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课证赛相融合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时间:2022-05-18 15:29:44

岗课证赛相融合及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经济的发展及产业的变化使当前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变化,高职院校应与时俱进,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在“1+X”证书制度下,实行以“岗课证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岗位为导向、以课程为基础、以职业技能证书为技能考核方式、以技能竞赛为提升方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领域中的重要作用,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家给予高职院校的政策优势,综合考虑影响“1+X”证书制度推行的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将证书、课程、岗位、竞赛融为一体,并行推进,切实培养出市场急需的、能够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高职教育;“1+X”证书;岗课证赛;人才培养模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关于2035年远景目标指出,要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教育强国是继文化强国之后的第二个强国目标,要增强职业技术教育的适应性,大力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1]。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标准,推行学历证书加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即“1+X”证书制度[2]。当前,大数据、人工智能、5G、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不断进步与迭代,并应用渗透于各行各业,随之出现了新岗位,老岗位也提出新要求。在技术更新和社会经济模式的变动中,中国职业教育进入百年交变的历史变革期。

1高职专业教学改革的依据

1.1产业变化对应岗位标准的改变

在“中国制造2025”背景下,企业的发展趋势、工作岗位及人才需求的变化正在对高职教育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智能制造的推进,企业的岗位设置正发生着变化,一些传统岗位正在消失,人才培养的标准与工作岗位对接正悄然发生变化。在“中国制造2025”中,企业对人才需求由简单重复型的熟练工种,向具有岗位应用转化能力和专业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转变。企业对人才的新要求带动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标准的更新,专业技能和专业创新素养成为人才的核心标准。

1.2区域经济的发展对地方高职院校专业发展的影响

产教融合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至关重要,职业教育要满足区域发展需求,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方向与区域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调整,都会影响地方高职院校增加和删改专业,传统老专业对接新岗位方向,并且老专业在新业态模式下细化出更多的岗位方向。产教之间形成良性互动,高职院校切实培养市场急需的、能够服务于智能制造和社会发展的人才。

1.3以“岗课证赛”为主线,专业群下多专业协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

“1+X”证书制度是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尝试,通过考证市场化管理,进行职业教育教学水平评估,同时也解决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与当前岗位要求不适应的问题。在新时代背景下,以“岗课证赛”为主线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专业群课程进行重塑,重新建构起以岗位为导向、以课程为基础、以职业技能证书为技能考核方式的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在技能型人才培养领域中的重要作用[3],合理有效地利用国家给予高职院校的政策优势。

1.4将“1+X”证书制度和技能竞赛融入专业建设

在新产业、新业态下,许多老专业就业岗位由原来单一的岗位分化出工作模块更清晰的诸多新岗位。三年制高职教育,由于学制短,更倾向于岗位教育,而非学科教育。引入“1+X”证书制度,为学生规划主要岗位目标,推动学生有效学习。在前四批四百多种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名录中,出现了许多与急需行业相对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例如,在第一批“1+X”证书名录里,Web前端开发证书所对应的岗位是当前人才缺口严重的岗位。将技能竞赛项目融进专业建设的课堂实践项目中,从竞赛角度,追随行业新发展趋势,为顶端学生搭建技能提升的平台。

2“岗课证赛”模式的教学实施目标

2.1通过“岗课证赛”教学实践,完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进行人才培养的教学指导文件,用于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安排教学任务,进行教学考核。人才培养方案体现了院校的办学特色和育人理念,是院校完成人才培养任务的核心依据。应用技术型学历教育与学术型学历教育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要有清晰的区别。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从知识层面上,是应用技术型人才,属于高等教育类,在课程建设、技能考核上,要面向岗位,强调技能水平,有别于学术型学历教育。明确职业教育的教学目标,准确定位,以达到精准施教的目的。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以“岗课证赛”为主线,改变传统学历教育偏重学科建设、课程考核的模式以及其中存在的技能错配等现象。构建起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人才培养模式,让每一名学生,因岗而来,上学就是上岗,学中有证,证上有赛,通过课程考试、“1+X”证书考试、技能竞赛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让学生逐步适应岗位要求,以达到毕业即胜岗的效果。要确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课程性质,以岗位模块、证书模块、竞赛模块进行划分,去除不在模块范围内的课程,一门课可以同时属于几个模块,突出核心课程在各模块中的作用[4]。课程是基础,人培方案中的课程设计应体现专业特色、岗位要求,既要能完成“1”,即学历教育,也要能完成“X”,即多岗位技能培养,使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可操作、可落实。

2.2通过“岗课证赛”教学实践,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的改变,也促使学生改变学习习惯,广泛开展第二课堂、空中课堂、学生专业社团等,可以帮助学生补充学习技能。三年的高职学习,仅靠课堂时间,课时数量上是有限的。加入第二课堂,同时使用云课堂,通过线上、线下双通道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优化学习路径,学习内容从知识记忆到技能掌握,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方案,同时使用学分银行,开启学生终身技能学习之路。

