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事业建设工作汇报

时间:2022-04-20 03:39:01

中医药事业建设工作汇报

一、县卫生系统基本情况

县地处省市最北端,长江中下游南岸。县城面积1544平方公里,人口38万。全县现有公立医疗卫生单位31个,其中县直卫生单位11个,乡镇卫生院20家,其中中心卫生院5家,一般卫生院12家,撤乡并镇后保留的卫生院3家,民营医疗机构1家,即医院。村级卫生所173家,全部达到省级建设标准,形成了服务功能齐全、群众方便、服务及时的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

二、县中医药工作情况

县有中医医院一家,乡镇卫生院均设立了中医门诊和中药房,中医药人员145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中医师16人。县连续多年加大中医药工作的宣传力度,大力向乡村医师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县中医医院成立于1980年,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有职工143人,其中卫技人员119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中级人员35人,中医药人员32人,占23%,并有8名医务人员被聘为县学科带头人。服务对象为全县38万人口及江对面宿松县部分病人。该院本着“传承祖国医学,走中西结合”的宗旨,坚决落实国家有关中医药工作的方针,在临床上努力宣传推广中医药,提高中医药治疗率,努力开展中医药传统诊疗服务项目。目前开展的中医药诊疗服务项目有:针刺、灸法、火罐、推拿、牵引、中药熏洗、中药外敷、中药离子导入、中药保留灌肠、梅花针、耳穴疗法、火针疗法、刺络拔罐等40余种。开设了中医骨伤科、康复科、肛肠科、普外科、妇产科、内科、糖尿病科、肝病专科等。

三、近几年来取得的成绩

1、内涵建设方面:

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有后劲。我县一直以来着重抓人才的引进和培养,特别是近年来加大了力度,对中医药人才有很大的倾斜,中医院招聘了中医药方面的医护人员32人,通过招考解决正式编制10人,并分批次派出部分骨干医师去上级医院学习深造。我县通过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培训乡村医师88人,分布于全县各乡镇村,能有效使用中医药技术服务全县人民,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学科建设方兴未艾。县中医院以骨伤科、康复科为龙头,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相继开设了中医肛肠科、针灸科、中医糖尿病科、中医肝病科等特色科室,做到建一个成一个,中医骨伤科采用传统的推拿、按摩、针灸、牵引、火罐、理疗、熏蒸、小针刀等方法,结合中草药,在治疗急慢性颈肩腰腿痛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同时在现代骨科手术方面也有较大的突破,现已成功开展了腰椎间盘突出症、胸腰椎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及关节镜微创手术等高难度手术。作为省级重点建设专科,在及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中医康复科运用中医推拿、按摩、针灸、理疗等方法结合中草药及现代医学手段治疗中风后遗症及面神经炎等神经损伤性疾病疗效确切。

医疗规范有条不紊。我县通过中医医疗质量万里行、“3+X”督导、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建设、创建“二甲”中医院、创建全省中医工作先进县等活动,不断规范各项诊疗行为,高标准、严要求。近几年县中医院没有一例医疗纠纷和事故的发生,深得老百姓的信赖。

2、硬件建设方面。

我县非常重视中医院硬件方面的建设,医院规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想方设法扩大了该院的医疗用房面积,床位由原来的60张扩展到106张,缓解了医疗用房问题。目前正在计划中医院门诊部、住院部和医技楼的改扩建工作(已列入2014年县政府工作报告)。同时县中医院还自筹资金添置了CR、彩超、各种中医治疗设备等,基本能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医需求。

3、机制建设方面。

?加大了政府对中医工作的扶持力度,将中医诊疗患者的医社保和新农合报销比例提高了10%,中医医疗机构非药物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全部纳入了医社保和新农合报销范围。?自2010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中医药专项资金10万元,用于县中医院的建设。中医院在职人员的工资县财政拨款达60%,中医药人员职称评聘、人员配备、编制核定等方面也相应的政策倾斜。

?县中医院2012年以来通过实行绩效考核、全员竞聘上岗、“先看病后付费”等竞争和激励机制,医院精神面貌明显改善,服务能力明显加强,医疗收入明显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明显增加,业务收入从2010年的540万元增至2013年的1800万元。2012年、2013年连续两年被评为全县卫生系统综合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