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监局十一五小结及第二年打算

时间:2022-05-23 09:26:00

药监局十一五小结及第二年打算

一、“十一五”以来的主要成绩

(一)责任机制健全,食品综合监管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1.以抓制度落实为核心,完善食品安全协调机制。建立和完善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生产经营者为第一责任人”的责任机制。每年都将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纳入了市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的内容,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与区县政府和有关监管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明确食品安全实行一票否决制。进一步完善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权责一致、责任明晰、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坚持召开每季度一次的成员单位会和两月一次的联络员会制度,总结工作,通报情况。市食安委办公室会同市政府目标办等单位,加大督促检查力度,使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制度和责任落到了实处。五年来,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体系运转顺畅,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始终保持高压态势,食品安全信息服务平台建立并畅通,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覆盖率达到100%,食品安全信息监测率达到90%,食品安全事故处理率达到100%。

2.以部门协调配合为依托,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绩。每年坚持在节假日、开学前和重要敏感时段组织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在源头治理方面,开展了农业投入品、畜产品和水产品专项整治行动,对生产、经营和使用单位进行了检查。在生产环节治理方面,开展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打假工作,严厉查处无证照食品生产小作坊和黑窝点,有力的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违法行为。在流通环节整治方面,加大对市场及超市的管理力度,督促和指导企业建立食品进货台帐。在消费环节治理方面,开展了全市餐饮单位检查,严厉查处使用假冒伪劣、过期变质食品违法行为,与餐饮单位签订《食品安全承诺书》,全市餐饮业分级管理实施率100%。五年来,全市共出动执法人员223346人次,检查食品源头、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单位381489家次,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户4904个,查获食品违法案件6525件。通过专项整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大案要案得到及时查处,全市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人民群众食品消费安全感增强,我市食品信誉得到不断提高。

3.以农村群体宴席监管为切入点,建立健全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网络,目标管理”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模式和“重点在镇,关键在村,部门负责”的建设思路,实施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建设,畅通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信息渠道。坚持把抓农村群体宴席作为全市农村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的重点环节,建立了《市农村群体宴席报告制度》和《农村群体宴席检查指导实施意见》。强化对举办5桌以上农村群体宴席的报告和检查指导,五年来,全市共报告和检查5桌以上农村群体宴席55977户次,837486桌次,报告率和检查指导率均达85以上%,农村食品安全监督取得明显成效,确保了全市农村未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4.以提高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为目的,广泛开展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宣传。结合实际,加强了对《食品安全法》、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的学习宣传,通过印发宣传资料、张贴悬挂宣传标语、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讲座、利用农村逢场赶集、“六进”和“三下乡”等,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充分报道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加强食品安全所做的工作,宣传法律法规和食品安全知识,人民群众食品安全意识得到普遍提高。

(二)监管责任落实,药品安全监管水平显著提高

1.狠抓监管责任落实。根据国家、省、市政府关于加强药品安全监管的通知精神,按照地方政府负总责和属地监管的原则,扎实开展对各级文件精神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区县切实担负起保障本地区药品安全的责任,确保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顺利推进和实施。要求各区县定期评估和分析当地药品安全状况,针对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采取相应措施。对药品生产企业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情况,每月至少开展1次以上的监督检查,对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机构监督检查面100%,农村的监督检查面达100%。通过加强监督,落实责任,五年来,全市未发生重大药品安全责任事故.

2.认真组织开展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整顿药品市场秩序。一是坚持日常监管与重点整治相结合,大力开展各种药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重点查处了涉及面广、影响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售假冒伪劣药品、医疗器械大案要案。五年来,全市共组织开展各类药品专项整治行动56次,查处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1924件,有力地打击了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行为。二是加大对违法药品广告的整治力度,与广电部门、工商部门建立了广告事前会审、事中监测和事后移送查处制度。2006年至2009年5月开展广告集中监测105次,移送违法药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广告共计153个,移送率100%;与市工商、广电、卫生等部门实行广告联合会审制度,共开展现场监测19次。2009年5月安装启用数字化媒体广告监测系统,对广告进行24小时全天监测。通过大力整顿和规范,我市药品市场秩序明显好转,保障了全市人民群众用药安全有效。

