人员如何应对职业危机[J].财会学习,2018(5).

[2]王秋华.浅析财务智能化对企业财务部门的影响[J].财会研究,2017(12).

财务智能化管理范文篇9

关键词:大智移云;财务报销;财务信息化

随着国家全面推行公务卡结算制度,财务报销的业务统一要求做到能刷卡尽量刷卡,加之电子发票报销复核工作复杂,使得财务人员工作量明显加大,财务报销过程中的矛盾和问题也层出不穷。如报账过程繁琐、财务审批效率低下、信息延迟、沟通困难等诸多弊端。高校财务管理与服务中最能反映其管理与服务水平的是基础的财务报销工作,是衡量一所高校各项事业是否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1高校财务报销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1财务报销业务量大。近年来,随着各高校办学经费增加,涉及财务报销的业务也大幅增加,财务报销业务流程及票据审核过程复杂,每一笔报销业务都会涉及公务卡刷卡与还款信息核对、普通发票或电子发票信息核查、资金往来单位信息以及无现金打卡信息核对等,每一笔报销业务都需要财务工作人员逐笔核对,工作复杂繁重。1.2财务报销过程繁琐、效率低。传统的财务报销过程复杂切效率低下。首先是单据的审批流程繁琐,报销人员在备齐所有票据后,需要得到流程中多层级,不同人员的审核,若其中某一个环节对票据和报销规范提出质疑,不能得到相应批准,报销人员只能从头开始,重新更正材料后返回流程起点,直接导致某一笔报销业务会往返多次才能最终完成报销流程,费时费力。其次,报销人员非财务专业人员,对报销业务、票据规范不够熟悉,甚至在票据的粘贴过程中都会出现多次返工的现象。因此,传统的财务报销过程实在是太过繁琐、效太低,必须想办法予以破解。1.3各管理系统的信息不对称。财务管理系统作为数字化校园中相对独立且保密等级比较高的系统,财务信息本身可共享的并不多,如果财务报销过程中各部门所掌管的各种信息之间缺乏良好的协调性,就会造成报销人员在各部门之间的来回奔波,重复核对有关信息,直接导致报销业务办事效率低下。现阶段,很多高校各部门都有服务于本部门业务需要的信息管理系统,但从全校来说,各系统由不同供应商提供,它们之间是相对独立,各自的信息是不兼容、不交换的,这种情况客观上造成报销人员到财务处办理业务时,相应的审核人员、审批人员以及分管领导无法及时了解该笔业务的来源、出处以及预算情况,会造成复核工作效率低下。1.4财务报销相关制度宣传不到位。当前,国家出台的与报销相关的法规制度不断增多,例如,财政部于关于印发《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行[2013]531号);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相关制度与规定不断更新的问题,加上一般教职员工对财务报销业务流程不熟悉,很多报销人员在办此业务时似无头苍蝇,而且他们提供的票据及信息很多都不规范,造成业务办理不顺利,导致报销人员对财务工作不满情绪,这都不符合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要求。1.5财务人员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化建设背景下,需要高校的财务人员除了需要掌握常规的财务管理知识与技能以外,还需要结合计算机网络、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最新的财务管理软件操作技术。但目前,这种复合型的财务管理人员总体数量还是偏少,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财务报销业务需要。

2高校财务报销信息化的意义

2.1提升财务报销效率。传统报销模式下,需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财务报销上,尤其在报销高峰期的学期末或年底。高校财务报销实现信息化后,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学校各业务部门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能够很大程度上提升财务报销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同时打破财务业务处理时间和空间上的障碍,让财务信息处理即时化,能够采取随时随地的网络信息化方式进行报销单据的填写、审核和传递,能够显著地提升财务管理质量。2.2规范财务报销制度。传统模式报销体系中的票据的填制、审核,效率低下,失误率居高,加之报销单据种类繁多,大部分教师对于财务报销流程不熟悉,单据填写不规范不合格,导致报销不合格的事件屡有发生。在采取信息化、智能化报销模式后,能够实现对于原始单据的整理分析后,通过网络报销平台完成一系列规范化流程,避免多种信息的重复输入或者错误输入的问题。一方面使财务报销制度更加规范化,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节省也极大地节约了教职员工报销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了财务部门的管理费用,缓解财务人员工作压力,真正实现高校财务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

