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教育文体事业工作意见

时间:2022-08-29 10:39:51

区教育文体事业工作意见

一、在整体布局优化上谋求新发展

1.加快学校基本建设。加快完成小学、幼儿园、幼儿园、幼儿园建设工程,力争今年秋学期投入使用;积极推进校安工程建设,完成勤业一期、二期抗震加固工程和清潭、花园小学一期翻建工程;加快推进香江华廷小学和宝龙、绿地配套幼儿园建设工程;启动荆川小学的新校规划设计及建设工程。

2.合理调整学区范围。随着市属学校移交辖区管理后,积极与市教育局相关部门协调,做好前期调研论证工作,积极稳妥地调整施教区范围,扩大优质学校的覆盖面,逐步缓解择校热问题,让百姓得益受惠。

3.加快优质学校创建。2013年创省优质幼儿园1-2所,创市示范幼儿园2所,创市优质学校2所,市特色学校(园)2-3所,力争小学、幼儿园优质学校比例达85%以上。

4.推进公平均衡教育。继续加大对民办简易学校和幼儿园安全、质量的监管力度,取缔不合格简易学校(园)。进一步提高公办学校的吸纳能力,让更多流动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接受公平均衡教育。

二、在学前教育改革上谋求新发展

1.加大财政投入,提高保障水平。出台《区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实施意见》,积极推进学前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将学前教育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逐步提高保障比例及水平。今年生均公用经费按280元/人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幼儿教师绩效考核制度,参照当地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方案实施幼儿园教师绩效工资;配齐配足幼儿教师,逐步提高幼儿园男教师比例。

2.组建学前教育集团。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组建鸣珂巷幼儿园和刘海粟美术幼儿园教育集团,宝龙幼儿园、幼儿园和幼儿园在科学管理、课程建设、队伍培养、特色发展等方面与鸣幼、刘美幼全面合作,努力提升新建幼儿园的办学品质,实现优质教育从基础教育阶段覆盖到学前教育阶段。

3.推进特色幼儿园建设。从特色定位、特色文化、特色课程、特色队伍等方面开展“幼儿园特色发展”专项调研,直面特色发展现状,及时解决研究困惑,采用分层调研、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推进园所特色建设。

三、在学校主动发展上谋求新突破

1.探索多元化集团办学模式。各教育集团有选择地探索“一体式”、“合作式”等办学模式,核心学校要根据发展实际,以共同愿景为目标,以制度体系为框架,以学校文化为纽带,科学制定集团发展规划,并围绕集团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教育教学与资源配置、教师成长和学生发展,依法制定集团章程,确保集团各成员单位遵照章程办学,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辐射带动作用。

2.启动新一轮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学校结合发展规划,制定适切的年度发展目标,体现发展性;文教局将重点工作分解成加分项目,由学校自主申报完成,体现导向性;完善评价方式,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放大评估过程的辐射效应,体现过程性。继续推进“新基础教育”,组织部分学校争取加入“新学校行动研究”。

3.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新形态,通过变革课堂教学,深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继续把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考核、指导自学的教学“六认真”作为对教师和学校考核评价的重要指标。以备课组建设为重点,出台区星级备课组建设标准,开展优秀备课组评选工作。开通“课堂”栏目,逐步展开网络教研,拓宽课堂教学研究途径,增强教学研究效益。以推动区“课程基地”建设为抓手,促进区域学校提高课程理解力和实施水平。

4.加强优秀项目建设。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对学校的优秀项目作进一步梳理,全面推进体育、艺术“2+1”项目建设,承办省艺术教育工作现场会和市体艺“2+1”项目建设推进会。完善优秀项目激励评价机制,持之以恒地推进学校优秀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5.推进学科素养提升。架构学生学业水平监测与质量评价体系,以评价研究为核心,提升学校高质量实施国家课程的水平,完善校本课程的结构。进一步加强日常课堂的监控力度,通过“常态调研”,以“调”为核心,为“研”提供基础性资源的调研循环系统,促进日常教学效率的提高。

四、在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上谋求新发展

1.加强师德师风教育。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主要依据《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关于切实解决当前师德突出问题的通知》,落实教师违规违纪行政处罚办法,加大有偿家教治理力度,开展教育教学陋习自查自纠工作。举办第五个“师德建设月”活动、教师礼仪培训班和青年教师师德演讲比赛,评选表彰一批师德模范。

2.深入推进读书计划。在教师中开展“我与书为伴”的读书活动,通过读书活动积极倡导与书为伴的思想,在教师中形成浓厚的读书风气,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文化修养。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绩效考核、岗位设置管理工作,探索多元化教师流动机制。进一步健全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加快我区教师队伍学历高移步伐,力争小学专任教师专科及以上学历达95%、本科及以上学历达60%、初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达91%。

4.营造名校长、教育家成长环境。创新培训模式和培训课程,承办省第八届教育家论坛,总结和提炼一批名校长办学经验;举办分管教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校长培训班,建立教育教学学期考核制度,着力提高课程领导力和教学能力。积极组织校长参选首批名校长,鼓励校长出版教育教学专著。

