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时间:2022-03-27 10:17:0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各位代表:

受县人民政府委托,现将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县第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审议,并请县政协各位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07年,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总体战略和县十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克难奋进,扎实工作,县域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发展态势,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预计(下同)全年实现现价地区生产总值24.9亿元,按2005年可比价格(下同)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0.0%,完成年度计划的105.7%。其中一、二、三产业现价增加值分别达到9.98亿元、4.2亿元、10.72亿元,分别增长2.4%、30.7%和10.7%,均完成年度计划;三次产业结构比由2006年的40.7:14.5:44.8调整到2007年的40.1:16.9: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9.1%;县市财政总收入达到2.16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6亿元,分别完成年度计划的113.1%和120.4%,分别增长21.7%和26.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8.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6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2元,分别增长7.0%和15.9%;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1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2%;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5.0%;人口自然增长率3.29‰。

(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15.42亿元,同比增长1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289元。一是粮油生产全面丰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91.4万亩,在遭受春旱、低温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总产量仍达到21.4万吨,农民人平占有粮食450公斤;油料作物播种面积12.66万亩,产量达到1.4万吨,同比增长12.9%。二是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稳步发展。蔬菜面积19万亩;魔芋种植面积5.6万亩;柑桔面积达到10.03万亩,被列为省水果板块基地建设县;药材面积15.8万亩;桑园面积1.2万亩;茶叶面积稳定在3.2万亩;小杂粮基地5万亩;两烟种植面积5.63万亩,因春季自然灾害影响,产量7143吨,同比下降13.0%。三是畜牧生产快速发展。全县生猪出栏51万头,同比增长17.8%;山羊出栏6.52万只,同比增长7.2%。四是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巴山土家人绿豆、玉米、红蔓豆、小杂粮炒面、燕麦、大豆取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双认证标志;绿葱坡白萝卜荣登湖北省著名品牌榜,野三关甜椒、雷家坪牌椪柑获得绿色食品认证标志;“金果”、“神农溪”、“华亚”、“杨柳井”系列绿茶取得有机茶认证标志。五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新建户用沼气池12000口;新建水池608口19532m3、200人以上的集中供水22处,改造水厂3处,铺设引水管道323.4公里,解决了农村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通畅工程”401公里和“通达工程”84.9公里;完成坡改梯2000亩和火峰土地治理工程;完成公益林建设4.1万亩;实施烟叶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标准晾房1000间、蓄水池10万m3,铺设管网419公里。六是新农村建设顺利推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稳步进行。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达到12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23家,“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建和改造农家店94家。完成2006年启动的整村推进20个村,扶贫搬迁497户。七是国家惠农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全县用于支农惠农资金达到2.67亿元,其中各项补贴1.2亿元。同时,严格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市场专项整治和涉农收费检查,保护了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全县农业生产安全。

(二)工业经济快速推进,效益明显提高。全年实现全口径现价工业总产值11.39亿元,同比增长39.0%,完成年度计划的106.1%,全部工业增加值3.79亿元,同比增长43.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现价产值5.19亿元,增长24.0%,完成年度计划的115.3%。一是工业企业快速发展。今年新增6家规模工业企业,水电、农特产品加工、煤炭等支柱产业快速发展,发电量3万千瓦小时、原煤40万吨、白酒2500吨、水泥23万吨、鲜冷藏冻肉产量4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6.7%、14.3%、257.1%、9.5%、400.0%。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开工,完成投资2500万元。二是节能减排计划顺利实施,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同比下降4.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8500万元,同比增长226.9%。三是民营经济稳步发展。全县民营经济从业人数达到8万人,实现营业收入24.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2.5%,同比增长16.0%。有16家农业企业入围州级重点龙头企业行列。

(三)服务业发展步伐加快,消费品市场保持旺盛势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等传统行业持续快速发展;房地产业有序进入。旅游业发展步伐加快,在恩施州率先成功创建“湖北省旅游强县”。全年接待中外游客81万人次,增长42.4%,直接收入7137万元,增长140.3%。城乡消费品零售市场保持旺盛势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6亿元,同比增长17.7%,完成年度计划的108.5%。

(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0.12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19.1%,同比增长25.7%。重点项目建设卓有成效,在建和新开工重点项目36个,完成投资7.8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91.5%。沿渡河流域坪堑电站已投产发电,白磷岩、杨家坝电站正式开工建设。地质灾害三期治理工程21个,全部开工建设。三期高切坡治理项目启动实施45处。基本完成了沿渡河污水处理、东溪公路改造、巴鹤线改扩建、双神线聂石段、东大线改造、国省道安保工程、渡口达标改造、招呼站候车棚建设。关小公路、平阳坝大桥及接线工程相继开工建设。新城供水工程进入设备安装阶段,溪丘湾污水处理工程、东壤口镇垃圾填埋场建设进展顺利。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水布垭工程等国家重点项目协调服务到位,保证了工程建设正常进行。

