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结合部治安工作调查报告

时间:2022-04-20 05:08:00

城郊结合部治安工作调查报告

切实加强我区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工作,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有关部门、镇街和社区的积极努力下,我区城郊结合部的社会治安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由于城郊结合部具有多元的社会利益关系、不同的社会阶层和复杂的人群构成,治安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为此,区政协成立了由区委政法委和公、检、法、司有关负责人及部分政协委员参加的课题调研组,多次赴有关镇街调研,听取情况介绍,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又赴嘉兴市秀洲区、义乌市等地考察取经。现将有关调研情况及建议综述如下,供区委、区政府决策参考。

一、我区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基本现状

我区城郊结合部(主要包括城厢、北干、蜀山、新塘街道,宁围、新街镇,经济技术开发区,下同)目前约有常住人口39万,占全区人口的三分之一。流动人口42.7万,占全区流动人口的52.8%。近年来,区级各有关部门积极开展重点治乱,把城郊结合部部分治安混乱的区域列入市、区级重点整治区域,强化控制与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街面路面巡逻力度,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有效遏制了刑事犯罪高发的势头,城郊结合部的社会治安状况总体有所好转。但是,与创建平安、打造品质之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1.刑事案件居高不下,治安形势复杂。据区公安分局提供数据显示,近3年来,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刑事案发数量始终在高位运行。2012年“四街两镇一区”共受理刑事案件7163起,占全区刑事案件的52.4%。其中命案13起、两抢案件823起、入室盗窃案件3110起,分别占全区的50%、53.95%和48.62%。毋庸置疑,城郊结合部已成为关系到我区治安状况好坏的重点区域。

2.社会丑恶现象依然存在,群众反响较大。城郊结合部是低档录像放映室、卡拉OK室、酒吧、发廊、桑拿等公共娱乐场所最为集中的区域,不少经营者唯利是图,利用合法外衣掩护进行、、吸毒贩毒等违法犯罪活动,部分人群相互勾连、欺行霸市、制造事端,凶恶势力活动猖獗,直接危及当地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据区公安分局提供数据显示,近3年来,在这些区域查处案件占全区总数的52.3%;查处吸毒贩毒案件占全区总数的56.6%。2011至2012年查处的涉恶涉赌团伙人员占全区总数的50.4%。这些社会丑恶现象的泛滥,冲击着社会道德的堤坝,吞噬着人们的精神家园,给社会治安稳定带来严重影响。

3.城中村消防设施建设滞后,事故隐患突出。一是消防车通道不畅,消防水源缺乏而且水量不足;二是建筑物耐火等级低,消防器材设施严重缺乏;三是电气线路老化、乱拉乱接,加之小企业较多,存在生产、仓储、居住混杂在一起的现象。据调查,城郊结合部现有出租私房主4万多个,出租房屋24万多间,平均每户出租6间。北干街道兴议村某出租户有50间出租房,居住着80多名的流动人口。据统计,去年底以来,已发生出租私房火灾事故2起,死亡4人。其中发生在新塘街道井头王村的火灾事故中,3人因逃生不当,跳楼身亡。

二、我区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情况复杂的主要原因

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问题是在社会转型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是社会各种消极因素的综合反映。城郊结合部存在突出治安问题,受历史原因、地理环境和社会管理机制等主、客观因素多重影响。从我区的实际情况分析,造成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情况复杂的主要原因是:

1.城市建设快速发展,配套管理相对滞后。在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城郊结合部地区形成了城乡交错、村企交错、农民与居民混居的复杂局面。区域内违章搭建现象严重,防火间距不足,灭火器材设施匮乏,消防隐患重重。基层管理力量比较薄弱,一些村、社区居委会事务繁杂、琐碎,有责任而无权力,发挥不出应有作用。一些新建居民住宅小区交付多年,至今未建立相应管理机构,给治安管理带来难度。

2.流动人口量多变化大,服务管理相对不足。经济发达,开放包容的城市文化、遍布的商机和四通八达的交通,吸引了大量流动人员。但是,由于对流动人口的服务与管理相对滞后,大量人口分散居住,流动性大,管理起来十分困难。部分出租户贪图方便,不及时申报租赁人员的基本信息,甚至根本不辨房客身份,使得出租房屋成为犯罪分子的落脚点。

3.防控体系尚不完善,治安管理存在漏洞。城郊一带存在民警责任区面积大、防控设施不完善和治安经费不足等问题,直接影响卡口布局、街面巡逻、社区警务服务等工作,并制约着整个公安机关的快速反应与整体作战能力。城郊结合部的治安防范能力相对较弱,存在着一定的管理漏洞。

4.职能部门缺乏协作,影响综合治理效果。城郊结合部普遍存在“一地多主”的现象。公安、工商、文化、卫生、环保等各部门由于职权和信息限制,不能对这一区域进行有效的综合治理。联合执法虽然可以解决执法主体问题,但涉及多个部门,难以形成长效管理机制。

三、加大我区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工作力度的建议

面对城郊结合部日益复杂的治安形势,必须明确目标,完善考核;增加投入,强化保障;堵疏结合,突出重点;进一步加大人防、物防、技防力度,力争在改善城郊结合部治安环境上取得新的成效。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加大刑事案件发生的防范力度。一是合理制订考核目标。要改变传统的“重破案、轻预防”的考核模式,把预防刑事犯罪案件发生尤其是重大刑事案件发生,当作重要的考核内容。既要量化“控”的指标,更要激励“防”的实绩,防止考核导向上的偏差。二是适当调整警力配置。公安部门应当明确整治重点、制定整治标准,加大对城郊结合部社会治安的工作力度,遏制刑事案件的高发势头,有效打击黑恶势力和丑恶现象。在现有警力配置上,对城郊结合部作适当倾斜,确保重点治安区域警力到位,改变警务室“有室无人”的现象。三是完善监控网络设施。完善监控设施,确保监控设备处于良好状态。加快二期监控规划的实施,有效震慑犯罪分子。同时,发动各派出所、社区、村委、企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黑板报、社区之窗等媒介,加强宣传,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与安全防范意识,力求避免发生重特大、恶性的案件。