3.实现药品安全全过程监管,确保药品安全。加强对药品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监管,加大对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实施GMP、GSP的监督检查力度。药品生产环节,建立了药品注册品种档案、生产品种、数量、销售流向和库存档案、药品原辅料供应商资质档案、药品生产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等档案,充分利用档案,实施动态监管。药品流通环节,对药品经营企业严格市场准入条件,严格执行药品经营企业开办标准和GSP检查验收标准,加大日常监督检查的力度和频次。在药品使用环节,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使用终端质量管理,建立健全了药械安全预警和处置体系,特殊药品监控信息网络、药物滥用监测网络基本建立,五年来,全市累计监测上报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1540例。加大对各环节的药品抽验力度,五年来,共组织开展药品抽样2755批,快检药品4000多批,及时发现和查处不合格药品294批次,确保了各环节药品的安全、有效、可控。

4.深化和巩固农村药品“两网”建设成果,净化农村药品市场秩序。进一步加强了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农村药品监督网覆盖率达到100%,农村药品供应网覆盖率达到100%。在农村“两网”建设中,在乡(镇)和村聘请了食品药品监督信息员,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基础,将农村“两网”建设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有机结合,保障了药品的供应和质量。目前,全市便民药房1438家,与村卫生站结合的“便民药房”946家。同时,监督指导药品经营企业进一步完善了药品配送机制,增强企业的配送能力,使配送辐射面达到100%。通过巩固农村药品“两网”,有效规范了农村经营使用药品的行为,进一步净化了农村药品市场秩序。

(三)加强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应对突发事件能力明显提升

十一五期间,加强了应急体系建设,食品药品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初步完善;应急处置队伍素质得到提高,监测预警、信息报告、应急处置及应急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应急管理综合能力显著提高。积极应对和妥善处置了在全国范围内发生的“齐二药”、“欣佛”、“糖脂宁胶囊”、“三鹿奶粉”、“苏丹红”等食品药品安全突发事件,将这些事件在我市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一是食品监测预警系统建设初步建立。制定了《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和《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处置程序》等,确保了监测预警工作规范有序开展。市级相关部门和县(区)食安委办落实了食品安全联络员,各县(区)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健全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体系,实现了各乡镇有分管领导、食安办和联络员,村(组)级有信息员,全市共聘请农村食品药品联络员、信息员2349人,初步形成了市、县(区)、乡(镇)、村(组)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食安办着力加强对监测预警工作的管理,做到了早发现、早预防、早整治、早解决。2008年婴幼儿奶粉事件中,我市迅速启动《预案》,整个处置过程中,所有参加单位队伍应急响应及时,处置程序规范取得了明显成效:全市累计确诊625人,无重症病例;封存处理含三聚氰胺批次奶粉3933.24公斤、液态奶638.85公斤。目前,全市食品安全监测合格率达到90%以上,市区及县城内的批发市场和连锁超市的鲜活农产品抽检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5%以上,突发食品安全事故报告率达到100%,应急处置在突发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到位率达到100%,食品生产企业专项检查覆盖面达到100%。全市没有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和本市生产食品的召回事件。

二是药品不良反应监测预警及信息指挥系统建立。目前已实现了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协调领导小组及监测中心,药品生产、批发企业有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专门机构及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员。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覆盖了全市药品批发企业和中心卫生院以上医疗机构,市、县、乡三级监测网络体系初步形成。进一步完善了药械不良反应事件应急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等,增强了药械不良反应事件的处置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三是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平台和基础信息数据库初步建立。市级相关部门都建立了大宗食品的基础数据库,数据覆盖全市所有县(区),能够全面反应全市食品安全基本状况。建立了特殊药品生产、流通、使用三个环节的安全监管数据库,并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动态性、时效性和联系性。

(四)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善,经费保障机制不断完善

五年来,办公和执法装备等执法监督硬件水平改善明显,投入国债基础建设资金540万元,全系统办公用房全部解决,新增执法装备500万元。经费的预算管理不断加强,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得到切实提高。行政事业性收费的征收、使用和管理制度健全。

(五)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系统整体形象得到提升

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基本建立,在干部教育培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方面不断深化,开展干部教育培训2017人次。系统班子结构优化、搭配合理,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能够形成整体合力。通过采取竞争上岗、轮岗交流等方式,培养选拔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促进了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全系统开展创建“四好”班子活动,队伍建设得到了深化和提高。