3优化高校财务报销系统信息化的建议

3.1树立网络报销理念、普及报销制度。高校财务报销实践中,无论是财务工作人员还是教职员工,首先都应当树立全新的财务报销理念、拥有智能化思维,并从思想上高度重视。高校财务部门应该合理运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颠覆传统报销模式,将信息化报销手段的应用常态化。同时,财务部门应充分利用智慧校园网络平台,通过各种途径积极、广泛宣传与财务报销有关的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具体规章制度。财务报销信息化业务宣传应该做到通俗易懂,面向的是一般教职员工而非专业的财务人员,帮助他们理解和操作,适当时可设置沟通、答疑窗口,以便于正确引导组织报销。3.2构建高校财务报销。APP平台,实现财务系统信息化、智能化在大智移云的大背景下,构建高校财务报销APP平台,可以实现财务报销智能化,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全方位、便捷的服务的目标。具体操作流程可以借助财务报销APP平台来执行,完成预约及无纸化签批、无纸化电子发票认证,银校直连、最终完成无纸化网上报销,实现财务系统信息化、智能化。3.2.1建立预约叫号、预约报账系统。高校财务部门排队等候日常报账和科研项目的教职工一直很多,作为高校财务报销过程中的一套信息化、智能化系统,预约叫号系统可以有效缓解教职员工报销难、排队等候时间较长等问题。预约叫号类似于医院的预约挂号系统,需要报销的教职员工可以现在财务报销APP上预约取号,填写要求的部分信息,在指定的时间到财务大厅或在线办理相关业务。财务部门则可以根据财务报销系统中获取的报销数据信息,在对原始单据进行认证、审核,复核规范要求的报销业务会自动生成记账凭证,最后完成报销业务流程。也提高了报销业务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同时还很大程度上这缩短了教职员工报销等待的时间。3.2.2实行无纸化网上电子签批。为了解决财务报销中“找人难、签字难”的问题,借助财务报销APP平台可以引入网上电子签批流程,实现无纸化网络自主签批。经办人完成预约叫号、预约报销程序后,提交网上预约单后,在财务报销APP平台发起签批请求,此环节无需打印纸质预约单,由各级部门领导、负责人在平台系统逐级报批,待该笔业务全部审批完成后,经办人打印已经完成所有流程的审批单计入下一步操作环节。无纸化网上电子签批方式既减少了教职员工在财务和其他相关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审批时间和地点也不会受到限制,能以有效避免报销过程中由于填写正确、手续不完整等的情况发生,使得财务报销流程更加顺畅。3.2.3通过银校直连实现无纸化网上报销。完成网上电子签批之后,可将票据识别、核对技术引入财务报销APP平台,通过平台系统自动识别、核对发票的真伪和信息的完整性。高校财务人员审核完相关报销单据和报销单后,再次对自动报销生成的财务信息进行确认,在审核无误后会自动生成会计凭证,最后将款项划转至经办人的公务银行卡账户上,最终完成报销整个报销业务。银校直连业务能极大地提高了报销支付效率。另外,核对后的发票信息将自动生成财务数据,形成电子档的财务资料,实现了无纸化会计档案,不再需要大量的在报销时纸质发票和打印件,减少了财务人员核对信息和后期整理装订及保管等工作的工作量,同时更方便查询各种电子单据和信息,最大限度地实现了高效节能的目的。3.3增加财务人员配置,加强业务培训。当前大部分高校财务人员配置不足,而财务日常业务量不降反增的矛盾比较普遍,需要应适当优化财务人员配置,加强财务信息化业务培训,缓解财务人员的工作压力。针对信息化、智能化财务报销平台的应用,高校财务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宣传和专业培训,学习相关软件平台的应用、熟悉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化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同时,应增加财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促进知识的流动性。一方面,让财务人员走出去参加专业培训,提供更多学习借鉴与交流机会,积极参加财务信息化知识和技能培训,以便适应信息化时代高校快速发展的需要。

