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在农业农村工作会讲话

时间:2022-08-20 09:11:13

主任在农业农村工作会讲话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对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作了专题研究,并制订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会议结束前,徐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现在,我先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充分肯定成绩,正确把握形势,进一步坚定做好“三农”工作信心

去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三农”工作的部署要求,以“发展经济、改善环境、关注民生、提升文明”为总目标,开拓进取,攻坚克难,保持了农业农村发展的良好势头。全市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07亿元、渔业总产值5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127元,增长12.7%。

1、坚持转型升级,都市农业快速发展。2012年,全市完成项目农业投入总额30.8亿元,增长34.6%,农业合同利用外资855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111万美元。一是规模优势全面放大。突出政策促动、招商拉动、行政推动,全市新发展高效农业面积14万亩,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2.5万亩。新增扩建农业园区170个,总投入14.6亿元。二是产业水平加速提升。全市新增扩建农业龙头企业164家,总投入16.2亿元,其中投资额超500万元的达27家,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6家。吕四省级水产集中加工区开工建设。三是科技支撑不断强化。推广适新技术10多项,组建海洋生物制品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申报国家星火计划、省科技支撑计划、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1项,建立市级科技超市13家、现代化育苗中心4家、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示范点12家,新培育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45个。四是市场体系不断健全。新建农产品专业市场3个,王鲍农产品物流中心加快推进,吕四盈港水产品市场销售突破10亿元。农产品面向上海的产销对接工作成效显著,新增面向上海的直供基地12家、直销门店50家,实现销售收入2.7亿元。

2、坚持常态长效,农村环境不断优化。一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年新建农村公路500公里,改造农村险危桥梁155座。深入开展高标准农村水利建设,精心实施农村水利重点县项目,全市共完成疏浚土方257万方,埋设涵洞547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在地区率先实现全覆盖,百万城乡居民全部饮用上洁净卫生的长江水。二是环境整治加快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成效显著,217个村完成整治任务,66个村建成省二星级“康居乡村”,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完成农村改厕4.5万座,安装路灯1.1万盏,亮化道路620公里,兴建公共厕所149座,拆除破旧空心房3万平方米。三是生态建设成效明显。创卫创模创生态工作扎实推进,国家卫生城市创建通过部级暗访,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通过部级技术评估,国家生态市创建进入部级迎查评估阶段。全面实施绿化造林十大工程,新增绿地面积70万平方米、农村成片林3.2万亩。农村面源污染防治成效明显,秸杆禁烧和综合利用扎实推进。

3、坚持均衡协调,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一是农村公共事业全面推进。教育强市战略深入实施,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通过省级评估验收,各镇乡均建成1所优质公办幼儿园。严格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农民健康工程深入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乡镇健身中心、农村健身点、乡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10里文化圈”加速形成。二是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全面并轨,参保人数达35万人,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月70元,农村五保年人均供养标准提高至5640元,建成农村老年关爱之家11家,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三是农民教育培训扎实开展。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着眼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培训活动,全市共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580期,培训农民12.5万人次,开展创业农民培训33期,共培训持证农民3500多人。

4、坚持多元拓展,富民强村稳步攀升。一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不断完善“基地+龙头企业+农户”、“园区+合作组织+农户”等经营模式,围绕设施栽培、高效养殖、产品加工、储藏运输、营销流通等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全力拓展农民增收新空间。合作社农户入社率增幅全省领先,635家合作社共带动农产品生产基地60万亩,辐射带动农户35万户,合作社带动农户增收致富的经验被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专题报道。大力开展技术型、订单式、整建制农民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6000人。加快推进相对贫困人口脱贫工程,年人均纯收入5000元以下的贫困农户脱贫率达到40%。二是村营经济稳步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物业经济,所有扶持项目全部进入市经济开发区和滨海工业园,其中75个村的项目已基本完成,其余93个村的项目正在抓紧实施,市首批6720万元补助资金和市配套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全市实现村级经营总收入1.65亿元,增长51.6%,所有行政村的村营收入均超过20万元,其中99个村的村营收入超过50万元,占总村数的37%。三是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流转规范有序,全市新流转土地5万亩,其中成片流转100亩以上35宗,流转面积0.82万亩;成片流转500亩以上5宗,流转面积0.31万亩。农业政策性保险全面推进,主要种植品种的承保面达到90%以上,高效设施农业占比达到20%,新增棉花、育肥猪、养蚕和设施农业棚内作物等险种,农业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土地承包确权工作加快推进,全年完成58个行政村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工作。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积极展开,全市共实施财政奖补项目100个,总投入8252万元,获省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考核二等奖。

