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若干意见

时间:2022-03-02 09:52:00

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若干意见

一、发展商贸流通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构建*大都市经济圈、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实现商贸流通业由传统向现代跨越为主线,以扩大开放为动力,以科学规划、强化功能为重点,实施业态提升、市场扩张、绿色发展3大战略,推动消费总量增长、提高商业固定资产投资水平,扩大流通整体规模,全面构建商贸流通新格局,把我市建设成为“东北购物天堂”。

(二)主要目标:经过5年努力,力争使我市商贸流通业雄居东北,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形成南有广州、北有*的发展格局,使我市成为世界知名、全国一流、东北之最的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特别要抓住入世后2-3年的关键时期,迅速形成5大中心功能:

繁荣繁华的消费中心。全面推进商业区街改造建设,大力发展新型业态,提升商业设施档次,完善综合服务功能,把我市建设成为精品、名品、新品汇集,现代商业设施功能齐全,最具活力的消费城市。

商品集散的贸易中心。强化流通功能,加速批发市场转型升级,形成一批交易方式现代、服务功能完备的量级市场,培育一批大批发商,推进电子商务发展,把我市建设成为广集纳、远辐射、可承接国际贸易转移的贸易中心城市。

高效便捷的物流中心。提高城市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聚集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积极培育物流市场需求,构筑多层次、多类型的现代物流网络格局,把我市建设成为布局合理、网络畅达的东北亚物流港城市。

商业资本的聚集中心。深化商贸流通领域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加速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积极引进国内外商业资本、金融资本和民间资本,实现商业资本效益最大化,把我市建设成为商业资本高地城市。

高度发达的商务中心。大力发展各类商业中介组织和现代服务业,积极引进跨国公司、大企业、大财团总部或分支机构,健全商业信息网络,强化中心城市的经济控制功能,参与国际或区域生产和服务体系,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活动管理与控制中枢城市。

到20*年,全市商贸流通业实现“双百双千”的奋斗目标,提高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

——新增固定资产投资额300亿元;

——从业人员达到100万人,年增长9%以上;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000亿元,年增长12%以上;

——批发市场交易总额突破1000亿元,年增长8%以上;

——连锁经营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30%,

外资商业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达到10%;

——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年增长10%以上,占GDPl6%。

二、科学规划建设多功能现代商业区街

围绕建设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根据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和不同区域的优势特点,按照商业规划与城市规划相结合、新建商业设施与调整利用闲置资源相结合、便民利民与美化环境相结合的原则,科学规划布局,高标准实施成片改造建设,形成以中心商贸区为龙头、特色商业街为亮点、区域商业区和社区商业为基础,多种经营业态并存的现代商业区街网络体系。中心商贸区突出体现繁荣繁华,特色商业街充分展示文化内涵,区域商业区集中形成综合服务功能。到20*年,基本建成中街、太原、长江、北站、兴顺、北市、浑南等7个中心商贸区;*路清代文化街、西塔韩国风情街、北市关东老街、西关伊斯兰风情街、小北通讯器材专卖街、三好电脑科技街、欧陆特色“吧士”街、展览馆咖啡酒吧文化街、东陵路汽车博览专卖街、北三路工业文化景观街等lO个市级特色商业街;龙江、吉祥、小南、南塔、望花、寿泉、三台子、兴工、工人村、滑翔、二零四、南市、黄海、崇山等14个区域商业区和150个社区商业服务中心。重点进行中街、太原街和西塔街改造建设,中街商贸、区要按照世界著名城市商业街标准,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和商贸旅游资源,形成八横八纵,集商贸、商务、旅游、服务于一体的网状多功能格局,成为闪耀都市历史光彩和人文风貌的“东北第一街”;太原商贸区要跟进国际发展潮流,按照商贸区商务与居住相分离、城市空心化的要求,进行成片开发改造,标志性建筑、企业形象建筑、现代多功能建筑集聚,通道连接,滚梯运送,融购物、休闲、文化、娱乐、金融、商务于一体,成为汇集最新消费和服务方式的“国际商贸城”。西塔地区要突出民族特点,按照朝鲜族风格进行整体改造,增加大型购物、高档酒店、各种商贸娱乐等配套功能,成为世界最知名、规模最大的“韩国风情区”。