4结论及建议

大智移云背景下,高校财务报销业务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高校财务报销APP平台,网络预约、无纸化报销程序的财务报销新模式,实现电子发票无纸化报销,将财务报销信息化平台建设便捷、高效的财务服务平台,使高校财务报销工作朝着信息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总之,财务报销是高校日常管理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高校通过不断引进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技术应用于财务报销工作,可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为更好地服务全校师生员工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姚雪源.高校财务网络报销模式初探[J].财会学习,2018,(02):42-44.

[2]张惠惠.高校“报账难”的根源及对策研究[J].现代商业,2017,(10):168-16.

[3]李亚平.信息化条件下高校财务报账管理的优化[J].财会学习,2019,(07):21-22.

[4]郭爱玲.高校财务报销系统智能化研究[J].管理观察,2019,(06):25-27.

财务智能化管理范文篇10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智能化;财务管理职能转变

在科学技术的加持下,智能化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财务管理的智能化模式有助于财务管理部门整合更全面的财务信息,能够推动经济现代化。从工业革命发生以来,国外财务管理由筹资转变为内部控制,再转为投资和资本运作为重心,一直在革新财务管理的手段。我国财务管理智能化转型中存在问题,如财务管理系统不完善、财务的信息安全存在隐患等,在这样内外环境的双重压力下,倒逼财务管理开启智能化职能转型。摒弃传统财务管理手段,职能转型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资源共享和企业的发展。

一、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职能转型的意义

财务管理的传统职能主要包括有财务分析、财务方案预测、财务决策等,企业的壮大离不开这些职能的加持。财务管理部门通过制定相应地财务准则和规划,对企业发展和生产中获得的信息和数据进行统一汇总,制定出财务报表,能够帮助企业准确掌握市场运行的情况,但是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出现纰漏。财务工作是企业未来发展的一大支柱,企业领导要足够的重视才能够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

(一)有利于促进信息共享

在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的职能转变有利于加强企业对财务的掌控力,为取得在企业管理上的更大进步,企业加重对财务管理的数字化建设,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发展在收集员工工作信息和财务核算时能够实现全面的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机制一经建成就能够大幅度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二)有利于财务精细化管理

信息化时代财务管理进行职能升级转换对财政工作的一体化建设是一大助力,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的大部分精力集中在员工数据收集和工资核算上,面对数据量过大和数据信息安全问题受到威胁的情况,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无法保证财务工作的顺利推进。但是当财务管理职能向智能化转变时,大批量的数据就可以通过网络一体化系统直接向财务部门的数据系统传输,并且能够更加智能化地分化出不同分类,让财务管理人员能够得到更精细化的数据处理结果。

(三)有利于促进企业的发展

财务在企业中是最重要的部分,财务管理部门能力的高低更是直接影响了企业的运转和发展。数字化、信息化时展越来越迅速,财务管理只有将传统的职能转变才能够跟上企业和时代的进步,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在企业中更能够发挥出其应用的价值。改革之后的财务管理在企业运营中能够更深层次地发现其中的问题,企业要力争实现财务部门和其他各部门的有效联合才能够使其效益最大化。

二、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职能转型中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系统不完善

财务管理的智能化转型离不开数字信息技术的应用,由于目前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的工作系统不完善,无法完全涵盖企业内财务信息的整合,尤其是在很多制造业企业中财务管理的系统除了税务管理、资金管理等再没有关于其他更多的财务管理工作。现代化发展缓慢、信息化闭塞等问题都成为阻碍企业发展的罪魁祸首,为解决这些问题,只有加快财务管理的职能转变,加快信息化建设能提升企业财务管理的智能化发展。