5、坚持创新管理,基层基础切实加强。一是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新突破。深入开展“三访三求”活动,市级机关各部门共有2064人次机关干部走访群众24896户,帮助挂钩村理清发展思路,协调解决了一批发展难题和现实利益问题。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扎实开展,深入实施基层党建“双百”引领工程,大力推进网格党小组建设,全市建成2256个网格党小组。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大学生村官培养管理有效强化,选派“第一书记”充实力量,切实提高村干部保障待遇,村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二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广泛开展“感动人物”评选活动,武彤、杨利平荣登“中国好人榜”。大力推进“道德讲堂”建设,全市共开办“道德讲堂”100多所,举办各类讲座近500场。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乡镇全覆盖,直接受益农村未成年人1万多人。“农民文化艺术节”、“农民运动会”、“村村乐”等群众性文体系列活动蓬勃开展,参与群众达30多万人次。三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迈出新步伐。深入推进法治“金钥匙”工程,大力实施农村“法律入户”工程,构筑了全覆盖、立体型的普法网络;全面建设村镇技防“天网”工程,农村治安防范网络实现全覆盖;以“一综多专”调解模式建设为重点,构建多元化的社会矛盾化解体系,农村矛盾纠纷调处机制不断完善;积极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活动,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水平不断提升;全面实施党务公开、村务公开,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监督组织、三资管理平台建设,农村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

总之,在去年国内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各种挑战和困难明显增多的情况下,我市“三农”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突出。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更凝聚着奋战在“三农”工作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的辛劳和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在座各位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市农村广大干部群众,向关心支持全市“三农”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还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还不高。农业基础设施依然相对薄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比较脆弱;设施农业占比、农业装备水平、农民组织化程度还不高,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支撑“三农”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还不健全,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二是农民收入还不均衡。近几年来,农民人均收入一直保持着两位数增长的良好态势,但与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仍未改变,尤其是全市尚有人均收入低于5000元的农村贫困农户12681户,占全市总农户的3.3%,与建设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不相适应。三是农村环境面貌变化还不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速度,难以适应农民生产生活的需要。农村环境整治档次还不高,离长效常态化管理还有一定距离,真正上品位和有特色的村庄还不多。四是农村文明程度与农民整体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社会和市场竞争的能力还很弱,农民自我发展的条件还不能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农村传统陋习改变不快,与加快“三农”发展和倡导农村文明新风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全市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锁定发展目标,落实关键举措,全面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开启基本实现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做好“三农”工作意义重大。今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建设为工作主线,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根本途径,以发展现代都市农业为重要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任务,促进农业经济不断攀高、环境不断改善、民生不断发展、文明不断提升,全力打造富裕、生态、文明的美丽乡村和幸福家园,在新起点上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2013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17亿元,增长8%以上;农业增加值66亿元,增长4%;项目农业投入总额22亿元,其中,龙头企业投入12亿元,农业园区投入10亿元,农业合同利用外资1.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5万亩,露地蔬菜5万亩,农产品直供基地3万亩;新增土地流转面积3万亩,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6100元,增长14%以上。

