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合规管理范文10篇

时间:2023-11-20 17:24:38

财务合规管理

财务合规管理范文篇1

关键词:医药企业;财务合规;合规管理

一、合规管理概述

20世纪初,出现企业合规管理的概念。最初,企业合规管理主要关注企业税务合规管理。2002年美国通过《萨班斯法案》明确了对美国上市公司的全面合规管理要求。将合规管理从法律领域的合规,逐步扩展至公司治理、商业道德及企业社会责任层面的合规。20世纪末,我国金融机构率先开始关注合规管理,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保险公司合规管理指引》等。2017年12月,《合规管理体系指南》的颁布,成为我国企业合规管理历史上第一部部级政策性指导性文件。2018年11月,国资委了《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首次为企业的合规建设提供了政策性的指导,同时明确要求中央企业加快企业内部合规管理建设步伐。

二、医药企业财务合规管理概述

(一)医药行业财务合规管理背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显著提高,对健康问题的日益重视,带来了医药行业的快速增长,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医药新兴市场。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跨国医药企业大量进入中国的同时,大量中国本土医药企业也纷纷涌现。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19年5月的《2018年度药品监管统计年报》,截至2018年11月底,全国共有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4441家,共有《药品经营许可证》持证企业50.8万家,其中批发企业1.4万家;零售连锁企业5671家;零售连锁企业门店25.5万家;零售药店23.4万家。医药企业数量的快速增长,不断扩大的医药代表团队,医药行业的竞争不断加剧,同时医药行业特有的业务模式,都加剧了财务合规问题的出现。2013年7月,全球知名药企葛兰素史克中国行贿事件爆出,医药企业合规管理引起了社会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自此,医药企业财务合规管理作为企业合规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其重要性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二)医药企业财务合规管理的外部要求。由于药品的特殊性,医药企业销售推广过程中出现的推广费用用于商业贿赂,被认为是药品价格虚高的主要原因,一直是大众广泛关注的问题。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的《药品推广行为准则》,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了《关于开展反不正当竞争执法重点行动的公告[2018年第4号]》,用于规范医药代表的药品推广行为,打击商业贿赂,期望从业务行为根源完善医药企业的合规管理。2018年《国家税务总局湖北省税务局关于开展医药咨询行业专项风险应对工作的通知》,湖北省率先采取行动对CSO行业展开全面整顿,严厉打击以“过票洗钱”为目的的伪CSO公司,目的在于从财务层面推进管理,从根本上切断商业贿赂的资金来源。2019年6月,财政部会同国家医保局成立部际协调工作组,财监(2019)第18号加急文件,首批选取77家药企作为稽查对象,稽查的内容不再停留在税务层面,而是转移到对医药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全面检查。

三、医药企业财务合规管理现状

(一)财务合规管理基础薄弱。(1)管理层对财务合规管理重视度不足。企业管理中,管理层更重视最终达成的销售和利润指标,销售管理方面重视的是客户,市场管理方面重视的是产品,对于企业内部的内控、制度的关注程度相对较低,财务合规管理力度必然存在着欠缺。财务合规管理从长远考虑可以帮助企业更快、更高质量的实现战略目标,但同样会影响一些短期不合规的业务行为和业务伙伴带来的业绩指标。同时,财务合规建设需要持续的投入资金、人力、物力进行完善和提升,但其优势和作用体现的会相对滞后,也很难将预估最终达成的目标与经营指标的关系给予明确的量化。(2)业财融合不到位。财务合规管理不是财务一个部门能够达成的工作,需要企业各个部门共同配合完成,财务结果只是对业务过程的记录,所以不存在单纯的企业财务合规概念,财务结果合规的基础一定是业务过程的合规。财务部门不能突破传统的业务服务部门的思维方式,主动走到业务前台,成为业务部门的合作伙伴,打破业务和财务之间的信息屏障,主动迈出业财融合的第一步,很难实现企业财务信息和业务信息的有机融合,成为财务合规管理推进的一道屏障。(3)财务合规管理专业人员不足。财务合规管理人员,不仅需要具有执行财务相关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同时需要对公司财务以外环节的充分了解,并具备配合企业的发展不断学习和适应的能力。不同行业的不同企业间,内部的管理流程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只能通过企业内部长时间的人才培养,逐步储备职业道德优、综合素质高、业财融合精的财务合规管理专业人才。这一特征决定了财务合规管理人员培养周期长、市场招聘难度大,企业的需求很难短期达到满足。(4)可借鉴的财务合规管理经验资源不足。合规管理发展至今,在理论研究层面,合规管理的定义、管理边界界定仍然不够清晰。在实务操作层面,金融行业开展合规管理的时间比较长,积累的经验也相对更加丰富;其他行业企业开展合规管理的时间短,指导性文件也相对匮乏,造成可学习、借鉴的经验不足。(二)医药企业特有业务模式下的财务合规风险。(1)监管制度的频繁调整带来的财务合规问题。目前,我国整体医药行业相关的法规、政策也在不断的改革,虽然医药企业已经开始越来越多的关注合规管理,但相关法律法规系统仍存在欠缺,造成企业合规管理缺少统一的标准,导致医药企业日常经营中在不同方面出现合规风险,而每一项业务合规问题最终都呈现为财务管理或财务结果的不合规。行业固有的业务形式及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的政策带来的财务合规风险,是比较明确的,还有更多不断出台的新政策带来了很多不确定的财务合规风险。“药品一致性评价”、“4+7带量采购”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实施,有效推进医保支付改革,有望降低医药企业目前存在的部分风险,但政策逐步推进的过程中,随着业务形态的不断变化,也会产生新的财务合规管理问题。(2)“过票公司”引发的税务、资金合规风险。由于药品销售流通的特殊性,药品从生产到最终到达消费者手中,需要经过药品生产企业、企业、商业配送企业、医疗终端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存在的业务不合规可能,都会带来财务合规管理的风险。医药生产企业的药品“带金销售”,医药代表只能通过套取销售费用达成销售活动,销售费用票据合规风险随之增大;医药流通环节“个体挂靠”的存在,“过票公司”开出的销售发票,难以避免的流入正常开展业务的商业配送企业,由于“过票公司”发生走逃概率高于正常经营公司,造成医药商业配送企业财务税务、资金合规风险提高。(3)“两票制”带来的负债管理合规风险、2017年以来,医药行业政策的密集调整,造成了医药企业财务合规管理风险重点发生变化。“两票制”的实行有效的减少了过票行为,但没有改变集中招标采购决定价格,处方权决定销量的实质,医药生产企业低开高走转变为高开高走,销售推广费用增加,相关财务合规风险随之增大。医药商业公司直接供应商数量急剧增加,公司内部与供应商相关业务流程、管理工作合规风险同时提升。医药企业特别是医药商业企业,供应商应付账款占企业负债比例较高,所需管理供应商数量的急剧增加,直接带来了企业负债合规管理的难度上升。(4)“CSO公司”带来的虚开增值税发票风险。“两票制”实施后,过票公司销声匿迹,但与此同时,为了应付“两票制”,部分CSO公司,打着“咨询”、“推广”的名号,实质为“过票洗钱”提供平台,出现与真实交易不符的支付,以及因此产生的虚开增值税发票问题。医药企业与CSO公司发生业务往来,如果管理监控不到位,容易出现CSO公司传导的合规风险。(5)药品“二次议价”带来的折扣支付风险。医疗终端“药品零加成”政策实施后,出现大量药品“二次议价”,药品价格“暗扣”变“明扣”,医药企业负担增加,在药品不断降价的大前提下,进一步造成了企业利润的下滑,本质上“二次议价”是对统一招标结果的单方反悔,违背了现行招标法与合同法,如何支付议价差价并规避税务风险,成为这一财务环节合规管理的新问题。

四、推进医药企业财务合规管理的措施

(一)建立财务合规管理的企业文化。企业经营的目标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这个最大化不是短期财务报表角度的利润最大,还需要追求企业文化、社会责任等目标,以此保证企业的基业长青,战略目标的实现。将财务合规的内容包含在公司文化中,在日常工作中潜移默化,采取不同的形式持续不断的宣传,同时高层领导更应注意做出表率作用,使合规文化成为公司内部从上到下各个部门的员工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秉持的价值观念,使合规管理理念得到每个员工的认同、深入每个员工的思想,在实际工作中可以自觉配合财务合规管理工作的开展,让财务合规成为日常行为的准则。(二)进行合规风险评估。企业应针对现有业务的实际情况,对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点识别,并根据管理层对风险的容忍度,确定风险承受能力,企业本身对风险的偏好不同,造成每个企业对合规风险的容忍程度不同,从而使得每个企业的合规管理目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化。(三)建立合规管理制度。合规是企业为了规避监管风险、实现战略目标必须达成的阶段性管理目标,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建立一整套符合公司内部实际情况的合规管理体系,同时需要不断的对这一体系进行完善和改进,以实现为企业构建良好的内部运营秩序保驾护航的目的。因此,合规管理需要建立起一整套的制度和流程,需要为每一项业务逐一树立正确合规的标准,并详细规范实现该标准的标准程序和要求。合规管理制度应包含企业的全流程,特别是容易发生风险的重点环节。企业合规管理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需要不断跟随各种条件变化而调整的过程。监管机构每一次修改法规制度时,企业都需要及时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并及时调整内部合规管理制度。不仅是政府监管要求的调整,市场环境、公司管理层变动造成的风险偏好、公司的发展阶段等因素的变化时,都需要对合规管理体系作出相应的调整,这一持续的调整、完善过程需要公司内部各部门持续监督。(四)合规培训。企业的合规管理制度建立以后,需要通过不断的培训,向公司内部各层级员工进行宣贯和传达,在明确管理要求的同时,培养企业合规文化,强化提示合规行为边界。在开展全员合规培训的基础上,还应对合规管理重点环节,如市场、采购等部门进行专项培训。(五)监督检查机制。企业应建立具有一定独立性的合规部门,定期组织开展合规检查,深入了解业务活动的开展情况,目的在于检查合规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同时及时发现企业运营中出现的新的现实问题,为合规管理体系的完善提供依据。合规检查工作的重点在于行业和企业自身高风险的领域。医药企业常见的财务合规高风险领域主要有:医药企业的收入、成本和费用的真实性;企业对外支付的商业折扣是否与销售收入匹配;销售费用中科研赞助费、专家咨询费等敏感项目的使用要求;是否通过外在形式的合规开展不合规的商业贿赂,向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销售返点等。

五、结语

近年来,医药企业受到政府监管不断加强,合规管理日益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问题。现有研究对合规的定义主要从合法、合规两个角度出发。医药相关行业合规管理体系的欠缺,及行业现状,造成医药企业的合规管理与监管层的要求仍然存在差距。随着医药体质改革推进,医药企业经营环境不断改善,医药企业的合规管理必将从应对外部检查的片面合规管理,逐步转变为优化企业经营,发展的全面合规管理。业务合规的不断推进,决定了财务结果的最终合规性。

参考文献

[1]黄胜忠,江艳.企业合规管理的成本与收益分析[J].财会月刊,2019(21).

[2]法务人俱乐部.企业合规管理的重点与难点[J].新产经,2019(6).

财务合规管理范文篇2

关键词: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合规管理;合规路径

热电联产供热企业承担把党和政府的温暖带到千家万户的重任,忠实履行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社会责任,由于对燃料的热力学有效使用,可实现节能减排、造福社会的目标。2015年以来,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全面贯彻“依法治企”工作要求,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建立完善法治工作机制。近年来,由于国家法律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内部审计、精细化管理等多方因素作用,企业推动合规管理迫在眉睫。热电联产供热企业正处于成熟期,在供热运行、负荷发展、用户服务、制度建设等方面逐步形成精细化、规范化、模块化、流程化管理,又肩负能源保障、民生服务的重要使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加需要让企业和员工的一切行为依法合规,将合规管理纳入依法治企中。

1合规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

《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指出,合规管理是指以有效防控合规风险为目的,以企业和员工经营管理行为为对象,开展包括制度制定、风险识别、合规审查、风险应对、责任追究、考核评价、合规培训等有组织有计划的管理活动。但热电联产供热企业作为国有企业,目前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1.1对“合规管理”范围缺乏准确界定。热电联产供热企业着眼“法业融合”,重视在生产经营、工程基建、投资管控、制度优化等公司重点工作中的法律审核把关作用,确保各项工作依法开展。但是对于合规管理具体管什么、谁来管、怎么管缺乏准确界定,难以厘清合规管理与法治建设、内控管理、风险管理的区别。片面地认为依法治企就是合规管理,忽视了合规管理的范围实质上大于法务管理,涵盖了纪检、审计、内控等内容,但是具体边界在哪里尚无准确概念,直接影响了合规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1.2缺乏完整的合规管理体系。多年来的依法治企,使热电联产企业形成了相对完备的企业法治管理体系,尚无完整的合规管理体系。日常合规管理工作由企业某一部门牵头各职能部门负责,参与人员多以法治管理体系人员为主,其他人员辅助的形式,以完成上级要求的合规管理任务为工作内容,人员组成不固定,且无具体而明确的目标。具备公司章程以及生产经营等各项基本规章制度,但是没有以合规管理为核心的一套合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各部门均有合规管理的职能,但缺乏抓手且标准不明,合规管理有活动,但形不成体系。1.3缺少合规管理的人才储备。热电联产企业充分重视员工培训与能力提升,每年组织提高员工专业知识以及综合素养的各项内部、外部培训,却未将合规管理列入培训计划,依然存在对于人才培养与储备重技术轻管理的观念。行政公文的流转与会议精神的传达不可代替日常培训,应当以训代练,在培训中积累合规管理的人才储备。