(六)医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全系统在抓好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服务地方经济,大力招商引资,全市的医药工业企业已经发展到11家,取得国家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品种增加到126个,常年生产药品近60个品规,销售网络已覆盖全国60%以上的省份,全市医药经济产销值达20亿元以上,部分产品已跨出国门。全市药品生产企业的硬件设施已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管理水平也有了一定提高,生产品种大幅度增长,基本形成了目前以原料药为基础,中、西成药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显露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二、2010年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2010年,我局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局的正确领导下,深入整顿和规范食品药品市场秩序,认真开展创先争优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行政效能建设。经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为确保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全市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一)充分发挥“抓手”作用,切实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管职责,确保不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

1.强化责任,落实食品安全措施。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职责调整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与卫生密切配合,确保了我市餐饮服务行政许可和监管工作的顺利施行;二是为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市政府与各区县政府、19个责任部门签订了食品安全责任书,督促区县和有关监管部门落实食品安全信息机事故报告制度、节假日应急值班制度情况4次;三是针对食品安全季节性和食源性疾病发病特点,及时部署重点时段、重大节日、重要活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强化落实监管责任。四是为检查全市贯彻实施《食品安全法》一周年的工作情况,为举办省两运会营造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5月17—18日,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杨大忠,顾问邱德峰率队,对全市贯彻执行《食品安全法》工作情况进行了检查,检查组对市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2.开展集中专项整治6次,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违法行为。一是切实开展食品安全集中整顿工作。印发了《市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市关于印发2010年食品安全整顿工作安排的通知》,及时部署了食品安全集中整顿工作,各级各部门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确定重点品种、重点区域和重点环节从严监管;严厉打击了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逐步建立完善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保障体系和可追溯体系。通过集中整顿,食品生产经营秩序有了明显改善,防范处置食品安全事故的能力有所增强,为我市举办省两运会营造了良好的食品安全环境。二是着力抓好重要时段专项整治行动。相继组织开展了元旦、春节、春夏季、春秋季开学前学校食品安全大检查、食用油整顿、4月至6月迎省两运会食品安全集中整顿、问题乳粉及其制品清查等专项整治行动。全市共出动检查人员48372人次,检查食品源头、生产加工、经营和使用单位67296家次,取缔无证生产经营户503个,查获案件113件,挽回经济损失29.94万元,没收假冒伪劣食品15.003吨,抽送检产品505批次,其中不合格2批次。三是加强督查,确保整顿工作实效。印发了《转发省食安委办公室关于开展食品安全整顿工作督查的通知的通知》,各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组成七个督查组对区县进行了督查。通过整顿工作的开展,保障了人民群众食品安全,维护了社会稳定。四是妥善办理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今年5月6日,针对《社情民意》(第76期)网民反映马吃水等地有人打捞地沟油的情况,及时协调辖区政府组织调查,排除了网民所担心的回收“地沟油”加工回流到餐桌的嫌疑。

3.精心组织,圆满完成省两运会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任务。一是成立了由食品药监、卫生等10个部门及区县食安委组成的省两运会卫生保障处食品药品及卫生监督工作组,明确了工作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二是先后印发了《食品安全保障工作实施方案》、《省运会开幕式南湖体育中心食品安全保障工作方案》、《省残运会食品安全保障方案》和《食品安全任务计划安排表》等文件,对省两运会期间及各时段的食品安全保障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三是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联席会议、信息通报、工作督查等机制。四是认真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顿工作,据统计:自实施“迎省运,奋战120天”工作以来,食品药监、卫生等监管部门共出动车辆5011车次,行程1.8万公里,出动监督人员13877人次,监督单位10421点次,确保了省两运会期间的食品安全。

4.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加强农村群体宴席监管。我市十分重视区县、镇乡、村组三级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的巩固和完善工作,充分发挥监管网络的作用,强化对举办5桌以上农村群体宴席的报告和检查指导,全年共报告和检查5桌以上农村群体宴席13883户次,23.33万桌次,报告率和检查指导率均达95%以上,截至目前为止,我市已连续五年没有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责任事故。

