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环节食品监管意见

时间:2022-08-13 08:12:37

流通环节食品监管意见

2013年全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立足四大体系建设,围绕促监管履职和抓主体责任两大主题,效能与规范并举、创新与基础并重,全面完善以工商文化支撑的食品安全监管团队为主体,以食品安全诚信自律体系和食品安全执法监管体系为两翼的双重监管模式。”主要措施是“巩固五个基点,打造四个亮点,解决三个重点,破解两个难点”。

一、巩固五个基点,实现长效监管

(一)强化主体准入管理。坚持实质审查,严格按照法定条件、程序和有关规定核发《食品流通许可证》,严格按照《市食品流通许可证档案管理暂行规定》做好许可档案管理,开展许可数据质量与许可档案管理培训与大检查。加快建立网上培训平台,探索多元化培训机制,实现食品经营者百分百落实“先培训,后上岗”制度。坚持分类准入,强化对乳制品、散装食品以及食品批发、现做现卖等重点经营单位的准入管理。做好对食品经营者食品流通许可证即将到期换证工作并适时提醒。

(二)强化日常巡查监管。立足“依法、规范、高效”,研发和运用食品安全电子监察系统,对基层监管干部实行电子绩效管理,做到巡查有序、监管留痕、不留盲点、奖惩有据,督促基层监管干部依法履职,形成争先创优、奖优罚劣的考核机制。完善食品实地巡查机制,利用工商移动执法终端和二维码技术,按照基层工商所规范化建设要求,建立列表式电子巡查方式,实现精细化监管。

(三)强化违法行为查处。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放心行动,从快从严从重查处食品违法行为,切实做到“有过必究、有案必查、有源必清”。开展专题执法活动,以一季一品的方法实施,全面完成政府和上级局部署的专项整治任务,提高专项整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严厉打击源头性、系统性问题食品,加大对不按规定退市或销毁问题食品等违法行为的治理力度,力争查处一批大案、要案和新型案件。严格执行通报制度,及时移交、移转相关案源。开展食品案件理论研究,对近年食品案件进行梳理和归纳,指导规范食品违法行为查处工作,力争全年查处的违法食品案件质量、数量双提升。

(四)强化主体责任回归。按照国家工商总局对经营者提出的十项自律制度要求,出台督促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的指导意见,以食品安全“百千万”工程为统领,依法规范地督促食品经营者落实主体责任。深入推进“票证通”工作,通过一年的规范整改,力争溯源系统覆盖全市流通食品95%以上,溯源准确率90%以上。鼓励有条件的县(区)成立食品流通行业协会,发挥食品流通行业协会示范引领作用,做好对经营者教育培训工作,坚持“建设一个,辐射一片”工作方针,制定食品安全示范店、示范街创建标准,开展创建等活动,实现年内创建市级食品安全示范店超百家。

(五)强化监管团队建设。按照政治上、业务上、作风上“三个过硬”队伍的要求,坚持把提升食品安全监管干部思想政治素质摆在突出位置,牢固树立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狠抓业务建设,联合法规、公平交易等部门,采取岗位培训、执法竞赛和案件评审等形式,促进监管干部依法行政、严肃办案纪律、提升规范化管理水平。加强工作研究,开展理论研讨和优秀论文评比;以各直属局自命题的形式,继续开展主题调研活动,对形成制度规范的成熟做法,在全市范围推广实施。坚持业务知识竞赛,将竞赛成绩纳入年底考核。加强宣传报道,各直属局全年在部级媒体发表新闻报道不少于一篇。

二、创新四个亮点,实现高效监管

(六)进一步完善快检体系。发挥快检中心作用,研究制定快检相关制度规范,保证快检室规范、有效运行。全面推行“基层采样、集中检验”快检模式,加强快检业务培训,举办快检开放日活动,将“你点我检”活动从法检向快检延伸,将快检与专项整治有机结合。进一步完善快检、法检对接机制,实现“两检联动”规范化。实行“检打”联动机制,所有法检不合格的食品必须处罚。启动县级快检中心建设,提升基层快检能力和装备水平。构建检验信息化工作平台,达到一地检验,全市共享的目的。

