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实施的效果

时间:2022-07-13 15:54:59

谈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实施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效果,以为后续医护人员的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方法:选取近两年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130例,进行合理分组,展开调查,按照区组随机化的分组方式,分为实验A组(65例)与实验B组(65例),实验A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B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结果。结果:通过对两组产妇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实验B组患者产后1周、6周的EDPS与SAS评分较实验A组均更低,P<0.05;实验B组患者产后6周抑郁发生率(13.84%)较实验A组(32.31)更低,P<0.05,充分提示综合护理在对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干预上具有积极意义。结论:对产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效果显著,能够改善产后抑郁患者的抑郁情绪,维持产妇心理健康,减少产妇患上产后抑郁症的可能,优化产妇产后结局,获得了产妇与家属的一致认可,临床价值突出。

[关键词]综合护理;产后抑郁;效果

引言

为了进一步验证综合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患者在临床上具有的积极干预意义,本次研究选取近两年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130例,进行合理分组,展开调查,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现内容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取近两年在我院产科收治的产妇130例,进行合理分组,展开调查,按照区组随机化的分组方式,分为实验A组(65例)与实验B组(65例),其中实验A组产妇年龄区间22—43岁,均龄(30.25±2.34)岁,初产妇40例,经产妇25例,均周(39.85±1.26)周,自然分娩38例,剖宫产27例,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实验B组产妇年龄区间20—41岁,均龄(30.47±2.42)岁,初产妇42例,经产妇23例,均周(40.10±1.35)周,自然分娩37例,剖宫产28例,采用综合护理干预。纳入标准:参与此次研究的产妇均为已婚,临床资料齐全,经过对产妇的检查与评估确定产妇无其他精神性疾病和妊娠禁忌症,依从性良好,均知情且同意参与本次研究。为保证本次研究结果的正确性,研究结论对医护人员后续工作的开展有指导作用,对130例研究对象的资料进行对比,P>0.05,可比,见表1。

1.2方法

为对比综合护理干预的实际应用效果,本次研究选择分组对比的形式开展研究工作,对产妇实施合理分组,并施以不同的护理方法。实验A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对产妇及新生儿进行监测,观察产妇是否出现其他不良反应,对日常休息和饮食进行指导,帮助产妇进行子宫部位的按摩,帮助子宫进行收缩,向产妇家属做好相关护理知识的讲解。实验B组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

1-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向在我院产科住院的产妇及其家属讲解产妇在孕期如何正确护理、正确用药、补充孕期所需营养、护理新生儿等知识[3]。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沟通与产后抑郁普及工作,特别是引导产妇丈夫与家属多给予产妇关心,对产妇的情绪波动表示包容,理解女性分娩及哺乳的不易,对可能出现抑郁情绪的高危因素产妇进行格外关注,对文化程度不高的产妇采用通俗易懂、易于理解的语言进行产后抑郁症相关知识的讲解,对产妇表示理解与同情,利用自身性别优势,拉近与产妇的关系。

2-环境护理。对于出入病区的人员进行严格的管理,禁止无关人员进出病区,对参观、实习、探望、陪护制度进行完善并将规定张贴于病区入口,最大限度减少病区人员流动,避免打扰产妇休息,提高孕产妇的住院舒适度。保持分娩室环境卫生,产前进行消毒处理,排除其他对产妇情绪可能造成刺激的因素。由于产妇受怀孕影响多行动不便,护理人员应当格外注意,保持住院区照明条件良好,光线柔和,注意开窗透气,病房清洁度达标,无灰尘及其他无误,地面平整无凹陷及地砖脱落,避免病区地面出现积水、障碍物等可能引起产妇摔倒等不安全事物。帮助孕产妇熟悉医院环境,了解医院的基本布局,消除住院的陌生感。可以在病区墙面张贴母婴宣传画册,让产妇更好地学习到母婴知识,悬挂宝宝照片等,使产妇感到家的温暖[4]。

3-心理护理。产科医护人员需要做好对产妇的心理护理和人文关怀,避免孕产妇出现心理波动。护理人员注意对产妇进行陪伴,对产妇在临产前的相关事项进行指导,有不适感的产妇可以变换体位、深呼吸调节,多与产妇沟通,减少不适,通过自己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巧,增加产妇的信任感。在分娩时,护理人员通过语言对产妇进行分娩鼓励,通过轻握产妇的双手,给予产妇安慰,使妇感受到医护人员的温暖与同情,示意产妇不必过度紧张,告诉产妇如何配合医护人员接生,对产妇的配合进行肯定。与产妇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进行部分事项的详细解释,维护好与产妇及家属的关系,拉近与产妇的感情,增强产妇顺利分娩的信心。在进行检查和护理过程中,注意态度温和,帮助产妇转移注意力从而缓解疼痛和紧张情绪。在胎儿成功娩出后,助产人员应当对产妇的努力与坚强给予称赞,恭贺产妇成功分娩,使产妇获得满足感与成就感,当胎儿出现异常情况或胎儿的性别不为产妇所期盼,护理人员应当先与产妇进行沟通,委婉劝说,做好产妇的思想工作,避免产妇情绪波动。产后,产妇的心理健康受社会因素影响较深,护理人员应当充分调动各种社会关系满足产妇的心理需要,引导产妇家属特别是丈夫对产妇的行为与语言表示充分的理解,使产妇在情感上获得支持,通过对分娩进行经验交流,使产妇积累更多分娩的知识,满足产妇被关心与爱护的情感需要。鼓励产妇多与同房产妇交流,寻找新的人际关系,将抑郁情绪的产生遏制在萌芽中[5]。

