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党员潜能增强组织活力

时间:2022-07-14 11:33:00

发掘党员潜能增强组织活力

如何发挥好党员的“双带”作用,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全面推进农村小康进程,已成为当前各级党委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近年来,余庆县松烟镇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大力加强农村党建工作,将一批党性好、能力强、有特长的国家干部党员“按需分配”到农村党小组,参加组织生活,带头和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有效地发挥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和活力。

一、基本情况

松烟镇地处湄潭、凤冈、余庆三县结合部,省道204线横贯全境,粮、烟、猪等产业优势明显。全镇有国土面积136.6平方千米,辖8个村(社区)30707人。村(社区)有8个党支部、49个党小组、618名农民党员。目前,全镇到村工作的国家干部党员37人,平均年龄28岁,中专以上学历达100%,具有畜牧水产、植保、计算机等专业知识的达96.4%。

二、主要做法

1、合理划分小组,民主举荐组长。根据农民党员住居范围,从“方便活动开展、切实发挥示范作用”出发,以每3至20名党员为一个党小组,将全镇618名农民党员按片划为49个党小组。同时通过党员自荐和党小组成员推荐的方式,把党员流通能手、科技能手和致富能手选为组长,主持开展党小组工作。

2、按需分配党员,增强带动能力。针对一些党小组党员年龄偏大、素质偏低、双带能力偏弱的实际问题,将37名到村工作的党员国家干部“按需”进行再分配,即结合国家干部党员的专业特长及所在支部,按农村党小组的需要进行分配。如新台村官田党小组中缺少烤烟专业人才,就把熟悉烤烟生产的党员干部马腾编入该组,今年带领9名农民党员发展烤烟102亩,实现户均收入2万余元。

3、探索有效载体,营造浓厚氛围。为增强国家干部党员在党小组的示范效应,全镇以“学、带、帮、争”为载体,营造起学党员、做党员、争先进的浓厚氛围。“学”,即以党小组为单位,组织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农业适用技术等知识;“带”,即带领贫困党员发展适宜产业,实现增产增收目的;“帮”,即每名国家干部党员每年完成1至3名青年农民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任务;“争”,即争创先进党小组、争当优秀共产党员。

4、建立健全制度,合理考核党员。为合理考核干部党员业绩,调动在农村党小组开展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管理的长效机制,松烟镇各村(社区)党支部结合实际,分别建立和完善了国家干部党员年度目标考核、作风监督等系列制度。实行业绩与福利挂钩,平时检查与年终考核结合的办法,对党小组评议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国家干部党员适当给予经济奖励;对作风漂浮、示范作用发挥较差的进行批评教育,降低福利标准。

三、取得成效

1、农民党员素质得到提升。目前,全镇49名党小组组长中,有24人获县级“绿色证书”,占48.5%;在618名农民党员中,35岁以下的有328人,掌握1至2门专业技能的有220人,具有高中、中专学历的有96名,分别占53%、35.5%和占15.5%。整体素质的提升使农民党员接收新技术能力得到增强,知识转化得到加速,为实现党员带领农民致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党员示范作用得到发挥。全镇37名国家干部党员所在党小组带动农民发展烤烟、辣椒、生猪养殖等规模产业24个,38名贫困党员实现脱贫,153个农民家庭突破年收入2万元目标。今年,三字坝党小组毛国贞等6名农民党员在“四在农家”示范点创建活动中,集资1200余元、投劳20余个,砌石栏护古树,被当地群众称为村寨生态环境保护的典型代表。

3、基层执政能力得到提高。国家干部党员的编入,为农村党小组带去了党的富民政策和农业适用技术,带动了地方产业发展,使广大农民身边有了学习的榜样。一些农民说,原来村民“自种自收不求你,不偷不摸不怕你,吆五喝六不理你,惹着咱了就告你”;现在身边党员成了引路人、热心人和贴心人。据统计,2004年松烟镇就有96名青年农民申请入党,32名被培养成预备党员,14名党员能手进入村支两委班子。

4、村级集体经济得到壮大。松烟镇通过发放财政贴息贷款、提供小额信贷方式,鼓励和支持国家干部党员领办示范基地,形成“干部党员+经济实体+农户”、“能人党员+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提高了服务农业产业化能力,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目前,全镇干部党员成功领办产业示范基地15个、经济实体4个、专业技术协会7个,培养农村经纪人223名,村级经济积累达94.4万元,比2002年增长26.2%。

5、农民增收致富得到促进。农村党小组中的党员国家干部用实际行动领着农民干、帮着大家赚,使一批优势产业得到巩固提升,一些“后进组”成了“小康寨”。近三年来,全镇有886名农民在党员的示范和带动下,掌握水稻免耕、烟叶烘烤、生猪饲养等农业适用新技术,1124户农民从粮、油、烟、畜等传统产业逐步扩大水果、蔬菜的种植面积,284户农民成为流通致富能手。2004年末,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80元。

四、几点启示

1、党员素质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农村基层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团结带领群众建设小康社会的战斗堡垒。松烟镇始终坚持把党员培养摆在党建工作的重要位置,采取组织参加党校培训、有意识地交任务、压担子等措施,培养了一批靠得住、有本事、具有农村适用技术特长的年轻干部党员,为党员更好地发挥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的作用,增强服务“三农”能力,筑牢了基础。

2、创新机制是关键。提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走机制创新之路,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中,松烟镇根据“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把专业知识强的国家干部党员“按需分配”到农村党小组,采取一名干部党员带一个党小组,一个党小组带一个村寨的做法,充分发掘干部党员潜能,激活了农村党员工作热情,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

3、制度建设是保障。规范有序的组织领导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保证,完备的运行制度是建立这种组织领导机制的有效途径。结合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松烟镇各村(社区)党支部根据实际订立制度,把国家干部党员的德、能、勤、绩、廉情况与干部年终福利挂钩,与党小组评议和组织评议结合,促使国家干部党员始终保持弓满弦紧的态势,增强了带领农民致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和谐了干群关系。

4、农民增收是目的。农民增收致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业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农村基层组织凝聚民心的物质基础。入驻农村党小组的干部党员,采取读书演讲、基地示范、远程教育、互动式培训等形式,不断延伸农民党员学习培训的手臂,增强农村党员干部的“造血”功能,使他们成为运用科技的“示范人”,发展经济的“规划人”,项目基地的“领办人”,产品营销的“经纪人”,生产经营的“服务人”和利益风险的“保护人”,为产业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人才保证,促进了农民致富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