2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合规管理的要点

热电联产供热企业作为公益类国有企业,社会责任巨大,且要兼顾经济效益,保证企业健康稳定运行至关重要,故合规管理要求必定高于、先于、严于其他企业。2.1着眼合规管理组织体系建设。热电联产供热企业的合规管理,从企业战略考量,有利于完善内控体系,优化流程,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实现经营和财务稳健运行;从风险防范考量,可让企业规避风险,避免重大损失,通过内、外规范相协调,规范流程。作为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纵横交叉的工作体系,推进合规管理,通过构建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办公会、企业合规管理负责人以及合规管理综合(牵头)部门、专项部门、参与部门的合规管理组织架构,组建合规管理委员会,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紧密结合、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合规管理委员会和法治建设领导小组合署办公,在企业的科研、负荷发展、生产、输配、经营、客户服务等全产业链上开展合规管理,负责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召开定期会议,决定重大事项,对合同提出建议;指导、监督和评价合规管理工作。2.2推进合规管理与业务融合。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具有供热范围大,热力站多;服务范围广,需满足商业、机关单位、居民等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政府民心工程、大型基建工程多,时间紧任务重等业务特点。为完成保供热、抢工期、拓负荷等紧急任务,从而忽视了严格履行既定流程。为有效防控风险,完善内控体系,实现经营和社会目标双战双赢,企业要以风控、法律风险防控、供热行业标准、企业内控手册为基础,对负荷规划发展、锅炉房并网收购、管网替代、中继泵站建设、供热配套、管网检修改造等重点领域;对制度制订、经营决策、生产运行等重点环节;对“三重一大”“四资一项目”决策管理、重要风险岗位等重点人员高度关注。合规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开展制度制定、风险识别、合规审查、风险应对、责任追究、考评结合、合规培训等管理活动,将合规管理与业务融合,确保合规管理能落地、得实效。2.3以信息化路径确保规范运行。管理信息化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合规管理相融合,具有重新整合内外部资源、提高效率、提升效益、动态优化、融合创新等优点。将合规管理理念、规则、流程、风险信息库嵌入企业内部OA行政办公、法务、NC业财一体化、GS合同管理、资产管理、项目管理等ERP项目信息系统,动态更新合规管理流程与风险信息库,如遇违规流程或操作,及时违规预警信息,中断流程,用现代化手段保障合规管理体系落地。为全面推行合规管理工作探索有效途径,积累工作经验。以规范运行和坚强保障为基础,推进企业依法合规管理。2.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采用借助外脑与激发内力并举方式,不断壮大人才队伍。与专业律所合作,借助专业资源与方法工具,提升合规管理能力,通过共享、共建、共赢的合作新模式,积极为企业储备合规管理人才。激发内力,在合规管理人才培养上重引导、出实招,注重内部“挖潜”。在合规管理牵头部门设置专职合规管理人员,生产、经营、财务、规划、工程、供热等业务部门设立兼职合规人员,制定不同的合规管理规划,明确管理分工,建立合规管理交流平台,向各业务部门、业务流程提供合规支持;将专职、兼职合规管理人才的培养作为重点工作,加大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岗位的合规管理培训与文化培育,不断充实完善合规管理知识体系,由点及面,扩展至全体员工,大规模、高频次、全覆盖地强化合规管理培训及宣贯,确保合规管理体系落地;通过公开竞聘等方式搭建合规管理人才竞争选拔平台,从而提高合规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不断加强合规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3合规管理实施路径

在热电联产供热企业中推进合规管理,使合规管理深入企业治理的方方面面,必须依靠符合自身实际、快速有效的实施路径。3.1开展外部环境、内部事实调查。为及时了解外部法律规范、市场环境、掌握企业运转制度体系与流程、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应对企业开展外部环境与内部事实调查。外部环境调查可委托外聘律所实施,及时了解掌握供热行业相关法律法规等“外规”以及市场环境、信用机制、监管问责等对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增负荷、保民生、创效能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影响。内部事实调查,是企业合规管理委员会通过全面深入的尽职调查,对企业的主体事实(包括主营业务、领导班子任职情况、主要财务数据等)、组织结构事实(包括法人治理结构、职能部门与生产一线职责、重点岗位职责、考评机制等)、行为事实(包括业扩流程、生产流程、资产流程、合同流程、内部处分、民事纠纷等)、“三重”事实(包括涉及基建、生产、经营、财务等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人员)进行风险识别和合规审查。方法采取查阅文件资料、访谈交流等方式,力求详实、全面、客观。3.2梳理既有制度流程清单、编制负面清单。利用合规管理尽职调查和论证梳理出流程清单、负面清单,建立全面风险信息库,通过信息化嵌入、编制合规手册等方式,达到事前防范、风险预警的目的。整理调研结果,从实际出发,坚持规范原则,认真梳理企业的规章制度,与现行法律法规对照、与生产实际对照、与贯彻执行情况对照,查看有无缺失、冲突、操作性不强的,认真修订完善,梳理出符合供热可持续发展的制度流程清单,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动态优化。以问题为导向,对可能影响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健康发展的项目前期手续、项目验收隐蔽工程、供热系统缺陷、合同管理、工程结算、物资采购与处置、资金管理、生产运行、经营收费、客户服务、用热纠纷、过程监督等方面进行风险识别和评估,编制负面清单。通过合规管理专项工作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模式,对流程清单、负面清单开展“建立-运行-评价-完善”的闭环管理,建立全面风险信息库。3.3形成员工合规守则和企业合规手册。合规守则是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员工维护广大热用户公共利益、优化服务而自觉遵守的行为准则。企业合规手册则是合规责任的具体化、准确化体现。利用员工合规守则和企业合规手册的可行性、指导性,快速精准推广合规管理。针对全面风险信息库的风险内容,完善适用于热电联产供热企业贯穿项目前期、基建建设、工程验收、供热开放、系统移交、供热运行、经营收费、优质服务、工程结算、过程监督、项目后评价等全流程的合规制度体系,应用于企业运行的每个环节、每个部门、每个行为,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横到边,纵到底。编制企业诚信合规管理办法,延伸出台专项合规管理办法,完善合规管理流程,细化合规管理流程清单和负面清单,形成员工合规守则和企业合规手册,用以指导落实各部门及人员的主体责任。合规管理委员会负责定期更新,动态优化,使外规及时内化,内规符合外规,不断完善员工合规守则和企业合规手册。3.4建立健全合规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合规管理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强大的运行和保障机制是进一步筑牢合规管理的基石,是保障企业高效运转的磐石,是检验合规管理能否落地的试金石。热电联产供热企业应依照公司章程、合规管理方案全面建立合规联席会议机制、合规风险识别预警和评估机制、合规审查和强制咨询机制、合规风险反馈机制、合规风险嵌入机制、合规举报和调查机制、合规考核评价和问责处罚机制、合规宣传培训和合规文化培育机制、合规管理信息化建设机制、合规风险报告和应对机制等十大运行保障机制。在热电联产供热企业中强力推进合规管理,通过合规管理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经济与社会效益。

4结论

在国家法律监管体系日趋完善、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热电联产企业若要履行好国企担当,在竞争中把握主动,必须将合规管理放在“重中之重”的战略高度,注重企业行为对合规要求和合规承诺的实际遵守,在相关合规管理领域提出的制度、流程、合同等充分考虑内部员工和外部环境的反馈,以落地可行为目标。做到人人合规、事事合规、时时合规,共同实现“合规创造价值”的合规愿景。

参考文献

[1]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J].招标采购管理,2018,(11).

[2]王志乐主编.企业合规管理操作指南[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7:107-120.

财务合规管理范文篇3

一、加拿大证券行业及其合规管理概况

截止到2009年底,加拿大有证券公司200家,管理客户资产规模为8950亿加元,证券行业收入约160亿加元,行业利润约60亿加元。从行业收入构成看,51%的收入来自零售和财富管理业务,24%的收入来自投资银行业务,其他业务收入为25%。加拿大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工作已有近30年历史,大致经历早期发展、逐步明确和不断完善三个阶段,其内涵和外延不断丰富与扩大,合规部门的职能与职责日渐拓展和强化。在早期发展阶段,合规只是在证券行业的相关法规中有所涉及,相关法规和监管机构对合规部门的职责和具体合规要求并没有予以明确。在逐步明确阶段,加拿大投资经纪协会(IDA)相继了相关法规,明确协会成员的合规职能和合规要求。在不断完善阶段,在明确合规总监和合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IDA陆续修订和补充相关法规,不断完善合规管理,为确保协会成员对覆盖证券或商品期货业务中的所有法规和规章实现合规提出了总的要求。

加拿大投资业监管协会(IIROC)于2009年9月通过立法,规定协会会员必须指定公司CEO为UDP,进一步强化公司最高层的合规责任,提高了合规部门的履职保障。IIROC章程第38条A款要求“证券公司应当建立并维护一整套监督其董事、高管、注册代表,以及其他员工的行为,以使其符合法律、法规和规则要求的机制”。第一,建立政策和流程,保障董事、高管、注册代表、其它员工行为都能符合法律、法规和规则要求。第二,设计流程,确保董事、高管、注册代表、其他员工的职责得以明确和被执行人理解。第三,建立一个合理流程,以确保根据法律、法规和规则的变化后,公司的政策和流程能及时得到变更。第四,配备足够的人力和物力实施合规监督机制,监督人的数量应当与其业务种类和复杂程度相匹配,监督人应该充分了解所需监督的产品和业务。第五,指定具备相应资格和权力的“监督人”实施监督职责,每一证券公司都应当指定监督人,并将其职责范围和任命时间予以完整地记录并保存。第六,建立后续跟踪和审查流程,确保“监督人”履行职责,对于分支机构监督人的跟踪应该根据业务的具体情况对“监督人”进行定期内部审计。第七,保存监督活动记录,尤其是检查所发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情况,评级监督效果。

二、加拿大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经验

在加拿大证券业,一个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包括:一是识别风险,二是制定政策和程序,三是培训和教育,四是监视和审计,五是逐级上报和报告,六是每年重新审查合规体系的有效性,七是动态跟踪监管政策的变化。可见,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既是一个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保障合规管理体系持续健康运行的一个必要而有效的手段。通过对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进行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合规管理的不足并促使其持续改进。

由于加拿大证券业采取“原则监管”模式,相应地,其对合规管理有效性的评估也是采用结果导向的评估模式,即通过评估合规管理的结果或目标实现程度来推定合规管理的有效性。这就要求证券公司必须进行充分的作为,因为一旦发生违规,公司就不能简单地说已制定了标准来证实自己已经进行了充分的监督。

(一)加拿大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考虑因素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一般考虑两方面因素:维度和量化。所谓维度,就是要多角度衡量;所谓量化,就是要尽量以数据说明事实。此外,还应避免两种倾向,一是认为合规评估是对合规总监或合规部门工作的评估,二是指标虚化或追求形式。一般应从财务、声誉、运营、监管四个维度对合规管理有效性进行量化评估,具体如下:

1.财务维度。即评估当“合规”失败时,将短中长期财务成本降至最低的能力。具体包括:(1)直接财务成本包括监管罚金与罚款、客户投诉处理成本、诉讼处理与判决费用、坏账与信贷损失、欺诈与不当行为损失;(2)间接财务成本指管理层处理合规失效事项所花费的时间和分散的精力、相关资源占用;(3)合规管理职能发挥的成本效益在预算范围内。

2.声誉维度。评估证券公司作为金融机构在道德、诚信度与合规性方面的声誉情况,包括客户、公众对公司的道德、公平对待与合规性的评价,导致反面公众形象的合规事件的性质、种类与数量。

3.运营维度。评估证券公司提供高水准的内部与外部服务情况,主要考虑内部监控的质量与记录情况、监管审查和内部审计结果、服务与满意度调查结果等因素。

4.监管维度。评估是否维持高水准的合规管理水平,对于监管有正面理解并将潜在监管处罚降到最低情况,具体包括:(1)是否能及时、有效与系统地实施补救行动以纠正所有发现的缺陷;(2)是否能及时、积极地实施适当的新政策和程序,以反映监管要求的新变化与行业最佳方法;

(3)能否作为行业领袖参与监管过程与规则制定等。

(二)加拿大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标准

在运用上述四个维度进行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时,一般选用以下标准:一是未解决的客户投诉有多少,公司对投诉的处理是否迅速彻底;二是监管部门对公司的声誉评价如何,公司在合规问题上与监管者是什么关系,是主动咨询还是被动响应,是主动关心或只是事后回应;三是宣称问题已解决的内部报告的可靠性有多大;四是是否有人指控公司有错误行为;五是合规是否是公司培训内容的一部分,所有员工都参加培训还是其中一部分参加;六是对待那些犯了错误的员工是否一视同仁;七是处理争端是否及时果断;八是公司内部管理及业务部门对合规部门的评价如何。

