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体旅游局体育工作汇报

时间:2022-03-14 10:58:00

文体旅游局体育工作汇报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各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我局严格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强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竞技体育优势项目,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开展,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全市体育事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我市先后被授予“湖北省体育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称号;我局被省体育局表彰为“全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市业余体校被市体育局命名为“市规范化少儿体校”、“市后备人才培训基地”、“市田径重点训练单位”、“市羽毛球重点训练单位”。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群众体育全面活跃

近年来,我们大力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确定和实施了“青少年体育以学校为重点,城市体育以单位和社区为重点”的群众体育工作方针,把实施“三边工程”即“建群众身边的场所、抓群众身边的组织、搞群众身边的活动”作为亲民、便民、利民,构建多元化群众体育服务体系的抓手,全市单位和企业都把开展职工体育活动作为建设企业文化、增强单位企业凝聚力的长效工作方式组织实施,群众体育工作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全市形成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合作、全社会推动的全民健身发展格局。“广场舞大赛”、“元旦迎春长跑”、“步步升羽毛球赛”、“三八女职工运动会”、“五一职工篮球赛”、“冬渡长江”和源于劳作的“农民体育运动会”已成为每年体育活动的传统项目。近年来,每年由我局主办和协办的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不下20次,基本实现了“月月有体育活动,季季有大型比赛”。连续举办了两届的“环百里洲自行车邀请赛”今年提升为省级赛事,赛事规模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参赛运动员数量、素质、专业技能等方面都大大提高,已经成为我市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品牌赛事。

(二)竞技体育水平不断提高

近年来,我们与时俱进地实施了“确保重点项目,发挥重点优势,实现重点突破”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业余体校和田径训练中心培养后备人才的功能,重点发展田径、羽毛球、乒乓球、足球、跆拳道等优势项目。在各级教练员的努力下,全市竞技体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省、市各项赛事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年省十三运会夺得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3枚;市三运会夺得金牌20枚、银牌23枚、铜牌18枚,获成人类团体总分第三名。全市现有各类项目裁判101人,专兼职体育教师309人,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一直保持在95%左右。全市现有业余体育学校1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所,市级田径训练中心1所,市青少年篮球训练基地1个,市少儿羽毛球训练基地1个,少儿乒乓球训练中心1所,在册受训学员800余人,业余训练200多人。为加强体育后备人材的培养,我们紧扣“体教”结合,大力实施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程。今年,由我局培养选送的羽毛球运动员张宁一参加“李宁杯”全国青少年羽毛球锦标赛,与搭档李河鎏夺得男子乙组双打冠军,并被选拔进入国家羽毛球青年集训队。在我局的努力争取下,8月份酒业公司、湖北三宁公司分别为张宁一无偿资助了5万元和3万元的训练经费。

(三)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为了满足群众多元化体育健身的需求,我市在政府主导投资建设体育场地和设施的同时,有效地开发、整合、利用社会体育资源。全市现拥有各类体育场馆445个(含学校、社区及企业),综合性大型体育中心1个,丙级体育馆(1600看台)1座。我们在全市建设了62家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全市各乡镇和居民小区投放健身器材50套,向省体育局申报了2个全民健身乡镇建设项目,投资4000万元的全民健身广场项目已经进入招投标阶段,建成后将极大提高我市体育基础设施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城市新区体育场建设已被市政府纳入全市城市十二五规划。

