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销社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时间:2022-04-10 04:48:00

导语:供销社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一文来源于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若需要原创文章可咨询客服老师,欢迎参考。

供销社学习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供销系统大力加强班子和队伍建设,强力推进基层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扎实构建反腐倡廉体系,努力探索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队伍的综合素质有了新的提高,为“三农”服务有了新的进展,各项工作取得新的业绩。

一、基本情况

*县供销社党委班子有6人组成,整合后下辖5个党支部,现有正式党员120名,预备党员3名。其中:在岗党员21名,占党员总数的17.5%,企业退休党员36名,占党员总数的30%,下岗失业党员63名,占党员总数的52.5%。供销社理事会班子有7人组成,下辖5个职能办公室,现有在册职工22人,其中:在岗人员15人,内退5人,病休2人。

二、主要做法

(一)健全组织。县社党委把创建“五好”党组织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了基层党组织工作议事机制。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委会,研究党组织建设工作。制定了《供销社党组织建设五年规划》和党建工作年度计划,调整了供销社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党建及各项责任书任务分工,按照限时制的要求,落实主抓党建工作具体人员的完成时限。建立和完善了分级负责目标管理责任机制,年初与各基层党支部签订了《党组织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并制定考核细则,明确责任,层层抓落实,做到半年有检查,年终自查自验,考核结果及时通报并与责任人工资挂钩。同时,调整了工会、妇女组织,落实了经费,从组织上保证了党建工作和群团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加强领导班子和以党支部为核心的组织建设。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健全和完善领导班子重大问题议事制度,规范党委会议议事决策程序,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班子成员之间经常沟通交流,团结协调,建立了机关干部考核制度。按照“五好”和机关“七强”党组织的要求,对各基层党支部进行分类排队,完善制度,制定考核管理办法。巩固和完善县社机关“七强”党支部的创建成果,对后进党支部建立党委成员联系制度,帮助其转化。切实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按照“行业就近、地域相邻、便于开展活动、便于党员教育管理”原则,吸收宁夏汇丰农资有限公司加入供销社,成立党支部,实现了供销社在非公有制企业中抓党建工作新突破。深入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每逢重大节日,党委都拿出资金进行慰问。三年来,县社党委共拿出资金21042元,慰问了136名下岗职工和身份置换的老党员。在开展向四川汶川地震受灾捐款活动中,全系统党员干部职工先后3次捐款7250元,表达了供销社的关爱之情。认真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邀请农技人员深入到包扶困难户家中,讲授蔬菜种植、施肥等田间管理技术,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三年来,投入包村扶持帮困资金31200元。

(三)狠抓队伍素质建设。县社党委以加强和改进领导班子及干部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加大了党员干部素质建设和教育培训力度。制定了《供销社干部理论学习培训计划》、《供销社党委中心理论组学习计划》和《供销社干部工作、学习、考勤、考核制度》。强化政治理论和业务培训,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各部门举办的法律法规及业务知识培训班。坚持党委中心理论组学习制度,结合工作实际撰写心得体会,每周一、五集中学习不少于2小时。积极开展电化教育工作,按时播放党员电教片,党员受教育面达95%。认真落实“”制度,利用县社党委党校阵地举办党员轮训,县社领导干部亲自授党课,95%以上的党员接受了党课教育。同时,创新党建工作内容,引导和培育身份置换下岗党员实现再就业,涌现了身份置换党员李晓华、张兆孝、关世和等下岗带头创业先进典型。供销社通过典型引路、提供创业信息,鼓励支持全系统身份置换下岗职工再就业,推动了供销社党建工作向纵深发展。全系统已身份置换下岗职工614人,再就业308人,占50.2%。

(四)发挥阵地作用。一是加强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对县社党委党校和电教站建设。根据行业特点,及时调整党组织布局,将现有的7个党支部,调整合并为5个党支部,建全组织。二是切实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注重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发展和培养入党积极分子,现已接收预备党员3名,并组建成立了“宁夏汇丰农资有限公司党支部”,强化了新组建党支部的阵地建设,各项制度上墙。三是切实做好党员管理、党员组织关系接转和发展党员工作。按规定收缴并上缴党费,及时报送组工信息、各种表格及文件。制定党员发展三年规划和年度档案,坚持发展党员公示制度,严把党员“入口关”,按规定程序发展党员。四是坚持党务、社务公开制度,扎实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县社党委对重大决定事项、各项费用开支、改制前历史遗留问题、人事调整、重大活动等职工关心的问题,每季度公开一次,接受职工监督,增强了工作透明度。

三、存在问题

通过调研及面上情况分析,我们感到目前全系统在队伍建设等方面还存有薄弱环节和不足之处。

一是机关性质不明,个人身份不清,编制问题没有解决。现有领导干部都是2005年以来由县委政府任命、以公务员身份从行政单位调入的,供销社机关没有编制,领导干部没有身份,与新体制下承担的工作任务明显不相适应,在分配方面与现行公务员制度产生碰撞。这次公务员工改及津补贴规范后,矛盾更凸显。

二是现行体制下班子建设还存在瓶颈,特别是领导干部跨部门横向交流难度大,供销系统干部内外交流使用渠道不通。县社机关干部职工轮岗交流力度不够,尚未形成制度化。

三是基层组织建设发展不平衡,有的支部存在硬件建设与实际需要不尽相宜的现象。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探讨如何适应下岗、退休党员在管理体制上的新思路。

四是人员结构和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优化。供销社企业改制工作完成后,机关22人,平均年龄48.3岁,人员结构老化,已不适应工作需要,亟待招录调整充实。

五是构筑廉政建设体系需加强。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干干净净,正确运用权力,想事、谋事、干事。

六是考核体系有待强化优化。有的考核只限于对领导班子述职述廉,考核内容只限定性指标,定量不够,还存在重过程、轻结果的现象。

四、对策建议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程中,下一步,应坚定不移地继续重视和加强全系统队伍建设。

(一)更为注重基础建设。按照强化管理的要求,要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推行量化管理,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促进社机关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使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攀上新高度。建议学习借鉴毗邻单位考核好的经验与做法,在现有基础上,探索构建既有定性指标,更要有定量指标的综合考核指标体系,充分发挥考核的奖惩作用,调动各方面工作积极性。

(二)高度注重班子建设。不断推进班子建设,创造必要的条件,建立严格的领导班子成员及社机关干部轮岗交流机制。鼓励竞争上岗。通过班子建设的加强,为系统队伍建设提供更为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三)特别注重基层组织建设。注重体制创新,注重上下协调配合,注重全员素质的提高。要认真总结非公有制经济创建经验,抓典型,树标兵,在与供销系统工作有关联的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农民经纪人等社会组织中加强党建工作,使创建活动和基层组织建设再上新台阶。

(四)大力推进文明建设。发展壮大供销事业必须注重文明建设和管理水平提高,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要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再创新形象,增强凝聚力。要以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为核心,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保持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同心协力朝同一个目标努力。要坚持知与行的统一,通过创建形成动力,通过动力化作行动,促进供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五)扎实推进廉政建设。面对新形势,要从讲政治高度,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为主和制度建设。在加大对领导班子轮岗的同时,要加大社机关重点岗位工作人员的交流力度,建立领导班子成员分工定期调整机制。积极探索和研究新体制下加强与系统外干部交流的渠道和方式。

(六)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要不断跟上时展步伐,充分利用“新农村信息化工程”网络资源优势,农产品供求信息,帮助全县农民解决农产品“买”难、“卖”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