三、对我国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的建议

由于我国是规则监管模式,与加拿大原则监管模式不同,因此可以将加拿大结果导向型的合规管理评估模式与过程导向型的评估模式予以结合,建立我国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评估体系,对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目标、原则、范围、内容、方法及程序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目标和原则

1.评估目标。合规管理目标的实质是帮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目标,减少经营过程中的合规风险。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是对合规管理的监督和评价,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合规管理目标。具体目标:(1)促进公司经营管理遵守法律、法规、规章及规范性文件、行业规范和自律规则的要求;(2)促进公司全体员工的执业行为符合行业公认并普遍遵守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增强员工的合规意识,树立人人合规、主动合规的合规文化;(3)促进公司提高合规管理水平,通过合规经营实现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4)促进公司完善、落实合规管理制度及流程,确保合规管理体系有效运行;(5)促进公司在开展新业务、新产品时,能够及时有效地评估、识别和控制可能出现的合规风险。

2.评估原则。评估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独立性、多维度和及时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指评估应覆盖公司经营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评价指标应系统、全面。重要性原则指应根据合规风险和控制的重要性确定评估重点,关注重要领域和高风险业务,并在评估权重上加以体现。独立性原则指承担评估工作的牵头机构和部门应当独立于业务部门。多维度原则指评估工作应多维度开展,对发现的不合规行为要重点分析、评估。及时性原则指评估频率应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以及时发现合规风险和隐患。

(二)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的范围和内容

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是对证券公司合规管理工作的全面评估,范围应包括公司所有业务、部门(含分支机构)和人员,并可根据工作重点对高风险部门和业务环节进行重点关注。评估内容包括合规管理环境、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合规管理控制措施、合规管理信息沟通与反馈、合规管理监督五要素。

1.合规管理环境。包括但不限于合规管理组织架构、合规管理制度体系、合规总监及其履职保证、合规部门、合规文化建设。

2.合规风险识别与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对合规风险和违规隐患的识别、度量、控制、动态监测及后续跟踪。

3.合规管理控制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合规审查、合规监测、合规检查、新业务及新产品审核、信息隔离及利益冲突管理、反洗钱管理、业务资格及执业资格管理。

4.合规管理信息沟通与反馈。包括但不限于合规培训、合规咨询、合规信息在公司内部的传递、与监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与报告。

5.合规管理监督。包括但不限于合规投诉及举报处理、合规风险处置、合规考核、合规问责。

(三)合规管理有效性评估方法和程序

1.评估方法。运用控制自我评估

(CSA)开展合规管理有效性自我评估。CSA作为对内部控制系统评价的一种观念与技术方法,1987年由加拿大海湾公司首次提出后得到不断地使用与推广。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对CSA的最新正式定义为:CSA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力进行检查和评价的过程,其目标是为企业实现所有经营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CSA方法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突出过程化、注重互动性、并强调“自我”,使得其能更好地实现合规管理的过程性、全员性及持续自我改进。根据CSA理论,证券公司的各业务及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为合规管理第一责任人,风险管理部、合规部、审计部仅是合规管理的指导者、监督者。在合规管理自我评估中,各业务及管理部门应积极向风险管理部提供合规风险信息,在合规部牵头下接受访谈,填写合规管理自我评估检查表,定期确认其持续正确,确认合规管理自我评估的结果,协助编制缺陷汇总整改表并执行改进,配合审计部开展运行有效性测试等。管理部门在风险控制矩阵中更新的信息内容,并及时汇报公司管理层。

2.评估程序。依据合规管理有效性自我评估的目标、原则、范围、方法,将自我评估工作程序分合规风险自我评估、合规风险控制矩阵评估、关键控制点自我评估、合规执行力评估四步:开展合规风险自我评估阶段由风险管理部主导,该阶段主要步骤及关键事项是:由风险管理部协助各业务与管理部门识别各种合规风险,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将合规风险进行评估和排序,组织录入风险列表。开展合规风险控制矩阵评估阶段由合规部/各业务及管理部门主导,该阶段主要步骤及关键事项是:第一,公司合规部确定合规风险控制矩阵评估的范围;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选择进行合规风险控制自我评估的板块,下属单位,及相关业务对应的相关流程,然后从流程出发进行具体的合规风险控制矩阵评估和关键控制点自我评估工作。第二,公司业务及管理部门定期确认合规风险控制矩阵的持续正确,并根据最新的业务活动情况提出更新风险控制矩阵的建议报公司审批,包括控制目标和控制活动,编制流程图。第三,公司合规部协助各流程经理汇总公司业务及管理部门在风险控制矩阵中更新的信息内容,并及时汇报公司管理层。第四,公司合规部可以在此过程中牵头公司业务及管理部门就重要的变化进行穿行测试,确保控制活动设计有效性,适时监督及审阅公司业务及管理部门填写的风险控制矩阵及流程图,确保填写内容的质量及准确性。

开展关键控制点自我评估。该阶段主导部门:合规部、各业务及管理部门。部门合规监察员做测试发起,流程职员做测试评估,流程经理审批测试模板和结果跟进,部门负责人审批测试。该阶段主要步骤及关键事项包括:第一,公司合规部统筹、牵头进行合规风险控制矩阵在各业务及管理部门间的分割(分配),由部门合规监察员执行测试发起,由流程经理审批模板;第二,公司各业务及管理部门流程职员对分配到的关键控制点逐一进行确认,并且保存测试证据,声明本部门的关键控制点在给定的期间内执行有效,然后由部门负责人审批测试。公司合规部适时监督公司业务及管理部门确认工作的推进情况;第三,公司各业务及管理部门对于确认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合规管理缺陷自行提出整改方案和计划;流程经理开展结果跟进,并向合规部汇总、审阅;第四,公司业务及管理部门执行整改方案;管理层和公司合规部需全面掌握整改方案的改进情况;第五,公司合规部将控制点执行结果的确认情况、改进控制点整改情况、运行有效性测试情况及时汇报公司管理层;第六,合规部审阅在合规风险控制矩阵中由公司业务及管理部门确认后的关键控制点,可就其中有需要的部分选择性地开展运行有效性测试,以行使质量确保的职能。

财务合规管理范文篇4

[关键词]合规风险,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合规队伍,合规机构,合规制度,合规文化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保险市场上相继发生了一系列重大财务丑闻和操作风险案件。这些案件的产生大多是由于企业自身合规风险管理失控所致,因此,国际金融保险业纷纷整合内部资源,组建专职部门以强化合规管理,控制风险。同时,各国金融保险监管机构也认识到,外部的合规性监管不应该、事实上也不可能替代企业内部的合规风险管理,因此先后出台了一些关于公司内部合规部门建设的指引或规定。这无疑对金融保险业内部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近年来,国内金融保险业开始重视合规风险管理,一些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纷纷尝试以各种方式建立合规风险管理体系。2006年年初,保监会在《关于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更是首次对保险公司进行合规管理、设置相应负责人和职能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

一、“合规”、“合规风险”和“合规管理”的概念

(一)“合规”的概念

“合规”是由英文“compliance”一词翻译而来。Compliance原意为“遵守、服从”,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金融保险领域中,compliance逐渐发展有专门的特殊含义。

2005年4月29日,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了《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ComplianceandtheComplianceFunctioninBank》)高级文件。该文件虽未对“合规”概念进行界定,但却指出:“本文件所称‘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由此可见,国际金融保险领域中所谓的“合规”,是指金融保险企业及其员工遵守法律、监管规定、行业自律准则,以及企业自己制定的内部规范的总称。

首先,“规”即合规的渊源。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列举合规的渊源包括:“立法机构和监管机构的基本的法律、规则和准则”,“市场惯例”,“行业协会制定的行业规则”,以及适用于金融企业职员的“内部行为准则”等。因此,“合规”中的“规”不仅是指来自企业外部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文件,还包括更广义的诚实守信和道德行为的准则,它们可能是来自企业外部,也可能是由企业自身制定的。

其次,“合规”中的“合”包括抽象和具体两个层面。在抽象层面,“合”要求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业务规则必须符合外部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行业准则;在具体层面,“合”则要求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业务规则都得到实际的执行。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目前国际金融保险业所关注的“合规”并非通常所说的“依法合规”。“依法合规”一词虽然在金融监管和日常经营中经常被使用,但它并不是一个严谨的概念,人们对它的理解往往是非常模糊和不统一的,仅仅停留在表面。如有人把“依法合规”理解为仅是“符合法律规定”,有的人则将其分解成“依照法律、合乎规定”,至于进一步的“法律”和“规定”是指什么,包括哪些内容,应该限定到哪个层级,就不得而知了。

(二)“合规风险”与“法律风险”的联系和区别

当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法律风险概念,是指企业因不遵守法律规定、监管规则或者因和交易方产生合同纠纷,而导致财务损失、被处罚或者产生诉讼纠纷的风险。从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来看,合规风险与法律风险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有重合的一面,比如金融企业因为某项业务而遭受处罚时,它所面临的合规风险同时也是一种法律风险,因此业界常常将“合规风险”和“法律风险”并称为“法律合规风险”;但是合规风险又不等同于法律风险,它们各有其独立性,彼此不能涵盖。

首先,合规风险中有些部分无法归人法律风险的范畴。如因不遵守诚实守信和道德行为的准则(包括自律组织制定的某些准则,企业内部制定的管理制度、业务规则等)而遭受声誉甚至财务损失的风险只能称为合规风险,而不是法律风险。相应的,因合同不能执行或合同纠纷而导致损失的风险也只能称为法律风险,而不是合规风险。

其次,传统的企业法律部门往往仅被定位为服务部门,负责向业务部门和管理人员提供法律咨询意见,支持企业的交易和诉讼,因此传统的法律风险管理往往是个案的和被动的。合规风险管理则是一种全新的、制度化的、主动的管理模式,与传统的法律风险管理有很大不同。

(三)“合规管理”的概念

国内外金融保险行业中,人们大多从企业管理和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将合规工作表述为“合规管理”或“合规风险管理”,普遍将其视为一项独立的风险管理活动和一种健全企业内控体系的重要手段。

如上海银监局课题组在《中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研究》中指出:“合规已成为银行内部的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更是银行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合规风险管理体制是指,银行主动识别合规风险,主动避免违规事件的发生,主动采取各项纠正措施以及适当的惩戒措施,持续修订相关制度流程和详尽描述具体做法的岗位手册,以有效管理合规风险,确保银行合规稳健运行的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全球十大律师事务所之一的路伟国际律师事务所在其《中国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标准化策略报告》中,将合规管理誉为“企业管理的第三支柱”,认为合规管理对外的重点在于指导“企业如何开展经营活动”,“保护企业免于发生重大风险事件”,创造和保持“企业精神”、“公共形象”和“声誉”;对内则能“从整体上增强和改善企业的内部管理控制”。报告起草人、著名合规管理专家吕立山律师更是认为,“鉴于长期以来不同经营部门各自为政的积习,实现整个集团的统一管理是许多中国企业所面临的重大挑战。而这一体制的实现,必须通过强化合规体系,建立上下通畅的报告和决策渠道,方能达成。”

综上所述,合规管理是指企业通过制定合规政策,按照外部法规的要求统一制定并持续修改内部规范,监督内部规范的执行,以实现增强内部控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早期预警,防范、化解、控制合规风险的一整套管理活动和机制。

二、国内外金融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现状

(一)银行业合规管理体系的建设

随着对合规重要性认识的逐步到位,合规作为一门独特的风险管理技术,已经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合规风险与银行其他风险一道被纳入到银行的风险管理框架中。国际银行业的合规职业队伍正在逐步崛起,合规人员日益发展成为一个专业化的职业阶层,合规部门的组织结构也不断得到调整和完善。

国际上,各大银行纷纷根据自身规模、经营的复杂化程度、业务性质及其区域分布的不同,设立了不同组织结构的合规部门。如荷兰银行和德意志银行成立了单一的、独立的合规部门;渣打银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等成立了法律及合规部或风险管理与合规部;汇丰银行在总行设独立合规机构,在中国地区则将合规和法律部门合二为一。

银行监管机构也先后对银行的合规部门做出规定。2003年10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了《银行内部合规部门》咨询文件,成为一些国家监管机构和银行规范合规风险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时隔不到两年,该委员会在此基础上再次了《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高级文件,更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巨大影响。

国内银行业方面,中国银行是建设合规管理体系的先锋。早在2001年10月,中银香港即设立“法律与合规部”。2002年,中国银行总行把“法律事务部”更名为“法律与合规部”,增加合规管理职能,并设首席合规官。在首席合规官和法律与合规部的领导下,行内各级法律与合规部门在职权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规章制度建设、合规监督检查、合规培训、咨询、调研、宣传和反洗钱等工作。

除中国银行外,国内其他各大商业银行也纷纷进行了合规管理的探索和试验。如中国建设银行于2003年初在总行法律事务部下设“合规处”,2005年将其独立出来成为“合规部”;中国工商银行于2004年设“内控合规部”;中国农业银行将合规工作归口法律事务部管理;中国民生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等也都设立了“法律与合规部”。

2005年11月,上海银监局了《上海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沪上法人银行和商业银行分行应于2005年底前,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于2006年底前设立独立的合规管理部门。该《指导意见》也成为我国金融监管机构第一个有关合规管理的专门文件。