(四)体育产业蓬勃发展

近年来,我们大力发展群众性、社会性体育健身组织,全市以市体育总会为龙头的自行车协会、篮球协会、冬泳协会、钓鱼协会等单项体育协会达到15家,步步升羽毛球俱乐部、希望体育舞蹈学校、高芬健身中心、英武跆拳道馆等民营体育健身组织蓬勃兴起,大大推动和提高了我市人民群众开展体育活动的广泛性、社会性以及社会力量办体育的能力。全市体育销售站点23家,5年来体育销售额达到近3000万元,为我市筹集体彩公益金近150万元。同时我市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体育器材、体育服装、体育健身市场不断壮大,体育从业人员不断增多,体育产业已成为我市第三产业中重要产业。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体育健身设施与广大市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不适应。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体育健身已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历史欠账等方面的原因,我市的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与周边兄弟县市相比存在相对滞后的现象,远远不能满足广大市民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目前我市缺乏一个综合性的大型体育活动中心,唯一的综合性体育馆也因多年未进行大型修缮而严重老化,已不能确保正常体育活动的开展。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缺乏,滨江公园、五柳树公园、体育场都缺乏相应的健身器材,使群众性的健身活动受到了一定制约。同时,体育资源整合力度不够。当前,体育场馆、学校体育设施、单位体育设施仍存在条块分隔的现象,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二是农村体育工作相对滞后。与城市社区体育相比,我市的农村体育明显滞后,乡镇村级的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比较落后,有的村镇甚至没有公共体育设施。由于缺少必要的经费投入,体育专兼职工作人员缺乏,导致有的镇、村群众性体育活动无钱开展,无人理事,体育锻炼一度被农村群众遗忘。

三是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举步为艰。近年来,我市的竞技体育水平一直处于市的中等层次,向上突破难度很大,有向下滑落的危险。主要原因表现在首先我市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机制不够健全,人才的培养、输送、使用制度还不够完善。其次,专门培养全市竞技体育人才的市业余体校因财政供给体制和教练员的缺乏而影响竞技体育训练教学的正常开展,难于有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四是公共财政投入明显不足。事业费偏少,镇、村基本无投入等。

三、有关对策和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体育事业的宣传引导。通过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日”、全市性群众体育赛事,进一步加强对《体育法》和《全民健身条例》的宣传,增强全民健身意识,在全社会形成部门重视、群众自发参与的良好氛围。

二是进一步加大对公共体育事业的投入。体育事业的发展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健康,一个地区体育运动的发展状况反映出一个地方人们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一个城市的品位。《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第六条保障条件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体育事业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体育事业的投入”。我市财政预算每年安排的体育事业费(用于场馆维修、设施建设、后备人才培养等)为7.14万元(按照0.14元/全市人口标准计算),还维持在90年代初的水平。建议市政府逐步增加全市体育事业费在预算中的支出比重,同时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资助体育健身活动。提倡家庭和个人为体育健身投资,引导群众进行体育消费,拓宽体育消费领域,开发适应我市群众消费水平的体育竞赛表演、健身娱乐、体育咨询、体育培训等体育市场。

三是进一步加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目前全市范围内的体育设施总量还不足、分布也不平衡,尤其是农村地区比较缺乏,影响了全民健身活动的深入开展。建议要从转变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城乡社区体育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将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纳入全市城市建设整体发展规划,真正落实国家关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用地定额和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定,加大对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的投入,确保体育场地面积达到规定的标准,确保各社区至少有一处以上体育健身活动场所;新、改、扩建居民住宅区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规划建设社区体育设施。同时完善布局,建立公共场馆与社区体育设施、学校体育设施互为依托、互动发展的体育设施新格局,为群众提供方便、多样的健身设施。

四是进一步加强学校、农村和社区体育工作。学校要重视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今后要在学生体育锻炼的时间、条件、措施上更进一步的加强,对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要更专职、专业,以保证体育教学的需要。市政府和体育行政部门要通过改善农村体育设施条件,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大众运动项目,引导农民参加全民健身活动,有效地推动农村体育发展,力求在短时间内把全民健身服务体系覆盖到农村,使农民享受到基本的体育服务。同时,还要进一步抓好城市社区体育、学校体育、企业体育和机关体育工作,促使全市人民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

五是进一步加快体育产业发展的步伐。体育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要坚持“以体为本,多种经营,本体推进,全面发展”的方针,以事业带动产业,以产业辅助事业,充分发挥我市的人居环境优势,积极兴办以健身娱乐、竞赛表演、体育训练、体育为主要内容的体育产业,为我市体育事业的长足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六是改变市体校财政供给体制,加大优秀教练员的引进聘用力度。市体校作为全市唯一一所专门从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学校,建议市政府改变市体校财政供给体制,改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使体校教师解除后顾之忧,安心教学。同时,加大引进年轻教练员力度,着力解决教练员队伍青黄不接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