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整脏治乱” 专项行动向纵深推进

时间:2022-04-14 04:10:00

导语:市“整脏治乱” 专项行动向纵深推进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市“整脏治乱” 专项行动向纵深推进

黔南州委常委、都匀市委书记高金林率领环保、经贸、建设、规划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邀请有关环保专家翻上越岭深入匀城“母亲河”剑江河的源头,就如何彻底治理备受市民关注的剑江河污染问题进行调研。目前,该治污方案正在实施中。

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晓剑率领公用、城管、建设、规划、工商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育英巷市场,就市民反映多头部门管理交叉陈积多年“脏乱差”问题进行现场办公,限期治理。目前,该市场环境得到了较好改观。

拓宽改造了剑江北路、开发区龙山大道及北出口,竖立了大型电子公益宣传显示屏,新建了民族特色的仿古公交候车亭,为都匀城市环境的“脸面”增添光彩,目前,环东路、剑江南路、两座剑江河大桥正在紧张有序地实施中。

还有市民反映的庆云宫与云宫小区结合部的人行道被长期占有为菜地、洗车场等,会云桥附近马路市场混乱、文峰小区不规范经营等等一系列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以上成绩都得益于都匀市以全省上下积极开展“整脏治乱专项行动为契机,紧紧围绕“八个一”工程和“把都匀打造成人们向往的休闲度假胜地、建成贵州南部中心城市、大西南出海通道上明珠城市”城市定位,全市努力工作的具体体现。

领导重视,措施有力

2007年以来,市委常委会议和市政府市长办公会议多次专题会议研究,其中4月30日和10月23日,州委常委、市委书记高金林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议,认真分析了我市“整脏治乱”工作形势,要求全市党政领导干部要通过“整脏治乱”工作的开展提高认识,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打牢基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切实将“整脏治乱”工作与把都匀建设成为西南出海通道上的明珠城市结合起来。5月8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胡晓剑主持召开市政府专题会议,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整脏治乱”工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重点抓好厕所、车站、集贸市场、城乡结合部、多头管理部位、占道经营等“整治”工作,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

都匀市已将“整脏治乱”工作列入市委市政府对乡镇、办事处和市直部门年终综合目标考核内容之一,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将“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盘子,从制度和经费上予以保证。

领导靠前指挥,部门齐抓共管

一年来,市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协调解决市民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州委常委、市委书记、市“整脏治乱”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组长高金林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杨柳街镇剑江河源头现场办公协调处理市民关心的剑江河水污染问题。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整脏治乱”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胡晓剑率相关部门负责人到育英巷市场,就涉及环境“脏乱差”问题进行现场办公,督促有关部门限期整改。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市“整脏治乱”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谷华率相关部门负责人与省高速公路管理局都匀管理处、省公安厅贵新交警三大队等单位一起对辖区高速路段农民非法设置加水点进行集中整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周志龙、市“整脏治乱”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副组长等市政府领导针对场天市场脏乱、城市客运车辆乱停乱行乱靠等问题进行现场办公处理。

为进一步提高整治工作成效,市委书记高金林、市人大主任吴建成、市长胡晓剑、市政协主席刘光乾等四家班子主要领导带队,市整治领导小组对全市2007年度“整脏治乱”专项行动工作目标进行认真考核。目前,都匀市已初步考评出了2007年度“整脏治乱”工作前三名和后三名,即将提请市委常委会议讨论通过予以奖惩。

市人大常委会和市政协积极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城乡对“整脏治乱”工作开展调研、监督,提出许多宝贵建议和意见。由于有了市四家班子领导率先垂范深入一线指挥,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市全市“整脏治乱”工作取得明显效果。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缓解城区交通压力,借助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和都匀火车站搬迁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家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的政策,都匀市先后筹资2.21亿多元新建、拓宽改造了剑江北路(客车站至会云桥)、环城东路、文峰路、民族路、新华路、开发区山大道等12条城市道路;筹资1.18亿多元在建城市污水处理厂1个;投资1200多万元在城区主要街道、社区等处安装城市监控系统,对违反城市交通秩序、社会治安及不文明行为等进行监控和温馨提示;投资116.5万元,新建公厕4座改建水冲式公厕24座;投资112万元,新建、改建垃圾中转站3个、垃圾池11个;新建改造独立式水冲式公厕40个,规划垃圾处理场2个(其中医疗废物处理场正在建);投资298.2万元,建成城区主干道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公交候车廊30个;投资373.9万元,完成食汇街、百子桥、文峰长廊、水上体育中心、河滨路等路段灯饰安装,打造了“十里匀城看剑江”的亮丽旅游景观;投资324万元更新淘汰了部分城市陈旧的公交客车,以提升了城市新形象;投资65万元对西山、东山、文峰园等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投资103万元对育英巷市场排水系统、道路、路灯及周边环境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整治;拨出专款20多万元用于“整脏治乱”专项活动及组建10多人的专业清理队伍对城区“野广告”进行清理;投资3万多元新增道路临时停车点19处530个泊车位。