5.加大名师培养力度。新增若干名市名师工作室领衔人及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全面启动第二轮各学科潜力教师团队建设,完善区域内学科教师梯队。深入推进区名师工作室、第三期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活动。建立一批校级班主任工作室,学习并落实《班主任工作建议(低中高年段)》。逐步选派教研员赴高校培训,提高全区学科教研水平。学习并围绕《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行教师队伍建设。

6.充分发挥“人民教师奖励基金”的激励作用。举办“人民教师奖励基金”申报项目成果现场评选活动,奖励优秀教师、优秀团队、优秀项目等,以此不断促进教育的快速发展。

五、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上谋求新发展

1.开展学校德育“创意活动”、“常规学生活动”展评,增强学生活动的设计、组织水平,提高学生参与率和活动的教育性。办好学校“道德讲堂”,扩大学生身边道德故事的感染力;加强学校社团组织建设,积极开展受学生欢迎的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提高校本化实施水平;广泛组织开展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系列化的课外活动。

2.深入推进生命教育,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以《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意见》为指导,以创建“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为抓手,围绕“有场地、有人员、有课程、有活动”的基本要求,深入推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3.改革优秀学生评选、激励机制。开展优秀学生海选及素质风采展示活动,组织参加优秀学生市长奖评选。创新优秀学生评选表彰活动,体现鲜明价值导向,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六、在教育信息化推进上谋求新发展

1.完善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推进区教育信息中心建设,构建区域教育网络服务平台;完善与升级各中小学、幼儿园信息化建设基础设施,分批完成校园网升级改造;进一步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建设与管理,逐步完善和建设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网络访问日志系统、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容灾备份系统。

2.加强门户网站建设与应用。立足教研网、各学科子网和学校网站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组织全区骨干教师进一步开发、整合教育资源。今年将建设教育资源库平台,重点实施专题学习网站群的建设与应用,以课堂研究为切入口,增强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自主学习的能力。

3.聚焦数字化校园建设。完善数字化校园基础建设,构建数字化校园网络环境。完善全区教师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培训体系,开发分层、分学科的教育技术网络培训教程。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校本课程应用平台、网上教研系统、教科研评价系统。重点推进“e学习”项目研究,力争有2-3所学校成为项目学校。

七、在社区教育研究中谋求新发展

1.夯实各项社区教育基础。加大政府统筹力度,积极发挥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作用,以创建省级社区教育中心和市级居民学校为抓手,进一步夯实阵地建设。根据社区不同人群需求提供教育服务,扩大教育普及面,不断开创我区社区教育发展新局面。

2.加强社区教育课程和资源建设。依托社会组织和优质专业团队,做优特色课程和品牌课程。增强《学习在线》的交互功能。有序开放学校教育资源,完善“教师进社区”机制。开展社区教育项目工作室申报,整合各类社区教育资源,为社区居民学习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3.开展社区教育项目实验。基于“地方文化的社区教育特色课程”,分阶段、分层次推出研究成果,力争成为全国优秀社区教育项目。

八、在文体事业加快上谋求新发展

1.加快文化阵地建设,丰富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积极进行多部门联动、多领域合作,努力打造区域文化、地方文化的新亮点和大品牌。完善《街道(站)文体中心建设实施意见》,加快街道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区文化馆为主阵地,积极开展培训活动,创作文化精品参加省市比赛,形成一批具有民族传统和区域特点的文化项目。加强区“书画工作室”“舞蹈工作室”对学校、街道、社区、企业的培训,组织开展“百姓讲堂”等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居民生活。

2.加强群众体育设施建设,提高全民健身质量。以《区全民健身事业三年行动计划》为纲领,以《区群众体育工作评价标准》为抓手,强基础、活机制,形成区域体育工作新局面。创建2个省级体育俱乐部,建设1个街道全民健身中心。筹建区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宝龙部级游泳馆、室内篮球馆等,新增居民健身点和健身器材。设立体育设施维修专项资金,对全区自建类体育设施进行更新。

3.加快教体结合机制改革,夯实人才输送基础。完善联席会议机制、体育竞赛责任考评机制、体育竞赛制度监督机制、体育场馆建设与管理联合机制以及运动队建设、指导与奖励机制,促进体育竞赛水平的提高和发展。

4.积极开展非遗保护,传承地方文化。深入挖掘地方传统文化,收集整理各种资料,积极梳理市级名录中优秀项目“素火腿”的制作技艺,力争申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同时做好传承保护工作,积极开展“非遗周”系列活动,扩大宣传和保护力度。结合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非遗进校园。

5.主动服务文化产业发展,规范文化市场管理。在充分调研我区影视传媒、现代印刷、都市娱乐、旅游文化等领域的文化产业基础上,积极主动地做好上下沟通,左右联动,为企业在理念引领、政策扶持、引导资金项目审批等方面务实服务,运用好《文化产业》这一平台,进一步优化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区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严格规范管理文化市场,与多部门联动,开展执法检查和专项政治行动,净化文化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