在全面推进现代商业区街建设的基础上,逐步通过南展北拓、东延西进和浑河开发,使太原商贸区与韩国风情区、北市商贸区、长江商贸区连为一体;使中街商贸区与西关伊斯兰风情区、北站金融商贸区连为一体;结合浑河开发,沿河建设特色美食区、购物休闲区、文化游乐区、中介服务区,围绕城市中央走廊和生态轴,在城市中心区重点建设3条十里商贸产业带,形成*商业“金三角”。并在城市中央走廊附近,通过市场化运作,置换20万平方米以上的场地,建设一座造型独特、设施先进、功能完备,建筑规模在50万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使其成为我市的标志性建筑。

三、积极推进新型业态和连锁经营发展

加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通过新建及利用现有设施进行现代化改造,大力发展购物中心、大型超市和专业店、专卖店;大力引进24小时营业的便民连锁公司,改造整合夫妻店、杂货店;加快提高百货业现代化水平,结合资源优势和区域特点,推动城郊、副城、县镇新型商业业态和网点建设发展。到20*年,全市新建50万平方米以上的超级购物中心1处;改造、建设10-20万平方米的大型购物中心6处;5000平方米以上大型超市达到35个;有计划地引进高档消费的百货店2-3个;引进国际、国内著名连锁公司2-3家,发展便民连锁店(铺)300个;依托社区商业服务中心开发建设各类便民商业服务业网点3000个。

以引进国内外著名大型连锁企业集团为重点,大力发展连锁经营。支持各类连锁企业开展跨行业、跨地区资本经营和业务重组,培育发展以*为总部的大型连锁企业;推进连锁经营向运输、快递、旅游、维修、家政、特需服务等领域发展;支持具有知名品牌的连锁企业和“老字号”企业,运用商品、商号、管理技术等优势,加快发展连锁网络;通过市场和政策引导,以资本为纽带,对现有大型商业企业进行整合重组,培育发展具有强大核心竞争力,经营网络覆盖全国的大型商业连锁企业集团。到20*年,全市重点培育10个大型连锁企业集团,连锁店(铺)总数达到3300家,覆盖的行业和领域达到60个。

四、加速实现批发业转型升级

全面提高批发业现代化水平,逐步向现代业态和现代经营方式转变,完善各类批发市场功能,加快形成信息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产品研发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增强对周边市场的主导控制力。推动交易主体由个体工商户为主向公司企业为主转变,交易方式由原始的易货式、摊位式向现代竞卖制、拍卖制和电子商务转变,市场功能由单纯的中转、集散向加工、物流、研发、服务等多功能转变,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相结合的道路。鼓励批发贸易业组织和服务创新,通过建立批发商务集中区,大力吸引国内外有影响的总经销、总商落户*,增强承接大宗商品转移的能力。

加强规划控制,推动批发市场与居住区分离。一环内限制发展各类摊位式初级集贸市场,通过发展新型业态,逐步替代集贸市场;二环内不再新建各类批发市场。重点在二三环之间的于洪、东陵两区建设完善中国鞋城、东北陶瓷城、*钢材中心批发市场、*机动车配件中心批发市场、*水产批发市场、*果品中心批发市场等6大市场组团,并逐步形成环城批发市场带。围绕批发市场构建服务圈和加工圈,拉动和促进本地加工制造业、服务业迅速扩大规模,建设完善配套的物流服务体系和加工制造业园区,与批发市场形成互为依托、互动发展的局面。到20*年,全市商品交易额超百亿元和超50亿元的批发市场分别达到2处,超亿元批发市场达到70处;在东陵、于洪、法库、辽中等区(县)建设与专业批发市场相配套的产业加工带,形成服装、家具、小五金、陶瓷、鞋类、食品等10个规模化产品加工园区。推动占道市场清理整顿,力争用1-2年的时间全部取缔占道市场。

