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三县并举战略指导意见

时间:2022-05-11 02:39:00

全县三县并举战略指导意见

为深入实施“三县并举”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工业经济发展环境,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前实现“3683”工业赶超计划,推动我县工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加速崛起,特制定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工业第一经济不动摇,坚定强势发展工业路子不偏移,坚持重中之重抓工业力度不减弱,以培育主导产业、扩大经济总量为首要任务,积极构建产业平台,强化招商引资,促进转型升级,着力培育现代产业集群,促进我县工业经济走经济生态化与生态经济化互促互进、融合发展之路。

2.发展目标:全面实施“3683”工业赶超计划,到2015年,全县工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达到25%以上,工业总量占全市的比重达到10%。主要目标:

产业规模:全县工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大关,并着力培育60家产值超亿元的“小巨人”企业(其中产值超10亿元企业达到5家以上)。

开发规模:完成工业用地开发建设面积8000亩,力争培育成功3个开发面积超1000亩、产值超过50亿元的产业集群。

3.产业导向:

(1)做大材料工业。着力引进一批以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太阳能光伏蓄能材料和新一光电子元器件为代表的工业原材料加工制造项目,逐步延伸产业链,培育形成大产业集群。

(2)做强金属制品、塑料制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着力引进一批以高品质不锈钢管(制品)及成套设备、高精度铜带及元器件和现代金属门窗及附件为代表的金属制品加工业大项目,提升“省不锈钢管产业示范基地”和出口基地。以高新技术薄膜、精深茶产品和油产品等加工制造企业为依托,积极引进产业链下游及配套的关联项目,培育竞争力较强的新产业集群。

(3)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的引进、培育和发展,重点引进发展前景好、经济技术效益优、带动效应明显的行业龙头企业,形成新的工业增长点。

二、扶持对象

4.列入本意见奖励、补助的企业,必须是依法在本县登记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务制度健全,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000万元及以上或实缴税金达到60万元及以上,项目必须经过投资主管部门备案审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市、县产业发展导向的制造业。

三、具体措施

(一)鼓励引进企业项目投资

5.强化县工业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平台建设管理。新建工业项目投资强度要在上级规定控制指标之上,项目投产次年起,每年达到下述指标:主营业务收入到达200万元/亩及以上;第一年至第三年税收(税收是指企业缴纳的增值税、所得税。以下计算地方财政贡献是指上述税收的县得部分。下同)达到5万元/亩及以上(含固定资产设备抵扣金额);第四年至六年税收8万元/亩及以上。

6.鼓励内外资企业项目投资。新办企业投资项目从投产后次年起,通过县工业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工经办)组织评估、认定,其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及以上(固定资产投资评估、认定办法另行制定)、技术设备投资比例在50%以上的,按技术设备投资额(以税务发票为准,不含增值税)的9%分年度给予补助(前三年每年补助2%,后三年每年补助1%;前三年补助资金不得超过该项目年度地方财政贡献额,后三年补助资金不得超过该项目年度地方财政贡献额的50%,下同);若项目投产次年起三年内实现10万元/亩及以上且每年增长的,补助比例提高到10%,提高比例部分加在最后一年一并补助(但补助总额不得超过前3年地方财政贡献额和后3年地方财政贡献额50%之和)。享受民政福利、资源综合利用政策的企业除外。

7.鼓励引进大企业、大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在1亿元以上的大项目或省级以上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知名集团公司、上市公司等大企业来本县投资鼓励类项目的,优先安排建设用地。在项目通过竣工验收后,投产次年起三年内平均亩产税收达到10万元及以上的,按其缴纳土地出让金县得部分的20%给予奖励。对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弥补和延伸产业链等重大项目,实行个性化扶持措施。

(二)鼓励企业上规模上台阶

8.鼓励企业上台阶。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首次达到5000万元、1亿元、5亿元、10亿元、15亿元、20亿元、30亿元,且当年企业实缴税金占主营业务收入3%以上的工业企业,分别给予企业5万元、10万元、30万元、50万元、60万元、80万元、100万元奖励。

9.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对经县政府批准的,县内企业之间以及县外企业以参股、合资、兼并等重组形式做大做强的企业,企业因土地、房产、车船等资产的变更而缴纳的税收中,县得部分由县财政给予全额补助。

