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区饮用水源地提案

时间:2022-06-18 09:46:00

市区饮用水源地提案

水库是我市境内最大的水库。集雨面积31.9平方公里,正常水位时,水面面积5.2平方公里,库容2348万方,平均年径流量2260万方。水库产生的综合效益十分明显。广阔、清澈的湖面与周边自然地理、人文景观融为一体,既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面貌,又为养殖、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特别是,水库作为我市最大的饮用水源地,还承担着观海卫、附海、掌起3个乡镇33万人口的用水供给,日平均供水量5万方。此外,在用水紧张的年份,水库还向市区紧急调水,起到不可或缺的平衡和储备作用。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意义重大。

一、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几年来,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作开展有序,措施有效,水质状况一直稳定保持在Ⅱ类水质,但由于库区区域大、污染总量多、保护资金投入不足、管理权限有限等原因,开展水源保护的难度日益增大。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库区污染类型多样、总量较大。一是生活污染。水库周边住户主要集中在杜岙、白洋、双湖三个村,人口总量约3500人,其中位于里上游的杜岙村2351名村民和五磊寺100余名僧人产生的生活污水,都是通过上游径流直接带进里。水库周边砖瓦厂的民工有1500人左右,厂方提供的生活设施十分简陋,生活污水基本上也是未经任何处理直排入水库。二是生产污染。种植雷笋等经济作物是里上游群众收入的重要来源,种植过程中产生的肥料、枯枝、泥石等污染物经雨水冲刷后,流入水库形成污染。杨梅种植过程中使用的有害农药,经雨水冲刷后也会对水体产生影响。环湖砖瓦厂在水库中取土导致湖水浑浊、水质变差;厂区内煤渣露天堆放,遇到雨天会流失至水库内造成污染;倾倒的断砖碎瓦等垃圾还会侵占湖面。三是旅游污染。水库周边风景秀丽,是人们旅游休闲的好去处。特别是在春秋两季,来水库踏青和烧烤的人非常多。由于缺少管理力量,沿湖随处可见旅游者遗弃的空瓶子、塑料袋、瓜皮果壳等垃圾,清理难度较大。里上游藏云溪是水库上游中污染最严重的溪流,众多香客丢弃的垃圾污物随着溪流进入水库。目前,藏云溪正在进行旅游开发,届时旅游人数将会增加,如果对这个问题不加以统筹考虑,采取有效措施应对,今后将对水质造成更为严重的影响。

(二)水源保护权责不清、力量薄弱。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任务重、责任大、操作难,需要政府和各部门紧密配合。目前,适合我市当前实际的饮用水源地保护管理的具体办法还没有出台,管理权限、责任分工、处置办法等等,都没有明确规定,造成了“都相关、全无责”的状况。虽然,水库管理处作为水源保护的主体,承担着主要的管理责任,但是作为水利局下属部门,协调各方的难度较大。同时,因为缺少执法权限,只能在管辖范围内开展劝说、引导工作,很难对一些破坏环境的行为进行查处,导致管理不到位,效果不明显。同时,水库管理处水源保护力量总体还比较薄弱,主要依靠水库管理处的14名工作人员,管理设备十分落后,只能勉强应付日常管理工作,根本不具备全区域的管理、监测能力和条件。

(三)部分群众观念落后、自律不够。水库内养殖鱼类是为了进行生态保护,但部分群众根据传统观念认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水库内钓鱼理所应当。虽然进行劝说、教育,但是偷钓情况仍然十分严重,从每年4月到11月份,最多时每天达200余人。如果被钓的鱼数量大、种类集中,将严重破坏水库生态养殖和生态平衡,造成水库自净能力减弱,导致水库水质恶化。还有的群众,生活习惯比较落后,随意向水源保护区倾倒垃圾,洗涤有毒有害容器,甚至是将动物死尸丢弃在湖中。此外,从每年5月份开始,来水库内游泳的人数陆续增加,最高峰时一天达到400人以上,大量的肥皂水和污垢溶入水库形成污染,由于没有执法权和可依据的法律法规,仅仅依靠教育说服,收效甚微。

(四)资金投入来源单一、增长缓慢。饮用水源保护是一项综合性工作,必须安排专项资金长期投入。目前,市政府尚未安排饮用水源保护专项资金,水库管理处日常的维护管理费用开支是唯一的保护经费来源,但也仅仅是每年10万元维修费和20万元的防污费,近几年来一直没有增加。相对于水库保护中垃圾集中清理、排污行为监管、偷钓游泳行为劝阻、水体保护项目建设等大量的工作来说,30万元的经费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对水库周边环境进行全流域管理。观海卫镇杜岙村地处水库上游,几年来,一直严禁该村兴办各类厂矿企业、餐饮项目,同时要求群众逐步减少雷笋等污染大的经济作物,但是因为资金补助不到位,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也间接影响了水源保护工作取得根本性改观。此外,因为经费缺乏,防污工程建设方面进展缓慢,库区居民迁移举步不前,管理监测设备陈旧落后等所带来的问题也日益显现。