(二)保险业合规管理体系的建设

在国际保险业,一些国际组织近两年纷纷有关文件,对保险公司建立合规管理体系提出要求。如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1AIS)在2004年的《保险公司治理的核心原则》(CompilationOfIAISInsuranceCorePrincipleoncorporategovernance,19January2004)中,要求保险公司董事会指定一名或数名官员负责公司的合规工作,并定期向董事会报告。世界经济合作组织(OECD)在2005年的《OECD保险公司治理指引》(OECDguidelinesforinsurers’governance,28April2005)中指出,在良好的公司治理下,确保企业行为合规(符合法律特别是保险法的规定,比如投资规则、报告和信息披露要求等)是董事会职责中必须涵盖的基本内容。

国际上,各国保险公司都非常重视合规管理体系和合规机构的建设。如美国国际集团(AIG)在董事会下设“规则、合规和法律委员会(Regulatory,ComplianceandLegalCommittee)”,在管理层中设总法律顾问、首席合规官和首席规则官(三者的工作受规则、合规和法律委员会的监督),形成双重的合规管理领导和监督体制。美国怡安(Aon)保险集团在董事会下设“合规委员会”,公司合规官、总法律顾问和负责内部审计的副总裁向合规委员会负责。

在亚洲,日本保险业特别重视合规管理工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合规体系。日本财产保险公司(SompoJapanInsuranceInc)在董事会下也设置了“合规委员会”,并将其明确定位为跨部门的协调机构,规定其成员由合规部门总经理、公司总部五个以上其他部门的总经理和相同数量的外部专家组成;公司日常的合规工作由合规部门负责,合规部门与总部其他部门以及各业务分部共同接受公司内部审计监察部门的审计,公司内部审计监察部门则向合规委员会报告工作。日本东京海上保险公司(TheTokioMarineandFireInsuranceCO.,Ltd.)、日本兴亚保险公司(NipponkoaInsuranceCo.,Ltd)的合规委员会则设置在CEO之下,不直接对董事会负责,合规委员会下同样设有专门的合规部门。在欧洲,荷兰国际集团(1NG)在总部设置了合规部,负责监控因违规而导致的有关企业声誉和商业信誉方面的风险,在集团的各个层级安插了375名合规官,分别监控本地本级的经营行为是否合规。法国安盛集团由总部法律部负责集团的合规工作,起草合规指南和相关的规则流程,下发到世界各地的子公司和分支机构执行,各子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对本公司的合规工作负责,子公司的法律部则扮演确保本级业务运作安全和符合当地法律规定的角色。德国安联集团在总部设有首席集团合规官,在各分支机构中设有合规部门。

国内方面,平安保险公司在2004年底成立了“法律与合规部”,率先在保险业中开始新型合规管理的实践。2006年初,中国人保控股公司将“法律部”改造为“法律与合规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了单独的“内控合规部”;之后,中国人保寿险有限公司也设立了法律合规部。此外,近来成立的长城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设“法律合规部”,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设“合规部”;中外合资保险公司中亦有中美大都会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设“合规部”。

2006年1月5日,中国保监会在《关于规范保险公司治理结构的指导意见(试行)》中首次提出:保险公司董事会除履行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所赋予的职责外,还应对“合规”、“内控”和“风险”负最终责任;保险公司应设合规负责人职位,并设立合规管理部门。该《指导意见》的,为中国保险企业构建全新的合规管理体系、组建合规部门提供了政策依据,必将大大促进中国保险业合规管理体系的建设。

三、我国保险业合规管理体系建设中的问题

我国保险公司的合规管理部门发展还不成熟,各保险公司定有各种内部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由多个部门分别行使部分合规管理职能,但目前的合规管理不成体系,不够完善,是比较落后的,无法符合保监会最新《指导意见》的要求。“合规管理”对于我国保险业而言是一个新鲜事物,实际运作中,未被全新“合规”观念武装的旧有的合规管理体制存在很多问题。

首先,全新的合规管理理念尚未在保险业中得到大力推广和普及。占据多数人头脑的仍是原有的“依法合规经营”,没有真正认识到合规管理的重要性、特殊性和专业性,不了解合规管理的具体内容和特点,更谈不上构建全新的合规管理体系和组织具体实施。

其次,现有合规管理体制中,没有统一的合规规划和合规管理部门,业务、法律、审计监察、财务甚至办公室等部门分别承担了合规管理的部分职能,不成体系,彼此之间职责界定不清晰,相互协调配合不力。由于缺乏合规管理的统率归口部门,企业内部规范在制定阶段多是各部门分头进行,缺乏系统协调。各部门因为自身知识、经验、能力的限制或者出于部门私利,往往容易忽略法律、法规、监管规定以及其他部门的规定,制定出的规章制度难免彼此冲突,之后又没有专职部门和统一标准来判断孰是孰非。在规章制度的监督执行中,由于没有专职负责的常设部门,各部门往往只检查本部门制定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而对其他规章制度的落实情况应付了事。

第三,一线员工缺乏系统的教育培训和专业指导,不能全面准确地理解法律、法规、规则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

第四,检查部门往往并不独立于业务活动,难以保证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合规部门应有能力主动对所有可能存在合规风险的部门履行合规风险管理职责,还应有权随时就其调查发现的任何违规或可能的违规行为向高级管理人员及董事会报告,并且不因实施上述行为而遭受管理人员或其他任何工作人员的冷遇或打击报复。但在大部分保险公司中,几乎所有参与合规管理的部门基本都隶属于同级子公司或者分、支公司的管理层,这种体制显然很难保证对同级公司管理层是否合规经营进行严格的管理。

我国保险公司现行的合规管理体制虽然几乎是全员参与,但由于缺乏系统性;没有专职机构负责,没有有效的组织保障和科学的运行程序,因此只能是一种模糊低效的运作方式,亟需改革和完善。

四、构建合规管理体系的建议

合规管理的引进不是简单的嫁接,而是要完全融人保险公司的核心经营管理体制中。只有建立符合保险公司自身实际的合规管理体系,才能有效发挥其风险管理和健全企业内控的功能。

(一)合规机构和合规队伍的建立健全

合规机构和合规队伍的建设涉及到保险公司的董事会、高级管理层、职能部门和具体合规人员各个层面。

1.董事会层面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专门规定了董事会的合规职责,包括审批合规政策并确保其制定适当,监督合规政策的实施,在全行推行诚信与正直的价值观念等。中国保监会在《指导意见》中也要求保险公司董事会对“使保险公司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并对保险公司遵守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内部管理制度的情况定期进行检查评估”负最终责任。因此,处于公司最高层的董事会应充分认识到合规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责成高级管理层拟定合规管理的战略方案、合规政策,并由董事会通过执行;同时了解合规部门的功能及其效力范围,并监督和评价高级管理层的合规风险管理状况。当然,董事会可以设置专门的合规分委员会或者要求审计分委员会等来承担上述职责。

2.高级管理层层面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指出:“每家银行应该有一位执行官或高级职员全面负责协调银行合规风险的识别和管理,以及监督其他合规部门职员的工作”,该执行官或高级职员被称为“合规负责人”。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在《保险公司治理的核心原则》中要求负责保险公司合规工作的官员应由董事会指定并向董事会报告工作。中国保监会在《指导意见》中借鉴了这些做法,要求“保险公司应当设立合规负责人职位。合规负责人既向管理层负责,也向董事会负责,并向中国保监会及时报告公司的重大违规行为”。因此,合规负责人更应设置在高级管理层层面,而非部门负责人层面,否则将可能难以很好地履行职责。

对保险公司高级管理层而言,参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建议,应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制定和传达合规政策(包含管理层和员工应遵守的基本原则),说明整个企业上下用以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的主要程序;确保合规政策得以遵守,发现违规问题时,采取适当的补救方法或惩戒措施;每年至少一次识别和评估企业所面临的主要合规风险,并制定管理这些合规风险问题的计划;就合规风险管理,特别是重大违规情况向董事会或其下设委员会报告;组建一个常设的、有效的内部合规部门。

3.合规部门层面

合规部门是合规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合规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地组建适合公司需要的合规部门是做好合规工作的前提和组织保障。

(1)合规部门的设置和模式选择。国际上,金融企业通常在总部设置独立的合规部门,在分支机构设置当地的合规部和合规官。总部合规部门直接向高级管理层(总裁或董事会主席)报告,并拥有直接向董事会或其下设委员会报告的权限;各分支机构的合规部门则存在矩阵式和条线式两种报告路线,前者在向上一级合规主管报告的同时,还要向合规部门所在分支机构行政主管报告,后者只向上一级合规部门主管报告。

我国实践中,金融保险企业的合规部门设置存在三种模式:一是合并法律和合规管理职能并设置相应机构;二是设立单独的“合规部”;三是设立“内控合规部”。第三种模式强调了合规工作增强和改善企业内部管理控制的方面,与模式二并无本质区别。

我国大多数的银行和保险公司都选择了第一种模式,即将原有的法律部改为“法律与合规部”,或在法律部下设“合规处”,或者直接将合规职能划归法律部。这一选择并非中国企业的创新,在国外一些大金融保险企业中,法律部门与合规机构的职责界限往往也是比较模糊的。美国银行业协会的统计结果表明:银行规模越大,越希望由银行法律部门履行银行合规职责。全球企业法律顾问协会(ACC)则认为,合规是公司法律顾问或者公司律师职责的一部分,因此合规管理和法律部门密不可分是很自然的事情。

从行业实践来看,我国现阶段以保险公司已有法律部门为基础组建合规管理部门应是较好的选择。合规管理以对法律法规、监管规定的正确理解和解释为基础,在很多情况下,合规风险和法律风险是重合的。正是合规管理与法律工作之间这种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使大多数企业选择了第一种模式。实际上,即便企业建立单独的合规部门,如果其合规管理体制不能以与国际公认的法律标准和做法一致的方式反映和包含对适用法律要求的完整、准确的理解,就无益于保护、增进公司的利益。也就是说,即便成立独立的合规部门,其运行也离不开法律人员的专业建议和支持。

(2)合规部门应保持独立性。无论合规部门的组织结构如何,保持其独立性是最重要的原则。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对独立性进行了解释,其包含四个相关要素:“第一,合规部门应在银行内部享有正式地位。第二,应由一名集团合规官或合规负责人全面负责协调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第三,在合规部门职员特别是合规负责人的职位安排上,应避免他们的合规职责与其所承担的任何其他职责之间产生可能的利益冲突。第四,合规部门职员为履行职责,应能够获取必需的信息并能接触到相关人员。”

因此,在设置合规部门时,为确保其独立性,应当考虑建立相关的配套机制:一是合规部门要尽量独立于业务和财务部门,进行独立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应与合规部门的工作目标保持一致,而非取决于业务部门或业务条线的盈利状况。二是建立科学的激励考核机制,即一方面合规部门要接受上级部门和机构的监督评估,以确保合规职能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对各业务部门或业务条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应主动咨询合规负责人对其合规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价意见。

4.合规人员队伍的建设

上海银监局课题组提出:“为确保合规部门有效履行职责,应配备高素质的专业合规人员。银行的合规人员要具有与其职责履行相匹配的资质、经验、专业素质和个人素质。适当的专业素质包括能全面、正确地理解法律、规则和标准及其对银行经营运作的实际影响;通过定期、系统的教育和培训,能保持并发展其专业技能,具有对所适用法律、规则和标准最新发展的实时把握能力。适当的个人品质主要包括诚实正直的品格、思考质疑的能力、职业判断的中立性和独立性、良好的沟通能力、较强的判断力和灵活性等,尤其需要具有对合规问题涉及的相关人员直言不讳的勇气和能力。”上述对银行业的合规人员素质要求在保险业也同样适用。

对合规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与对企业内部法律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要求是类似的。但合规工作中管理的比重远远大于传统的法律支持工作,合规人员通常更需要深入了解本企业复杂的业务经营。我国金融保险企业中目前大多已存在一支成形的法律工作队伍,因此,加强对现有法律工作队伍业务经验和管理才干的培养,无疑是建成一支高素质合规队伍的捷径。

(二)合规制度的建设和执行

规章制度是合规管理体制的中心内容,在制度建设方面,应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在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层面,应制定《合规政策》(董事会层面)和《合规管理办法》(高级管理层层面)等纲领性文件以及针对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行为守则》,特别是要对董事和高级管理层的合规责任提出明确要求。

其次,以合规纲领性文件为统领,进行大规模的整章建制工作。包括制定专门的《规章制度管理办法》,明确规章的制定、和实施须经严格的法律合规审查,建设规章制度的修订和评价等管理流程。制定或修改完善《合同管理办法》、《授权经营管理办法》、《知识产权管理办法》、《品牌管理办法》、《员工行为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第三,提前预防和提示合规风险。对金融监管机构下发的每一个规章制度,都要同步分析整理和归纳,提出相应的法律合规要点,及时提醒各职能部门。在合同管理方面,完善从合同项目立项、草拟、审查、印章管理、履行到档案管理等各环节的管理流程,推出示范合同范本,做到对法律合规风险的提前防范。

