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招商促发展交流材料

时间:2022-03-08 11:30:00

以招商促发展交流材料

自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国际金融起伏震荡,由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海啸”已演变成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由于地处中部地区,经济外向性程度不高,因此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初期受到的影响并不大,但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入,受到的间接影响将会逐渐凸现。当前,如何树立信心,从危机中抢抓机遇大招商促发展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一道紧迫而又不容回避的课题。因此,我们应审时度势、理清思路,深入分析我们的优势和劣势,精准决策,大招商、招大商,促使经济发展水平再上新台阶。

一、正视问题,深析发展瓶颈

(一)园区区位条件先天不足。我县地处山区,没有航运、水运和铁路运输,产品全部依靠公路运输,主要依靠远当线外运进入市场,而且县内物流配送不完备,致使园区内生产企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配套件、标准件、各种化工产品、劳保用品、标准工具、外销产品等产品成本偏高,外向型经济发展受到阻碍,交通不便是我们招商引资的主要障碍,制约了工业园区的发展。

(二)园区发展空间不容乐观。一是随着企业的不断落户,三江集团搬迁后留下的存量资产和土地日益减少,园区可利用空间也逐步缩小;二是部分已入园企业的技改和一些较大的新上项目因土地问题无法及时组织实施,土地问题已成为制约工业园区发展的极大障碍。

(三)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够。一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因园区位置较为分散,且原三江集团各企业用水用电等基础设施自成体系,整体移交前人为破坏严重,实现“七通一平”,满足园区企业和招商引资需求还需较大的资金投入;二是发展格局和框架无法拉开。基本上是围绕着单个项目配套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开发区项目承载力很弱;三是规划工作衔接不够。因园区建设起步迟,园区规划和城市建设规划脱钩,城区或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没有充分考虑园区企业的需要,增加了园区建设的投入。

(四)园区融资平台不够完善。面对不断深入的金融危机,国家近期出台了许多促进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如放宽中小企业贷款额度,下调存贷款准备金率等。但我县由于对外不整体开放,再加上外来金融机构少、企业和银行信息不对称、担保体系不健全等原因导致企业融资平台不通畅,“担保难”成为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贷款路上的一个拦路虎,从而致使企业抗压能力低。

二、理清思路,探寻比较优势

(一)宏观政策优势。一是中央强力推进西部大开发、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比照享受西部大开发政策,为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机遇和空间;二是国家关于节能减排政策和东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为紧紧依托工业园区承接项目转移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二)生产要素优势。一是土地价格总体水平较低,场地租赁费用较低,可有效降低企业征占地补偿费用;二是劳动力薪酬较低,虽然人员工资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远远低于东部平均水平;三是产品原材料价格较低,可大幅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盈利率。

(三)资源能源优势。一是矿产资源丰富。我县境内矿产资源储量大,品种多,质量高,易开采,其中磷矿石、煤炭、陶土、高岭土、硅石等都极具开采价值;二是水利资源丰富。拥有近10万千瓦的水能蕴藏量;三是农业开发前景广阔。食用菌、桑蚕、柑橘已形成特色产业;四是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林海”、龙潭河大溶洞、道教圣地鸣凤山、灵龙峡、鹿苑寺、金家湾、太平顶等一大批极具开发潜力的旅游景点。

(四)政务环境优势。一是制订《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在项目用地、财政扶持、资产移交、行政事业规费多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的优惠;二是不断强化“一切为项目建设服务,一切为园区发展让路”的理念,让每一个到的老板都感到“舒服”;三是大力推行亲商、招商、安商、富商的政策和措施,对外来投资者从立项审批权、开工建设、生产营运等实行导引服务、全程服务、限时服务;四是设立经济环境督察中心,加强对外来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三、强化措施,破解招商难题

(一)大力实施“项目兴园”工程,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数量。一是围绕主导产业抓项目。明确招商重点,紧密围绕我县确定的磷化工、机械加工、新型建材、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进行招商。把龙头带动型、辐射能力强的上游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和扶持培育的主攻方向,着力打造产业链条,加快聚集和扩张特色产业,提升产业关联度。将工作重点放在广东、浙江、福建等沿海经济转型地区,把握沿海产业向内地梯度转移和金融危机下东部企业急需转型的机遇,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二是围绕现有企业抓裂变。引导现有的一批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的企业项目通过技术改造和“攀高附大”,实现向产业链上游的转移,形成园区发展的“加速器”和“倍增器”;三是围绕“二次创业”抓项目。出台优惠政策,注重发挥本地企业的优势,加强项目推介和联系沟通,积极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引导企业家转变思想观念,鼓励企业转型转产新上项目,提升园区企业的质量和数量。