建议:

一、理顺水资源保护工作体系。一是要加快编制出台适合我市实际的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管理办法。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监测评估、维护管理、责任追究和应急处理机制,切实把饮用水源保护工作纳入到正常、有序的轨道上来。核定各水源地纳污能力,提出限制排污总量标准,建立水源区域保护制度和排污总量管理制度,加强入河排污口和河流纳污总量的控制与监督管理;要划定水源地保护区,加强库区的森林保护和水资源保护,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保护植被,退耕还林,涵养水源;二是要进一步明晰权责,建立饮用水源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将水源地保护区的主要控制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相关职能部门和有关镇。水利部门要统一管理水源;环保部门要加强项目管理,严格环保审批制度,定期对水质进行监测;新闻媒体要积极配合搞好宣传工作;市建设、国土、卫生等部门和属地政府要共同参与,协同水利、环保部门做好水源保护、河道整治、污水处理、管网改造、垃圾处理、退耕还林等内容的水环境治理与水资源保护的综合研究治理工作。三是建立水源地保护行政责任机制。要切实加强对水资源保护工作的领导,把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二、实施库区污染综合治理。一是要逐步减少库区污染源。依照建设循环经济的总体要求,制定水源地产业发展目录,严格限制上马新的工业企业,并逐步关停或者转产库区周边粘土砖瓦窑。要加快库区农业种养植结构调整,关停禁养区内的养鸡场,完成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综合利用,引导减少雷笋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并谋划适宜山林生长的更经济、更环保的农作物。加强库区村庄整体搬迁论证,待条件成熟,结合新农村建设一次性规划,分步实施。严格限制水库内游泳、钓鱼行为,加大对旅游人群的管理力度。二是建设防污治污设施。对库区周围村庄、厂房生活区内的群众生活基础设施进行必要改造,兴建生态厕所、垃圾集中收储站,实行垃圾袋装化,对杨梅、雷笋的废弃物进行集中清理。加快规划实施环湖污水管网建设,将库区居民产生的生活污水全部纳入到污水管网。加大对上流生态环境保护项目的支持力度,在水面径流上游设置阻拦坝,控制污染物注入水库内。三是开展水质净化工程。要进一步开展机械制藻工作,采用有效降低水库水温和颗粒吸附的原理有效遏制水库藻类的爆发。采用生态养殖,按照科学合理的放养思路,合理分析、严格控制水库鱼种放养的规格、比例和密度,努力使水库内形成相对较平衡的生物链。对里杜岙主溪流、外白洋主溪流等水库上游溪流进行生态改造,并在水体内种植有益水草、水藻等植物,以达到截污、拦砂,吸收有害微生物,达到改善和净化水质的效果。四是加大执法监管检查力度。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门工作人员,积极筹建市公安局观海卫派出所水库执勤点,通过采取明查暗访、突击检查、日常管理等多种形式,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严格行政执法,坚决依法查处各类破坏水源地的行为,为水源地水质净化提供坚强保障。研究建立水源地环保执法检查工作的长效机制,通过专项整治、联合执法行动,进一步提高环保的执法效率,加大环保的执法力度。重点对企业和各种畜禽养殖场所的执法和监督力度,切实做到废水零排放,废渣定点倾倒,建设配套的“三废”处理设备。

三、强化水资源保护宣传教育。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社会公布水源地保护的范围、内容和办法,积极动员公众参与保护工作,形成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一是搞好普法教育。坚持“有新意、讲效益”的宣传宗旨,加大对《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和水法制意识,营造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二是完善公众参与机制。要开展“水源地保护日”“环境监护站”“保护母亲河”活动,组织有关镇(街道)、机关干部和广大中小学学生等到河边进行垃圾清理工作;建立水源保护志愿者队伍,经常开展业务培训和主题实践活动,提高周边群众思想意识,形成全社会关注、重视水源地保护工作的氛围。三是建立社会监管制度。建立水源地水质监测制度,定期编制水资源保护公报。通过采取有奖举报、设立环保监督员等形式,监督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废水、固定废物、化肥和农药残留以及其他污染物的任意排放和乱倾倒行为,最大限度地清除污染源。

四、加大市级财政扶持力度。建立起固定的资金投入机制是确保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扎实开展的前提条件和基本保障。建议市政府划拨一定的资金,专门用于饮用水源地保护,各地各部门也要相应划拨配套资金并落实到位。同时,要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经费监管,做到专款专用,切实发挥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