(五)财政收入较快增长,金融市场稳健运行。财政改革稳步推进,税收征管得到加强。财政总收入达到2.16亿元,同比增长21.7%;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26亿元,增长26.1%。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0亿元,比年初增加6.2亿元,增长26.1%,年末贷款余额11亿元,比年初增加3.63亿元,增长49.3%。

(六)改革开放取得新成绩,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一是各项改革顺利推进。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得到深化,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规范;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始试点,农村综合改革成果得到巩固;金融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力度不断加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依法行政的意识不断强化,部门职能进一步转变。二是对外开放工作打开新的局面。主动参与周边地区资源整合,共谋发展;积极开展对外招商推介,先后与吉林省洮南市、浙江省镇海区结为友好县市(区),与深圳中技实业(集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全年利用外资245万美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5亿元;接受对口支援到位资金及物资折款5620万元,同比增长233.7%。

(七)移民工作有序推进,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完成三峡库区农村移民生产安置373人,搬迁安置592人,移民投资1.01亿元。全面完成水布垭库区401米以下搬迁清库工作。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全面启动、库区产业化建设、农村库周交通建设、水布垭滑坡灾民安置、水库管理、“后三峡”项目争取等各项工作进展顺利。

城镇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新城供水工程已完成过江大桥管道安装及补偿,新建红石梁社区供水管网,净水厂正在进行设备安装。完成了白土坡居民点道路建设,启动了城区西陵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和完善了巫峡广场设施及城区绿化,开展了城区环境综合治理,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工作得到加强。一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6.8%。二是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6岁及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8.2年,同比增长8.0%;神农溪高中被评定为全州示范高中;“两基”工作通过了部级评估验收,巴东县一中顺利通过省级示范高中验收,高考连续八年位居全州第一,避让搬迁取得实质性进展;县职中通过省级重点职业高中考核评估;寄宿制中小学校校舍改造7250m2,24977名贫困学生免费发放教科书,7500名困难家庭学生得到生活费补贴。三是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基本形成了以县为中心、乡镇为枢纽、村为基础的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和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医格局。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程全面启动,住院楼主体封顶,后勤综合楼、宿舍楼工程进展顺利。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茶店子镇中心卫生院门诊楼、大支坪镇卫生院、水布垭镇中心卫生院综合楼主体工程结束;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2.6%,以户为单位的参合农民达到35.58万人,全年补偿费用总额为1220万元。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等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利益进一步得到保护。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加强。社会保险新增扩面5048人,征收社会保险费6525万元,同比增长24.8%。就业再就业工作成绩显著,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02人。五是人口和计划生育国策进一步贯彻落实,人口自然增长率3.29‰,实现了控制在7‰内的预期目标。六是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民族事务等社会事业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在认真回顾和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应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较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不足,农业生产科技含量不高,农业产业基地建设规模不够,名优特新产品不多,龙头企业实力不强。二是经济结构不合理。工业企业规模小,产业技术层次低,产业结构趋同,产业关联度不高。三是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外开放步伐缓慢,投资硬软环境较差,项目有效储备不足,经济发展后续动力不强。四是和谐社会建设任务艰巨,就业形式依然严峻,群众看病贵、食品安全、价格上涨、安全生产等问题较为突出。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总体要求。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州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发展战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推进产业基地建设;着力特色优势资源开发,加快产业兴县进程;着力夯实基础,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努力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二)主要预期目标。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8亿元,增长12.0%,其中一、二、三产业增加值达到10.7亿元、5.12亿元、12.18亿元,分别增长6.7%、21.0%和13.0%,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38.2:18.3:43.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6亿元,增长15%;县市财政总收入达到2.8亿元,增长3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34亿元,增长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47亿元,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600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7元,增长5%;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1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4%。

