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报告二

时间:2022-01-15 08:13:00

学院报告二

同志们:

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工作会议今天召开。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8年工作,部署2009年任务。下面,我代表院党组做工作报告。

一、2008年工作回顾

2008年,是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南方雨雪冰冻、汶川特大地震、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航天员漫步太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的坚强和勇敢感动世界,中国的胆识和智慧震撼世界。在这一年里,中国农科院全体科技人员和广大干部职工,在院党组的领导下,以高度政治责任感,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的各项工作部署,努力做好科技救灾、科技维稳、科技兴农工作,继续强化“三个中心、一个基地”建设,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认真抓好政治大事,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一是扎实开展学习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十七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院党组及时组织传达学习,根据部党组的要求,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结合起来,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载体,在全院开展了深入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系列活动。院党组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推进农业科技事业长远发展和加强自身建设的难得机遇,坚持以“解放思想、自主创新、提升能力、服务三农”为活动主题,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为实践载体,认真贯彻落实活动实施方案的各个环节各项要求,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取得了积极成效。

二是全力以赴做好抗击南方冰冻雨雪灾害、抗震救灾和奥运维稳工作。在南方冰冻雨雪灾害发生后,我院及时向农业部提供了有关作物和畜禽生产的受灾情况分析和技术对策报告,派遣专家前往灾区开展技术救灾工作。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院迅速召集专家,研究制定了中国农科院《四川地震灾区生产应急与恢复技术方案》和《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方案》;派出7个专家组深入灾区提供技术支持;与四川崇州市人民政府签署协议,对口帮扶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组织群众捐款、缴纳特殊党费和特殊团费、捐献应急物资等形式为灾区捐献财物总价超过800多万元,协调国际机构捐赠20万美元,并减免地震灾区新入我院研究生的学费,每人每月资助生活费200元。在北京奥运会期间,全院上下,尤其是京区各单位干部职工高度重视,全面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增强工作的领导力和安全防范守护能力,全力抓好各个工作环节和重点工作,保证了我院奥运维稳工作的万无一失。

三是认真组织纪念改革开放30年活动。成功举办了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成就展、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农业科技论坛、纪念农村改革开放30年学术研讨会等一系列活动。回顾30年来农业科技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进一步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走改革开放之路的决心,妥善应对农业科技面临的巨大挑战,继续谱写农业科技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二)突出科研立项和产出,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一是超前谋划国家主体科技计划。首次举办了我院技术预测与战略研究培训班,积极参与国家“973”计划“十二五”战略研究,组织起草“863”计划现代农业技术领域项目建议书。

二是重点跟踪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积极参加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研究计划编制工作,推荐我院优势课题193项。

三是积极参加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我院有12位专家成为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125位成为岗位科学家,7位成为综合试验站站长。茶叶等22个产业的12个研发中心、41个功能研究室、7个试验站依托我院相关研究所建设。

四是加强在研项目规范化管理。在全院范围内筛选54个核心项目重点跟踪管理,完成科研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研发工作。

2008年,全院新主持科研项目1043项,参加科研项目282项,项目合同总经费7.22亿元,其中留院经费4.86亿元。共计获得科技成果137项,获奖成果66项,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奖4项,其中“中国小麦品质评价体系建立与改良技术研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农业基础研究取得新突破,我院植保所吴孔明研究团队阐明了转基因抗虫作物对靶标害虫种群演化的调控机理和棉铃虫的区域性可持续控制理论,研究成果被《SCIENCE》杂志以封面文章发表。黄瓜基因组计划取得突破性进展,构建了首张葫芦科作物基因精细图,覆盖了99%以上区域的基因组。完成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所有临床前研究,被列为应急储备疫苗之一。收集国内外种质资源5047份,初步构建了作物应用核心种质和微核心种质。植酸酶玉米通过专家安全论证,有望成为继抗虫棉后又一个形成产业化的转基因成果。

(三)扎实推进科研平台建设

一是做好全院基本建设基础工作。编制完成《院部大院控制性规划调整方案》及院属各单位基本建设规划。积极筹划国家畜禽改良中心、国家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中心等重大工程立项工作。全力推进国家农业图书馆、国家农业生物安全科学中心等重大项目的批复立项和实施进程。加强项目督导,着力加强在建项目实施的进程和质量。认真完成2009年度投资预算工作。