围绕上述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建设“三大载体”,大力夯实都市农业发展基石

1、加快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按照“资源集约、产业集聚、功能集成”的发展要求,全力加快市级万亩示范区、镇级千亩示范片、村级百亩示范方等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大力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加快形成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特色农产品基地。要加快推进省级园区建设,按照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确定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加快基础配套,拓展园区功能,提升产业规模,确保今年通过省级验收;要提档升级市级园区,王鲍丰盈现代农业园区、沿江现代农业园区争创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启隆现代农业园区争创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要培育发展特色园区,重点扶持镇村集体领办高效设施农业基地,每个镇乡至少完成300亩以上镇村集体领办设施农业基地2个,全市新增高效设施农业面积5万亩,其中标准钢结构设施大棚面积1万亩。

2、加快推进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建设。围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布局,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通过政策优惠、设施配套、利益机制创新等方式,着力培育一批园区有名称、布局有规划、组织有机构、管理有制度、加工有规模、运行有效益的“六有”型农产品加工集中区。今年重点推进吕四水产品省级集中加工区建设,规划筹建四青作物集中加工区、紫菜集中加工区。要进一步强化“抓都市农业重在抓项目农业,抓项目农业重在抓招商引资”的理念,充分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精心组织各类招商活动,大力度招引投资强度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强、农民增收效益明显的农业项目。全年举办各类招商活动不少于4场,引进农业项目100个以上,投资总额超50亿元,力争在引进超亿元农业龙头企业上有新的突破。

3、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王鲍农产品物流中心建设,尽快建成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性市场;加快推进城北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力争年底前建成苏中一流的标准化农产品交易市场;实施吕四盈港水产品交易市场升级提档工程,积极争创部级市场。着力抓好农产品产销衔接,推进农产品直供直销。建立以直销店为重点的门店专卖模式,新建农产品直销门店50家以上;建立以订单销售为重点的直接配送模式,新增农产品直供基地3万亩,培育集收贮、检测、加工为一体的配送中心2—3家;建立以网上销售为重点的电子商务模式,鼓励各类主体利用电子商务平台建立网店,发展电话购物、网上购物等网络商品与服务交易。

(二)提升“三化水平”,全面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步伐

1、提升规模化水平。全市项目农业建设的总体要求是:做大规模、做强特色、创新机制、提升层次。立足我市已有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集中精力把资源优势变成产品优势,把产品优势变成规模优势。围绕“进超市、占市场、上餐桌”的目标,大力发展四青作物、地产三宝、瓜果蔬菜等优势产业,把点串成线,把线扩成片,把片铺成面,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品”、“数镇一品”的产业布局。全年要发展连片100亩以上露地蔬菜基地100个,全市四青作物面积达到60万亩、瓜果蔬菜50万亩、四色名豆35万亩、地产三宝、小辣椒各5万亩,调减产出效益较低的传统作物面积15%以上。大力实施龙头企业培优扶强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龙头企业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加快形成一批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业龙头企业集群。今年力争培育部级农业龙头企业1—2家,达到省级龙头企业标准3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0家。

2、提升装备化水平。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科技示范基地、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实行农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与农机化同规划、同建设、同验收。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新技术、新机具,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大幅提高农机装备水平和农机化作业程度,全市新增各类农机具2500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0.7万千瓦,农机作业总面积达310万亩次。推进设施农业建设,积极发展钢架大棚、日光温室、智能温室及遮阳网、防虫网等设施栽培,提升设施农业的可控性、智能化水平;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贮藏保鲜和冷链运输设施装备,促进农产品流通销售;加快发展现代渔业,实施渔船更新改造工程,全市188艘渔船实施更新改造,积极引导渔民建造大马力钢质渔船,加快建设规模远洋渔业船队,全面提升渔业装备水平,力争实现渔业总产值52亿元,远洋渔业处于全省领先地位。

3、提升集约化水平。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第二次飞跃”,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要以加快推进万顷良田工程、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导农民将承包土地向农业园区、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流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实现要素集约投入,努力让土地在流转中增值、农民在规模经营中增收。全年新增土地流转面积5万亩,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8万亩。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重点实施王鲍镇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改造中低产田1万亩,实施一般土地治理项目3个,改造面积1.5万亩。