(二)财务管理数字化程度低

信息化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要以数据作为管理的基础,但是在管理过程中经常出现数据模糊不清等问题,由于传统的财务管理手段普遍较低,因此工作的成果经常不被企业高层认可,甚至会出现数据错误导致的企业后续发展受到消极影响。财务管理数字化改革是职能智能化转变的第一步和强大的技术支撑。

(三)财务管理职能认知不明确

信息化时代下企业的财务管理存在权责不明的情况,由于员工对职能转型的任务不明确,在工作中会出现纰漏,有很强的随意性,这对职能转型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员工的消极态度让日常财务管理工作进展缓慢甚至陷入停滞状态,大大降低了企业创造利润的效率,甚至会错过发展的契机。

(四)财务管理信息安全面临挑战

财务管理顾名思义重点是管理工作,信息化智能化在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诸多好处的同时,企业也不得不面对一个严峻问题,即网络风险对财务信息的威胁。开放共享能够帮助财务管理工作提升效率,同时也会遭受到网络上恶意的攻击手段的攻击,财务信息的安全风险日渐加大,企业只有采取有效保护措施才能够保证财务系统的安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一旦财务信息暴露对企业来说是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五)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智能化的融入让很多行业被信息化技术或是计算机所取代,为了防止财务管理职能彻底被计算机代替,管理人员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但是目前的企业状况来看,财务人员对财务知识的掌握能力不足,不注重提升自身的思维能力,在面对社会对财务管理能力要求飞速上涨时,财务管理员工不能尽快适应这种变化,很容易导致企业面临财务上的巨大压力,所以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对企业、对员工自身都要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数字化时代财务管理职能转变的举措

(一)创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

在信息化时代下企业财务管理会受到各种因素发展变化的影响,例如:市场外部变化、企业之间竞争等,创造良好的财务管理环境有助于公司内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需要企业营造改革创新的气氛。为了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职能的顺利转型,企业应该重点强调其智能化信息化的发展,为了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数据收集方法,为了营造健康的财务管理环境和公司内部利益的稳步增长,企业的管理者和财务管理的工作人员应该设计出新理念方案,不断优化财务管理的现代化意识。财务管理的主要作用就是促进经济快速发展,所以其职能转型的重要性极其显著,同时也要注重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要加强企业对工作人员进行企业文化的熏陶,要促进全体员工加强对公司理念的认同。

(二)改进企业管理模式

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是依靠国内基本经济制度而建立的,是服务于社会需求而建立的,所以要财务管理首先保证企业服务社会的功能,企业首先要升级财务管理的模式,体现出其职能转型的必要性。财务管理职能的真正转型要强调企业运行的重要性,要建立更完善的财务管理思维模式,即使发生了突发情况时企业也能够快速处理。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有利于财务管理树立现代化思维,能够高效率地提升财务管理模式,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职能转型是未来财务管理发展的方向,比如,管理模式的转型能够对财务数据进行收集整合与管理,能够提高分析能力和预算能力,也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工作中的不足之处。管理模式的转型对管理效率和质量都有巨大的帮助,最大程度帮助企业提供出真实的数据,更方便企业管理。

(三)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财务管理工作只有与智能化相结合才能保证其摆脱原本的管理手段的束缚,智能化是社会创新的产物,财务管理人员作为企业管理中的核心,要重视提升财务管理素养,只有能力过硬才能够进一步管理好财务工作,让企业的发展稳步上升。除了要提升自身的实力以外,还要明确市场财经的走向和发展,争取利用最快的速度掌握市场第一手资料,与此同时要关注国家财政信息的政策风向,只有充分了解所有的财务信息,才能够更加准确、理性地制定出公司特有的财政可行性管理制度。以上提到的都是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专业技能,也是企业财政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在提升财务管理能力的同时,员工也应该有规避财政风险的预判能力,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员工要有丰富的财务知识,还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锻炼,这样财务管理的人才队伍才会日益壮大,其素质的提升才会取得显著成效。