三、200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强化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一是继续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确保粮食产量21万吨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建设和特色板块基地建设。烟叶产业在切实做好烟路、烟水、烟房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烟叶种植面积达到6.7万亩。蔬菜产业在切实加强冷藏保鲜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营销体系建设的同时,新增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1万亩,达到20万亩。魔芋产业在切实抓好芋鞭良种繁育和病害防治的同时,新增魔芋面积0.4万亩,达到6万亩。桑蚕产业在切实抓好鲜茧生产和加工转化的同时,新发展桑园面积0.8万亩,达到2万亩。柑桔产业在切实加强现有基地的培育管理、冷藏保鲜和营销体系建设的同时,新建柑桔基地1万亩,达到11万亩。茶叶产业在切实加强对现有3.2万亩苗圃进行培育、管理和改造的同时,稳步推进集约经营,大力提升产品质量,做大做强茶叶产业。药业产业在切实支持时珍堂药业做大做强的同时,新发展中药材基地2.2万亩,达到18万亩。小杂粮产业在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开发杂粮产品、努力拓展销售市场的同时,新发展小杂粮基地2万亩,达到7万亩。畜牧产业在切实抓好生猪品种改良,加强疫病防治,发展规模养殖的同时,力争生猪饲养量达到110万头,生猪出栏达到65万头,努力创建生猪大县。二是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紧紧抓住北京中关村支持我县“两村工程”建设机遇,大力发展信息农业和电脑农业,努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努力开发名优特新产品,力争新增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有机产品标识认证10个以上。加快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扶持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社,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10个,建设乡级农家店3家,村级农家店100家。三是大力培植、扶持农产品加工销售龙头企业。依托现有产业,引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从种植、养殖到市场商品的转化增值,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四是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发展的条件。继续加强农村交通、生态家园、农村饮水安全和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通畅工程”250公里和“通达工程”77公里,新建沼汽池10000口,解决农村2.3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切实抓好库区绿化带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工作,努力提高土地质量和生产能力。认真抓好病险水库整治、小流域治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等工作,努力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五是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整村推进扶贫工作。已纳入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在深入调查研究、认真编制规划的基础上,切实组织实施,力争初见成效。继续强力推动整村推进扶贫工作,今年在继续抓好现有20个村的扶贫开发工作的同时,再新启动20个村,完成扶贫搬迁400户。六是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落实好支农惠农政策,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切实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维护好外出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过快上涨,坚决查处各种涉农乱收费,切实保护好农民的切身利益。

(二)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壮大县域经济实力。牢固树立工业强县意识,以优势资源为依托,以规模效益为重点,以兼并重组为手段,优先发展水电、矿产、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体系,促进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8年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达到13.9亿元。一是加快水电开发进程,强力推进沿渡河流域三、四级电站及后河电站建设,启动桥河二级电站、泗渡河电站建设,认真做好支井河、庙坪河等流域开发规划的前期准备工作。二是加快优势矿产资源开发。加强资源勘探,进一步做好资源开发规划与前期工作。鼓励全县煤矿企业实施规模化、公司化改造,促进煤炭资源有序开发。积极支持义和工业硅节能降耗技改,努力提高生产能力和出口创汇能力。三是大力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全力支持福润、多仁、绿野、三峡酒业、水布垭酒业、时珍堂药业、鹏程茧丝绸、野之源、土家人等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升级,扩大生产规模,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力争新增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州级龙头企业。四是抓好“成长工程”和“落地工程”。对现有工业企业要千方百计给予帮扶,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使其不断成长壮大。对招商引进企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围绕土地、资本、劳动力等要素,优化发展环境,搞好跟踪服务,使其尽快落地并快速发展。重点做好30万吨炼钢工业实验、煤矸石综合利用、香港益濠服装基地建设、中密度板生产加工、5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仓储物流及车站建设、四星级宾馆建设、肠衣精加工、长毛兔养殖、巴东城区及县工业园区天然气供气、支井河流域开发、沿渡河流域开发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与协调服务,切实开展好“招商项目落实年”活动。五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打造工业经济发展平台。进一步强化野三关“经济中心”地位,整合各种要素,优化资源配置,创新管理机制,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快速推进园区基础实施建设,完成以谭家村小区为主的市政设施建设,启动巴东二水厂等配套工程建设,为企业入园创造必要条件。优化园区投资环境,提供优质服务,鼓励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力争3-5家入园企业建成投产。同时要制定园区企业准入政策,建立无绩效退出机制,提升入园企业质量,把园区打造成现代工业园区。

