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工作总结

时间:2022-11-28 10:59:11

应急处置机制健全工作总结

为进一步做好我市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四大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工作,我市本作着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的指导思想和“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构建了统一指挥、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按照省政府办公厅的要求,现将2014年我市应急处置机制建设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我市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基本情况

2014年以来,我市各县、区和市直各部门针对我市当前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矛盾问题,增强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站在构建和谐苏州、建设全面小康的高度,充分认识了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工作的重大意义,按照省市应急管理相关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危机感、紧迫感和责任感,高度重视,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特别是在处置我市今年两起重大事故(化解处置虎丘区不稳定事端,化解处置园区公积金事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构建和谐苏州奠定坚实的基础。我市应急处置机制建设的主要做法是:

(一)坚持明确责任,细化方案,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体系

明确了预案编制责任。按照“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要求,不断完善了我市应急管理总体预案、专项预案和部门、乡镇、企业应急预案。凡是上级部门制定有专项预案和部门预案的,我市各级部门都结合实际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县区级部门按照市政府制定的预案,乡镇政府参照县政府制定的预案,结合区域实际,制定简单明了、便于操作的地方政府预案,同时指导村(社区)制定好应急预案,确保遇到突发公共事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各企事业单位也根据自身实际,编制消防、安全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严格了预案编制要求。各类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工作的主体和职责,明确了应急工作的程序和措施,做到了责任落实到岗、任务落实到人、措施落实到位。全市性的专项预案,市级有关部门根据变化的形势,不断修订和完善,同时加强了协调沟通,使预案之间相互衔接。建立和完善了联动协调制度,加强市、县、乡镇、军地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动员和发挥村(社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市级各部门、各区、县政府和市属企事业单位编制或修订的应急预案,须及时报送市应急管理办公室,以便于了全市加强统筹指挥。

提高了预案编制水平。各级各部门在预案编制和修订过程中,认真研究了我市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和发展规律,注意总结汲取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经验教训,广泛听取专家、管理部门和基层的意见,学习借鉴国内外的成功做法,掌握和遵循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展的规律,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应对处置措施,努力提高应急预案的预见性、操作性、实用性和科学性。编制和修订预案应遵循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程序,广泛征求意见,经集体讨论同意后正式实施。

(二)坚持预防为主,多方协作,规范应急运行机制

加强了预测预警系统建设。预防是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和减轻灾害损失最经济、最有效、最安全的办法。我市各级各部门要经常性地开展风险调查、隐患分析,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移,把灾害与危机消除在萌芽状态。开展全市调研,形成等调研报告,做到了对风险源心中有数,对抗风险的资源家底清楚。建立了完善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体系,对可能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适时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各级政府、市直各部门组织力量认真开展了风险隐患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区域、本部门的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建立了分级分类管理制度。落实了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实行动态管理和监控,做到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预防为主、消除隐患,促进应急工作从被动应对转向源头管理,最大程度地减少了事故的发生率。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及时组织了力量进行排查和限期治理。积极开展社区、村社、企业、学校等单位的隐患排查,及时解决了存在的问题。

完善了应急处置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了统一、高效、科学的决策指挥制度和各方协作的应急处置机制。对可能发生和已经发生的突发公共事件,有关各级政府和单位立即了开展先期处置,采取了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危害和影响,防止事态扩大化。把保障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作为应急处置工作的主要出发点,保护群众利益最大化。认真做好了突发公共事件的善后处理和恢复重建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应急措施和应急预案。

健全了应急处置联动体制。坚持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基本原则,各级政府和市级各部门不仅加强了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应急管理,落实好了自己负责的各类预案,还要做好了纵向和横向的协同配合工作,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置的联动机制,明确了各方职责,确保一旦有事,就能够有效组织、快速反应、高效运转、临危不乱,共同应对和处置好突发公共事件。

(三)坚持强化值守,灵通信息,加强应急基础工作

严格了应急值守制度。各级政府和市直各部门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节假日期间特别是敏感时期,坚持领导必须带头值班,并将值班安排表(带班领导、值班人员姓名、联系方式等)提前报送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值班电话和应急管理负责人移动电话,保持了24小时通讯畅通;对更换通信方式或外出的,及时向市政府办报告。值班人员切实增强了责任意识,认真履行值班责任,没有出现脱岗、漏事现象。

灵通了预测预警信息。我市各级政府、市级各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加强了信息监测与预测,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明确监测信息报送渠道、时限、程序。通过对监测信息的分析研究,对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时间、地点、范围、程度、危害及趋势作出了预测。对可能引发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预测预警信息,坚持了在2小时内报送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

规范了应急信息报送。应急信息报送坚持了快速、真实、准确,规范报送要素和渠道,落实了报送责任和要求,确保了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和全面性。明确了重点报告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信息来源、事件性质、影响范围、事件发展趋势和已经采取的主要措施及效果、下一步处置思路和将采取的措施。对迟报、瞒报、漏报、不报和不准确报告重要信息而影响及时妥善处置以及造成后果的,要按照规定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当事人的责任。各级政府和部门坚持了每季度至少要向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报送一次本地区、本部门应急管理工作动态、组织体系、预案编制、队伍建设、宣传培训、预案演练等情况。

