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负责制问题思考

时间:2022-10-21 06:34:00

校长负责制问题思考

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是学校党组织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实现党的领导、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对学校实行集体领导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于学校党组织的职能,《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规定“党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什么是政治核心作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作了明确的概括:即学校党组织要加强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团结广大师生,大力支持校长履行职责,保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落实和国家教育计划的实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师生,激励其进取,建功立业,保证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是学校真正成为抵御资本主义和其他腐朽思想的侵蚀,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坚强阵地。结合新疆实际,昌吉州委组织部下发《关于进一步落实党组织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意见》中更加明确的指出:“党组织是学校的领导核心,对学校工作实行集体领导,科学民主决策,切实监督、保证和支持校长在决策范围内正确行使职权。校长要按照教育法规政策赋予的职责在党组织的集体领导下,认真做好教学和行政管理工作。”**县教育党委历来坚持“围绕教育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教育”的工作思路,认真实施党建教育“双目标”管理考核机制,对各级各类学校落实党组织领导下校长负责制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和规定,在实践中,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和体会。

一是加强学校党组织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机构,选拔高素质的干部担任党组织负责人,并推行党政领导分设,实施党建与教育工作双百分考核制,把党组织及学校行政负责人的工作实效共同考核,加强了党组织的领导力量,使学校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二是在党委的指导下,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都把建章立制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重大问题决策、领导班子建设、科学民主管理、依法治校执教等方面,相继建立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和工作规程,并在运行探索中明确了管理思路和目标,规范重大问题议事决策程序,使办学管理逐步规范。

三是能坚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学校党建工作,加强学校政治理论教育和师德建设,致力抓好“四支队伍”(党员队伍、领导干部队伍、教职工队伍、学生队伍)建设,党员队伍素质不断提升,成为形成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核心,不断促进学校整体工作。

四是学校党建工作始终围绕教育教学中心工作,通过抓师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素质,凝聚人心,增强教职工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达到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使学校党建工作能服务教育形势发展需要,服务于学校中心工作,成为发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强劲动力。

五是在学校两委班子职责分解及相互协作,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等方面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形成了一些较好的运行机制,党组织与学校行政班子相互配合,协调组织各部门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开展工作,通过支委会、党政联系会、校委会等形式,努力形成党政关系协调相互沟通、高效运作的管理体系。

一、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在越来越强调民主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文明管理的今天,由于领导班子成员思想理论及管理素质水平的不同以及在对一些问题的认识程度不同和习惯性做法,使在实施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具体操作环节中仍存在问题和不足。

1、在学校管理工作中党政权利关系不够明确。虽然一直在倡导“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学校书记与校长谁是“中心”,谁是“核心”等认识仍不能明确。如果相互不能理解沟通,往往影响团结。没有搞清楚这一实质性的问题,例如个别领导在思想认识和言谈中表明“党组织的领导是虚的,校长负责才是实的,校长是学校的一把手”。在实际管理行为中架空党组织对学校的领导,甚至把“校长负责制”理解为校长说了算,一切事务校长决定,把校长凌驾于党组织之上,导致党政关系不协调,不能相互支持配合形成管理合力,甚至影响学校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2、管理运行机制不够完善,职责分解不够明确。主要表现在个别学校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管理体制赋予校长过多权力,校长成为学校领导的核心,校长抓中心工作的作用处处能够体现,而党组织对学校中心工作的核心作用却常被忽视而难以保证,致使党组织集体领导对学校重大问题的决策、民主监督作用以及党管干部的作用不能充分发挥。个别学校重大事情的决策、重要岗位干部任免、教师的调动、晋职、评优等决定都取决于校长,学校党组织的管理决策权力不能被尊重和实施,往往是(1)通知时能参与,不通知时不能参与;(2)必须参与的人不让参与,不该参与的却要参与;(3)党政关系协调时能参与,不协调时不能参与;(4)在行政领导素质高、政策观念强的学校能参与,反之则不能参与。