(七)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逐步建立“一网三库”,一网为:食品安全监管网,三库为:食品经营主体及食品信息数据库、日常监管信息数据库、案件信息数据库。依托“一网三库”,通过抽检等日常监管信息的采录,违法行为的查处,实现对经营主体风险的自动评判和预警,建立起经营者诚信动态评价平台。充分利用好诚信评价信息,引导新闻媒体客观准确报道,塑造正面典型,适时公布黑名单,努力在社会形成“守信受益,失信受损”的食品安全治理氛围。

(八)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体系。做好食品安全信息分类,严格信息,按照省工商局和市政府关于信息要求,准确、及时、客观、规范地食品安全监管信息。强化舆情监测,坚持食品安全舆情监测值班制度,深化舆情信息利用,创设与经营者舆情通报平台,引导食品经营单位自主、规范处置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吸纳食品流通行业协会会员单位为应急处置工作信息员,帮助企业成立食品安全应急处置队伍,与工商部门协同开展应急演练,共同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九)进一步完善社会监督体系。积极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活动,加强与知名网站合作与联系,开展“食品安全知识进知名网站”、食品安全“五进”等活动,开设食品流通行业微博,推进社会参与食品安全监督与互动。全面落实有奖举报制度,充分调动新闻媒体、社会团体、行业组织、消费者等社会监督力量,以“放心消费”创建,“食品安全宣传周”、“道德讲堂”等活动为载体,营造“公众、企业、监管”相互联动的格局。对申诉、举报中发现的问题食品,一律依法处理,保护广大消费者参与监督的积极性。

三、解决三个重点,实现有的监管

(十)强化校园食品安全监管。按照“市政府十件实事”工作要求,开展学校食品安全放心工程,通过摸清经营主体底数,明确监管责任,采取多种措施,从严督查,最终实现校园食品店(含校内及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的食品店)全部符合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要求,全部纳入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系统管理。根据需要,召开学校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推进会。

(十一)强化小食品、进口红酒专项整治。围绕省工商局和党委政府部署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重点,突出做好卤菜、面包、蛋糕、熟肉制品等小食品和进口红酒的专项治理,在快检和法检力度上予以偏重、在标签标识管理上予以加强、在票证管理上予以规范,着重开展两次集中整治,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过期霉变、“三无”包装等食品违法经营行为。

(十二)强化食品批发源头监管。结合年检验照工作,开展食品批发商备案管理工作,对其经营品种、仓储地址、配送方式、经营区域等事项进行备案登记。将食品批发商全面纳入“票证通”管理,全面规范其进、销、存电子备案工作,重点对入库食品数据和乳制品质量合格证明数据加强电子巡查。对有配送车的批发商,要求主动至工商机关备案配送车辆信息,引导配送车配备移动票打终端。

四、破解两个难点,实现有效监管

(十三)有效破解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难题。按照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工作的意见》文件的要求,结合省局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食品加工小作坊监管范围,细化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标准,规范食品加工小作坊的监管方式,完善食品加工小作坊经营制度管理,按照“扶持一批、整改一批、淘汰一批”的要求,推广连锁化、规模化经营,探索食品加工小作坊限区域式销售管理。

(十四)有效破解散装食用油监管难题。以校园食用油市场为契入点,对学校用油实行品牌招标,让学校使用预包装食用油。然后有序向大中型餐饮单位、农村集市等食用油消费市场推广。对食用油批发商、商实行“四化管理”,即仓储管理标准化、配送经营规范化、标签标识统一化、溯源管理信息化。加大对食用油脂的检验频次和检查力度,严肃查处销售劣质油脂行为,逐步淘汰散装食用油在淮销售,从根本上杜绝地沟油销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