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研究论文

时间:2022-12-02 02:34:00

语文阅读教学的创新研究论文

摘要:落实创新教育,必须进行课堂创新。为此,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了四方面的尝试:一、诱发猜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推测力。二、利用空白效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三、开放主题之争尊重学生的独创力。四、借助教材张力鼓励学生的拓展力。

关键词:课堂创新培养?摇激发尊重鼓励

创新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世纪工程。我们每位教师都要有创新的精神,要勇于改革,敢于打破传统的僵化套路,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插上翅膀腾飞。然而,课堂是创新教育的着眼点和最终落脚点,要真正落实创新教育,就必须进行课堂创新。作为教师,要立足课堂,在课堂上,给学生搭建起创新的舞台,唤起其创新的意识,发掘其创新的潜能,展示其创新的才华。为此,我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进行了如下尝试:

一、诱发猜读文本培养学生的推测力

猜读是指在阅读时对后文的内容先做预想、猜测,然后将后文的实际内容与猜想的内容进行比较,或者在阅读中对遇到的障碍借助于联系前后文、观察插图和回忆有关的生活经验、作大胆的猜想来扫除障碍。运用猜读法阅读,大脑处于积极的思维状态,阅读者产生一种急于印证预先测想是否正确的心理意向,因此对语言文字的选择性理解的效率会大大加快。这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推测能力。

如在教学《包公审驴》一文时,我先要求学生依据课题来猜测课文的内容。有的同学说:“我猜课文讲的是包公断案的故事。”有的同学说:“我从‘审驴’二字想到包公肯定运用了智谋,因为驴不会说话,不用智谋肯定审不出结果来。”也有的同学说:“我想作者肯定把‘审’的过程作为重点来叙述。”还有的同学说:“包公是有名的包青天,作者写这篇课文肯定是为了赞扬他秉公断案、一丝不苟的精神。”然后我让同学们阅读课文验证猜想,结果效率很高。

二、利用空白效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空白是文学创作的一种艺术的处理方式。作者留下空白,目的是为了启迪心智、引发思考,所谓言尽意不尽,回味而无穷。在教学中,教师对课文的空白应十分敏感,并有效的利用教材的空白,达到既训练语言又激发学生想象的目的。

如《炮手》一文课文最后一段:“请您原谅,将军。”炮手低沉的说,“那是我家的房子。在这个世界上,它是我家仅有的一点财产。”显然说明炮手亲自炸掉了自己家的房子,已无家可归了。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当时的情境准备准备,分别扮演将军和炮手,设想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这样的方式因为学生有充分的心灵自由,所以兴趣倍增,跃跃欲试,都争着展示自己的才华。

三、开放主题之争尊重学生的独创力

阅读课文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很少有唯一的标准答案。

如教学《跳水》一课。我在总结课文时,让大家谈谈读了课文后的个人感受,于是学生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有的说:“我觉得这孩子太任性了,说不定是个独生子女‘小太阳’,他如果能考虑到环境的危险,就不会为赌气去追猴子,一直追到桅杆的横木上去。”有的说:“我觉得那些水手也太会开玩笑,怎么能这样去唆使还不太懂事的孩子,差一点丢了孩子一条命。”……面对这么多说法,我惊喜地说:“大家真会想,而且想的都有道理。对同一篇课文,我们有不同的想法,这很好。那么比较起来,你们觉得这篇课文主要是指责水手,还是批评孩子,还是赞扬船长呢?”于是,大家在讨论之后,认为还是赞扬船长。公务员之家

四、借助教材张力鼓励学生的拓展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主要凭据,但又决不是唯一的凭据,如果把教材当作圣经,师生都不敢越雷池半步,则很容易陷入读死书、死读书的怪圈。

如我在引导学生阅读完《曹冲称象》之后,问学生:“你们认为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不是最好的办法?你有没有比这更好的办法?”学生通过一番思考,有的说:“我认为应该把石头称好了再放到船里,这样就可以早一点知道大象的重量,所以我觉得曹冲的办法也不是最好的。”有的说:“石头多难找啊,用同样大小的水桶从河里取水,放在船上,等水位到了那个刻度,再数一数一共有几桶水,称一称每桶水有多重不就知道了吗?”还有的说:“石头和水都不方便,我觉得可以叫曹操的兵士一个个走上船去,等水到了那个刻度,看看有多少个兵士,称一称他们的体重就知道了。”

“对呀,这就叫就地取材。曹冲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我看咱们同学们比曹冲还聪明!”当学生回答完之后,我十分欣喜地说。

课堂创新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追求。我相信:只要我们真正坚持教育创新,坚持创新教育,我们的教育就充满希望,我们的国家就充满希望,我们的未来就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