第四,明确员工的岗位责任和尽责义务,制定《员工岗位合规手册》。高规格的规章制度需要有效的执行和监督,否则,再好的制度也只能是形同虚设。合规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如果需要变通,任何变通都应逐级上报,由适当级别的适当人员以公开透明的方式决定,以保证不违背制度整体的意图和目的。这样的规定本身就有保证遵守规章制度的作用,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遵守规定反而要比层层报请批准变通更加简便;同时它也要求必须明确各个级别的报告义务并建立有效的报告渠道。

只有坚持全面的监督和检查,合规制度才能正常地发挥作用。因此,必须有独立的专人负责对各级人员合规责任进行检查。监督检查的重点不在于数字而在于程序管理,即:不仅检查实施了什么行为,还要检查怎样实施有关行为,是否获得适当的内部批准,是否遵守特定的规章制度。

(三)合规管理软件系统的运用

融合金融保险企业原有的业务和财务管理软件,增加相应合规控制的IT系统能够帮助公司实现更好的合规监控。

合规管理软件系统的使用在发达国家已经比较普及。尤其是在美国,为扭转因为安然、世通等公司的丑闻而给投资者信心造成严重打击的局面,美国国会于2002年出台了萨班斯法案(TheSarbanes-OxleyAct),该法案的精神实质与金融企业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有着高度的内在统一性。企业为满足该法案对公司财务报告和内部控制的严格要求,往往必须制定复杂的控制流程,并保留充分的证据以证明每个控制的有效性。因此,大量基于COBIT(ControlObjectivesforInformationandrelatedTechnology—信息系统和技术控制目标,美国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1996年公布,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最权威的安全与信息技术管理和控制标准)和ITIL(InformationTechnologyInfrastructureLibrary—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英国政府中央计算机与电信管理中心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一套IT服务管理实践指南,几经升级改善后,成为事实上的IT管理服务国际标准)的合规管理软件应运而生,成为在美上市公司日常经营管理中所依赖的重要工具。

使用IT系统进行合规管理主要体现在流程控制上。首先,当新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行业规范出台后,公司针对这些新的合规要求,需要对原有的流程规范进行修改,一个一体化的合规管理软件将避免大量的重复劳动,降低审查修改内部规范的复杂性,减少合规成本。其次,在业务活动中,合规管理系统可以将业务流程分拆成不同的子流程,在各个子流程里订下不同的条规,自动记录与每一笔业务相关的所有电子文件、会议记录、电话记录、传真等,建立流程文档库集中汇总信息,而所有信息都可以随时被搜索调出,与设定的流程条规进行对比,从而保证了合规检查的便捷和持续进行。第三,合规管理系统中通常会设定各个层级信息和资料的义务和查阅权限,当业务进程发生偏离时,具有相应权限的合规控制人可以第一时间查阅了解到在哪一个阶段和流程到底发生了什么,从而可以利用流程节点及时做出控制和调整,促使整个工作流程朝设定的目标发展,大大加强了风险管理。第四,合规管理系统在业务流程或者财务汇总结束后,可以将包括各个子公司、分公司、部门的信息集中起来,统一进行分析,制作报告,给决策者提供直观的信息资料。

(四)合规文化的培养

合规文化的培养是合规管理能够切实发挥功效的基础,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首先,“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从高层做起”是有效的合规管理体制得以建立的基础。企业高层应当在整个企业中做出表率,设定鼓励合规的基调。“当企业文化强调诚信与正直的准则并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做出表率时,合规才最为有效。”而且,“来自高层的支持必须持续不断、毫不动摇,并将其纳入核心管理目标之中,……任何一级业务经理唆使或默许下级员工规避内部规定和适用法律,标准化管理体制也将名存实亡。企业内部任何环节一旦容忍规避行为,都将清晰地暗示管理层实际上并不完全支持合规制度,员工会从其实际行动、而不是年报的说词中,很容易地领会他们真正的优先取向。”

其次,强调“合规并不只是专业人员的责任”。企业应“努力培育主动合规以及良好互动的合规意识,业务人员应欣然接受全面的合规培训,主动寻求合规部门或合规员的建议;业务管理者应准确识别关键合规问题,及时向合规部门或合规工作人员咨询,频繁、主动地进行动态合规回顾;合规部门或合规工作人员则应积极主动地识别、评估和监测潜在的合规问题或合规风险,给出合规建议后主动向上级反映,并跟踪其发展。”

第三,强化“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合规风险管理本身虽然并不能直接为企业增加利润,但是系列的合规活动能制和调整,促使整个工作流程朝设定的目标发展,大大加强了风险管理。第四,合规管理系统在业务流程或者财务汇总结束后,可以将包括各个子公司、分公司、部门的信息集中起来,统一进行分析,制作报告,给决策者提供直观的信息资料。

(四)合规文化的培养

合规文化的培养是合规管理能够切实发挥功效的基础,可以从以下方面人手:

首先,“合规从高层做起”。“合规从高层做起”是有效的合规管理体制得以建立的基础。企业高层应当在整个企业中做出表率,设定鼓励合规的基调。“当企业文化强调诚信与正直的准则并由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做出表率时,合规才最为有效。”而且,“来自高层的支持必须持续不断、毫不动摇,并将其纳入核心管理目标之中,……任何一级业务经理唆使或默许下级员工规避内部规定和适用法律,标准化管理体制也将名存实亡。企业内部任何环节一旦容忍规避行为,都将清晰地暗示管理层实际上并不完全支持合规制度,员工会从其实际行动、而不是年报的说词中,很容易地领会他们真正的优先取向。”

其次,强调“合规并不只是专业人员的责任”。企业应“努力培育主动合规以及良好互动的合规意识,业务人员应欣然接受全面的合规培训,主动寻求合规部门或合规员的建议;业务管理者应准确识别关键合规问题,及时向合规部门或合规工作人员咨询,频繁、主动地进行动态合规回顾;合规部门或合规工作人员则应积极主动地识别、评估和监测潜在的合规问题或合规风险,给出合规建议后主动向上级反映,并跟踪其发展。”

财务合规管理范文篇5

满足监管部门、国有股东日益严格的合规监管要求银保监会于2019年出台的《关于加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153号)明确规定,银保监会负责制定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监管规则,各省(区、市)人民政府履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管责任,各地方金融监管部门具体负责对本地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日常监管,该文件首次明确了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为地方金融机构且正式纳入地方金融监管局(或金融办)监管。此外,为加强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合规监管,银保监会还陆续出台了《关于规范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收购业务的通知》(银监办发〔2016〕56号)、《关于适当调整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有关政策的函》(银监办便函〔2016〕1738号)、《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2021〕26号)等规范性文件,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展业和业务类型、资产转让、鼓励与禁止等进行了明确,监管日趋严格。各省(区、市)也陆续出台了加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文件。可见建立完善的法律合规管理体系是满足监管要求的应有之义。

有效防范已知和未知的经营风险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围绕不良资产批量收购处置与处置、受托收购业务、配资合作业务、重组与重整、困境企业托管、破产管理、特殊机会投资等开展业务,其使命与定位决定了业务特质:一是非标性。金融机构转让的不良资产包括不良贷款、应收账款等均为非标资产,没有统一的标准、定价、转让场所等。二是特殊性。不仅是资产本身特殊,为银行等机构穷尽诉讼、仲裁等手段无法收回或者收回存在极大难度的不良资产,更有着债务人破产、不诚信、逃废债的现实困难,与正常类资产的债务人诚信度区别明显。三是周期性与损失风险。不良资产受经济周期性波动与企业经营生命周期的影响,其数量与金额存在明显的周期性特征,而其收购与处置工作顺利与否也与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银行等机构掌握大量有关不良资产纸质、电子档案以外的信息,而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尽调时间短、获取资料有限的特点决定了信息不对称,在收购资产后往往面临着信息少、处置难、易亏损的风险。因此行之有效的合规管理体系可以在不良资产尽调、估值、内部审批、转让与公告、资料交接、处置等各环节发挥作用,规范业务行为,控制人为因素与干扰,降低决策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即是“合规创造价值”的体现。增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竞争优势建立科学的法律合规管理体系,对资产管理公司与员工在日常经营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当行为进行预防、应对、监督、评价,从而实现体系化与制度化的自我监督与管理的目的。开展有效的法律与合规管理,使企业行为由被动合规转向主动合规,形成合法合规经营的良好氛围,可以系统性避免监管与合规风险,有助于资产管理公司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口碑与优势,有效提高竞争力。

构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法律合规管理体系的原则

保持法律合规管理的相对独立性,从“轻内重外”转向“内外兼修”资产管理公司的法律合规部门通常是公司法律合规管理的牵头部门,也是日常合规管理的办事机构,因此保持法律合规管理的相对独立性一定意义上指合规部门的独立性,明确其第二道防线职能。该部门不仅承担着法律管理、合规管理、内控管理、反洗钱任务,还承担着对接监管、应对检查的职能,因此一个独立运转的法律合规部是保持法律合规管理相对独立的重要体现和必然要求。资产管理公司有经营指标和业绩压力,往往存在“重经营轻管理”“重业务轻合规”的现象,公司存在违规的问题未及时发现或者已经发现但轻信可避免的心理,最终被监管处罚导致经济损失、声誉损失。要以合规风险管理为本,以内规外法为准绳,为各项业务设定红线、划定底线,依托现有的资源开展合规排查、政策宣导等,使各项合规政策在全体成员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行动指南。与风险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有效衔接与统一资产管理公司法律合规管理部门与内部各职能部门之间,并非孤立的无关联的个体,而是各司其职的有机统一体。要在顶层设计下,做到厘清边界、互不交叉、职责清晰,既能各司其职、独立运行,又可互相统筹、助力协同,实现公司资源的集约与共享,建立健全大合规的内部支撑与保障体系,实现整体协同,助力公司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突出不良资产管理的业务特点,既要全面覆盖,又要突出重点一方面,根据《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的要求,建立法律合规管理体系,坚持全业务、全组织机构的原则,覆盖决策、制定、监督的全流程,强化责任意识,独立客观的履行职责。另一方面,要结合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定位与业务特点,其具有重资产、诉讼(仲裁)多、周期长的特点,因此要重点加强资产尽调、收购、转让、动产、不动产与无形资产评估、债务减免等环节的法律合规管理工作,要对有关人员加强有关主营业务所涉法律与合规方面的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同时要重点加大合规底线的内部检查与处罚力度,做到正向引导与反向教育相结合,在内部培育形成主动合规的文化氛围。法律合规管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与组织架构建立一个运作良好的合规顶层设计与组织体系,是确保日常性合规管理体系有效发挥作用的必要保证,是发挥业务部门第一道防线、法律合规管理部第二道防线、内部审计(含纪检监察部门)第三道防线的基本前提。在一家建立了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地方资产管理公司,合规组织通常包括四个层级:一是董事会下设的合规管理委员会,二是首席合规官(或者总法律顾问),三是法律合规部门,四是公司下设部门或分支机构的合规部门或合规专员(联络员)。其中,合规管理委员会要由董事长、公司高级管理团队担任其成员,对合规管理负有最高责任;首席合规官(总法律顾问)应具有较高的行政层级,一般应当是公司副总经理及以上人选担任。公司可以根据合规要求以及子公司、分公司的发展规模与人数,在子公司、分公司设置对应的合规部门。而对于人数、业务较少的分支机构,至少要设置合规专员或者联络人员,以便于对接总部和属地监管、履行内部合规职能。

法律合规部的日常管理模块

法律合规部作为公司法律合规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合规管理的牵头部门,其日常管理模块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需要根据资产管理公司的特点进行分解与划分,既要管理、控制合规风险,又要促进公司业务稳健发展。设置法律合规部日常管理模块的具体指导思路有利于案件管理、诉讼清收与法院执行地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不良资产收购、管理和处置为主营业务,在法律合规模块部分,需要体现出行业特点和法律工作重心,将管理模块中的案件管理、外聘律师管理、诉讼清收以及法院执行等内容体现出来,提高诉讼(仲裁)管理效率与数据准确性。充分反映地方金融合规监管的特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接受地方金融监管局的直接监管,各地地方金融监管局每年都会对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进行一次及以上的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同时监管部门还要求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按月或者按季度报送数据以及非定期数据报送。因此,在管理体系中,要重点体现定期、不定期数据,监管定期检查、不定期检查(包括检查通知、底稿、检查意见与反馈、整改报告)等内容统计和归档内容,以便于形成历史资料和应对后续检查。合规文件学习与培训并重地方资产管理有关的监管规定不断更新和出台,在合规管理体系中,除了需要将《民法典》《民事诉讼法》《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以及有关司法解释,最高法的关于资产管理的会议纪要,有关担保纠纷、远期收购承诺、差额补足、资产转让等经典案例收集归类,还应当将《金融企业不良资产批量转让管理办法》(财金〔2012〕6号)、《加强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发〔2019〕153号)、《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开展不良贷款转让试点工作的通知》(银保监办便函〔2021〕26号)等银保监会以及所在省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的规定、通知等整理、归类。同时,加强自身学习与向全员提供培训也必不可少,因此培训视频与课件在模块中应当清晰列示。

