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部经济的城市设计浅析

时间:2022-01-11 10:53:51

总部经济的城市设计浅析

一、总部经济的空间对策针

对总部经济的功能需求,在城市设计阶段,可以从商务空间布局、公共空间设计、服务功能组织、地区文化塑造这4个方面作系统设计,使城市的物质空间能更好地承载这种经济模式。

1商务空间布局商务空间是承载总部经济最主要的载体,它涵盖企业总部的各项基本功能(总部办公、产品展示、设计研发和市场营销)。城市设计并不是为特定的企业量身定做,而是要为各种不同的状况提供各种可能。总部经济在产业上种类繁多,在规模上也是大小不一,设计要营建一个有着高度灵活性的商务空间,来应对各类总部的空间需求。商务空间一方面要满足企业总部的基本功能,同时还要考虑空间的交往性。总部经济是各种经济社会要素的大聚合,企业的集群化和多元化不断地推动知识和技术的外溢,促使各主体间不断地加强合作和交流,在空间上更需要体现企业间的交往和联系,设计要提供更多有利于交往、协作的空间。

2公共空间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设计的主题,虽然它不是总部经济的主角,但它是提升城市吸引力的主推手,是总部经济区空间魅力的核心点。总部经济区的公共空间具有多样性、连续性和宜人性。多样性是指区域内的公共空间可以满足人们各种公共活动的需求。企业总部来自不同地域,总部经济是一个多元的大熔炉,区域内公共活动的内容更为宽泛,形式也更加多样,区域内公共空间要为这些多元背景的人们的各种交往行为提供各种适宜的空间。多样性的公共空间有助于各经济体间的文化融合。连续性是指区域内每一处的公共空间之间的有机联系,空间在连贯的序列中开合收放,并有完整的步行系统将它们连接在一起。公共空间是联结商务空间、居住空间和服务空间的“桥梁”,是城市空间中最具活力的部分。区域内公共空间的连续性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熟悉自己生活的新环境。宜人性是指营建公共空间的元素对人的感官的愉悦体验,主要通过一个连续的步移景异的城市景观系统来表现。区域内公共空间的宜人性可以消除或减缓由陌生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让城市的新主人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到空间上的归属感。

3服务功能组织服务功能是总部经济的业态中所占比例最小的部分,是作为配套的、辅助的角色出现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相反,在功能组织上它应该是城市设计者最需要重视的一环。城市良好的商务服务环境是吸引总部经济的重要前提,也是总部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总部经济区良好的服务功能组织需要具有集聚性、渗透性和均好性。集聚性是指总部经济区内重要的公共服务在布局上相对集中,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公共服务体系。现代服务业是一个与总部经济携手共同成长的产业。总部经济需要服务业作为支撑,同时也推动服务业的发展和完善。渗透性是指一定数量的服务功能需要渗透到各种商务空间中。总部经济是企业内部组织结构的空间分离,由距离而产生的成本,要由总部集聚而形成的更为发达的公共服务网络来抵消。因此,总部经济对公共服务具有更强的依赖。这种依赖表现在空间上,就是布局上的渗透。均好性是指入驻企业对公共服务资源在空间上的均享。企业总部的产业各异、类型繁多、规模不一,但是对公共服务功能的需求是共同的。无论是跨国公司的总部,还是本埠企业的总部,或是它们的地区总部,甚至是它们的某一个部门,这些各种形式的“总部”聚集在一起,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互利共赢,才会在这个地区形成外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的形成取决于区域内总部或总部派出机构的聚集数量,而不是某一个总部的规模和实力。因此,城市设计的目标是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这一目标反映在服务功能的组织上,就是要为入驻企业提供具有均好性的服务资源。

4地区文化塑造文化是一种动态的传承,一部分来自区域的传统,另一部分来自不断融入的新的意识形态。总部经济的地区文化组成有3个来源:1)城市本土的文化;2)来自不同地域的多元文化;3)总部经济本身催生的文化。城市本土的文化主要表现在对当地传统文化的传承、社区精神的延续,以及地方特色的保留。城市本土特有的文化也是吸引总部经济的要素之一,城市必须首先维护好自己优秀的文化传统,这是城市文化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孕育和滋养其他文化的土壤。企业来自不同地域,在总部经济的大背景下,不同地域的文化快速地汇聚在一起,部分同质的文化会很快融入本土文化,而许多异质的文化会产生冲突,甚至导致各种社会问题,城市设计需要研究如何使城市拥有宽容多元的文化氛围,如何求同存异,接纳异质文化,使之成为城市文化的新内涵。总部经济是一个高度集聚的经济体,总部经济能够健康、持续地发展,需要塑造一种与之相匹配的文化氛围,它既不同于本地文化,也不是源自于外来文化,它是总部经济催生的新文化,它能创造一种精神财富,既能使人们感到愉快,又能激励人们勤奋敬业,并且能够带来整个区域范围内意识形态的良性发展。因此,文化创新业也是城市设计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设计实践———以杭州仁和总部经济中心城市设计为例

