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管办工作总结及下年计划

时间:2022-07-19 04:43:23

招管办工作总结及下年计划

今年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对招投标市场提出“二次创业”的要求,市招管办领导班子不断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传承并弘扬招投标改革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市领导提出以建立“体制最新、效率最高、环境最优、制度最完善、交易最公平的招投标市场”为目标,努力做好服务机关、服务企业、服务县区的“三个服务”工作;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求实创新的工作理念贯穿到招投标的每个岗位、每个环节,全面进行招投标市场二次创业,努力打造“模式”的招投标品牌,力争在全国竖立起招投标改革的新标杆。

预计全年可完成各项招投标项目3000个,较2007年、2008年分别增长20.9%、7.91%;交易总额400亿元,较2007年、2008年分别增长49.5%、64.1%,创招投标市场运行以来的历史新高,全年交易总量继续位居中部六省前列。

一、2011年度招投标工作取得成效

各类招标采购项目顺利完成。1-10月份累计受理项目2666个,完成项目2344个,预算金额345.02亿元,中标金额309.45亿元,节约资金和增值资金115.05亿元。其中建设工程和政府采购预算金额226.35亿元,中标金额151.04亿元,节约资金75.31亿元,节约率33.27%;产权交易和土地出让预算金额118.67亿元,成交金额158.4亿元,增值资金累计39.74亿元,增值率33.49%。

重点建设项目得到保障。在保障全市大建设项目顺利实施过程中,招投标工作克服项目实施时间紧迫、招标需求不完备等种种困难,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通过重点项目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加班加点工作,相继完成长江西路高架、裕溪路高架、南北高架一号线、轨道交通试验段、渡江战役纪念馆、新桥国际机场、畅通一环、二环改造等重大项目,以及各开发区、工业园区、滨湖新区的工业项目、交通水利基础设施、生态环保工程和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1-10月,完成大建设项目671个,中标金额110.83亿元,节约资金54.14亿元,节约率32.82%。11月11日,会同市建委等相关部门在北京成功举办“重点建设项目推介会”,重点推介招标项目202个,总投资1900多亿元。在推介会前,联系了100多家“中”字头、“国”字号的大型施工企业参会;在推介会上,向参会施工企业介绍了招投标有形市场建设、有效最低价评标办法、电子化网上招投标等阳光招投标方法和措施,并郑重承诺为参加大建设的投标单位提供星级服务。

政府采购领域不断拓展。通过不断挖掘采购工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职能,重点围绕民生工程、重大紧急工程等项目,努力在政府采购领域探索和实行有效最低价评审办法,积极将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落实到优质高效的采购中去。顺利完成首次进行的长江西路高架、裕溪路高架、南北一号线高架、新桥机场等全市2011—2012年重点建设工程中钢材、水泥、沥青、管材等大宗材料集中批量采购,项目总预算9.27亿元,总中标金额7.63亿元,节约资金1.64亿元,有力保障了重点项目的施工进度和工程质量。首次开展2011年度市直单位日常办公用品试点政府采购,涉及办公用纸及日常办公用品7个方面68项内容,累计中标金额544.6万元,节约财政资金173.78万元,同时认真调研及时修改和调整办公用品采购利率返还办法,既节约财政资金,也保证办公用品的质量,这在全国尚属首次。顺利完成会召开前的灯饰亮化、景观整治、交通标志、临时停车场、标志标线、警用摩托车、鲜花采购等工作,节约资金2.13亿元,保障了盛会顺利召开。

产权市场逐步扩大。市招管办不断扩展工作思路,积极拓展产权交易业务,开辟外地市场,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天津产权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融入泛长三角区域和北方产权交易共同市场;建立合蚌芜产权联合交易市场,并开设合芜蚌产权交易市场共同体网站,承接沿海产业转移;与联合国南南技术产权交易所展开了合作,挂牌成立南南技术产权交易所工作站,招标投标中心成为联合国全球南南技术产权交易所决定在中国设立8个工作站之一;首次开展户外广告使用权招租,市府广场、逍遥津地下通道广告使用权以41万元的最高价格中标,升值幅度达95.24%;完成古井集团40%股权转让,产权交易市场对外影响力得到进一步加大;1-10月共完成142宗项目产权交易,挂牌底价14.37亿元,合同成交额15.12亿元,增值率5.27%。

