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先进事迹:王进喜-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

时间:2022-12-04 03:03:00

个人先进事迹:王进喜-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

一顶普通的工作帽、一身沾满油污的工作服、一张粗旷而刚毅的面孔,还有那在冰天雪地中手握刹把的身影……

这是从六十年代起,全国人民就已经熟悉的铁人一一王进喜的形象。他是一个在我国石油工业第一线吃苦耐劳,艰苦奋斗,为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的人,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杰出代表。

“我们为党争光,为人民争气,为了多打井、多出油,快快把咱们国家建设强大,吃点苦,受点累算个啥!艰苦就是光荣,艰苦就是幸福。”

1960年春,正当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美国加紧对我国实行经济封锁。苏联又撕毁合同、撤走专家。在这严峻的时刻,我国在大庆地区发现了储藏量十分丰富的大油田。根据党中央的英明决策,一场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在大庆拉开了序幕。王进喜同志就是这时候带领一二0五钻井队,从玉门千里迢迢来到大庆的。

来到大庆,王进喜看到天南海北前来参加会战的几万名战友,看到铁路沿线摆了几十里长的堆积如山的设备器材,看到就要开发的一望无边的大油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满怀激情地站在大草原上,扒开积雪,从地上抓起一把土来。嘿!这是什么样的土啊?黑呼呼的!这时,他仿佛看见了覆在这黑土下大片大片的油层。他撩开身上的老羊皮袄,大声地对战友们说:“看,这儿就是大油田,这回咱们可掉进大油海里了!同志们,甩开钻机干吧!这一下子可要把咱们国家贫油的帽子扔到太平洋去了!”这个从来没有流过眼泪的老工人,高兴得热泪直流。他恨不得一拳头砸开地层,让乌黑发亮的原油哗哗地喷射出来……

三月的大庆,朔风呼号,滴水成冰,由于会战上得很猛,几十万人一下子从全国四面八方汇集到大荒原上,一时出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没有公路、车辆不足、吃住产生了大问题……

为了战胜困难,油田党委组织会战职工召开了动员大会,工人们纷纷表示决心,要克服困难,拿下大油田。王进喜说:“我们工人阶级,就是要有这样的雄心,现在我们吃点苦,流点汗,为的是快快把我们国家建设得更强大,只要国家有了油,咱们石油工人再苦再累也高兴。”

这时候,钻机还没有运到,钻井队天天派人到车站去等。王进喜更是坐不住,睡不稳,为做好开钻准备而到处调查访问,了解地层情况。不几天,钻机到了,但是吊车、拖拉机不够用,60多吨重的钻机躺在火车上卸不下来。大家都很着急,王进喜说:“没有吊车,咱们有人在。不是说人是最可宝贵的吗?只要有人在,咱们就有办法把钻机卸下来。”

全队的工人们被队长那冲天的干劲和激情所鼓舞,“上呀”!一声呐喊,大家行动起来,从清晨一直干到太阳偏西,硬是用绳子拉,撬杠撬,木块垫,把钻机从火车上卸了下来,运到井场。接着,他们又花了三天三夜的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耸立在大荒原上。

可是,要开钻,没有水不行。当时,水管线还没安好。王进喜对大家说:“咱们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有人建议用盆端水,有人不同意,说:“你们见过哪个国家端水打井的?”王进喜理直气壮地说:“就是我们国家!”

他带领着工人们与井场附近的群众一起,硬是用桶挑、盆端,奇迹般地运来了几十吨水,使钻机提前开钻了。大庆会战的第一口井终于喷出了乌黑发亮的原油。

为了克服生活上的困难,坚持会战,油田党委号召大家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盖房种地。王进喜立即组织职工家属打土坯拣木料,用自己的双手盖起一栋栋“千打垒”的土房。他还带领大家开荒种地,没有拖拉机,就用人拉犁。经过二年奋战,到1962年,他领导的钻井二大队盖起了7000多平方米的“千打垒”宿舍,这一年,收获粮食5万多斤,蔬菜几十万斤。当严冬到来的时候,全队的工人和家属都住进了温暖的新房,吃上了自己种的粮食和蔬菜。

大庆油田发展起来了,但王进喜仍然不忘艰苦奋斗,勤俭建国。他亲自组织了一个废旧材料回收队,和工人们一起,风里、雨里、泥里、水里,连一颗螺丝钉、一小块废钢铁都拣起来。这件事,受到广大工人和干部的赞扬。但有些人不理解王进喜为什么要去关心这样一件“琐碎”的事情,个别人还说什么“搞回收没出息,不光彩。”王进喜把回收队带到十年前打下的第一口井边,回顾当年“人拉肩扛搞会战”的情景,他对大家说:“艰苦奋斗的传统永远不能丢。把散失的材料捡回来,重新用来建设社会主义,意义大得很!”

