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县依法行政决定意见

时间:2022-03-20 10:02:00

市县依法行政决定意见

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的决定》(国发〔2012〕17号)和《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市县政府依法行政实施意见的通知》(政发〔2012〕59号),进一步加强依法行政工作,加快推进我县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进程,结合我县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加强法律知识培训,着力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

(一)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县政府建立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每年至少安排两次政府常务会议集中学法。要适时举办专题法制讲座,对领导干部进行法律知识的集中培训。要健全领导干部任职前的法律知识考试制度,拟提拔的领导干部需进行法律知识考试,考试不合格的,不予任命。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也要建立健全相关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并将制度落到实处。

(二)加大对公务员和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知识的学习培训和测查力度。县人事局要把法律知识学习培训纳入公务员理论培训的总体规划,每年至少安排1次公务员集中学法知识培训。县政府法制办对持证执法人员每年要进行一次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凡新从事行政执法、政府法制等工作的人员,须参加由政府法制部门组织的法律知识考试,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

(三)建立依法行政定期报告和考核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每年要向县政府报告依法行政的进展情况。进一步完善依法行政考核制度,把依法行政的考核作为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县政府法制办要分解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制定具体的操作规则和考核标准,抓好考核工作。

二、健全行政决策机制,确保行政决策科学、民主、合法

(一)完善行政决策机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行政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凡是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涉及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发展规划、重大投资项目以及其他关系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决策事项,坚决做到“五不决策”,即没有调查研究不决策、没有专家咨询不决策、没有听取群众意见不决策、没有法制部门的合法性审查论证不决策、没有集体讨论不决策,从而使各项行政决策符合法律的规定、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群众意愿。

(二)规范行政决策程序。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认真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制度。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以及涉及价格管理和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和重大调整、重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政府重大投资项目的立项审批、农村土地征收和征用的补偿安置以及其他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决策前要通过向社会公示、向专家咨询、召开听证会等方式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并在做出决策前经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和行政机关集体讨论。未经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的,不得做出行政决策。

(三)加强行政决策监督。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建立决策跟踪反馈和评估制度,完善决策纠错机制,强化决策监督。要适时对决策执行情况进行跟踪反馈和客观评估,根据反馈和评估信息及时修正、完善决策,纠正偏差,减少失误和损失。建立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应当听证而未听证、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以及未经集体讨论作出决策,造成不良影响的,县监察局要依据《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对相关责任人员进行问责或给予处分;给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要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三、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不断提高行政效能

(一)强化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督管理。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必须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实施行政审批,不得擅自设立或者变相设立行政审批事项,增加行政审批环节。继续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建立健全经常性的行政许可事项审查机制,对依法设立的行政许可,要严格规范许可标准、程序和时限;对行政审批改革中已改为核准或备案的行政许可事项,要防止以核准、备案之名变相从事行政审批,依法追究违法审批、越权审批和批而不管的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二)加强行政服务中心建设。县行政服务中心要强化对窗口单位的监督管理,要全面实行一个大厅办事、一个窗口收费、一条龙服务,要逐步建立和完善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等工作制度,健全部门之间分工协作的有效机制,大力发展电子政务,推行“网上审批”、“并联审批”,简化办事手续,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能。

(三)着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在各自职责范围内,依法公开行政事业性收费、行政许可等事项的依据、条件、程序等,特别是对征地补偿、房屋拆迁等人民群众尤为关注的敏感事项必须公告,提高行政管理透明度。要进一步完善政府信息公开程序,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健全政府信息公开机制,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获取政府信息提供便利,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四、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提高行政执法能力

(一)继续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及综合执法试点工作。县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要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规范执法行为;县林业局、农业局等部门要积极探索建立综合执法机制,努力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的问题,不断整合执法力量,提高执法效能。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争议协调机制,从体制上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交叉执法和执法缺位问题。

(二)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自由裁量基准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执法条款进行梳理汇总,结合本部门行政执法的具体情况,依法对行政执法的条件、程序、幅度进行细化和量化,并经县政府法制办审查把关报县政府审定后向社会公布执行。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依法规范行政执法行为,遵守法定程序,严格依照细化、量化标准进行行政执法,防止行政执法裁量权被滥用,进一步促进行政执法行为规范化,切实做到依法执法、公开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三)改进行政执法方式方法。建立以教育为目的的预警执法制度,对于初次违法且情节轻微的,应先下达行政执法提示单或者口头教育进行预警,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者,视违法情节轻重再依法实施行政处罚。要坚持说理式执法,在执法过程中说透法理,说明事理,说通情理,防范和化解行政执法争议。要按照行政相对人的守法记录,探索对不同市场主体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对记录优良的实施远距离监管,对记录较差的实施近距离或零距离监管,切实做到既严格执法、履行职责,又不执法扰民。

