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

时间:2022-02-08 05:26:59

儿科护理常见问题及防范对策

一、儿科护理工作的现状及其原因

1.儿科护理工作压力大

(1)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精神压力,护士工作紧张。由于儿科护理专科性强工作要求高,护士需要不断提高自己,需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忙于各种考试,心理压力大,再加上患儿病情复杂多变,床位周转快,用药复杂,用药量及输液速度要求严格,护士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轮班制没有规律也导致护士身心疾患率逐年增长。(2)工作环境压力。在医院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护士人数的增长远远赶不上医院床位数的增加。再加上护士职责不明确,要从事许多非护理工作等因素。特别是患儿易哭闹、嘈杂,长期处于噪音的不良刺激环境中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压力。还有护理人员短缺造成护理工作量相对增加,也增加了护理超时工作的频次,使护士的身心状态受损。(3)职业风险的压力。由于儿科疾病具有病情重、变化快、易反复的特点,导致儿科病床使用率高,周转率快,不确定因素多,护士必须及时观察患者的病情并迅速做出反应,容不得半点疏忽,否则直接威胁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儿科护理中服务的对象是小儿,他们沟通能力不强、容易哭闹、好动调皮而更容易发生坠床、走失,溶液渗漏等问题,护士常因此面临患儿家长的责难和投诉,甚至追究法律责任。

2.责任心不强

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中,对儿科护理中缺乏对小儿疾病的其他相关要素的认识,如患儿和家长的的心理因素。由于有的护理人员缺乏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服务态度欠佳,说话语气生硬等,对家属提出的问题不能做到及时、合理的解释;有的护理人员缺乏同情心,对家长提出的要求不屑一顾,致使家长对护士反感,在情绪上与护士对立;有的护士将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更容易引起护患纠纷的发生。

3.护理技术和职业素养有待提高

儿科护士普遍比较年轻,导致了工作的预见性较差,随机应变能力不足,对出现的突发不良症状的敏感度和处理能力不足。以及护士根据患儿个体差异选择穿刺部位和家长意见不统一,在采血、输液过程中未能做到一针见血,语言技巧不够娴熟等经常被患儿家长投诉,严重影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激情,导致儿科护士以各种方式离开护理岗位或调出科室。

4.护患沟通不彻底

护理人员缺编、少编,护士工作量增大,负荷超重,护士与患儿家属交流沟通的时间少,再加上护士的沟通技巧、方式、语言等的不当,从而造成患儿家属的不理解或误解,对护理人员不信任,进而诱发纠纷。

二、防范对策

1.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维护护士的身心健康

医院要建立良好的工作氛围和完善的护理工作制度。如丰富护士的业余生活,组织多项活动,鼓励她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以积极的方式放松身心,并组织专题心理讲座、座谈、个别沟通等,引导护士学会适当的发泄方式疏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护理工作制度作为护理工作秩序的保障,在严格执行中,可以提高护理质量,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

2.护理人员的配备要充分,实行人员弹性排班增加护士编制

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改变当前超负荷工作状态。另外,护士长应重视护理人员的合理搭配,提高团队工作效率。每个班次都应保证有年资较长护士,或实行夜班听班制减轻夜班护士压力。儿科护理计划性弱,护理工作流程易被打乱,小儿生活不能自理,护理操作难,精细程度更高,更需配备足够人力,也需要合理搭配,如年龄、结构、知识、经验的搭配。根据护理工作的轻重缓急,调整各班岗位职责,减轻护士的压力。因有孩子的护士与家长有共同经历,更具亲和力,容易与家长沟通,所以在儿科病房,护士姐姐、护士妈妈应占较大比例。

3.提高儿科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

加强年轻护士的业务素质培训开展技术练兵,定期开展业务技术考核活动。多渠道、多方式、促进年轻护士专业技术水平的快速提高。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要想成为一名受人尊重的护士,首先基本功要扎实,也就是说专业技能必须过硬,儿科护士的穿刺技术比其他科要求得更高,必须要下工夫,刻苦练习才能达到提高护士业务素质。护士应加强业务学习,苦练基本功,提高“一针见血”率。还应培养护理人员过硬的心理素质,护理人员的心理因素往往会影响他们的穿刺技术。由于儿科静脉穿刺时有的患儿不配合,家属不信任等增加了穿刺的难度,容易使护理人员产生紧张、畏惧心理,甚至缺乏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在工作中要精力集中,保持愉快的心情,面对家属的不信任,更应沉着冷静,才能发挥最佳的技术水平,避免不良情绪造成穿刺失败。[2]

4.增强护士的责任心

高度的责任感是保证护理工作质量的首要前提,护理人员应具有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本着对患者高度负责的精神,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操纵规程,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观察病情,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教育每位护士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于律己。杜绝因护理差错事故发生而引发的护理纠纷。[3]

5.与患儿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

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减少护患纠纷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护士应该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儿科护理工作的繁忙,加上患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使护士与患儿的语言交流受到制约,这就需要体态语言来弥补,平时巡视病房除观察病情、液量、滴速外,目光应巡视病房的每个患儿,使患儿感到“阿姨很喜欢我”。与患儿建立信任关系,为我们在护理过程中提供方便。护士应该从患儿的健康家属的切身利益出发,要学会换位思考,处处关心体贴患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要求护理人员在工作时一定要全力以赴,决不允许有半点马虎和精力不集中。因为一旦稍有疏忽大意,酿成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加强护士自身素质建设,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在治疗过程中,多与患者进行交流,使其在住院期间能够理解护理工作的特殊性,增进他们的信任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从根本上杜绝纠纷。

6.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要求每位护理人树立法治观念,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学法、懂法、守法,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防范护理纠纷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国各项法治不断健全和完善,人们的法律意识普遍增强。在日常医疗护理过程中,一旦患儿或家属认为个人权益受到损害时,就会产生投诉的动机和行为,并会运用法律程序来处理各种纠纷和差错事故,因此,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医学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基础知识,从法律责任的高度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依法实施护理管理,才能更有效地防范护理纠纷为了避免医疗纠纷,我们首先要懂法知法,才能运用法律意识自我保护。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慎独自律,时刻不忘护理工作的严肃性。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与高度责任心从事护理工作。

7.提高社会支持

医院管理者可应用激励机制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如适当增加护士参观学习机会,改善护士工资收入,提高夜班补助费等。还应提供更多人性化的活动,如医院举办一些联欢活动、节假日发放一些小的纪念品或慰问品,让护士能感受到医院和社会的关爱。同时广大护理工作者也应该对加强对护理工作重要性的宣传,让社会更多地了解和认同护士的工作,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重视护士劳动价值,以实现护士自我价值的需求。要加强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理念,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建立多种沟通渠道,重视儿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时发现问题,消除隐患,预防和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

本文作者:赵小芳张志芹工作单位:德州学院医药与护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