同时,全市各乡镇办事处也积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加大了基础设施投入,如小围寨办事处投入经费11万多元对大河度假区、乡村公路、社区院落等道路、公厕、垃圾池进行维修处理。文峰办事处就市民反映庆云宫、文峰小区、育英巷市场等环境“脏乱差”等问题,积极投入人力财力与城管、公用和环保等相关单位协调妥善解决了多年遗留的老问题。墨冲镇筹资30万元建设垃圾中转站、公厕、垃圾箱、街道绿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聘请清洁工。坝固镇筹资3万多元维修街道路灯、清理排污沟渠、绿化街心花园及聘请清洁工等。杨柳街镇筹资3.5万元清理暴露垃圾、河道、建设垃圾池等。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都匀市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费达3亿多元。通过对改造道路、配置绿化、亮丽、环卫等基础设施,改变了城市的落后面貌,营造了良好的人居环境。

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整治成果

今年,都匀市建立了“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的“九大长效管理机制”(即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门前“三包”责任管理机制;建立废旧物品管理机制;建立“白色”垃圾限制使用管理机制;健全和完善客运车辆管理机制;建立旧居民区管理机制;建立健全禁止横穿马路、乱丢杂物等不文明行为管理机制;建立环卫费收取管理机制;建立乡镇环境“整治”工作机制;建立“整治”工作考核机制),打好三个战役(即拆除违章建筑;实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整脏治乱”宣传教育工作),搞好两个调研(即对部门职能下放办事处、社区试点情况进行调研;对如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进行调研)。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把“整脏治乱”当作一项“民心工程”来抓,确保了“整脏治乱”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和进一步巩固整治成果。

为查找和整治“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市整治督查组通过明查和暗访等方式对占道经营、占道修车租车、乡镇所在地、高等级公路和国道、省道沿线、旅游景区景点、城郊结合部等进行了重点专项督促检查。

州市联合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军人、学生集中对黔桂铁路沿线、剑江河及小河河道、排污渠、绿化带等地的垃圾进行彻底清除,使城区铁路、河道、小街小巷等地的卫生死角得到了彻底清除。

同时,为加大督查力度,都匀市聘请了10名热心群众为“整脏治乱”工作评议员,对全市各乡镇(办事处)及驻匀各单位进行督查。发现“脏乱”问题,直接向所在地“整治”办反映,市“整脏治乱”领导小组每年对群众评议员的工作进行一次考核评比,对工作表现出色的群众评议员适当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

针对政府及政法系统等相关部门的个别车辆驾驶人常以“执行紧急公务”为托词,随意在道路上乱停乱放,极大影响了全市道路交通秩序,损害了国家工作机关良好形象。为此,交警根据市“整脏治乱”工作精神,对“特权”车辆交通违法行为进行专项整治,要求特种车辆确为“执行紧急公务”需临时占道停车时要开启警灯。对乱停乱放的“特权”车辆一律进行处罚,同时将违法行为抄报给主管部门或通过新闻媒体给予曝光。经过整治,交通环境得到了改善。

全市各部门各乡镇对宾馆、饭店、旅游接待点、旅游景点和景区、贵新公路沿线公厕和各部门、乡镇办事处的公厕进行集中“整治”,对设施不全、破旧简陋、无水冲洗的厕所进行改造,确保公厕以及周边环境状况改善。

小围寨办事处针对大河农家乐旅游环境“脏乱差”的现象,制定了整治方案,着重从完善景区垃圾池等相关配套设施、拆除违章建筑及简易厕所、清运垃圾、与经营户签订环境“三包”责任书和建立“村民自治”的长效管理机制等方面进行整改,设立举报电话,接受群众监督,从而形成组织监管与群众监督并行互补的新格局。坝固镇明确整治工作重点,与相关单位、经营业主及村组签订责任书,加强和建立集镇环境、车辆、摊点长效管理机制,对整治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和诫勉谈话。墨冲镇建立有可操作性的“整脏治乱”长效机制。把集贸市场、肉市和餐饮店作为重点整治区域,通过“整脏治乱”的制度和长期坚持,镇容镇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杨柳街镇对集贸市场及公路边门面乱搭乱建摆摊设点进行清理整顿,同时对沿街沿公路等地的乱搭乱建行为予以整治。