土地市场日趋繁荣。土地交易市场对多元投资主体的吸引力持续增强,土地部通过扩大拍卖公告渠道、主动联系推进、在北京举办土地推介会等多种方式,吸引了全国众多知名房地产公司来投资,打造品牌,土地交易市场日趋火爆。1--10月,成交66宗土地,总成交143.28亿元,成功拍卖原美菱冰箱厂地块、政务新区天鹅湖边地块等土地,引进了像大连万达集团公司、上海绿地集团公司等战略投资者,进一步活跃土地交易市场。

二、2011年度招投标主要工作

(一)以“二次创业”为目标,进一步推进招投标统一平台建设

1、抓巩固,招投标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一是着力创新监管制度。今年以来,我们以“制度巩固年”为契机,始终坚持一手抓整治规范、一手抓长效机制建立。起草并经市政府下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标投标监督管理的意见》、《小额零星项目定点招标和快速通道暂行规定》,与市监察局、建委、公安、财政、交通局、水务局、园林局等部门联合制定了《市招标投标违法案件联动管理办法》、《关于治理建设工程项目挂靠行为的实施办法》,相继制定出台了《市招管办评标专家库建设和管理暂行办法》、《市招管办招标项目技术标暗标评审暂行办法》、《招投标样品管理暂行规定》、《招标投标中心流标项目处理办法》、《市招管办招投标项目业务审批暂行办法》、《市土地整理项目招标工作程序》等16个规章制度,从严规范各个环节招投标行为。二是着力强化内部管理制度建设。从基础工作抓起,深化微观环节改革,加强制度建设,规范内部管理。先后出台主任办公会议制度、财务管理和审批制度、请销假和考勤制度、学习培训制度、公务用车管理规定、岗位绩效考核制度、职工行为规范和实行问责的规定等一系列强化管理制度。还专门设立政策法规处,以强化业务管理,加强对招投标政策的研究、招投标程序及有关管理制度建设。

2、抓推进,招投标电子化信息化建设取得新进展。为提高评标效率,减少人为因素干扰,积极推进和实施招投标平台电子化建设,不断提升有效监管手段。一是实行投标网上报名。充分利用“招投标中心网”信息覆盖范围大和受众面广的优势,实行网上报名投标。投标人报名时,投标人必须输入自己的网上报名登陆账户和密码,就可以报名成功,并直接在网上下载招标文件等相关资料,提高办事效率,节约招投标成本,实现了“绿色招投标”。截至10月底,已有2176个项目、9911个潜在投标人完成了网上报名工作。二是强化电子监察系统建设工作。在网上招投标系统中设置电子监察功能,对所有进入系统的操作都一一记录在案,只有符合招标条件的投标人才可以进入项目招标的下一个环节,任何部门或个人都没有权限让不符合要求的投标人进入投标流程。对各参与招投标活动的相关部门及人员进行了权限设置,投标人的报名信息、名单等被严格保密,以此规范招投标环节,有效遏制了围标、串标等违规行为。三是建立投标单位会员库。将投标人的资信、业绩等基本信息录入数据库,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进行真伪甄别。同时将投标单位会员库使用与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格审查等业务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投标报名时,凡有不良行为记录的企业和人员将被禁止或限制投标。截止10月底,共有1423家企业通过审核成为会员库正式成员,为融入长三角信用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四是提升监控手段。建立专家门禁系统、改造了开评标公共区域的音视频监控系统,评标区安排专人负责通讯工具缴存,对专家评委抽取结果打印时间设定限制和实行密封打印,实现了防止评委名单泄密,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监管体系。