五、发展壮大会展产业

充分发挥我市特大中心城市的优势,积极组织举办各种博览展销、贸易洽谈、大型会议、体育赛事、国际论坛等活动,着力打造“制博会”、“沈交会”、“俄高会”等品牌展会,积极申办糖酒会、文化会等全国性大型专业展会,引进国际性展会,努力形成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的名牌展会和规模展会,精心培育几个有地区和国际影响的年会或高峰论坛;大力开发国内国外倍受欢迎的“二月二、三月三、父亲节、母亲节”等民间节日;组织举办“狂欢节、啤酒节、冰雪节、节日大巡游、庙会、花会、灯会”等喜庆活动。根据不同特点和优势,各区、县(市)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每年组织举办1-2个大型展会和赛事等活动,在全市做到”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节日、季季有大展”。积极发展大型展览公司,建立高素质会展队伍,支持各类机构开拓会展业务,引进国际、国内知名展览机构。大力发展会展行业协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扩大行业规模,支持工商企业组团外展,开拓国内外展览市场。加快建设完善展览场馆、集会广场及星级酒店和配套设施。到20*年,全市会展业交易额达到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增收100亿元以上。

六、扩大城乡消费打造*不夜城

城市是人群消费的聚集地,要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创造最优消费环境,使我市成为最具消费活力的“北方不夜城”。繁荣夜生活,主要商业区街全部采用彩灯装饰沿街建筑物、霓虹灯装饰广告牌匾,商场、宾馆、酒店等玻璃幕窗落地,展示橱窗风格典雅。商业服务企业逐步延长服务时间到午夜以后。街内所有灯饰保持通宵明亮;交通部门配套开行夜班车;文化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开展广场晚会、社区联欢、民俗表演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吸引人们走出家门,改变生活和消费方式。

全面提高城乡居民购买力,引导高收入群体提高消费能级,扩大高消费比重;促进中等收入人群把潜在购买力转化为现实购买力;努力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满足低收入群体的消费愿望。开拓消费领域、引导消费需求、创新消费方式、改善消费环境,推进家务劳动社会化,弘扬“辽菜”菜系和地方餐饮文化,吸引国内外风味美食,繁荣餐饮市场;促进和不断扩大体育、文化、教育、科技消费,开发旅游商品和特色服务;兴建大型主题公园,改造建设城市中心广场,增加多功能娱乐设施,满足现代人们享受型、健康型和“绿色”消费需求;充分利用历史名人、名胜古迹、自然风情、乡野风味等旅游景点,开发乡村旅游和乡村餐饮业,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消费,营造具有浓郁特色的乡村商业氛围;活跃假日经济,丰富促销活动,以节造势,刺激消费;推广信贷消费和银行卡结算方式;开展信誉经营、优质服务,创造最适宜居住环境,实现消费规模的突破性跨越。

七、积极发展推进现代物流业

按照《*市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加快构建以大型物流园区为核心、综合性物流配送中心和专业性物流配送企业为节点的现代物流体系。在二三环周边重点建设苏家屯综合物流园区,发展铁西、张士、沈海、孤家子、北站、桃仙、浑南、小韩屯等8个物流中心,逐步培育西北部铁西装备制造物流园区、东部沈海汽车物流园区和西部张士综合物流园区,形成服务产业行业各异的4大现代物流园区,撑起*物流港城市的主体框架。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大型连锁企业、工业企业进行配送中心建设,通过实施现有物流企业整合、引进国内外知名物流企业等方式,重点培育30个现代第三方物流配送企业。配套建设立体化综合运输网络和物流信息平台,为仓储、理货、采购、分拨、商品配送发展提供优良的基础条件。大力培育现代物流市场需求,引导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股份制改造,加速将自备物流服务系统剥离转让给第三方物流企业。积极推进生产加工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与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充分衔接;加快物流企业硬件设施改造,完善综合服务功能,形成完整的供应链系统。到20*年,全市物流成本有明显下降。