3、党组织参与学校重大问题决策制度及对学校重大问题决策权不能充分发挥和体现。在学校管理具体操作中,个别党组织的定位不明确,对党组织参与学校重大决策的方式、范围、内容和途径没有规定明确,出现纯粹的“校长负责制”,党组织围绕校长转,而没有主动决策和作出决定的权力。本来是学校党组织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再由校长组织实施,校长在党组织领导决策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努力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对党组织负责。而事实上有些校长却不让书记过问学校行政管理工作,连参与过问的权力都没有,也就很难谈党组织对学校工作的领导作用了。党组织集体应对所决策的问题负责,校长依据党组织的决策负责组织实施并对党组织集体负责,这才是正常的管理体系。

4、学校支委会、校委会、教代会的职责范围和操作程序上不够规范合理。书记与校长是同级同志关系,是分工合作的关系,都应共谋学校发展这个共同目标,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互相尊重、互相支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而个别学校在现实工作中,往往只强调“校长负责制”,忽视强调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从理念上形成了校长是学校一把手,书记是二把手,造成了个别学校无论什么工作,包括工、青、妇的工作甚至党建工作,书记都需要去请示校长才能顺利开展工作。而学校支委会、校委会、教代会各自的职权范围和相互的关系更是不能正常运行和体现,这是造成书记和校长关系不协调、管理机制不顺畅的根本原因,

5、对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理解程度和操作运用上还存在差异。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于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对学校工作的全面负责的认识,导致学校成员对书记和校长角色作用认识的偏差,个别校长更习惯或乐于全面负责,不尊重书记的管理权力,甚至出现在安排学校工作上,校长可以不跟书记说,但书记不跟校长讲就行不通的现象,而书记如果在学校管理中无所作为,就会削弱党组织对学校的领导而不断强化校长负责制,给党政协调共进,整体推动学校党建、教育工作带来阻力,影响整体工作成效。

二、解决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运行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提高党政领导自身综合素质。党政班子目标、方向一致,力求同心形成合力,关键在于党政一把手的综合素质。作为书记要具有乐于奉献、脚踏实地、积极进取、团结协作、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精神,要把搞好班子团结作为一项大事来抓,积极配合和协调班子其他成员搞好中心工作,把党建工作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党政互相渗透,协调配合,发挥整体功能,推进整体工作。校长要有彬彬有礼的君子风度、待人以诚的仁者风度、晓之以理的智者风度、刚正不阿的强者风度。从精神气质、言行举止、人格修养上显示校长的人品、胸襟、学识,能容人、让人、育人、用人、爱才,作师生的道德表率。以灵活的工作方法和技巧处理好学校工作中的各种事宜及其之间的关系。

2、要摆正党政权利关系。应该从思想认识和管理运行中明确定位书记和校长分别是学校党政一把手,书记是党组织和集体领导的一把手,校长是行政负责人,下级对上级负责,书记和校长同时对党组织负责,这样既有利于强化书记校长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意识,又有利于党组织准确定位及政治核心作用的发挥,更有利于校长正确行使学校行政管理权。对事关学校发展、教职工利益的重大决定,要征求党组织的意见,确立党政联系渠道和方式规范党政互动行为和关系,校长不能凌驾于学校党组织之上,书记应主动为校长工作出谋划策,排忧解难,把学校工作的难点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为校长有效管理提供组织保证和坚强后盾,从而形成党政和谐、优势互补、各司其职、同心协力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3、要明确党组织参与决策的程序和方式,切实履行党组织的职责。根据《党章》第三十二条规定:“实行行政领导人负责制的事业单位中党的基层组织要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和党的十六大提出“从严治党、党管干部”的要求,在明确分政权利、职责的基础上,党组织要主动参与,提高管理决策能力。(1)在学校重大问题决策酝酿初期,党组织要深入实际,广泛听取党员和教职工的意见,把群众的智慧和领导的智慧结合起来,是党组织的意见和建议具有针对性、预见性和可行性。(2)决策审议中,党组织要反映党员和教职工的意见,主动提出思路,引导决策朝着有利于维护学校发展,有利于教职工的长远利益的方向发展。(3)决策后,党组织要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为实施决策提供思想上和组织上的保证。动员组织党员、骨干起模范带头作用,克服和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及时总结经验,收集实施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反馈,纠正偏差,减少失误,以实现党组织参与决策的良性循环。有利于理顺体制,明确职责,协调处理学校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的关系。