(四)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实行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合法性审查制度。县政府法制办应根据本级政府机构改革的实际和行政执法主体的变动情况,对执法主体进行重新审查,并将相关情况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向社会重新公告。健全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的人员应当参加统一的行政执法资格考试,考试合格并经政府法制部门审查符合条件,领取省人民政府统一印制的行政执法证件后,方可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完善行政执法证审验制度。行政执法证件按规定实行年审,县政府法制办要结合年审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管理。进一步整顿行政执法队伍。严格禁止无行政执法资格的人员履行行政执法职责,行政执法机关聘请的协警员、协查员、协管员、监督员等均不得直接从事与行政执法有关的调查、取证、处理等工作。对被聘用履行行政执法职责的合同工、临时工,要坚决调离行政执法岗位。健全纪律约束机制,加强行政执法人员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确保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五)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建立定期梳理执法依据和分解执法职权制度,根据执法依据的制定、修改和废止情况,及时调整执法职责,明确执法责任,加快建立完善执法责任制相关配套制度,切实做到职权清晰、责任明确、权责一致。要进一步健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把行政执法情况的考评作为对行政执法机关和行政执法人员考评的主要指标。要建立并完善行政执法评议考核规则和标准,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行政执法机关、行政执法人员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五、完善行政监督机制,强化对行政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一)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国家相关政策的规定制发规范性文件,不得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得违法增设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义务。要积极推行规范性文件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统一制度。对形成的规范性文件必须以“政府令”或行政机关“规”字序列文件的形式。各级各部门制定作为行政管理依据的规范性文件,必须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听取意见,经部门法制机构合法性审查和机关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未征求意见或者未进行合法性审查及集体讨论决定的,不得施行。凡涉及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规范性文件,要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布,未经公布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

(二)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规范性文件后,应当自之日起15日内报县政府备案。县政府法制办必须认真履行对各乡镇、县直各部门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职责,发现与法律、法规、规章相抵触,或者超越法定权限、违反法定程序制发的,应当通知制定机关在60日内自行修改或撤销。制定机关不修改或撤销的,由备案机关作出决定予以撤销。要定期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对没有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依据、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以及含有地方保护、行业垄断等内容的规范性文件,要及时修改或者废止,并向社会公布。

(三)建立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除具体实施法律、法规、规章的规范性文件外,政府及其部门制发的规范性文件应当明确有效期。有效期最长不超过五年。没有明确有效期的,其有效期为二年。有效期满后,该规范性文件自动失效。期满仍然需要继续执行的,经过评估或修订后,按照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相关程序重新公布实施。

(四)建立并完善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县政府法制办会同有关部门每年组织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对各行政执法机关的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权属裁决等行政执法案卷进行调阅评查,及时纠正发现的问题,促进行政执法机关规范执法。有关部门要总结案卷评查工作经验,进一步制定案卷评查办法,规范和完善案卷评查工作。

(五)加大行政执法监督力度。认真贯彻落实《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建立健全重大行政处罚案件、重大行政许可备案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按照规定的时限、要求和规定的文书格式将本级政府和本部门重大行政处罚决定、重大行政许可决定报送县政府法制办备案。县政府法制办要严格履行审查职能,加强对重大行政处罚、重大行政许可的事后监督。要定期组织开展行政执法检查。县监察局、县政府办和县法制办等部门对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情况每年开展一次监督检查。通过检查,监督、指导行政部门的执法行为,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六)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统一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严格杜绝以收费、罚款等方式筹措行政执法经费的做法。要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必须全额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对违反罚缴分离规定以及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与行政执法机关业务经费、工作人员福利待遇挂钩的,要依照《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规定》,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六、加强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及时防范化解社会矛盾

(一)依法受理、办理行政复议案件。县政府法制办作为县政府行政复议办理机构,要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出的行政复议申请,凡是符合法定条件的,必须依法受理;在审理行政复议案件过程中要重依据、重证据、重程序,依法公正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坚决纠正违法和明显不当的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二)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县政府法制办要及时总结行政复议工作经验,不断完善行政复议工作程序,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和调解等手段办案,提高行政复议办案质量,切实做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充分发挥行政复议法律制度化解行政争议、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行政复议工作人员要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行政复议工作的能力。

(三)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积极应对行政诉讼,认真收集证据,按时提出答辩,准时出庭应诉。鼓励、倡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行政机关要自觉履行人民法院的生效判决和裁定。

七、加强组织领导,扎实推进依法行政

(一)明确依法行政领导机构和职责。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的主要领导作为依法行政的第一责任人,要对本地、本部门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形成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领导责任体系。要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对本地、本部门的依法行政工作进行全面总结,研究推进依法行政的规划和措施,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不断提高依法行政工作的水平。

(二)强化监督检查。县政府法制办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各行政机关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尤其是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反映强烈的问题,及时指出并报县政府责令其改正;对依法行政成绩突出的单位,要报请县政府给予表彰;对因违法行政造成重大损失或恶劣影响的单位,要依法追究主要领导和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切实把推进依法行政的工作落到实处。

(三)加强法制机构建设。要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预防和化解行政争议健全行政争议解决机制的意见》(中办发〔〕27号)的要求,健全县政府法制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法制机构,确保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与其所承担的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制定审查、政府法律顾问、依法行政指导、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行政执法争议协调、行政复议与应诉、政府法制教育培训考试、政府法制理论研究等各项工作任务相适应。要加大对政府法制干部的培养、教育、使用和交流力度,把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较高法律素质的政府法制干部充实到基层行政机关领导岗位,充分调动并发挥政府法制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列入后备干部名单、具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干部,要放到政府法制部门或部门法制机构进行锻炼,全面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政府法制部门或部门法制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要切实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政府法制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努力当好市县政府及其部门在依法行政方面的参谋、助手和顾问,在推进本地区、本部门依法行政中充分发挥统筹规划、综合协调、督促指导、政策研究和情况交流等作用。建立健全法律顾问制度,行政执法机关应当聘请法律顾问,为本机关的行政决策和行政执法的参谋、顾问,确保依法行政。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政府各部门要根据本实施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工作实际,制定贯彻落实的具体办法,提出依法行政工作的具体任务和要求,明确工作责任和评议考核办法,拿出硬措施,着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务求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