按照“属地管理、属地责任制”原则,都匀市将“野广告”整治工作纳入长效管理,建立了专业队伍,每年投入20多万元,重点开展集中整治,设置了20多个“便民广告信息栏”,公布了举报电话;城管、公安和工商等部门联合电信、移动、联通、铁通和网通等单位,在取证调查核实的基础上,对都匀地区800多户乱张贴非法广告业主电话进行了停机处理。公安、城管等部门也加入“野广告”专项整治中,加大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打击一起,专业队伍加大清理工作力度。目前,都匀地区主要街道清除率达95%以上,社区、楼院清除率达90%以上,基本达到了“野广告”不露天、不过夜,无二次污染的效果。

为充分发挥中小学生在“整脏治乱”工作中主力军作用,都匀市积极开展“万名学生迎奥运、整脏治乱、小手牵大手”、“保护母亲河,美化家园你我同行”等大型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市区16所中小学近万名学生参加到活动中,在市区设立文明卫生监督岗,组织少先队员、青年团员和社会志愿者清理河道两岸垃圾、创建“少先队文明示范街”等活动;在市区开展收集废旧物品活动,并将回收销售款项用于制绿色布购物袋,发放到各家庭,倡议市民从我做起,人人动手,营造健康文明、卫生有序的生活环境。

整合社会力量开展投入“整脏治乱”。经过集中培训,精心挑选了由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干部、综治协勤员和“4050”人员以及爱卫办管理的市容卫生监督员等组成的共400多人的“整脏治乱”社会监督员队伍,按照“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工作要求,将“整脏治乱”监督工作落实到了最小单元。从“4050”人员中选出一批有能力、责任心强的人担任“居民楼长”。该“居民楼长”服从所在辖区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的统一管理,加强组织纪律,认真履行“整脏治乱”、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等相关工作职责,及时与办事处、社区居委会沟通解决本居民楼区域的“脏乱差”问题,与居民共同维护整洁有序卫生环境。

都匀市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网络、户外广告、大型电子显示屏、社区宣传栏、黑板报等为主要阵地,做好宣传动员,在新闻媒体刊发《投身“整脏治乱”建设美好家园——告全体市民书》,在《黔南日报》开辟《“整脏治乱”都匀在行动》专栏,不断刊发整脏治乱工作文章,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追踪报道,对“脏乱差”现象进行曝光。据不完全统计全年在《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黔南日报》、黔南电视台、都匀新闻网等各级媒体刊发相关文章200多篇(含图片),编写《工作简报》50期。积极开展“文明单位”、“文明公民”等创建评选,对广大市民和窗口服务行业从业人员进行都匀市民“十不”行为规范、“都匀市民文明公约”文明礼仪教育实践等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整体素质,倡导全社会参与“整脏治乱”工作。

全市各单位积极开展了以“八个一”工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广大干部职工对如何开展“八个一”工程和做好“整脏治乱”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此系列活动的开展,共带动上万人次市民参与“整脏治乱”专项行动。

目前,都匀市按照“整脏治乱”专项行动精神,协调有关单位部门履行职能,重点在“建立九大长效机制”、打好“三个战役”、搞好“两个调研”等方面下功夫。建立市“整脏治乱”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实施“整脏治乱”专项行动问责制度。对各单位各部门在“整脏治乱”工作存在的突出问题,视不同情况先下发《整改通知书》、《督查通报》、《整改令》、《督查令》、《告诫令》等。对工作不力者,将由组织、纪检部门予以问责。

同时,成立基础设施规划督查领导小组,抓好落实市场(早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夜市市场、废旧物市场、煤炭市场等)、市政设施(垃圾转运站、公厕、停车场)和社区活动场地的规划建设。成立违法建筑拆除领导小组,对违法建设和乱搭乱建认真清理,并依法拆除,在乡镇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改造公厕、排污沟、垃圾池等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及完善。

通过一年努力,都匀市基本实现了全市街道辖区、乡镇集镇周边和城郊结合部环境卫生与交通秩序发生了明显改变,主要交通干线和旅游线路过境乡镇、村寨可视范围内白天无暴露垃圾;交通沿线收费站、加油站、生活服务区环境整洁,公共厕所卫生清洁;主要旅游景区(点)文明有序,群众对整治成效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塑造了匀城整洁卫生、管理规范、秩序井然、环境优美的文明形象,“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城市”、“贵州省文明城市”等荣誉成果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