5.认真开展形式多样的食品安全宣传活动3次。一是开展集中宣传,营造社会氛围。坚持宣传贯彻《食品安全法》与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并重的原则,在全市范围广泛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特别是今年6月,全市以《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为契机,市食安委组织市区县相关部门上街设点宣传《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知识,6月3日,牵头组织开展了迎省运会确保公众食品安全誓师大会暨《食品安全法》实施一周年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市领导谭豹、罗毅平、戴绍泉、李恒昌出席活动,市食品药品监管、卫生、质监等10部门的执法人员,以及食品生产企业代表近300人参加誓师大会和宣传咨询活动。我市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的情况,得到省食安委办公室的充分肯定,在省食品安全简报上予以报道。全年共设宣传咨询点172个,发放宣传资料22.5万份,《食品安全法》单行本6500本,接待咨询3.1万人次,现场受理投诉68起,即时处理23起。

(二)履职尽责,认真开展各类药品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工作,确保不发生重特大药品安全事故

一是全面强化日常监管。严格施行药品生产、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MP、GSP),对药品生产企业、特殊药品经营企业监督检查面覆盖面达100%,对药品经营企业加大监管力度和检查频次,组织开展药品安全宣传活动3次,积极营造良好的用药环境。组织开展了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日常监督检查156家,监督覆盖面达100%。

二是认真开展了整顿和规范药品、医疗器械市场秩序专项行动12次。开展了非药品冒充药品、药品经营企业医疗机构购销票据、疫苗、医用氧气等专项监督检查。结合抽样、快检等监督检查手段,查获“波依定”等假劣药品,全系统共抽样525批次,快检1005个品种,依法立案查处各类违法案件128件,有效的净化了药品、医疗器械市场。

三是加强麻精药品、易制毒药品和兴奋剂类药品的监督管理。与特殊药品经营企业签订了麻精药品安全经营承诺书,制定了特殊药品监管计划、检查方案。依法开展特殊药品定点经营行政审批,指定蛋肽制剂经营企业2家;开展特殊药品日常监督检查4次,对特殊药品的日常监督检查覆盖面达100%。

四是巩固“两网”建设成果,保证农村用药安全。供应网方面,完善了药品配送机制,配送辐射面达到100%;与农村卫生站相结合,实现了两网和新农合建设的有机结合;通过合理引导投资者在农村新开单体药店、惠民药房,延伸两网建设,进一步满足了农村群众的用药需求。监督网方面,切实提高信息员素质,利用信息员分散在各乡村的优势,加强对农村便民药房的监管,取得了较好效果。

五是加强不良反应、药品广告监测,巩固监管长效机制。切实开展不良反应监测,上报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310例;进一步深化药械广告联合会审制度,今年已联合现场监测5次,责令整改5次;开展了虚假违法广告专项检查,共对18个违法违规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依法移送工商部门处理,移送率达100%。

(三)积极沟通协调,力促机构改革顺利推进,确保干部队伍稳定

我局在今年机构改革期间,积极主动向市委市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沟通,加强系统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确保了思想不乱、工作不断、队伍不散。一是局领导班子多次专题研究机构改革情况,随时收集掌握其他省市药监部门机改情况,及时与人事、编办等部门沟通,为全市机构改革提供信息支持。二是经常了解掌握职工在机改期间的思想动态,班子成员多次耐心细致的向系统干部职工讲解机改有关政策,同时将基层的诉求和遇到的实际困难及时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局反映,争取理解和支持。三是全市机构改革动员大会召开以后,及时召开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贯彻动员大会精神。成立了机构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按照省、市有关要求拟定“三定”规定和其他有关工作。目前,我系统机构改革正在积极稳妥推进中。

(四)加大医药产业投资促进工作力度,充分发挥工作能动性,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努力挖掘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开展项目推进,促进医药产业发展的要求,我局始终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寓服务于发展之中”的理念,年初,我局召集四川省旺林堂药业、鸿鹤制药、云南久泰药业、太极集团医药有限公司等十一家具有发展潜力的医药企业负责人,召开了“市发展壮大医药经济暨招商引资研讨会”,深入挖掘新增长点,明确发展目标,抽调科室精干人员一对一服务企业发展。全年新开办药品零售企业89家,完成GSP(药品经营企业)认证370家。局领导12次带队深入企业开展服务,帮助指导旺林堂药业、健能制药和金岁方药业公司通过药品GMP认证;帮助健能制药增加了混悬液、溶液剂(含外用)的生产范围;帮促健能制药、旺林堂药业通过了11个新品种注册现场和生产现场核查,获得4个新品种注册批件,还有5个新品种进入国家局公示阶段。这些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现有生产场地和设备利用率,成为市医药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全市医药生产企业完成工业产值、税收、利润均较同期增加。