(三)健全“三大体系”,大力提高都市农业竞争能力

1、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农业科技创新是促进农业发展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衡量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快推进现代农业科技园、农业科技型企业、科技型专业合作社等创新平台建设,新培育省和市级农业科技型企业5家以上。深入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强与南京农业大学、东海水产研究所等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交流合作,全年建立“校企联盟”5家以上,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0项以上,引导企业申报农业科技专利10项以上,组织申报国家、省科技计划项目10项以上。强化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利用,围绕做大优势特色产业,大力实施“三新”工程,全年引进、示范、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30个以上。

2、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高度重视农产品安全生产,完善市、镇、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加快建设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监管平台,在各大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和生产基地建立农产品自检速测室,每个村都有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加强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环节的全程质量监控,形成农产品“产地准出、市场准入、标志溯源、实时监控”的质量全程监管体系。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等“三品”认证和产地认定,组织制订、修订省级以上农业标准和无公害农产品技术规程4个,建成市级以上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建设示范基地4个,新增“三品”基地8.5万亩、“三品”产品30个。全力培育农产品品牌,通过强有力的行政推动,引导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市场主体创建农产品品牌,逐步实现从“简单销售”向“创牌经营”转变,努力形成一批在市场上叫得响、占有率高的优质名牌产品。

3、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紧紧围绕提升农业的组织化水平,把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关键着子,加快构建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要积极开展科技进农户、农机进村庄、服务进基层“三进”活动,着力构建“组织多元、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体系。要创新农村经营方式,努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市场化、外向化程度,让更多特色农产品走向大中城市;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队伍建设,规范基层农技综合服务阵地,推行综合一站式窗口服务;建立“农技人员+科技示范户+科技辐射户”的新型农技服务推广网络,不断提升为农科技服务能力。积极引导农民组建服务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供“生产在家、服务在社”的社会化服务和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服务,提高农业经营的集约化、规模化水平。大力加强为农服务社建设,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收费,为农民提供形式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

(四)实施“三大工程”,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1、高标准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继续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重点抓好镇与村、村与村连接道路、农路薄弱村道路建设,打通断头路,逐步由“村村通”迈向“埭埭通”,确保全年新建农村公路500公里,改造险危桥梁100座。全面推进农村公路亮化工程建设,利用两年时间,全市各行政村的所有中心路都装上路灯。继续开展高标准农村水利建设,完成66公里高标准农村水利示范埭建设,疏浚土方210万方,埋设涵洞1000座。以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为抓手,建设现代农业节水灌溉自动化示范区,完成沟渠衬砌43公里,节水灌溉1560亩。完善城乡公用设施建设,区域供水通吕线投入启用,通久线加快建设,“西气东输”工程段力争年内开工;积极实施通讯网络一体化建设,加快通讯基站、管线扩容改造步伐,为农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2、全方位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程。继续推进以“六整治、六提升”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确保完成所有行政村的整治任务,其中创省三星级“康居乡村”3个,省二星级“康居乡村”5个。推行“六位一体”农村环境长效管理机制,在垃圾收集、沟河保洁、农路管护、绿化养护、乱堆乱放整治、乱涂乱画治理等方面切实强化监管,实现农村环境整治长效常态。鼓励镇乡创新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机制,探索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实行环境整治服务外包。着力引导村民自觉参与村庄环境整治,每个镇乡至少培育2个村民自治环境示范村。继续推进农村改厕工作,积极推广“经济适用、科学卫生、群众欢迎”的改造模式,年内完成项目村改厕5万座。大力实施绿化造林十大工程,新增造林面积5万亩,其中成片造林4万亩,四旁植树200万株。加强农村畜禽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新建沼气池5000立方米,创建生态健康养殖场20个。加大农村畜禽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力度,规划建设1—2个畜禽粪便处理中心,逐步解决农村小规模及散户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加快推进镇乡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有条件的村要建设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尽快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

