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顺农村两委关系

时间:2022-07-11 05:30:00

理顺农村两委关系

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已经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农村各种利益关系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第五届村民委员会直选以来,一些地方由于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不够深入,对村“两委”职责认识不清,村务工作运作不规范,出现了村“两委”关系不协调的问题。部分村委会干部片面理解“村民自治”的内涵,不能自觉服从村党支部的领导。少数村党支部不尊重村委会的法律地位,家长意识严重,工作上大包大揽,搞“一言堂”,伤害了村委会干部的工作积极性。这一矛盾和问题导致农村“两委”关系紧张,直接削弱了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影响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程。深入推行“一制三化”工作机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行之有效的途径和办法。

一、正确理解和把握“一制三化”工作机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一制三化”即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在推行过程中,必须正确理解其科学内涵,准确把握其主要特点和要求。

第一,坚持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其实质是突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明确党支部与村委会是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强化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村党支部应定期研究村委会工作,认真分析村民自治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帮助村委会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定期组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通报重大村务事项,听取意见,统一思想,为村委会顺利开展工作创造良好环境。村党支部成员,特别是党支部书记,要增强法制观念,自觉支持村委会依法履行职责,调动和发挥村委会的积极性。村委会要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工作,重大事项提前向村党支部请示报告,党支部组织并主持“两委”联席会议。村党支部对村委会实施领导,不是搞“家长制”、“一言堂”,更不是村支部书记一个人说了算,也不能包办代替村委会工作。村党支部和村委会要履行各自职责,形成工作合力。

第二,明确工作职责目标,推进支部工作规范化。实现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就是要明确新时期村党支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重点,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领导能力和决策水平。在具体工作中,村党支部要切实履行以下职责。一是坚决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团结凝聚党员、群众,齐心协力,艰苦奋斗,积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深入推进农村小康建设,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二是讨论决定重大村务事项,对村级财务进行审核把关,对农业结构调整、集体经济发展、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精神文明等重点工作进行决策,组织协调村委会等村级组织抓好落实,促进本村两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三是搞好对村组干部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加强村组干部的经常性教育,组织好学习培训。对村组干部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进行考核,切实强化监督。四是健全和坚持组织生活制度。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加强对党员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做好发展党员工作,为农村基层党组织增添活力。农村党支部成员,应努力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积极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运用民主、法制、示范的方法开展工作,密切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三,保证村民民主权利,推进村民自治法制化。村民自治法制化,其实质是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办事的前提下,有领导、有秩序、有步骤地扩大农村基层民主,保证村民行使民主权利,依法管理村务。一要实行民主选举。依照《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组织村民直接选举村委会成员,保证村民依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体现村民自己的意愿。二要实行民主决策。凡涉及村级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村级财务预决算、村政发展规划、村内兴办公益事业、新上建设项目以及关系村民利益的大事,都必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提交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讨论通过。三要实行民主管理。组织和发动村民,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或《村民自治章程》,让村民和村干部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应当明确,推行村民自治,必须把坚持党的领导、依法办事、发扬民主统一起来,做到在党的领导下实现农民当家作主;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进行依法自治,不能认为自治就可以为所欲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村党支部、村委会要认真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凡涉及村民利益的事项,要由村民民主决策,把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本要求落到实处。

第四,拓宽监督渠道,推进民主监督程序化。民主监督程序化,其实质是扩大基层民主,调动村民参与村务的积极性,对村干部和村务工作实施有效监督。在监督内容上,要把重大村务、财务和村干部施政行为作为监督的重点,对村级财务收支情况、重大村务决策、执行情况以及村干部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监督。在监督渠道上,积极推进以财务公开为重点的村务公开,定期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民主议政,落实党支部、村委会通报工作制度,接受村民质询,答复村民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坚持民主评议村干部,定期对村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进行评议,对工作不称职、群众不满意的,要按有关程序进行调整。在监督程序上,要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监督,重大村务决策前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重大决策必须经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村民会议讨论通过,决策后对执行情况及时进行跟踪监督。

“一制三化”具有三个明显特点:一是必然性。坚持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和村民自治“两个不动摇”,决定了建立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是现实的必然选择。二是法治性。“一制三化”以《中国共产党农村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为主要依据,体现了法治精神,不仅对解决“两委”关系,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作用,而且是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带动整个农村工作的重要方法。三是实践性。“一制三化”通过试点和推广,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对规范农村“两委”职责,改善“两委”关系,推动农村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二、充分认识推行“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大意义

推行“一制三化”,是贯彻落实“一例”、“一法”的具体步骤,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举措。

第一,推行“一制三化”是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基础的现实需要。随着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和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农村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其中一个突出矛盾,就是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不适应农业发展新阶段工作任务的需要。有的带领农民群众调整结构、发展经济的能力不强,办法不多,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广大党员、群众中的威信。有的统揽全局、驾驭班子的能力不强,在村级组织中形不成领导核心,弱化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一制三化”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出发,把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放在首位,突出党支部的领导核心地位,全面规范党支部领导下的村务运作体系。深入推行“一制三化”,对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必将产生深远影响。

