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局霍乱监测工作方案

时间:2022-08-18 03:25:26

卫生局霍乱监测工作方案

2014年我区根据省卫生厅要求,设立省级霍乱监测点。具体方案如下:

一、监测点的设立

根据我区具体情况,将设立肠道门诊的医院、卫生院定为腹泻病人监测点;将区内农贸市场、酒店、四十米路海产品批发市场和区内养殖场定为海(水)产品监测点;将有可能受污染的水源设立为水样监测点。

二、职责分工

1、各监测点具体承担监测任务。

2、区卫生监督所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本辖区各级医疗机构腹泻病门诊的督导,每年开诊时和开诊中期全面检查1次。

3、市、区在抽查时,将随机抽取医疗机构每月连续3天的门诊病例登记资料。

三、监测内容与任务

监测工作以腹泻病人为主,同时采集海(水)产品为主的食品和水体等外环境标本。

(一)常规监测

1.疫情报告

1、霍乱病例的法定报告

(1)病例发现:可以用胶体金试纸条、制动试验、PCR等方法作为初筛。“逢泻必登、逢疑必检”,以县为单位腹泻病人的检索率不低于腹泻病人总人数的10%。

(2)病例报告:2小时内(2小时、6小时)

(3)个案调查:调查结束后2天内填写《霍乱病例个案调查信息一览表》(病例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病原学检测、密切接触者、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等)

2.暴发疫情监测

医务人员在短时间内发现有与霍乱病例症状相似的多例病例时,要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务人员发现霍乱暴发、流行疫情时)

实验室人员发现分子分型一致的多个菌株,要及时告知流行病学专业人员,以便调查核实。

(二)腹泻病人及外环境和食品监测

1、腹泻病人:各医院、卫生院于5月1日开展腹泻病门诊,腹泻病门诊应严格按照《霍乱防治手册》(第五版)的规范要求设立;对疑似病人及具有一定临床或流行病学指征的急性腹泻病人一律采集粪便送检,发现疫情后应转为“有泻必检”。监测对象以成人为主。当标本数量达不到要求时,也要采集一般性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粪便标本送检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各实验室对可疑菌落,均要同时进行O1群和O139群血清凝集试验。(医院、平民医院独立检测,其他医院、卫生院腹泻病人粪便样本均送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测)

标本的采集:

标本采集的好坏,对整个检验工作的质量影响很大。粪便标本的采集应争取在发病早期,服用抗菌药物之前并尽快送到检验室。标本以腹泻病人粪便为主。采便方法可用棉拭子采取自然排出的新鲜大便,亦可用直肠棉拭子或采便管由肛门插入直肠内3~5cm处采取。采用后者应注意棉拭子大小适宜,避免采便量过少。一般要求水样便采取1~3ml,成形便采取指甲大小的粪量,病人的呕吐物、沾染粪便的衣物和尸体的肠内容物亦可作为检材送检标本时应填写“标本送检单”,写明姓名、地址、发病时间、采集时间、临床诊断等。标本管或小瓶贴上送检号和姓名标签;2、海(水)产品等食品:选择1-2家水产品批发市场,餐馆1-2家,开展水产品监测。即贝壳类(海蛎、蛏、蛤、蚮、螺等)、甲壳类(虾、蟹等)、两栖类(甲鱼、牛蛙等)、鱼类及其他海(水)产品,每份采取样本50克左右,记录采集地点和销售地点,尽可能登记上一级批发和/或养殖地点。流行季节每月检测50-80份,并根据流行病学的需要,采检一定数量的可能受污染的其他食品进行检测。

3、水体:采集海水、江河水和其他容易受到污染、容易造成人群感染的水体;每月采30-50份。水体标本采样时,现场收集每份水样的pH、水温、采样点环境温度三项基础指标。pH测定用范围在5.5-10.0的pH试纸,水温和环境温度以普通酒精温度计测定,并记录在采样送检单上。

4、公共厕所:发生疫情时要在疫点、疫区、交通要道和外来打工者聚居地等公共厕所采集腹泻病人新鲜粪便进行检测。

5、霍乱病人和带菌者追踪监测:发现霍乱病人和健康带菌者,必需及时追踪传染来源,除采检粪便外,对病人的饮用水、剩余食物及采购点的可疑食品等也应进行采样检测;同时对病后可能造成的污染物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检测,避免产生新疫点。

四、监测时间及要求

1、各监测点要有一名领导具体负责霍乱监测和防治工作。

2、监测时间

监测时间为5~10月份,从5月1日起开始监测;发现霍乱疫情或在外环境中检出霍乱弧菌(CT+)菌株,应适当延长监测时间。

3、疫情报告制度

监测点与非监测点均应严格按照《霍乱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实行霍乱病例和病原携带者网络直报制度,同时电话报告同级卫生行政部门、上一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及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4、监测数据报告制度:各监测点指定专人负责上报监测数据。各设区市也必须收集、汇总辖区内县(市、区)上月监测数据,上报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

五、菌种管理

霍乱弧菌菌株管理必须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的规定与要求进行保存、运送与管理。各实验室必须设立霍乱菌株记录数据库,填写霍乱菌株登记表,记录菌株的来源与去向(包括上送及销毁等)。

1、县区检出首例病人或疑似病人或带菌者的O1和O139群霍乱弧菌,应立即上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及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复核、分型和药物敏感性实验。

2、县区从海水产品等食品和外环境中检出的O1和O139群霍乱弧菌也应立即上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及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毒力基因检测。

3、非首例O1和O139群霍乱弧菌菌株,应妥善保存,并在1周内分批送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并及时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

4、外环境、食品及动物等检出的霍乱弧菌,应全部送设区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然后全部转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细菌科。

5、严格执行霍乱菌种保存、运送、管理、销毁等规章制度,每次移交菌种均应填写交接记录。

6、医疗机构检出的O1和O139群霍乱弧菌,应由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鉴定,并负责收集和管理,不得擅自处理。

7、各级医疗单位、研究所及省级以下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卫生部批准均不得保存菌株。

六、结果与评价

1、霍乱监测结果与评价

1.1.霍乱疫情报告及时率;疫情调查处理率、及时率。

1.2.送检腹泻病人登记率、合格率。

1.3.疑似病人和霍乱病人菌株鉴定正确率。

1.4送检海(水)产品、水样等外环境标本登记率、合格率;检测正确率。

1.5.每月标本监测数量达标率。

1.6.监测内容月报表及年总结上报的及时率、正确率。

2、腹泻病门诊结果与评价

2.1.门诊腹泻病人登记率、合格率。

2.2.疑似病人粪检率、送检率、报告率。

2.3.疑似病人留验率、治疗隔离率。

2.4.霍乱病人治疗隔离率、出院合格率。

2.5.采样用具(保护液、棉拭子)合格率。

2.6.隔离区及门诊防蝇设施合格率;消毒药械合格率。

2.7.疑似病人及霍乱病人排泄物处理率。