4、加强党组织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权力,建立党管干部、党管人才的机制。解决好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强学校党组织和领导班子建设,在建立高素质、强有力的党组织领导班子的基础上,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落实党组织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明确规定凡以下五个方面(包括①发展方面重大问题:如发展规划,工作目标任务,学校建设规划,招生规模方案等;②财务方面的问题:如学校年度预决算,大额资金的使用,财务收支情况等;③改革方面重大问题:如用人机制与任务分配制度改革,内部机构设置调整,规章制度的制定、修改和废除等;④人事工作方面重大问题:如领导班子队伍建设及相应制度的建立,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的选拔任用和奖惩措施,教职工培训、聘任、评优考核、职称评定等;⑤教职工切身利益方面重大问题:如工资奖金分配方案,教职工劳动保护,住房分配,职工医疗及生活保障措施等)明确规定重大事项决策程序,确定以上问题必须提交学校党组织会议研究决定后,由校长负责实施。学校党组织只有落实把握上述决策内容和程序,正确行使管理决策权,才能正确发挥其组织、监督作用,才能使学校管理方式和决策保持正确的方向。

5、要明确学校支委会、校委会、教代会的职权范围和相互关系。要强化“三会”,坚决克服会议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学校管理中的“家长式”,决策中的“一言堂”,教代会的“走过场”。需要研究建立统一、规范、可操作性强的程序和规则,发挥党组织监督保证作用,实施校长、书记交叉任职办法,即书记兼副校长成为校委会成员,校长兼副书记成为校委会成员,使校长不断增强党性意识,正确操作上述会议制度及之间关系,自觉接受党组织和教代会监督。书记也要做到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抓党建,支持和监督校长依法正确行使管理职权。同时,还要加强学校党组织对德育、工会、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的领导,健全管理机构,保证其在学校的管理职能和作用。将各部门和组织的主要工作纳入党建教育“双目标”管理,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学校思想政治宣传教育工作,紧密联系师生群众,建设良好的师德师风,实行民主科学管理及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中的核心作用。

6、深化“四公开”突出“三监督”,拓宽管理民主化渠道,促进管理规范健康发展。校务公开是保障学校管理公正、公平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实施民主管理的必然要求,教职工民主意识的觉醒,和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度要求学校管理实行阳光操作。一是“三招”公开,即学校招生、教职工招聘、基建工程招标全面公开。二是“三评”公开,即教职工评职晋级、师生员工评先表模、评议学校班子及时公开。三是“三费”公开,即学校经费开支、设备采购及维修费、开学收费(收费政策、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四是“三账”公开,即学校财务帐、后勤财务帐、学校经济创收帐一律向教职工公开。对校长的权力实行校内监督、主管部门监督、社会舆论监督,党组织和教职工有权对学校的财务开支审计、大宗设备采购、门店出租招标等提出质询,有权进行民主评议,实施过程监督和结果监督。主管部门要全程监控学校的人事、财务,保证“权”、“钱”、“物”在严密监控之下正常运行。通过大信访格局,将学校的热点问题置于社会舆论监督之下,使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民主化,使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真正得到落实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7、完善各类制度,以政治家办教育的思想保证党组织的核心领导作用的发挥。落实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实行民主科学的学校管理,必须以制度为基础,在落实监督中实现。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大力提高党政领导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素质,党政“一把手”做到顾全大局,胸怀宽广,工作中讲团结,讲正气,讲协作,密切配合,互相尊重,互相支持,做到重大问题能事先交换意见,主动沟通,协作共事,形成校长、书记权利职责上分,思想、行动上合;工作内容上分,工作目标上合。二者分工不分家,各取所长,携手共进的工作局面。另一方面,要切实建立和落实党组织参与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机制,并以上级文件形式予以规定,形成党组织集体领导的权利保障体系,通过重点完善并落实学校党政领导协商共事制度,学校党组织负责人参加校委会制度,学校重大事件党组织会议集体决策制度,行政领导和学校党员向学校党组织汇报工作制度,党管干部制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制度,学校党建教育双目标评估办法等,利于党政之间互相沟通,利于重大问题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利于学校党组织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在制度上得到保证。进一步提高党政负责人民主科学执政意识,进一步规范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运行,使学校整体工作因此而有更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