3“岗课证赛”模式的课程体系

3.1改革以知识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设置突出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创新创业能力,尽量减少纯理论课时数。结合多个实际岗位设置多元化理论课程模块、实训课程模块[5]。以培养学生岗位技能为目标,用技能目标管理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证书互通互融。通过设置专业群平台模块课程,一个课程模块涉及多个岗位所需的技能知识,让学生对与专业相关联的岗位有所了解,拓宽学生岗位选择的范围,通用课程模块的学习对口相关岗位,获取技能证书,以实现“X”,即岗位技能的培养[6]。

3.2书证融通的专业课程

专业课程内容以证书为导向,其核心内容就是学生的岗位技能,学生学习成果就是岗位的上岗能力。去掉单一的教材,编写制作活页教材。改革传统教师个人备课方式,采用多门课程联合备课,共同确定教学进程[7]。课程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非统一化,但是具备同一个教学目标,按照职业技能等级要求,将学历教育课程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程融合互嵌[8]。

3.3课程引入技能大赛

建立“国家—省—校—专业群—专业”五层级竞赛机制,以专业群课程体系、专业课程标准、专业课教学实施、考核评价方式、激励机制等为切入点,将技能大赛竞赛制度、竞赛内容与竞赛机制等与课程教学相融合,在课程教学设计中构建“三考核”的考核机制,即校内课程考核、校外“1+X”考核、校外技能比赛,以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9]。以教师带比赛的形式,将课程的教学成果转化成竞赛成果。

4影响“1+X”证书制度在“岗课证赛”人才培养模式中推行的主要因素

4.1地方政策

各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对“1+X”证书制度推行所采取工作的方式共有两种:第一,在各院校推行考试,并推出地方鼓励政策,例如,高职学生取得证书可以获得专升本升学考试加分;第二,在各院校推行考试,无升学考试加分政策和其他鼓励政策。

4.2院校管理方式

院校对“1+X”证书考核的管理方式有如下两种:第一,管理考证结果,以证书考试的结果作为管理目标,通过校企合作,积极调整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第二,推行“1+X”证书考试,不对教学管理方式进行调整,继续沿用过去的教学管理方式,没有根据新的教学考核要求对教学管理进行适应性改革。

4.3教学实训场所

“X”证书标准是随着产业升级而动态变化的,教学实训场所也要随之升级更换,由过去完成单一实验的实训室,向产教融合的教学实训基地转化[10]。同时,数字化的发展也需要升级版的智慧校园,打造全角度、多维度的校园学习环境。

4.4教师在“X”证书中的作用

教师主动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重视“X”证书在职业教育改革与试验中的作用。在证书与学生之间,教师是重要的纽带,是教学目标、教学标准、培养模式、考核评价的主要实施者。在证书的选择和教学内容的调整、“1”与“X”的衔接中,教师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课证融通需要构建分工明确、与证书相匹配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4.5学生对证书考取的态度

通过职业指导课程强化学生对岗位的认知、认可,提升学生对证书的重视程度,激发学生对证书考试的兴趣,将证书考取和课程学习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同向而行。通过课证融通,增强学生在就业中的竞争优势。

4.6培训评价组织

“1+X”培训评价组织作为职业技能评价的考核设计者,对证书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双师型教师团队的建设、校企之间的合作、教学资源的组建、证书的社会和企业认可度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由培训评价组织制定考核标准的,具体的教学实施是由学校完成的,教学工作最终以课程为落脚点。教材是课程内容的载体,培训评价机构组织学校相关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指导编写制作多种形态的教材、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具时效性,保证“1+X”证书制度行稳致远。

5结论

职业教育,即因职业需求而产生的教育。虽然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职业教育已经存在,但基本是简单的学徒制,随着技术飞跃式发展,“制造”发展为“智造”,新经济模式下需要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而不是重复型、单一技术的劳动者,职业教育进入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新阶段。因为高职教育的出现晚于高等教育,又属于教育大类,高职教育在知识传授、课程考核上基本沿用了高等教育的制度,从而制约和影响了职业教育的教学结果,违背了以职业为出发点的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无论是现代学徒制还是项目式教学,都是在探索职业教育的育人方法,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既是高职院校的压力,也是教学实践改革的动力。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要体现出以教促学、以学促教的特征,以“岗课证赛”为主线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将证书、课程、岗位、竞赛融为一体,并行推进,从而实现教师与学生双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EB/OL].(2021-03-13).

[2]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2019-02-13).

[3]王奕.高职院校“岗课赛证创”五维融通课程体系探索:以物联网专业为例[J].科技风,2022(2):26-28.

[4]党媚.基于赛教融通的工匠精神与职业能力融合培育策略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5):4-6.

[5]徐燕燕,卢香平.“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南方农机,2021,52(21):154-156.

[6]喻婵.“1+X”证书制度下金融科技应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J].商展经济,2021(24):95-98.

[7]颜俊,方达.基于“1+X”证书制度的数控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研究[J].南方农机,2021,52(23):153-155.

[8]阳军.“三教”改革背景下职业院校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2(3):92-96.

[9]姚成,王军,宋敏.1+X证书背景下应用型本科与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2,21(2):279-280.

[10]刘艳.基于1+X模式的高职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计算机产品与流通,2019(9):196-197.

作者:魏颖 单位: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