日常管理模块的组成

在日常管理模块的组成上,基于以上思路,同时兼顾模块管理的完整性与逻辑性,应当包括以下具体模块、要素。法律文件审查与咨询法律文件审查与咨询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模块,公司日常的法律文件审查,合同草拟、修改与签订,法律风险防范,法律咨询等均应当通过该模块进行。通常情况,企业的法律文件用印分为类三类:证照类、行政类、业务类。证照类法律文件指向外部提供的盖章营业执照、纳税证明、财务报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信息,为提高管理效率,该类文件可以无须法律审查直接用印。对于行政类、业务类,均应在获得有关审批文件或者批复后,提交法务人员进行审查。对于业务人员的法律咨询,原则上口头(含电话、微信等)咨询口头答复(不作为正式意见),通过法律合规系统书面申请则书面正式回复。法律法规与监管规定将关于资产日常管理与维护、资产处置、资产抵质押、土地与房屋管理、破产与重整重组、税收、诉讼、执行、交易所规定等相关的法律、司法解释,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监管机构的规章、规定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归类到该独立模块,并不断更新。监管报送与检查该模块设立的主要目的是将日常的监管报送、报表报告、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的资料与原始数据、检查底稿、整改报告等整理归纳,保持数据统一和口径统一,以便于应对后续检查与监管抽查,防止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此外,统一归类到该模块,还可以避免交接工作造成的信息丢失。内部合规检查金融企业为了防范风险,提高企业管理工作的合规性,通常定期会对公司资产收购、资产管理、处置等业务进行合规检查或者抽查,以发现经营问题及时整改。因此,将内部合规检查设立为独立模块,把检查通知、底稿、整改通知、整改报告收集、整理、归类,有助于查缺补漏、提高员工合规意识,助力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法律文件(合同)范本管理一家成熟的金融企业,必然有规范的法律文件或者合同范本体系。独立起草或者委托外聘律师拟定规范的法律文件以便于直接使用,不仅可以降低法律风险、减少差错率,还可以提高法务人员的法律审查效率、节约时间。而科学的、可以反复适用的法律文件范本,能较好地对外展示企业文化与风险偏好,给交易对手或合作方留下专业、规范的印象。

合规培训与课件管理

财务合规管理范文篇6

关键词:商业银行;会计监督管理;风险控制

1商业银行会计监督的重要性

中国经济高速腾飞成就了金融行业快速发展,商业银行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然而,不时爆发的金融机构违法违规案件,有的甚至造成上亿元的资金损失,暴露了商业银行会计监督管理方面的不足和问题,加强商业银行会计监督工作,是商业银行防范和保障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商业银行健康快速发展的基础。1.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监督岗位基本职责是以相对独立的身份,对业务部门完成的会计核算,对照财务制度要求和商业银行业务规范要求开展合规性检查,避免商业银行重发展、轻合规而造成的核算不实、挤占成本、虚列费用等违法违规行为,有效保障商业银行会计信息质量,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合规性。1.2防范舞弊行为发生。商业银行业务活动涉及大量的客户资金和信贷资金,在进行经济活动和业务活动过程中,如果监督不力,舞弊行为时有发生,如挪用客户资金、授信资金流向不合规等违法行为,损害商业银行名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会计监督岗位对重要业务以及关键风险点都有具体明确的监督检查要求,结合现场突击检查等形式,及时发现异常违规信息,并对会计核算人员形成无形的警示压力,有效防范舞弊行为的发生。1.3保证资产安全完整。商业银行的资产存在被挪用、贪污、盗窃的风险,会计监督能有效地促进会计核算行为规范,为商业银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确保商业银行账实、账表、账账相符,提升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维护商业银行资产安全。

2商业银行会计监督存在的难点

2.1会计监督与其他职能的职责边界不清晰。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对风险管理的要求非常高,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高压线,经过近20年的发展,商业银行已基本完善组织架构,建立独立的合规管理部门、内部稽核部、会计监督管理等部门,然而,合规管理部门、内部稽核部门与会计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边界并不清晰,不同商业银行差别非常大,外部监管部门并无统一的规范要求,商业银行实际工作中根据各自组织架构模式及各部门人员配置情况进行分工,导致不同商业银行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内涵相差很大,甚至有些商业银行会计监督管理部门承担了合规管理职责。2.2会计核算监管要求具有复杂性。金融行业关系国计民生,属于国家重点监管的行业,不同监管机构多维度监管,银保监局侧重商业银行资金风险监管,人民银行侧重利率合规监管,外汇管理局侧重外汇政策监管,商业银行的账务核算系统必须同时满足多个监管部门的监管要求,会计核算维度按最细、最小的单位进行核算,如仅客户维度就包括规模、企业性质、地域等多个维度,满足各个维度的报表分析要求,增加了会计核算管理的难度和深度。2.3员工专业技能的局限性不能满足业务类型细分的要求。与其他行业会计核算最大的不同是其他行业会计核算工作主要集中在财务部门或会计部门负责完成,因此财务部门配备专业财务人员,资金集中在财务部门管理控制,管理半径相对较小,能够较高质量完成会计核算工作任务。商业银行与其他行业不同,根据资产、负债、对内员工、对外客户业务,至少涉及资产管理部门、负债管理部门、银行内部费用核算三大项,涉及账务处理的部门至少有三个部门,有些商业银行按照公司资产、公司负债、零售资产、零售负债、同业资产、同业负债等业务类型进一步细分,涉及的账务处理部门更多,会计核算管理半径扩大,不仅增加会计核算风险,同时也增加会计监督管理难度。商业银行员工素质平均水平并不低,甚至高于其他行业平均水平,但这些高素质人才也仅仅是在某个专业领域,如金融、法律、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并非每个人都具备甚至掌握专业的财务会计知识,虽然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也许能够满足本岗位的会计核算要求,但大部分人仅仅是一种熟能生巧的操作,对会计核算的原理并不清楚,业务稍微复杂或者条件发生变更,就容易产生会计差错。2.4不同业务系统缺乏整合使会计监督缺乏完整的数据支持。商业银行业务日趋复杂,商业银行业务不仅仅局限于吸收客户存款、发放贷款这类传统业务,客户存款产品品种日益丰富,如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财产品、移动支付产品,以及用于规避风险的衍生产品。不同业务需要不同的系统支持,涉及很多不同的系统,如支持移动支付的业务系统、传统存贷业务的核心系统、反洗钱业务系统、员工报销系统等,导致各类业务数据分散于不同业务系统,如何取得全面、完整、准确的业务数据,需要兼顾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兼容性、跨系统数据传输,将所有业务系统数据汇总集中,为会计监督工作提供完整的数据源,对商业银行也是一项比较大的挑战。目前商业银行会计监督业务系统在业务数据的完整性方面存在完善的空间。

3商业银行会计监督完善措施

3.1完善会计监督管理制度。商业银行应该完善会计监督管理体系,通过制度形式,明确商业银行会计监督工作范围,包括工作目标、流程等,对会计监督工作进行规范。同时,明确会计监督部门与合规管理部门、内部稽核部门的职责边界,确保各个部门职责清晰,避免因为职责边界不清晰,某些领域出现重复监管,某些业务出现监督真空,既浪费人力物力,又存在风险隐患。会计监督管理工作应当以专业会计理论知识为指导思想,侧重于商业银行的各项经济活动的会计核算是否符合会计原理,监督核算业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至于具体每笔业务的操作要求、业务资料的合规等方面的监督管理应属于合规管理部门职责。商业银行分行层面至少都应该设置会计监督管理部门和合规管理部门,从不同角度对日常业务进行监督管理,内部稽核部门则从更高的层面对商业银行的整体活动结果,包括会计监督和合规管理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内部稽核部门可以根据区域规模、网点数量等实际情况配备内部稽核部,内部稽核部年度稽核计划应覆盖辖区内所有网点。3.2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业务系统。为提高会计监督业务成效,商业银行应该建立完善的会计监督业务系统。对于上个工作日发生的异常交易,能够及时发出风险预警,监督人员针对性地对预警业务开展监督,提高监督成效。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完善的会计监督业务系统应当对以下一些异常业务进行风险预警:(1)科目余额异常预警:每日生成会计科目余额表,对于科目余额借贷方向异常的情形,过渡性科目(用于跨系统核算的临时科目)余额日终不为零、现金科目余额超限额等情形,系统自动生成预警,提醒会计监督人员关注上一工作日的会计核算,核实是否出现操作风险。(2)利率变动预警:利率是商业银行收支的基础,利率变动直接影响当期的损益,除基准利率全面调整的情况外,其他任何业务人工单笔调整利率的情况,系统抽取相关业务明细进行预警,会计监督人员应逐笔核实利率变动的原因、审批权限等详细信息,关注是否存在舞弊情形。(3)冲账交易预警:系统自动抽取冲账交易明细,会计监督人员逐笔检查冲账原因是否真实、审批权限是否充分、冲账账务处理是否正确等,是否存在人为调控账务的情形。(4)异常手工账务预警:对于系统已经按预设规则自动生成的账务类型,如果发生人工处理账务,如利息收付账务正常情况都是系统自动计提、自动支付,相关的账务也是系统自动生成,如果出现人工核算相关科目,系统自动抽取核算明细,提醒会计监督人员逐笔核实原因,是否存在核算差错的情况。针对不同业务品种,系统每日生成关键业务报表,如现金存取明细表、贷款投放表、新客户开户明细表等固定监管报表,供监督人员检查核对,系统按月生成月度报表,对于月度发生额变动金额超过一定幅度的异常科目,提醒会计监督人员重点检查,发挥监督管理的主动性。3.3强化会计人员队伍建设。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员工培训计划不局限于银行业务相关规定,应鼓励员工参加会计专业培训,完善员工知识结构,要求员工不仅获得银行从业人员业务资格,同时鼓励员工参加会计职称考试,尤其涉及会计核算中后台岗位人员,至少应具备助理会计师资格,熟悉会计核算原理,掌握会计核算要求,具备一定的会计业务素质和综合能力,有效提高会计工作水平,满足商业银行对会计人员的需求。3.4借助大数据工具搭建数据仓库。时代快速发展,科技水平日新月异,商业银行应以科技系统为支撑,依托科技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手段,收集各业务系统原始数据,搭建跨模块、全面、完整的数据仓库,实现对商业银行运营数据的全方位监测。(1)统一规范各业务系统底层数据格式。面对繁杂的业务系统和数据源,商业银行首先应当统一规范数据源格式,相同或相似的数据采用统一、规范的名称,减少歧义和差异。(2)建立全面有效的数据仓库。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实现自动收集各业务系统核算信息,按照统一的格式、名称汇总形成数据仓库,该数据仓库的字段应充分考虑监管要求,结合风险管理要求,并具备一定的兼容性和扩容性。(3)完善数据仓库功能。商业银行应当完善数据仓库功能,数据仓库必须具备查询、分析功能,满足日常会计监督和特别事项监督检查要求,能够按预设规则生成固定格式的会计监督报表,同时支持会计监督人员查询特定业务核算信息,为商业银行会计监督人员提供必要的条件。会计监督管理是商业银行加强自身控制、防范风险的重要防线,会计风险直接构成商业银行运营风险,建立科学、完善的商业银行会计监督管理体系是保障商业银行资金安全和客户合法权益的有力武器,各商业银行应持续不断地完善会计监督管理工作,确保银行业务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曦.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内部会计监督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

财务合规管理范文篇7

随着我国证券行业近20年的发展,证券公司对内部法律合规开始逐步重视起来,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的核心风险之一的合规风险,证券公司内部纷纷建立了法律合规部门专门负责合规风险,合规管理也因此已经成为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的核心部门,中国证监会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的第二条对合规管理的定义为:“证券公司制定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合规文化,防范合规风险的行为。”因此,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是确保证券公司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好方法,并对我国证券公司合规监管的制度转变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

2008年8月1日自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但是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管理仍然出现不少问题,法律合规的职能经常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主要面临的以下困境:

1.法律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部门由于其特殊性必需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可见合规管理的独立性是有效实现合规的前提条件,但当前我国证券公司普遍都存在合规管理独立性不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合规管理上,公司的内部制约机制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

虽然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中明确了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规定,但是由于合规管理部门甚至合规总监其自身就受到高级管理人员的间接约束,特别在薪酬福利和绩效考评上都会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影响,因此法律合规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

2.法律合规管理部门职责主次不分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一般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组成。组织体系下的各部门都要负责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合规监管,而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各部门的合规情况进行复核,但法律合规部门更重要的职责是识别证券公司管理层的合规风险,保证证券公司规避可能因此出现合规风险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介于目前证券公司的高管层是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爆发的重要诱因,因此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必须将重点放在合规经营管理层的各项行为上。但实践中法律合规部门却极少合规经营管理层的业务,更多的是审核业务部门的业务是否合规,而业务部门也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将审核法律合规的任务完全交给法律合规部门来审核,就出现法律合规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的常规性合规业务上,忽略了最重要的对管理层的合规工作。

3.法律合规部门沦为应付外部监管的专职机构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不是证券公司的经济业务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很多中小型证券公司对法律合规部门的建设相比较经济业务部门比较滞后,存在人员配备少、管理层也不太重视等情况。甚至个别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对内流于形式,把设立法律合规部门的目的定性为应付对外部监管机构的监察上,把所有的工作职责放在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公关”上,只要做到外部监管能应对自如,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就算完成了。

