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乡避灾工程建设方案

时间:2022-04-24 04:45:00

导语:全乡避灾工程建设方案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全乡避灾工程建设方案

开展“避灾工程”建设是加强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项顺民意、关民生的工程,建立避灾工程有利于增强灾害防御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平安东陈”建设。根据《关于开展“避灾工程”建设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订东陈乡开展避灾工程建设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结合东陈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整合资源。通过开展“避灾工程”建设,提高防灾避灾能力,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为构建“和谐、平安东陈”作贡献。

二、目标原则

今年在灾害来临之前建成一批科学规划、布局合理、环境较好的应急避灾中心(点),以各行政村避灾点为基础,以乡政府应急避灾中心为主体,形成一个中心与点相结合的切实能够避灾所需的场所网络。建立避灾网络,必须坚持五个原则:一是转移安置坚持分散安置为主,集中安置为辅的原则;二是避灾场所设置坚持就近就便原则;三是避灾工程建设坚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原则;四是避灾管理人员的配备坚持兼职原则;五是避灾工程建设坚持中心与点相结合原则。

三、具体措施

(一)深入调查,摸清情况。各行政村和有关部门对本辖区要进行调查走访和座谈,摸清以下三方面情况:一是根据历年台风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状况,摸清需转移安置人员的数量和结构状况(特别是老弱病残及外来务工人员);二是摸清地质灾害,低洼易涝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的潜在灾害点分布情况;三是摸清危险海塘堤坝、小型水库、桥梁等隐患情况。

(二)整合资源,合理布局。结合我乡历年台风等自然灾害影响情况,充分盘活、利用现有资源,根据区域位置一般选择房屋结构坚固、抗灾避险能力强、交通便利、有卫生设施的学校、敬老院、村办公楼、老年活动中心等场所作为避灾场所,新建避灾场所要与新农村建设规划布局相结合。根据转移区或分布和人员数量按照就近就便原则。各村要合理布局,确定若干个避灾点。避灾点一般设在村,由各避灾点保证人员安置;避灾中心按转移区域设立,主要安置外来人员及灾害等级较高需要整片撤离大量转移人员时启用。避灾工程网络的整体布局要保证台风、洪涝等灾害来临时能够快速、足量地为群众提供避灾场所。

(三)制订制度,规范管理。一是各避灾中心和避灾点要设置明显标志和制订《避灾指挥系统(指挥部)及职责》、《避灾中心管理人员职责》和《避灾人员守则》等规章制度,安装“避灾中心”和“避灾点”牌子,让周围群众知晓避灾场所地点;二是避灾中心要储存相应的救灾物资和基本生活用品,对不宜久存的食品、水等生活保障物品,各村可与放心超市和农村放心店签订救助物资紧急购销协议;三是避灾中心和避灾点内部陈列减灾、防灾和群众自救、互救宣传资料,张挂有关图表,使其成为群众减灾救灾的教育基地。

四、组织领导

避灾工程建设作为应付突发公共事件建设项目和建设“平安东陈”的重要内容,列入乡政府议事日程,乡成立避灾工程建设管理领导小组,由陈锦华乡长任组长,宣传、农林、文教、城建、国土资源、财政、卫生、民政、公安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加强对避灾工程建设的领导和协调工作。各村也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由村书记、村主任负总责,人员由村三套班子交叉兼职组成,落实专人,明确职责,切实抓好避灾工程建设。各村要在6月29日之前将人员转移预案、避灾工程建设落实情况报乡避灾工程建设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