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材插图资源研究

时间:2022-06-12 11:04:30

语文教材插图资源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不仅仅是文选,在文选的相关部分还安排插图,插图有的是相关事物的照片,有的则是美术作者的绘画。这是语文教学不可忽视的资源,本文对语文教材插图资源需强化运用的思考,可供人们借鉴。

关键词:教材插图;强化运用;策略思考

综观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插图可以说是篇篇都有安排,插图因为直观形象深受小学生的青睐。运用插图资源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对阅读文本来说有一定的辅助解释作用,插图可将抽象的文字具体化,学生借助插图也可深入地了解文本内涵,增强德育和美育。现拙于笔端的是笔者平时插图运用的思考,恳请方家指正。

一、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强化需学生以慧眼去读懂

小学语文教材的插图,内容丰富且覆盖面广。从形式上看,有单幅也有多幅;从内容上看,有绘画也有照片,绘画插图有国画有油画有工笔有写意;从具体来源看,有专门为教材而作的,也有从公开发表的绘画作品中选用的。插图风格各异,对小学生而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但从语文教学实际去看,大都比较简单。虽然我们让小学生阅读插图,但往往都是让学生去一扫而过,或者就是教师指着那些画面,围绕教材文本所需,给学生进行有目的地阐释。学生虽然也对插图产生一定意义上的感触,但感悟不是那么自主和明显。对此,我们应当思考,插图的安排,可以说凝聚着编者的汗水与智慧,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做出的抉择虽然与教学需求是相融的,但体现不出学生的自主,其作用何在?因此,作为语文教材插图运用的强化,我们应当让学生以慧眼去读懂画面。譬如,教学《船长》一文,其中有船长随着船只沉入大海的插图,教学时,就让学生在适宜的时候阅读画面,让学生紧紧抓住此时此刻船长的面部神情,以自己的一双慧眼去阅读。学生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以自己的眼力和脑力有效而且是比较高度的结合,产生比较理想的思维。学生们不仅看到船长的神情,且而看到了船长那高度而又强烈的责任心。

二、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强化需学生以个性去识别

我们应当肯定,入选文本中的插图,透露着一些信息,蕴含着一些情感。其中的信息也好,情感也好,对小学生而言站的角度不一样,产生的感悟应当是有异的。作为阅读教学对于叙事性文学作品的感悟,应当力求做到“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哈姆雷特从哪儿得来?需要从小学生的个性化阅读中得来。借鉴阅读感悟经验,小学生对课文插图的运用,十分需要学生做出个性化的识别与感悟。结合课文插图的应用实际,似乎人们总是围绕着教材文本,也总是围绕教师的意识,极力把学生引到非个性化识别的轨迹上来。因此,语文教材插图的应用上众口一词,很少体现出学生充满个性化的识别性表达。应当说课文插图运用,是不可能形成学生比较理想的语文素养的。由此可知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强化需学生以个性去识别,完全有必要。让学生以个性去识别课文插图,作为老师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不要以自己对插图的分析代替学生的识别,应当允许学生表达自己在识别上的个性见解,或者就是独特见解,也许就是曲解。在个性化识别插图中,坚持让学生在获取共同见解上表达自己的不同,促进学生的个性识别兴趣、欲望的形成,在识图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语文教材插图运用强化需学生以辨微去促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一般说来不仅仅是一幅,有两幅,也有三幅的。尤其是那些叙事性比较强的作品,有比较多的插图。人物形象丰满的叙事性作品,不仅有人物的肖像,还有人物在事情发展过程中的细节描写上的特写镜头。这样的多幅插图相互之间是有区别的,但也有相同之处,具有极强的连贯性。作为语文教材插图的运用需要让学生去辨微,促进学生对插图内容的识别,促进学生对教材文本内容的感悟。课文插图的学生辨微,让学生去连贯起所叙事情的过程,让学生能够从插图中发现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课文插图的学生辨微,如果注意让学生去做些适当的人物肖像的辨微,学生极有可能从人物的肖像上展开思维,揣度出人物的内心、人物的精神境界。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最后的姿势》,作品中安排两幅插图,一幅是谭千秋老师的正面免冠照片,一幅是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画图。在教学时,让学生揣摩谭老师的照片,学生便从老师极为善良的面容上进行思考,得出这样的结论:谭老师是一个有高度责任感的老师,谭老师是一个深爱着自己学生的老师。由此意义上的思考和揣摩,促使学生的阅读感悟走上顺利而有效的轨迹。再比如让学生去看轮椅上的霍金,学生仔细地端详霍金的生活照,仔细研究着霍金的生活,发现霍金为科学做出那样的贡献,需要付出的是空前的,也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应当看到现在的教材插图不但具有开放性,也具有活力。有了开放、活力的教材插图,我们怎么运用它们改变语文课堂,还需要我们进行多元性的研究。

作者:胡巍 单位:江苏省句容市经济开发区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高本大.让学生宁静地学语文[J].小学教学研究,2010,(9).

[2]朱永新.享受与幸福[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