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刻作品归去来兮创作感悟探讨

时间:2022-05-09 09:39:06

紫砂陶刻作品归去来兮创作感悟探讨

【摘要】当代紫砂陶刻艺术创作正逐步摆脱传统的束缚,在题材内容的选择上,有着更加多元的创作取向,用现代的文化艺术语言来作为陶刻内容展示,同时承袭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民族性的艺术创造,是陶刻创作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紫砂;陶刻;题材;文化艺术

紫砂陶刻艺术创作是中国传统的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的进一步延伸,是中华传统艺术语言在紫砂文化领域的再创造。当代的紫砂陶刻艺术创作不仅可以从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寻找题材,也可以在同时代的艺术创作题材中寻求灵感,陶刻作品《归去来兮》正是从当代书法艺术家申振北的作品中得到启示,将“潭水无云龙自去,溪山有月鹤归来”重新设计,融入到紫砂茶盘的装饰主题中。

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书法作品天然地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堪称中华文化的瑰宝。书法本身就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和欣赏价值,书法艺术之美,在于点画,在于结构,在于章法,这些东西结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体的神韵,这就成为了书法艺术美的核心要素。用紫砂陶刻的方式还原书法作品,首先就是这种美在紫砂器上的延伸,陶刻创作在实现点画之美的方法上与书法笔墨是大相径庭的,文字优美的线条需要用刻刀来进行刻画。线条的力度在于刻画的力度,线条挺拔,下刀就要干脆,圆浑道劲,骨肉内含,或藏或露,都需要从笔法转换为刀法,刻刀是坚硬的,天然具有铁锈一般的阳刚之气,而笔锋是柔软的,下笔转折自然就要比刻刀转圜流畅,用刻刀来实现与笔锋相同的点画之美,就要求刻画娴熟,刀法后劲十足,每刻三分留一分力,这样才能转折如意,刻画出笔画一般的美感。陶刻作品《归去来兮》的整体布局与书法作品《潭水无云龙自去,溪山有月鹤归来》可以说如出一辙,其文字的排列,字体字形都充分得到了还原,但同时这件作品与原本的书法创作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分,其利用紫砂材质的质感优势,在原本的书法艺术之上增添更多的历史和文化的气息。书法作品还讲究形体的结构对称之美,人类的视觉习惯决定了结构性的对称可以让人产生和谐统一的美感。书法本身有着优美的结构,在布局上使其符合美学规律,一笔一划虽不是横平竖直,但当每个字组合在一起,却有着结构匀称之美。作品《归去来兮》所刻画的内容在结构上与原作完全相同,这从某种程度上规避了重新布局的烦恼,并且在原本的布局之上,还融入了紫砂本身材质所带来的特有的艺术语言,在刻画的文字旁边,刻意地营造出轻微的并不连续的方格线条,这些线条并不完全连续,但任谁看到都会将其视为一个整体,每个字都被无形地束缚在一个个正方形的格子中,这就更进一步加强了原本的结构对称感,同时还强调了紫砂天然的材质感。最后便是如何用紫砂陶刻来还原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神韵是书法艺术家追求的最高境界,代表了书法艺术的灵魂。神韵可以理解为书法的章法,是一个书法家自我个性的体现,例如《书谱》继承了“二王”秀美典雅、精致婉丽的风格;吴昌硕所临“石鼓文”则是自成一格的高古。

书法艺术在精熟中从容不迫,自然就会产生神韵。作品《归去来兮》的神韵来源于原作,但这并不是说其就复制还原了原作的神韵,紫砂陶刻艺术作品本身有着展现自身美的规律,陶刻书法也并非是单纯的还原,更有着陶刻创作者对于原作的理解,延伸出来的便是陶刻与紫砂茶盘间的相互配合,陶刻内容与载体要视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其所表达的神韵自然也与单纯的书法艺术有所不同,作品《归去来兮》这种神韵就来自于其本身融合的顺畅。作品《归去来兮》在优雅的茶盘上自封天地,文字内容的魅力、书法的魅力、陶刻的魅力、紫砂的魅力统统融会贯通,让人感受到其中的流畅与和谐,这不正是紫砂陶刻艺术的魅力所在么?当代陶刻所创造的正是这种与紫砂器之间的和谐互动,让人深切地感受紫砂之美,陶刻之美,以及中国文化之美。

结语:紫砂陶刻融合书法,两者有着天然的共同点,笔法与刀法间的转换是陶刻创作者基本功的体现,只有融会贯通两者,既练书法又兼刀功,才可以刻画出足够美好的线条,足够规整的结构,以及充足的神韵。中国文化历史悠久,陶刻艺术创作者便是在这种深厚的积淀中不断学习,接受和融合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并用刻刀将其重新还原于紫砂器之上,重新演绎传统文化中美的精髓,并通过这种美感动更多的人,让我们的文化不断传承。

作者:章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