3、大力度推进村镇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新市镇建设,积极探索城镇开发建设模式,重点推进南阳、北新等市级中心镇建设,确保9月底前完成中心镇建设规划,序时推进中心镇经济发展、社会事业、村镇建设等各项目标任务,逐步形成一批整体形象美、经济实力强、体制机制活、集约水平高、带动效应好的现代新型城镇。优化村庄布局调整,按照“统一规划、政策引导、尊重群众、市场运作”的原则,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建房管理机制,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建设,积极引导农民向城镇和集中居住点集聚。今年每个镇乡至少新建一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努力建设一批环境优美、政治民主、社会文明、生活富裕、服务配套的新型农村社区。启动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合理编制规划方案,着力拓展筹资渠道,稳妥开展拆迁安置,加快工程建设速度。切实加强农村建房管理,全面落实对农村违法建设的监管责任,加大农村拆旧复垦力度,对应拆未拆房屋开展集中整治,拆除一批农村废旧房屋。

(五)推进“三大改革”,不断增强农村持续发展活力

1、推进农业经营机制改革。在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基础上,根据农业生产力发展和农民就业格局的调整,积极创新农业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大力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在提高联结度和增强带动性上下功夫,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经营的市场化程度。全市优势特色产业农户入社率超过80%,培育省级“五好”专业合作社30家以上,年销售超千万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以上。要发展各种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政府订购、承包租赁、全托管等方式,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户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

2、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是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的内在要求。要全面开展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今年完成60个行政村的确权登记工作。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以清产核资、资产量化、股权管理为主要内容,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健全农村集体财务预决算、收入管理、开支审批、资产台账和资源登记等制度,严格农村集体资产承包、租赁、处置和资源开发利用的民主程序。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村级集体经济,完善以物业经营和资源开发为主的多种经营方式,逐步形成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稳定增长的良好机制。各镇乡可以选择期望收益比较好的标准厂房、物业用房、农贸市场等项目,以股份分红的形式,集中使用集体经济薄弱村扶持项目返还收益。今年全市所有行政村的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0万元,其中50%的村达到30万元,40%的村达到50万元。

3、推进农村金融制度改革。健全信贷资金投向“三农”的激励机制,加强财政对农业融资担保和贷款风险的补偿,确保银行业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积极发展以服务农村为主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合作金融等机构,力争新培育贷款公司、农村金融互助组织2—3家。继续发展农户小额信贷业务,加大对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的信贷投放。大力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积极探索露地旱生蔬菜等新险种,扩大高效农业保险覆盖面,高效农业保险额占总保险额的30%以上。

(六)抓住“三个关键”,努力提高农民群众幸福指数

1、富民增收拓渠道。大力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要着力增加农民生产性收入,通过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鼓励农民以各种形式参与园区建设,促进农民增收。要着力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支持党员干部带头创业、农民自主创业、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要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快建立“15分钟公共就业服务网”,强化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充分就业村”创建活动,全年免费就业培训6000人次,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全市90%的行政村建成充分就业村。要着力增加农民保障性收入,继续做好相对贫困人员脱贫工作,排出户头,明确目标,强化责任,落实举措,确保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农户脱贫率不低于20%。

2、社会保障惠民生。以城乡保障一体化为目标,不断完善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强化农村养老保障,做到老有所养。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扩大覆盖面,提高参保率,全市城乡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超过96%,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覆盖率达到98%。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加大对社会兴办养老福利机构的政策扶持力度,新建农村“老年关爱之家”10家,民办养老机构2家,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数达到3%。强化农村医疗保障,做到病有所医。新农合人均筹资标准增至400元,其中财政补助提高到320元,住院补偿最高支付限额增至15万元,全面实行新农合跨镇乡门诊医药费事后结报制度。强化社会救助保障,做到贫有所济。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逐步提高最低生活保障水平,认真落实低保五保、重残人员保障标准的自然增长机制,实现动态标准下的应保尽保。