4.法律合规专业性人才不足,缺乏合规人才的培养机制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近几年才刚有所起步,对合规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往往证券公司里的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不超过五人,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也大多由稽核和风险管理部门里的具备法律背景的员工抽调过来,但这与法律合规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随着近些年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新的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对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行要求也更为严格,最好是具有复合型人才除了自身要具备法律背景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金融、财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其他业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可见法律合规的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但目前证券公司内部对合规人才的培养却非常不重视,缺乏像经纪业务部门那样的培训机制,导致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性明显不足,法律合规人才高素质队伍亟待加强。

三、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的建议

1.完善法律合规管理的内部机制,确保合规管理的内部独立性

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的情况存在已久,这就要理顺法律合规部门和经营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部门特别是合规总监的任免、薪酬、绩效考勤必须独立于经营管理层,合规总监的直属上司应该为董事会,对董事会直接负责。合规总监的下属部门的考核也应有合规总监独立考核,由监事会或者董事会监督。另外,法律合规部门要加强主动合规,主动合规其他业务部门的履行职责的情况,保证证券公司的合规运营。

2.明确各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推进证券公司全员合规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的第三条规定:“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应当覆盖公司所有业务、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全体工作人员,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从规定中可以看出,法律合规的管理不是单靠合规部门就行的,也不是法律合规部门的一家责任,在现实中证券公司的各业务部门将部门内的各类合同或者投资项目、产品业务方案等要求法律合规部门“会签”,法律合规部门承担了业务部门合规职责,这样违背了全员合规的理念。因此笔者建议,证券公司内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合规审查的主体和职责,合规审查的责任明确到各部门,而法律合规部门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审查公司的各项制度上和经营管理层的决策上,这样既保证了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推动了证券公司的全员合规的良好氛围。

3.加强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

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有利于将员工的合规理念与日常业务工作相联系,在工作中自觉合规约束自己,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的合规风险。因此笔者建议,建设公司的合规文化,首先要做到法律合规部门自身要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的规定。其次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合规培训,并且和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让员工在培训中培养合规意识。第三,要让经营管理层来支持倡导合规文化的建设,建议经营管理层的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担任合规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合规总监担任副手,有利于合规文化建设在政策执行上的保障。

4.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法律合规人才

目前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的现状是合规人员需求量小,但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经常出现招不到合适员工的现象,这对证券公司的内部合规管理的发展是不利的,人才得不到很好的补充严重影响合规管理的质量。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人才的培养是长期性的工作,可以从每年公司招聘的应届大学生中选拔出来有潜质的,这些大学生应当具有复合型的专业背景,然后通过一到两年的各个岗位的轮岗,再安排的法律合规的岗位上,这样做既有利于法律合规人才对各业务部门的流程熟悉便于开展合规工作,而且对合规部门在公司里的影响力逐步加强。

财务合规管理范文篇8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强化合规管理,实现控险固效。”

近日,十八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此次大会是中国法制社会建设进程中新的里程碑,对企业来说是历史机遇的新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作为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积极加强合规管理,控险固效十分重要,对企业而言这是生存之本,发展之基。‘

在说到合规管理,控险固效时,我先和大家共同分享一个企业成功的案例。

柳传志创立的联想集团,是国内著名的企业,旗下的企业遍及IT、金融、保险等多个领域,成立于2012年的正奇金融就是联想控股成员企业,2012年11月,筚路蓝缕的正奇金融刚刚成立之初,百般艰难,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后,正奇金融成功收购三家金融类企业,2014年8月,正奇金融进军深圳前海,稳步实施对外扩张,强力塑造了公司的核心业务,截止2014年6月,这家联想集团的下属子公司,已成为总资产达到55亿元,净资产20亿元,累计缴纳税收约2亿元,管理资产规模达约98亿元,千余家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支持和服务的类金融典范企业。

正奇金融发展的成绩让人瞩目,更让我们羡慕,实现这一切的原因在于正奇金融不仅依托联想控股的雄厚实力,更整合自己的优质资源,重管理,讲防控,建立了一套符合金融市场法则的制度体系,不断深入推进和强化合规机制的建设,按照“标准、执行、奖罚和监督“的管理原则,明确目标,约束流程,风险管理、奖惩严明,实现了自身企业的华丽转身,给我们的所带来的启发无疑巨大,值得我们深思。

正奇的成功,其实本质上就是企业在管理的过程中,始终在价值取向上坚持安全稳定的价值观,在发展思维上坚持健康持续的思维观,在运行准则上坚守守法合规,在经营理念上求真务实,成功的基础源于此,前进的动力也正是依靠此。

因此,结合我司的现状,个人认为:

合规管理,风险固控首在意识。营造一种全民信仰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提升对提升对合规、风控的思想认识,其实这也是一种企业文化,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遵法守法,合法科学经营,企业才能长久,背道而驰,必然会走向灭亡,因此,作为企业要至上而下,全员认知,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重要是要扎根于心,牢记于脑。要切实增强全员主动合规的理念和切实增强违规必须“买单”的理念,牢记这根弦,不越红线,这样才能切实将合规管理引入“深处”,真正服务企业,防微杜渐,警钟长鸣。

兵未动,粮草先行,健全机构保障是合规管理,控险固效的前提,公司在推进合规管理,控险固效时,要充分调研,调研公司的实际情况,调研市场环境,要充分的发挥出民主决策的作用,在民主的基础上,在遵守法制法规的前提下,不断结合时宜实情,完善权责分明的内控合规管理体系,确定内控管理的目标,制定内控管理措施,强化内控管理制度,可行性和操作性尤为重要,做到事先有目标,事中有跟踪,事后有坚持,内控管理效果才会更好,更有价值,企业合规管理,控险固效,才会成为有本之木,有源之水。

要让广大员工充分认识合规管理的价值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各界对央企提出了阳光央企的目标,积极打造合规管理正是体现出阳光央企目标实现的重要方式和方法,是提升公司着眼实际,保障公司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结合企业发展实际,在合规管理的过程中,要突出章法,把握重点,做好监管,对于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如:反利益输送、反不正当竞争、严重违反职业道德等内容环节上下功夫,在重点领域,做好重点人员的把控,突出前期预防、控制把关,加强事先预防和过程控制。要严格按照公司的流程、规章制度等行事办事,不断提高执行力,确保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有序,有章有序。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如:涉及到一定金融数额的各类合同时,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严格落实“三重一大”,班子民主决策等流程,在资金支付的过程中,财务审计不仅要全盘参与,更要适时监控,把握好资金支付的节点流程,严格合同,这样才能更好地确保阳光,确保公平正义。

合规管理,强化风控。在管理的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市场变化形式和宏观经济环境,寻找自我在运营过程中的各类风险点,发现隐患,及时消除,更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控机制和预案,实现未雨绸缪;如:我们销售公司,在产品销售的过程中,在产品账款的收缴中,会有哪些风险点,如何预防,如何控制,这些都是我们推行合规管理的重要举措,只有把握好这些风险防控点,才能尽可能的减少各种不必要的损失,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活力,保障员工和企业的利益。

财务合规管理范文篇9

1.1电信企业的特点

近10年来,电信企业经历了高速的发展,网络规模庞大、用户数量众多、业务发展多元化,使得电信企业具有了如下的主要运营特点:(1)电信企业业务种类繁多,流程复杂程度高。当前,随着人们需求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单一的话音业务已不能满足用户通信的需求,电信企业根据不同细分市场的用户需求提供多种多样的增值电信业务,业务流程复杂性增大。同时,电信企业的部分业务涉及多方参与,除了最终用户,还有众多第三方公司,甚至还有当地政府部门。在监管方面,电信企业也必须依照国家法律对第三方提供内容监管,防止其提供违法信息。(2)电信业务涉及大量的电子业务数据交互,数据涉及用户的个人敏感信息。电信企业内部运作主要依赖于各种IT系统,大部分业务数据和内部管理运作轨迹数据都是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存在于各系统的数据库中。海量的业务数据中,包含了用户的个人敏感信息,诸如用户个人身份信息、订购信息、交易信息等;内部管理数据中,包含了企业发展战略、重要规章制度、管理信息等机密内容。不同的业务数据之间要进行交互,如果人为通过系统后台改变用户的账户或交易信息,将会对业务结算或者财务带来风险。(3)业务运营和企业内部运作对支撑系统依赖程度高,平台种类繁多。电信企业所提供的服务都需要后台支撑系统的支持,如业务运营支撑系统就承载着计费、结算、营业账务和客户服务等多项核心业务,这些业务都要求有一个高度稳定、运行顺畅、安全可靠的系统。同时,企业内部工作主要依赖管理信息系统,如现在重要的公文审批都会通过OA系统进行签批,业务系统账号申请与维护也是在内部管理信息系统中完成。电信行业的这些特点,不难得出信息化运营和管理在电信行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一旦信息安全出现问题,必将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从电信行业的运营特点出发,构建全面的信息安全合规管理体系,是电信企业实现业务快速、稳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1.2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各大电信企业针对信息安全建设进行了大量的工作,但是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1)信息安全管控要求多。存在多个部门、维护信息安全制度的情况,缺乏平台化的制度管理机制,具体的执行人员很难在第一时间了解最新的安全制度要求。此外,针对同样的安全管控内容,不同的信息安全制度常常存在标准不统一的情况,令执行人员无所适从。(2)部分信息安全制度中的规定缺乏实质性管控要求,无法明确有效地转化到执行层面予以落实。同时,往往信息安全管理要求没有落实到具体的部门,更没有落实到具体的岗位,面对大量的安全管控要求,执行起来非常困难。(3)信息安全检查缺乏统一的标准,并且主要采用人工检查,每次检查往往需要进行人工访谈、资料查阅、现场测试等多个环节,耗费大量的时间、人力和物力。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工具、检查人员的能力等都成为影响检查效果的因素。(4)针对企业各个层面的信息安全管理情况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不能进行量化考核;没有量化数据,无法实现对部门和系统合规水平综合评价的数据支撑。(5)没有统一的信息安全合规管理平台,就无法为信息安全合规管理的体系落地、执行提示、监督检查和水平评价提供统一、全面的系统管理支撑基础。

1.3信息安全管理的解决之道

针对上述信息安全管理面临的问题,本文借鉴国际上的GRC管理理念和SOX内控矩阵的思想,按照PDCA管理模式来构建电信企业的信息安全合规管理体系,从而解决信息安全体系化管理难、落实执行难、监督检查难、量化管理难的问题。通过建立信息安全合规管理系统,形成信息安全合规整体视图,实现安全要求、任务执行、监督检查、整改跟踪、量化评价的管理闭环,支撑信息安全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最终达到信息安全水平的持续螺旋式提升。

2信息安全合规管理体系

信息安全合规管理应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理念,明确管理体系的核心要素,从信息安全组织与人员的构建、信息安全矩阵的知识支撑、信息安全合规管理平台建设等方面入手,来构建电信企业的信息安全合规管理体系。

2.1GRC理念

GRC理念是国际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理念。作为企业上层建筑,GRC包含了公司治理、战略绩效管理、风险管理、审计、法律、合规遵从、IT治理、道德和企业社会责任、质量管理、人力资本、企业文化、财务等广泛的领域。GRC理念应用的价值在于,以企业管控、风险和法规遵从为对象,为决策层和管理层提供综合信息和流程控制支持,帮助企业安全、高效地实现预期目标。

2.2管理体系的核心机制

信息安全合规管理体系以制度策略、管控执行、安全检查、整改跟踪为主线,实现信息安全合规的闭环管理,也即管理体系的核心机制:(1)制度策略: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阶段,针对信息安全制度进行统筹化、体系化管理,掌握制度体系建设全貌,有效警示制度的缺失和盲点。(2)管控执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实施阶段,将信息安全管控要求明确落实到企业的各个责任部门、岗位和人员,具体执行人员在落实管控要求时,都能得到知识的指导和定期的提醒。(3)安全检查: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检查阶段,推动执行标准化、统一化、平台化的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安全管控薄弱环节,为潜在风险提供有效的预警和整改过程的跟踪。(4)整改跟踪: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的评价阶段,收集并分析安全检查的结果数据,跟踪整改效果,评价安全管控水平,通过统计视图展现安全合规整体视图,获取可视化的安全决策信息,支撑今后的信息安全建设方向。制度策略和管控执行,对应的即是GRC中的G,前者作为信息安全治理的依据和执行指导,后者正是治理要求在具体执行层面的事实与落实;安全检查,则对应着GRC中的R,检查信息安全治理要求的落实情况和风险规避的水平;合规评价,对应着GRC中的C,评价信息安全管控措施的内外部合规程度,指导未来的改进方向。

2.3管理体系的实现要素

企业任何业务的有效运行,都离不开人、流程和技术3个层面的有机组合。因而,成熟的电信行业信息安全合规管理体系,人、流程和技术也构成了其实现的要素。针对信息安全合规管理,具体来说,“人”这一要素构成了企业的信息安全组织,“技术”这一要素就是指信息安全矩阵,即支撑信息安全管理执行落实、安全检查以及合规评价的知识基础,“流程”这一要素指的是信息安全合规管理平台,将制度管理、控制落实、安全检查、合规评价以及整改等信息安全管理流程固化到平台中,提供流程化、平台化的高效管理。

