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时间:2022-04-05 05:44:00

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为把学书记提出的科学发展观不断引向深入,帮助读者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理论局组织编写了《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本报(《深圳特区报》)特辟专栏,邀请我市(深圳)社科理论界部分专家学者谈谈他们学习《读本》的体会。

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深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汪开国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入分析我国的经济社会现状,正确判断国际形势发展的趋势,提出并逐步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有人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的应急措施。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最近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对这个问题有了明确论述,《读本》认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关于发展问题,我们经历了一个较为曲折的过程。新中国建立后,我们以饱满的激情和热情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不仅迅速恢复了因战争影响濒临崩溃的国民经济,而且逐步建立较为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但是,由于指导思想的偏离,经济建设没能始终作为我们工作的中心和主线,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曾盛行一时。特别是“”,对经济建设造成重大冲击,耽误了十多年的发展时间,错过了许多发展机遇。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纠正了过去“左”的做法,把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党的基本路线。改革开放以来的二十多年,是我国发展最快的时期,是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但是这个时期也开始出现过分看重GDP、过分看重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规模,直接导致了资源消耗过大、环境破坏严重、老百姓富而有忧等社会问题。这些情况说明,我国的高速发展是以资源的高消耗为代价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需要大发展,但绝不是“掠夺”式的发展。

经过多年的实践,特别是经过惨痛的教训,我们对中国的发展问题逐步有了清醒的认识,这就是科学发展观。因此,科学发展观绝不是阶段性的工作和权宜之计,而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那么,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的“发展”呢?《读本》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认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指导新阶段中国发展的科学理论

深圳市社科院院长乐正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党的发展视野进一步拓展,发展思想进一步深化,发展理论进一步完善,形成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是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发展的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20世纪80年代,当中国人均GDP只有300多美元的时候,社会生产力还非常落后,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当贫乏,与世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相差极大。在这样的发展阶段,邓小平同志拨乱反正,果敢地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的英明论断,把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到改革开放、发展经济、解放生产力上来。实践证明,当年的这一历史性转折,给中国的现代化注入了无穷的动力,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无限生机。中国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持续发展,中国的综合国力空前增强,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大飞跃,中国的国际地位有了举世公认的提升。现在全世界都在关注中国的发展成就,研究中国的发展理论,赞叹中国人的发展智慧。

但是,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发展也面临一系列严峻的问题。在推进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在一些地方,人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社会事业的同步发展,社会公平的有效实现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使我们的发展出现明显的非均衡态势。具体表现在中国的经济增长持续高速发展、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物质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的前提下,一些地方把“发展是硬道理”片面理解为经济增长是硬道理,GDP是硬道理,而忽略了人民对发展的广泛需求,忽略了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结果造成一些领域出现了社会发展失衡、社会差距失控、社会公平失灵和生态环境失调的严峻形势。因此,我们应该理性地分析当前的发展形势,正视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克服片面追求GDP和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理念和政绩观,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发展的各个领域,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新阶段中国发展的“硬道理”。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在深刻分析并把握我国现阶段发展特征,科学总结我国发展实践,理性判断当前世界发展趋势,积极汲取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借鉴国外发展理论有益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深刻反映了全党对中国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新思考和新要求。科学发展观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把以人为本作为发展的核心,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发展的基本要求,纠正了一些人对发展的认识偏差,进一步完整地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什么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对于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来说,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回答了人们对未来中国的发展之路该如何走的大是大非问题。因此,科学发展观不仅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而且也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

最近出版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为我们学习理解科学发展观的意义、内涵和实践方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辅导材料,我们应该认真研读,细心领会,把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全党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富有创新精神的特区人,更要以此为动力,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用发展创新的眼光,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特区发展的各个领域,使之成为推进特区创新事业的指导思想和强大动力。新近成立的深圳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将积极推进科学发展观在深圳经济特区的学习研究和宣传,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分析特区发展中面临的各种问题,克服“四个难以为继”的发展瓶颈,树立新资源观,提出解决发展难题的思路和办法。我们将围绕和谐深圳、效益深圳和国际化城市建设的目标,围绕推进自主创新、发展循环经济的“十一五”规划要求,努力探索特区在紧约束条件下发展的新模式新思路,把经济特区的创新发展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人的主体地位的彰显

深圳市委宣传部黄发玉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是一种历史观,也是一种价值观,它使人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这是科学发展观与传统的、非科学的发展观的本质区别所在。

作为一种历史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它所回答的是发展动力和机制问题。经济社会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谁是活动的实践主体?是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因此,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营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尊重个体差异,尊重个人权利,促进社会公平。只有这样,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才能迸发出来,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涌现出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才会保持生生不息的活力。科学发展观强调以人为本,强调发展要依靠人民,从根本上解决了发展的动力和机制问题。

作为一种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它所回答的是发展的目的和意义问题。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价值理性为主导的发展模式、文明模式,它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的价值主体,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道德理想。于是,人成为发展的目的,而不是手段,人的价值得到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得到彰显。正因为人是发展的目的和意义所在,因此必须根据人的需要来决定经济社会的发展。人的需要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经济社会必须全面发展和全面进步,这样才能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前提和条件;没有经济社会全面、协调的发展,没有建立起一个和谐社会,人的全面发展也就失去了基础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发展既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需要,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又着眼于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以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地回答了发展的目标和意义问题,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目标与发展手段、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社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辩证统一。

历史观与价值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承认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就是承认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作为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创造者的主体地位,实际上也就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同样,承认人民群众的价值主体地位,就是承认人民群众而不仅仅是少数人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享受者,也就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也就是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实践主体地位。如果发展不是依靠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实践主体),发展就失去了动力,发展就失去了源泉;如果发展不是为了人民群众(作为发展的价值主体),发展的成果没有或很少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享受,那么发展依靠人民群众也就失去了基础,发展本身也就失去了意义。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靠谁发展”和“为谁发展”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和价值观的丰富与发展,它使人的主体性得到了升华与高扬,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和人文关怀,同时也为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