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县)

时间:2022-06-19 04:25:00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对策 (县)

展望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竞争,是高新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加快培养、吸引和使用好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竞争需要的大批优秀人才,关系到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对人才工作高度重视,把培养、引进人才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多渠道进行人才培养和开发,我县人才队伍建设出现新局面,但仍未能根本解决人才短缺问题。

一、我县人才现状

通过对全县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进行调查摸底,并就有关问题发放调查问卷、召开座谈会、专门走访有关专家、查阅相关资料等形式,了解到我县人才状况如下:

一是人才的拥有量不断增大。截止20*年底,我县共有各类人才5750名,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3600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130名,具有中级职称的人员1480名;学历方面: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2200,其中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大中专毕业生300名,专业技术人员390名。全县人才总数较去年增长15%。

二是人才的素质和结构也在不断改善,特别是事业单位和非公有制企业。近年来,录用的大中专毕业生比例呈上升趋势。我县享受国务院津贴1名,被市委、市政府授予专业技术拔尖人才3名,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有3名,研究员2名。

三是我县专业技术人员比较集中,大部分集中在财务、土地、农经、林业、法律、水利等方面,而蔬菜、种植、畜牧养殖、农业技术推广及网络信息方面的人才比较紧缺。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尽管我县人才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从总体上看,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截止20*年底,全县专业技术人员9350名,仅占全县人口总数的4.5%。在现有的各类人才中,有近一半是高中或中专学历,而这种低质化现象在近几年内很难改变,加之用人单位在人才使用管理中缺乏应有的留人、稳人措施,相当一部分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有丰富经验的人才流失到外地。

二是人才结构和分布不合理。全县的专业技术人员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农牧、建筑系统,其中教师就占了近50%,而应用类的专业技术人才和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全县的高层次人才不足10人,特别是农村实用技术人才,更是匮乏。

三是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困难,紧缺专业人才引进难。虽然每年我县都选拔优秀毕业生到基层挂职锻炼,但名额毕竟有限,仍有大批的优秀毕业生流失。特别是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近几年来录用的毕业生更是屈指可数。尤其我县是农业大县,由于缺乏必要的人才引进措施,对紧缺人才的引进,特别是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引进,更是难上加难。

四是服务工作滞后,影响了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在各单位,普遍存在使用和评价人才唯学历、唯职称、唯资历、唯身份的现象,使一些真正做出成绩的优秀人才,在不具备相应资格的条件下,不能发挥所长,不能享受应有的待遇,再加上评优评先名额的限制,严重的影响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针对以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

一是县委、政府、用人单位对人才工作重视不够,对新形势下新的人才内涵认识不够。以前我们总是以“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为人才标准,局限性非常大。现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的决定》赋予了人才工作新的内涵:凡是具有一定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三个文明”作贡献的都是党和国家需要的人才。人才评价体系的业绩为依据,还要兼具品德、知识和能力等要素。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人人都可以成才。评价标准为:群众认可、市场和出资人认可、社会和业内认可。就用人单位而言,在人才的使用管理上非常混乱,现有的机关、事业单位中有不少专业人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浪费十分严重。

二是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不能充分调动人才的工作积极性。虽然每年都安排知识分子茶话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知识分子进行慰问,或安排一年一次的体检,但能享受这些待遇的毕竟是少之又少,只能占到到全县各类人才1%,绝大多数人才都沾不上边,再加上缺乏具体化、规模化、可操作性较强的人才激励机制,使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大大下降。

三是对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滞后,特别是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的培养培训更是滞后,我县是农业大县,要实现人才强县,必先实现人才强农,虽然县乡党校每年都举办各类培训班,但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形式单一,再加上资金不到位,培训效果并不良好。就农业技术推广人才而言,除了小麦育种专家裘志新,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寇大勇外,全县400多名乡镇干部中,近几年培养出的农村实用人才后继乏人,做出突出成绩的更是廖廖无几。

三、人才工作有关建议

通过对我县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的调查分析,对我县人才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1、增强人才意识,营造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

各级、各部门领导要切实树立起人才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充分认识到培育、选拔和引进人才就是一种资本的投入,是一种长远的创造效益的途径。真正做到用政策吸引人才,用事业留住人才;大力引进县外人才,大胆启用本地人才,不限区域,量才录用;不论学历高低,唯才是举;不限行业,凭绩取酬,努力创造一个人才辈出、各尽所能、智者先富的良好环境。鼓励企业储备、培养人才,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非有制有企业就业、兴办个体私营企业,或到村委会任职,为我县经济建设服务。

