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要点

时间:2022-07-08 08:51:15

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要点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有关精神,落实《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切实推进镇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现就2014年市级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提出如下要点: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机遇,全面实施《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围绕“千年古镇旅游胜地、智慧时尚产业高地、江南水乡人居佳地”的发展定位,加快小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镇加快转型、科学发展。

二、重点任务

(一)增强经济发展实力

1.强化有效投入,加快项目建设。重点抓好商贸服务住宅、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工业经济四大类项目建设。分解落实县级重点项目建设任务,合理安排和实施好镇级项目,确保完成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2014年度27亿元的投资计划。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协调服务和跟踪督办,确保项目按计划实施,力争项目早开工、早建成、早投用。

2.推进产业发展,明确产业方向。加快实现“主导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围绕“智慧时尚产业高地”建设目标,促进电子信息和服装辅料两大产业集群向时尚化、科技化、品质化转型。2014年,规上工业产值力争达到58亿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依托古镇历史文化风貌,努力构建以旅游经济为龙头,商贸流通为配套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积极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发展规模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设美丽乡村。

3.加强平台建设,夯实产业支撑。全力建设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大舜服装辅料创业园和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个经济发展主平台,有力支撑小城市发展。推进县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完成园区绿化、亮化、雨水管网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设立国家综合保税区,着力打造出一流的平台、一流的环境。推进大舜服装辅料创业园建设,积极引导区外服装辅料企业向区内集中、集聚,推动园区早出形象、快出成果。强化旅游产业的主体地位和带动作用,全力以赴创建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进带动性强的服务业项目建设,加快实施退二进三项目,引导现代服务业企业集聚、集群发展。

4.抓好招商选资,强化跟踪服务。加大对电子信息产业、服装辅料产业和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引进力度,力争全年新引进超亿元工业项目5个以上,超千万元服务业项目10个以上。加强与以上海为招商主阵地的相关高科技园区和科技服务中介的合作,发挥以商引商作用。鼓励富鼎电子项目增资扩股,争取引进富士康整机等项目。加快推出成熟地块进行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上档次、上规模、上品位的文化旅游和休闲度假项目。加强对引进项目的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建设。

(二)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1.完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立“集中统一、公开透明、规范便民、高效创新”的审批服务机制。按照《关于完善镇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建设的意见》(善政办发〔2013〕254号),加强协调、指导,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凡是扩权给镇的事项,适合进入行政审批服务中心的要进入中心集中规范高效办理。

2.加强行政执法平台建设。深化以相对集中处罚权为基础的小城市综合行政执法,建立与小城市建设相匹配的城市管理体制。健全行政执法中心工作机制,确保行政执法中心有序高效运转。重点加强旅游执法职能,保障古镇有序健康发展。

3.完善小城市服务功能。加快推进学校、医院、汽车站、派出所、社会养老服务中心、老年公寓、公墓等重点民生工程建设。进一步挖掘和弘扬“善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设施的功能和使用效率。创新商贸业态,完善城市功能,积极引进发展大型商场、超市和星级宾馆。深入开展新居民控量提质工作,创新制定具有特色的新居民公共服务积分制管理办法。

4.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探索“智慧城市”建设。建立数字城管,完善综合执法中心,全力破解交通秩序、校园周边环境秩序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完善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和管理。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的安全监管力度,突出古镇消防安全管理。加强群防群治防控体系建设,提升动态环境下整体治安防控能力。

(三)彰显城市形象魅力

1.加强规划管理。按照城市的理念标准和集聚发展的要求,加快编制完善小城市发展的各类规划。修编完成《镇小城市总体规划》、《镇东南区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交通发展规划》,强化规划引领,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可操作性和延续性。

2.加强城市路网建设。完成开源东路和贞观北路延伸道路、西丁公路改扩建、祥符南路工程建设,启动安平连接线前期工作,完成南苑路、贞观路等6条主干道路的亮化提升。

3.实施城市形象提升工程。坚持“镇区就是景区、旅游城市就是城市旅游”的理念,强化市容市貌管理,开展“三小车”整治以及查处黑车、黑导等非法行为;全面启动国家卫生镇创建,实施南苑路等道路沿街立面综合改造,改造提升西园小区、翠南新社区环境。

(四)激发政策体制活力

1.落实一级财政体制。执行好已出台的财政体制文件,实现财力分配向试点镇倾斜,促进小城市培育。及时下达县小城市专项配套资金不少于2000万/年,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加强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落实市、县确定的相关财政扶持政策。

2.不断强化要素保障。落实全年县分配给试点镇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继续将5%的计划指标安排给镇,力争达到10%。开展“三改一拆”、“退低进高”、“退二进三”、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等,保障土地供给。

3.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服务体系,鼓励金融机构到试点镇设立分支机构。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探索新的融资途径,确保重点工程和民生保障等项目的资金使用。探索以农村土地整治项目为基础的融资新模式。

4.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强化人才支撑。着力推进省市专业技术干部下派上挂。强化人才保障,出台政策支持企业引进高技能人才,探索专业性产业园区与特殊人才园区联动模式。加快海外归国人才电子信息分园建设,实施对龙头企业技能人才补贴政策,建立高层次人才“留才房”制度,真正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力争“”专家实现零的突破。

三、保障措施

镇要增强主体意识,动员全镇力量,大胆改革创新,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步伐,全面实施三年行动计划,确保试点取得明显成效。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部门职责和任务分工,进一步加大对小城市培育试点的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县小城市培育试点工作推进组的作用,健全工作机制,做好协调、推进工作。要将年度工作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列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建立健全联动推进机制,通过召开现场推进会、工作协调会等方式,促进年度各项任务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