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民生改善工作打算

时间:2022-03-12 10:33:00

全县民生改善工作打算

为贯彻落实十七大提出的“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精神,按照“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打造富裕生态和谐”的要求,确保经济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群众,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民为本,高度关注民生,积极改善民生,按照“解放思想、拼搏实干、争先进位、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结合实际,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体制机制,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打造富裕生态和谐奠定坚实基础。

基本原则。一是城乡统筹,突出重点。民生工作量大、涉及面广,应当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做到民生计划依托项目支撑,确保实现重点突破。二是以人为本,便民优先。坚持以人为本谋发展,便民优先促和谐,把是否对群众有利、是否方便群众作为首要目标,多兴惠民工程、多上便民项目,确保人民群众同步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三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坚持从全县实际出发,科学安排,与其他发展计划相协调。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调动社会投入的积极性,确保重点民生项目建设顺利实施,尽早发挥效用。

二、总体目标

按照“建设经济文化强县,打造富裕生态和谐”的要求,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民生改善工作达到“一个目的”、实现“三个提升”、做到“六个确保”,与经济发展“三步跨”战略同步推进,2011年位居兄弟县市区前列,2013年跃升到全省中游以上水平。

“一个目的”,即通过实施民生改善计划,达到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的目的。

“三个提升”,即一是提升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二是提升城乡居民保障水平,三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六个确保”,即一是确保每个零就业家庭和失地农民家庭至少有一人就业,每个贫困户至少有一个适龄劳动力转移就业。二是确保基础教育达到省级规范化标准,职业教育达到“全国千所示范校”标准。三是确保城乡居民各项社会保障在政策范围内做到应保尽保,城乡居民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四是确保公共医疗服务整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水平明显提高,人人享有医疗保健。五是确保城乡居民收入增长速度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六是确保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明显提高,构建起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与社会和谐发展、环境保护与生态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计划安排

实施八大工程,重点安排33个项目,计划投资53亿元。

(一)突出民生之本,抓好就业和再就业工程

就业和再就业培训项目:投入996万元,大力支持和实施大中专毕业生、复退军人、下岗职工等就业再就业工程。全县每年新增就业再就业岗位3500个,其中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2100个岗位,为特困人员提供400个岗位。每年组织创业培训600人,再就业培训400人。为下岗失业人员、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等创业人员提供小额贷款担保,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下。

(二)夯实民生之基,实施教育优先发展工程

1、校舍新建扩建项目:(1)投资1620万元,在第二实验小学新建建筑面积4000㎡的教学楼一栋,征地23亩建设300米的环形操场。(2)投资260万元用于实验中学、佛山中学运动场建设。(3)投资1900万元,购置微机4150台、图书122万册、教学仪器25万件、音体美器材13.8万台(件)。(4)投资3570万元用于危房改造47910m2。(5)投资300万元对聋哑学校进行改造。(6)投资5340万元,完善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新建84处农村社区幼儿园。

2、职业教育建设项目:投资3000万元,新建5200m2综合实验楼一栋,建设汽修汽驾、机械加工、电子电工、焊接、农技、服装六个实验实训基地。

3、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投入资金1.4亿元,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逐步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免费提供教科书。

4、学生资助体系项目:(1)投入资金260万元,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2)投入资金650万元,落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3)投入资金1800万元,建立健全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

(三)筑牢民生所依,完善社会保障工程

1、社会保险制度建设:(1)投入资金200万元,建立起比较完备的社保基金征缴管理体系。(2)城镇规模以上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参保职工达到4.3万人,企业社会保险费收缴达到4.9亿元,基本建立起覆盖全县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保障体系。(3)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有效参保人数达到2万人,收缴保险费5700万元。(4)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万人,参保率达到95%以上,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收缴达到2.7亿元。(5)继续做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参保工作,城镇居民参保人数达到5.6万人,参保率保持95%以上,收缴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3480万元。(6)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8万人,工伤保险收缴1400万元。

2、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安排低保资金1亿元,用于解决城乡低保人员生活补助,做到应保尽保。低保标准根据物价指数变动情况按国家有关政策适时调整。