3、公共服务提水平。以群众满意为标尺,以协调均衡发展为总目标,教科文卫等各类优质资源进一步向农村倾斜,努力让每一位村民都能享有公平的义务教育、基本的医疗服务、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要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市创建,合理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继续推进校舍安全工程,加快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协调发展。巩固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果,进一步完善市、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成50家村卫生室标准化改造;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实现公立医疗机构实施基本药物质制度全覆盖;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大力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切实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让农村群众就医更方便,负担能减轻。加快农村文化体育事业发展,全面打造农村“十里文化圈”。推进规范化乡镇文化站创建工作,确保所有镇乡创建成功;以文化“三送工程”为抓手,广泛开展灵活多样的文化惠民活动,做优做强“村村乐”“百姓自助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加快完善全民健身网络,实现所有行政村健身工程全覆盖。全面启动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0%。

三、塑造崭新形象,锤炼过硬作风,切实为“三农”工作提供坚强保障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举全党全国之力持之以恒强化农业、惠及农村、富裕农民”。全市各级党政组织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提高党领导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加快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保证。

(一)以更加有力的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党管农村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重大原则,是做好三农工作的根本保障。我们一定要紧紧依靠党的坚强领导,依靠各级干部的真抓实干,依靠全市农民群众的辛勤劳动,依靠社会各方的合力支持,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1、进一步突出重中之重地位。党的十八大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体现了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政治大局中的战略地位。各级党委政府要按照“四化同步”的要求,坚持把“三农”工作摆上突出位置,始终做到坚持农业基础地位不动摇,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放松,对农村这一弱态社区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对农业这一弱质产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倾斜,对农民这一弱势群体给予更多的关爱和理解。

2、进一步加强三农领导力量。各级党委政府要真正把重中之重的要求落实到工作安排、财政投入、政策支持和效能考核中去,在政策制定上,多出有利于“三农”的真招实策;在工作部署上,投入更多精力、下更大功夫;在财力投放上,真正向“三农”倾斜,舍得拿真金白银;在干部配备上,把作风正、能力强的优秀干部选配到“三农”工作领导岗位。各镇乡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三农工作,建立健全镇乡长主抓、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其他领导协同配合的农业农村工作责任机制,真正形成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齐头并进的工作局面。

3、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党的十八大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各级党委政府要自觉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作为实现“两个率先”的根本要求,协调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坚持产业化提升农业、工业化致富农民、城镇化带动农村,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等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逐步形成城乡空间协调有序、基础设施网络健全、生态环境美丽宜居、产业发展融合互补、资源要素双向流动、公共服务均衡配置、城乡体制机制完善、人民生活和谐幸福的新型城乡关系。

(二)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狠抓推进落实。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任何一番事业的成功,依靠的是上下同心、整体联动,依靠的是脚踏实地、雷厉风行,依靠的是严格督查、强势推进。做好新形势下三农工作,必须进一步加大行政推力,做到工作合力再加强,责任主体再落实,组织程度再提高。

1、完善整体协调的联动机制。进一步发挥镇村两级的主体作用。镇乡党委政府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中坚力量,要在工作部署、发展规划、资金投入和干部配备上向三农工作倾斜。村党组织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主体力量,要深入到问题多、矛盾多、难题多的地方,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进一步激发市级机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市农口部门要主动作为,当仁不让,加强工作研究,找准薄弱环节,加大攻坚力度,推进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市级机关其他部门要主动参与,大力支持,把关注的目光向农村聚焦,把工作职能向农村延伸,着力形成真情关爱农村、真心帮助农业、真诚对待农民的浓烈氛围。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的参与作用。要加强宣传引导,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导群众自觉参与、热情支持三农工作。

2、健全倾力支持的政策保障。在持之以恒落实好上级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研究出台更多扶持农业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强化支农投入。各级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增量和比例都要确保达到或高于上级规定。会前,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了鼓励发展现代都市农业的扶持政策,与往年相比,扶持力度更大,扶持导向更明,操作更具可行性。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组织、宣传、落实,最大程度发挥政策对全市农村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要认真开展政策落实情况检查,重点加强对设施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基础设施建设、村庄环境整治等工作进行督查,推动政策落实到位、发挥效应。