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力度。制定了2010年招商引资项目规划,深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调查研究,挖掘确定重大项目,储备招商引资项目线索7个,并逐月开展跟踪服务。市外、省外具有雄厚实力的药品经营企业对我市良好的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充满信心,争相来投资:深圳恒丰益印刷器材公司投资700万在我市组建四川华芝药业有限公司,从事药品医疗器械批发经营,成为我市药械市场的后起之秀;四川久泰医药贸易有限公司斥资500万扩大经营规模,谋求企业做大做强;旺林堂药业投资400万元扩建胆舒滴丸生产线;金岁方药业新建及认证投资500万元;“老百姓”、“健之佳”等知名零售连锁企业在市区和两县开办连锁门店;天津中新药业集团投资2亿元的医药物流中心也在紧锣密鼓的建设之中。全年共挖掘具有医药新型工业化特色项目5个,目前促进项目落地4个,共引资2100万元(其中,省外1400万元,市外700万元),提前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招商引资1000万元目标任务的210%。

(五)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

我局将创先争优活动和“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科学监管理念,开创食品药品监管工作新局面的有效载体。一是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在党支部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全面开展了以“组织怎么建、党员怎么干”为主要内容的大讨论和专题组织生活会,在局网站开辟创先争优活动宣传专栏,及时报道创先争优活动开展过程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已编发“创先争优活动简报”10期,省局网站报道6条,局网站报道10条。二是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中,及时成立了帮扶领导小组,拟定了帮扶活动实施方案,选定了优秀青年干部驻村帮扶。经过3个月的实地调研和协调,在我局熟悉的食品产业方面,联系到安溪镇籍企业家在安溪镇投资近50万元建成红苕粉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年内投产。针对帮扶村的特困户、贫困户,选定了4户有脱贫潜力的对象,按照各家实际,帮助确定了饲养山羊、鸭鹅等家畜的脱贫项目,并资助2500元帮助各家购买幼畜,确保帮扶对象年内全部实现脱贫致富。

(六)加强干部队伍管理和党风廉政建设

一是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节假日期间值班管理,狠抓督办、信访、意见、提案的工作,做到了信访举报件件有登记、有落实、有回复。坚持了每月一次的中心组理论学习和党员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努力提高机关干部素质。

二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定了《2010年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见》,层层签定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4月,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观看警示片《被金钱毁灭的人生》。同时,狠抓了节日期间廉政纪律,有效的遏制了不廉洁行为的发生。

2010年,在全局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下,按照年初的安排部署,圆满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确保了全市未发生一起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事故,许多亮点工作得到了省、市领导的肯定。但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由于机构改革滞后,虽然《食品安全法》已实施一周年,但食品监督管理职能调整还未到位,对于工作的开展造成一定影响;部分监管部门食品安全检验费等工作经费也无保障;二是食品、药品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力度还不够,部分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的安全主体责任意识和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还不够强;三是执法者的专业素质和综合素质与所承担的监管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2011年工作思路

(一)继续深入开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先创优活动,准确把握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突出重点领域,把握关键环节,充分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紧紧围绕机构改革后我局职能调整的实际,积极思考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新对策,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二)继续加强对药品市场的监管,强化药品市场监督管理,保持打假治劣的高压态势,继续加强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的监管,加强对基本药物质量的监管力度,继续抓好农村药品“两网”建设工作,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药品市场秩序。

(三)切实履行好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职责。组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制售假劣产品违法行为;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落实农村群体宴席报告检查制度;继续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

(四)继续加强行政效能建设,积极探索行政许可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突出行政许可中的亮点,营造人人讲效能、处处抓效能、事事高效能的浓厚氛围,创造规范高效诚信开放的政务环境,努力打造“阳光政务”。

(五)继续坚持“寓监管于服务之中,寓服务于发展之中”理念,全力做好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多渠道促进食品医药经济健康发展,确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

(六)加强监管执法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有效提升餐饮服务、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能力,进一步完善干部职工学习、教育制度,筑牢思想防线,确保干部职工不发生违纪违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