3、农村五保供养项目:投入560万元,新建敬老院房屋370间,集中供养率达到98.7%。投入1510万元,新增五保集中供养对象660人,集中供养人数达到2100人,并随着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的提高,适时调整五保供养标准。

4、城乡大病医疗救助项目:筹措资金350万元,保障患大病群众的基本生活,到2013年对符合大病救助条件的家庭提供最高3000元的救助金,逐年加大对五保对象的大病救助力度。

5、社会福利中心项目:投资2500万元,建设老年公寓楼、办公楼和服务楼。

6、残疾人康复救助项目:投资180万元,对残疾人实施医疗、康复救助配置仪器660件,手术470例,使千名特困残疾人得到康复救助;对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进行电脑、编织、养殖等实用技术培训300人,使具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残疾人就业率达到60%。

7、残疾人危房改造项目:投资150万元,对15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居住危房进行改造,使残疾人贫困户住房标准达到当地一般农户住房水平。

(四)解决民生之需,推进公共卫生建设工程

1、提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筹资2.95亿元,参合率达到99%以上,受益农民达到59.5万人。

2、疾病控制中心建设项目:投入资金150万元,建设疾病控制中心,初步建立并完善县乡村三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3、城乡社区卫生服务建设项目:(1)投资7900万元,建设人民医院1万m2的病房楼,添置直线加速器、磁共振设备;实施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和病房楼改造;县中医院购置彩超、CT、CR、胃镜等设备;建设第三人民医院4000m2的多功能病房楼。(2)投入资金330万元,完成1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处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改建。(3)投入资金5050万元,完成13处乡镇卫生院改造项目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新改扩建项目,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

4、食品和药品检验检测系统项目:投入30万元,建立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形成食品安全信息网络、药品监督网络和供应网络,覆盖率达到100%。

(五)拓宽民生之源,落实城乡居民增收工程

1、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机制:(1)投入12亿元,落实粮食直补、库区移民后期扶持等各项惠农补贴政策。(2)投资380万元,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阳光培训工程,每年转移就业人数2000人以上。(3)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投资150万元,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450个。农业增加值年均递增10%,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1%。2012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省中游水平。

2、完善城镇居民收入增长机制:企业职工工资年均增长高于经济发展速度,2013年人均年工资达到全市中等水平。逐年提高县乡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水平,在县乡统一标准、统一发放的基础上,提高离退休人员津补贴和在职人员的住房补贴、津补贴,2011年达到目前工资改革政策标准。

3、实施计生惠民、爱民工程:“惠民工程”。(1)投入资金760万元,落实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2)投入资金100万元,落实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政策。(3)投入资金2280万元,落实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爱民工程”。(1)投入资金1420万元,实行计划生育基本技术免费服务。(2)投入资金130万元,对部分计生贫困家庭、计生家庭学生开展生育关怀行动。

(六)改善民生所居,实施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工程

1、廉租住房保障和经济适用房建设:投入资金935万元解决城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其中发放廉租住房租金补贴65万元,投入廉租住房资金450万元,实现人均住房建筑面积8m2以下的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居有其屋。

2、住宅社区建设和城中村、旧城改造:投资2.6亿元,搞好杭州花园、锦绣华庭、山水人家等住宅小区建设,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步伐,计划完成住宅建筑面积80万m2,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30m2;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力争达到32m2。对城区小街小巷进行硬化整治,进一步改善居住环境。

(七)立足民生所娱,抓好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工程

1、文化下乡活动项目:投资1010万元,组织“百戏”下乡活动,演出400场(次);农村公益电影下乡放映达到4.3万场(次);送科技图书下乡10万余册,拓展文化信息资源覆盖面。

2、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投资560万元,到2010年14个乡镇完成改建或新建文化站工程,完善县乡文化服务网络,使文化信息资源进村入户。

3、村文化大院建设项目:投资1960万元,完成560个村的体育健身工程及农家书屋建设。

4、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投资5000万元,2011年建成占地200亩、建筑面积1.5万m2的博物馆。投资280万元改造县图书馆。