(三)鼓励企业创新发展

10.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企业技术改造项目设备投资在500万元及以上的,项目竣工投产经县工经办评估、认定后,给予企业技改项目用于购买设备及技术(下同)等投资额(以税务发票为准)的5%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额不超过40万元;对弥补我县重点培育的产业集群重要产业链环节的技术改造项目,补助比例提高到6%,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额不超过50万元。

11.鼓励企业技术创新。通过验收或鉴定并投入运行的省级以上技术创新项目以及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攻关项目,每项分别奖励10万元。通过验收或鉴定并实现产业化的省级以上新产品开发项目、重点科技项目,每项奖励10万元(新产品同系列不同型号只奖励一次)。被认定为国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分别奖励15万元、3万元、7万元;被认定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给予10万元奖励;企业被认定为部级或省级的技术中心、检测中心的,分别给予奖励20万元、10万元。获得省、市信息化示范企业分别奖励10万元、2万元。

12.鼓励企业争创品牌。当年获得中国名牌(驰名商标)、省级名牌(著名商标、知名商号、出口名牌)、市级名牌(著名商标、出口名牌)的,分别给予30万元(通过司法途径获得的给予10万元)、5万元、2万元的奖励。同一级别的品牌不重复奖励。

(四)鼓励企业提升管理水平

13.设立每年50万元的企业经营管理论坛及培训专项资金。

14.鼓励组建工业行业协会。我县工业主导产业中成功组建部级、省级工业行业协会且注册地在本县的,一次性分别补助经费20万元、10万元。

15.鼓励企业加强认证和质量管理。对不锈钢管等产品获得船级社、核用管、石化用管等认证并成为直接供应商资格的企业,每项奖励3万元。对通过ISO14000(环境认证)、SA8000(劳动安全责任标准)、HACCP(食品安全)、节能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每项奖励2万元;对获得其他类非强制性认证的,每项奖励1万元。对通过省、市级精细化管理示范企业或质量管理示范企业验收的,分别奖励5万元、2万元。

(五)鼓励节能减排与循环发展

16.鼓励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加大重点耗能、耗水和污染企业的清洁生产实施推进力度。通过省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企业,给予3万元奖励;获得省绿色企业证书的企业,给予3万元奖励;通过省级节能示范企业审核验收的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列入省级以上《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清单》和节电、节水技术目录的企业,或列入国家节能减排、污染物防治技术目录的企业,每个项目给予一次性奖励10万元;列入省、市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的,分别给予5万元、2万元的奖励。

17.严格贯彻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差别电价等政策。通过市场、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大力引导高能耗、高排放行业调整、优化产业和产品结构,加快淘汰改造落后工艺、设备,腾出发展空间。

18.加大对节能减排项目的财政支持。企业研发、应用节能减排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投资额在100万元及以上,经县经济商务局审核备案,投入运行并取得一定成效的项目,经验收核定后,按项目工艺改造和新增设备投资额的6%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不超过15万元。对使用县集中供气系统进行“煤改气”生产的企业设备改造进行补助。对已通供气主管道的企业,2013年2月底前改造完毕并不再保留煤气发生炉的,补助10万元;2014年2月底前改造完毕并不再保留煤气发生炉的,补助5万元。对未接通供气主管道的企业,自接通月起计6个月内改造完毕并不再保留煤气发生炉的,补助10万元;1年内改造完毕并不再保留煤气发生炉的,补助5万元。

19.鼓励企业开展废水和废物的回收利用。企业采用先进节水工艺、技术和设备,应用废水重复利用与深度处理技术,经县经济商务局审核备案的,在实施完成及验收核定后,按项目设备投资的6%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额不超过10万元。企业经环保局审核备案,实施完成工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并通过验收核定的,以设备投资的6%给予补助,单个项目补助额不超过10万元。

20.开展企业节能减排工作先进评选。对重点用能企业进行目标责任制考核,在完成责任考核目标任务的前提下,根据年度综合评分,设立若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由县政府表彰并适当给予奖励。

(六)鼓励开放型经济发展

21.流通公司出口本县企业生产的产品或生产企业的自营出口,每美元给予人民币0.02元奖励,出口额以海关统计为准。

22.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的,按其实际支付出口信用保险费的50%予以补助,单家企业每年补助不超过10万元。支持出口企业参加“两反一保”。对应诉企业补助40%的诉讼费,单家企业应诉单宗案件补助不超过5万元,多家企业应诉同宗案件补助不超过10万元。