二是加强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的管理和建设。组织召开全院重点实验室工作研讨会,对依托我院建设的20个农业部野外台站进行中期评估,完成我院承建的6个转基因质检中心的“双认证”工作。

三是认真做好修购专项工作。编制完成2009-2012年全院《修缮购置专项发展规划》。组织开展修购专项仪器设备院级统一招标采购,采购仪器设备415台/套。组织申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仪器设备经费项目64个,资金总额4077万元,仪器设备95台(件)。

2008年,我院科技创新支撑条件进一步强化,新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2个,农业部转基因质检中心6个,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专业分中心2个,农业部野外台站4个。财政经费稳步增长,全年财政拨款总计20.12亿元,同比增长8%;基建项目投资3.4亿元,较2007年增长21.68%。在建项目进度加快,全年完成或基本完成航天育种工程科研楼、院办公楼、果树所综合科研楼等48个项目的建设,完成29个项目的竣工验收。

(四)以创新团队建设为先导,全面强化人事人才工作

一是大力推进创新团队建设。制定我院《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管理办法》,组织召开创新团队建设工作会议,完善创新团队创建的措施和办法,确定了我院首批重点建设的13个优秀团队。

二是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制定全院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技能岗位设置方案,颁布并组织实施《中国农业科学院岗位设置管理暂行规定》等岗位设置和人员聘用办法。

三是认真做好领导班子换届和调整。完成草原所等16个单位领导班子、党委换届和领导班子届中考察。全年共任免所局级干部19人次,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

四是全力抓好研究生教育工作。继续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评选院级优秀博士论文,促进研究生教育数量和质量并重发展。继续扩大与国外知名大学的联合培养,首次招收了11名外国留学生。

2008年,我院科技人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被中组部授予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研究生院连续七年以农学第一名蝉联“中国一流研究生院”并被评为北京市教委“北京地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先进集体”和“北京地区研究生学位工作优秀单位”。

(五)结合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

一是加强省院科技合作。在过去的基础上,今年与河南、江西省人民政府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全面启动与宁夏的科技合作。加强青海省农业科技人才培训。制定我院“科技支疆”工作方案和“科技援藏”工作计划。与辽宁省共同举办第十二届中国北方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博览会。组织参加第二届中国生物产业大会、第十五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等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展示展销会,积极展示推广全院科技成果。

二是积极参加农业部组织的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家赴安徽省指导农业生产,赴井冈山地区开展科技扶贫,赴河北省开展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活动。组织编制我院“保障农产品供应科技支撑行动计划”,明确了工作内容,强化了计划实施。

三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开发。召开兽用生物制品及兽药产业发展研讨会,研究探讨我院兽用生物制品及兽药产业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继续扶持种业、饲料、保健品等支柱产业的发展,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完成对我院全资和控股企业的调研。

2008年,我院科技转化与推广工作成效显著,水稻、小麦、大豆等主导新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转化推广面积不断扩大。“中黄13”年推广面积达1100多万亩,跃居全国大豆品种推广面积第一位。超级水稻新品种“中浙优1号”年推广面积500多万亩,产生经济效益5亿元。推广蔬菜花卉新品种60多个,新技术23项,推广面积达400多万亩,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口蹄疫系列疫苗5亿多毫升,累计免疫猪、牛、羊等2亿多头份。

(六)围绕高水平科研合作,大力推动国际合作纵深发展

一是瞄准国际重大战略计划,促进高水平科研协作。针对重点国家及国际组织重大计划,分类制定我院战略实施方案,谋划我院国际合作全球战略。种质资源国际计划、欧盟框架计划、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挑战计划等重大项目得以具体落实。提升双边合作层次,增强高层合作。新签署合作协议或谅解备忘录达14份,主席和总理与孟加拉、哥斯达黎加、巴基斯坦国家元首,分别出席了我院与孟、哥、巴三国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谅解备忘录签字仪式。

二是积极开拓新渠道,加强与私营部门和国际基金会合作。2008年,我院落实国际合作项目经费2.46亿元,比去年增长了近两倍。与比尔盖茨基金会签署了水稻生产技术项目协议,获得项目经费1860万美元,是我院建院以来争取的经费支持力度最大的国际农业科技合作项目;完成援助阿尔及利亚土壤项目可行性考察,完成任务投标,获得5800万元资助。与加勒比开发银行等的合作进展顺利。

