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

时间:2022-07-02 10:47:00

幼儿教育工作的意见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巩固、提高普九成果,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教育部等部门《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03]13号),加强幼儿教育工作,加快我市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步伐,促进全市幼教事业健康快速发展,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需求,实现走在全省最前列的目标,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市幼儿教育工作要以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落实《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河北省关于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有关要求,全面加强幼儿园建设,全面提高幼儿教育质量,高质量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提高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推进0~3岁儿童的早期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高质量幼儿教育的需求,实现我市幼儿教育跨越式发展,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基础性的保证。

二、主要任务和目标

按照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市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意见》提出的幼儿教育发展目标和河北省关于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要求,我市幼儿教育发展目标是:

1、到2006年底,全市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即: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90%,在规范化幼儿园(含小学附设的幼儿园)入园的幼儿人数占接受幼儿教育儿童总数的90%以上。其中市区及县城2004年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平原县2005年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2、幼儿园建设目标:到2006年,每个县(市)、区都要有一所省级示范性幼儿园,每个乡(镇)都要建成一所达到省颁城市二类园标准的国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城镇幼儿园95%以上达到省颁城市三类园标准,50%以上达到省颁城市一类园及以上标准。农村幼儿园85%以上达到农村三类园标准,30%以上达到农村一类园标准。全市各级各类幼儿园数量达到与小学数量基本相匹配。

3、幼儿园园长、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到2006年,全市幼儿教师学历达标率达到90%以上,其中30%以上的教师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幼儿园园长、教师全部持证上岗,基本实现幼儿教育专业化目标。

4、幼儿教育体系目标:到2006年,全市形成以省级示范性幼儿园、县(市)、区直属国办幼儿园为龙头和示范,以乡镇中心幼儿园为中间环节,城市和农村各类幼儿园共同发展的幼教发展格局,以此带动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整体提高。

5、0~3岁儿童教育和普及科学育儿知识目标:在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托幼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学前三年教育向0~3岁幼儿教育的延伸。以幼儿园为主体,以社区为依托,建立早期教育基地,提供灵活多样的幼儿早期教育和0~6岁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保育和教育服务,普及科学育儿知识,提高儿童家长及看护人员的科学育儿水平。0~6岁儿童家长受教育率达到90%以上。

三、加强幼儿教育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认识,增强抓好幼儿教育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具有重要的法律地位,幼儿教育又是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幼儿教育的发展水平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幼儿教育,能够培养儿童良好行为习惯、开发儿童智力、焕发儿童巨大的学习潜能,将极大地提高整个教育的发展水平和国民整体素质,对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各地各单位要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抓好。

(二)明确责任,保证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顺利进行发展幼儿教育,要坚持政府为主的原则,实行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多渠道投入的管理体制。

1、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领导,把幼儿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认真研究解决幼儿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并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县级政府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大对幼儿教育的投入,做到逐年增长。县级政府安排的财政性幼儿教育经费要保障公办幼儿园正常运转,保证国办幼儿园教职工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保证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和师资培训等业务活动正常进行,扶持和发展农村老少边穷地区的幼儿教育事业。幼儿教育经费要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乡(镇)人民政府承担发展幼儿教育的责任,负责举办乡(镇)中心幼儿园。乡(镇)人民政府的财政预算要安排发展幼儿教育的经费,改善办园条件,并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引导和支持多渠道投入,用于发展农村幼教事业。

2、各部门协调联动,全面推进幼儿教育发展。

教育部门是幼儿教育的主管部门,要认真贯彻幼儿教育方针、政策,拟订有关行政法规、重要规章制度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对幼儿园的业务领导,制定相关标准,实行分类定级管理;建立幼儿教育督导和评估制度;培养和培训各类幼儿园的园长、教师,建立园长、教师考核和资格审定制度;具体指导和推动家庭幼儿教育;与卫生部门合作,共同开展0—6岁儿童家长的科学育儿指导。会同财政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原则,制定幼儿园(班)收费标准和管理办法。

卫生部门负责拟订有关幼儿园卫生保健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制度,监督和指导幼儿园卫生保健业务工作,负责对0—6岁儿童家长进行儿童卫生保健、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的指导。

建设和规划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在城镇规划中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同步建设幼儿园的政策规定,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规范化幼儿园。

民政部门要把发展幼儿教育作为城市社区教育的重要内容,与教育部门共同探索以幼儿园为基地依托社区发展幼儿教育的管理机制和有关政策。

劳动保障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统筹研究解决农村幼儿教师的养老保险问题;对城市幼儿教师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保障幼儿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

