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法》的立法思想和框架

时间:2022-03-04 01:37:00

《公务员法》的立法思想和框架

一、当代公务员制度

(一)公务员制度的起源

1、公务员和公务员制度

在西方国家,公务员是指经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无过错长期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

公务员制度是国家有关公务员职位分类、考试、录用、考核、奖惩、培训、职务任免与升降、工资福利、离职退休、管理机构和体制等内容的法律制度的总称。

2、公务员制度的起源

国家公务员制度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公务员制度是作为恩赐制和政治分赃制的对立物出现的,主要价值是有利于政府选拔优秀人才,有利于政局稳定和行政管理的连续性。就选拔优秀人才和取代恩赐制而言,对我国仍有借鉴意义。

(二)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共同特征

1、公开考录:法律化制度化,逢进必考。

2、分类管理:职位分类和品位分类。

3、职务常任:终身任职;“无过失不受免职处分”;不与政党共进退。

4、功绩晋升:实行功绩制,以工作能力、特别是服务实绩作为考核标准,决定公务员的晋升、奖励和报酬。

5、政治中立:公务员不参与党派斗争,不参加竞选,处理政务不带党派偏见。

(三)当代公务员制度的发展趋势

1、更多地以分权管理代替集权管理;

2、职位分类简化,两种分类相互借鉴;

3、更新机制,更加灵活开放;

4、更多地以结果管理代替规则控制。

二、《公务员法》立法思想与框架

(一)《公务员法》的立法思想

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为基础,着力解决公务员管理实践中的突出问题,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

(二)《公务员法》的立法宗旨、适用范围和管理原则

1、立法宗旨

规范公务员的管理,保障公务员的合法权益,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促进勤政廉政,提高工作效能。

2、适用范围

适用的人:公务员,即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适用的事:公务员的义务、权利和管理。法律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3、公务员管理原则

党管干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任人唯贤、德才兼备、注重实绩;分类管理;职务行为受法律保护。

(三)《公务员法》规范的四大机制

1、分类管理机制

▲类别划分: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

▲职务设置:

横向分为领导职务和非领导职务;

纵向领导职务分10个层次,非领导职务分8个层次。

▲级别设置:分27级。

▲职务与级别相对应:职务层次越低,与级别交叉幅度越大。

2、更新机制

①录用:凡进必考,考试录用;分类考试;必要时授权。

②职务任免:选任、委任和聘任,分别处理;任期制和聘任制。

③培训

④交流:调任、转任和挂职锻炼。

⑤辞职辞退:因公辞职;自愿辞职;引咎辞职;责令辞职。

3、激励保障机制

●考核:首长负责制;按层次实施,一级考核一级,上级考核下级,省部级由工作组考核。内容增加“廉”,结果增加“基本称职”。

●职务升降

●奖励

●工资福利保险:职务与级别相结合的工资制度,创设工资调查制度,完善正常增资机制;地区补贴度。

4、监督机制

△义务与权利

义务:国家法律对公务员做与不做一定行为的强制性约束。

权利:国家法律对公务员执行公务给予的许可和保障。不同于普通的公民权利,是职务特权,必须监督。

△回避:任职回避、公务回避和地域回避。

△纪律处分:有错必处与处分的解除。

△申述控告:两级申述,新增“法律责任”,加强监督。

三、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创新

《公务员法》对《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内容的三大突破:

(一)分类制度的创新

以“职位分类”深化“职务分类”;

级别成为公务员职业发展的另一条途径。

(二)创设聘任制和任期制

1、更新机制面临的主要问题

2、创设聘任制的主要考虑:更好地吸引高级专门人才;增强公务员制度的生机和活力;推动执法型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

3、聘任制的适用范围、选聘方式和聘任制公务员的权益保障

A适用范围:专业性较强的职位;辅助性职位。

B选聘方式:参照公务员考试录用程序公开招聘,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直接选聘。

C人事争议仲裁

(三)确认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制度

1、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是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

公开选拔产生于1985年,成长于90年代;竞争上岗产生于1993年机构改革,1998年机构改革中广泛运用。2004年中央办公厅颁发《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暂行规定》、《党政机关竞争上岗工作暂行规定》后,成为一项重要制度,展现蓬勃的生命力。

2、对传统委任制的突破

①公开考试,突破了荐举委任制的封闭模式。

②平等参与,突破了“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的模式。

③竞争择优,突破了垄断恩赐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