(二)大力实施“形象提升”工程,提高招商信息的宣传力度。一是加强媒体宣传。在全国各大投资网站进行定期项目,做好园区网站建设,扩大浏览量,在网及各类报刊的显著位置招商信息。积极委托外省市商会、中介机构以及知名人士为我县向外推介招商引资项目信息;二是加强招商窗口宣传。逐步在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招商区域建立固定的招商窗口,选择在当地有一定名望,且与企业老板接触密切的老乡为人,为与当地企业联络的桥梁;三是加强“人脉”宣传。建立定期走访县内知名企业、拜访县内知名企业家制度,有效借助他们的人脉和示范效应,打“感情牌”,实现办好一个,引来一串,做成一片。同时要鼓励他们积极向我们介绍和推荐有生意往来、与企业相关的企业,并共同努力引进,最终形成产业集群,提高整体竞争力。

(三)大力实施“项目包装”工程,提升招商引资的竞争力。一是围绕我县资源精心包装项目。立足我县资源状况和产业规划,找准比较优势,认真研究我县四大产业的布局、资源整合情况,定期组织农业、国土、林业、科技等相关部门人员对现有项目库进行整理,及时包装和更新一批有价值的项目;二是提升项目包装的质量。围绕现有企业上下游产品深加工以及所形成的产业链,丰富项目库,对项目的包装要定量做到详尽,包括投资规模、技术水平、产品的市场前景、国内外同行的发展状况、投资回报率等都必须进行详细论证。编印一批具有优势的项目资料、招商画册和招商宣传片,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各项招商活动,向外推介;三是提升项目的吸引力。要寻找到让外商感兴趣的切入点,增强项目的吸引力,提高引资的成功率;四是围绕国家相关政策精心包装项目。根据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所决定的价值取向和资金投向变化,结合我县经济产业结构,提出一批有竞争优势、吸引力强的项目。关注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本投向和产业转移动态,及时编制项目,主动进行对接。多渠道收集周边以及本地资本的投资意向,有针对性地引导投资。

(四)大力实施“融资新政”工程,提升园区企业抗压能力。一是解决融资担保短板。加快推进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企业融资担保难问题。银行要根据企业贷款特点,改革信贷体系,放宽贷款担保条件,加大资助力度,支持企业发展;二是搭建融资平台。以国资公司为基础,整合力量,搭建融资平台,组建具有较强实力的投资公司,增强我县通过商业银行的融资能力,为园区建设筹措资金;三是吸纳民间资本。积极引导民间闲散资本参与,逐步形成政府资金为引导、企业投资为主体、民间资本为支撑的投融资新机制。

(五)大力实施“贴心服务”工程,提高服务企业质效。一是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加大园区企业服务力度,用产业政策、信贷政策、资源配置政策引导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产业链,鼓励和支持园区企业做大做强,为县内企业“二次创业”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营造浓厚的舆论环境。加大园区企业与周边群众协调力度,引导全县人民群众对“工业立县”战略的重要性认识,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三是营造优质的服务环境。树立“企业的需要就是我们工作”的服务理念,真正建立“一站式”、“一条龙”服务体系。要按照“首问负责制”的要求,只要投资者进入园区,就要由专人提供全程优质服务;对重点项目要实行分管领导跟踪负责制,全方位实施“保姆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企业分析市场走向,为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当好参谋。

(六)大力实施“环境再造”工程,提升园区硬件水平。一是拓宽融资渠道。采取政府投入与金融机构合作相结合,探索运用市场机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办法解决投入不足的问题;二是创新建设思路。按照“先拉框架后填空”和“大配套一步到位,小配套围绕项目集中进行”的模式,走“分片起步,滚动发展”的路子。高标准配套建设各种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功能,为加快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汇聚和辐射创造基础和条件;三是做到统筹兼顾。既要从园区大局出发,大投入建设改善投资硬环境;又要根据入园项目的产业特点,量身定做“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因地制宜优化项目栖息的良好环境。

(七)大力实施“科学规划”工程,提升园区整体档次。一是加大规划约束力度。在园区建设中,进一步加大园区规划执行力度,培育产业集群。始终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滚动发展,稳步推进”的原则,充分考虑产业结构和区位特点,按照总体规划,配套制订专业规划,合理布局产业与功能,一次统一规划到位,留足发展余地,确保大项目布局有足够的空间,避免重复建设;二是加快详规编制工作。围绕产业规划,进一步突出规划的超前性、主导性、集约性,凸显工业经济主体地位;三是抓好规划衔接工作。以磷化工、新型建材、机械加工、农产品深加工为重点,在壮大产业规模的同时,积极向省市申请纳入省、市发展规划,争取更优、更好的政策,为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产业环境。抓好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的衔接工作,合理安排工业用地,优化工业布局,把现有资源整合到最佳程度,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