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绘画角度浅谈艺术创作要素

时间:2022-07-28 09:11:09

从绘画角度浅谈艺术创作要素

一、艺术创作的心理

(一)理性与感性的结合。艺术创作是一种精神活动,是艺术家借以抒发自己内心情感、表达自己理念认知的媒介。艺术创作开始于艺术家的某种精神追求或者激烈的情感表达,如果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对于所接触的事物,既没有美和丑的感受,也没有喜悦与厌恶的感知,对外界的事物感情淡薄,以冷漠的态度应对,也就不会产生感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在进行情感表达的过程中,艺术家通过主观处理、合理布局、精确安排,以理性来控制画面,用思考来表达感情,以理智的形态表达出来,借以最合适的媒介组合,从而使欣赏者观之产生情感的共鸣,艺术创作的精神在其艺术品之中也得到完整的表现。庄子云:“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艺术创作是通过不断的处理,厚积薄发。例如,在现实生活中,阳光在不同时段照射的方向是不同的,东升西落是自然的规律。而巴洛克时期的绘画大师彼得•保罗•鲁本斯则在他的一幅风景画之中打破常规,改变了阳光的照射规律,使光线如同聚光灯一样从两个相反的方向照射过来。从物体投射于地上的影子则可以看出太阳位于人物后方,人物投在地上的投影也位于后方,而人物后方的树丛投影则位于前方,周围的暗色成功将画面中心农民的形象衬托出来。鲁本斯运用理性的处理方法来进行画面的表达,感性地表达出背后的寓意,引起观者的共鸣。因此在绘画作品之中,创作者往往要表达的是凝练过后更加集中、更加典型、更加强烈的情感。(二)痛苦与喜悦的交织。艺术创作过程犹如攀登一座陌生的山峰,在一步一步向上攀登的过程中,前方是美不胜收的风景还是陡峭的岩壁,一切都充满了未知的惊喜。在艺术家将艺术情思附着于纸上时,需要对表达的方式进行归纳整理,将情感浓缩于画面之中。痛苦和喜悦伴随着一件艺术作品的产生而充实于其中,有灵感突现于心中的惊喜,也有构思时一团乱麻的焦灼;有遇到问题时的苦闷,也有作品完成后的酣畅。痛苦与喜悦交织在一起,让人欲罢不能。我国画家吴冠中在形容自己的创作心路时表示,绘画犹如分娩之痛,每一阶段之中对艺术的思考和追寻犹如十月怀胎,所以画画最困难莫过于构思的过程。如何将现实与感情合理结合,往往是艺术家在艺术创作中不可避免的难题,在绘画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山穷水尽”的境地,也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正如吴冠中所说的绘画犹如十月怀胎,而在一件画作被“孕育”出来以后,画家心中充斥着的是无法描述的喜悦和满足。艺术家将各种情感编织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赋予了作品生机和活力。

二、艺术创作的过程

(一)艺术创作的来源。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除了要拥有丰富的社会阅历,还要具备对社会、自然、生活坚持不懈的探索和追求,将各种因素糅合在一起,才能产生优秀的作品。只有具备了敏锐的情感,才能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中寻找出不同寻常的美感,用情感来体验别人感受不到和发现不了的内容和题材,从而创作出独一无二的、属于自己风格的艺术作品。例如,荷兰画家彼埃•蒙德里安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会有一段时间隔绝与外界的联系,让自己变得“孤独”。虽然在旁人眼中他的举止有些反常甚至是病态的,但这也是一种培养自己敏锐情感的方法。(二)艺术创作的中心。对于绘画艺术创作而言,任何因素都有可能成为想象的“动力源”。艺术创作来源于构思,而构思则来源于艺术家的想象。归根结底,艺术创作的构思是整个艺术创作过程的中心环节。艺术家在生活中受到某一个场景或者某一件事的启发,产生联想和想象。当人的想象产生时,构思则负责将艺术家通过想象而产生出来的信息进行合理的筛选、组合、配置,使艺术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形成具有个人符号的独特的艺术风格,而不是“胡思乱想”、没有章法。清代画家郑燮在画竹时曾经写道:“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晨间的青竹勾动郑燮心中的想象,从而激发出创作的情感。而郑燮并没有当场描摹,而是“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将心中的想象转化成构思,将感情的抒发借以理性的控制,最终落于纸上。艺术家在创作动机的指引下,按照其潜在审美需求,进行有目的的想象,把生活中存在的素材以及日常中积累的知识进行穿插组合,变成一种较为完整的一个或者多个形象的延伸。通过构思而产生方案,较为详细的艺术形象随之慢慢产生出来。(三)艺术创作的完成。在构思成熟后,艺术家经过丰富的精神活动,将艺术转化成物质形态的作品。也就是说,艺术创作就是将审美变成了审美活动并付诸物质材料上。在这个过程中,一件艺术品的成功需要考虑到形态、颜色、构图、意境、创新性、表现性等一系列问题。一件创作的成型并不代表十全十美,而是需要艺术家进行反复的推敲、修改,重新审视,精益求精。艺术家在不断修改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体验生活,刷新自己的认知,提高自己的艺术创作水平。