编制部门要会同教育部门、财政部门制定幼儿园公办以及非公办教职工的编制标准,加强幼儿园教师编制的管理和教职工队伍的建设,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基本需要,提高办学效益。

充分发挥各级妇女儿童工作委员会和妇联组织的作用,推动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3、建立和完善政府领导统筹,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协调配合,社区内各类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发挥城市社区居委会和农村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综合协调、动员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促进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统筹规划,全面加强幼儿园建设

建设数量足够、设施完善的幼儿园,是加强幼儿教育工作,加速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步伐的先决条件。必须统筹规划,下大力气全面加强幼儿园建设。

1、坚持以乡(镇)中心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建设为重点。乡(镇)政府所在地,原则上应建设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在农村以村集体投资办园为主,结合小学布局调整,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和各种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建设独立或者相对独立的农村幼儿园。提倡以建设规范化独立的农村幼儿园为主,以小学附设相对独立幼儿园为基本形式的农村幼儿教育发展模式。充分调动村集体和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的积极性,实行公办民办相结合,多快好省地发展农村幼教事业。要把统筹抓好幼儿园建设,作为加快普及农村幼儿教育的关键环节。充分利用调整下来的小学改建幼儿园,但必须注意不能使用危房。小学拍卖的款项,应有一部分用于幼儿园建设。

2、城市市区和县城要重点抓好新建居民小区和旧区改造的幼儿园建设。新区建设和旧区改造中,当地政府要统筹规划,按照人口居住规模配套建设幼儿园,交教育部门管理。教育部门要加强对小区配套幼儿园的管理,可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采取公办民助的办法举办幼儿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改变用途。

深化改革,增强幼儿园办园活力。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幼儿园建设。政府要对薄弱园采取扶持政策,也可吸收社会资金进行改造。鼓励办学水平较高的幼儿园兼并薄弱园,实行集团化管理,促进幼儿园整体发展。要把幼儿园建设作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

在加强幼儿园建设的基础上,从2004年开始,城市和县城一律取消学前班,农村逐步取消学前班。

(四)加强管理,保证幼儿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1、加强公办幼儿园的管理,全面提高保育、教育质量。不得借转制之名停止或减少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不得出售或变相出售公办幼儿园和乡镇中心幼儿园,已出售的要限期收回。公办幼儿园转制必须报经市教育局并报省教育厅批准。城乡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空余校舍要优先用于举办幼儿园。

2、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的管理。幼儿教育是非义务教育,不是由国家全部包办。要坚持“政府扶持、自主办园、缴费入园”,积极鼓励、倡导和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在审批注册、分类定级、教师培训、职称评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具有同等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和监督,规范办园行为,保证办园的正确方向。社会力量举办的幼儿园要加强自身建设,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幼儿教育有关规定,自觉接受幼儿教育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

3、加强对企业事业单位幼儿园的管理。确实解决好国有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后,原所属幼儿园发展问题。要通过实施联办、承办、国有民办等办园体制改革,提高办园效力和活力。要建立原企业办幼儿园的管理机制和由福利型转为经营型转制监督机制,保证幼儿园不被解散,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保育、教育质量不下降,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促进其良性发展。原企业办幼儿园改制方案除报有关部门批准外,必须报经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4、积极推进幼儿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规范幼儿园教育、教学行为,努力提高幼教质量。要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儿童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别差异,使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促进体、智、德、美等全面发展。

要建立社区和家长参与幼儿园管理和监督的机制,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加强对幼儿园教育实验和科研的管理和指导。禁止在幼儿园从事违背教育规律的实验和活动。幼儿园要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要充分利用幼儿园和社区的资源优势,面向家长开展多种形式的早期教育宣传、指导等服务,促进幼儿家庭教育质量

的不断提高。要充分发挥示范性幼儿园在贯彻幼儿教育法规、传播科学教育理念、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培训师资和指导家庭、社区早期教育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示范性幼儿园要参与本地区各类幼儿园的业务指导,协助各级教育部门做好保育、教育业务管理工作,形成以县区示范性幼儿园为中心,乡镇中心园为中间环节,覆盖各级各类幼儿园的指导和服务网络。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素质。

各县(市)、区要制定幼儿园保教人员选聘和管理办法,按照《教师资格条例》的有关规定,实行幼儿园园长、教师资格准入制度,严格实行持证上岗。要实行教师聘任制,建立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和水平。

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公办幼儿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等的地位和待遇。依法保障各类幼儿教师在进修培训、评选先进、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资、社会保险等方面的合法权益,稳定幼儿教师队伍。

幼儿师范院校和教师进修学校要加强幼儿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努力提高培养培训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实践。要按照教育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的要求,将幼儿教师的培训纳入当地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