3、抓拓展,进场交易范围有新成果。一是不断拓展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在巩固现有工程建设交易、土地交易、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进场交易项目的基础上,着力拓宽交易领域,努力将办公用品、广告使用权、重点工程大宗主材采购、政府特许经营权、公益性项目经营权招标等项目纳入统一平台集中交易、统一监管。二是进场交易区域扩大。规范有序的招投标活动吸引了包括外地招标项目进入招投标中心进行招投标,如河南平顶山市、芜湖市、六安市、宿州市、铜陵市等地市的重点建设项目,不远千里、慕名到招投标中心抽取专家评委,进行开评标活动。三是进场交易行业范围增大。一些非市属投资项目、非政府投资的民营项目、招商引资项目,如中科大科技实验楼、图书馆、食堂工程、三洋南岗机电产业园工程、新站开发区的京东方厂房工程等纷纷进招投标中心交易。四是积极筹建要素大市场。市委、市政府已经批准要素大市场建设方案,目前,要素大市场建设已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要素大市场选址在滨湖新区,占地172亩、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要素市场对促进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有效配置,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4、抓管理,机关内部建设得到进一步强化。一是严格财务管理和财务审批。严格支出管理,杜绝多头审批、部门审批现象。所有财务审批职能包括所属公司的财务审批事项,全部划由分管领导,按费用支出额度实行分级审批。严格办公支出管理,实行定点接待、定点采购制度,支出项目必须事前填报申请,逐级审批,严禁部门、处室私设小金库。二是加强人事、岗位管理。办理了办、中心和所属公司的法人登记、法人变更,建立了市招管办、招投标中心编制册;完成对办和中心的中层干部任命,其中部分中层领导岗位采取聘任制,激活了用人机制;全面推行绩效考核制度,建立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及鼓励创新创造紧密联系的分配激励机制,以岗定薪,进一步理顺了分配关系。

(二)以建立开放、透明、有序的平台为目的,进一步完善公共资源交易监管体制

1、抓惩治,对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5月、10月两次对在工程招投标过程和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严重违约和不良行为的24家违规企业给予了记入不良记录、没收投标保证金、取消中标资格、停止交易资格、罚款等处理,并通过《新安晚报》、《晚报》、《商报》等多家媒体公开曝光,投标人深受震动,社会反响强烈。同时,加强标前、标后监管,与市监察局、建委、公安、财政、交通局、水务局、园林局等部门跨部门联合执法,对招投标中和工程建设中违法违纪案件,实施共同打击。

2、抓规范,专家及专家库管理进一步强化。制定了《市招管办评审专家廉政承诺书》、《项目评审委员会组长职责管理办法》、《评审专家须知》等规章制度,加强对专家的制度管理。为满足招投标业务扩容的需要,已建立起开放共享、跨地区和跨行业的专家库,整合各类专家4000多人,并与北京、南京、上海、芜湖、六安等周边城市实现了资源共享。对现有专家库中专家的身份和类别进行进一步甄别和细化;将7名受贿的专家评委清出专家库;建立项目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资深专家库制度,发挥资深专家在项目招投标过程中的决策作用;实行重大建设项目专家评委异地抽取,保证评标质量和公正性;建立专家评价考核机制,专家上岗前廉政承诺制度,增强依法评标的法制观念,使每一个项目得到公正的、高质量的评审。

3、抓深化,招投标微观环节得到进一步治理。重点围绕权力运行和监督,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对招投标整个业务流程,从领导到普通员工,通过对各自担负的工作职责进行逐一排查,对权力运行的每个环节逐一分析,对每条制度执行情况逐一检查,经多轮次的风险点排查和讨论,共梳理出20环节35个风险点,并对每个风险点制定了相应防范措施,真正达到了用制度约束、规范行为的效果。