2.3.1信息安全组织

电信企业都是大型企业,包含有集团总部和各个省市公司,因而应该建立自上而下、分层分级、涵盖各IT相关部门的信息安全组织。信息安全组织由安全决策层、安全管理层和安全执行层3个层面的人员组成。安全决策层负责制定公司的信息安全目标、掌握整体的信息安全管控与风险水平,部署信息安全改进建设方向。安全管理层负责制定并审查信息安全制度规定,建立信息安全的管控要求、执行标准和检查依据,监督安全问题的整改落实情况。安全执行层主要是按照要求,落实好公司的各项管控要求,保证信息安全工作落实到岗到人,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做好彻底的整改工作。

2.3.2信息安全矩阵

信息安全合规管理的核心是建立信息安全矩阵。需要对内外部信息安全合规要求进行体系化梳理,建立信息安全矩阵框架,包括控制矩阵、检查矩阵、对应矩阵以及资产矩阵。控制矩阵,主要提供信息安全的各项管控要求,指导执行人员予以落实,其关键属性主要包含有控制点描述、控制领域、控制类型、控制频率。检查矩阵,主要提供对控制矩阵中的各个控制点执行情况的好坏,提供检查的标准和具体的检查步骤,用以指导检查人员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其关键属性主要包含有检查点描述、检查方式、检查步骤、检查点固有严重度、执行建议、控制点编号、资产类型。对应矩阵,主要提供企业内部信息安全制度与信息安全控制矩阵的对应关系,便于相应的查询分析的需要;提供外部信息安全监管规范要求与信息安全控制矩阵的对应关系,便于分析当前的控制矩阵是否能够充分满足外部监管机构的监管要求,其关键属性主要包含有内部制度/外部规范控制要求编号和控制点编号。资产矩阵,主要提供对信息安全资产进行定义、分类、管理和查询等;为控制点执行管理、信息安全检查、信息安全合规与风险评价等,提供统一的资产数据接口,其关键属性主要包含有资产编号、所属部门、资产责任人、资产类型、资产重要性等级。如图1所示,通过信息安全各个矩阵的映射关联关系,可以进行多维度的查询分析。

2.3.3信息安全合规管理平台

在构建了企业级的全面层次化的信息安全组织,建立了信息安全矩阵后,为了能够有效地进行信息安全合规闭环管理,就需要搭建一个信息安全合规管理平台,支撑各个信息安全管理流程的平台化管理和实施。信息安全合规管理平台,从业务角度出发,需要实现以下功能需求:(1)企业各类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要求能够成体系、易维护。(2)企业任何人员可以通过该平台了解企业针对自己所属组织乃至自身所提出的信息安全工作要求。(3)企业各级部门通过该平台明确自己的安全工作目标,各级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对企业各组织、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工作检查、评价和整改指导。(4)企业各级信息安全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和量化评价。

3信息安全合规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

为了有效地解决电信行业当前信息安全合规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未来的合规平台将通过制度管理、信息安全矩阵管理、执行管理、合规检查、合规风险评价等功能模块,来实现并支撑信息安全合规的全生命周期流程管理。基于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平台整体业务功能框架视图如图2所示。其中,平台的核心功能主要包含如下。(1)信息安全矩阵管理:该功能模块主要提供信息安全矩阵的导入导出与维护管理、关联查询、版本管理和分级管理等功能,支撑对企业各级公司均适用的信息安全矩阵的统一和管理,作为整个企业的信息安全管控要求的统一标准。(2)执行管理:该功能模块主要是提供执行任务分配、执行人变更管理、控制执行提醒和控制执行查询等功能,保证将控制点和检查点的具体执行要求落实到具体的控制点执行人员;针对那些周期性执行的控制点,通过平台向执行人员定期发送提醒,督促其按时完成控制点的执行要求。(3)合规检查:该功能模块主要是提供检查计划管理、人工检查管理和自动检查管理功能,用来完成信息安全检查计划的制定,对人工检查和自动检查进行过程管理,在线记录或者自动生成相应的安全检查结果。(4)合规风险评价:该功能模块主要是根据安全检查的结果,提供量化的合规评价、风险评价和综合评价功能。合规评价,主要是通过对检查点结果统计,得出满足检查要求的控制点的比例,主要反映控制点管控落实的工作量。风险评价,主要是针对那些不合规的控制点,根据其实际的执行情况,分析并得出该控制点的潜在风险高低和影响大小。综合评价,主要是基于对合规满足度的评价结果和不合规控制点的风险大小,综合给出合规管控工作的完成效果,便于进行横向比较。根据电信企业的特点和信息安全分级管理的需要,可考虑实施集团总部和各个省市公司的两级/多级平台基础架构的部署。其中,集团总部的合规一级平台将主要负责制度管理、信息安全矩阵管理,制定全集团的安全检查计划,分析和评价各省市公司的安全管控水平和风险。省市公司的合规二级平台,则侧重于分配落实好集团控制矩阵的各项控制点和要求的责任人,落实集团或者制定省内的安全检查计划,实施安全检查工作,分析和评价省内的安全管控水平和安全风险,根据检查结果完成后期安全整改工作。

4信息安全合规管理体系的应用与价值

通过搭建信息安全合规管理平台,实施信息安全合规管理体系,能够带来重要的价值。(1)提升信息安全管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将分散的信息安全制度进行集中管理,形成以信息安全合规矩阵为核心,在全公司普遍适用,具有标杆意义的制度框架体系。通过制度体系在平台中的固化,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安全制度的查询、分析和对标,制度体系的更新与维护也变得十分便捷。同时,建立整个企业的标准的信息安全合规管理体系框架,通过平台统一企业总部及子公司的信息安全管控落实与检查评价工作,有效避免实际执行工作中的差异性。(2)实现信息安全合规管控落实的常态化和流程化。通过信息安全合规管理平台固化了信息安全管控执行流程和信息安全矩阵,包括控制执行方式、控制执行频率、控制所属岗位、控制关联资产配置等信息,指导具体的IT人员执行落实安全管控的工作要求。通过执行工作的流程化,将安全管控要求落实到人,确保管理要求能有效执行,或结合安全控制要求的执行频率,定期自动向执行人员发送例行提醒,推动合规管控落实的常态化。(3)提升信息安全合规检查的效率。通过集成标准化检查工具,遵循规范的检查要求和步骤,大大降低了人工检查的成本,避免检查过程中标准不一致和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针对不同的专项检查需要,可以通过平台方便地定制有针对性的检查计划。针对新的内外部信息安全监管要求,能够及时便捷的更新补充相应的检查内容和要求到平台中,保证与外部监管要求的一致性和实效性。同时,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平台能够提供流程化的整改任务派发工单,发送给安全管理人员予以整改,并限定时间,与提醒机制联动,整改过程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有效的跟踪,保证信息安全问题得到及时整改。(4)提升信息安全合规的量化评价水平和决策支撑能力。建立统一的信息安全量化的评价体系和标准,固化到平台中,实现安全合规水平的量化管理,结合平台的数据处理分析能力,提供信息安全合规管控情况和风险的多维度、可视化视图。执行层可以获得基于部门、省市公司、IT或者业务流程、资产、外部合规要求等不同维度的统计和分析信息,为信息安全合规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充足的信息。管理层可以通过统计的结果,直观地掌握企业整体安全管控水平全貌和当前面临的主要风险,为决策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5展望

财务合规管理范文篇10

随着我国证券行业近20年的发展,证券公司对内部法律合规开始逐步重视起来,作为金融机构面临的核心风险之一的合规风险,证券公司内部纷纷建立了法律合规部门专门负责合规风险,合规管理也因此已经成为证券公司风险管理中的核心部门,中国证监会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的第二条对合规管理的定义为:“证券公司制定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合规文化,防范合规风险的行为。”因此,建立健全的合规管理体系,是确保证券公司合法、合规经营的重要手段,也是加强我国证券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好方法,并对我国证券公司合规监管的制度转变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存在的问题

2008年8月1日自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以来,我国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但是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管理仍然出现不少问题,法律合规的职能经常发挥不出应有的作用,主要面临的以下困境:

1.法律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

我国证券公司内部的法律合规部门由于其特殊性必需独立于证券公司其他部门,可见合规管理的独立性是有效实现合规的前提条件,但当前我国证券公司普遍都存在合规管理独立性不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对高级管理人员的合规管理上,公司的内部制约机制很多情况下流于形式。

虽然在《证券公司合规管理施行规定》中明确了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的规定,但是由于合规管理部门甚至合规总监其自身就受到高级管理人员的间接约束,特别在薪酬福利和绩效考评上都会受到公司管理层的影响,因此法律合规的独立性很难得到保障。

2.法律合规管理部门职责主次不分

目前,我国证券公司的组织架构体系一般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各职能部门和分支机构组成。组织体系下的各部门都要负责对本部门的业务进行合规监管,而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各部门的合规情况进行复核,但法律合规部门更重要的职责是识别证券公司管理层的合规风险,保证证券公司规避可能因此出现合规风险给公司带来巨大损失。介于目前证券公司的高管层是证券公司合规风险爆发的重要诱因,因此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必须将重点放在合规经营管理层的各项行为上。但实践中法律合规部门却极少合规经营管理层的业务,更多的是审核业务部门的业务是否合规,而业务部门也为了逃避法律责任,将审核法律合规的任务完全交给法律合规部门来审核,就出现法律合规部门将主要精力放在日常的常规性合规业务上,忽略了最重要的对管理层的合规工作。

3.法律合规部门沦为应付外部监管的专职机构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不是证券公司的经济业务部门,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因此很多中小型证券公司对法律合规部门的建设相比较经济业务部门比较滞后,存在人员配备少、管理层也不太重视等情况。甚至个别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对内流于形式,把设立法律合规部门的目的定性为应付对外部监管机构的监察上,把所有的工作职责放在与外部监管机构的“公关”上,只要做到外部监管能应对自如,证券公司的法律合规就算完成了。

4.法律合规专业性人才不足,缺乏合规人才的培养机制

由于证券公司法律合规近几年才刚有所起步,对合规人才的需求不是很大,往往证券公司里的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不超过五人,法律合规部门的员工也大多由稽核和风险管理部门里的具备法律背景的员工抽调过来,但这与法律合规的岗位要求有一定的差距。随着近些年融资融券和股指期货等新的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对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行要求也更为严格,最好是具有复合型人才除了自身要具备法律背景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金融、财务、计算机专业的知识,而且要了解其他业务岗位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可见法律合规的人才的专业性要求比较高,但目前证券公司内部对合规人才的培养却非常不重视,缺乏像经纪业务部门那样的培训机制,导致法律合规人才的专业性明显不足,法律合规人才高素质队伍亟待加强。

三、证券公司法律合规管理的建议

1.完善法律合规管理的内部机制,确保合规管理的内部独立性

合规管理的独立性不足的情况存在已久,这就要理顺法律合规部门和经营管理层及各职能部门的关系,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部门特别是合规总监的任免、薪酬、绩效考勤必须独立于经营管理层,合规总监的直属上司应该为董事会,对董事会直接负责。合规总监的下属部门的考核也应有合规总监独立考核,由监事会或者董事会监督。另外,法律合规部门要加强主动合规,主动合规其他业务部门的履行职责的情况,保证证券公司的合规运营。

2.明确各部门的合规管理职责,推进证券公司全员合规

《证券公司合规管理试行规定》的第三条规定:“证券公司的合规管理应当覆盖公司所有业务、各个部门和分支机构、全体工作人员,贯穿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从规定中可以看出,法律合规的管理不是单靠合规部门就行的,也不是法律合规部门的一家责任,在现实中证券公司的各业务部门将部门内的各类合同或者投资项目、产品业务方案等要求法律合规部门“会签”,法律合规部门承担了业务部门合规职责,这样违背了全员合规的理念。因此笔者建议,证券公司内部要制定相关的法律合规审查的主体和职责,合规审查的责任明确到各部门,而法律合规部门可以将主要精力放在审查公司的各项制度上和经营管理层的决策上,这样既保证了合规管理的有效性,同时也推动了证券公司的全员合规的良好氛围。

3.加强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

证券公司的合规文化建设有利于将员工的合规理念与日常业务工作相联系,在工作中自觉合规约束自己,有利于降低证券公司的合规风险。因此笔者建议,建设公司的合规文化,首先要做到法律合规部门自身要以身作则,遵守法律法规和公司内部的规定。其次法律合规部门要对公司内部员工进行定期的合规培训,并且和员工的绩效工资挂钩,让员工在培训中培养合规意识。第三,要让经营管理层来支持倡导合规文化的建设,建议经营管理层的总经理或者副总经理担任合规文化建设的负责人,合规总监担任副手,有利于合规文化建设在政策执行上的保障。

4.重视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性法律合规人才

目前证券公司法律合规部门的现状是合规人员需求量小,但专业性要求高的特点,经常出现招不到合适员工的现象,这对证券公司的内部合规管理的发展是不利的,人才得不到很好的补充严重影响合规管理的质量。因此笔者建议,法律合规人才的培养是长期性的工作,可以从每年公司招聘的应届大学生中选拔出来有潜质的,这些大学生应当具有复合型的专业背景,然后通过一到两年的各个岗位的轮岗,再安排的法律合规的岗位上,这样做既有利于法律合规人才对各业务部门的流程熟悉便于开展合规工作,而且对合规部门在公司里的影响力逐步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