1项目概况项目位于杭州主城区西北部良渚组团,距离杭州市中心约20km,总用地面积为15hm2。基地所在的仁和镇,是杭州市余杭区的三大“工业高地”之一,定位于“世界级新型装备制造业拓展区”。基地北侧为仁和制造业基地,具有一定工业基础;西南侧为余杭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南临良渚组团中心区,规划为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西侧是以文化遗址保护功能为主的良渚遗址保护区。组团南侧的专业市场型服务业,发展较成熟,但中北部发展较弱,为企业服务的设施较为缺乏。本次规划的目的是依托良好的工业基础与完善的居住配套发展相关功能,从整体层面实现区块功能结构的优化与整合。

2业态设置仁和制造业基地已形成了以装备制造、五金建材、纺织服装为主的工业体系。总部经济中心应以此为依托,聚引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形成完善的产业协作关系,最终形成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本项目业态设置以总部办公和科研孵化为主,同时发展配套设施的建设,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内容,形成网络化的公共服务体系。

3总体结构仁和总部经济中心城市设计形成“双心联动、绿带贯通、多区围绕”的功能结构。双心:东侧由高密度的商务建筑围合形成“总部中心”;西侧由低密度的商务建筑和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开敞的“景观中心”;一东一西两个中心节点,为园区提供良好的景观环境和交往活动的场地。绿带:东西衔接两个中心的中央绿带,是连接室内办公空间与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纽带,中央绿带在两侧形成连续的东西向步行街,其间有高架天桥贯通南北区块。规划在东、西两边各设一条贯穿基地南北的绿轴,三条绿轴构成全区的景观主骨架,形成基地内公共空间的景观系统。多区:根据不同企业的规模及性质,布置不同类型的功能组团。根据区域的资源特点,将产业筛选为以装备制造、五金建材、纺织服装业为主导,不同规模的企业分别对应总部大厦、科研办公、产业孵化等不同的空间载体。各区以组团为单位,各自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形成多区围绕的布局。

4空间布局商务空间:本项目商务建筑以组团为单位,以单元组合的方式,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可以最大限度地适应不同规模的企业;组团内部和建筑单体内部都设有公共空间,将工作、学习、交往的空间组合在商务空间里,丰富人们的空间体验,为创造高效、健康的环境提供保障。公共空间:规划结合景观系统,在三条绿轴上设置了线型的景观廊和步行街,在绿轴交汇处规划了园区两个最大的公共活动广场,在滨水和组团的景观节点处利用不同尺度的建筑围合了小型的公共交往空间,整个园区形成了点、线、面结合的网络型公共空间系统。公共空间内设置了完整的步行系统,步行系统由人行道、中央绿带步行街、人行天桥、建筑连廊、滨水步道组成。步行系统贯穿了全区的公共活动空间,使园区具有较好的步行可达性,用设计的手段引导和鼓励人们的绿色出行。服务功能组织:1)在西部的中心节点处规划了区域的公共服务中心,使之成为区域重点地段的标志性建筑,形成区域内具有较强辐射力的核心公共服务中心。2)在空间布局上,采用多种功能竖向组织的方式,将服务功能渗透到商务空间里,形成网络式的公共服务系统。3)以组团为单位,将每一个组团设计成为小型的综合街区,使区域的服务功能具有较好的均好性。

5地区文化塑造项目所在的良渚地区,是良渚文化的发源地。良渚文化是杭州最为珍贵的原生地文化,是我国文明起源阶段最重要的文明形态之一。良渚文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特质,是组成我国城市精神中极有价值的部分。然而在5000年历史长河里,良渚文化的传承却经历了无数的断层,我们只能从良渚遗址的考古发现中感受到良渚文化强大的精神力量,这正是需要新杭州来传承的文化财富。本项目将良渚精神所传递的创造性和理性的和谐发展作为塑造地区文化的目标。一方面致力于传承良渚文化的精华,更重要的是针对总部经济的需求,避开杭州文化中阴柔内敛的一面,倡导开放的、兼容的、共赢的人文精神。

三、结语

自2002年总部经济理论的正式提出,至今只有很短的时间,对于城市设计如何应对总部经济的发展,还缺乏理论的研究和实践的经验。本文希望通过对总部经济空间形态的梳理和分析,及其在规划实践中的探索,寻找总部经济和城市设计的内在联系,探求适应这个经济体系的城市设计对策。

作者:蒋纹单位:东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