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时间:2022-11-30 15:54:00

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研究

摘要:随着大数据、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大步迈入智能时代,智能时代对教师提出新的要求。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发展方向。探究智能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探究智能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提升路径。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培训体系

0前言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的角色和能力要求逐渐发生变化,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提升路径探索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国家颁布一系列文件指导教师专业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指出:兴国必先强师,加大对师范院校的支持力度,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1]。《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提出“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强在职教师培训信息化管理[2]。《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指出:在教师职前培养和在职培训中设置人工智能相关知识和技能课程,培养教师实施智能教育能力[3]。《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指出:深化信息技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人工智能、智慧学习环境等新技术与教师教育课程全方位融合,充分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和混合现实等,助推教师专业化发展[4]。不同教师所处的学校性质和学校发展方向不同,其专业发展的需求和提升路径也会有所不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进行转型发展。党的报告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加快知识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5]。平顶山学院作为应用型地方本科院校,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确立了“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研强校、特色名校”的发展战略,对人才培养给予高度关注,尤其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应用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大力培养服务于地方的应用型和创新型人才[6]。智能时代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国家宏观政策引导、学校性质和转型发展要求,对平顶山学院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因此,本研究以智能时代为背景,以平顶山学院为例,探究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可行性路径,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个案访谈法,初步了解智能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面临的困境,并围绕相应问题提出解决途径。

1.1研究对象

选取平顶山学院的教师为研究对象,一方面有助于沟通交流,便于开展调查;另一方面,研究了解本校教师的信息素养现状和专业发展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发现问题并提出可行性策略。

1.2调查工具制作

1.2.1调查问卷的编制

基于前期查阅的相关文献,结合智能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特点,设计《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和专业发展需求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包括个人基本信息、信息素养现状和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三个部分: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职称、工作岗位、工龄、年龄、学历、任教(从事)的学科等七个方面;信息素养现状包括信息意识与态度、信息知识、信息应用能力、信息伦理道德四个维度;教师专业发展需求包括个人参与培训次数、培训满意度、专业发展意识、专业发展建议等维度。

1.2.2访谈提纲的设计

为保证研究的有效性和全面性,采用个案访谈法作为问卷调查法的辅助。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围绕问卷未能涉及的问题进行设计,主要涉及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选择不同专业、不同年龄、不同职称的教师代表开展访谈。在调查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完毕后,请校内外的专家对其信度、效度及科学性进行研判,并结合专家建议进行修正。

1.2.3调查方案的实施

调查问卷利用问卷星平台,通过本校教师的微信群随机发放。同时,结合不同专业特点,选取教师代表展开访谈。

1.2.4调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最终收集到调查问卷157份,有效问卷157份,采访教师代表10位,涵盖不同的专业、职称、岗位和年龄等。最后,利用SPSS软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同时利用文本分析法对收集的访谈文本进行归纳整理。

2研究数据统计与分析

2.1基本情况分析

2.1.1性别及职称分布情况

在调查的157名教师中,男教师有40人(占比25.48%),女教师有117人(占比74.52%);具有中级职称的教师有64人(占比40.76%),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有43人(占比27.39%),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有33人(占比21.02%),而未定级和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数量较少,分别为11人和6人(各占比7.01%和3.82%)。

2.1.2最高学历分布情况

在调查的157名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人数最多,占比73.25%;具有本科学位的教师人数次之,占比14.01%;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人数最少,占比12.74%。

2.1.3工作岗位及工龄分布情况

在调查的157名教师中,管理岗位的教师有20人,占比12.74%;教辅岗位的教师有25人,占比15.92%;专业技术岗位的教师有112人,占比71.34%。可见,管理岗和教辅岗教师人数相差不大,专业技术岗的教师最多。在调查的157名教师中,10~19年工龄的教师人数最多,占比36.31%;5年以下工龄的教师人数次之,占比26.11%;5~9年工龄的教师占比23.57%;20~29年工龄的教师占比10.19%;30年以上工龄的教师人数最少,仅占比3.82%。

2.2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2.2.1信息意识态度方面

在参与调查的157名教师中,54.14%的教师认为互联网在自己所任教的课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5.03%的教师认为互联网在自己所任教的课程中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仅有10.83%的教师认为互联网在自己所任教的课程中作用一般或不重要。同时,63.69%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对开展科研工作具有重要的作用;认为信息技术对开展科研工作作用一般或作用不大的教师人数相对较少,仅有7.65%;68.15%的教师认为,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使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自己更快、更有效地完成教学和管理任务;仅有8.28%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对自己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作用一般或作用不大。在是否同意“采用新兴的教学方法,如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在线公开课程(MOOC)等,有助于优化您的教学效在调查的果”的调查中,47.13%的教师表示“非常同意”;40.13%的教师表示“比较同意”;12.1%的教师表示“一般同意”;仅有0.64%的教师表示“不同意”。此外,仅有0.64%的教师不太喜欢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其他教师都表示喜欢在工作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

2.2.2信息知识范围方面

在参与调查的157名教师中,仅有14.01%的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非常了解”;41.4%的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了解”;44.59%的教师对计算机基础知识“不太了解”或“不了解”。51.6%的教师对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情况“非常了解”或“比较了解”;47.77%的教师“一般了解”;仅有0.64%的教师“不了解”。在“对教育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如隐私权、知识产权、版权)等的了解情况”方面,仅有7.01%的教师“非常了解”;23.57%的教师“比较了解”;51.59%的教师“一般了解”;17.83%的教师则表示“不了解”。36.31%的教师表示熟知或比较熟知各种专业网站、网络课程网站和数据库等信息源;57.96%的教师表示一般熟知;5.74%的教师表示不熟知或非常不熟知。在“对与网络信息相关的计算机病毒、信息犯罪等信息安全知识的了解情况”方面,仅有6.37%的教师表示“非常了解”;19.75%的教师表示“比较了解”;50.96%的教师表示“一般了解”;22.93%的教师表示“不了解”或“非常不了解”。