2、解放思想,树立新的用人理念

近几年来,我县为了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工资、补贴、住房、子女就学、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惠。应该说,这些措施是收到了一些效果。但从总体上看,政策不够优惠,收效还不大。因此,我们必须对“引进人才”要有重新的认识。

随着时代的进步,特别是随着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人才实现的自我价值的环境和机制开始形成。“人往高处走”的愿望较之计划经济时代更容易成为现实,况且我县是以农业为主的郊区县。面对这种新的形势,用人必须来一次思想大解放,树立起一种全新的人才观念。当今,不改变人才属地关系的跨国、跨区域的共享智力资源的人才引进的方式,即智力引进已成为大势所趋。这不仅使人才的使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并且能为我县解决人才短缺问题另辟蹊径。用人单位不仅可以不用为人才的房子、配偶入户、孩子就学等问题劳神费力,而且还可得到用人不养人的“潇洒”。因此,要走出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困境,首先只有从思想上转变用人观念,改变工作方式,才能开辟人才资源开发的新途径。

3、改变引进方法,实现人才、智力资源共享

实现智力资源共享,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共享的主要途径是人才资源配置市场化。人才不再是某地区、某个单位所固有,实现共享智力资源有以下几种有效做法:一是借鸡生蛋。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放到高校、研究院所等搞有偿研究,县里则可直接运用其成果来发展自己。二是租赁人才。即聘请专家、学者以智囊团的形式不定期地进行科技咨询,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决策咨询。或聘请他们当顾问,或进行专项研究开发,采取这种形式有时只花少量的资金可办成许多好事和大事。三是乡情引智。我县不乏在外学业有成的优秀人才。他们虽身在异乡,但对家乡的建设仍然非常关注。因此,这是一支可供深度开发的人才资源,经常与他们保持联系,把家乡建设情况随时通报给他们,请他们献计献策是唾手可得的事。

4、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盘活现有人才

在做好“引进人才”的同时,我县在重视现有的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引进人才”仅仅弥补人才不足的一个方面,更要紧的、更为现实的是要盘活现有人才,把他们当作主力军予以高度重视。一是必须把开发各地人才资源工作列入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去统筹考虑。在跑资金、跑项目的同时不要忽视了对优秀人才的启用。二是对用非所长的人员进行调整,改变人才积压、人才浪费的状况。三是优化人才环境,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制度、政策,把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机会引入人才资源配置中来,防止招来了女婿而气走了儿子现象发生。即全面推行专业技术人员竞聘制,打破单位、职称、职务的限制,公开竞聘上岗。四是深化分配制度政策,全面落实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各项政策,真正实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从根本上解决干与不干、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局面,以激活人才潜能,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5、加大各类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特别是加大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力度

在我县各类人才中,最为紧缺的就是农村实用人才,因此对这部分人才的培养成为迫切。要积极组织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重点抓好农业技术推广、营销管理、种养加工能手、能工巧匠、农商业者五支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在培养培训农村实用人才过程中,一方面必须坚持学与致用的原则。对现有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坚持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就学什么。对待业大中专毕业生可选择定向培训,提高专业水平的方法。即根据乡镇财力和选培对象的经济承受能力,采取公开报考的形式,选送一批有志于扎根农村的优秀青年到农业发达地区去拜师学艺,使他们掌握农村实用技术、农业综合开发、农产品加工等一、两门生产技能。各乡镇要积极培养从事农业种植、养殖、农机、兽医和乡镇企业经营管理等直接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的各类专业实用人才或为农产品开发、销售服务的致富带头人、农村经纪人。另一方面,要善待农村的能人巧匠。要帮助这些“土专家”、“田秀才”、种养业能人、农民企业家、能工巧匠、农产品运贩营销人员等学文化、学理论、学科学,使他们的智慧得到升华,让他们发挥致富的带头与示范作用。此外要在农村深入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大力开展“富口袋先富脑袋”活动,为他们走科学兴农、兴企的新路子创造条件。

目前我县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培训机制还没有规范起来,建议县上尽快成立农村人才市场,各乡镇成立人才工作站,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把农村实用人才组织起来、利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