在王进喜带动下,大庆油田许多单位都成立了回收小队或修旧利废小组。他们把回收来的许多钢材修好配好,重新安装成井架,并将一些废旧设备修复了再用。王进喜高兴地说:“这些井架、设备,不光大油田用得上,有的还可以交给地方用,坚持这样做,我们国家就能发展得更快了。”

“国家缺油就要把油搞出来。要搞油就会有困难,这不是看戏,不是上馆子。你不去斗争,要我们共产党员干什么?”

王进喜1959年在北京出席全国群英会期间,看到大街上的公共汽车车顶上背着个大气包;他奇怪地问别人:“背那家伙干啥?”别人告诉他:“因为没有汽油,那是烧的煤气。”听了这话,他没有再问下去。心想: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没有汽油怎么行呢?我是一个石油工人,眼看让国家作这么大的难,还有脸问?他越想心里越沉重,到人民大会堂开会,心情也一直不能平静。休息时间,他一个人悄悄地躲在一边,闷着头抽烟……

他总感到那煤气包象千斤重担压在自己的身上,压在中国石油工人的身上。他对战友说:“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工人阶级的责任。”

从北京回到大庆,王进喜更是没日没夜地干在井台上,恨不得一口气就钻出一口油井来。

一天,天刚蒙蒙亮,王进喜在井场上指挥工人放井架“搬家”,忽然一根几百斤重的钻杆滚下来砸伤了他的腿。王进喜痛得昏了过去。等他醒过来一看,井架还没放下,几个工人在围着抢救他。王进喜急了,对大家说:“我又不是泥捏的,哪能碰一下就散了?”说完,猛地站起来,举起双手,继续指挥放井架,鲜血从他的裤腿和鞋袜里浸了出来……

领导和工人们坚持把他送到医院。但王进喜怎能安心住下来呢?一天深夜,他深一脚、浅一脚地从医院回到钻井队,只见他手里拿着拐棍,腿上的绷带沾满了泥。大家赶快帮助他收拾床铺,让他休息。可是,还没等安排好,王进喜已经拄着拐棍上井去了。

打第二口井的时候,王进喜的腿伤还没有好,整天拄着双拐在井场上来回指挥。一天,轰隆一声,钻机上几十斤重的方瓦忽然飞了出来,井喷的迹象出现了。

井喷,就是埋藏在地层深处的水、原油和天然气,突然夹着泥沙,在地层的高压下迸发出来,如不赶快压住,不仅会井毁人亡,连那高大的井架也要被吞没到地层里去。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王进喜忘记了自己的腿痛,立刻奔上前去。压井喷需要用重晶石粉调泥浆,井场上没有,他当机立断决定用水泥代替。一袋袋水泥倒进泥浆池,没有搅拌机,水泥都沉在池底。这时,王进喜奋不顾身,把双拐一甩,说了声:"跳!"就纵身跳进了泥浆池,用自己的身体来搅拌泥浆。几个年轻小伙子一见队长这样,也跟着跳了进去。他们在泥浆池整整奋战了3个小时,险恶的井喷终于被压下去,油井和钻机保住了,而王进喜他们的手上身上却被碱性很强的泥浆烧起了大泡。当王进喜被同志们扶出来时,腿疼得使他扑倒在钻杆上,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脸上滚下来。

王进喜哪里是在打井?他简直是在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一口口油井!他成日成夜地奋战在井场上,饿了,啃几口冻窝窝头;困了,倒在排好的钻杆上,盖件老羊皮袄,头枕钻头休息一会儿;天下雨了,头顶雨衣不离开井场。他为油田甘愿吃苦,为油田勇于献身。他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来抒发自己的革命豪情:“北风当电扇,大雪是炒面,天南海北来会战,誓夺头号大油田。干!干!干!”