八、扶持政策

(一)设立两项发展基金。建立我市服务业发展引导基金。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计委关于“十五”期间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98号)要求,由财政每年专项列支,采取贷款贴患等形式,扶持流通新业态、餐饮业等服务业中带动力强、具有较强社会公益性的重点项目。建立食品安全流通发展基金。调整副食品风险基金使用方向,由财政每年专项列支,主要用于建立食品安全体系,支持、引导安全食品加工业建设。

(二)将重点商业区街建设改造纳入城市整体建设改造计划。道路、交通、地下管网、绿地和亮化等公用设施统一规划、同步建设,在资金上按照标准分别由市、区两级财政投入,以推进商业区街开发建设。中街、太原街由市统一进行规划,由所在区组织实施,除进行市场化运作外,加大市级财力的投入力度。

九、强化商贸流通业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扩大对外开放。持续开展“项目年”活动,通过大项目牵动大发展,大力吸引国内外商业资本、民间资本、财团资本,加速*商业与国际商业的融合。重点围绕商业街区进行成片改造开发,主要建设大型购物中心、综合超市、星级宾馆、物流配送、食品加工业等大型商业服务业项目。优先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国际知名企业、国内优势企业,在沈设立区域总部、商品采购中心和物流配送中心,寻求对国际国内名优品牌的总经销、总。到20*年,全市新引进国际、国内商贸流通企业120家,其中世界500强、国际著名企业和国内百强企业30家、区域总部或采购配送中心20家。

(二)深化商贸流通企业改革。重点调整商贸流通产业的市场主体结构,对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和集体企业,区别不同情况,采取股份制、产权出售、合资合作、规范破产等多种形式,全部实施转属转制;支持发展大公司、大集团;鼓励民营、外商、外地资本及企业经营者、职工,以购买、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国企转制和国有股减持。在商业企业转制过程中,妥善解决商业用房产权归属问题。到2003年底,全市国有商贸流通企业全部转属转制到位。

(三)推广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快商贸流通基础信息平台和商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对现有商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提高信息处理能力;逐步推进企业内部商务活动电子化和物流管理标准化,促进商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结合。积极稳妥地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商贸流通企业开展企业间、企业与消费者间网上交易模式,逐步实现网上采购和交易。

(四)创造大发展的良好环境。政府各职能部门都要树立和强化亲商意识、服务意识,为投资商投资兴业创造条件。坚决维护规划的权威性、规则的公正性和政策的稳定性,规范执法行为,严禁重复检查,全面清理和严格控制收费项目,减少企业不合理负担;加大社会监督力度,建立保护投资者的长效机制。公开办事制度,简化办事程序,主动提供各种咨询服务。加大后续服务力度,组织建立适应投资者再谋发展的各类经济组织,完善各类中介服务,充分满足投资者居住、子女入学等生活需要,实现最低投资成本、最高投资回报,使我市成为投资创业者的乐园。

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发展商贸流通业工作艰巨,任务繁重,必须加强领导,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市商业局行使综合管理职能,负责宏观管理和组织协调,制定与监督执行商业规划、产业政策及法规、规章。各区、县(市)政府是推进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建设,落实各项任务的责任主体,应根据全市统一规划,结合区情,本着突出特色的原则,制定具体规划目标并组织实施,加大资金和人力投入,加快建设推进步伐。市政府各职能部门要按照各自分工,加大对商贸流通产业现代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搞好协调服务,优化政策环境。计划、经贸部门力争把商贸流通业的重点建设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计划;土地规划、城建部门将商业区街和大型商业设施改造建设纳入城市整体改造建设发展规划;工商、综合执法、质监、卫生等部门加大监管力度,维护经营秩序;财政、税务、银行等部门加大政策倾斜,对社会公益性项目给予支持。市政府建立责任制度和奖励制度,分解落实各项目标任务,明确奖惩。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舆论氛围,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全力推进我市商贸流通产业新发展、快发展和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