第二,推行“一制三化”是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客观要求。近年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从推行村务公开入手,逐步向系统、规范、配套推进的方向发展,初步建立了村级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项制度,村民自治的规范程度有了明显提高。随着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加快,村民民主意识的增强,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和制度建设。“一制三化”把村民自治和民主监督作为重要内容,以制度的形式巩固下来。推行“一制三化”,是深入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大步骤,可为广大农民群众真正行使当家作主权利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第三,推行“一制三化”是建立新时期农村基层管理新体制的成功实践。党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是农村基层管理体制的基本模式。“一制三化”着眼于建立科学规范的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在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的前提下,把党支部工作、村民自治、民主监督有机地融于一个制度体系,进一步明确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等村级组织的地位、职责、作用,对广大农民群众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村务活动的主要内容、程序、渠道和方式方法,都作了系统、具体的规定,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实效性。

第四,推行“一制三化”是巩固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成果的重要内容。“一制三化”包含了村级干部的选拔任用、教育培训、管理监督等方面,这也是运用学教活动成功经验,抓好农村干部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同时,认真落实“一制三化”工作机制,必将使村级干部的领导水平、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从而为巩固和扩大学教活动成果创造必要条件。大力推广“一制三化”经验,对于巩固学教活动成果,建立和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常抓不懈的机制,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采取有效措施,把“一制三化”工作机制真正落到实处

1、推行“一制三化”必须选好配强党支部班子。村党支部是村级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切实把村党支部建设好,既是“一制三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行“一制三化”的先决条件。要把党支部班子选好配强,必须大力推行“两推一选”方式。实践证明,采用“两推一选”方式选任党支部成员,大大拓宽了民主渠道,充分体现了多数党员群众的意愿,提高了支部班子的威信,为有效发挥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奠定了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把“两推一选”作为推行“一制三化”的必要环节和重要基础来抓。今后党支部换届或对支部成员进行调整,凡条件成熟的地方,都要采取“两推一选”的方式,真正把党员和群众公认的优秀党员选拔上来。要注重培养后备干部。村级领导班子后继乏人是当前农村基层组织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要着眼于村级组织的长远规划,及早发现和培养接班人。要扩大选人渠道,把那些政治素质好、具有一定文化科技知识、懂得经营管理的回乡知识青年、退伍军人、乡镇企业骨干以及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的优秀党员纳入视野,重点加以培养,尽快提高他们的素质,逐步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为提高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的整体水平奠定基础。

2、推行“一制三化”必须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高低,是农村各项事业兴衰成败的关键。农村干部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与时俱进,进一步更新知识,提高素质,增强本领。要深入实施“素质工程”。集中抓好党的十六大精神专题培训,采取各种形式,组织农村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六大精神,引导广大基层干部把思想统一到十六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小康建设上来。开展经常性思想政治教育,有计划地组织乡、村干部深入进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基层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坚持对新任农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任职资格培训,对换届后新上任的村委会主任进行岗位素质培训,提高他们适应岗位工作的能力和素质;对乡、村干部进行专业素质培训,提高他们带领群众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领导农村经济工作的能力;鼓励农村干部参加农函大、农广校、各级党校大中专学历教育,有条件的地方搞好选送40岁以下、具有初、高中学历的村“两委”班子成员或后备干部到普通高校进行正规化教育的试点工作和应、往届大中专毕业生到村任职的试点工作。

3、推行“一制三化”必须抓好制度建设。推行“一制三化”工作机制,需要紧紧围绕党支部工作规范化、村民自治法制化、民主监督程序化的各个环节,建立健全村级党务、村务的决策、管理、监督等各项制度,形成规范的制度体系,用制度来保证“一制三化”工作机制的有效运行。围绕推进党支部工作规范化,要建立健全民主生活会、支委会、党员大会、两委联席会、财务审批、村委会重大事项向党支部请示报告等项制度;围绕推进村民自治法制化,建立健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村民管理和村务工作等项制度;围绕推进民主监督程序化,建立健全村务公开、民主议政日、民主评议村干部等项制度。抓好制度建设重在落实,乡镇党委要加强检查和监督,确保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

4、推行“一制三化”必须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纳入整个农村经济的大局中去考虑,纳入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采取多种形式。如利用资源优势,对荒山、荒滩、荒沟、荒坡等闲置地进行集体开发、承包经营,收取合理的承包费;以承包、租赁、拍卖和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对集体企业进行改组改造,盘活集体资产,增加经济效益;围绕农产品加工和市场销售,兴办行业协会、营销市场等合作经济服务组织,通过有偿服务增强集体经济实力;以土地、厂房、设备、资金、技术等入股个体私营企业,兴办新的股份制经济实体,寻求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对集体土地或农民粗放经营的土地进行合理流转,适当向种田能手集中,收回来返租倒包,增加集体收入。发展集体经济既是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创造有利条件,形成工作合力,促进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