(三)切实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的环境和条件。一是大力发展交通,使全县交通条件由经济制约型向发展适应型转变。2008年力争完成省道宜巴线13公里的路面改造工程、巴巫公路沿楚段22公里路面改造工程、东大线13公里路面改造工程、太溪线边坡治理和27公里路面改造工程、茶税通乡油路22公里路基路面工程、北界路基垮塌治理工程、关口山至小溪河17公里的建设任务;启动李家湾件杂码头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地灾治理进度。完成大坪至岩湾桥道路改造工程、完善西陵广场建设,完成东壤口垃圾填埋场、溪丘湾污水处理厂建设,并投入运行。加快三峡库区三期地灾治理和高切坡治理进度,加大库区土地整治力度,完成移土培肥二期工程。三是加强工业及能源项目建设,努力改善投资结构,增强经济发展后劲,提升县域经济发展的内生力。四是全力支持宜万铁路、沪蓉西高速公路、水布垭电站以及即将启动的沪渝高速公路建设,优化建设环境,保障工程建设进度。五是切实加强重点项目建设管理。严格执行“五制”管理的有关规定,加大项目建设的协调督办力度,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确保工程建设安全和干部安全。六是加大项目前期工作进程。依据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紧紧围绕我县的优势资源和特色产业,紧紧围绕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集中谋划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推进前期工作,不失时机地加大争取力度,切实增强经济发展的后续力。

(四)深化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一是继续深化财政改革。严格执行部门预算,加强财政资金监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强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严格税收征管。二是深化金融改革。进一步做好经济金融环境的综合整治,创新信贷方式,拓宽融资领域,提高融资效率,强化金融监管,加大金融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贷款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增幅达20%以上。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充分利用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机遇,抓好相关产业的对接和争取工作。充分利用已经达成的区域合作协议和相关企业集团的战略协作关系,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充分利用我县的人脉资源,扩大交流与合作,吸引我县在外地创业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建设家乡。四是加大承接对口支援力度。充分利用北京市和省直相关部门对口支援我县的机遇,进一步加强工作衔接,全面拓展对口支援领域,力争取得新的进展。同时,紧紧抓住省委、省政府在民族地区实施“616”工程机遇,加强工作衔接和项目筹划,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

(五)切实加强移民工作,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一是全面完成三峡库区175米水位线下的移民搬迁安置任务,确保库底清理目标的实现。二是进一步抓好库周交通网络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力争完成平阳坝大桥及连接线的建设,启动罐子口大桥建设。三是进一步抓好滑坡灾民安置工作。加强黄土坡、黄腊石及水布垭库区滑坡体的监测预警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四是进一步做好库区产业发展基金项目的争取和实施监管工作,确保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切实加强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严格执行库区后期扶持政策,确保库区稳定和谐。五是进一步加强三峡、水布垭水库的后期管理,围绕水库环保及运行安全,做好库区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的争取工作和后三峡移民遗留问题处理的相关项目争取工作。六是科学编制城镇规划体系,完善城镇功能,加强城镇管理,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城镇化率达到28%。

(六)推进旅游开发进程,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一是进一步搞好神农溪旅游延伸综合开发,加快水布垭旅游开发进程,紧紧围绕神农溪5A景区和水布垭4A景区的创建目标开展前期工作。全年接待中外游客100万人次,实现旅游直接收入9000万元。二是加快民族文化公园建设,做好巴山森林公园、铁厂荒森林公园、银金山森林公园的开发工作,抓好小神农架旅游开发的规划编制,着力打造旅游精品。三是积极筹办“三峡巴东神农溪•纤夫文化旅游节”活动,强化旅游宣传促销,全面提升神农溪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以旅游发展为先导,全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全力推进民族文化、宾馆餐饮、交通运输、商业贸易、邮电通讯以及金融、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五是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抓好义务教育,高标准发展高中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全面巩固“两基”成果,加快中小学寄宿制学校校舍改造和教师安居工程建设,全力抓好县一中搬迁避让工程和沿渡河中学搬迁建设。六是进一步加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基础医疗服务。加强重大疾病控制和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抓好惠民医院和医院惠民窗口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进一步抓好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工作,努力改善医疗服务的环境和条件。七是进一步加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加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培训和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技能和就业能力,努力扩大就业和再就业规模。积极做好社会保险工作,努力扩大社会保险的覆盖面,切实加强社会保险费的征收工作,全面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八是继续抓好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抓好乡镇文化站和农民体育建康工程,搞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善县城体育场建设工程。进一步抓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努力推进广播电视数字化建设,争创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九是进一步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抓好优质服务,全面提高生育健康水平和人口素质。十是妥善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推进“平安巴东”建设。不断提高人民法制意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努力化解各类矛盾。强化安全生产意识,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效防范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各位代表!我们一定要在党的十七大精神指引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县委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大力实施“产业兴县、科学发展、和谐惠民,全力打造实力巴东、活力巴东、魅力巴东”发展战略,开拓创新,务实奋进,为全面实现2008年经济社会预期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