23.企业参加政府或经济商务部门组织或认可的各类经贸会展活动,国外展会每个摊位奖励1万元,国内举办的国际性展会(广交会、华交会除外)每个摊位奖励5000元;参加协作办组织的义博会每个摊位奖励5000元。同一企业年奖励不超过10万元。

(七)鼓励集约节约发展

24.鼓励企业提升“亩均效益”。设立“亩均税收贡献奖”,每年对落户县工业园区和各工业功能区,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及以上且年实缴税金6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计算亩均税收并排序。亩均税收前三名各奖励5万元,第四至六名各奖励3万元。

25.鼓励企业盘活存量土地。利用存量土地新建、改建多层厂房的,经立项并竣工验收后,按新增建筑面积给予补助:第二层每平方米补助15元,第三层每平方米补助25元。单体项目的补助最高20万元。

(八)鼓励人才、金融支撑

26.鼓励企业聘用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受聘于本县工业企业的工程类高级专业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工作满一年并继续在本县工作的,经用人企业申请、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可享受200-700元/月的政府津贴;与用人企业签订五年以上劳动(聘用)合同的,经用人企业申请、组织人事部门审核,同时可享受300-500元/月的住房补贴。柔性流动人才参照上述规定享受相应政策。具体补助标准按《县引进人才智力暂行办法》(松委办〔2007〕102号)及《县引进人才智力暂行办法实施细则(试行)》(松组〔2010〕6号)相关规定执行。

27.解决外来投资者和务工人员子女就学问题。项目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的董事长(总经理)、投资在2000万元以上企业的董事、厂长(经理)和经组织人事部门确认引进的人才,其子女到我县就学的,凭所在园区、工业功能区(乡镇)证明,按本县县城户籍人员同等待遇由县教育部门安排到县城学校就读;外来务工和本县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就学,凭派出所户口暂住证和所在企业证明,由县教育部门安排就近学校就读,享受当地户籍人员同等待遇。

28.鼓励金融机构新增工业贷款。以上年6月末和年底平均工业贷款余额(含承兑汇票、信用证及贸易融资贷款,下同)为基数,按新增平均工业贷款余额的1‰奖励给金融机构。鼓励金融机构降低贷款利率。对年工业贷款发放额在1亿元以上的金融机构,其向工业企业发放的平均贷款利率上浮率较上一年度下降5%以上的,给予每家金融机构8万元奖励;下降10%以上的,奖励15万元。

(九)强化企业社会责任

29.开展重点工业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评选。每年开展“县工业企业20强”和“县十大优秀企业家”评选(评选办法见附件),按照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税收、利润率、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和谐劳动关系等指标打分,按分数高低排序产生,由县委、县政府予以表彰。

30.鼓励工业纳税大户。以企业当年实际上交地方财政数(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税收县得部分)为主要依据,对贡献突出的企业颁发县长特别奖。

31.进一步强化企业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依法纳税、生产安全、产品质量、社会保险、和谐劳动关系、慈善事业等方面的责任意识。对年内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未完成年度节能降耗或污染减排目标任务、有重大偷税行为的企业实行“一票否决”,取消当年各类先进的评比资格和相关的奖励政策。

(十)切实优化发展环境

32.进一步加快审批流程。窗口单位要继续认真贯彻首问负责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和违者追责制,实行以“中心牵头、前置并联、同步审核、限时审批、联合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新的并联审批制度,重点企业审批实行制。要积极推进网上审批,充分发挥网上审批电子监察实时监控系统的作用,加强对审批过程的监督。

33.实行“24小时会商”制度。涉工部门对企业提出的困难和问题,限在24小时内派专人上门会商,并及时答复和解决。对违反本制度规定并造成一定影响的单位,纪检监察部门将予调查问责。

34.对工业企业违规违章问题的处罚,应以教育为主,不得滥用自由裁量权。可处以行政警告处罚的,不得采用罚款;法律规定必须处以罚款的,按最低限额处罚;对超过1万元的罚没款、吊销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停业的处罚,须报县政府法制办审查备案,并报县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同意。对涉及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区域环境安全事故及群体性事件除外。

(十一)强化政策实施

35.政策实施的领导机构。由县工业经济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意见》的实施领导及对县工业经济发展奖励基金的使用和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经济商务局,负责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牵头、协调和完善。

36.政策的具体实施机构。由各相关部门负责本《意见》的组织实施、初审和兑现,县工业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统一组织审核、上报并负总责。

37.政策实施的监督机构。由县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意见》执行情况的监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纪委监察局,负责监督、检查、接受举报和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