有一次,他帮助一个井队治服井喷,在井场上两天两夜没有合眼,回到大队时,浑身上下都沾满泥浆,两只鞋用绳子绑着,已经分不清鞋和脚了。吃饭的时候,吃着吃着,碗掉在地上,人却靠在墙边睡着了。工人们见他一天天消瘦,眼眶越来越深陷下去,都关切地要他注意休息,他却说:“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一天,王进喜和战友正在快速钻井,突然天气骤变,狂风夹着雷声,在原野上铺天盖地席卷而来。不一会,暴雨倾盆而下,打得人们连眼睛都睁不开。为了鼓励大家坚守岗位,王进喜手握刹把屹立在风雨之中,一边干活,一边随口吟出一首诗:“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再大困难也不怕!”这首诗就像一曲战斗的号角,此诗一直激励着中国石油工人,为多出油、快出油而艰苦奋战。

井场附近的老乡们,看到王进喜日日夜夜拼死拼活地干活,深深地被他这种不怕吃苦、不怕受累的献身精神感动了,他们向工人们夸赞说:“你们的王队长可真是个铁人啊!”

从此,“铁人”这个光荣的名字很快便传开了。“向铁人学习!”“发扬铁人精神!”的口号响遍了整个大庆油田。

“我们当了国家主人,也要当油田主人。要拿下大油田,没有一股闯劲不行,没有一身硬功夫、真本事也不行。”

王进喜不仅在工作中不怕吃苦受累,而且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技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他经常对人说:“干工作光有一股子干劲,猛打猛冲是不行的,张飞还粗中有细嘛!打井一定要注意质量。要对油田负责一辈子,就要对质量负责一辈子。”他每打完一口井,都要发动大家认真地总结经验。一次,他们队打的一口井,质量稍差些,王进喜坚持推倒重来,并且在以后年年都带领工人去看,要大家记住这个教训。就是验收合格的井,他每隔一段时间也要回去看看,征求采油工人的意见。后来,油田上推广了他们这个“四访”经验,成为一项固定的制度。

1963年,油田指挥部号召打直井,要求井斜由原来的5度缩小到3度。这在当时是很高的质量标准。王进喜接受任务后回到队里,和工人、技术人员一起一边调查研究地层情况,一边改革钻头钻具,边干边总结经验,终于用40年代的老钻机打出了当时全油田第一口斜度只有2度的直井,后来又降低到只有半度多,为全油田创造了打直井的宝贵经验。

王进喜原来文化程度不高,但他为快出油、多出油、出好油,不仅舍得吃大苦、耐大劳,而且努力学习文化,学著作,学技术。他身边经常带着一个小本子,每次到上级机关开会,他都到技术部门细心地搜集世界各国石油发展情况的资料,详细地摘录:总产量多少,按人口平均数多少,以及打井、采油的新纪录、新技术等等。他仔细研究这些情况,一心想着怎样更快地把我国石油工业发展上去。他对人说:“井没有压力喷不出油来,人没有压力就干不出好的工作来。”他曾反复地想过应当组织多少个勘探队,多少个钻井队,要在多长的时间内,把我国一切可能含油的地方统统普查一遍。

王进喜热爱自己的专业,有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丰富的实际经验,但他并不满足,经常和工人们一起钻研技术,进行技术革新。他们队和兄弟队一起搞成了钻机整体搬家、钻头改进、快速钻井等很多项技术革新,大大提高了我国的钻井速度和钻井水平。由于他对发展钻井工艺技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961年油田党委授予王进喜同志“工人工程师”的称号。同志们称赞说:“铁人思想红,技术精,是又红又专的工人阶级的专家。”

“我不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是为了党的事业活着。”

王进喜由于长时间的过度劳累,身体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十多年来,严重的胃病和关节炎一直折磨着铁人,但他从不把自己的病痛放在心上。领导上多次要他住院治疗,他总是借口工作忙不去。有一年,他勉强到疗养院疗养,可是,没有多久就呆不住了,他觉得耳朵里听不见钻机响,眼前看不见井场沸腾的景象,生活中就缺点什么,最后还是提前出院回到了油田。