4、抓开拓,进一步优化招投标流程。一是信息阶段。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除在招投标中心网站外,还与国家、省级信息网站联网、《晚报》同时统一各类交易信息,土地出让和产权交易信息由自行整合进入中心,有效扩大了信息容量和信息覆盖面,提高了竞争力。二是报名阶段。建立投标人基础会员库,全面推行网上招投标,严格信息保密,限制和杜绝招标方和项目负责人在报名阶段的自由裁量权和泄漏信息的可能。三是招标文件制作阶段。制定了适合各行业特点的分门别类的各类招标文件标准文本,并把招标文件视同为合同的组成部分,细化其中关于招投标各方的权力和义务,经备案审查后,由招标方(代建方)、方和中标方共同签署。四是开评标阶段。开标环节采取随机指派开标人,强化微观环节的权力控制。新聘请不同行业,不同背景的37名“大众评委”作为特邀监督员,强化招投标市场监督体系。对重大项目按项目类别、项目大小和社会影响,由领导班子、中心部门负责人和办督查处进行现场跟标,现场参与监督,现场解决问题,保证评审质量。五是合同签订阶段。全面推行“双合同”(三合同)制度,即招标人、中标人在签订业务承包合同(商务合同、技术合同)的同时,签订《廉政合同》,并严格实行“三规”,在规定时间,规定地点,指定规定人员(原则上中标方应由法人或企业负责人参加),根据招、投标文件约谈合同承诺,引入公证、仲裁,在招投标中心现场签订合同,现场鉴证。六是项目资金结算。招标投标中心与进驻中心银行签署银企合作协议,依托银行服务平台,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第三方支付平台实现相关费用网上支付,为招投标工作提供高效、快捷、优质的项目资金结算、开具票据、收付等服务,为招投标过程的各类资金提供安全保障。七是加强标后监管。对招投标中违法违纪案件,跨部门联合执法,综合运用行业监管、纪检监察、审计、公安、检察等职能,努力形成执法合力。建立项目跟踪解剖制度,对群众反映强烈和政府投资的重特大项目跟踪解剖、调研分析。通过采取定期巡查和跟踪解剖相结合的方式,使工作重心向标后监管延伸。

(三)以建立“四型机关”为载体,自身建设进一步加强。

1、抓学习实践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实效。从2011年3月到9月底五个多月学习实践活动期间,市招管办根据市委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要求和部署,学习实践活动在市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委指导检查组的有力指导下,围绕“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招投标市场”这个主题,办党组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提升各项工作水平、加快招投标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契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扎实推进,全面完成了市委部署的学习实践活动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共制定学习实践活动5项工作制度,召开各类座谈会10余次,参加座谈人员100余人次,累计发放征求意见表520份,征集意见建议70余条,撰写11份专题调研报告,编印学习实践活动简报32期,整改落实事项11个、出台了15项制度,上报主题征文4篇、“科学发展在”典型案例分析1篇,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工作群众测评满意率为100%,总体实现了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要求。

2、抓宣传,招投标市场影响力有新突破。对网站进行改造升级,把招投标中心网建成覆盖我市各行业、各县(区)招投标活动,实现内容最齐全、信息最及时、报道最权威的市级招投标门户网站,使其成为宣传我市招投标工作的主阵地,同时开辟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工团活动、专家和监督员学习园地,实现与中国政府采购网、中国建设工程招标网等网站进行链接,网站单日访问量近2万人次。同时在《中国建设报》、《日报》、《新安晚报》、《晚报》等媒体宣传、介绍招投标体制,8月9日《中国纪检监察报》头版以《让权力退出靠制度运行》为题全文介绍了招投标体制改革和机制制度建设,8月13日《日报》焦点新闻专栏以《权力集中,程序严密,监管有力——阳光招标封堵“灰色地带”》介绍我市招投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并配发评论,使模式的招投标改革成为全省的标杆。

3、抓廉政,惩防体系和行风建设有新举措。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关于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2008-2012年工作的意见》,制定了《关于招投标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及对违规行为实行问责的若干规定》、《市招管办2011年度政风行风评议工作实施方案》,强化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管理,充分发挥其廉洁勤政的带头示范作用;招投标工作员廉洁勤政、依法办事、秉公执法的意识得到强化,工作中都能正确运用手中的权力;廉洁自律警钟长鸣,加强警示教育,杜绝“吃、拿、卡、要、报”等违纪现象;加强对招投标工作人员服务态度、办事效率、工作质量的教育管理,有效地防止了“门难进、脸难看、话难说、事难办”问题的发生,进一步强化了党风廉政建设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规范了审批和招标行为,努力构建具有部门特色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做到防微杜渐,及时化解廉政风险。