5、科普富民项目:投资20万元,完善科普村村通“六个一”工程,创新实施科普“三百”工程,构建县乡村三级科普组织网络。

6、有线电视和数字电视工程项目:投资2640万元,加快有线和数字电视工程建设,2010年农村有线电视全县通村率达到100%,2012年全县入户率达到80%;2013年城区数字电视用户发展到8000户,占到城区有线电视总用户的80%。

(八)关注民生所安,做好生态环境建设工程

1、城乡社区和乡镇驻地发展规划项目:投资480万元,完成新社区布点规划和80个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任务。适时进行农村社区化试点工作,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改水、改路、改厕、生活垃圾处理等资金投入。

2、垃圾、污水处理和水厂建设工程项目:(1)投资5000万元,到2010年建成日处理150吨垃圾处理场。(2)投资3100万元,2009年完成污水处理场二期工程。(3)投资1750万元,到2009年建成日处理2.5万吨中水回用工程。(4)投资2490万元,到2010年建成3万吨水厂。

3、交通网络建设项目:投资16亿元,组织实施、完善“二环”、“七横”“八纵”、“三条通道”、“十六个客运站”等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形成纵横贯通、干支相连、快速便民的交通网络。其中,投资2.56亿元,对17条公路中总里程为100公里的干线公路进行改建;投资7.71亿元,建设“三个通道”中的公路通道及航运通道;投资2100万元,完成“十六个客运站”中的王台、腊山客运站建设以及县城汽车站扩建改造;投资5.54亿元,建设东徐高速段、农村公路等重点工程120.9公里、完成国省干线公路养护193.8公里、农村公路养护850公里。

4、农村新能源建设项目:投资1000万元,沼气生态村达到175个,惠及1.5万农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5万m2,达到11万m2。

5、荒山造林项目:投资2460万元,至2012年全县完成荒山绿化4.1万亩。

6、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投资8000万元,完成186个村、16万人的农村自来水工程。

四、推进措施

(一)建立工作落实机制。各级各部门切实把改善民生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工作机构,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做到一件事一件事地办,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推进。县政府与县直各部门、各单位和各乡镇签订重点民生改善计划责任状,通过层层抓落实,扎实做好民生重点项目实施工作。对涉及多个部门的民生项目,建立相关部门组成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沟通与协调,明确职责,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把各项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二)实施项目细化机制。县直有关部门和各乡镇根据民生改善重点项目总体计划,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子计划,制定具体可行的实施方案,逐年推进,确保取得实效。充分发挥县民生改善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协调作用,加强工作调度,完善制度措施,强化指导检查,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认真研究制定支持民生工程建设的具体措施,对民生工程项目建设涉及的有关收费,尽量给予减免支持,努力降低建设成本。

(三)完善资金筹措机制。切实加大对民生计划项目的政府投入力度,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将每年新增财力主要用于民生。采取政策扶持、政府投入、社会筹资、市场运作、招商引资和对上争取等措施,确保项目资金的落实。

(四)严格项目管理机制。严格按照项目管理要求,对民生计划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设备材料采购等依照有关规定实行公开招标,择优选定中标单位。项目建成后,由项目法人及时组织预验收,并抓紧进行项目竣工决算,在此基础上报政府主管部门进行竣工验收。实行项目概(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竣工决算审计制度,对项目从规划到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的文件资料,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收集、整理、归档。

(五)健全长效工作机制。坚持统筹规划,立足实际,充分尊重民意,区别轻重缓急,制定改善民生实施方案。建立项目和资金整合机制,有效解决目前一些民生事业中存在的职能交叉、多头立项、重复建设等问题。在确定项目范围标准时,注重城乡、区域之间的利益均衡,努力促进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六)加强跟踪问效机制。将县直有关部门、单位和各乡镇实施民生计划项目的情况及效果,纳入县委、县政府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实行严格的问责机制。建立民生计划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新闻通报和舆论宣传制度,增强透明度,让社会各界及时了解工程进展情况,提高项目受益主体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