(四)重视安全系统的建设

网络的发达和便利给社会带来许多有益之处,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所有的花销支付,越来越多的人依赖网上购物,体验着各种社交软件,信息在互联网这张“无形的网”之中交汇,人们在享受智能化、信息化的时代的发展成果的同时,信息安全问题也逐渐暴露。不管是个人信息的泄露还是企业信息的丢失对个人和企业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所以网络安全的系统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智能化在企业财务管理中提供了巨大的助力,能够高效率地整合财务信息,节省人力物力等,但是也会让财务安全受到严重的威胁。为了不让企业产生财务损失,财务管理人员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首先可以强化企业中网络安全系统的加固工作,设立防火墙等;其次要让财务管理员工签订保密协议,禁止在工作期间和离职后向外界泄露有关公司的一切财务信息,由外到内加强企业财务信息的管理。人工智能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服务的水平,能够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就算财务管理系统的保护措施做得再好依旧有信息泄露的风险,网络上的犯罪手段花样百出,企业财务安全每天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能够在引进智能化信息及技术手段的前提下保证财务信息的安全是企业和社会都要解决的难题,即使实现财务管理职能转型,安全问题依旧存在。

(五)增强信息共享能力

企业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型只依靠财务部门是不够的,企业其他各个部门都要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转型,为了更方便公司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企业要建立财务信息的共享平台。建立共享平台有以下几个好处:第一,方便部门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互相传递信息或是材料时省去员工两边奔忙的时间,能够腾出更多精力处理工作,同时也能够保证信息和材料的完整性,不容易丢失;第二,共享平台的作用就是信息共享,除去员工工资等隐蔽信息外,企业的员工可以清楚地看到企业财务运营的情况,有利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和监督;第三,平台信息共享能力提升对财务管理的预算分析、信息整合等计算力大和耗时的工作都能够快速处理,致使企业财务管理的分析计算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社会现代化发展越来越迅速,相对应的财务管理共享平台也应该加快信息化智能化建设,企业的各个部门工作人员要共同推进企业信息共享的能力,不仅要提升财务信息的收集整理速度,还要推出更多运营机制和手段作为平台维护的重要基础,例如,可以建立起“企业—客户”链条服务,既能帮助企业吸引和拉拢更多客户和投资,对企业的名誉也有积极的影响。

(六)建立数字化财务管理体系

财务管理的转型除了依靠管理人员提升自身素质外,还可以加强数字化处理能力,建立向数字化财务管理系统。企业的生产经营和销售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这些数据纷繁复杂,单纯依靠财务管理人员进行收集整合难免会出现数据处理不及时的情况。企业建立数字化管理体系能够帮助财务管理人员在第一线就将数据进行简单明晰地分类,提高数据收集准确性和保证质量的同时也能帮助管理人员提升其工作效率。智能化时代是企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一次机遇,公司要牢牢把握智能化社会发展的节奏,对公司的运营生产和管理等进行数字化处理,为公司财务管理职能的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数据信息支撑。

四、结语

财务管理部门是企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财务管理能力的提升与否,对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力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故此,财务部门要加快职能转型的步伐,带动其他各个部门、带动企业整体更上一层楼,企业要帮助财务部门处理好当前职能转型中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尤其要保护好财务信息安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递如此之快,只要能够抓住机会,任何企业都能够实现自身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潘凤玲.略论人工智能时代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转型[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1,12(03):175-177.

[2]袁卫红.大数据下财务管理的挑战与创新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1,10(30):67-69.

[3]张立娜.试析财务管理智能化及其未来发展方向[J].中外企业家,2019,1(0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