三是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分中心谈判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东道国协议已经农业部和国际马铃薯中心确认并报外交部审批;与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国际灌溉管理研究所、国际应用生物科学研究中心等国际组织,联合成立了3个联合研究中心和联合实验室。设立院国际合作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我院急需的技术及合作。牵头组织设计了全国农业科技国际合作信息平台项目,进一步推进了全国农科院系统外事协作网络建设。举办了“第三届国际马铃薯晚疫病大会”、“国际棉花基因组大会”等12个国际会议。

四是加强调研和规划设计,摸清国际合作新要求。举办首期外事培训班,加强对我院各研究所、各学科群、兄弟单位以及各国际组织的调研,提出了我院今后与国际农业研究磋商组织等合作的领域、方式和机制。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需求,对生物技术、气候变化等十个技术领域进行梳理。

(七)全面加强党建、反腐败及创新文化建设

2008年,我院党的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凸现。健全完善了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广大党员和领导干部廉政意识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进一步转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

一是加强党建工作。注重党委班子自身建设,举办党办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培训班,不断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多种形式深入开展学习十七大、全国两会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充分发挥《院报》、网络等媒体和《思想政治工作与人才建设》期刊的作用,宣传典型,弘扬正气,发挥正确的舆论导向作用。

二是有效推进廉政建设工作。出台了《中国农科院党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狠抓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全年各单位领导干部述职述廉541人次,领导干部任前廉政谈话125人次,执行党员领导干部报告个人有关事项463人次;完善廉政监督机制,出台我院《基本建设项目招投标廉政监督办法(试行)》和《政府采购项目招投标廉政监督办法(试行)》,规范我院招投标监督工作。出台《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监督管理办法》,明确基建项目“实施和监督分离”的原则。全年共完成基建项目审计18项,完成所长任期经济责任审计12项。

三是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组织开展我院2004-2007年度“十佳青年”、2007-2008年度文明单位、文明职工及标兵评选活动。通过科技文化双下乡等形式,进一步加强与解放军艺术学院的合作,连续15年被评为海淀区军民共建先进单位及2008年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

四是积极推进创新文化建设。组织召开全院创新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组织宣传交流各单位创新文化建设成果,完成院部新办公大楼标识导示系统的设计、制作和安装,进一步推动全院规章制度建设。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科技创新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前院党组的一项中心工作,是全院党员干部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经过学习调研、分析检查两个阶段,全院干部职工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更加自觉地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科技创新,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我院工作全局。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科技创新,必须清醒认识新的发展环境。从国际环境看,全球化在波折中发展,制约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凸现,科技与创新日渐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从我国发展要求看,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农业基础地位,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多样化需求;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可持续发展。从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变化看,国家科技投入将大幅增长,市场对创新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不断增强,中国科学院、大学、企业及省级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快速提升,跨国涉农企业研发机构在华迅速发展,对我院创新水平、能力、效率和体制创新提出了新要求,形成了竞争合作的新格局。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科技创新,必须认清农业发展对农业科技创新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抓住制约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瓶颈问题和对长远发展起关键与先导作用的重要科技领域,依靠科技创新,解决粮食安全、生态安全、农民增收以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科技创新,必须前瞻思考、谋划未来。我院要为中国农业发展做出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贡献,必须要以全球的视野、发展的理念,站在世界农业科技发展的前沿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思考。不断解放思想,促进新的发现和新的突破,同时组织结构、人才队伍、管理模式、资源结构与来源也要前瞻,使我院真正发挥国家农业科研中的主力军和领头羊作用。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科技创新,必须树立正确的科技价值观。要紧紧围绕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服务这一中心任务,把国家目标放在引领科技创新活动的突出位置。要把自主创新融于价值理念、政策制度、管理机制的各个方面,形成促进自主创新的文化氛围。引导广大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在为国家、人民和“三农”服务的实践中实现理想和价值。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科技创新,必须求真务实、解放思想和创新体制机制。要深刻认知客观规律,深刻认识农业科研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科技管理规律,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真抓实干,切实将我院出台的各项重大改革发展举措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切实防止浮夸、浮躁,反对形式主义。努力破除制约和影响改革创新发展的各种旧观念、旧思维,革除阻碍科技创新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造科研活动组织新模式。

目前,我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已经进入整改落实阶段,我们要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改落实方案,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到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科技创新、推动农业科技发展上来,用科技创新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三、2009年主要任务

2009年,是加速完成“十一五”各项工作部署,实现“十一五”计划目标的关键的一年。我们要持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重大成果培育的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的步伐。主要任务是:

(一)加强科技创新加快培育重大成果

要科学规划、继续提高科研立项水平。重点组织做好“973”、“863”、科技支撑等国家主体科技计划的申报立项工作,全面提高我院项目引领能力,继续扩大我院重大科研项目的份额。

要统筹布局,规范项目实施管理。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实施好各级各类项目,提高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提高科研产出水平,提升我院在全国农业科技界的地位和影响。

要细化措施,着力培育重大成果。继续按照“顶天立地”的要求,实事求是,针对我院实际情况,研究提出“十一五”后两年重点培育目标,提前介入,大力扶持,加强组装集成,提高成果的分量与水平。

要突出重点,做好国家奖的申报工作。重视和加强报奖组织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提升申报质量和水平,提高初评入选比例。统筹协调各级各类奖项报奖工作,鼓励联合申报、分期申报,努力夯实冲击国家奖的基础,加大国家奖申报的力度。

要把加强全国农业科研协作,作为培育重大成果,带动全国农业科技事业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做实做好。

(二)大力加强创新团队建设

在“十一五”末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院将努力建设100个左右在重点学科领域具有明确稳定的主攻方向,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团队;从中遴选并扶持20个左右能够引领国内外学科发展的优秀队伍,力争3~5个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的支持。围绕上述目标,2009年的主要工作:

一要加强政策引导和宣传动员,把全院干部职工的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院党组的重大工作部署上来,政策上给予倾斜,人、财、物上给予大力支持,争取在1-2年内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要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三个环节,按照“重点学科、重点人才、重点经费”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全面加强高层次农业科研领军人才的选拔和培养。要坚持在科研实践中培养锻炼人才,大力倡导青年科研骨干深入田间地头、深入一线,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要加强院里统一管理团队的建设工作,加强团队骨干成员教育培训,在组织领导、管理机制、人才建设、考核分配、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调研和指导,帮助这些团队尽快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上来。

四要加强各研究所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发展,各研究所要在上半年确定本所的创新团队,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氛围,夯实全院创新团队建设与发展的基础。

五要在研究方向和目标定位上,引导他们瞄准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学科前沿问题以及综合交叉性新学科增长点开展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研究,争取重大科技专项等各类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培育和产生具有国内外重要影响的原创性科研成果。

要建立健全岗位设置管理的各项政策制度,深化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与农业科研工作实际情况和特点相适应、与现行工资总额计划管理相对接的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和分配制度,发挥好工资分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务实工作、潜心钻研、团结协作、互帮互助。

要继续加强研究生教育。坚持以质量为本,着重从扩大招生规模、提高生源质量、稳定教师队伍、培育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做好外国留学生招生和管理工作、加快条件建设和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要适应全国教育改革,注重我院科技发展需求,着力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为我院科技创新提供支撑和保障。

要进一步加强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创造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建立人才成长的长效机制。当前,中央正在推动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我院已被列为首批20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之一。各研究所要以此为契机,加大骨干人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把人才引进与创新团队构建紧密结合起来统筹考虑,协调推进。要把是否培养人才、培养科研梯队、培养接班人作为评价一个单位领导、室主任、课题组长业绩的重要标准之一,纳入年度考核评价的范畴,抓实抓好。要建立或完善所学术委员会制度;要实行年度科研进展汇报制度;要创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多出成果与人才。

(三)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与应用

要创新科技兴农工作机制。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这个战略目标,以优势技术为依托,积极探索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服务“三农”的新机制。要根据我国农业生产的实际,以解决区域共性问题为重点,强化科研与生产的结合,探索区域间联合协作的有效方式。要激励科技人员以及各方力量广泛参与科技兴农活动,探索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长效机制。

要精心组织重大科技兴农行动。围绕农业部中心工作,组织做好重大科技兴农活动,扩大良种良法和先进实用技术的覆盖面;认真做好我院“百县农技人员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活动”,重点在北京、四川、宁夏等地开展科技培训工作;继续组织实施“科技支疆”和“科技援藏”行动计划;继续开展抗震救灾科技支撑行动,对口做好四川震后恢复生产科技帮扶工作。

要继续加强院地科技合作。落实与吉林、河南、江西等省的科技合作协议;推进与河北省共同组织的“百名博士兴百县”活动,组织开展第三期合作项目的启动和实施。做好与宁夏的“院区合作、所县共建”科技合作。认真履行与青海、新疆等西部地区签订的科技合作协议,继续做好青海省的科技人员培训工作。