严格了应急信息管理。高度重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舆论引导和舆情分析工作,加强了对应急信息的核实、审查和管理,为积极稳妥处置突发公共事件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应急信息主要通过授权、散发新闻稿、组织报道、接受记者采访、举行新闻会等形式。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做到了及时、准确、客观、全面。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向社会简要信息,随后初步核实情况、政府应对措施、公众防范措施等,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工作。

(四)坚持建好队伍,加强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加强了应急队伍建设。按照“一专多能、一队多用”要求,抓好专业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统筹规划,形成了统一高效的专业应急救援体系。充分发挥公安、消防、交通、医疗急救、森林防火等专业队伍在应急工作中的骨干作用,确保应急状态下能“拉得出、打得赢”。注重了专群结合,建立了应急专家人才库,充分发挥了专家在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研判、决策咨询、专业救援、事件评估等方面的作用。各级政府、市直各部门根据《江苏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要求,针对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和特点,迅速建立健全了应急管理指挥机构、办事机构和日常工作机构,目前在全市基本形成了横向到底、纵向到边的应急管理工作网络。

加强了应急工作培训。我市各级政府、市直各部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应急管理的培训规划、标准和方式,不断提高了应急管理人员的应急职守、信息报告、组织协调、预案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同时加强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的教育培训工作,把应急管理知识纳入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加强各类应急专业队伍的业务培训,提高了应急管理的领导、指挥水平和应急救援人员专业技能。

加强了应急预案演练。积极营造社会氛围,不断加强应急队伍演练。我市结合实际情况,把开展基层应急队伍演练工作作为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实,积极开展应急队伍演练工作进社区进医院进学校。一是应急队伍演练进社区。随着应急工作的不断深入,我市把各类应急演练都当成实战来操作,月街道办事处社区组织一次大规模的应急救援队伍综合演练,演习前,经过办事处主要领导多次研究,决定了方案。参加演习民警按照街镇预案分工有条不紊的进行工作,现场气氛紧张而又有序。演习进行半个小时,取得了很好的宣传效果。二是应急演练进医院。针对近年来,各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了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我市结合实际情况,抓紧时间进行了预防各种疫情的应急演练。在演习背景上,选择抢救、隔离、诊断治疗为重点,并根据分工开展保护现场,实施救援,安全消毒、等工作。使应急工作真正发挥到实处。三是应急演练进学校。演习中,市政府的主要领导和学校校长多次研究制定演习方案,选择演习地点、现场处置、责任分工等各种具体事项,并在月日下午时进行了应急演练,在演习内容上,选择学生疏散、自救、互救。在演习中,市政府及区相关部门的领导都到场参加观演,参加演习的学生都能有条不紊的进行疏散,自救和互救,现场气氛紧张而又有序。演习进行10分钟,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这次应急队伍演练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还得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二、我市应急处置机制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及下一步打算

今年,我市应急处置机制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应看到工作中的不足,主要表现在:预警机制不完备及处置机制效率低两个方面,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我市将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要求,进一步探索健全应急处置机制的具体措施和办法。下一步将主要做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强化各级维稳机构的建设。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对市应急工作机构进行“升级改造”,在人员、经费、装备等方面予以保障,真正发挥好市应急办专司维稳处突之职的作用。同时,各基层镇(区)、各部门均应按要求建立维稳工作机构,明确领导,开展常态工作机制。

(二)畅通应急信息的渠道。“快、准、灵、广、深”的情报信息是有效驾驭维稳局势的先决条件,是给化解处置工作创造有利空间的基础工作,因此,要建立由市应急办牵头、各成员单位参与的维稳信息报送、研判机制,及时分析、研判、评估,及时预警。

(三)集聚涉稳事件处置的合力。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强化各部门工作的沟通和协调,建立维稳联席会议、处突协调会商工作机制。完善全市性应急处突工作预案,明确处置流程和各单位在各个环节上的工作责职,形成多部门合力,综合施策。

(四)稳步推进应急工作考核机制。进一步确立各地各部门维稳工作“一把手”工程意识,制定切实可行的维稳工作考核规定,确定相应权重,促进维稳处突工作的责任化、规范化、常态化。

(五)加强维稳处突专业队伍建设。进一步壮大市(县)级维稳处突专业队伍,确保力量到位、装备到位、同时,要注重联动演练,培养、建立处突指挥专家、谈判专家、法律专家、政策专家、网络专家等专业型人才储备库。

(六)确保舆论导控到位。坚持正确的舆论导控,加大舆论的宣传力度,制订、完善现场发言的制度和规范,第一时间统一对外口径,第一时间发出官方声音,同时,要讲究事件技巧,引导媒体澄清事实、挤压歪曲篇幅,抢占主版,打赢网上舆论仗。

(七)深化大调解功能。各级、各部门都要强化矛盾纠纷大调解机制建设,矛盾疏导机制必须得到实质性的、常态化的发展,注重矛盾、纠纷从源头上防治、前移诉求窗口,提前化解,从而降低处置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