1970年4月,王进喜在玉门开会,会还没开完,他的胃就痛得支持不住了,领导见病得很重,当即派一个医生送他到北京治疗。这一次,经医生仔细检查,王进喜被确诊患了胃癌,而且已到了晚期。有关部门集中了北京和一些地方的优秀医生为他治疗。动手术前,组织上把真实的病情告诉了他,铁人镇静地说:“请领导和同志们放心,这没啥了不起,让医生放心大胆治疗,治好了,我继续干革命;治不好,他们也可取得一些经验。”

手术以后,病情仍然没有好转,常常痛得他吃不下饭,睡不好觉,但他一直用最大的毅力坚持学习,一天也不放松。他身在医院,心里却时刻关心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关心大庆油田。一天,他听说我国又发现了一处新油田,兴奋极了,他对人说:“我们这个国家就是块宝地,不是什么‘贫油'''',是‘富油''''啊!一定要抓紧勘探,我病好了一定拼命再干他几十年。”

中央有关部门和大庆的领导同志去医院看望他,铁人又反复提到新油田的事,并且建议大庆回收队成立一个修理车间,把收回来的废旧钢材、井架和钻机都修复起来,大力支援地方搞石油工业。他说“我们国家石油工业还不发达,我们要想办法多成立地质队、钻井队,把全国可能产油的地方都普查-遍,浅油层交给地方,深油层由国家开采,这样上下一起办,大家都发挥积极性,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就更快了……”

每次大庆的领导和同志们去看望他,他都要详细地询问:工人们学习怎样?打了多少新井?有什么新创造?还有什么困难问题?

医院里的医务人员和大庆来探望他的干部、工人们都说,铁人成天思念的、谈论的不是自己的病,而是国家的石油、大庆的生产、新油田的建设。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他的心也没有离开我国的石油工业!

在住院期间,他不仅经常考虑工作上的问题,连职工生活方面的许多细小的事情,也都想得很周到。雨季到了,他问职工家属住的房子漏不漏?冬天下雪了,他问油田边远地区家属住地的供水管线冻住了没有?听说有的职工调往新油田工作,他又问他们的家属有没有人照顾?连因工牺牲八、九年的工人张启刚远在陕西家乡的老母亲,他都一直挂在心上,问老人家生活上有没有困难?他还深情地对回收队的同志说:“你们回去要养一、二百头猪,盖个温室,多种些新鲜蔬菜,逢年过节给每个钻井队送一些去。他们常年在野外打井,最辛苦,流动性大,没有条件搞这些。”

同志们见他说得很吃力,劝他安心养病,先别想这些事。他说:“我是共产党员,怎么能不想?……”说着说着,眼睛润湿了。

铁人时刻怀念着大庆油田的一草一木和大庆的工人同志们。在昏迷状态中,他常常断断续续地自言自语,讲的都是有关大庆油田的事,好象他已经回到了大庆,在井旁工作着,和战友们交谈着。1970年11月初,王进喜的病情急剧地恶化,已经不能起床了,但他还恳切地对守候在他身边的医护人说:“让我回大庆看看吧,我想看看同志们,看看大庆油田。”

总理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听到铁人病危的消息,都先后来医院看望他。

燃化部和大庆油田的领导同志、铁人的老战友们,日夜守候在他身旁。

剧烈的病痛折磨着他,当他最后一次从昏迷中苏醒过来时,用颤抖的手从枕头下边摸出一个小纸包和一个小本子,交给守候在他身边的同志:“这笔钱……请组织上花到最需要的地方……我不困难……”人们打开纸包,里面是组织上因他母亲、爱人、孩子长期生病,补助给他的钱。小本子上记着哪年哪月补助多少。这些钱一分也没有动。

看到这情景,同志们的眼泪再也忍不住了。

1970年11月15日,为我国石油工业奋战了一生的铁人与世长辞了。

成千上万的大庆工人、干部、解放军指战员、职工家属和孩子们来到追悼王进喜的会场,含着泪水向铁人的遗像告别。一批又一批人离去,一批又一批人到来,悼念的人流几天几夜延绵不断……

人们崇敬铁人,怀念铁人,铁人永远地活在人民的心中!

今天,我们更加怀念王进喜同志。他为了建设我们社会主义祖国,不怕吃苦,不怕受累,不怕牺牲的铁人精神,更需要我们在改革开放的年代去学习,去继承,去发扬光大。

铁人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