要大力提升我院科技成果的显示度。重点组织好我院与锦州、运城、寿光、廊坊等地共同举办的博览会、对接会和现场展示交易会,促进当地农业发展。会同吉林省农科院继续举办玉米产业峰会,推动玉米产业发展。

要积极推动科技产业升级。通过设立院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形式,加大对现代先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通过技术市场广泛宣传、展示、推广我院科技成果。积极筹建国家农业技术转移中心,总结提炼各所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和模式,整体推进全院科技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四)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

要瞄准重点领域,稳固推进我院科技创新团队步入国际舞台。充分挖掘和利用国内外资源,推动我院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争取国际重大项目。总结比尔盖茨基金会水稻项目申请经验,争取在禽流感、小麦、棉花等我院优势领域有所突破。

要争取国家支持,大力推动部级国际合作平台建设。积极争取政府高层官员和政府项目的支持,加快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中荷农业创新与促进中心、科技部国际合作中心、CGIAR下属研究中心联合示范中心等大型国际合作平台的建设与发展。

要集中优势力量,重点打造国际合作队伍。着力加强国际合作人员外语能力、专业能力、了解外国文化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5个能力的培养。针对重点国家、重点国际机构和国际农业科技重点问题加强调研,提高国际合作人员跟踪世界把握潮流的能力。

要整合各方支持,加大资源引进力度。积极争取国内各方支持,优化力量,提高优势资源引进和利用率。向重点国家派驻中短期访问学者或合作研究人员,扩大资源收集范围。

要加强条件建设,提供有效支持手段。争取国际合作与交流大楼立项,争取更多资源补充院内国际合作经费,支持各类国际合作协议后续活动,重点资助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开展国际合作。

(五)努力提升科研平台建设水平

要紧紧围绕我院学科群发展和创新能力建设的需要,进一步加强调研,加强组织领导,科学编制2009年至2020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基本建设规划》。

要明确方向,加大重大项目筹划与立项工作力度。要以基本建设中长期规划为指导,继续加强人畜共患病研究中心、国际马铃薯中心亚太中心等重大项目谋划;积极争取国家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应用微生物研究中心等重大项目立项成功。

要切实抓好全院重点项目的实施。继续加强基本建设管理培训,进一步加强规章制度建设,提高全院基本建设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重点推进国家农业图书馆、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马连洼住宅楼等主要工程建设。

要加快在建项目的执行进度,大幅度降低资金结余和在建项目数。继续做好预算执行月报工作,及时掌握项目进展情况,针对不同类型项目加强特殊督导检查,力争2009年年底结余资金降低到3.5亿以下,在建项目个数降低到70个以下。

要密切跟踪国家、部门实验室等立项动态,超前谋划,提高申报中标率。积极推进院级平台建设工作,组织评审、评估、命名首批院级野外台站。

要围绕九大学科群、41个一级学科以及12个重点创新领域,优化资源配置,重点抓好“三级三类”平台建设,提高管理与运行效率,积极争取平台运转经费,逐步建成布局合理、条件完善、开放流动、运行高效的平台体系。

要努力把握政策走向,积极参与国家科技财政政策的制定工作,争取上级部门对我院的理解和支持,持续增加全院财政经费。

(六)持续加强党建廉政与创新文化建设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围绕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通过开展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活跃职工生活,增强团队意识,提高凝聚力,为实现我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思想和组织保证。

要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院所。深入开展创新文化建设,努力营造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文化氛围。要进一步推动全院规章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工作,推动各项管理工作的规划化、制度化建设。

要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农科院党组<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08—2012年工作规划>实施办法》。坚持依法审计,维护我院经济秩序;强化服务意识,重视查办案件的治本作用;加强督办机制,确保制度落实,重点加大对廉政监督办法及重大项目的监督检查力度;推进反腐倡廉教育进课堂,增强党员领导干部拒腐防变意识。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监督部门的作用,进一步加强全院纪检监察审计干部队伍建设。

要切实加强院所两级院落环境综合治理,建立与国家农业科研机构相适应的科研环境氛围,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同志们,经过30年的探索和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已经翻开了新的一页。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在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在农业部等上级部门的领导下,胜利完成2009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现代农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2009年春节就要到了,我代表院党组,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并通过你们,向全院广大科技人员,全体干部职工拜个早年。祝大家在新的一年里事业兴旺、家庭和谐、生活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