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救护培训指导意见

时间:2022-07-16 04:57:43

卫生救护培训指导意见

开展初级卫生救护培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各级红十字会的一项法定职责,也是传播人道主义精神,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我区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提高社区居民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市中区红十字会根据市红十字会《关于进一步加强初级卫生救护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市市中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工作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意见。

一、救护培训的意义

发展红十字事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对继承乐善好施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形成仁爱、爱人、互助、进步的道德风尚具有积极的作用。普及卫生救护知识,旨在提高市民群众的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减轻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人员伤害,能有力地提升全民的文明素质,提高公共安全保障水平,在红十字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二、救护培训的指导思想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和中国红十字会联合国家教育部等十五个部门下发的《关于广泛深入开展救护工作的意见》为指导,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为工作目标,突出培训的社会性、实用性、行业性,更好地为我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服务。

三、救护培训的目标和任务

根据省市红十字会提出的目标和《市中区红十字会2010—2014发展规划》,到2014年前,力争全区初级卫生救护培训人数达到人口总数的1%。

(一)积极开展急救知识宣传进社区、进学校、进山区等活动,对社区居民、学生、村民开展普及培训。

(二)各基层红十字会每年应选派2-3名专兼职红十字会干部及部分村(居)委会干部,参加区红十字会组织的统一培训,已经参加培训的人员,每两年应接受复训一次。

(三)加大对从事高危作业、易发意外伤害行业、公共管理服务行业人员的培训力度,以警察、教师(区教育局统一组织)、驾驶员、导游员、建筑工人、宾馆饭店服务员、电工等为重点开展急救员培训。以各街道红十字会为单位,对辖区内上述人员进行摸底调查,将参加培训人员名单报区红十字会,进行统一培训。

四、救护培训的内容

培训的主要内容是现场的、初级的、群众易于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一)现场心肺复苏术: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

(二)创伤救护四项技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

(三)意外伤害救护知识的培训:烧伤、触电、中毒、溺水、中暑、气道梗塞、昏厥等一些常见急症的现场处理方法。

(四)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自我救护:地震、火灾、有毒气体泄露等灾害事故及突发事件中逃生自救。

五、救护培训的要求

(一)救护培训工作是红十字会的传统业务和主要工作之一。区红十字会负责培训的具体实施,并做好“四个统一”,即:统一教材、统一教学计划、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考核发证,确保培训质量,统一做好学员档案管理。急救员培训按照省红十字会《关于卫生救护培训收费标准的通知》要求执行。

(二)各基层红十字会要加强组织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抓好救护培训各项工作的落实。积极组织社区居民、驻区企事业单位、重点行业、公共服务人员参加培训,全年培训人数要达到驻区人口的1%。

(三)区红十字会要按照省市红十字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统一协调救护培训工作,加强与相应的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确保培训质量,不断提高群众性现场急救培训水平。要深入社区普及救护知识,使之成为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方面发挥好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