2.加大公安队伍建设的保障力度。一是提升队伍素质,发挥表率作用。要充分发挥公安干警的主力军作用,认真履行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坚持从优待警和从严治警的有机结合,抓好警风建设,强化执法为民的宗旨,坚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纪律,进一步规范民警行为,努力从源头上杜绝违纪违法问题,不断增强公安队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二是合理增加警力编制,扩大治安队伍规模。我区公安机关作为打击犯罪和维护社会治安的最主要力量,存在着严重的警力不足。因此在警力配备上既要考虑常住人口的因素,还要充分考虑庞大的流动人口因素,建议区委、区政府能积极争取用警指标,适当增加警力配置。三是采取激励措施,提升协警(辅警)的整体素质。当前,公安的协警(辅警)队伍是一支重要的治安力量,但由于待遇偏低、职业危险性较大、看不到前途等原因,队伍很不稳定,积极性难以调动,高素质人员留不住。针对当前我区专业警力严重不足的实际,建议有关部门应采取有效的激励措施,在适当提高协警(辅警)工资、福利待遇的基础上,可在公安系统的公务员招聘中,适当留出一定的数量与比例从协警(辅警)中招考。同时,加强对协警(辅警)业绩的考核,不搞“大锅饭”式的平均分配,实行“奖优罚劣”,切实提升协警(辅警)的整体素质。对财政下拨的人头经费,不得移用于交通、办公、装备等其他项目,切实做到专款专用,为公安干警切实履行职能提供良好的政治和物质保证。

3.加大消防隐患区域的整治力度。一是开展消防重点整治。要把出租房消防安全管理作为平安建设的重要内容,完善由政府挂帅,筑牢公安、消防、房管、安监、工商、督违办等部门与镇街、社区广泛参与的社会消防安全“防火墙”,对城郊结合部出租房屋开展拉网式检查。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严格依法督促整改,对违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二是落实“以房管人”制度。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切实落实房东的责任,改变房东“只管收钱不管人”的现象。按照《市居住出租房消防安全技术标准》规定,出租房承租的人员不应少于6平方米/人,一间居住出租房内承租的人员不应超过10人或3户人家。同时,动员每家每户的房东至少配备一只灭火器,配备必要的逃生设施,疏通房屋内的逃生通道。对不符合出租条件的房东,有关部门应依法取消其出租资格。

4.加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力度。大量流动人口是我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承担着绝大部分脏、累、重的工作,为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要以新成立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局为契机,切实加大对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力度。要充分发挥村(社区)干部、管区民警、治安信息员的作用,对各种可供外来人口落脚的地方进行彻底摸排,家家见底,弄清房主以及居住人口情况,逐个采集信息,做到来有登记,走有注销,最大限度地减少管理的死角并落实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与此同时,要在解决流动人口的就业、子女就学、计划生育、社会保障、住房租赁等方面,出台更多优惠政策。尤其是提供就业指引,帮助更多的人就业,以有利于减少偷、抢、盗案件的发生。

学习江苏等地的先进经验,按照政府、企业、民间共同投入的办法,加快流动人口集中居住区的建设,实现公共设施统一配备,公共服务统一提供。要按照“经济发展与民生保障并重”的原则,在有限的土地指标中拨出一部分居住点的建设用地。参照廉租房建设的模式,为流动人口提供临时性的廉租房,这是遏制违章搭建、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也是改善流动人口生活条件的需要,还能为城市化推进节省大量拆迁补偿成本。

5.加大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力度。一是强化上下联动、部门配合、群防群治的工作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要把加强城郊结合部的社会治安工作作为平安创建的重要内容,应由党政领导牵头,社会综治、宣传、公安、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计生、城建、卫生、文化等部门与镇街、社区等共同参与,确保领导、力量、工作三到位。同时,建立各部门信息沟通、协调、反馈机制,充分发挥各职能部门的主观能动性,形成部门各司其责、齐抓共管的格局。要建立健全镇、村(社区)、企业的社会治安群防群治队伍。对无证经营、非法行医、乱设摊点、违章搭建等,有关部门要相互沟通,及时查处。要建立一个快速反应的协调机制,一旦有突发事件、公共事件、紧急案件等,快速、高效地予以处置。对处置不力、管理失职的部门与个人,建立责任追究制。工青妇要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在丰富城郊结合部居民的精神生活上下功夫,从正面引导青年积极向上,诚实守信,遵纪守法,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质的新市民。二是彻底消灭新老小区的行政管理“死角”。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区级有关部门要督促新建居民住宅小区移交街道、社区管理,避免管理上的“时间差”。到目前为止,奥兰多小镇、威尼斯水城、湘湖美地、湖畔宽邸、广和小区、半岛花园、知稼苑、名仁家园、金马公寓等新建小区,均未纳入社区管理;有关部门要督促建设单位尽快移交并建立社区管理组织。对一些属地管理交错的区域(如:宁围镇与新街镇之间的某些区域)和落户的一些部队、大专院校等单位区域,要及时沟通、协调,建立有效的治安协作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