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及防范措施

时间:2022-09-09 10:58:09

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从施工单位牵头的EPC项目出发,阐述了EPC模式的特征、优势和缺点,对EPC模式下项目投标、设计、施工等阶段的造价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各阶段有针对性的造价风险防范措施,阐述具体的防范要点,从而提升国内EPC项目造价管理工作水平。

【关键词】EPC模式;风险控制;工程造价

1引言

随着政府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EPC模式已经成为国内主要工程建设模式之一。有实力的施工单位开始转型做EPC项目,并以联合体为首与设计单位共同承担EPC项目。施工单位虽然具有施工管理能力强、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但是在针对EPC项目各个阶段的造价风险管控意识、管控机制及如何进行全过程造价动态控制等方面仍有很多不足。加之EPC项目一般签订的是总价合同,如果无法很好地预测和控制各阶段造价风险,就会使项目出现造价控制困难甚至造成总承包商亏损,进而影响EPC项目的发展。

2EPC模式的特征、优势和缺点

2.1EPC模式的特征

EPC模式下,总承包商对设计、施工和采购全权负责,并指挥和协调各分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EPC合同一般为总价包干合同,业主借助EPC合同将潜在风险和成本投入转移给承包商,总承包商对整个项目的成本、工期和质量负责,承包商获得变更及追加费用的弹性很小,承担的风险高,因此,EPC模式要求总承包商具有很高的风险管理水平。一般认为,在传统模式下,业主和承包商之间的风险分担大致相等。在EPC模式下,承包商需要承担设计风险,因为合同的内容包括设计。另外,在其他模式下,由业主承担的“经验丰富的承包商不可预见和不可合理预防的自然力量影响”的风险也由EPC模式下的承包商承担。这是一个常见的风险,当它发生时,可能会导致成本增加和工期延误。在其他模式下,承包商享有索赔权,但EPC模式却没有,这无疑大大增加了承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

2.2EPC模式的优势

使用EPC模式完成建筑工程项目的承包工作,可以减少施工变更,使整个项目实现高效的管控[1]。EPC模式更有利于总承包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运用总承包商先进的管理经验为业主和承包商自身创造更多的效益,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各方协调工作量,同时有助于缩短工期。由于EPC模式采用总价合同,基本很少再支付索赔及追加项目费用等,项目的最终造价具有更大程度的确定性。

2.3EPC模式缺点

EPC模式虽然有很多优点,但也有以下缺点:1)业主主要通过EPC合同对EPC承包商进行监督,对项目实施过程的参与度和控制力较低。2)业主将项目施工风险转移给EPC承包商,因此,对承包商的选择非常重要。一旦承包商的管理或财务出现问题,项目将面临很大的风险。3)EPC承包商责任大,风险高,因此,承包商在承接总承包工程时,会考虑管理投入成本、利润和风险等因素,这使得EPC总承包合同项目成本水平普遍较高。4)与传统的建设模式有很大不同。传统行业的业主很难理解和配合承包商的工作。

3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

3.1投标阶段

EPC总承包模式一般建设周期较长,总承包商与建设单位签订合同一般为总价合同,承包商如果在未充分解读和了解招标文件的基本要求,未全面考虑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的前提下进行投标,将引发投标报价失误风险。总承包项目投标时,总承包商往往只通过招标文件和短暂的现场踏勘获取工程信息,未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地的政治和法律环境、自然环境、市场、通货膨胀等情况,总承包商无法进行准确报价,同时为了中标,无限度地压低投标价,这些都会造成项目造价无法控制。特别是对于国际EPC工程和需要融资的项目,总承包商的报价若没有全面考虑汇率、利率变动的可能性及国际形势,面临的风险将会是灾难性的。由于建设单位在招标时一般仅提供相对明确的条件、功能要求、技术标准和大概的范围,设计深度尚浅,招标时项目仍然有较多不确定因素,总承包商承担了工程量的风险,一旦报价工程量与实际工程量有较大偏差,而总承包商与建设单位签订的合同总价无法改变,则其投标报价风险全由总承包商承担,总承包商在编制投标文件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因素,对相关风险做出估价,在不减弱投标竞争力和最大限度降低投标风险之间找到平衡点。

3.2设计阶段

成功的设计方案不仅可以大幅降低项目造价,而且可以充分保证工程质量和工期。虽然设计费用在总承包费用中所占比例较小,但设计方案决定了工程造价的80%左右,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决定了工程的经济性,直接决定了工程的总投资。由于设计单位一般不具备较高级别的施工资质,施工企业基本不具备设计资质,因此,在我国的EPC项目中,往往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组成联合体进行投标。施工单位普遍缺乏懂设计和设计管理的人员,没有建立相应的设计管理架构。施工单位仍然按照传统模式进行管理,简单地以与设计单位签订的联合体协议作为管理依据,要求设计单位在约定的时间节点提交设计成果。施工单位没有实际参与过设计管理工作,也不能有效地管理设计的合理性和经济性,只有由有经验的设计单位来设计,如设计成果完成后再推动其他工作,必然会导致工程总造价超过合同价款,后期设计变更较多,因此控制工程总造价的难度较大。