4、抓创新,服务意识和观念有新提升。一是新班子广开言路、开门纳谏、主动上门宣传,多次召开施工企业、供应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特邀监督员座谈会,倾听意见和建议;到市直单位、三大开发区、县区、滨湖新区、政务区、重点局、园林局、工业园区等单位了解需求,改进工作,加强业务指导。二是继续推进服务公开,增进办事透明度。结合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将招投标的办事依据、办事程序、办事标准、办事时限、工作纪律、廉政规定、收费标准等上墙和网上公布,设立了意见箱,公布了监督电话,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5、抓组织,党工团工作有新发展。加强党建工作,召开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8周年先进表彰暨党建工作大会,对先进支部、优秀党小组和优秀党员进行表彰,各支部开展多种形式迎“七.一”活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观看建国六十周年国庆盛典;办工会先后组织开展了职工野外拓展训练、市直机关第七届登山比赛、市直机关第三届运动会、市直机关‘歌颂祖国唱响’合唱比赛,以总分第二获二等奖,丰富职工文化生活;市招管办团建工作荣获市“青年文明号”,并举行青年文明号授牌大会,通过一系列活动共同营造勤政廉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增强了机关凝聚力、战斗力。

三、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工作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七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围绕一个目标、抓好三大工作、打造四个平台、强化五个提升,努力把“集中进场、统一监管、委托执法、管办分离”等具有“模式”的招投标管理机制打造得更加鲜明。“一个目标”,即努力打造“体制最新、效率最高、环境最优、制度最完善、交易最公平”的招投标市场。“三大工作”,即深化招投标管理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扩大进场范围,全力打造星级化服务品牌;强力推进招标投标程序规范和优化,突出信息化建设和电子招标投标建设;切实加强招标投标队伍建设,强化统一监管,规范市场行为。“四个平台”,即监督平台、交易平台、信息平台、信用平台;“五大提升”,即提升监管能力、服务水平、信息化层次、效能建设和队伍素质,为现代化滨湖大城市建设做出新贡献。

1、建设“国际一流、国内第一”的要素大市场。全力保障要素大市场的开工建设,建设立足合芜蚌、辐射中部的要素大市场,包括招投标中心市场、文化知识产权市场、金融期货市场、房地产市场、劳动力人才市场等市场要素。利用省会中心城市的有利资源,逐步整合省及、芜湖、蚌埠市要素交易载体,实时连接上海、天津等地产权交易市场,构建具有区域特色、带动全省、辐射泛长三角、全国领先的区域性要素市场集聚平台,将分属不同行业、部门的要素市场通过整合纳入平台,统一监管,增强区域综合能力,打造出全新理念、全国规模最大的要素大市场。

2、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建立网上专家评委库,逐步开展电子评标、远程评标、同步评标、异地评标和市县同步评标,并实现招投标过程与政府网上电子监察系统并网运行,以提高招投标效率和规范招投标行为。

3、拓展统一平台进场交易范围。在巩固现有进场项目与交易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公共资源市场化配置范围,做好特种行业经营权、媒体广告招租、农村土地和林地转让、交通运营权、动漫产业等项目进场交易的准备工作,做好土地有偿服务中心相关业务的调整工作,吸引更多的自然性资源、资产性资源、公共性资源、服务性资源进入平台交易。

4、加强招投标市场诚信体系建设。建立招投标失信惩戒机制,对招标人、投标人以及评标委员会成员的不良行为将记入信用档案并予以公示,促进招投标各方主体自律,进一步规范招投标活动。建立全市招投标市场信用体系,联合市建委、重点局、财政、交通、水利、园林、检察、监察等部门,实行施工企业、供应商不良信息资源共享,严格招投标市场准入,限制不良行为企业进入招投标市场,进一步规范招投标市场主体行为。

5、严厉打击招投标过程中的不法行为。加快执法队伍建设,健全招投标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对串通投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不良行为主体信息库,在网站和省市媒体设立不良信用披露专栏,对一些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进行曝光,加大当事人的违法成本。

6、建立长效机制,巩固完善惩防体系。认真贯彻《关于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意见》,落实惩防体系工作计划,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和各条禁令,层层签订廉政责任书,做到任务到部门、责任到个人、全员抓落实。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员、办事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为建立公开、透明、高效、廉洁公共交易平台打好基础。

7、重视文化环境,深入推进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党、团、工、青、妇的作用,营造市招管办和招投标中心核心文化,自觉弘扬“合心、合力、合拍、合作”的团队精神。进一步优化、细化、量化绩效考核、岗位考核等考评细则,提高评选标准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修订完善相关内部规章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事管权的长效机制。巩固文明单位创建成果,努力把招投标中心建成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窗口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平台,真正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