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应适用何种责任原则

时间:2022-07-18 04:36:00

高压电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应适用何种责任原则

“高压电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错误”这句话来源于某中级人民法院的民事判决书,且该判决书以此为由判令受害人对损害结果承担主要责任,笔者对此不敢苟同。

我们首先简要回顾一下现代侵权制度的变化和发展,以便我们更加深刻的理解各个归责原则的立法本意。民事侵权理论上有三个归责原则:过失责任原则、无过失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过失责任原则是传统侵权行为法的一项原则,根据这一原则,无过失则无责任。但是,随着大工业的出现,危险行业与日俱增,如果拘守侵权行为责任以过失为必要条件的原则,就可能使某些受害人遭受的损失无法得到赔偿。因此,从19世纪末以来,在立法上出现了“无过失责任”的规定,即在特定的情况下,致人损害的一方即使没有过错也应承担赔偿责任。所谓“特定的情况”主要是指容易致人损害的企业和职业,如铁路运输业、容易患职业病的职业等。无过错原则作为处理特殊侵权行为的原则,是由德国、奥地利和瑞士等大陆法系国家首先提出来的,称为“原因责任”(在英美法系各国称为“结果责任”原则),并为许多国家立法所接受。这是在传统侵权行为法的过失原则之外的又一责任原则。在传统侵权行为法理论之外产生的第三责任原则是公平责任原则。在19世纪,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民法都把过失责任原则作为法定的一般原则,无过失原则作为补充。但是,20世纪以来,这两项原则对于一些特殊的侵权行为,如产品瑕疵致人损害、无行为能力人致人损害等难以适用。在这类案件中,致害人和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可能都没有过错。如果根据过失责任原则而免除致害人的责任,未免有失公平。因此,为了解决侵权行为中某些过失责任原则和无过失责任原则所无法解释的情形,在当代各国侵权行为法理论中便产生和发展了第三种责任原则——公平责任原则。根据这一原则,在某些复杂、特殊的情况下,法院可以在有“正当社会理由,而且法律许可时”不适用法律条文“而基于公平的考虑作出判决”。这一原则目前已为许多国家民法所接受。

《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应是无过失责任原则在我国民法领域的具体体现之一,即“从事高空、高压、易燃、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高压电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应否适用无过失责任原则,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第二条第一款给予了非常清楚明白的回答,即“因高压电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由电力设施产权人依照民法通则第一百二十三条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所以高压电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适用无过失责任原则在我国是有明确法律规定,是正确的。因为高压电应属危险事业,应属容易致人损害的企业和职业的特定情况,适用无过失责任原则是符合建立该原则的历史缘由和立法本意。那么前述民事判决中相反结论的原因何在呢?笔者认为问题出在对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的理解发生了偏差。

最高人民法院《解释》第二条第二款原文如下:“但对因高压电引起的人身损害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按照致害人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原因力确定各自的责任。致害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致害人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则承担相应的责任。”

有些同志没有仔细研读该条款,仅仅根据该条款中有“主要责任”、“非主要原因”和“相应责任”等词语,就轻率地下了“高压电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适用无过失责任原则错误”的结论。

本款规定的真正意思表示是:因高压电引起的人身损害是由多个原因造成的,既有多个致害人或者说有多个被告人的情况下,应当分析各个致害人(被告)的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原因力,以各自的原因力确定各自的责任。某一致害人(被告)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主要原因,应当承担主要责任;某一致害人(被告)的行为是损害后果发生的非主要原因,则承担相应(次要)的责任。本款针对的是触电人身损害赔偿案件中损害后果是因多个原因(多个致害人)共同作用造成的情形时,如何划分多个致害人(被告)之间各自的责任问题,在多个致害人(被告)的情形下,应当根据各自的行为确定各自应当承担的主次责任。这一点从《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的整个原文都使用的是“致害人”的概念,并没有使用“受害人”的概念也能得到印证。本款规定的主次责任划分并不包括“受害人”在内,在“受害人”与“致害人”之间的责任划分应当严格适用前款即《解释》第二条第一款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否则该《解释》在同一条文的前后相邻两款之间就会自相矛盾。

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同时也为了说明无过失责任原则不能扩大到“致害人”之间适用的问题,笔者举一案例。王某先修建了二层楼房,后当地电力部门在其楼房上空安全距离架设高压电线,时隔不久,王某在未经当地电力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在原有的二层楼房上增建了二层,楼房高度变为四层,楼顶基本与高压电线平行。某日,王某一亲属(未成年)在其楼顶玩耍时,不慎触摸高压电线致残。该亲属起诉时,列王某与当地电力部门为共同被告请求赔偿,一审法院判决当地电力部门承担全部责任,王某不承担责任。该案因电力部门不服提起上诉,二审法院改判王某承担主要责任,电力部门承担次要责任。笔者认为一审法院在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时,发生了教条、呆板的错误,无过错责任原则的适用只能在“受害人”与“致害人”之间适用,而不能适用于“致害人”之间,致害人之间的责任划分还是要按照各自的行为与损害后果之间的原因力进行主次责任的划分,二审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因一审法院这种扩大无过失责任原则适用范围的错误比较普遍,所以在制定《解释》时,最高人民法院专门对此给予了明确规定,而我们有些同志却因此走向了另一个错误,即在“受害人”与“致害人”之间排除无过失责任原则的适用。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当确定,《解释》第二条第二款的规定是针对多因一果的情形,在“致害人”一方进行责任划分,而不是在“致害人”方与“受害人”方之间进行责任划分,“致害人”方与“受害人”方之间只能适用无过失责任原则。

综上所述,高压电造成人身损害的案件在“受害人”与“致害人”之间适用无过失责任原则是正确的,是勿庸置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