2.2.3信息应用能力方面

在参与调查的157名教师中,仅有9.55%的教师能够非常熟练地掌握Word、PPT和Excel等办公软件;54.14%的教师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Word、PPT和Excel等办公软件;33.12%的教师对Word、PPT和Excel等办公软件的掌握程度一般;3.18%的教师还不能熟练地掌握办公软件。在“能利用视音频处理软件自己制作微课”的程度调查中,36.31%的教师表示非常能够或比较能够利用视音频软件自己制作网课;14.65%的教师表示不能利用视音频软件自己制作微课。同时,65.61%的教师表示能及时从网络中捕捉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仅有3.82%的教师表示自己还不能及时从网络中捕捉有价值的信息。80.25%的教师表示能够熟练使用常用的信息交流软件(微信、QQ、钉钉和学习通等)开展工作。

2.2.4信息伦理道德方面

在参与调查的157名教师中,68.16%的教师表示“同意”或“比较同意”在教学中会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自己或他人的信息安全;仅有1.91%的教师表示“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同时,85.99%的教师表示能鉴别信息的真伪,尊重他人的学术成果并合理引用;57.96%的教师表示当他人虚假有害信息时,能及时揭发或制止。

2.3教师专业发展需求

在参与调查的157名教师中,71.97%的教师参加过学校举办的教育技术培训次数为1~3次;仅有9.55%的教师表示尚未参加过类似的培训。在“对我校所开展培训形式的满意程度”调查中,15.92%的教师表示“非常满意”;47.77%的教师表示“比较满意”;35.67%的教师表示“一般满意”;仅有0.64%的教师表示“不满意”。79.62%的教师表示教学培训对个人的专业发展“非常有用”或“比较有用”。同时,76.43%的教师认为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重点应放在课件等资源制作技巧和信息化教学设计方面;71.34%的教师认为应该加强教学软件操作技术培训;78.98%的教师希望通过专业进修提升自身专业能力。60%以上的教师认为学校现有信息化条件存在硬件设备相对落后、培训体系不完善、相关的激励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

2.4影响因素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数据和访谈文本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发现,智能时代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首先,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开展的内在动力,是决定教师专业发展效果的关键因素。内在因素主要包括教师个人教学观念、教学知识储备、信息知识获取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专业发展态度等个人因素。其次,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外在因素主要指教师所处外在环境,包括国家有关教师专业发展的政策文件,教师所处学校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保障机制、评价与激励机制等因素。外在因素是支持与保障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3智能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特点及困境

3.1智能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特点

3.1.1教师专业发展依托智能技术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增强现实技术、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技术的发展,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智能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将发生转型,如何依托智能技术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将成为未来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话题。

3.1.2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将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进入智能时代,教学环境更加智能,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也实现了计算机化。同时,师生的角色也发生转变。教学更注重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不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传授者,更多的是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者、引导者、组织者、管理者、评价者,不仅注重学生创新性、协作性、自主性等能力的培养,而且注重学生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培养。学生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资源更加丰富,碎片化学习成为智能时代学生学习的主要特点。因此,为了适应智能时代教与学的特点,教师需要提升信息素养,以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3.1.3校企合作与顶岗实践将成为教师专业

发展的重要途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更加注重教学实践,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注重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因此,智能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将更加注重与合作企业的融合发展,可以通过邀请企业员工到校交流或派遣本校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的方式,促进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升。

3.2智能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困境

3.2.1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动

力缺乏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部分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的观念不够,容易满足于已有的知识结构,缺乏提升自身素养和专业能力的意愿,导致自身专业知识面较为狭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网络资源获取不熟练,教学方法传统,师生互动缺乏。

3.2.2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创新不足

大部分地方应用本科高校的教师主要通过召开教研活动、听评课和教学沙龙等方式促进教师交流,而教师交流大多局限于本校教师甚至是本专业教师之间,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创新性和实用性,活动效果甚微。

3.2.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不完善

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虽然组织了大量的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但是缺乏科学的管理体系,培训内容不科学、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人员安排不规范、培训机会不均、培训效果缺乏考评等,导致培训效果不理想。对于大部分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来说,阻碍其专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学校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不健全。有些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提升意愿,但由于缺乏资金支持、激励政策和保障机制而导致意愿落空。

4智能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提升路径

4.1完善机制以激发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热情

教师的专业发展效果取决于教师的内在动力和学校的外在环境,但是内在动力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为教师提供相应的激励政策或考评机制,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热情和动力。

4.2创新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形式

智能时代,教师的专业发展应该具有新的特点,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集中力量,利用智能化手段和网络技术创新教师专业发展形式。如通过网络跨校教研、异地直播论坛、异步公开课学习、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专业进修等多种途径助力教师专业发展。

4.3完善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进一步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培训体系,科学规划培训内容、合理安排培训时间、规范培训人员职责、保证教师个人培训机会均等、加强教师培训效果考评,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保障条件。

5结束语

综上所述,智能时代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工程,需要通过优化基础设施、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热情、创新专业发展形式、完善教师培训体系和丰富教师专业发展机制等方式加以保障和推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A/OL].(2018-01-31)[2022-01-22].

[2]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的通知[A/OL].(2018-03-28)[2022-01-24].

[3]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的通知[A/OL].(2018-04-10)[2022-01-23].

[4]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A/OL].(2018-10-10)[2022-01-26].

[5]朱凯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23):88-89,94.

[6]朱凯歌.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非线性编辑》课程改革研究:以平顶山学院为例[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9,18(1):68-70.

作者:朱凯歌 王伟锋 杨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