4-专业护理。对自然分娩产妇,在产前指导其采用正确的呼吸技巧,对不正确的地方进行纠正,对子宫收缩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借助分娩监护仪对宫缩曲线进行描绘,定时对胎心进行监听,通过使用胎心监护仪监听胎儿的心跳,使产妇在胎儿的心跳中充满分娩成功的信心,缓解产妇的情绪,取得产妇对分娩工作的配合。在进行检查前,医护人员应当向产妇说明检查的项目以及在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获得产妇的理解与配合。在对产妇进行阴道检查时应当对手部进行完全消毒,防止给产妇带来细菌感染,临床上非特殊情况应尽量避免阴道检查。护理人员帮助并指导产妇进行适量活动。对宫缩加强、情绪紧张的产妇,护理人员应当陪伴在侧,对产妇进行相应照顾,指导产妇合理呼吸,可用双手握拳抵住骶骨以缓解疼痛。在对产妇私密部位进行护理时,要求周围人员回避,在门口悬挂告示牌,以保护产妇的隐私,在结束护理后迅速为产妇穿好衣物并对此次配合表示感谢。胎儿娩出后,将胎儿脐带及身体污物处理好后,将胎儿抱至母亲身侧,进行早接触、早吮吸,帮助建立母子间的亲切感[6]。

5-饮食护理。在产后初期,产妇经常会感到十分疲惫,同时伴随肠胃功能的紊乱,常会出现食欲不振的现象,容易对产妇情绪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护理人员需对产妇的饮食进行指导,建议产妇少吃油腻食物,采取少量多次的进食方式。1.3观察指标留下产妇及家属的联系方式,通过EPDS与SAS调查表格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收集,在产妇产前、产后1周和6周分别对向产妇发放调查表,结合调查研究表,对产妇产后的抑郁情绪进行分析。其中,EPDS评分≤5分为无抑郁,6—9分为轻度,≥10分为中重度;SAS评分≥40分提示产妇心理情况异常。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用t和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产妇EPDS、SAS评分比较

通过对比两组实验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产后1周、6周的EDPS与SAS评分较实验A组均更低,P<0.05,见表2。

2.2两组患者产后6周抑郁发生率比较

通过对比两组实验数据可知,实验B组患者产后周抑郁发生率(13.84%)较实验A组(32.31)更低,P<0.05,见表3。

3讨论

在传统的护理模式中,产科护理人员主要实行“多对多”的护理模式,将重点放在对产妇及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上,对产妇进行指导,当产妇发生异常情况时遵照医生指示进行护理,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仍存在局限性,忽略了对产妇的心理健康关注,产妇容易出现抑郁情绪甚至患上产后抑郁症,并不能达到护理效果最优化[7]。在我国,产后抑郁症状严重的患者患病时间可长达1—2年,并且经产妇复发的概率能够高达20%—30%[8]。由于产妇具有的人格特性不同,对分娩的心理准备不足,在产后无法适应,加之需要照顾新生儿较为疲累,缺少周围人群的理解与关心,更容易发生产后抑郁。产后抑郁患者最突出的症状就是长时间的情绪低落,对负面情绪无法自控,经常哭泣,常会因为某些小事而发脾气,即使患者对自己的情绪变化了解,但常常将原因归咎于他人,患者对自我的评价降低,常出现自责心理,与丈夫、家属的关系不和谐,容易感到疲累,食欲不振,对生活失去信心,不愿意主动对新生儿进行哺乳,抑郁情绪严重的患者甚至有自杀或者伤害新生儿的心理或行为。对自然分娩产妇,在产前指导其采用正确的呼吸技巧,对不正确的地方进行纠正,对子宫收缩情况进行准确的记录,借助分娩监护仪对宫缩曲线进行描绘,定时对胎心进行监听,通过使用胎心监护仪监听胎儿的心跳,使产妇在胎儿的心跳中充满分娩成功的信心,缓解产妇的情绪,取得产妇对分娩工作的配合。在本次研究中,实验B组患者产后1周、6周的EDPS与SAS评分较实验A组均更低,P<0.05;实验B组患者产后周抑郁发生率(13.84%)较实验A组(32.31)更低,P<0.05,充分提示综合护理在对产后抑郁患者的临床干预上具有积极意义。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综合护理干预应用到产科病房护理工作中,可以为产妇提供优质的服务,减轻产妇产后抑郁情绪,避免产妇患上抑郁症,获得了产妇及家属的一致认可,临床价值突出。

作者:张光琴 单位:黔西南州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