3.3施工阶段

施工分包方式、分包单位工艺流程、技术、施工设备及材料采购等选择不当都会给工程造价带来风险。由于施工单位对施工成本管控不到位,使得经济管理的效果和水平很难提升到新的高度,导致施工成本风险的诱因比较多,最为常见的有:1)缺少健全的工程造价成本核算体系,核算环节不符合工程项目的实际需求,导致无法合理分析施工成本投入。2)缺乏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概念,导致各阶段造价管控是割裂的,无法系统地从整体上发挥成本造价控制的效力。3)建筑工程项目造价成本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管理风险日益突出,同时严重影响了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

4EPC模式下建筑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措施

4.1投标阶段造价风险的应对措施

1)承包商应仔细研究招标文件,了解招标范围、功能、性能、标准、规范等方面的信息,并与建设单位充分沟通,了解并确定建设单位的要求,对不明确的情况及时向业主提出澄清,并在内部进行研究。同时,承包人要把握时间和机会,尽可能获得并考虑所有相关资料,详细地勘察现场,了解工程所在地的地质地形、水文气候、所在地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市场情况等,发挥施工单位的施工经验,同经验丰富的设计院一起将项目会遇到的变动、风险一一列出,在投标报价阶段预留合适的风险成本空间,增加项目报价的准确性、合理性。2)合同约定应表述清晰。EPC法常用的总价合同模式是基于明确的施工内容、成熟的技术方案、明确的承包商要求。如果合同没有明确说明,容易引起因合同范围、技术标准、变更、暂估价等原因引起的工程实施、结算等方面的纠纷。例如,在履行合同过程中,由非总承包商引起的变更引起的结算纠纷,由非总承包商引起的结算纠纷,如施工延误和/或成本增加等,如果双方未同意在合同中完善此类情况,将使结算困难。

4.2设计阶段的造价风险应对措施

1)以施工单位牵头的EPC承包商的设计实施模式有3种:利用承包商自己的设计院;分包给其他设计院;与设计院组成联合体。为了保证设计工作的顺利实施和整个项目效益的最大化,EPC承包商无论是依靠内部设计院还是外部设计院,投标前,均需与设计院签订设计合同,准确定义双方的义务和责任,不仅要明确设计节点和设计报批的控制目标,而且要明确因设计问题导致的工程量差异造成的成本承担模式,EPC承包商和设计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采取“限额设计、利润分成”的模式,形成施工单位与设计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赢机制。2)对于EPC项目,政府一般采用初步设计概算审批后发包的方式。这个阶段批准的投资金额和工程量要先分解到各个专业,再分解到各个单位项目和分支项目。在保证功能使用的前提下,采用配额设计[2],根据有限的配额进行方案筛选设计,确保控制在总投资范围内。3)施工单位应组建EPC项目专业造价团队,在设计之初,造价团队参与到设计工作中,配合设计进行多方案的经济比选,为选取合理的设计方案提供经济数据支撑,将各专业分部分项的造价情况、赢利点及亏损点明晰化,彻底摆脱传统设计方式中完全依赖设计人员自身经验的方式。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设计图纸实时算量、算价,不断调整各专业分部分项工程的造价,从而实现在整体上对工程经济性的掌控。4)充分利用BIM模型等先进技术计算成本,随着BIM模型的调整,BIM模型可自动生成变更成本清单,清单将及时调整,为成本提供同步计算,为设计变更提供准确的成本依据,这一过程可以缩短计算设计变更对成本影响的时间,同时缩短设计变更决策时间。

4.3施工阶段的造价风险应对措施

1)制定或健全造价风险管理制度。总承包单位要制定造价风险管理制度,注重对施工人员造价风险管理意识的培养,健全成本管理责任制,实现对成本管理的有效约束,将造价成本控制工作落到实处。总承包单位的管理人员应严格根据风险管理制度开展各项工作,加强造价管理中薄弱环节的控制力度,制订合理有效的预防方案,降低工程造价风险。2)健全工程造价成本核算体系。加强承包商各级人员在成本管理新理论和新方法方面的学习,结合项目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管理制度,对项目的成本预测、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等各方面进行具体约定,制定可行的操作规范,让项目成本管理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建立项目用工台账,物资采购及时办理物资出入库,对分包单位当期完成的工程实物量及价值量进行审核,及时统计项目现场发生的各项费用,组织开展项目成本核算,及时、准确、完整地汇总项目成本,全面反映项目成本。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分包、采购等发生的成本变动,分析产生的原因,并与项目分包、采购合同进行对比,分清各方责任,避免因多签证、重复签证、不合理签证等造成项目成本增加。加强项目执行过程中的成本分析,定期对项目实际发生的成本进行分析,并与项目预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偏差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措施整改,有效控制项目成本。3)建立全过程造价控制机制,从项目开始介入造价管理,对项目各阶段的造价进行跟踪控制,实时掌控。可借助项目资源管理系统、ERP等管理平台,对项目的各项成本进行全过程管理,增强成本管理的实时性,加强成本的动态管理。

5结语

EPC项目模式下,总承包方要对工程项目做到整体管控,必须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及成本控制体系,熟悉各个阶段的工作,有针对性地把握和控制各阶段的造价风险,才能最终高效地完成工程项目的总投资控制,进一步促进EPC模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杨.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策略探析[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1(13):211-213+221.

[2]马腾.试论EPC模式下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和成本控制对策[J].工程建设与设计,2022(4):203-205+209.

作者:刘淑娟 葛翔 单位:湖北省工程咨询股份有限公司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