三、艺术创作的特点

(一)主体性。主体性是艺术创作的特征之一。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生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决定了艺术创作的主体性特征。毫无疑问,艺术来源于现实生活并反映现实生活,但是,这种反映绝不是简单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了创作主体乃至欣赏主体的思想情感,体现出十分鲜明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创作主体也就是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感和追求;欣赏主体则通过观赏经由艺术创作而产生的艺术品,与艺术家进行心灵的沟通。明末清初画家朱耷通过自己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创作,将笔下的生物赋予人格的特征,使它们看起来充满人性化,表情冷冷逼人。这其实是朱耷借由艺术创作中的内容来表达自己因为国破家亡而产生的抑郁愤懑之情。而后人又通过欣赏他的画作,了解了他所想要表达的情感,使这些艺术作品的内涵得以解读,产生了艺术价值。(二)审美性。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任何艺术创作必须要有以下两点要素:第一,它必须是在以人类为主要媒介的前提下,通过一定的主观加工,将人类的精神和情感融入其中而产生的艺术作品;第二,其产生必然要出现价值,而艺术创作的价值,最重要的则是审美性。审美性是人类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发展到现在而成为一种本能。“美”和“丑”在原始时期就有了粗糙的界定,比如在仰韶文化时期,人们就懂得利用各种野兽牙齿及贝壳,将它们打造成特定的形状来装饰自己,获得审美愉悦。人类逐渐产生的审美性使得艺术品和其他一切非艺术品区分开来,也使得艺术美与自然美区分开来。具有丰富的内涵、能够唤起人内心潜在的情感的作品才能够称之为艺术作品,这也是具有一定“美感”的作品。艺术创作是人类除了语言以外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它与语言表达相比更为细腻。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可以带给观赏者精神上的愉悦和快感,使艺术家所要表达的“美”得以抒发扩展,发挥到最大的程度,这也是一件艺术品的成功之处。(三)创新性。艺术创作是一种复杂的精神活动,创新性是其重要特点之一。艺术家们往往具有十分丰富的情感和敏感的情思,他们通过自己的心灵体验在别人眼中司空见惯的东西,与外物搭建起联系情感的桥梁,由心发现与众不同的美感,使用物质材料和创作媒介运用组合,糅合成艺术作品。艺术家本身也就成为这件艺术作品产生、造成社会影响的媒介。科技的不断进步,也不断为艺术家带来了新的创作资源、创作灵感和创作任务。无论在何时,艺术创作都与当时的政治、文化以及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新的人物、新的形式、新的主题层出不穷,产生了新颖的表达手法、视角独特的题材、引人深思的内涵、感人肺腑的情感。

艺术创作的过程是艰辛而复杂的,其中包括创作成功以后的喜悦、问题解决后的欣慰。这其中的酸甜苦辣通过艺术家坚韧的精神慢慢糅合在一起,最终产生出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使作品获得完整的体现。一件艺术作品的诞生不仅需要艰苦的艺术创作过程,也同艺术家本人的思维能力、成长经历、学习经历、知识积累、文学素养、精湛扎实的技艺等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参考文献:

[1]王先谦.庄子集解[M].成都:成都古籍书店,1988.

[2]郑燮.郑板桥书画集[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3]李泽厚.美的历程[M].上海:三联书店,2014.

[4]马鸿增.20世纪中国地方画派综论[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2003(2).

[5]许蚌.中国油画民族化的再思考[J].艺术百家,2005(5).

[6]谢金田.中国油画风景中的山水精神[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6(8).

[7]徐鸣.色彩写生与色彩构成的教学艺术[J].教育学术月刊,2008(8).

作者:李宛蒙 单位:山东工艺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