3、实行动真碰硬的考核奖惩。要强化责任分解。各镇乡要迅速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主体、完成时限、质量标准,确保责任全覆盖、管理无空白,时间到位、任务完成。要强化过程督查。市委农工办、市农委要切实履行综合服务、督促检查的职能,通过周督查、月通报、季观摩评比、年终排座次的办法,切实把督查工作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要强化考核奖惩。相关部门要根据考核细则,认真组织考核验收。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奖惩任免的重要依据,真正考出压力、考出动力,在全市上下形成你追我赶、真抓实干的浓烈氛围。

(三)以更加坚强的基层组织,引领农村发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的基础,对农村改革发展的作用至关重要。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关系到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和农民的福祉,也是新形势下三农工作的重要内容。

1、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配强领导班子,发挥带头作用。以村党组织集中换届为契机,选好配强村党组织带头人,多渠道充实村干部队伍,打造一批“创业型、富民型”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创新组织设置,优化资源配置。及时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市场、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中发展建立相应的党组织,积极探索“产业建支部、党员带头富、农民增收入”的新路子,使党的工作覆盖到农村各个领域。要提升组织能力,夯实执政基础。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契机,以开展“三访三求”和“双联双争”活动为抓手,着力解决基层党员干部思想、作风、能力等方面的问题,努力促进农村基层党员干部带头干事、公正干事、干净干事,更好地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2、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进一步拓宽村干部选拔任用渠道,注重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专业大户、致富能手、创业成功人士、复员退伍军人、大中专毕业生和大学生村官中选拔村干部,切实把政治合格、本领过硬、年富力强、群众拥护的能人选拔到村干部岗位上来。强化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建立健全村干部分级定期轮训制度,确保村党组织书记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7天,其他村干部每年集中培训不少于1天。要进一步完善激励保障机制。积极拓展村干部事业发展空间,对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通过竞争性选拔等方式择优提拔任用。完善村干部保障机制,已经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现任村干部,从今年起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其中市镇两级财政补贴70%。建立村干部报酬待遇逐步增长机制,在继续实施“基本报酬+考核报酬”的报酬待遇模式的基础上,由市统一规定村干部平均最低报酬标准,鼓励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增加经营性奖金收入,村干部报酬中财政支付的部分与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同步增长,经营性奖金与村级经营收入同步增长。

3、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广大村干部身处农村工作第一线,风里来、雨里去,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扎根一线、不计得失,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市委市政府对同志们的工作是满意的、肯定的。但面对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工作局面,不能因任务繁重压力大,事务琐碎付出多,条件艰苦待遇低,就放松自己,降低标准。要充分认识到村干部与群众朝夕相处,群众靠得近、看得清,大家的言行举止,行为处事,群众都视作党和政府的形象。极少数村干部的以权谋私、违纪违法行为,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前途和命运,更多的是破坏党群关系,损害党和政府的群众基础。广大村党组织书记要永葆廉洁之德,公平公正、公道待人。对涉及村级重大事务管理、村级财务管理、村民切身利益等事项,严格依法按章办理,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实现村级事务管理规范化、流程化、制度化,确保群众明白、干部清白。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前各级强农惠农资金项目较多、总量较大,广大村党组织书记要确保各项惠农资金落实到户、发放到人,坚决杜绝截留贪污、虚报冒领、挤占挪用、套取侵占惠农资金等违纪违法行为。纪检监察部门要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全面筑牢农村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廉洁自律的思想防线,同时要牵头财政、审计、农工办等相关部门,建立健全覆盖支农资金运行全过程的监督机制,努力形成事前预警、事中跟踪、事后审核问责的全方位监督格局。

同志们,做好今年的“三农”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让我们在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团结一致,埋头苦干,在新起点上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为全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